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對照
公元日期 | 農曆日期 | 公元日期 | 農曆日期 |
1月1日 | 辛亥年十一月十五日辛卯 | 2月1日 | 辛亥年十二月十七日壬戌 |
2月14日(除夕) | 辛亥年十二月三十日乙亥 | 2月15日(春節) | 壬子年正月初一日丙子 |
3月1日 | 壬子年正月十六日辛卯 | 4月1日 | 壬子年二月十八日壬戌 |
5月1日 | 壬子年三月十八日壬辰 | 6月1日 | 壬子年四月二十日癸亥 |
6月15日(端午) | 壬子年五月初五日丁丑 | 7月1日 | 壬子年五月廿一日癸巳 |
8月1日 | 壬子年六月廿二日甲子 | 9月1日 | 壬子年七月廿四日乙未 |
9月3日 | 壬子年七月廿六日丁酉 | 9月22日(中秋) | 壬子年八月十五日丙辰 |
10月1日 | 壬子年八月廿四日乙丑 | 11月1日 | 壬子年九月廿六日丙申 |
12月1日 | 壬子年十月廿六日丙寅 | 12月31日 | 壬子年十一月廿六日丙申 |
(江西信豐林銳根據《兩千年中西曆速查》V1.0製作)
重大事件
大事記
1月6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同志在北京逝世。10日,舉行追悼會,毛澤東參加,周恩來致悼詞。
1月7日-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中國民航首航紐約成功航程15800公里。

1月24日-日本士兵橫井莊一在關島的一片叢林被發現,他已獨自在這裡生活了28年。
1月31日-中國與馬爾他共和國建交。馬爾他位於歐洲地中海中部,首都瓦萊塔。
2月4日-美國水手9號探測器沿著火星軌道飛行,發回7329張照片。
2月14日-中國與墨西哥合眾國建交。墨西哥位於北美洲的西南部,首都墨西哥城。
2月19日-中國與阿根廷建交。
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來中國訪問。21日,尼克森總統及其夫人一行到達北京。當天,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森。28日,在上海發表中美雙方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聯合公報說:尼克森總統和周恩來總理就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和坦率的討論,闡明了各自的立場和態度。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聯合公報又說: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美雙方聯合公報的發表,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和日後不斷擴大交往開闢了新的前景,它標誌著中美兩國在對抗了20多年之後,開始走向關係正常化。28日,尼克森一行離開上海回國。
2月29日-中國與加納復交。
3月13日-中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外交關係上升為大使級。
4月15日-中國與模里西斯建交。
5月30日-日本赤軍的三名成員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機場對旅客發動襲擊,共造成26人死亡。
6月5日-中國和希臘建交。
6月17日-水門事件發生。

6月18日-香港因為連日暴雨而引發土石流。土石流不僅衝垮了秀茂坪木屋區的多間木屋,甚至還把旭和大廈給沖毀,造成67人死亡。這就是令港人難忘的"六一八"雨災(也稱六一八水災)。
6月18日-第四屆歐洲杯的決賽階段於1972年6月14日至6月18日在比利時舉行。半決賽中,蘇聯以1-0戰勝匈牙利,西德以2-1取勝比利時。比利時2-1戰勝匈牙利獲得了第三名。最後的決賽中,西德3-0戰勝蘇聯,第一次捧得了德勞內杯。
7月4日-朝鮮和韓國共同發表"南北聯合聲明"(即七·四聯合聲明、朝鮮聯合聲明),肯定了金日成此前提出的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祖國統一三項原則。
7月30日-新華社報導: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墓葬在湖南長沙市郊的馬王堆出土。在這座古墓葬里,埋葬的是一具女屍.屍體、官槨及大批的隨葬物,都保存得比較完整,是我國考古發掘工作中一項極為罕見的重要發現。這對研究西漢初期的歷史、文化、手工業生產、工農業生產以及醫藥、防腐等方面都有極重要的價值。
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聲明對美國飛機於8月22日炸毀停泊在越南義安省宇島附近海面的中國商船"紅旗151號"所屬的一艘救生艇,炸死5名中國船員的嚴重挑釁行動,提出強烈抗議。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發言人奉命發表談話,對美國企圖抵賴炸毀中國救生艇的罪責進行駁斥。
8月26日至9月11日-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第20屆奧運會)召開。
9月5日-慕尼黑慘案發生。
9月19日-中國與多哥建交。
