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NBA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美國籃球協會(BAA),1949年改為現名。協會總部位于紐約第五大道645號的奧林匹克塔大廈,現任總裁為亞當·蕭華。NBA同時也是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但是卻排在NFL和MLB之後位列第三位。
名稱定義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全國籃球協會、美國男籃職業聯賽、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簡稱NBA),直譯為美國籃球聯盟,簡稱“美職籃”。The Ongoing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正在進行的美國男籃職業聯賽、簡稱NBAING)即 NBA。
NBA歷史上四位總裁
莫裏斯·波杜夫(1946-63年主席),NBA(BAA)第一任主席。出生于俄羅斯的波杜夫是一名律師,同時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和出色的談判專家。1946年,他與一些冰球隊的老板商議並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BAA),被推選為主席;同時他還是當時美國冰球聯盟(ahl)的主席。1949年,波杜夫成功說服競爭對手國家籃球聯盟(NBL),促成兩個籃球組織的合並,建立了新的國家籃球協會(NBA);1954年,波杜夫推出了一項足以改變籃球歷史的措施——24秒鍾裝置,為NBA後來的成功埋下了堅實的基礎。NBA為表揚波杜夫的貢獻,把最有價值球員獎杯命名為莫裏斯·波杜夫杯。
沃爾頓·肯尼迪(1963-67年主席,1967-75年總裁),1963年上任,是NBA第一位公選的領導人。在成為NBA主席之前肯尼迪還擔任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的市長。肯尼迪在任期間得到NBA老板的全力支持,1971年他被賦予極大的權力,成為當時全美最有統治力的職業體育聯盟領導人;而他也極力擴充NBA的規模,在他離任的時候NBA球隊已經由當初的9支擴大到18支。以他命名的沃爾特·肯尼迪公民獎是用來表揚熱心慈善公益活動的球員或教練。
拉裏·奧布賴恩(1975-84年總裁),NBA第三任總裁。與其他三位總裁乃至所有體育領導人相比,奧布萊恩擁有極不尋常的背景,他曾擔任美國民主黨主席和美國郵政局主席,並長期作為已故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顧問。奧布萊恩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功兼並ABA(美國籃球協會),解決了由于兩聯盟的惡性競爭而導致的工資飛漲、票房下降等問題,當中包括非常棘手的“奧斯卡·羅伯特森球衣”事件。1983年,奧布萊恩與NBA球員工會達成的新的勞資協定,被認為是NBA聯盟發展的藍圖和基礎;而他對NBA規則的改革的最大貢獻在于1979年設立的三分線。奧布萊恩離任後不久,NBA把總冠軍獎杯命名為拉裏·奧布萊恩杯[36]。
大衛·斯特恩(David Stern,1942年9月22日-),猶太裔美國人,1978年加入NBA,1980年成為NBA副總裁,1984年接替奧布萊恩擔任NBA總裁,2014年2月1日退役,擔任NBA總裁共三十年,繼任者是亞當·肖華。在此之前是一名律師。

斯特恩于1963年畢業于羅格斯大學歷史系,1966年從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之後他曾擔任羅格斯大學校監董事會成員,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董會主席。
2014年8月9日,籃球名人堂宣布,大衛·斯特恩正式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
現任總裁
亞當·席爾瓦(Adam Silver,1962年4月25日-),NBA總裁。于1992年開始為NBA工作,曾任大衛·斯特恩的特別助理,NBA高級行政長官,副總裁。2003年被《時代雜志》和CNN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務人士之一。2014年2月1日接替大衛·斯特恩擔任NBA總裁。

中國CEO
2011年3月16日,NBA主席大衛·斯特恩宣布,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總裁舒德偉(David Shoemaker)被任命為NBA中國首席執行官(CEO),並于2011年6月1日正式上任。作為NBA中國CEO,舒德偉將全面負責NBA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以促進籃球運動在此地區的發展。
舒德偉是大衛·休梅克(DAVID SHOEMAKER)的中文名字,他出生于加拿大渥太華,2004年加入WTA,擔任首席法律顧問。2006至2009年期間,他曾擔任WTA首席運營官,主管巡回賽的法律事務以及業務和運營工作,其中包括賽事規則與製度的製定與執行。2009年,舒德偉被任命為WTA總裁,負責巡回賽的全球運營工作,並同時主管WTA中國業務。
發展歷程
非白人球員
在成立初期,NBA的球員和教練全部由白人組成。1947年,美籍日裔的三阪亙被紐約尼克斯首輪選中,成為了NBA歷史上首位非白人球員,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加盟NBA的亞洲人。不過三阪亙在1947-48賽季僅僅為尼克斯隊出場三次貢獻了七分後就被裁掉了。1950年,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第二輪選中了來自杜肯大學的黑人球員扎克·庫珀,這是NBA歷史上第一位入選的黑人,同年一起被選中的還有“糖水”納特·克利福頓(紐約尼克斯)和厄爾·勞埃德(華盛頓首都),克利福德在三人當中最先獲得了球隊契約。1950年10月31日,勞埃德在華盛頓首都隊與羅徹斯特皇家隊的比賽中登場,黑人球員首次踏上了NBA賽場。盡管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仍然相當嚴重,不過隨著比爾·拉塞爾、威爾特·張伯倫等人在球場上不斷創造佳績,黑人球員逐漸被球迷們接受並成為了NBA的主角。進入90年代後,黑人球員在數量上開始超越白人球員。2006-07賽季,黑人球員佔NBA所有球員的比率已經達到75%,黑人主教練亦佔NBA所有主教練的40%。
1966年,比爾·拉塞爾成為NBA首位黑人主教練,他作為球員兼教練帶領波士頓塞爾堤克獲得了1968和1969年度的總冠軍;而NBA亦成為了第一個擁有黑人主教練的職業體育聯盟。NBA的首個黑人總經理和球隊老板分別出現在1972年和2002年。
標志
NBA的標志是由一位紐約平面設計師阿蘭·西格爾設計的,並在1969年首次出現在NBA官方的宣傳資料上。不過NBA官方沒有正式公布過標志的設計者。標志的圖案是一名側身控球的籃球員的剪影;整個標志由紅、白、藍三種顏色構成,這與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配色一樣,西格爾解釋說是為了“在兩聯盟的標志之間營造一種視覺和諧”。很多人認為標志上的人物原型就是前洛杉磯湖人隊的明星傑裏·韋斯特,而西格爾也曾透露這一訊息;不過NBA官方一直拒絕承認,並表示標志上的人物形象是一個“謎團”,因為NBA“沒有任何關于標志設計者的確切記錄”。
40年代:BAA以及NBL
1946年,美國東北部及中西部一些大型體育球館的老板聯合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BAA),這其中包括著名的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當時BAA的競爭對手有美國籃球聯盟(ABL),國家籃球聯盟(NBL)等,BAA最先嘗試了在大城市的大球館進行比賽。1946年11月1日,多倫多愛斯基摩人主場迎戰紐約尼克斯是NBA歷史上的第一場正式比賽。
1949年8月3日,BAA同意和NBL合並,組成包括17支球隊在內的國家籃球協會(NBA)。新聯盟成立的第二年就把球隊裁減為11支。隨著小球會的相繼倒閉,1954年NBA隻剩了下8支球隊。這8支球隊也一直保留到現在(尼克斯,凱爾特人,勇士,湖人,皇家/國王,活塞,鷹以及民族/76人),當然很多球隊的主場已經變遷,譬如湖人由明尼阿波利斯遷徙到了洛杉磯。在1961-62賽季芝加哥包裝工人隊加入聯盟之前,NBA一直由這8支球隊來維持場面。
為了更好的發展,那些深處偏僻小城的球隊都相繼搬到了大城市。鷹隊由三城先後遷往密爾沃基和聖路易斯,皇家隊從羅徹斯特搬到辛辛那提,活塞從韋恩堡到底特律。
為了鼓勵進攻,1954年聯盟引進24秒鍾裝置。條例規定,如果控球一方在24秒內未能把球接觸到籃筐將會被判違例並失去控球權。
50年代初,在中鋒喬治·邁肯的帶領下,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在1949到1954六年間五次奪得總冠軍,締造了NBA歷史上第一個湖人王朝。1955-56賽季,波士頓凱爾特人得到了新秀中鋒比爾·拉塞爾,在傳奇教練阿諾·奧爾巴赫的帶領下,凱爾特人隊拿到了接下來13年中11個總冠軍,包括1959到1966年的八連霸。拉塞爾一生最偉大的對手威爾特·張伯倫也在1959年加入到NBA,與拉塞爾瘋狂的奪冠記錄不同,張伯倫最閃耀的是他的個人資料,包括單場最高分(100分),單場最高籃板(55個)都由他來保持。
60年代:ABA的挑戰
1967年,NBA受到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的強力挑戰。這個新興的職業聯盟更強調進攻,以開放性以及自由度來吸引球迷和球星。由于當時NBA不允許球員未畢業的大學球員直接進入聯盟,不少極具天賦的年輕人選擇了ABA。NBA則更註重大學裏的新星,傳奇中鋒“天勾”卡裏姆·阿鮑勃杜·賈巴爾1969年加入聯盟。
