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馬岱追隨兄長馬超逆戰曹操于潼關。

九月,馬超兵敗,馬岱隨馬超退軍回到隴上郡縣。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九月,馬岱隨馬超投奔漢中依附張魯。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張魯家將楊白等人害怕馬超才能,要迫害他,馬岱隨馬超奔往蜀。劉備派人迎接馬超軍,馬岱隨馬超圍攻成都,劉璋懼怕馬超,不到十天就投降了。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儀命率軍斬殺魏延。
公元235年(建興十三年),馬岱率眾伐魏,為牛金擊退。
歷史評價
馬超: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
陳公篤:延因爭功奪柩而叛,幸侯早伏馬岱以誅之,否則蜀漠早危.。
墓址
馬岱墓遺址位于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無侵葬野墳。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約3米。50年代曾于封土下發現花邊磚,磚上隸書"馬岱之墓"字樣。
廣漢市向陽鎮(與青白江接壤)在修大件路時也發現馬岱碑,現存于政府院內。
軼事典故
馬岱的字
關于馬岱的 字,正史中沒有記載,甚至在三國志上連個馬岱的傳都沒有,其事跡僅見于三國志·馬超傳以及三國志中其他相關人物傳記及裴松之的註,再加上其他相關史書的零星記載。

伯瞻說
馬岱字伯瞻一說,是因為日本的三國研究者在中國的地方志·《陝西省扶風縣鄉土志》發現有"馬岱字伯瞻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謚曰武侯"的記載而來。
依據為《江都縣志》中有"馬岱字伯瞻成化丙戌進士。"及《甘泉縣志》中有"馬岱字伯瞻江都人成化丙戌進士",而兩書的年代又似乎要早于《扶風鄉土志》,扶風縣鄉土志一書將此馬岱誤認為三國時的馬岱而錯誤記載,但《扶風志》乃記載當地鄉土人物的書似乎沒有必要去借鏡其他地方的地方志,而且就算在漢末三國當時都有兩個字公山的劉岱,更何況這兩個馬岱一個三國一個明朝,就算同字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就算如此,伯瞻說也隻能存疑,不過至少現在還是可信度最高的一說。

仲華說
馬岱字仲華一說,是出現于民國時期,周大荒所著的小說《反三國演義(又名反三國志、超·三國志)》中作者周大荒給馬岱起的字,是否有任何依據,作者似乎沒有說明。
後人
《清史稿》中記載,馬岱的後人居住在黎州,今四川漢源北,明廢入本州。
家庭成員
先世
祖父:馬平,曾任天水郡蘭幹縣尉。
伯父:馬騰,後因馬超起兵反曹被殺。
堂兄弟
馬超,漢末軍閥之一,蜀漢驃騎將軍,斄鄉侯。
馬休,被召進京為奉車都尉,後因馬超起兵反曹被殺。
馬鐵,被召進京為騎都尉,後因馬超起兵反曹被殺。
馬雲騄,《反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藝術形象
小說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馬岱初次登場隨馬騰入許昌。 後來馬騰和其餘諸子盡皆被殺,馬岱喬裝逃出。馬超起兵,馬岱隨之周旋。曾在潼關前打敗鍾繇。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救援劉璋,曾與張飛大戰十餘合敗北,旋即隨馬超歸降劉備。劉禪登基後,跟隨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臨終授命于馬岱,襲斬魏延,馬岱成功的完成任務。

影視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陳關欣飾演青年 馬岱,李建平飾演 中年馬岱;

2010年《三國》:夏天飾演馬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