9月29日-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在北京簽字,宣布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0月11日-中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交。
11月6日-中國和馬爾加什(今馬達加斯加)建交。
11月8日-兩個德國代表在波恩簽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之間關於兩國關係基礎的條約》,這標誌著雙方關係由對抗走向共處。
11月24日-中國和薩伊共和國(今剛果民主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簽字。
12月7日-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最後一次任務阿波羅17號發射。
12月14日-我國選派16名留學生赴英國學習英語,連同是年派赴法國的留學生20人,共派出留學生36人。這是自1966年停止派出留學生以來,首批派出的留學生。
12月26日--美國第33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病逝,享年88歲
慕尼黑"黑九月事件"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開始一周里,運動員的成績驕人,人們都沉浸在奧運盛會的祥和與歡樂之中。然而,在這場和平盛會的背後,卻有巨大的隱憂:有關決策官員為滿足購買先進體育器材的巨大投資需要,縮減了警衛人員和安全設施的開支。對於嘔心瀝血主辦這屆奧運會的西德官員來說,他們希望這次運動會能讓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復了一個文明國家的形象,人們應抹去二戰和希特勒時代1936年柏林奧運會所留下的陰影。西德的邊防人員和重要的運輸站口都普遍放鬆了對進出人員的檢查,這給了恐怖分子一個可乘之機。
"黑九月"發起恐怖行動
9月4日,以色列隊沒有賽事,大多數運動員在奧運村休息,晚上出去看電影。電影看完了,以色列選手陸續回到了奧運村。5日凌晨約4時,他們還在沉睡,奧運村外面忽然出現了8個模糊的身影,他們拎著沉重的運動包,悄然走向25A門旁邊的一段柵欄。
這8個人是一個名叫"黑九月"的恐怖組織的成員。他們帶著衝鋒鎗、手榴彈,越過柵欄,直奔既定目標---奧運村中以色列選手居住的31號建築物。他們選擇從這裡進去,是因為他們先前察看過,而且知道,一些運動員在外面喝醉了,回來時常常攀越這段2米高的柵欄,保全根本不會阻攔。這8名恐怖分子穿上田徑服作為偽裝。拿今天的標準看,慕尼黑奧運會的安全工作實在是一個笑話:整個奧運村僅用一層薄薄的鐵絲網攔住,當運動員回來晚了,他們都願意翻越鐵絲網,抄近路回家。此外,奧運村內沒有攝像機、探測器,也沒有路障,門口有幾個保全,但居然沒配武器!這些恐怖分子事前也做了周密準備: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設奧運村時當過建築工,對奧運村了如指掌,另一人事發前一天還潛入了奧運村,詳細偵察了以色列運動員居住的樓層。
他們在幾個以色列人住的一號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鑰匙打開門。他們的行動被屋內一名以色列運動員察覺。隨後,恐怖分子與以色列運動員們展開搏鬥。25分鐘後,兩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
在雙方搏鬥中,奧運村治安當局接到過一些路人打來的電話,但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搏鬥時斷時續,幾聲槍響和撕心裂肺的呼叫過後,一切又重歸平靜。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人,也鬧不清出了什么亂子,因為在奧運村,幾乎夜夜都有各種慶祝活動,經常有人放爆竹焰火,喧鬧取樂。
4時55分左右,一名沒帶武器的西德治安警察來察看情況。他打開步話機,朝站在康那利大街31號前纏著頭巾的一名恐怖分子咕噥了一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人沒吱聲,從公寓門後溜了。
拯救人質行動失敗
凌晨5點,慕尼黑警察局長曼弗雷德-施賴伯在睡夢中被報警電話驚醒,於是慌忙組織人力處理危情。
5時10分,西德當局開始了拯救人質的行動。在雙方對峙當中,"黑九月"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要求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監獄中的兩名囚犯;最後期限為5日上午9時,過時開始殺人。不過隨後,"黑九月"分子一再修改了最後期限的時間。
9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和本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道默發表聯合公告,宣布從9月5日下午起暫停全部比賽。
西德政府對"最後通牒"作出了反應,表示可以同意他們的要求,但必須就細節問題作進一步談判。西德警方欲爭取時間,為衝進31號大樓營救人質做好準備。