70年代:兼並ABA
盡管ABA吸引了包括朱利葉斯·歐文這樣的天才球星,但終因缺乏電視轉播契約以及財政問題嚴重而宣布破產。1976年,NBA接納了4支ABA球隊印第安那步行者,聖安東尼奧馬刺,紐約網(後改新澤西網)以及丹佛掘金後,聯盟球隊達到了22支。1979-80賽季,NBA又採用了ABA的三分球規則,首次劃出三分線,三分線頂弧距離籃筐23英尺(7.24米),邊線距離籃筐22英尺(6.71米)。
1979年,兩個未來巨星拉裏·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分別加盟波士頓凱爾特人和洛杉磯湖人隊,他們兩個將共同締造NBA的80年代輝煌時代。
80年代:大鳥VS魔術師
拉裏·伯德帶領波士頓凱爾特人5次殺入總決賽3次奪冠,埃爾文·約翰遜聯同賈巴爾將洛杉磯湖人9次送進總決賽並捧得5次獎杯。1984年,又一個超級巨星進入聯盟,他就是邁克爾·喬丹。喬丹在90年代兩次率領芝加哥公牛完成3連霸。
1989-90賽季,NBA已經增加到27支球隊。
90年代:全球化,WNBA創立
進入90年代,NBA開始邁向國際。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美國籃協首次派出由NBA球星組成的夢之隊參賽,包括邁克爾·喬丹,拉裏·伯德,埃爾文·約翰遜等明星。夢之隊讓世界認識到了NBA的魅力。
隨著NBA的影響擴大,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球星紛紛加入到NBA。原先國際球員一般都是先進入NCAA籃球聯賽才能參加NBA選秀,現在已經可以直接參選了,NBA球探都親自到各國聯賽去挖掘有潛力的新星。很多國際球星在NBA闖出了名堂,例如來自奈及利亞的中鋒1994年MVP阿基姆·奧拉朱旺帶領休斯頓火箭兩次問鼎NBA總冠軍,德國球星德克·諾維茨基把達拉斯小牛帶進2006年NBA總決賽並獲得了2007年MVP,和2011年總冠軍及FMVP, 還有連續當選2005年和2006年MVP的加拿大控衛史蒂夫·納什,四次榮獲最佳防守球員的扎伊爾中鋒迪肯貝·穆托姆博等等。目前全世界共有212個國家42種語言對NBA進行直播。
1996年,NBA創辦了女子國家籃球協會(WNBA),2001年又創立了國家籃球發展聯盟,即現在的NBA發展聯盟(D-League)。
90年代末:第一次封館危機
90年代末也爆發了一場勞資糾紛。1998年由于賽前勞資談判徹底失敗,勞方和資方拒絕任何往來,因此NBA進入全面性封館。在205天後,勞資雙方靠著多方面牽線進行許多密集會議,直到1999年1月25日勞資雙方達成十年收益分配協定,1998-99賽季延後到1999年2月5日才開始,當年的常規賽也由82場壓縮到50場。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在該年奪下封館後的NBA總冠軍。
第30支球隊,新球試用
2004-05賽季,隨著夏洛特山貓的加入,NBA球隊達到了30支。
2006年6月29日,NBA官方介紹了將在2006-07賽季投入使用的新球。這也是NBA35年來首次更換比賽用球,在NBA60年歷史中也僅僅是第二次。由斯伯丁公司負責設計生產的新球使用新的合成纖維材料,他們稱新球可以讓球員抓的更緊,更有球感。事實上,很多球員對新球並不好感,抱怨新球幹的時候太黏手,沾到汗水卻又太滑。于是NBA官方不得不在2007年1月1日重新使用皮革製球。2006年,NBA的球衣供應也由原來合作多年的銳步換成了愛迪達。
第二次封館危機:聯盟停擺
由于1999年製訂十年勞資收益分配已到期,即將進行勞資談判。 2011年7月1號,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再次宣布NBA進入封館,其原因主要為球團認為球員工資飆升,使得球團無利可圖,甚至造成聯盟總虧損加倍,雙方在勞資談判過程中意見嚴重分歧,導致無法達成共識,進而導致NBA聯盟第二次封館的命運。
2011年8月10號,進行第二場勞資會議,但由于資方和勞方又無法達成共識,其主要原因為資方提高球團豪華稅、球員奢侈稅的稅收,球員工會拒絕再提高其他不必要稅收,因此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再次宣布取消季前熱身賽兩周,導致第二場會議不歡而散。
2011年9月20號,進行第三場勞資會議,有15位NBA現役球員參與這次勞資談判中,球員工會目的在于描述球員主觀和客觀的想法和意見,為爭取球員最大權益,但是不為資方所理解,由于資方對于電視轉播權益金和收益比例無法達成共識,且各球團老板各有分歧意見,球團工會全體氣憤而退席,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再次宣布取消季前所有熱身賽和常規賽10月~11月的賽程。
2011年10月12號,球員工會召開商業會議,有部份球員提議另組新NBA聯盟和解散球員公會,訴諸法律運動裁決法庭審判。
2011年10月31號進行第四場勞資會議,雖然雙方以談定電視轉播權利金和收益比例,但最主要工資分配始終無法達成協定,資方的理想收益與勞方的理想收益相差甚多,球員工會堅持要佔收益52.5%比例,但是資方堅持佔50.5%比例為底限,最後分歧意見過大,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決定取消常規賽一半以上的賽程,球員工會則是決定解散公會,也已經向美國勞動仲裁機構提交訴訟。
2011年11月26號,經過25天的勞資互不往來。于26日進行第五場勞資會議,再度聚集紐約集會,結果在超過15小時的協商後,雙方終于達成初步協定。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表示:“新版勞資協定的產生,對于新球季在12月25日開打感到樂觀”,2011-12年球季各隊約有66場常規賽。
聯盟新氣息
2011年11月30號,新版勞資協定達成,NBA聯盟正式公開,球員工會確定同意,常規賽于12月25日聖誕節正式開打,2011-12年球季各隊約有66場常規賽。
賽製介紹
NBA賽季分為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

NBA正式賽季于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二開始,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兩部分,全明星賽在常規賽中舉行。常規賽為迴圈賽製,每支球隊都要完成82場比賽(1998年和2012年例外,1998年由于老板們希望就聯盟的工資帽體系以及球員的薪資上限進行調整,然而球員工會對于老板們的計畫堅決反對,導致每支球隊隻有50場比賽;2012年由于勞資糾紛導致每支球隊隻有66場比賽),常規賽到次年的4月底結束,東西部聯盟的前八名,包括各個賽區的冠軍,將有資格進入接下來進行的季後賽。季後賽採用七戰四勝賽製,共分四輪;季後賽的最後一輪也稱為總決賽。台北時間2013年10月24日,NBA主席大衛-斯特恩宣布,總決賽的賽製改成2-2-1-1-1。聯盟對NBA總決賽賽製進行了投票,結果,理事會一致同意將賽製改為2-2-1-1-1。新賽季就將實行新賽製。
同時,在第6場和第7場之間會增加一天的休息時間。
自1985年開始,NBA總決賽的賽製一直是2-3-2,製定這一賽製的主要受限于當時的旅行條件。湖人與凱爾特人是80年代總決賽的常客,那時,飛機時速還比較慢,兩隊之間打比賽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現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兩支球隊打成2-2平以後,戰績更好的球隊打客場(第5場)是不公平的,讓戰績更好的球隊打連續三個客場是不公平的。”斯特恩說道。
現有球隊
歷史球隊
球隊 | 英文原名 | 所在城市 | 活躍時間 | 參與賽季 | 勝負統計 | 勝率 | 季後賽次數 |
---|---|---|---|---|---|---|---|
安德森包裝工隊 | Anderson Packers | 印第安納州安德森 | 1949–1950 | 1 | 37–27 | 0.578 | 0 |
巴爾的摩子彈隊 | Baltimore Bullets[a] | 馬裏蘭巴爾的摩 | 1947-1954 | 8 | 161–303 | 0.347 | 3 |
芝加哥牡鹿隊 | Chicago Stags |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 1946–1950 | 4 | 145–92 | 0.612 | 4 |
克裏夫蘭反叛隊 | Cleveland Rebels |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 | 1946–1947 | 1 | 30–30 | 0.5 | 1 |
底特律獵鷹隊 | Detroit Falcons | 密歇根州底特律 | 1946–1947 | 1 | 20–40 | 0.333 | 0 |
印第安納波利斯噴氣機隊 | Indianapolis Jets | 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 | 1948–1949 | 1 | 18–42 | 0.3 | 0 |
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亞隊 | Indianapolis Olympians | 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 | 1949–1953 | 4 | 132–137 | 0.491 | 4 |
匹茲堡鐵人隊 | Pittsburgh Ironmen |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 1946–1947 | 1 | 15–45 | 0.25 | 0 |
