郭沫若獎學金,1980年2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中國科技大學設立"郭沫若獎學金"。"郭沫若獎學金"是中國科學院利用任科大校長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長生...
中學物理郭沫若獎學金得主鄧立,美國太空總署研究中心博士劉牧野、福建師大副校長、著名學者、博士生導師汪征魯,原福州軍分區司令員廖江山,原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數十年來,學校培育出大批的各類人才,其中不乏各界精英。曾出過郭沫若獎學金得主和南京市聯考外兼文狀元,多次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曾獲市教學優質獎。近年來,學校...
人蘇淑芳,畢業于浙江寧波鎮海中學,199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改試點班(00班),1994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1995年獲得學士學位。同年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2000年...
1988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1992年獲郭沫若獎學金,1993年獲套用化學學士學位。 折疊赴美求學 楊培東1993年22歲的楊培東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楊培東決定赴美攻博...
高建民,高建民,畢業于山東聊城市一中,1994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後轉至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學習,1998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1999年獲得學士學位。 進入詞條搜尋詞...
200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沫若獎學金 2000, 香港求是基金會求是研究生獎學金[1] 百科興趣圈 新手指南 問題答疑 聯系我們 百科協定| 網站收錄| 關于我們| 使用幫助 Copyright...
7、中國科技大學首屆 郭沫若獎學金 得主、人類首次從隕石中發現和測定碳化矽的留美學者唐明等; 還有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管理幹部、企業家遍布祖國大江南北。 二十...
1983年獲中國科技大學數學學士,並獲郭沫若獎學金,分別于1988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數學博士,199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先後任教于美國波士頓學院、香...
1991年6月,在中國科大電腦系讀碩士研究生,獲得電腦軟體專業碩士學位,並獲得中國科大學生最高獎--郭沫若獎學金。 1991年至2002年,在中國科大電腦系任教。1998年...
1989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同時榮獲中國科大學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隨後赴美留學。 1994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94年進入美...
世界舉重冠軍王根英等優秀人才。2013年, 我校畢業生孫志遠獲中國科技大學郭沫若獎學金並被保送到美國西北大學免費攻讀博士學位,成為泰安市三十多年來獲此殊榮的第一...
2007年4月27日確立郭沫若獎學金等首批項目,並開始籌款行動與項目實施。 2007年4月-7月招生專項基金在北京、江蘇、江西與浙江四省市實施,初步取得成效--科大在北京招...
陳向軍,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碰撞譜學和固體表面原子識別,1984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95年5月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博士學位,並獲得郭沫若獎學金。...
校友汪衛國連續兩年獲中國科技大學郭沫若獎學金。 學校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開展特色教育,組建相應的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特長,學校每年秋季舉辦體育運動會、元旦舉...
2007年4月27日,新創基金會確立郭沫若獎學金等作為首批項目,並開始籌款行動與項目實施。 折疊編輯本段願景 新創基金會定位于凝聚校友資源,服務科大發展。新創基金會與...
吉娜曾經獲得中科大學生的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 大學畢業後,從1999年7月到2000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一個實驗室工作。之後,她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
秦禮萍2001年畢業于中國科大地球化學專業,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後赴美國深造,2007年在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系獲博士學位。之後,相繼獲美國卡耐基研究院和勞倫斯伯克利...
1997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地球物理科學學士學位 (同年獲郭沫若獎學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學部生的最高榮譽) 折疊編輯本段研究領域 利用地震體波(包括地震波的到時...
其中3人獲郭沫若獎學金,1人評為省優秀畢業生,多人獲全國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先後主持和參加十幾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腦電40HZ及其反饋研究、基于模...
管俊林,畢業于江蘇省南京市25中,197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期少年班,1982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同年獲學士學位,並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錄取,1987年獲得博士學...
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1982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1983年獲得學士學位。同年,前往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讀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位,後赴美留學,就讀于普林斯...
張一荃,1981年,張一荃榮獲中國科技大學首屆"郭沫若獎學金"。在美國馬裏蘭大學留學時,他的畢業論文因獨創性的發現和精闢的論點,得以在最具權威的物理雜志《P...
吳洪開,91級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得主。來自江西吉安七中(白鷺洲中學)。吳洪開13歲時考入中國科大,是當年中國科大最小的新生(比少年班最小的新生還小)。2002年獲美國...
楊基明,楊基明,生于1959年10月,籍貫安徽省懷寧縣。 1986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1992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同年7月獲得博士學位。曾獲中國力學學會1997年度...
1989年至1992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習,郭沫若獎學金得主,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9年起任原合肥聯合大學教授。 2000年任原合肥聯合大學化學工程系...
郭沫若獎學金銀質獎章 設計,見中國科技大學證書,入圍二等獎; 國際石油煉製工藝展覽 獨煉設計優秀獎,見中石化1991年北京展覽館獎牌; 折疊·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 藝術片: 《...
郭沫若廣場,郭沫若廣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師生們舉行活動的地點,也見證了學校的重大事跡。每一年的郭沫若獎學金,就是在此廣場由校領導親自為獲得此科大最高殊榮的學生...
至今仍在外地工作的教授、專家、學者、工程師等不下30人,如《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歌詞作者姚筱舟和 郭沫若獎學金 首獲者,現在國外從事研究的學者毛潤生都是生于此、長...
丁宇,男,畢業于安徽巢湖一中,198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92年獲郭沫若獎學金, 1993年獲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錄取,1996年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