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每年NBA都會設立兩個日期,所有希望參加選秀的球員必須在第一個日期之前宣布參加選秀。在此之後,NBA會為那些球員設立訓練營,讓球員們向各支球隊展示能力與技巧。

第二個日期,即最後宣布參加選秀日,在選秀大會之前的一個星期。任意一名球員都可以在此之前做出決定把名字撤回,不參加當年的選秀。這一日期對大學生球員很重要,如果他們到最後的宣布參加選秀日才正式宣布參加選秀的話,不管最終有沒有NBA球隊選中他們,他們都將會丟掉在大學學習的機會。
選秀流程
樂透抽簽
每個賽季常規賽結束後,NBA就會進行樂透抽簽,由14支未能進入季後賽的球隊參加。樂透系統具體規則為,將14個小球分別貼上1~14這些數位並放入捲動器皿。隨機滾出4個數位球,不考慮抽出先後的話,那麽將出現1001種不同情況[計算14*13*12*11/(4*3*2*1)]。進行抽獎之前,1001種(11、12、13、14這種組合被排除)中的1000種可能被分配到樂透區的球隊。根據戰績的優劣情況,他們將獲得相應數量的組合。哪支球隊擁有第一個被抽出的組合,那麽狀元簽就屬于該球隊。比如有14支球隊沒有進入季後賽,這14支球隊中戰績最差的老鷹隊就得到250種組合,即有25%的機會贏得狀元簽,戰績第二差的黃蜂隊得到199種,即19.9%的幾率,依此累推,14支球隊中戰績最好的森林狼,則隻有5種組合,即0.5%的機會贏得狀元簽。在狀元簽抽出之後,4個桌球又被放回容器中,重新去決定二號和三號選秀權的歸屬,此後首輪剩餘的4-30號選秀簽位和第二輪的選秀簽位,則按照常規賽的成績倒序決定。(狀元簽獲得球隊的所有組合可能,在抽取榜眼簽時作廢,如果抽出作廢組合,則重新將球放回器皿再次抽取,如此反復,直到抽出的組合是待抽簽球隊擁有的)。當決定出前三位選秀簽之後,整個抽獎過程結束。

按規定,整個抽簽過程將由NBA官員、14支球隊代表以及監督抽簽的會計師參加。“搖獎”結束後,會計師將把帶有各球隊標的卡片放入標有1到3的三個信封內,然後將其密封。無論NBA副總裁格蘭尼克還是球隊代表,此時都無法提前知道信封內的結果究竟如何。隨後NBA將正式宣布抽簽的結果,第4到13位的選秀權按從低到高的順序先行宣布,然後拆開信封,按順序宣布擁有前三位選秀權的球隊,最後拆開的那個信封裏註明的球隊,將在一個月後的選秀大會上摘得“狀元秀”。
選秀大會
在總決賽結束之後,NBA會舉行選秀大會,30支球隊代表、NBA官方和待選球員悉數到場。共舉行兩輪選秀,首輪選秀順序是:狀元簽、榜眼簽、探花簽和常規賽戰績由差到好的球隊,第二輪選秀順序則按常規賽戰績倒序排列。擁有狀元簽的球隊,在所有參與選秀的球員中進行選擇,這隻球隊選中的球員就是“狀元”,他們通常是所有球員中最優秀的,或是球隊最需要的。然後是擁有“榜眼簽”的球隊在剩下的球員中進行選擇。可以看到,越往後,可供選擇的球員就越少,優秀的球員通常也越少。
球隊選擇
當一名球員在首輪選秀被選中時,選中他的球隊必須和他簽定一份期限至少為四(3+1或2+2)年的契約,而在第二輪被選中的球員所在的球員球隊則可以“擁有”這名球員三年時間,但是球隊不一定要和他們簽約。如果一名球員和經紀人簽約的話,那麽他就將會自動結束大學學業。如果新秀遭到放棄,他將成為自由球員(非受限製)。球隊與新秀簽約後,60天內不能把他交易出去。
選秀規則
順位
球員被選中時的的順序稱為順位。球員在選秀大會上越早被選中的話,即順位越高,他的身價就越高。選秀大會上第一個被選中的球員通常被稱為“狀元”(第一順位),他們通常都是所有參加選秀的球員當中最為優秀的。第二個被選中的球員被稱為“榜眼”,第三個被稱為“探花”。之後,按順序稱為第幾順位。