晚上18時35分,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觸。西德內政部長、慕尼黑警察總監和奧運村村長進入31號樓,親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擲的決心,於是決定改變原定沖入大樓營救人質的計畫。
警方於是答應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飛機把他們和人質轉送到埃及,並決定在慕尼黑機場實施營救行動。
20時30分-21時,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機。
當"黑九月"分子走過柏油碎石鋪成的停機坪時,負責這次行動的指揮官下令開火。兩名狙擊手射出兩發子彈,監視直升機駕駛員的兩名歹徒應聲倒地。機場霎時間亂作一團。隨後雙方展開激戰。
槍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警察在清點屍體時,有5名歹徒被擊斃,西德警官1人死亡,幾名警察受傷。9名以色列人質則全部被恐怖分子殺害。
9月6日,奧林匹克運動場裡,一片肅穆。當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奏響時,許多運動員禁不住放聲痛哭。
為了悼念11名死難者,11個座位被空著。倖存的以色列人在這個追悼儀式上,幾乎控制不住自己。
9月7日,奧運會恢複比賽。
營救行動失敗後,世界輿論為之譁然,紛紛指責西德警察無能,抨擊西德政府"視人質生命如兒戲"。這次恐怖事件,讓西德蒙受了奇恥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對日益增加的國際恐怖活動產生了危機感。
從此以後,賽事安全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儘管恐怖攻擊事件中也有5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是,沒有人會懷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而且會誘使其他恐怖組織把奧運會作為襲擊目標。
另一方面,慕尼黑奧運會的血腥一幕也喚醒了主辦者的安全保衛意識,使他們看到反對恐怖主義也是舉辦奧運會舉足輕重的一環。在隨後的歷屆奧運會和其他重大賽事中,組織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資力度。
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和田中角榮以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問題為中心,就兩國間的各項問題,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先後舉行多次會談。27日,毛澤東會見了田中角榮。29日,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在北京簽字。聯合聲明宣布:自本聲明公布之日起,中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告結束;兩國政府決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關係,並儘快互換大使;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中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中日兩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
出生人物
1月1日--利利安·圖拉姆,法國足球名將;沙寶亮,中國男歌手。
1月5日--韓國女演員張瑞希出生。
1月8日--義大利足球名將法瓦利出生。
1月13日--中國男演員譚凱出生。
1月17日--日本歌手平井堅出生。央視《晚間新聞》《新聞30分》《新聞聯播》主播康輝出生。
2月1日--德國足球名將克里斯蒂安·齊格出生。
2月7日--中國女演員閆學晶出生
2月8日--"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在北京出生。
2月11日--英格蘭足球名將麥克馬納曼出生。
2月17日--美國著名朋克搖滾樂隊主唱Billie Joe Armstrong出生。
2月22日--美國華裔網球選手張德培出生。
2月26日--馬來西亞男歌手品冠出生。
3月5日--中央電視台駐華盛頓記者申家寧出生。
3月7號--韓國男演員張東健出生。
3月9日--香港男歌手鄭中基出生
3月19日--日本女藝人稻森泉(稲森いずみ)出生
3月19日--日本演員長谷川朝晴出生。
3月27日--荷蘭足球名將哈塞爾巴因克出生。
3月29日--葡萄牙足球名將魯伊·科斯塔出生;台灣女演員曾安琪出生。
4月2日--中國女歌手演員戴嬈出生。
4月6日--台灣男演員謝承均出生。
4月10日--中國男演員趙文卓出生。
4月19日--巴西球星里瓦爾多·維多·博巴·費雷拉出生。
4月27日--中國女演員寧靜出生。
4月30日--日本女演員常盤貴子出生。
5月2日--美國男演員巨石強森出生。
5月24日--中國男子射擊運動員楊凌出生。
5月25日--日本女演員石田光出生。
5月30日--日本著名男聲優保志總一朗出生。
6月2日--美國男演員文特沃斯·厄爾·米勒三世出生。

6月8日-------中國香港男演員杜汶澤出生.