普羅維登斯蒸汽壓路機隊 | Providence Steamrollers | 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 | 1946–1949 | 3 | 46–122 | 0.274 | 0 |
希伯根紅人隊 | Sheboygan Red Skins | 威斯康星州希伯根 | 1949–1950 | 1 | 22–40 | 0.355 | 1 |
聖路易斯轟炸機隊 | St. Louis Bombers | 密蘇裏州聖路易斯 | 1946–1950 | 4 | 122–115 | 0.515 | 3 |
多倫多哈士奇隊 | Toronto Huskies | 安大略省多倫多 | 1946–1947 | 1 | 22–38 | 0.367 | 0 |
華盛頓國會隊 | Washington Capitols | 華盛頓 | 1946–1951 | 5 | 157–114 | 0.579 | 4 |
滑鐵盧老鷹隊 | Waterloo Hawks[c] | 艾奧瓦州滑鐵盧 | 1949–1950 | 1 | 19–43 | 0.306 | 0 |
賽事類型
夏季聯賽
夏季聯賽(NBA Summer League)在選秀之後舉行,一般在七月份,由新秀和三年以下球齡的球員參加,主要為考察新人而設,又稱為“拉斯維加斯聯賽”。九月末每隊會開始夏季訓練營,給球員熱身,讓教練評估球員表現,考察新人,確定賽季輪換12球員和三名備用球員的名單。之後隊伍可以安排參加夏季聯賽和季前賽。
全明星賽
NBA全明星(All Star Weekend)賽始于1951年3月2日。次年二月,常規賽將會暫停2天來舉行一年一度(1999年曾因勞資糾紛停辦)的NBA全明星賽(台北時間2014年8月14日,NBA公布了球隊2014-15賽季常規賽完整賽程。球隊得到利好訊息,原本的全明星周末休息時間將會延長到一周。)
最新的賽程顯示,大部分球隊和球員都將獲得超過一周的休息時間,在2月15日前後總共約8,9天時間。
球員工會主席克裏斯-保羅曾表示,更長的全明星休息時間是很多教練和球員所希望的。
該項比賽是由觀眾和教練選舉出的24名職業籃球運動員(東部聯盟、西部聯盟各12名,其中5名先發球員由球迷投票決定,7名替補由當選該全明星隊主教練選出),組成東部西部進行對抗。因此,該項賽事開辦以來,吸引了世界廣大球迷觀賞。至2014年,共舉辦了63屆全明星賽,其中東部隊取勝35次。(其中中國球員姚明曾在2005.2006.年連續兩獲得全明星賽選票票王。並且創造了NBA全明星投票史上的第二高票數,即2005年的2558728票)。台北時間2012年10月24日,NBA官方網站報道,聯盟決定修改全明星投票規則,取消中鋒位置改為設立三名前場球員,聯盟副總裁斯圖-傑克遜宣布了這個訊息。

全明星賽各類比賽項目
- 新秀挑戰賽,比賽的形式不定,歷史上大多由應屆新秀挑戰二年級球員,也有應屆新秀按東西部分組對抗的情況,2012年則是由兩位NBA名宿巴克利和奧尼爾在優秀的年輕球員中挑選各自屬意的隊員進行比賽
- 技巧挑戰賽,參賽者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運球,傳球,投籃,上籃等一系列動作方能獲勝
- 三分大賽,規定時間內在5個角度投中最多三分球者勝出
- 扣籃大賽,參賽者嘗試做出各種高難度、極具觀賞性的扣籃動作,通常邀請歷屆扣籃大賽冠軍作為評判
- 混合投籃賽,由一名現役NBA球員、一名現役WNBA球員和一名退役的NBA球星組成隊伍,按要求在不同的投籃點投籃,完成最快組勝出
- NBA H-O-R-S-E大賽,第一位參賽者先于球場的任意一個地方投中一球,並由後面的參賽者進行模仿。如不中則會得到一個字母,如拿滿H-O-R-S-E者將會被淘汰,最後剩餘的一位選手將成為冠軍
除此之外,在整個全明星周末期間,每天都有NBA嘉年華的演出。
NBA季前賽
NBA季前賽是各支球隊在NBA常規賽季開始前進行的熱身賽,因為在每個賽季結束後,每支球隊在陣容上都有相當大的變化,為了讓各隊磨合陣容,熟悉各自球隊的打法,確定各隊新賽季的比賽陣容、同時也能增進隊員、教練員之間的溝通,所以在每個賽季開始之前,NBA就舉辦若幹場季前賽,使他們能以比較好的狀態投入到漫長的常規賽的比賽當中。
2012-13賽季的季前賽將于10月5日開始,到10月26日結束,一共有115場季前賽。首場季前賽的對陣雙方將是凱爾特人隊VS土耳其的費內巴切隊,比賽地點設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2004-05賽季季前賽,NBA在中國舉行過兩場季前賽,比賽的球隊是姚明所在的火箭隊和國王隊,兩支球隊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各進行了一場比賽,都是季前賽,時間是2004年10月份。
2012-13賽季的海外季前賽場次達到了9場,除了綠軍將在歐洲進行外和費內巴切進行季前賽外,小牛隊也將和歐洲聯盟的其他球隊進行海外季前賽。按照規定,綠軍在進行完和費內巴切的比賽外,還將移師義大利的米蘭,在10月7日挑戰EA7普裏奧阿米尼隊。而小牛隊除了要于10月6日,在德國柏林挑戰阿爾巴柏林隊外,還將于10月9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對陣巴塞羅那隊。
除了歐洲,墨西哥也將成為NBA季前賽的海外舉辦地。據悉,更換了主教練的魔術隊將和選中狀元秀安東尼-戴維斯的黃蜂隊將于墨西哥城進行比賽,時間為10月7日。這也是NBA比賽第20次在墨西哥舉辦,這使得墨西哥成為了美國和加拿大之外,舉辦NBA比賽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衛冕冠軍熱火隊和快船隊將在中國為中國球迷帶來原滋原味的NBA季前賽。10月11日,熱火隊和快船隊將于北京萬事達中心進行比賽。10月14日,熱火隊和快船隊的爭奪將移師上海賓士中心。屆時,NBATV將直播兩場比賽。
NBA常規賽
常規賽結束之後,東、西部聯盟排前八位的球隊進入季後賽爭奪,其中每個賽區的頭名直接進入季後賽前三名。季後賽是淘汰賽製,第一輪是東、西部聯盟的第一名對第八名,第二名對第七名,第三名對第六名,第四名對第五名。淘汰賽直到決出東、西部冠軍為止,然後由東、西部冠軍隊進行總決賽。季後賽和總決賽都採用7場4 勝製,常規賽勝率較高的球隊獲得多一個主場的優勢。
NBA季後賽
NBA季後賽(NBA Playoffs)與NFL、MLB、NHL、MLS、CFL季後賽相似,在每年4月下旬開始,東西部各有八支球隊獲得季後賽資格。東西兩個聯盟中各個賽區的冠軍加上成績最好的賽區第二名組成前四號種子,這四支球隊再按照常規賽的成績依次排為一到四號種子。剩餘四支球隊則按成績依次排為五到八號種子。季後賽採用七場四勝製,除總決賽外,都採用2-2-1-1-1的主場分配方法,擁有四個主場的一方將會在第一、二、五(如果需要)、七(如果需要)場比賽坐鎮主場,第三、四、六(如果需要)場則是征戰客場。對陣雙方的主場優勢並非由種子排位的高低來決定,而是由雙方在常規賽的成績(勝率)來決定。因此,如果一個賽區冠軍作為四號甚至三號種子,但是常規賽勝率在聯盟中卻排在五名之後,那麽在首輪對陣五號種子或者六號種子的時候將失去主場優勢(比較雙方成績)。

經過三輪的淘汰賽,獲得東西部冠軍的兩支球隊將進入最後的總決賽。總決賽(NBA Finals)一般在每年的6月進行,採用七場四勝2-3-2的賽製,雙方成績較佳者將獲得第一、二、六(如果需要)、七(如果需要)場的主場權利,作為補償,成績較差者將獲得第三、四、五(如果需要)連續三個主場的權利。系列賽由一方先贏得四場比賽就結束,獲勝的球隊將獲得NBA聯賽冠軍。台北時間2013年10月24日,NBA主席大衛-斯特恩宣布,總決賽的賽製改成2-2-1-1-1。聯盟對NBA總決賽賽製進行了投票,結果,理事會一致同意將賽製改為2-2-1-1-1。新賽季就將實行新賽製。
同時,在第6場和第7場之間會增加一天的休息時間。
自1985年開始,NBA總決賽的賽製一直是2-3-2,製定這一賽製的主要受限于當時的旅行條件。湖人與凱爾特人是80年代總決賽的常客,那時,飛機時速還比較慢,兩隊之間打比賽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現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兩支球隊打成2-2平以後,戰績更好的球隊打客場(第5場)是不公平的,讓戰績更好的球隊打連續三個客場是不公平的。”斯特恩說道。
選秀方式
與NFL、MLB、NHL、MLS、CFL相同,NBA每年也進行選秀,于每年的6月底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參加選秀的球員必需年滿19歲,美國本土球員還必需滿足高中畢業至少一年的要求。理論上所有球隊每年都會分得兩個選秀權,但實際上由于選秀權可以用來交換,往往會造成有些球隊在某年選秀大會上成為看客。
抽簽
NBA選秀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于每年的6月底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參加選秀的球員必需年滿19歲,美國本土球員還必需滿足高中畢業至少一年的要求。(2006年選秀前可以允許高中生參與選秀,因此德懷特·霍華德成為最後一個高中新秀狀元)
理論上所有球隊每年都會分得兩個選秀權,但實際上由于選秀權可以用來交換,往往會造成有些球隊在某年選秀大會上成為看客。
選秀大會分兩輪,每輪30個順位。第二輪(31~60順位)是直接按照球隊在常規賽的成績的倒序來排列的。第一輪後十六個順位(15~30)是進入季後賽的十六支球隊按照常規賽的成績的倒序來排定;1~14順位則屬于未能進入季後賽的十四支球隊,不過並非是直接按照常規賽成績來排列,而是先通過抽簽決定了前三個順位的歸屬,然後再按成績順序排定4~14順位。也就是說,沒有進入季後賽的十四支球隊都有機會獲得前三號選秀權,隻是成績較差的球隊比較好者贏取的機率大。根據規則,常規賽成績最差的球隊將有25%的幾率獲得頭號選秀權(即所謂的狀元簽),成績倒數第二的球隊有19.9%的機率,而十四隊中成績最好的球隊獲取的機率僅有0.5%[32]。前三號的選秀權的抽簽通常在每年的5月進行。