一個球員第一輪靠前的順位被選上並不意味著這名球員未來就一定能夠成為超級巨星。邁克爾·喬丹在1984年的選秀大會上是首輪第三順位被選中的,但是他卻被普遍認為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在喬丹之前被選中的兩位球員一個就是“大夢”奧拉朱旺,另外一個是薩姆·鮑維(Sam Bowie),奧拉朱旺最後入選NBA名人堂,而薩姆·鮑維卻因為傷病問題而草草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根本沒有做出成績。這說明了NBA選秀順位與球員的未來發展並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選秀順位靠後的球員不一定就比順位靠前的球員差。
年齡限製
根據NBA選秀年齡限製規定,球員必須年滿19歲才具備參加選秀的資格。如此一來,許多完成高中學業的18歲球員將必須選擇到大學待一年或到海外磨練身手,等到符合年齡限製後才能進入NBA舞台。 NBA希望減少高中畢業生在還沒有決定好是否要經歷NCAA賽事洗禮,就貿然挑戰NBA這樣的情況。如果這樣的情形持續擴大,NBA賽事的精彩程度勢必也將大打扣。因此,NBA官方堅持要NBA的球探們離開高中校園。 雖然新版選秀年齡限製規定引發不少反彈聲浪,但也獲得一些支持。
特殊規定
美國高中畢業球員申請參加選秀的規定一位定居在美國並已完成高中學業的球員

湯姆-海因索恩
可在選秀開始的45天前向NBA發出書面通知,在表達他放棄進入大學繼續學業的意願後可獲得參加NBA選秀的資格。一旦這名球員被任何一支NBA球隊選中,如果該名球員不參加大學籃球隊,那麽他將獲得參加NBA選秀的資格;如果該名球員參加大學籃球隊,那麽一旦他之後宣布放棄繼續在大學籃球隊效力的機會的,他仍可以獲得NBA選秀資格; 一位定居在美國並已完成高中學業的球員,如果不具備參加NBA選秀的資格並和一支美國以外的職業籃球隊簽約的,他將有資格參加下一次的NBA選秀。
海外球員參加NBA選秀的規則
一名海外球員在達到22歲後便有資格參加NBA選秀,一名未曾在美國參加過大學籃球隊的海外球員可以在其未滿22歲生日時獲得參加選秀的資格,但他必須在選秀進行之前至少年滿18歲;他必須在選秀開始的45天前向NBA發出書面通知,表達希望獲得參加選秀資格的意願。一名海外球員如果在選秀之前的賽季效力美國的大學籃球隊,那麽他就必須繼續完成或放棄在大學的學業。
歷史沿革
雖然每年都有不少優秀球員參加選秀,但有個別年份特別突出的球員會像井噴一樣參與。2003的“白金一代”、1996的“黃金一代”,1984的“鑽石一代”。(山貓隊在2004年進入NBA,故以下都隻有29支隊參加選秀。)
在1947-1965年期間,NBA選秀有在地選秀的特殊規則,即球隊可以在選秀之前主動放棄選秀資格,轉而挑選一名球隊所在地的新秀。這樣做,可以吸引更多當地球迷的關註。在1956年,凱爾特人隊就利用該項條款挑中了來自伍斯特市的湯姆-海因索恩。
在1966-1984年期間,聯盟採用了投幣的方式來決定東西部兩位副班代誰獲得狀元簽,狀元簽由投幣定奪之後,剩下的簽位直接按照常規賽的戰績倒序排列。
鑽石一代
1984年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牛的一次選秀大會。那年出現的人物:哈基姆-奧拉朱旺、邁克爾·喬丹、查爾斯-巴克利和約翰-斯托克頓,他們都已是籃球界的名宿,在全球享有巨大聲望,其他選秀大會基本很難和它相比。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
1 | 休斯敦 | Akeem Olajuwon哈基姆-奧拉朱旺 | 2 | 波特蘭 | Sam Bowie 薩姆-鮑維 |
3 | 芝加哥 | Michael Jordan 邁克爾喬丹 | 4 | 達拉斯 | Sam Perkins 薩姆-帕金斯 |
5 | 費城 | Charles Barkley查爾斯-巴克利 | 6 | 華盛頓 | Mel Turpin |
