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黃褐斑的出現多數與內分泌有關,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關,月經不調、妊娠、服避孕藥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腎病都可能出現黃褐斑。此外日曬和精神因素也會加重本病。孕婦常常在妊娠3個月以後出現黃褐斑,多數人在分娩後月經恢復正常時逐漸消退。如果長期不退,需要進行治療。
鑑別診斷
黃褐斑需要與雀斑、炎症後色素沉著、顴部褐青色樣痣、黑變病、色素性扁平苔癬等進行鑑別。
症狀體徵
好發於女性,特別是妊娠期、產後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皮疹對稱性分布於顏面、額、兩頰、鼻背兩側、唇周圍、頦部皮膚,呈指蓋至錢幣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狀不規則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顯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無自覺症狀,慢性經過,日曬後加重。一部分由於分娩後或停用避孕藥後可緩慢消退。
疾病治療
黃褐斑的治療要內外結合,首先要祛除病因,並嚴格防曬。外用藥最有效的為Kligman配方:5% 氫醌、0.1%維 A酸和0.1%地塞米松。常用的為絲白祛斑霜,氫醌霜。市面上有一些美白祛斑化妝品含有熊果苷、維生素C/E及其衍生物、一些植物黃酮類及多酚類提取物、煙醯胺等美白成分,外用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配合使用。不論是美白化妝品還是藥物,使用時間至少要在兩個月以上才能看到效果,需要堅持。另外果酸換膚。和維生素C離子導入等治療也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也有一些中藥如加味逍遙散、桃紅四物湯等可能會有幫助,這些藥物需要長期服用,不能在短期內見效。總之黃褐斑的治療比較困難,需要有耐心,慢慢調理。
用藥治療
1.避免日曬,積極治療內分泌功能障礙、肝病等原發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大量補充維生素C等。局部外用脫色劑,如3%氫醌霜,20%壬二酸霜、0.025%維A酸霜、5%熊果苷霜等。
2.中醫療法
(1)肝腎陰虛型:
治法:滋陰補腎,中和氣血。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
山茱萸10g、懷山藥10g、熟地15g、澤瀉10g、雲苓15g、丹皮15g、當歸10g、白芍10g、丹參10g、陳皮10g、益母草10g、首烏藤30g。
(2)肝鬱氣滯型:
治法:舒肝理氣,中和氣血。
方選:柴胡10g、枳殼10g、香附10g、鬱金10g、赤白芍各10g、當歸10g、茯苓10g、白朮10g、丹參15g、益母草1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
單方成藥肝腎陰虛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丸;氣血不調和者可服用逍遙丸、舒肝丸、白鳳丸。血瘀用桃紅四物湯及通竅活血湯加減。
飲食保健
黃褐斑食療方法
(1)、乾柿去斑方:乾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功效潤心肺,去黑斑。適用於面部黑斑、雀斑。(《普濟方》)
(2)、桃仁牛奶芝麻糊: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漿200克,黑芝麻 20克。先將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與牛乳、豆漿調勻,放入鍋中煮沸,再加白糖適量,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功效潤膚悅顏。適用於皮膚黃褐斑及皺紋皮膚。
(3)、豬腎薏苡仁粥:豬腎1對,去筋膜、臊腺,切碎,洗淨,與去皮切碎的山藥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適量,用小火煮成粥,加調料調味分頓吃。具有補腎益膚功效。適用於色斑、黑斑皮膚。
(4)、牛奶核桃飲:牛奶、豆漿、黑芝麻各200克,核桃300克。將核桃、芝麻放入小石磨中;牛奶和豆漿混勻,慢慢倒入小石磨中邊倒邊磨,磨好後倒入鍋內煮沸,後加入少量白糖調味,也可在煮沸時,打入生雞蛋,邊攪邊煮。每日1次,每次1小碗。可經常食用。
(5)、山楂橘皮飲:山楂、橘皮各適量,加水共煮,待涼,用紗布濾渣取汁加蜂蜜調用。
(6)、美膚汁: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將雪梨、甘蔗、葡萄洗淨攪汁去渣,與蜂蜜混合裝瓶備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開水兌。
(7)、消斑飲:黃豆、綠豆、赤豆各100克,白糖適量。將上述豆洗淨浸泡至脹後混合搗汁,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用白糖調味飲服,1日3次。
(8)、羊奶雞蛋羹:羊奶250毫升,雞蛋2個,冰糖50克。用清水適量將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雞蛋,攪拌均勻煮沸,即可食用。
(9)、三仁美容粥: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10克,雞蛋1個,冰糖10克,粳米50克。將桃仁等3味研成細末;粳米淘洗乾淨,放沙鍋內,加桃仁等 3味中藥細末和適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雞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白糖調勻。每日1劑,早餐食用。20劑為1個療程,間隔5日後可接著用下1個療程。
黃褐斑吃什么對身體好?
1、 多喝水。
2、 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黃瓜、草莓、桃等。
3、 要經常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西紅柿、青辣椒、山楂、鮮棗、獼猴桃、新鮮綠葉菜等。
黃褐斑最好別吃什么食物?
1、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食物易使皮膚老化。尤其咖啡、可樂、濃茶、香菸、酒等。
戒掉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熬夜等。
預防護理
避免日曬,積極治療內分泌功能障礙、肝病等原發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
病理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本病與卵巢、垂體、甲狀腺等內分泌紊亂有關。妊娠、口服避孕藥、月經失調、痛經、子宮附屬檔案炎、不孕症及肝痛、酒精中毒、甲亢、結核病等常多見。光、化妝品、遺傳、種族、營養和代謝、勞累均可誘發本病,日光照射可加重本病。
疾病診斷
需與以下疾病鑑別:
1.雀斑 斑點較小,分布散在不相融合。多發於青少年,有家族史,夏重冬輕。
2.Riehl黑變病 好發於前額、顴部、頸部,色斑上有粉狀鱗屑。
3.艾迪生病 瀰漫性青黑色或褐紅色斑片,多發於面部、乳暈、外生殖器等處,有全身症狀,如乏力、低血壓、體重減輕等。
4.Civatte皮膚異色症 萎縮性白點間雜於色素斑中,呈網狀分布。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基底層黑素增多,黑素細胞不增加,真皮上層可見較多的嗜黑素細胞及游離的色素顆粒,可見圍管性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併發症
臨床中,黃褐斑常並發多種疾病。如:生殖器官疾病(女性子宮附屬檔案炎、不孕症等)、 肝病 (當肝功能不全時,因肝臟破壞,以致雌激素在血中積蓄,刺激黑色素增加而發生黃褐斑)、慢性 營養 不良(因硫氫基來源不足而使色素增加)等。
更為嚴重的就是,黃褐斑是內分泌失調的先兆。內分泌長期失調就會引發乳房腫塊、子宮肌瘤等多種病變。
預後
無自覺症狀,慢性經過,日曬後加重。一部分由於分娩後或停用避孕藥後可緩慢消退。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確切。可能與卵巢的功能改變,雌激素、孕激素使黑素產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