球隊在選中新秀之後可以選擇和他簽約,亦可以放棄或者直接交換出去,如果新秀遭到放棄,他將成為自由球員(非受限製),如果是交易的話還沒獲得契約的新秀與選秀權一樣是薪金價值為零的。球隊與新秀簽約後,60天內不能把他交易出去。如果新秀不願意與選中他的球隊簽約,而球隊又不同意交易或放棄他的話,該新秀在一年內將不能和其它NBA球隊簽約,挑選他的球隊保留有一年的簽約權;該新秀還可以參加下一年的選秀。
選秀改革
台北時間2014年10月5日,據悉,新的選秀方案主要調整了狀元簽的獲得幾率,戰績最差的球隊不再能獨享最高的狀元簽幾率,而是由四支戰績最差的球隊“平均分配”。戰績最差的4支球隊獲得狀元簽的幾率均為12%,而這4支球隊最次也能得到第七順位。
樂透區戰績最好的4支球隊獲得狀元簽的幾率也有所上升,在這四支球隊中,戰績最好的(也就是常規賽排名第17位)有0.5%的幾率得到狀元簽,接下來三支球隊分別是1%、1.5%和2.5%。而這4支球隊得到前6順位簽位的幾率也有上升。
在現行製度下,戰績最差的球隊將有25%的幾率得到狀元簽,戰績第二差的球隊19.9%的幾率,第三的球隊為15.6%的幾率。這也導致有些球隊的“擺爛”行為。
交易
球隊在選中新秀之後可以選擇和他簽約,亦可以放棄或者直接交換出去,如果新秀遭到放棄,他將成為自由球員(非受限製),如果是交易的話還沒獲得契約的新秀與選秀前一樣是薪金價值為零的。球隊與新秀簽約後,60天內不能把他交易出去。如果新秀不願意與選中他的球隊簽約,而球隊又不同意交易或放棄他的話,該新秀在一年內將不能和其它NBA球隊簽約,挑選他的球隊保留有一年的簽約權;該新秀還可以參加下一年的選秀。
勞資關系
NBA球員工會稱作國家籃球球員協會(NBPA),由前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球星鮑勃·庫錫于1954年建立,負責代表球員與球隊老板進行談判,並維護球員們的利益。工會執行主管是比利·亨特,工會現任主席是來自洛杉磯湖人隊的德裏克·費舍爾。勞資協定(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簡稱CBA)是NBPA和NBA達成的一個契約,是所有球員契約的基礎。
1998年,由于NBPA拒絕NBA提出的將球員工資由佔BRI的57%降到48%和設立硬工資帽的提議,NBA從7月1日起關閉球館並停止一切商業活動,直到第二年的1月20日雙方達成協定簽訂了新的CBA。這次長達7個月191天的停擺是NBA歷史上最長的一次停止運作,1998-99賽季常規賽最終被壓縮到50場,同時全明星周末亦停辦;球員損失工資達到四億美元,而球隊及NBA聯盟損失接近十億美元。
而上一份勞資協定使用期限是2005-06賽季至2010-11賽季,2010-11賽季後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意見分歧很大,未能達成共識,因此造成停擺,使得2011-12賽季從82場被壓縮到剩66場常規賽。
最新的一份勞資協定是在2011年簽訂的,其中對奢侈稅的征收變得更嚴厲,並採階梯式上升,將在2014-2015賽季實施。
球員契約
NBA 球齡 | 最低年薪 (美元) | 最高年薪 (美元) |
---|---|---|
0 | 427,163 | 13,041,250 |
1 | 687,456 | 13,041,250 |
2 | 770,610 | 13,041,250 |
3 | 798,328 | 13,041,250 |
4 | 826,046 | 13,041,250 |
5 | 895,341 | 13,041,250 |
6 | 964,636 | 13,041,250 |
7 | 1,033,930 | 15,649,500 |
8 | 1,103,225 | 15,649,500 |
9 | 1,108,718 | 15,649,500 |
10+ | 1,219,590 | 18,257,750 |
根據最新的勞資協定,自由球員與球隊簽訂的契約最長年限為五年(使用拉裏·伯德條款為六年),年薪漲幅最高為8%(使用拉裏·伯德條款為10.5%);年限超過四年(包括四年)的契約經過三個賽季後可以被延長,延長契約的第一年薪金不得高于原契約最後一年的110.5%;契約裏可以包含球隊選項、球員選項以及球員提前終止契約選項中的其中一項或多項附加條款。勞資協定同時規定了球員工資的上下限。2007-08賽季在NBA效力十年以上的球員將至少可以得到1,219,590美元的年薪,而首次參加NBA的球員(包括新秀)的最低年薪是427,163美元;底薪每年上漲3.5%。球員可以得到的最高工資隨著NBA球齡而不同,少于六年球齡為900萬與工資帽的25%中的最大值,七到九年球齡為1100萬與工資帽的30%中的最大值,十年以上為1400萬與工資帽的35%中的最大值。同時NBA亦規定了球員最高工資不得少于上一年工資的105%,由于薪金漲幅關系,球員可以拿到超過當年最高年薪上限的工資。如2007-08賽季全聯盟薪資最高的凱文·加內特(波士頓凱爾特人)的工資是2200萬美元,遠遠高于最高年薪上限的1838.8萬美元。
第一輪新秀的新秀契約期限為四年(後兩年可選擇執行或放棄),球員在第二個賽季前可以選擇執行第三年的契約或成為自由球員,如果執行了,在第三個賽季前還可以選擇執行第四年的契約或成為自由球員。當新秀完成四年契約後,他將成為受限製自由球員。
十日契約(10-day Contract)是賽季中後段球隊為了應付由于傷病或其它原因缺乏人手的問題與自由球員簽訂的臨時契約,期限為十天(或三場比賽,取較大值)。一支球隊與一名球員在一個賽季內隻能簽訂兩次十日契約,如果第三次簽約則必須把期限延長到賽季結束,同時球隊的十日契約的數量不得超過傷病名單的人數。十日契約在每年1月5日後才允許簽訂。
自由球員
自由球員(Free Agency)包括受限製和非受限製的,區別在于,當受限製自由球員(Restricted Free Agency)與新球隊達成協定(新球隊對球員隻能提供邀請契約(Offer Sheet))的時候,如果球員原屬球隊在15天內開出同等價值的契約,那麽將可以留住這名球員;非受限製自由球員則不受原屬球隊的任何約束。
首輪新秀在完成四年的新秀契約後將自動成為受限製自由球員,而其他自由球員如果在NBA效力的時間不足三年的也是受限製的。不過,沒有執行新秀契約第三或第四年選擇條款的首輪新秀、或者被球隊選中後放棄的新秀將成為非受限製自由球員。
球隊交易
在NBA,薪金上限以下的球隊可以任意進行球員交換,不過鑒于NBA球隊的總薪金基本上都在工資帽以上,球隊在交易過程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交易球員特例(Traded Player Exception),另外還有底薪球員特例和傷殘球員特例。按照交易球員特例,球隊在即時交易(Simultaneous Trade)中轉入的總年薪不得高于轉出總年薪的125%+10萬,可以涉及多名球員;而球隊在非即時交易(Non-simultaneous Trade)中隻能送出一名球員(交易籌碼甚至可以不是球員),交易出現的契約差額將作為一個“交易補償”,由轉出高契約球員的球隊獲得,這個“補償”可以用到同年或下一年的交易中,不過通常是跟選秀權搭配來使用,因為選秀權在交換過程中薪金價值為零。NBA還規定連續兩年的首輪選秀權不能同時送出。球員在交易過程中最多可以使用300萬現金,但是現金的薪金價值同樣為零。
球隊工資帽及豪華稅
賽季 | 工資帽 (美元) | 豪華稅水準 (美元) |
---|---|---|
2006-07 | 5313.5萬 | 6542萬 |
2007-08 | 5563萬 | 6786.5萬 |
球隊工資帽(Salary Cap),是由上一賽季的球隊相關收入(BRI)的51%減去分紅後,除以球隊總數得出的可用于球員工資開銷的最大限額。球隊總薪金如果超過了薪金上限,將不能簽約自由球員(但是仍然可以利用特殊條款來獲得自由球員)。NBA亦設有豪華稅水準線,由上一賽季BRI的61%減去分紅後再除以球隊總數(30)得出,總薪金在該水準線之上的球隊需向NBA交納豪華稅,對超出的數額征收100%的稅款。不過NBA同樣設有球隊總薪金的下限,取值為工資帽的75%,如果球隊工資總額達不到這個數目的話也要罰款,款額將退還給該隊球員;但是基本上所有球隊的薪金總額都是在工資帽以上的。每年7月1日起,將會有一段至少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為球員交易保護期(Moratorium Period),期間球隊不能與自由球員簽約以及交換;保護期結束後的第一天,NBA將宣布下個賽季的薪金上限、豪華稅水準等相關內容,而從宣布的一刻起,新賽季的球隊交易將正式展開。
2007年7月11日,NBA公布了2007-08賽季的薪金上限為5563萬美元,豪華稅水準則為6786.5萬美元[28]。而上個賽季(2006-07賽季)共有五支球隊需繳納豪華稅,稅款最高的紐約尼克斯高達4510萬美元。
特殊條款
特殊條款是針對工資帽而製定的特例。包括有拉裏·伯德條款、中產階級條款、一百萬特例、底薪特例等,總薪金超過薪金上限的球隊可以使用這些條款來與自由球員簽約。不過球隊對這些條款的運用也有限製,如中產階級條款每個賽季隻能對一名球員使用,而一百萬特例不能連續兩個賽季採用。
球員和教練
NBA球員大多數來自美國大學籃球聯賽(包括NCAA、NAIA、NJCAA等),當然也有直接從高中加盟NBA的,不過新的勞資協定對高中球員作了限製,要求必需在高中畢業一年後才能參加選秀[25]。近年來隨著NBA在國際市場的不斷開拓,參加NBA的國際球員也日益增多;海外球員一般來自各國的籃球聯賽,他們可以參加選秀或者直接跟球隊簽約。球員比例方面,黑人球員是NBA的主導,一直保持在70%以上。
NBA球衣及服裝由愛迪達統一贊助,不過球鞋是一個例外——球員可以擁有自己的球鞋贊助商。另外NBA製定有球員服裝令(Player Dress Code),球員在參加聯盟及球隊的非比賽及訓練活動中必須穿“商務休閒裝”。球員在比賽場上的不文明行為(辱罵、打人等)都會受到NBA的罰款甚至禁賽處罰;NBA還規定了球員在比賽期間不得沖上看台。
與球員不同,NBA主教練盡管沒有受到服裝令的約束,但他們在每場比賽都穿上整齊的西服在場邊指揮,頗顯紳士風度。NBA對主教練的一條重要規定是,在比賽進行過程中主教練不得離開替補席周圍28碼的範圍,或越過球場邊線[31],包括和裁判爭論的時候,否則就會被判技術犯規。
