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年度大事
1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佔領華沙。

1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
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度軍隊在芒友會師。
2月4日—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雅爾塔會議——簽訂《雅爾塔協定》
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佔領馬尼拉。
2月10日——德國豪華郵輪馮·施托伊本將軍號改裝成的武裝運兵艦在航行途中遭蘇聯潛艇擊沉,死傷超過四千人。
2月13日—2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轟炸德累斯頓,13.5萬平民死亡。
2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佔領布達佩斯。
2月14日——智利、厄瓜多、巴拉圭和秘魯加入聯合國。
2月1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硫磺島戰役開始。
3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芬蘭向軸心國宣戰。
3月6日——羅馬尼亞成立。
3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跨越萊茵河。

3月8日——鐵托建立南斯拉夫。
3月9日—3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東京,十萬人死亡。
3月19日——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全德國自毀。
3月22日——阿拉伯國家聯盟成立。
3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佔領維也納。
4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
4月11日——美軍解放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病逝,哈利·S·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
4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開始包圍柏林。
4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攻陷德國萊比錫。
4月25日——聯合國成立預備會議在舊金山開幕。
4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與美軍在易北河會師。
4月28日——墨索裏尼被處決。

4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佔領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
5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加拿大軍隊佔領阿姆斯特丹。
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無條件投降。,納粹德國覆滅。
5月25日——物理學家列奧·希拉德請求杜魯門總統不要使用核子彈。
6月1日——英軍佔領黎巴嫩和敘利亞。
6月26日——聯合國成立。50國代表在舊金山簽署聯合國憲章。
6月26日——聯合國托管理事會成立。
6月26日——蘇聯斯大林獲“蘇聯英雄”稱號。
7月1日——德國被佔領國分割。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菲律賓被解放。

7月16日——美國試驗第一顆核子彈。
7月17日—8月2日——波茨坦會議。
7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杜魯門總統下達使用核子彈的命令。
7月26日——克萊門特·艾德禮當選英國首相。
7月26日——波茨坦公告。
7月28日——一架美軍轟炸機與帝國大廈相撞,14人死亡。
8月2日——杜魯門、艾德禮及斯大林發表三國《波茨坦宣言》。
8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核子彈。
8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對日本宣戰。
8月8日——美國簽署聯合國憲章,成為聯合國第一個成員國。
8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一顆核子彈。
8月13日——猶太復國主義大會向英國提出建立以色列的要求。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中、蘇四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4日——蔣介石拒絕蒙古自治要求。
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6日——滿洲國皇帝溥儀,被日本關東軍挾持準備去日本。在沈陽東塔機場候機時,為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
8月16日——越南八月革命開始。
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
8月19日——胡志明在河內建立北越政府。
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更名北平。
8月28日——毛澤東抵達重慶開始與蔣介石會晤。
8月25日——中國抗日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30日——英國軍隊收復香港。
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向同盟國簽署投降條約。
9月2日——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
9月8日——朝鮮被分裂。
9月8日——東條英機自殺未遂。
9月9日——南京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派遣令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
9月20日——聖雄甘地要求英國撤出印度。
9月21日——中華民國政府收回法國殖民地廣州灣,並定名為湛江(市)。
10月6日——中國政府接受台灣的工作開始,首批軍隊從福建出發登台。
10月12日——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
10月17日——詹·貝隆在阿根廷發動軍事政變。
10月18日——紐倫堡法庭建立。
10月2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公民投票結果後宣布獨立。

10月21日——在法國婦女第一次獲得選舉權。
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根據聯合國製憲會議決定:《聯合國憲章》生效。
10月25日——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陳儀在台北接受日本佔領軍的投降,廣播宣布“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政府主權之下”。
11月——中國收復台灣。
11月——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電腦ENIAC完成。
11月13日——夏爾·戴高樂當選法國總統。
11月20日——審判納粹戰犯的紐倫堡法庭開庭。
11月29日——鐵托宣布南斯拉夫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
12月1日——一二·一慘案。
12月27日——世界金融組織成立。
12月22日--美國二戰名將,四星上將巴頓,因遭遇車禍不幸逝世,享年61歲。
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
出生人物
1月10日——羅伯·斯圖爾特,英國歌星