6月14日--韓國女演員張真英出生。
6月23日--法國足球一代球王超級巨星齊達內出生。
6月26日--中國男演員王挺出生。
6月27日--中國男演員王錦鵬出生。
6月28日--美國演員亞歷桑德羅·尼沃拉出生。
6月29日--高亞麟出生,他是導演、演員,曾扮演喜劇《家有兒女》中的夏東海。中國女歌手孫悅出生。
7月7日--連奕名,中國男演員。
7月8日--日本演員谷原章介出生,優秀的男演員。段暄,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
7月17日--荷蘭足球名將斯塔姆出生。
8月15日--本·艾弗萊克,美國男演員。
8月18日--香港男歌手古巨基出生
8月29日--韓國男演員裴勇俊出生
8月30日--捷克足球名將帕維爾·內德維德出生。
9月3日--韓國女演員沈銀河出生。
9月8日--關智一,日本著名男性聲優。
9月12日--傑森·斯坦森,英國男演員。
9月13日--陳慧琳,香港女歌手。
10月4日--魯健,中國電視台中國新聞主持人。
10月4日--NBA球星格蘭特·希爾出生。
10月6日--柳時元,韓國男演員,歌手。
10月17日--美國男說唱歌手埃米納姆出生。日本音樂人JIRO(GLAY)出生
10月22日--曾子墨,鳳凰衛視主持人。
10月24日--韓國女演員金智秀出生。
10月31日--日本女藝人飯島愛出生。
11月4日--葡萄牙足球名將路易斯·菲戈出生。
11月8日--日本女藝人淺倉舞出生。

11月10日-- 中國女演員彭丹出生。
11月13日-- 日本男藝人木村拓哉出生。
11月16日--韓國男演員柳鎮出生
12月11日--台灣女演員王思懿出生。
12月18日--中國男歌手楊坤出生。
12月28日--日本女演員寺島忍出生。
12月29日--英國男演員裘德·洛出生。
逝世人物
1972年1月逝世人物
1月1日:章漢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在外交部工作,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併兼任中共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央外事小組第一副組長。1956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8年3月任外交部黨組副書記。他在長期的外交工作中,忠實執行黨的外交路線和政策,為我國的外交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還受中共中央委託,負責《毛澤東選集》第1至4卷英譯本的定稿工作。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誣陷和迫害,1972年1月含冤去世),1979年被平反昭雪
1月1日:石志仁,我國著名鐵路機械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樂亭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科預科,1922年獲香港大學學士學位。192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鐵道部副部長、研究員。長期從事鐵路機務管理工作,主持設計和建立皇姑屯、戚墅堰和桂林等鐵路機廠。主持和參與制訂了我國機車車輛製造、維修、運營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輔助制度,參與了我國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的設計、試製和生產以及燃氣輪機車試驗和京山線(天津—山海關間)自動閉塞試驗的組織領導工作,還參與了豐臺、蘇家屯和馱峰調車場的改造以及我國第一條環形鐵路實驗線的建設工作。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月6日:陳毅,中共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1月8日:索立波(原名李波、李子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參謀長,河北省軍區參謀長。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7軍副軍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7軍副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2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一說屬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
1月9日:梁思成,我國近代史上“戊戌變法”的主要倡導人之一梁啓超的長子,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解放以前,他就在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研究傳統建築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任職,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工作。全國解放以後,他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築設計。還有,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就是他和他的夫人林徽因共同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49年7月10日,新政協籌委會在《人民日報》等大報上刊登了公開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的啟事。當時梁思成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華大學國徽設計組的負責人。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召開,會上,在毛澤東主席的提議下,全體代表起立,鼓掌通過了梁思成夫婦主持設計的國徽圖案。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發了公布國徽的命令。1972年1月9日逝世
1月14日:弗雷德里克九世,丹麥國王。
1月19日:高樹勛,國民黨愛國將領。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1月24日:吳保山,江西省贛縣人。是原福州軍區副政委,他1930年參加革命,1934年由團轉黨。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建國後擔任了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總參謀部三部政委等職。1972年1月24日逝世,終年57歲