7 | 聖安東尼奧 | Alvin Robertson 埃爾文·羅伯特森 | 8 | 洛杉磯快艇 | Lancaster Gordon |
9 | 堪薩斯城 | Otis Thorpe 奧蒂斯-索普 | 10 | 費城 | Leon Wood |
11 | 亞特蘭大 | Kevin Willis凱文-威利斯 | 12 | 克裏弗蘭 | Tim McCormick |
13 | 菲尼克斯 | Jay Humphries | 14 | 洛杉磯快艇 | Michael Cage 邁克爾-科吉 |
15 | 達拉斯 | Terence Stansbury | 16 | 猶他 | John Stockton約翰-斯托克頓 |
17 | 新澤西 | Jeff Turner | 18 | 印第安納 | Vern Fleming |
19 | 波特蘭 | Bernard Thompson | 20 | 底特律 | Tony Campbell |
21 | 米爾沃基 | Kenny Fields | 22 | 費城 | Tom Sewell |
23 | 洛杉磯湖人 | Earl Jones | 24 | 波士頓 | Michael Young[17]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
1 | 印第安納 | Devin Durrant | 2 | 波特蘭 | Victor Fleming |
3 | 克裏弗蘭 | Ron Anderson | 4 | 西雅圖 | Cory Blackwell |
5 | 印第安納 | Stuart Gray | 6 | 金州 | Steve Burtt |
7 | 金州 | Jay Murphy | 8 | 底特律 | Eric Turner |
9 | 波特蘭 | Steve Colter | 10 | 華盛頓 | Tony Costner |
11 | 金州 | Othell Wilson | 12 | 菲尼克斯 | Charles Jones |
13 | 芝加哥 | Ben Coleman | 14 | 達拉斯 | Charles Sitton |
15 | 西雅圖 | Danny Young | 16 | 達拉斯 | Anthony Teachey |
17 | 達拉斯 | Tom Sluby | 18 | 丹佛 | Willie White |
19 | 芝加哥 | Greg Wiltjer | 20 | 華盛頓 | Fred Raynolds |
21 | .金州 | Gary Plummer | 22 | 波特蘭 | Jerome Kersey 傑羅姆-科西 |
23 | 波士頓 | Ronnie Williams[17] |
在1985年,NBA聯盟對選秀製度進行了一次有歷史意義的改革。先前的規則被樂透(lottery)取代。由此決定未參加季後賽球隊的首輪選秀簽位,到了第二輪,所有球隊依然按照常規賽戰績倒序排列。在1986年10月,聯盟管理層達成一致,將樂透原來定位前七個順位的職能縮小為三甲,除了前三名簽位由桌球隨機定奪之外,其他所有簽位均按常規賽戰績倒序排列。這樣,常規賽的倒數第一,最差也可以獲得第四的簽位,倒數第二最差獲第五,餘下如此。

縮減選秀輪數。1989年之前,球隊擁有無盡的選秀權,理論上說,隻要球隊還有中意的新秀,可以一直選下去。在1960年,選秀大會總共進行了21輪;到1974年,這個數位縮減到10輪,到1985年,又被裁截成7輪。從1989年起,選秀大會正式啓用兩輪製,而那些沒能通過選秀進入這個聯盟的新秀,可以自由的和自由球隊簽約。
