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解放前,北京龍須溝是條臭水溝,溝旁住滿了各式各樣賣力氣、耍手藝的下層勞動人民。這些居民經常遭受國民黨、惡霸、流氓的迫害和惡劣環境的威脅,生活凄慘。

為人耿直正派的老藝人程寶慶,原在一家茶館裏唱單弦,因拒絕到惡霸黑旋風家唱堂會,被其爪牙打傷,逃到龍須溝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擺煙攤過日子。程寶慶滿懷憂憤,但人們不理解他,都叫他瘋子。隻有程娘子忍辱負重,希望丈夫能等到再出頭的日子。
小惡霸馮狗子搶了程娘子的煙。同院的三輪車工人丁四也受到惡霸欺凌。正直的泥瓦匠趙老頭為他們打抱不平,無濟于事。
不久,丁四的女兒小妞子掉進了髒臭的龍須溝,被淹死了。解放後,龍須溝同北京一起獲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法辦了惡霸流氓黑旋風與馮狗子,治理了龍須溝,龍須溝沿岸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該片描寫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民在舊社會和新社會的不同生活遭遇,歌頌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心民眾,為人民謀利益,並使其過上好日子的偉大業績。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 | 于是之 |
-- | 葉子 |
-- | 黎頻 |
-- | 韓冰 |
-- | 鄭榕 |
-- | 楊寶琮 |
-- | 李大千 |
職員表
李誠儒、王志強、李偉執導,葉子、黎頻、韓冰、鄭榕、楊寶琮、李大千
幕後製作
創作始末
話劇《龍須溝》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劇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焦菊隱導演。

老舍是1949年12月從美國回來的,次年6月當選為北京市文聯主席。剛到新中國,熱情高漲。老舍曾經站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講台上,慷慨激昂地表示:"我本是個無黨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麽派呢?'歌德派'。"他開始寫了《方珍珠》、《龍須溝》兩個劇本。有影響的是《龍須溝》。老舍說:"我就抓住臭溝不放,要達到對人民政府修溝的歌頌。哪怕自己還不成熟,我也要反映它。"反映它總得有生活,而老舍先生老寒腿,走路不很方便,右手總是執著手杖。他不能常下去,人藝的領導就派林斤瀾的差使,要他下去採訪。找來素材,拿給老舍。這種方法叫做"三結合",即領導出思想,民眾出生活,作家出技巧。林斤瀾當了民眾和作家之間的橋梁。林斤瀾到了北京金魚池附近的貧民區,就聞到一股臭味。低窪,雨水倒灌,髒東西進屋,人要站在炕上。溝還沒建好啊!可是素材還是要"找"。

林斤瀾說,老舍寫出《龍須溝》後,人藝找在北師大任教的焦菊隱當導演。焦是林斤瀾的老師,極有藝術天賦。他覺得《龍須溝》太單薄,不宜演出。人藝一再努力,焦菊隱最後同意說,那就讓導演和演員共同豐富這部戲吧。
《人有病,天知否》(陳徒手)中說,《龍須溝》出來後,行內人並不看好,認為直白,政治化。而周恩來認為這恰恰是黨所需要的。政權要在城市裏扎下根來,光讓人們學習社論不行,需要文藝作品幫忙。周恩來直言《龍須溝》幫了他的大忙,希望周揚出來表揚。周揚想給老舍"人民藝術家"稱號,但一些從解放區過來的作家、理論家不服氣,認為老舍剛剛從美國回來,沒有參加革命鬥爭。彭真表態,那就由北京市發吧,《龍須溝》是寫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