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結寨自保
馮國用幼時喜歡讀書,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正值各地農民義軍蜂起反抗蒙古族的壓迫,馮國用與弟馮勝組織武裝,召集數百人據守山寨自保。
獻計太祖
朱元璋率軍至定遠妙山時,馮國用兄弟二人率部前來歸附,朱元璋見馮國用儒冠儒服,溫文爾雅,對他甚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詢問平定天下的大計。馮國用答道:"金陵(集慶路,今南京市)為虎踞龍盤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奪金陵作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導仁義,廣收人心,不要貪圖子女玉帛。這樣,天下就不難平定。"朱元璋聽後十分高興,當即留他在自己身邊當謀士。後來朱元璋果真採納了他的建議,定都南京。

統領親兵
後來,馮國用親自率兵從克滁(今安徽滁州)、和(今安徽和縣),在三叉河、板門寨、雞籠山的戰鬥中,都立下了戰功。又隨軍渡江南下,攻取太平(今安徽省太平縣),累建軍功。朱元璋命馮國用統領親兵,委以心腹之任。
朱元璋擒拿陳野先後,又將他釋放,命他招降自己的部眾。馮國用料定陳野先一定會再次反叛,建議不要派他去招降。不久,陳野先果然反叛,但被其部下所殺,其堂侄陳兆先又擁兵駐扎方山。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馮國用參與採石渡江之戰,與諸將率軍攻破元朝中丞蠻子海牙的水寨,又擊敗陳兆先,將其生擒,盡降其部眾三萬餘人。當時降卒都疑懼不定,朱元璋便從中挑選驍勇能戰者五百人為親軍,宿衛帳中。又將舊人全部擯去,隻留馮國用隨侍榻側,這樣五百人才安定下來。
累戰有功
朱元璋又命馮國用率領這五百親兵進攻集慶,眾士卒紛紛拼死搶先登城。馮國用與諸將齊心合力,接連攻取鎮江、丹陽、寧國、泰興、宜興,又隨朱元璋征討金華,進攻紹興,累功升至親軍都指揮使。在征戰期間,馮國用曾經營救過明將徐達。

英年早逝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參與紹興之役時,馮國用因暴病死于軍中,年僅三十六歲,朱元璋為之痛哭,于雞籠山築壇來祭奠他。後繪像于功臣廟,位列第八。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馮國用為郢國公。
人物評價
《郢國公馮國用傳》:性聰敏,過目成誦。

王世貞:皆驍勇饒智略,國用貌都雅,動止舉舉,而勝長軀偉面,磊落慷慨。
何喬遠:國用風儀峻整,器度恢豁。
張廷玉:俱喜讀書,通兵法。
家族成員
父:馮文質
兄弟:有二弟。一人名不詳,另一弟馮勝,為明朝開國名將,官至太子太師,封宋國公,後因功高遭太祖猜忌,被賜死。
子:馮誠,在馮國用病死于紹興時,因年幼未襲職,由叔父馮勝襲親軍指揮職。後隨傅友德平雲南立有戰功,累官右軍左都督。
史料記載
《宋國公馮勝傳》
《郢國公馮國用傳》
《名山藏·卷五十七》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