3月14日——王立群,著名歷史學家,《百家講壇》主講人。
3月30日——艾瑞克·克拉普頓,英國音樂家
5月31日——寧那·華納·法斯賓德,德國電影導演(逝世1982年)
7月21日——沈殿霞,香港藝人(逝世2008年)
8月19日——羅伯托·桑切斯,阿根廷著名歌手(逝世于2010年)
8月23日——伊藤一長,長崎市長(逝世2007年)
8月26日——湯姆·裏奇,美國政治家
9月11日——弗朗茨·貝肯鮑爾,德國足球運動員
9月30日——埃胡德·奧爾默特,以色列總理
10月19日——約翰·利特高,美國著名演員
10月27日——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巴西總統
11月17日——胡燕妮,著名演員
11月26日——霍達,中國著名回族作家,《穆斯林的葬禮》作者
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于百慕大三角
12月8日——約翰·班維爾,愛爾蘭小說家
12月28日——比蘭德拉·比爾·比克拉姆,尼泊爾第11任國王(逝世2001年)
逝世人物
1月不詳:馬應元,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民兵指導員兼飛行射擊爆炸組組長
3月5日:蔡東藩(又名蔡郕),近代歷史學家、小說家。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間,他夜以繼日,筆耕不輟,陸續寫成中國歷代通俗演義11 部,1040回,以小說形式再現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的2166年間的中國歷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後演義》,總計約七百餘萬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歷史演義作家。出版以後,迅速風行,多次再版
【好搜百科介紹:1945年農歷正月二十一日半夜,他溘然與世長辭。換算為陽歷是1945年3月5日】
3月17日:山縣正鄉,日本山口縣人,1911年生,早年畢業于日本海軍大學,並留學英國。歷任海軍航空兵本部總務部第一課課長、“鳳翔”號艦長、第3聯合航空隊司令官等職。1943年11月升任聯合艦隊第4南遣艦隊司令官,率部在太平洋地區對美英軍作戰。1944年3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迭獲勝利,繼續攻佔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後,又佔領了關島。美軍的強大攻勢,使日軍驚恐不安。為保住日本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灘頭陣地,穩定其太平洋戰場的後方補給線,決定在廣州召開緊急會議。山縣正鄉作為守備台灣海峽及日本海域的最高海軍長官出席了會議。會後,山縣正鄉率隨員乘坐日本最新研製的巨型水上飛機從廣州飛返基地。豈料飛機升空後被美機發現攔擊,其座機驚恐地逃至浙江上空時已是機油燃盡,誤降在中國軍隊控製的海門老鼠島江面,被我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2大隊6中隊及浙東護航總隊官兵的密集火力擊中起火,並于1小時後沉沒。機上除5人被俘外,山縣正鄉等4人皆葬身魚腹。事後,山縣被追晉為海軍大將
4月12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總統,同盟國三巨頭之一(出生1882年)
4月26日:虞洽卿,近代航海業資本家。因患淋巴腺炎,于1945年4月26日下午3時50分病逝于重慶,終年79歲
4月28日——本尼托·墨索裏尼,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原義大利帝國總理,被處死(出生1883年)
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德國法西斯獨裁者、政治家、納粹德國元首,在柏林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一起自殺
(出生1889年)
4月30日:愛娃·布勞恩(Eva Braun),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新婚妻子
5月1日——納粹德國政治家,宣傳大臣,二戰主要戰犯,自殺(出生1897年)
5月23日——海因裏希·希姆萊,納粹德國蓋世太保首腦,自殺(出生1900年)
6月9日:宮川英男,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魯豫邊區協定會副委員長兼冀魯豫邊區參議員
6月23日:曹世範,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魯中軍區第1團1營2連副排長
7月1日:王先臣,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冀中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
7月4日:才山(原名才治安),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冀熱遼軍區副參謀長
7月9日:桂幹生,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冀南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
7月25日:陳抱一,中國第一代油畫家。1945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
8月3日:馬立訓,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魯南軍區第1軍分區3團1營1連2排排長。他是八路軍著名爆破英雄
8月10日——羅伯特·哥達德,美國火箭科學家(出生1882年)
8月11日:藤野嚴九郎,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日本福井縣人,生于1874年7月1日,排行老三,其家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醫生。1945年在福井逝世
8月13日:周禮平,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韓江縱隊第1支隊政治委員
8月14日:沈國棟,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新四軍第5師江南指揮部指揮長
9月17日:鬱達夫,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聯合會主席
【備註:鬱達夫本人是我國著名作家】
9月26日——貝拉·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出生1881年)