1989年10月,由于新隊伍進入聯盟,NBA選秀大會的樂透區球隊增至11支。為了公平合理的對選秀簽位進行分配,聯盟進一步修繕了樂透規則。常規賽戰績最差的球隊將有11/66的最大機會獲得狀元簽,戰績第二差球隊有10/66的幾率,以此類推,樂透區戰績最好的球隊有1/66的機會獲狀元簽。1993年11月份,聯盟管理委員會再次對樂透系統規則進行修訂,樂透區戰績最差的球隊獲得狀元的機會由16.7%上升到25%,戰績最好的球隊獲狀元簽概率從1.5%下降至0.5%。
1995年10月,由于多倫多和溫哥華的加入,聯盟將樂透區球隊從11支增加到13支。從1996年的選秀大會起,最差戰績仍擁有250種組合,第二差(200種)到第六差(64種)獲狀元的幾率略微下降,第七差依然44種可能不變,第八(29種)至十二(6種)概率略上升。戰績最好球隊5種可能不變。戰績相同的球隊,將平分屬于他們排位的組合數。當無法平分時,將用一個簡單的蒙眼抽獎決定這種組合。2004年,夏洛特山貓的加入讓樂透區的隊伍壯大到14支。
黃金一代
1996年的新秀中出現了很多的超級後衛,阿倫-艾弗森、科比-布萊恩特、史蒂夫-納什、雷-阿倫。還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球星:馬庫斯-坎比、史蒂芬-馬布裏、阿樸杜勒·拉希姆、安東尼-沃克、佩賈-斯托賈科維奇、傑梅因-奧尼爾和德裏克·費舍爾。第一輪: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
1 | 費城 | Allen Iverson阿倫-艾弗森 | 2 | 多倫多 | Marcus Camby馬庫斯-坎比 |
3 | 溫哥華 | 謝裏夫-阿卜杜爾-拉希姆 | 4 | 明尼蘇達 | Stephon Marbury斯蒂芬-馬布裏 |
5 | 密爾沃基 | Ray Allen雷-阿倫 | 6 | 波士頓 | Antoine Walker安東尼-沃克 |
7 | 快艇 | Lorenzen Wright洛倫岑-賴特 | 8 | 新澤西 | Kerry Kittles 克裏-基特爾斯 |
9 | 達拉斯 | Samaki Walker 薩馬基-沃克 | 10 | 印第安納 | Erick Dampier埃裏克-丹皮爾 |
11 | 金州 | Todd Fuller 托德-福勒 | 12 | 克裏弗蘭 | Vitaly Potapenko維塔利-波塔潘科 |
13 | 夏洛特 | Kobe Bryant科比-布萊恩特 | 14 | 薩克拉門托 | Predrag Stojakovic佩賈-斯托亞科維奇 |
15 | 菲尼克斯 | Steve Nash斯蒂夫-納什 | 16 | 夏洛特 | Tony Delk托尼-德爾克 |
17 | 波特蘭 | Jermaine O'Neal傑梅因-奧尼爾 | 18 | 紐約 | John Wallace 約翰-華萊士 |
19 | 紐約 | Walter McCarty沃爾特-邁卡蒂 | 20 | 克裏弗蘭 | 扎伊德魯納斯-伊爾戈斯卡斯 |
21 | 紐約 | Dontae Jones 丹特-瓊斯 | 22 | 溫哥華 | Roy Rogers 羅伊-羅傑斯 |
23 | 丹佛 | Efthimis Rentzias 艾菲梅斯-蘭扎斯 | 24 | 洛杉磯湖人 | Derek Fisher 德裏克-費舍爾 |
25 | 猶它 | Martin Muursepp 馬丁-默瑟普 | 26 | 底特律 | Jerome Williams 傑羅姆-威廉姆斯 |
27 | 奧蘭多 | Brian Evans 布賴恩·伊文思 | 28 | 亞特蘭大 | Priest Lauderdale普雷斯特-勞德戴爾 |
29 | 芝加哥 | Travis Knight 切維斯-耐特[20]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
30 | 休斯敦 | Othella Harrington奧塞拉-哈靈頓 | 31 | 費城 | Mark Hendrickson |