1972年2月逝世人物
2月1日:王綬,著名的作物育種學家,生物統計學家和農業教育家。他畢生致力於高等農業教育,為我國培育了幾代農業科技人才;長期從事大豆、大麥研究,育成了“金大332”大豆、“王氏大麥”(美國定名)等優良品種在生產上套用,對作物田間試驗技術也做過系統研究,是我國作物育種學和生物統計學的奠基人之一。當天逝世于山西省太谷縣
2月14日:袁佩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政治部主任。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4軍政治部主任,第64軍副政治委員。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兩枚,二級國旗勳章一枚。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袁佩爵將軍於1972年2月14日在大連逝世,終年58歲
2月15日:埃德加·斯諾(EdgarSnow),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作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天不幸逝世。斯諾夫人遵照他的遺願,將他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1905年7月19日生)
2月21日:張國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中將
2月21日:楊惟義,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我國現代農業昆蟲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他首先提出了中國昆蟲區系分布的地理區劃意見;在半翅目分類上作出了 突出的貢獻。他對水稻螟蟲和倉貯害蟲的防治研究上也有突出的成就。當天因病逝世於天津
2月24日:裴孟飛,山西靈石人。1935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36年參加工作,歷任晉中、太南特委書記,太南區黨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解放日報》採訪通訊部長,太岳區黨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豫陝哪邊區前委常委、後委副書記,豫西區黨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許昌地委書記,河南省委宣傳部長,河南省委第三書記,中南局常委、組織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財貿部副部長,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等職。裴孟飛因受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迫害,生病期間未得到及時治療,於1972年2月在蘭州逝世,終年64歲
2月27日:張為炯,四川省副省長
1972年3月逝世人物
3月19日:李菁玉,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院長、黨委書記。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在監獄中含冤離世。1979年7月7日,中央農業部為李菁玉隆重舉行平反昭雪追悼大會
3月22日:徐冰(原名邢西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3月26日:謝富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上將。他是新中國建立後最大的冤案即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至死案主要元兇之一。當天在北京病死,終年63歲。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謝富治、康生進行審查。1980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把康生、謝富治的反革命罪行向全黨公布,同時撤消這兩人的《悼詞》,並開除黨籍。謝富治的骨灰匣也被請出了八寶山革命公墓,揭下了覆蓋的黨旗。1981年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決書特法字第一號確認,謝富治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16名主犯之一
1972年4月逝世人物
4月3日:張子良,原東北帶嶺林業實驗局黨委書記,帶嶺林業幹部學校校長、黨委書記。“文化大革命”前患腦血栓、失語,“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迫害,不幸於1972年4月3日逝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其平反昭雪(1905年生)
4月5日:叢蓉滋,第二炮兵副參謀長,開國少將
4月6日:陳正人,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農業機械(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國務院農林(第七)辦公室副主任等職。是中共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殘酷迫害,1972年4月6日逝世。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
4月10日:潘梓年,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分黨組書記,主持學部常務工作,兼任哲學研究所所長。文革期間遭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l972年4月10日病故在獄中,終年80歲