10月8日:李少石,革命烈士,廖夢醒的丈夫。當天正值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 柳亞子到曾家岩五十號周公館訪周恩來。適值周赴宴會,由李少石代陪並送柳回沙坪壩。回途時,車抵紅岩嘴下土灣,不慎撞傷陸軍重迫擊炮第一團第三營第七連士兵吳應堂。班代田開福向汽車鳴槍,子彈射穿李少石肺部,送重慶市人民醫院搶救無效于當晚19時45分犧牲,時年39歲
10月15日:韋一平(原名韋家惠,又名韋瑞珍),壯族。1906年生于廣西天河縣(今並入羅城縣)。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葉挺獨立團連長。大革命失敗後,先後參加了廣州起義、海陸豐起義、百色起義。1931年進入湘贛革命根據地,任紅七軍團軍團長,湘贛省紅軍學校教導員,湘贛省軍區動員部部長等職。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共萍(鄉)安(福)宜(春)中心縣委書記兼遊擊隊政委,在武功山區堅持遊擊戰。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吉安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新四軍駐吉安辦事處主任,中共蘇北特委書記、蘇北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兼泰興中心縣委書記,中共蘇中第三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教導一旅政委,蘇浙軍區第四縱隊政委兼中共浙西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為蘇北、浙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鞏固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10月15日,北渡長江時,因渡船沉沒,在江蘇泰興縣天星橋不幸遇難。1954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0月15日——皮埃爾·賴伐爾,法國政治家,被處死(出生1883年)
10月26日——伯希和,法國漢學家、探險家(出生1878年)
10月28日:中島今朝吾, 日本陸軍中將,日軍第十六師團長,南京大屠殺罪魁之一。1937年12 月13 日入侵南京,率部參加"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平民和戰俘達16萬多人。當天因尿毒症和肝硬化病死,逃脫了戰後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
【備註:中島今朝吾部分資料節選日好搜百科介紹】
10月30日——冼星海,音樂家(出生1905年)
11月6日:葉伯和,著名音樂家、文學家、教育家。當天不幸投井自盡,時年57歲(1889年7月24日生)
11月20日:本庄繁,日本兵庫縣人,陸軍大將,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侵佔東三省的關東軍司令。二·二六事件時因替叛軍說情而被昭和天皇解除職務。日本戰敗時作為甲級戰犯嫌疑而自殺。 兵庫縣人。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畢業 。參加過日俄戰爭。曾任駐華副武官、參謀本部中國科科長、步兵第11團團長、中國奉系軍閥張作霖軍事顧問、步兵第4旅旅長、駐華武官、第10師師長。前後在中國20餘年,是所謂“中國通”。曾多次上書主張武力征服“滿蒙”。1931年8月任關東軍司令,主持並策劃了“九一八”事變,炮製偽滿洲國。1932年8月任軍事參議官。翌年任天皇侍從武官長,晉上將。1935年受封男爵,次年退役。1938年出任軍事保護院總裁。1945年任樞密顧問。日本敗降後被指控為甲級戰犯嫌疑畏罪自殺。遺《本庄日記》等
12月16日:近衛文麿,前日本首相、甲級戰犯,發動全面侵華及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為逃避人民的審判,在美軍佔領當局剛剛發出對他的逮捕令後服毒自殺,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12月21日——喬治·巴頓,美國陸軍上將(出生1885年)
12月25日:王克敏,民國十大漢奸之一。原籍中國浙江杭縣(今餘杭),生于廣東。字叔魯。清末舉人。1903年任留日學生監督,後改任駐日使館參贊。1907年回國後歷任直隸交涉使等職。辛亥革命後,任中法實業銀行中方總經理。1917年任中國銀行總裁,並一度擔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1923年助曹錕賄選大總統。1932年起,歷任南京國民政府東北政務委員、北平政務整理委員。1935年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叛國投敵。先後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和漢奸組織“新民會”會長、偽中華民國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偽國民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內務總署督辦、汪偽國民政府委員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以漢奸罪被逮捕。1945年12月25日在獄中畏罪自殺
1945年逝世時間不詳
①張洪儀,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與英雄之一,生前是八路軍魯南軍區獨立支隊政治委員
【備註:張洪儀犧牲時間是1945年夏天,具體時間與具體月份不詳】
②高茂如,民國時期山西省著名教育家。吸收新文化的精華以教育學生,在教育工作上耗費了畢生的心血。于1945年不幸病逝,享年63歲
新聞人物
希特勒
資料來源:歷史上的今天
阿道夫·希特勒(原納粹德國元首)
愛娃-布勞恩(阿道夫·希特勒的新婚妻子)
【簡介:1945年4月30日,歐洲戰場上的那股瘋狂勢力現已消亡。 悲痛、絕望的阿道夫-希特勒看到德國的末日,今天在柏林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一起自殺。從歷史角度看,希特勒可以被看作是瘋狂而又果斷的專製統治者,在他政治生涯的鼎盛時期,他似乎是無往不勝的。他曾一度吞並了9個國家,挫敗歐洲諸強,並構想在征服千萬人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社會經濟秩序,然後像施用催眠術那樣把他的意志再強加給數以千萬計的人們。6500萬德國人贊譽這位煽動者為德國的救星。可是到頭來,他把他們引入了可怕的地獄深淵。】
諾貝爾獎
物理:沃爾夫岡·泡利