32 | 費城 | Ryan Minor | 33 | 米爾沃基 | Moochie Norris穆奇-諾裏斯 |
34 | 達拉斯 | Shawn Harvey | 35 | 西雅圖 | Joseph Blair |
36 | 快艇 | Doron Sheffer | 37 | 丹佛 | Jeff McInnis傑夫-麥金尼斯 |
38 | 波士頓 | Steve Hamer | 39 | 菲尼克斯 | Russ Millard |
40 | 金州 | Marcus Mann | 41 | 薩克拉門托 | Jason Sasser |
42 | 休斯敦 | Randy Livingston | 43 | 菲尼克斯 | Ben Davis |
44 | 夏洛特 | Malik Rose馬裏克-羅斯 | 45 | 西雅圖 | Joe Vogel |
46 | 波特蘭 | Marcus Brown | 47 | 西雅圖 | Ron Riley |
48 | 費城 | Jamie Feick | 49 | 奧蘭多 | Amal McCaskill |
50 | 休斯敦 | Terrell Bell | 51 | 溫哥華 | Chris Robinson |
52 | 印第安納 | Mark Pope 馬克-波普 | 53 | 米爾沃基 | Jeff Nordgaard |
54 | 猶它 | Shandon Anderson山頓-安德森 | 55 | 華盛頓 | Ronnie Henderson |
56 | 克裏弗蘭 | Reggie Geary | 57 | 西雅圖 | Drew Barry 德魯-巴裏 |
58 | 達拉斯 | Darnell Robinson[20] |
白金一代
2003年的新秀潛力幾乎可以媲美1984年的球員,勒布朗-詹姆斯、卡梅隆-安東尼、德懷恩-韋德、大衛-韋斯特、約什-霍華德、克裏斯·波什……
順位 | 球隊 | 姓名 | 順位 | 球隊 | 姓名 |
---|---|---|---|---|---|
1 | 騎士 | Lebron James勒布朗-詹姆斯 | 2 | 底特律 | Darko Milicic達科-米利西奇 |
3 | 丹佛 | Carmelo Anthony卡梅羅-安東尼 | 4 | 多倫多 | Chris Bosh 克裏斯-波什 |
5 | 邁阿密 | Dwyane Wade 德韋恩-韋德 | 6 | 洛杉磯快船 | Chris Kaman 克裏斯·卡曼 |
7 | 芝加哥 | Kirk Hinrich科克-辛裏奇 | 8 | 密爾沃基 | TJ Ford TJ·福特 |
9 | 紐約 | Mike Sweetney 邁克-斯維特尼 | 10 | 華盛頓 | Jarvis Hayes賈維斯-海耶斯 |
11 | 金州 | Mickael Pietrus邁克爾-皮特魯斯 | 12 | 西雅圖 | Nick Collison尼克-科林森 |
13 | 孟菲斯 | .Marcus Banks馬可烏斯-班克斯 | 14 | 西雅圖 | Luke Ridnour盧克-裏德諾 |
15 | 奧蘭多 | Reece Gaines 裏斯-蓋恩斯 | 16 | 波士頓 | Troy Bell特羅伊-貝爾 |
17 | 菲尼克斯 | Zarko Cabarkapa扎克-卡巴卡帕 | 18 | 新奧爾良 | David West大衛-韋斯特 |
19 | 猶他 | 亞歷山大-帕夫洛維奇 | 20 | 波士頓 | Dahntay Jones鄧台-瓊斯 |
21 | 亞特蘭大 | .Boris Diaw鮑裏斯-迪奧 | 22 | 新澤西 | Zoran Planinic 佐倫-普拉尼尼奇 |
23 | 波特蘭T | ravis Outlaw特拉維斯-奧特洛 | 24 | 洛杉磯湖人 | Brian Cook 布賴恩-庫克 |
25 | 底特律 | Carlos Delfino卡洛斯-德爾菲諾 | 26 | 明尼蘇達 | Ndudi Ebi 印第-阿比 |
