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簡介
地理環境
黑瞎子島位于中俄邊界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縣境內的黑龍江(俄語稱其為阿穆爾河)和烏蘇裏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黑龍江流域中最大的江島。
它並非江中島嶼,而是一塊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地位重要,扼守著黑龍江—烏蘇裏江通航咽喉,隔江與俄國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相望。
它的面積約327平方公裏(一說約350平方公裏),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澳門的12倍,珍寶島的500倍。
地形地貌
黑瞎子島全島平均海拔約40米,地勢平坦。是由銀龍島(俄語稱其為塔拉巴羅夫島:островов Тарабаров)、黑瞎子島、明月島3個島系93個島嶼和沙洲組成,島長58800米,最寬處為14000米。全島平均海拔約為40米,地勢平坦,有大面的濕地。

黑瞎子島(大烏蘇裏斯基島)與銀龍島(塔拉巴羅夫島)處在與烏蘇裏江河口相對的黑龍江的河灘地中。共包括9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的總面積為350平方公裏,連同與其毗連的水域共450平方公裏。這些島嶼,相當于70個釣魚島,500個珍寶島,比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小一點。
歷史發展
歷史沿革

黑瞎子島是中國歷史上的固有領土。唐代時,黑瞎子島屬黑水都督府管轄。 據撫遠縣志記載,公元1411到1433年間,明朝著名的太監亦失哈曾先後十次率大規模船隊經過黑瞎子島,到黑龍江上遊巡視。
清代時,黑瞎子島屬吉林將軍管轄。公元1854年,清政府在島東北角設立了烏蘇裏昂哥卡倫(邊防哨卡)。1901年馮德祿、葛雲山、德夫克(赫哲族)等15戶人家上島居住。
1927年,撫遠縣居民朱瑞臣一家5口人搬到黑瞎子島居住,養馬兩匹,種地若幹。
1929年,中國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因不滿蘇聯持續控製在清朝末年由沙俄修築的中國東清鐵路(簡稱中東鐵路),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引起武裝沖突。國民政府對蘇宣戰,但中國戰敗。中東路事件後,該島一直由前蘇聯實施管轄,隸屬于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朱瑞臣等住戶被迫陸續從黑瞎子島上搬下來。
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人上黑瞎子島並不受限製。中蘇交惡後,中蘇都加強對黑瞎子島周邊的戒備。自此,中國人便不能登島了。
1964年,中俄就黑瞎子島領土爭議展開交涉,因歷史原因始終未達成協定。
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後,中蘇關系全面回暖,邊界談判得以重啓。
1991年5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國界東段協定》。
1994年,中俄兩國又簽訂了《中俄國界西段協定》,解決了98%的邊界爭議。剩下的2%,就是對黑瞎子島的爭議。
1999年12月9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和俄羅斯簽訂《中俄邊界條約》,涵蓋了約160萬平方公裏的2444個島嶼歸屬問題,但黑瞎子島未在條約之內。
2004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李肇星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代表中俄雙方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根據協定,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獲地174平方公裏,當中第二大島嶼銀龍島,因位處黑瞎島之西北,故此全部歸屬中國。俄羅斯保留黑瞎子島東半部分。同時俄方開始拆除島上的防御設施。
2005年,俄羅斯杜馬、聯邦委員會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後批準了這個協定。2005年6月2日,中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準書。當年6月,中俄勘界工作啓動。同年11月,中國黑瞎子島界碑豎立。
2008年7月4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遠東聯邦區地區邊防局局長瓦列裏·普托夫上將表示,將在2008年8月將銀龍島和黑瞎子島移交中國。2008年10月14日,中俄雙方在黑瞎子島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同日,中國外交部和俄羅斯外交部通過換文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及其附屬檔案正式生效。兩國邊防部隊已開始按雙方勘定的國界線履行防務。至此,黑瞎子島乃至中俄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
2012年4月,黑龍江公安邊防部隊設立黑瞎子島公安邊防執勤點,開始對黑瞎子島實行常態化治安、邊境管理。
考古發現