歷屆冠亞軍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1947 | 費城勇士隊 | 芝加哥牡鹿隊 | 4-1 |
1948 | 巴爾的摩子彈隊 | 費城勇士隊 | 4-2 |
1949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 | 華盛頓國會隊 | 4-2 |
1950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 | 錫拉丘茲民族隊 | 4-2 |
1951 | 羅切斯特皇家隊 | 紐約尼克斯隊 | 4-3 |
1952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 | 紐約尼克斯隊 | 4-3 |
1953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 | 紐約尼克斯隊 | 4-1 |
1954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 | 錫拉丘茲民族隊 | 4-3 |
1955 | 錫拉丘茲民族隊 | 韋恩堡活塞隊 | 4-3 |
1956 | 費城勇士隊 | 韋恩堡活塞隊 | 4-1 |
1957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聖路易斯老鷹隊 | 4-3 |
1958 | 聖路易斯老鷹隊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4-2 |
1959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 | 4-0 |
1960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聖路易斯老鷹隊 | 4-3 |
1961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聖路易斯老鷹隊 | 4-1 |
1962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3 |
1963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2 |
1964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舊金山勇士隊 | 4-1 |
1965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1 |
1966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3 |
1967 | 費城76人隊 | 舊金山勇士隊 | 4-2 |
1968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2 |
1969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3 |
1970 | 紐約尼克斯 | 洛杉磯湖人隊 | 4-3 |
1971 | 密爾沃基雄鹿隊 | 巴爾的摩子彈隊 | 4-0 |
1972 | 洛杉磯湖人隊 | 紐約尼克斯隊 | 4-1 |
1973 | 紐約尼克斯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1 |
1974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密爾沃基雄鹿隊 | 4-3 |
1975 | 金州勇士隊 | 華盛頓子彈隊 | 4-0 |
1976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4-2 |
1977 | 波特蘭開拓者 | 費城76人隊 | 4-2 |
1978 | 華盛頓子彈隊 | 西雅圖超音速隊 | 4-3 |
1979 | 西雅圖超音速隊 | 華盛頓子彈隊 | 4-1 |
1980 | 洛杉磯湖人隊 | 費城76人隊 | 4-2 |
1981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休斯敦火箭隊 | 4-2 |
1982 | 洛杉磯湖人隊 | 費城76人隊 | 4-2 |
1983 | 費城76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0 |
1984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3 |
1985 | 洛杉磯湖人隊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4-2 |
1986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休斯敦火箭隊 | 4-2 |
1987 | 洛杉磯湖人隊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4-2 |
1988 | 洛杉磯湖人隊 | 底特律活塞隊 | 4-3 |
1989 | 底特律活塞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0 |
1990 | 底特律活塞隊 | 波特蘭開拓者隊 | 4-1 |
1991 | 芝加哥公牛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1 |
1992 | 芝加哥公牛隊 | 波特蘭開拓者隊 | 4-2 |
1993 | 芝加哥公牛隊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4-2 |
1994 | 休斯敦火箭隊 | 紐約尼克斯隊 | 4-3 |
1995 | 休斯敦火箭隊 | 奧蘭多魔術隊 | 4-0 |
1996 | 芝加哥公牛隊 | 西雅圖超音速隊 | 4-2 |
1997 | 芝加哥公牛隊 | 猶他爵士隊 | 4-2 |
1998 | 芝加哥公牛隊 | 猶他爵士隊 | 4-2 |
1999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紐約尼克斯隊 | 4-1 |
2000 | 洛杉磯湖人隊 |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 4-2 |
2001 | 洛杉磯湖人隊 | 費城76人隊 | 4-1 |
2002 | 洛杉磯湖人隊 | 新澤西籃網隊 | 4-0 |
2003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新澤西籃網隊 | 4-2 |
2004 | 底特律活塞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1 |
2005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底特律活塞隊 | 4-3 |
2006 | 邁阿密熱火隊 | 達拉斯小牛隊 | 4-2 |
2007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克裏夫蘭騎士隊 | 4-0 |
2008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洛杉磯湖人隊 | 4-2 |
2009 | 洛杉磯湖人隊 | 奧蘭多魔術隊 | 4-1 |
2010 | 洛杉磯湖人隊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4-3 |
2011 | 達拉斯小牛隊 | 邁阿密熱火隊 | 4-2 |
2012 | 邁阿密熱火隊 |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 4-1 |
2013 | 邁阿密熱火隊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4-3 |
2014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邁阿密熱火隊 | 4-1 |
2015 | 金州勇士隊 | 克裏夫蘭騎士隊 | 4-2 |
2016 | 克裏夫蘭騎士隊 | 金州勇士隊 | 4-3 |
歷年MVP榜
總決賽MVP
年份 | 名字 | 球隊 |
---|---|---|
1969 | 傑裏·韋斯特 | 洛杉磯湖人 |
1970 | 威利斯·裏德 | 紐約尼克斯 |
1971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密爾沃基雄鹿 |
1972 | 威爾特·張伯倫 | 洛杉磯湖人 |
1973 | 威利斯·裏德 | 紐約尼克斯 |
1974 | 約翰·哈弗裏切克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75 | 裏克·巴裏 | 金州勇士 |
1976 | 優優·懷特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77 | 比爾·沃頓 | 波特蘭開拓者 |
1978 | 韋斯·昂賽德 | 華盛頓子彈 |
1979 | 丹尼斯·約翰遜 | 西雅圖超音速 |
1980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81 | 塞德裏克·麥克斯維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2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83 | 摩西·馬龍 | 費城76人 |
1984 | 拉裏·伯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5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洛杉磯湖人 |