27 | 孟菲斯 | Kendrick Perkins肯德裏克-帕金斯 | 28 | 聖安東尼奧 | 萊昂德羅-巴博薩 |
29 | 達拉斯 | Josh Howard約什-霍華德[21] |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順位 | 球隊 | 球員 |
---|---|---|---|---|---|
30 | 紐約 | Maciej Lampe 馬奇-蘭佩 | 31 | 克利夫蘭 | Jason Kapono 賈森-卡波諾 |
32 | 洛杉磯湖人 | Luke Walton盧克-沃頓 | 33 | 邁阿密 | Jerome Beasley 傑羅姆-畢斯利 |
34 | 洛杉磯快船 | Sofoklis Schortsanitis | 35 | 密爾沃基 | Szymon Szewczyk 西蒙-瑟奇亞克 |
36 | 芝加哥 | Mario Austin 馬裏奧-奧斯丁 | 37 | 亞特蘭大 | Travis Hansen 切維斯-漢森 |
38 | 華盛頓 | Steve Blake 斯蒂夫-布雷克 | 39 | 紐約 | Slavko Vranes 斯拉夫科-沃尼斯 |
40 | 金州 | Derrick Zimmerman德裏克-西門曼 | 41 | 西雅圖 | Willie Green威利-格林 |
42 | 奧蘭多 | Zaza Pachulia扎扎-帕楚利亞 | 43 | 米爾沃基 | Keith Bogans 基斯-博根斯 |
44 | 休斯敦 | Malick Badiane 馬裏克-巴蒂安 | 45 | 芝加哥 | Matt Bonner馬特-邦納 |
46 | 丹佛 | Sani Becirovic 塞尼-貝奇洛維克 | 47 | 猶他 | Maurice Willams 莫裏斯威廉姆斯 |
48 | 新奧爾良 | James Lang詹姆斯-朗 | 49 | 印第安納 | James Jones 詹姆斯-瓊斯 |
50 | 費城 | Paccelis Morlende帕奇裏斯莫蘭蒂 | 51 | 新澤西 | Kyle Korver凱爾-科沃爾 |
52 | 多倫多 | Remon Van de Hare雷蒙範德海爾 | 53 | 芝加哥 | Tommy Smith 托米-史密斯 |
54 | 波特蘭 | NedzadSinanovic | 55 | 明尼蘇達 | Rick Rickert 裏克-裏科特 |
56 | 波士頓 | Brandon Hunter布蘭登-亨特 | 57 | 達拉斯 | Xue Yuyang薛玉洋 |
58 | 底特律 | Andreas Glyniadakis[21] |
2014年5月21日上午,NBA樂透區選秀權抽簽儀式在紐約進行,騎士隊再一次獲得狀元簽,雄鹿和76人分別摘得榜眼和探花,湖人則收獲7號順位。
騎士獲得狀元簽的概率為1.7%,在14支隊伍中僅排名第9,但幸運女神再一次降臨在騎士身上,這是他們近4年來第三次獲得狀元簽。2011年時,騎士選擇了歐文,去年他們則挑選了被稱為“水貨狀元”的本內特。
中國球員
1987年,宋濤在第三輪第67順位被亞特蘭大老鷹摘走,但由于宋濤此後接連重傷,與NBA不得不擦肩而過;1999年,王治郅在第二輪第36順位被達拉斯小牛選中;2001年,巴特爾赴美國丹佛掘金隊試訓並參加季前賽,2001年以自由球員身份加盟掘金隊,從01-02賽季開始征戰NBA,2002-03賽季效力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獲總冠軍,成為亞洲第一人,2003年7月17日正式簽約多倫多猛龍隊,但後因技術問題離開了NBA。