早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學者在黑瞎子島東部地區,考古發掘了科爾薩科沃村西北五六公裏沙丘上的墓地,共發掘墓葬366座,是目前(2012年3月)揭露比較完整的一處有關女真 文化的埋葬遺存。出土器物三千餘件,主要為陶器,還有鐵器、青銅器、金器和銀器等。科爾薩科沃墓地的北部和東北部發現一些女真文化的其他遺存,為一些供短期居住用的漁獵站遺址。
黑龍江省考古學者在島上西部地區,發現有渤海時期文化陶片和金時期陶片等文化遺存。《新唐書》所記載唐時期的七部之一的黑水,主要活動在今天的黑龍江中下遊一帶,黑瞎子島上的文化陶器,應該是唐代的黑水靺鞨生活遺存。
根據《金史》記載,金代北部邊疆重鎮“火魯火疃”,距金上京(今哈爾濱市阿城)以北約三千裏,按照金代上京會寧府與蒲與路城之間準確道裏推算,“火魯火疃”當位于俄國勒拿河中上遊流域,今雅庫茨克一帶。黑瞎子島上的渤海和金時期文化遺存,恰恰說明了這裏歷史上就是滿族先民世代居住的領土。
自然資源
島上主要生長柳樹、榆樹、楊樹、柞樹和牧草,江汊縱橫,水草豐盛,主要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白魚、鰲花等幾十種,是鮭魚洄遊的必經之路。基本處于未開發狀態。據俄羅斯媒體報道,黑瞎子島上自然資源豐富多樣。
島上建築
黑瞎子島自1929年中東路事件俄方管轄開始,一直實行軍事控製,在銀龍島、北代島及東正教堂處建有5個邊防哨所。沿中國側島邊設有鐵絲網約40公裏,撫遠水道上、下口處俄方都有炮艇駐守。
俄方在島上建有兩個農場:一處在島中北部黑龍江南岸,有樓房15棟,多為五層,一處廠房、一個水塔、三個大煙囪、四個立式油罐、一個俱樂部。另一處1984年在黑瞎子島中東部建有曙光農場,開墾耕地6074公頃,修建了2-6米高的防水堤壩31.6公裏和環島公路。俄方在明月島上建有阿穆爾航道局和修船廠,7棟兩層樓房,一片平房,一個水塔,一個煙囪,居民區內有柏油路。
在撫遠水道與烏蘇裏江匯合口北岸,1999年10月,俄方建立一座高28米的東正教堂,附近有一處小型直升機場,俄方在島上建有兩處高壓電力線。2001年7月,在銀龍水道中部修築一道鎖壩,拋石護坡。在烏蘇裏江上諾沃村附近建有上島舟橋,共有浮舟107個,全長800米,舟橋兩端有固定橋墩,平時可通汽車。
綜合發展
經貿交往
黑瞎子島地處東北亞的中心地帶。如果以該島為中心,以1800公裏為半徑畫圓,可以覆蓋我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包括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及東西伯利亞、日本全島、朝鮮半島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一部分,這一區域正是國際上通稱的東北亞經濟圈。撫遠三角洲可以成為我國、日本、韓國、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各國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外經貿合作的橋頭堡。
撫遠三角洲既是我國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日本國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也是我國距北美大陸最近的支點。黑瞎子島交通條件優越。該島左右分別瀕靠黑龍江、烏蘇裏江兩條界江,黑龍江建港條件優越,可停靠5000~10000噸貨輪,是黑龍江省江海聯運的最佳起點。鐵路、公路與西伯利亞大鐵路、俄遠東的公路網相連,成為連線亞歐和亞美的“大陸橋”。
經濟發展
黑瞎子島上的開發狀況並不平衡,直接劃入哈巴的島東部較為發達。在面積為61平方公裏的肥沃低地四周,建了環形的防水淹的高壩。低地每年出產4000多噸土豆,夏天可喂養1500頭牛,年產奶量可達1700噸。島上有10個農場,幾個城中工業企業的旅遊基地,據介紹還有直通哈巴的浮橋。而在劃歸給中國的西半島,基本上沒有什麽開發的痕跡,全是濕地以及茂密的青草和低矮樹木。
蔬菜基地
80多萬人口的哈巴與周圍的共青城、薩哈林等一起,構成了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消費城市群。僅哈巴每天需要的外進蔬菜就達100-150噸,整個城市群年需蔬菜10多萬噸,“俄羅斯市場的多數蔬菜價格都高于我國,比如西紅柿比我國貴兩倍,農民種一茬菜就能收回成本,再來兩茬,一棟大棚純收入8000多元。發展這項事業對農民、企業、政府及哈巴都有利,空間極大。”牛學有說。
撫遠縣擁有210萬畝耕地,人均耕地達到20.3畝,遠遠高于內地其他地區。但是,科技含量低、經營粗放管理、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卻曾一度使撫遠的農民陷入捧著“金飯碗”卻吃不好的境地。
開放旅遊
2011年7月15日黑龍江省政府宣布,從2011年7月20日起,位于中俄邊境的黑瞎子島將開放旅遊,遊客可通過指定旅行社報名登島遊覽。這是2008年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舉行界碑揭幕儀式以來,該島首次對遊客開放。2011年7月20日上午,我國黑瞎子島旅遊首發儀式在撫遠縣舉行。首發儀式後,首批150名遊客登上黑瞎子島,在島上停留約3小時,遊覽了黑瞎子島濕地公園、俄羅斯軍營舊址、回歸交接紀念碑等景點。
相關事件
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5年3月28日,從黑龍江省林業廳了解到,黑瞎子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主席視察
2016年5月24日中午,習近平來到地處我國東北端中俄邊界的黑瞎子島,實地察看這裏的保護與開放開發整體規劃。習近平強調,黑瞎子島不要建成開發區、工程區、遊樂場。島上建的基礎設施都應是對生態起保護作用的。保護生態,留一張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