4月13日:劉墉如,建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副部長,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財政部副部長,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黨委第一書記。是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4月14日:周子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西安留守處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運輸部第二副部長,軍需生產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當天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4月16日:廖政國(曾用名廖廣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1月奉命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軍長,期間代理軍長,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以及華川阻擊戰。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軍軍長,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舟嵊要塞區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先後8次負傷,有“獨臂將軍”之稱
4月16日:曾山,新中國成立後,出任上海市副市長、第一任商業部部長、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長等職。他是中共第七、八、九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後病逝於北京
4月16日:川端康成,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亞洲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當天自殺身亡
4月23日:李德全,著名愛國人士馮玉祥先生的夫人。新中國首任衛生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遭到四人幫集團殘酷迫害最終被迫害致死,不幸與世長辭
1972年5月逝世人物
5月9日:賀衷寒,國民黨著名特務頭目,1949年去台灣後任職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1972年因罹患骨癌不幸在醫院去世,時年72歲(1900年生)
5月13日:萬保邦,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後在雲南接受解放軍整編。新中國成立後後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民革中央委員。當天不幸病逝
5月17日:華崗,新中國成立後山東大學第一任校長,黨委書記(1903年生)
5月22日:潘自力,我國外交戰線傑出工作者,先後擔任過我國駐朝鮮、印度、尼泊爾、蘇聯等國的特命全權大使;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精神上肉體上都受到嚴重摧殘,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縣“五七幹校”與世長辭)。1979年2月,中共中央為其平反昭雪
5月28日: 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逝世,享年76歲。
1972年6月逝世人物
6月4日:邢贊亭,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7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2年兼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第一任館長,1960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並先後任北京市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北京市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員會委員。當天不幸去世,終年九十二歲
6月9日:胡世澤,著名外交家,在聯合國的任職時間長達26年。因癌症病逝於美國紐約,終年78歲
6月16日:朱堅,台灣著名歌手鄧麗君初戀,他本人是商界人士、為新加坡知名的夜總會“繁華世界”的經理。1972年6月16日,朱堅因為到台灣接洽業務,正好鄧麗君在香港演出,朱堅決定當天特地繞道香港探望她。朱堅在前一天還打電話給鄧麗君,鄧麗君高興地告訴他一定會去接機,還要一起吃飯。不料朱堅搭乘的班機在越南上空爆炸,原本高高興興在機場等候的鄧麗君突然接獲噩耗,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一個星期無法登台
1972年7月逝世人物
7月3日:朱德海,建國後,歷任中共延邊地委書記、吉林省副省長、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委第一書記兼自治州州長。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7月11日:王季范,建國後,長期擔任政務院參事(後改名為國務院參事)。還連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積極地參政議政,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建言獻策。當天下午病逝於首都北京,終年88歲
7月21日:姜妙香,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1890年生)
7月23日:曹聚仁,民國時期著名戰地記者
7月25日:王任叔(筆名巴人),我國著名作家,1925年開始發表作品。1941年在南洋開展華僑文化活動和統戰工作,參加印尼人民的武裝鬥爭,後歷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第二處副處長,中國駐印尼使館大使,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文藝報》編委。全國文協委員。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莽秀才造反記》,散文《鄰人們》、《任生及其周圍的一群》,專著《文學初步》,短篇小說集《監獄》、《在沒落中》、《破屋》,文學劇本《費娜小姐》、《楊達這個人》,中篇小說《阿貴流浪記》、《證章》