化學:阿圖裏·維爾塔寧
生理和醫學:亞歷山大·弗萊明、歐內斯特·鮑裏斯·錢恩和霍華德·沃爾特·弗洛裏
文學: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
和平:科德爾·赫爾
奧斯卡獎
(第18屆,1946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比利·懷樂德(Billy Wilder) 《失去的周末》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雷·米蘭德(Ray Milland) 《失去的周末》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 《欲海情魔》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詹姆士·鄧(James Dunn) 《長春樹》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安妮·裏維爾(Anne Revere) 《玉女神駒》
國內大事
4月20日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通過《關于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內若幹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結
論,使全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一致。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4月23日-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向大會提交《論聯合政府》書面政治報告並作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發言。大會製定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總結武裝鬥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的經驗,概括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大會通過《對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案》、《關于軍事問題的決議(草案)》等決議。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增加“總綱”部分,闡明了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等以及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動力和特點。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
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
8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
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10日至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關于受降和對日展開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向日、偽軍陸續開展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下旬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並接受蔣介石邀請,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赴重慶與國民黨代表進行和平談判。
8月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成立。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或重新成立)了晉察冀中央局、冀熱遼分局、冀察熱遼分局、東北局、北滿分局、西滿分局、遼東(南滿)分局、東滿分局、華東局、華中分局、華中工委、山東分局、鄂豫皖中央局、中原局、豫皖蘇分局、華中局、華北局、南方工委、重慶(南方)局、南京局、上海分局、上海局、香港分局、華南分局;西北局、晉綏分局的組織機構繼續保持。

9月2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裏”號巡洋艦上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10月25日,台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在台北舉行,台灣結束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在全國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對敵作戰12.5萬餘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餘支,各種炮1800餘門。至抗日戰爭結束時,中共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民軍隊發展到132萬,民兵發展到260萬;領導建立的抗日根據地有19塊,即陝甘寧區、晉察冀區、晉冀豫區、冀魯豫區、晉綏區、山東區、冀熱遼區、蘇北區、蘇中區、蘇浙皖區、淮北區、淮南區、皖江區、浙東區、河南區、鄂豫皖區、湘鄂區、東江區、瓊崖區,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公裏,人口近1億。
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9月19日中共中央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強調全黨全軍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完全控製熱河、察哈爾兩省,發展和控製東北。為此,先後派出2萬名幹部和11萬部隊挺進東北,包括10名中央委員(其中陳雲、高崗、彭真、張聞天為政治局委員)、10名中央候補委員。
9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擴兵與編組野戰軍的指示》。通過編組野戰軍或野戰兵團,從組織體製上完成了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
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規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並確定召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和平建國方案。11日,毛澤東等由重慶返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