2002年,姚明成了狀元秀;2003年,薛玉洋甚至還未在CBA證明自己,就在第二輪第57順位被小牛摘下,並隨即交換到丹佛掘金,但薛至今仍沒有機會踏足美利堅;2007年,易建聯以第六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挑走。而孫悅則在第2輪總第40順位被湖人選中,改寫了中國後衛不進NBA的歷史。不過,他當年沒有與湖人簽約,但是在2008年8月,湖人隊與孫悅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契約,這就意味著這位"中國魔術師"在08-09賽季將身披湖人隊戰袍,作為首位中國後衛出現在NBA賽場上。08-09賽季隨著科比帶領了湖人隊擊敗東部的魔術隊又一次奪得總冠軍,孫悅也獲得總冠軍戒指。2009年8月1日,湖人官方宣布孫悅被裁。
歷屆名單
時間 | 選中球員 | 圖片 |
2013 | 安東尼·本內特 | ![]() |
2012 | 安東尼·戴維斯 | ![]() |
2011 | 凱裏·歐文 | ![]() |
2010 | 約翰·沃爾 | ![]() |
2009 | 布雷克·格裏芬 | ![]() |
2008 | 德裏克·羅斯 | ![]() |
2007 | 格雷格·奧登 | ![]() |
2006 | 安德裏亞·巴格納尼 | ![]() |
2005 | 安德魯·博古特 | ![]() |
2004 | 德懷特·霍華德 | ![]() |
2003 | 勒布朗·詹姆斯 | ![]() |
2002 | 姚明 | ![]() |
2001 | 誇梅·布朗 | ![]() |
2000 | 肯揚·馬丁 | ![]() |
1999 | 埃爾頓·布蘭德 | |
1998 | 邁克爾-奧洛沃坎迪 | |
1997 | 蒂姆·鄧肯 | |
1996 | 阿倫·艾弗森 | |
1995 | 喬·史密斯 | |
1994 | 格倫·羅賓遜 | |
1993 | 克裏斯·韋伯 | |
1992 | 沙奎爾·奧尼爾 | |
1991 | 拉裏·約翰遜 | |
1990 | 德裏克·科爾曼 | |
1989 | 帕維斯·埃利森 | |
1988 | 丹尼·曼寧 | |
1987 | 大衛·羅賓遜 | |
1986 | 布拉德·多爾蒂 | |
1985 | 帕特裏克·尤因 | |
1984 | 哈基姆·奧拉朱旺 | |
1983 | 拉爾夫·桑普森 | |
1982 | 詹姆斯·沃西 | |
1981 | 馬克·阿奎爾 | |
1980 | 卡羅爾 | |
1979 | 埃爾文·約翰遜 | |
1978 | 湯姆森 | |
1977 | 肯特·本森 | |
1976 | 約翰·盧卡斯 | |
1975 | 大衛·湯普森 | |
1974 | 比爾·沃爾頓 | |
1973 | 道格·科林斯 | |
1972 | 拉魯·馬丁 | |
1971 | 奧斯丁·卡爾 | |
1970 | 蘭尼爾 | |
1969 | 卡裏姆·阿布杜爾-賈巴爾 | |
1968 | 埃爾文·海耶斯 | |
1967 | 吉米·沃克 | |
1966 | 加吉·拉塞爾 | |
1965 | 赫澤爾 | |
1964 | 吉姆·巴恩斯 | |
1963 | 赫曼 | |
1962 | 比爾·麥吉爾 | |
1961 | 沃爾特·貝拉米 | |
1960 | 奧斯卡·羅伯特森 | |
1959 | 鮑勃·布澤爾 | |
1958 | 埃爾金·貝勒 | |
1957 | 羅德-哈德立 | |
1956 | 希·格林 | |
1955 | 迪克·裏克茨 | |
1954 | 塞弗裏 | |
1953 | 恩尼·貝克 | |
1952 | 馬克·沃克曼 | |
1951 | 梅爾其奧爾 | |
1950 | 查克·夏爾 | |
1949 | 霍維·夏濃 | |
1948 | 唐科維奇 | |
1947 | 麥克尼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