7月26日:林漢達(曾化名林濤),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歷史學家。解放後,歷任北京燕京大學教授、教務長,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全國掃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語文》雜誌副總編輯、總編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研究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 文革期間被打成“反革命”,後被四人幫迫害致死在北京逝世,終年72歲。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追悼大會,恢復名譽,平反昭雪
1972年8月逝世人物
8月9日:郭成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三兵團第四十二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政治委員,中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廣州軍區幹部部部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副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8月14日:林茂源,歷任紅十三軍三十八師一團青年幹事,軍委外交部技術書記,八路軍駐雲陽辦事處機要科科長,太原辦事處機要科科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三大隊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冀晉軍區第三軍分區六團政治委員、冀東軍區第十五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冀東縱隊十二旅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騎兵第五師政治委員、遼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軍事法院院長。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8月21日:符確堅,建國後,歷任軍政委,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2年9月逝世人物
9月1日:何香凝,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愷先生的夫人。當天在北京逝世
9月2日:胡昌熾,著名園藝學家、園藝教育家、柑桔專家。畢生致力於園藝教育和科學研究,培養了幾代園藝人才。所撰專著及教材甚豐。倡導教學、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思想,並身體力行。長期從事園藝植物尤其柑桔等果樹的分類研究,是研究我國園藝植物分類學的先驅之一。1948年秋,胡昌熾利用休假機會去台灣考察並講學,由於時局驟變,他被長期阻滯在台,任台灣大學教授兼園藝系主任。1950年應美國加州大學的邀請,赴美考察研究一年,返回台灣後,他用加州柑桔與四川柑桔進行比較研究,1953年寫出了研究報告。1957年他辭去了園藝系主任,專心致力於園藝植物分類學研究。1972年8月8日突發中風病,但仍堅持修訂《園藝植物分類學》。同年9月2日在台北與世長辭
9月5日:朱繼聖,近代著名實業家,"地毯大王"
9月26日:肖桂昌,國務院化學工業部副部長、部黨委委員。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2年9月26日因病逝世),1978年平反昭雪
1972年10月逝世人物
10月1日:馬惇靖,原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時任主席張仲良),後兼任甘肅省推廣國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時任主委陳成義)。1972年10月1日在甘肅蘭州病逝
10月1日:路易斯·利基(Louis Seymour Bazett Leakey),英國著名考古學家(1903年生)
10月9日:王道全, 廣州軍區副參謀長,開國少將。當天不幸逝世,終年54歲
10月11日:楊伯瑤,第三屆貴州省政協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兼任貴州省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受到衝擊與迫害,一度被關押審查,1972年10月11日因病逝世。1980年獲得平反,恢復政治名譽(1894年生)
10月12日:郭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部原副主任,開國少將。當天不幸逝世,終年59歲
10月16日:江炳靈,原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10月20日:劉子載,原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後擔任全國人大第四屆委員會委員。文革期間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不幸於當天含冤離開了人世 ,終年67歲。1979年10月26日 ,教育部作出 了《關於為劉子載同志平反昭雪的決定》,並於1979年12月25日為其舉行了追悼會
10月31日:廖昌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蘇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江蘇省兵役局局長,江蘇省軍區副參謀長。1964年晉升少將軍街。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各一枚
1972年11月逝世人物
11月10日:丁履德,歷任第一屆濟南市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副主席、山東省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文革期間遭到四人幫殘酷迫害,不幸於當天病逝。1980年5月予以平反,恢復名譽
11月10日:傅煥光,中國水土保持事業的創始人之一,被人稱為“南京綠化之父”。他參與了中山陵園建設。1949年,受孫科之命,留大陸保護建設中山陵園。他是國民政府最後一任中山陵園主任,又是新中國第一任中山陵園管理處處長。文革中受到迫害,當天逝世於安徽,1979年1月,平反昭雪。
11月19日:廖魯言, 原農業部部長,黨組書記。文革期間遭到四人幫殘酷迫害,不幸於當天逝世。1979年1月中共中央舉行追悼會,給予平反昭雪