1986 | 拉裏·伯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7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88 | 詹姆斯·沃西 | 洛杉磯湖人 |
1989 | 喬·杜馬斯 | 底特律活塞 |
1990 | 伊塞亞·托馬斯 | 底特律活塞 |
1991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2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3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4 | 哈基姆·奧拉朱旺 | 休斯敦火箭 |
1995 | 哈基姆·奧拉朱旺 | 休斯敦火箭 |
1996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7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8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9 | 蒂姆·鄧肯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000 | 沙奎爾·奧尼爾 | 洛杉磯湖人 |
2001 | 沙奎爾·奧尼爾 | 洛杉磯湖人 |
2002 | 沙奎爾·奧尼爾 | 洛杉磯湖人 |
2003 | 蒂姆·鄧肯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004 | 昌西·比盧普斯 | 底特律活塞 |
2005 | 蒂姆·鄧肯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006 | 德懷恩·韋德 | 邁阿密熱火隊 |
2007 | 托尼·帕克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008 | 保羅·皮爾斯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2009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2010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2011 | 德克·諾維斯基 | 達拉斯小牛隊 |
2012 | 勒布朗.詹姆斯 | 邁阿密熱火隊 |
2013 | 勒布朗·詹姆斯 | 邁阿密熱火隊 |
2014 | 卡瓦伊·萊昂納德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2015 | 安德烈·伊戈達拉 | 金州勇士隊 |
2016 | 勒布朗·詹姆斯 | 克裏夫蘭騎士隊 |
常規賽MVP
1956 | 鮑勃·佩蒂特 | 聖路易斯鷹 |
1957 | 鮑勃·庫西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58 | 比爾·拉塞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59 | 鮑勃·佩蒂特 | 聖路易斯鷹 |
1960 | 威爾特·張伯倫 | 費城勇士 |
1961 | 比爾·拉塞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62 | 比爾·拉塞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63 | 比爾·拉塞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64 | 奧斯卡·羅伯遜 | 辛辛那提皇家 |
1965 | 比爾·拉塞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66 | 威爾特·張伯倫 | 費城勇士 |
1967 | 威爾特·張伯倫 | 費城勇士 |
1968 | 威爾特·張伯倫 | 費城勇士 |
1969 | 韋斯·昂賽德 | 華盛頓子彈 |
1970 | 威利斯·裏德 | 紐約尼克斯 |
1971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密爾沃基雄鹿 |
1972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密爾沃基雄鹿 |
1973 | 戴夫·考恩斯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74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密爾沃基雄鹿 |
1975 | 鮑勃·麥卡杜 | 布法羅勇敢者隊 |
1976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洛杉磯湖人 |
1977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洛杉磯湖人 |
1978 | 比爾·沃頓 | 波特蘭開拓者隊 |
1979 | 摩西·馬龍 | 休斯敦火箭 |
1980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洛杉磯湖人 |
1981 | 朱利葉斯·歐文 | 費城76人 |
1982 | 摩西·馬龍 | 費城76人 |
1983 | 摩西·馬龍 | 費城76人 |
1984 | 拉裏·伯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5 | 拉裏·伯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6 | 拉裏·伯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7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88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89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90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91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2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3 | 查爾斯·巴克利 | 鳳凰城太陽 |
1994 | 哈基姆·奧拉朱旺 | 休斯敦火箭 |
1995 | 大衛·羅賓遜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1996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7 | 卡爾·馬龍 | 尤他爵士 |
1998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9 | 卡爾·馬龍 | 猶他爵士 |
2000 | 沙克·奧尼爾 | 洛杉磯湖人 |
2001 | 阿倫·艾弗森 | 費城76人 |
2002 | 蒂姆·鄧肯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003 | 蒂姆·鄧肯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004 | 凱文·加內特 | 明尼蘇達森林狼隊 |
2005 | 史蒂夫·納什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2006 | 史蒂夫·納什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2007 | 德克·諾維茨基 | 達拉斯小牛 |
2008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2009 | 勒布朗·詹姆斯 | 克利夫蘭騎士隊 |
2010 | 勒布朗·詹姆斯 | 克利夫蘭騎士隊 |
2011 | 德裏克·羅斯 | 芝加哥公牛隊 |
2012 | 勒布朗·詹姆斯 | 邁阿密熱火隊 |
2013 | 勒布朗·詹姆斯 | 邁阿密熱火隊 |
2014 | 凱文·杜蘭特 |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
2015 | 斯蒂芬·庫裏 | 金州勇士隊 |
2016 | 斯蒂芬·庫裏 | 金州勇士隊 |
全明星MVP
1951 | 愛德·麥考利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52 | 保羅·阿裏金 | 費城勇士 |
1953 | 喬治·邁肯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 |
1954 | 鮑勃·庫錫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55 | 比爾·沙爾曼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56 | 鮑勃·佩蒂特 | 聖路易斯老鷹 |
1957 | 鮑勃·庫錫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58 | 鮑勃·佩蒂特 | 聖路易斯老鷹 |
1959 | 埃爾金·貝勒 | 明尼阿波利斯湖人 |
鮑勃·佩蒂特 | 聖路易斯老鷹 | |
1960 | 威爾特·張伯倫 | 費城勇士 |
1961 | 奧斯卡·羅伯遜 | 辛辛那提皇家 |
1962 | 鮑勃·佩蒂特 | 聖路易斯老鷹 |
1963 | 比爾·拉塞爾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64 | 奧斯卡·羅伯遜 | 辛辛那提皇家 |
1965 | 傑裏·盧卡斯 | 聖路易斯老鷹 |
1966 | 亞德裏安·史密斯 | 聖路易斯老鷹 |
1967 | 裏克·巴裏 | 舊金山勇士 |
1968 | 哈爾·格瑞爾 | 費城76人 |
1969 | 奧斯卡·羅伯遜 | 辛辛那提皇家 |
1970 | 威利斯·裏德 | 紐約尼克斯 |
1971 | 倫尼·威爾肯斯 | 西雅圖超音速 |
1972 | 傑裏·韋斯特 | 洛杉磯湖人 |
1973 | 戴夫·考恩斯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74 | 鮑勃·蘭尼爾 | 底特律活塞 |
1975 | 沃爾特·弗雷澤 | 紐約尼克斯 |
1976 | 戴夫·賓 | 底特律活塞 |
1977 | 朱利葉斯·歐文 | 費城76人 |
1978 | 蘭迪·史密斯 | 金州勇士 |
1979 | 大衛·湯普森 | 丹佛掘金 |
1980 | 喬治·格溫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1981 | 奈特·阿奇博爾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2 | 拉裏·伯德 | 波士頓凱爾特人 |
1983 | 朱利葉斯·歐文 | 費城76 人 |
1984 | 伊塞亞·托馬斯 | 底特律活塞 |
1985 | 拉爾夫·辛普森 | 休斯敦火箭 |
1986 | 伊塞亞·托馬斯 | 底特律活塞 |
1987 | 湯姆·錢柏斯 | 西雅圖超音速 |
1988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89 | 卡爾·馬龍 | 猶他爵士 |
1990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91 | 查爾斯·巴克利 | 費城76人 |
1992 | 魔術師約翰遜 | 洛杉磯湖人 |
1993 | 卡爾·馬龍 | 猶他爵士 |
約翰·斯托克頓 | 猶他爵士 | |
1994 | 斯科蒂·皮蓬 | 芝加哥公牛 |
1995 | 米奇·裏奇蒙德 | 薩克拉門托國王 |
1996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1997 | 格倫·萊斯 | 夏洛特黃蜂隊 |
1998 | 邁克爾·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2000 | 沙克·奧尼爾 | 洛杉磯湖人 |
蒂姆·鄧肯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
2001 | 阿倫·艾弗森 | 費城76人 |
2002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2003 | 凱文·加內特 | 明尼蘇達森林狼隊 |
2004 | 沙克·奧尼爾 | 洛杉磯湖人 |
2005 | 阿倫·艾弗森 | 費城76 人 |
2006 | 勒布朗·詹姆斯 | 克利夫蘭騎士隊 |
2007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2008 | 勒布朗·詹姆斯 | 克利夫蘭騎士隊 |
2009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沙克·奧尼爾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
2010 | 德維恩·韋德 | 邁阿密熱火 |
2011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 |
2012 | 凱文·杜蘭特 |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
2013 | 克裏斯·保羅 | 洛杉磯快船 |
2014 | 凱裏·歐文 | 克裏夫蘭騎士隊 |
2015 | 拉塞爾·威斯布魯克 |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
2016 | 拉塞爾·威斯布魯克 |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
榮譽
籃球名人堂
NBA球員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就是入選籃球名人堂,全稱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不過名人堂並非專門為NBA而設,而是表彰全世界為籃球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和團隊,包括籃球運動員、籃球教練、籃球裁判、籃球隊伍以及在其它方面為籃球奉獻的人。
NBA50大巨星
NBA50大巨星是NBA在1996-97賽季為紀念NBA成立50周年而評選出來的,這50名球員總共拿到了107個總冠軍,49次最有價值球員,17次最佳新秀以及36次積分王,他們一共447次入選明星隊賽,積分總和達到923,791分,籃板總數410,327個(評選當年的資料)。名單由50名評審不分名次選出。16名評審為前運動員,以球員身份參加投票;13名評審為紙面和廣播新聞媒體從業者;21名評審為球隊代表:現任和前任總經理、主教練或董事。在球隊代表中,有13人是前NBA球員。球員不能為自己投票。隻有3名投票的前NBA球員(比爾·布拉德利、約翰尼·科爾和鮑伯·蘭尼爾)最終沒有能夠入選。
名單:
姓名 | 投票者類型 |
---|---|
卡裏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 球員 |
馬夫·阿爾伯特 | 媒體 |
艾爾·阿特爾斯 | 球隊 |
裏得·奧爾巴赫 | 球隊 |
埃爾金·貝勒* | 球隊 |
戴夫·賓* | 球員 |
拉裏·伯德* | 球隊 |
馬蒂·布雷克 | 球隊 |
弗蘭·布林貝裏 | 媒體 |
比爾·布拉德利 | 球員 |
胡比·布朗 | 球隊 |
威爾特·張伯倫* | 球員 |
米奇·查特科夫 | 媒體 |
鮑勃·庫錫* | 球員 |
比利·坎寧安* | 球隊 |
查克·戴利 | 球隊 |
大衛·杜普裏 | 媒體 |
韋恩·埃布裏 | 球隊 |
朱利葉斯·歐文* | 球員 |
喬·吉爾馬丁 | 媒體 |
山姆·戈達普 | 媒體 |
亞歷克斯·漢納姆 | 球隊 |
萊斯特·哈裏森 | 球隊 |
約翰·哈夫利切克* | 球員 |
奇克·赫恩 | 媒體 |
裏德·霍爾茲曼 | 球隊 |
菲爾·賈斯納 | 媒體 |
魔術師·約翰遜* | 球員 |
約翰尼·科爾 | 球員 |
倫納德·科佩特 | 媒體 |
鮑伯·蘭尼爾 | 球員 |
弗蘭克·雷登 | 球隊 |
倫納德·萊文 | 媒體 |
傑克·麥卡倫 | 媒體 |
迪克·馬奎爾 | 球隊 |
喬治·邁肯* | 球員 |
鮑勃·佩蒂特* | 球員 |
哈維·波拉克 | 球隊 |
傑克·拉姆齊 | 球隊 |
威利斯·裏德* | 球隊 |
奧斯卡·羅伯遜* | 球員 |
比爾·拉塞爾* | 球員 |
鮑勃·瑞安 | 媒體 |
多爾夫·謝伊斯* | 球員 |
比爾·沙爾曼* | 球員 |
吉恩·許 | 球隊 |
伊塞亞·托馬斯* | 球隊 |
韋斯·昂塞爾德* | 球隊 |
彼得·維克西 | 媒體 |
傑裏·韋斯特* | 球隊 |
球衣退役
除了名人堂和NBA官方的榮譽外,NBA球隊也會為本隊的球星進行球衣退役儀式,以表揚他們對球隊的貢獻,他們的球衣將會被懸掛在球場頂棚中央。為了表示對這些球星的尊重,退役後的球衣號碼將不能再次使用。不過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一是球員重穿已退役的球衣號碼,如芝加哥公牛隊的超級巨星-邁克爾·喬丹在第一次復出的時候,由于在比賽中發揮的不好,還被人說45號終究不如23號,于是就不顧聯盟的10萬美元罰款穿回了已經退役的23號球衣。洛杉磯湖人隊的埃爾文·約翰遜曾特地把自己退役的32號球衣拿下來,讓給新加盟的卡爾·馬龍做展示,但最後馬龍還是謝絕了。當在太陽隊簽下自由球員格蘭特·希爾時候,阿爾萬·亞當斯授權允許把自己已經退役的33號球衣暫時給希爾穿上。活塞隊中鋒-格雷格·門羅現在穿的是10號,盡管10號球衣已經被丹尼斯·羅德曼退役了,不過由于聯盟相關規定,他仍然可以繼續身披10號戰袍。二是因某種原因而把球衣號碼退役,如邁阿密熱火就把23號球衣退役,以表揚從未替該隊效力的邁克爾·喬丹對NBA以至整個籃壇的貢獻。
紀錄
單場比賽積分:威爾特·張伯倫1962年3月2日單場得到100分
單場比賽籃板:威爾特·張伯倫單場55籃板。
單場比賽助攻:斯科特·斯凱爾斯30次
單場比賽蓋帽:艾爾摩·史密斯17次
單場比賽搶斷:1976年拉裏·凱農(馬刺),對陣堪薩斯國王隊 11次;
1999年肯達爾·吉爾(新澤西網隊)對陣邁阿密熱火 11次。
賽季球員場均積分:威爾特·張伯倫 1961-1962 場均50.4分
賽季球員場均籃板:威爾特·張伯倫 1960-1961 場均27.2籃板
賽季球員場均助攻:約翰·斯托克頓1989-1990 場均14.5助攻
賽季球員場均搶斷:埃爾文·羅伯特森1985-1986 場均3.67搶斷
賽季球員場均蓋帽:馬克·伊頓1984-1985 場均5.6次蓋帽
歷史之最
球隊之最
最長連勝記錄:在1971年11月5日至1972年1月7日,洛杉磯湖人隊取得了33連勝的驕人戰績,直到以104:120輸給當時的雄鹿隊。第二連勝則在2013年2月4日至3月28日,由詹姆斯率領的邁阿密熱火隊取得了27連勝,熱火客場97-101負于公牛。第三連勝紀錄則是由麥迪與姚明領銜的休斯頓火箭隊創造的22連勝奇跡!從2008年1月30日到2008年3月17日。季後賽最長的連勝記錄是馬刺隊在1999年創下的12連勝,第二連勝是湖人隊在1989年和2001年兩次創下的11連勝,第三連勝是馬刺隊在2012年創下的10連勝!