11月22日:沙夢弼(經名尤素福),原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中國阿富汗友好協會副會長。後罹患癌症醫治無效,於當天凌晨病情惡化在北京友誼醫院與世長辭,終年69歲
11月28日:黃松齡,著名經濟學家。曾任國家高教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1972年12月逝世人物
12月1日: 葉問,中國著名武術家、詠春拳一代宗師。在香港病逝,享年80歲
12月8日:劉涌,濟南軍區副司令員,開國少將。1972年12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2月10日:鄧子恢,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農業工作的卓越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兼中南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家計委副主席等職,後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遭到四人幫殘酷迫害,後因病在北京逝世。1981年3月平反
12月25日:夏耀堂,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開國少將。1972年12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四歲(1908年生)
12月26日:哈里·S·杜魯門(Harry S.Truman),美國第33位總統。綽號:"Give 'Em Hell Harry" ,密蘇里的小人物。雖然他最後在1952年被迫放棄競逐連任,但今天普遍的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1884年5月8日生)
1972年逝世時間不詳
①逝世時間不詳:薛壽萱,我國著名實業家、“絲繭大王”。他的父親薛南溟是近代著名民族工商業家。1972年不幸病逝於美國紐約
②逝世時間不詳:瀨越憲作,日本圍棋大師。主要著作有《御城棋譜》(十卷)、《明治棋譜》。1964年受第一回“大倉賞”。1955年引退,被授予名譽九段,同年受“紫綬褒章賞”。1966年受“二等瑞寶章”。 後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自殺身亡享年84歲
新聞人物
謝富治
資料來源:中國網、新浪網
謝富治(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文革結束後被確認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16名主犯之一)
謝富治已經於1972年3月26日在北京病死,終年63歲
【簡介:謝富治,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建國後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文革”中權傾一時、紅極一時。文革期間提出“砸爛公、檢、法”口號,由此全國立即掀起“砸爛公、檢、法”高潮,政法系統癱瘓,法治蕩然無存——因此不幸製造出一大批冤、假、錯案。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謝富治、康生進行審查。1980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把康生、謝富治的反革命罪行向全黨公布,同時撤消這兩人的《悼詞》,並開除黨籍。謝富治的骨灰匣也被請出了八寶山革命公墓,揭下了覆蓋的黨旗。1981年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決書特法字第一號確認,謝富治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16名主犯之一】
哈里·S·杜魯門
資料來源:歷史上的今天
哈里·S·杜魯門(原哈里·S·杜魯門)
哈里·S·杜魯門已經於1972年12月26日逝世
【簡介:哈里·S·杜魯門,1884年5月8日生於密蘇里州拉瑪小鎮,出身世代農家,早年生活艱苦。1944年羅斯福第四次競選總統時,被提名為副總統侯選人,1944年11月當選為副總統。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病逝,杜魯門繼任總統。1948年競選連任獲勝。任內於1945年8月6日和1945年8月9日下令向日本長崎和廣島投擲兩枚核子彈。戰後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遏制”政策。1949年提出“開發落後地區”的“第四點計畫”,向第三世界進行滲透。對新中國採取敵視政策,並實行軍事包圍、政治孤立、經濟封鎖。1950年6月下令出兵朝鮮,同時下令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巡邏,並公然武裝侵占中國領土台灣。1952年他宣布不競選下屆總統,1953
年1月任期屆滿後回到故鄉獨立城。1972年12月逝世】
〖備註:哈里·S·杜魯門任內於1945年8月6日和1945年8月9日下令向日本長崎和廣島投擲兩枚核子彈。兩次核子彈爆炸,保守估計至少導致10萬日本人死亡。〗
諾獎人員
物理
:約翰·巴丁,利昂·N·庫珀,施里弗
化學
: 基士揚·伯默爾·安芬森,斯坦福·摩爾,威廉·霍華德·斯坦
生理和醫學
: 傑拉爾德·埃德爾曼,Rodney R. Porter
文學
:亨利希·伯爾
和平
: 未頒獎
經濟
:約翰·希克斯(en:John Hicks),肯尼斯·約瑟夫·阿羅(en:Kenneth Arrow)
奧斯卡獎
(第45屆,1973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教父》(The Godfather)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鮑勃·福斯(Bob Fosse)《歌廳》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教父》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麗莎·明尼里(Liza Minnelli)《歌廳》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喬爾·格雷(Joel Grey)《歌廳》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艾琳·赫卡特(Eileen Heckart)《自由的蝴蝶》
年度人物
理察·尼克森與亨利·基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