最長連敗記錄:在2010到2011賽季,騎士隊因為詹姆斯的離去以26連敗追平美國四大聯盟平(NFL、MLB、NBA、NHL)的最長連敗記錄。在2011年2月12日,騎士隊在主場經過加時大戰以126:119戰勝快船隊,最終把NBA史上最長連敗記錄定格在26場。在2013到2014賽季,76人隊以26連敗追平騎士隊2010到2011NBA最長連敗記錄。2014年3月30日,76人隊主場123比98戰勝活塞隊,追平NBA最長連敗記錄。
單場比賽積分最高的兩支球隊:在1983到1984賽季,活塞隊與掘金隊大戰3個加時,最終活塞隊以186:184險勝掘金隊,雙方也創造NBA史上積分最高記錄,加起來有370分。
單場比賽積分最低的兩支球隊:在1950年11月22日,活塞隊以19:18一分勝湖人隊,兩隊加起來才37分,創造了NBA史上單場兩隊積分總合的最低記錄,之所以會出現這麽離譜的比分,是因為當時沒有24秒限製,所以才得以創造這個不可思議的記錄。
史上最大的逆轉:是爵士隊在1996年11月創造的34分大逆轉,掘金隊70:36領先爵士隊。最終,爵士隊逆轉以107:103戰勝掘金隊。
單場比賽分數最大差距:
1991年12月17日,騎士隊以148:80大勝熱火隊,分差達到了可怕的68分。
上下半場積分最大分差記錄:
2014年1月17日,火箭在主場以92-104負于雷霆,而他們在上半場拿到73分的情況下,下半場隻得到了19分,54分的上下半場積分差創造了NBA歷史最大分差紀錄。
聯賽冠軍排名(前5名):1.波士頓凱爾特人隊17次 2.洛杉磯湖人隊16次 3.芝加哥公牛隊6次 4.聖安東尼奧馬刺隊4次 5.底特律活塞隊、金州勇士隊、費城76人隊、邁阿密熱火隊 3次
戒指之最
與NFL、MLB、NHL、MLS、CFL相似,冠軍隊將頒發聯賽冠軍戒指。
第一,戒指最多的人:菲爾·傑克遜至今已經獲得13次NBA總NBA總冠軍戒指冠軍(教練時代11次,其中公牛六次,湖人五次,超過阿諾德·奧爾巴赫,獨享此項紀錄)。作為球員(尼克斯)他贏得2次聯賽冠軍,以13個聯賽冠軍成為NBA歷史上聯賽冠軍戒指最多的人。
第二,戒指最多的球員:在1957年-1969年的13個賽季裏,比爾·拉賽爾帶領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獲得11次NBA聯賽冠軍,他也因此獲得11枚NBA冠軍戒指。是NBA歷史至今獲得最多戒指的球員。
相關信息
年度最佳陣容出爐
2014年6月5日,據NBA中國官網訊息,台北時間5日,NBA年度最佳陣容出爐。
最佳陣容一隊:
前鋒: 凱文-杜蘭特 (總積分625分,得到125張第一陣容選票,以下如此例)
前鋒: 勒布朗-詹姆斯 (623, 124)
中鋒: 喬金-諾阿 (551, 101)
後衛: 克裏斯-保羅 (540, 86)
後衛: 詹姆斯-哈登 (502, 73)
最佳陣容二隊
後衛: 史蒂芬庫裏 (489, 65)
後衛: 托尼-帕克 (210, 14)
前鋒: 布雷克-格裏芬 (350, 5)
前鋒: 凱文-樂福 (237, 2)
中鋒: 德懷特-霍華德 (226, 9)
最佳陣容三隊
中鋒: 阿爾-傑弗森 (191, 4)
前鋒: 保羅-喬治 (171, 4)
前鋒: 拉馬庫斯-阿爾德裏奇 (159, 2)
後衛: 戈蘭-德拉季奇 (115, 1)
後衛: 達米安-利拉德 (115, 2)
在本次最佳陣容票選中,杜蘭特以全票入選。
安東尼在本次票選中得到73分,排所有前鋒最後一名,最終與第三陣容失之交臂。落選者中最高積分者依次為安東尼、沃爾、鄧肯、德羅贊、安東尼-戴維斯、諾維茨基、威斯布魯克。阿爾德裏奇則得到了159分。
由于入選了年度最佳陣容第三隊,保羅-喬治將觸發他契約中的獎勵條款,獲得700萬美元的獎金。諾阿也將從公牛隊領到50萬的獎金。與喬治和諾阿類似,利拉德也將獲得25萬美金的獎金,但這筆獎金來自他的球鞋贊助商。
自2007-2008年姚明與麥蒂雙雙入選年度第三陣容之後,今年的霍華德與哈登再次聯手完成了這一成就。
阿爾德裏奇成為了繼比爾-沃頓、布蘭頓-羅伊、克萊德-德雷克斯勒之後第四位至少兩次入選年度陣容的開拓者球員。
韋德與科比均未能入圍。克裏斯-保羅在缺陣20場之後仍舊入選了最佳陣容一隊,而威斯布魯克卻因為缺陣36場未能入選任意年度陣容。威少第一在微博上打出了“呵呵”二字,他似乎在嘲諷著什麽,甚至忘記了先恭喜他的隊友杜蘭特。
電視轉播
美國廣播公司(ABC)、特納電視網(TNT)以及ESPN是現今NBA在美國本土的電視合作伙伴,他們于2002年與NBA簽訂了為期六年價值46億美元的契約,2007年又將契約延長至2016年。
一些重要的賽事隻安排在一個電視台播出,包括每年的聖誕節比賽和總決賽(ABC),開幕賽和全明星周末(TNT)。對于常規賽的直播時間,ABC安排在周日下午(不過要到一月底才開始),TNT安排在周四晚上,ESPN安排在周五和周日晚上(偶爾周三晚上也有直播)。季後賽的前兩輪,ABC仍隻有周日的直播(如果周日沒有比賽就提前到周六),ESPN則改為周五和周六,TNT轉播剩餘全部的比賽(另外NBA TV也有少量直播);至于東西部決賽,其中一個系列的全部比賽會由TNT來轉播(03、04、06年西部,05、07年東部),另一個系列則是由ABC和ESPN共同來轉播。另外,三家電視台播出的NBA相關節目包括有Inside the NBA(TNT,每周四晚播出,查爾斯·巴克利、肯尼·史密斯擔任嘉賓)、NBA Countdown(ABC,周日下午播出,不過是由ABC的姐妹電視台ESPN負責製作的)、NBA Wednsday(ESPN)、NBA Friday(ESPN),等等。
NBA擁有自己的電視台NBA TV、NBALP和Raptors TV。其中Raptors TV是NBA TV在加拿大的分台,NBALP屬于收費電視,轉播幾乎所有常規賽的比賽場次。另外加拿大的Sportsnet、theScore和TSN也擁有NBA常規賽的轉播權。盡管NBA在美國當地的受歡迎程度不及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和MLB(美國職棒大聯盟),但在全球市場方面卻遠遠高于對手,特別是在中國這個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家。2006-07賽季,全球共有215個國家41種語言188家電視台對NBA進行轉播。
NBA的中國緣
NBA首位中國籍、首位非美籍亞洲球員王治郅

首位獲得NBA總冠軍的亞洲球員中國籍巴特爾

首位入選NBA明星隊賽亞洲球員、7次NBA明星隊賽中國籍球員姚明

NBA中國籍球員易建聯

第二位獲得NBA總冠軍的亞洲球員中國籍孫悅

NBA首位台裔球員林書豪

相關的遊戲及娛樂
NBA很多球隊都擁有自己的吉祥物,吉祥物一般出自隊名或者當地的珍稀動物。每當比賽暫停時間,吉祥物就會出來場地中央表演,表演的花樣很多,包括超高難度的花式灌籃(當然有彈簧墊助跳),另外還有美女啦啦隊的表演。
EA公司開發的NBA Live以及世嘉開發(後轉為Take-Two)的NBA 2K是目前較受歡迎的NBA遊戲,不過NBA 2K直到2K9方才推出PC版。另外還有NBA籃球經理、NBA Stree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