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韓擒虎原是河南東垣人,後遷居到新安。他的父親韓雄,以勇猛有氣節而聞名,在北周做官,官職到大將軍、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韓擒虎年少時,粗獷豪邁,以有膽識和謀略而著稱,體貌魁梧偉岸,有一副英雄豪傑的儀表。他又喜歡讀書,經書、史書、百家之言都略知大旨。
周太祖宇文泰看見他後認為他很獨特,就讓他與太子們一起遊玩。後來,因為立了軍功,授官職為都督,新安太守,慢慢地提升到儀同三司,世襲新義郡公。
屢建戰功
周武帝宇文邕攻打齊國,齊將獨孤永業鎮守金墉城,韓擒虎說服他投降。進軍平定範陽,他又被加授上儀同,授官職為永州刺史。
陳國軍隊逼進光州城,韓擒虎以行軍總管之職打敗了他們。又跟從宇文忻平定合州。楊堅作丞相後,他為合州刺史。
陳國將領甄慶、任蠻奴、蕭摩訶等互相聲援,多次侵犯江北,先後侵入北周邊界。韓擒虎多次挫敗他們的銳氣,使陳國士氣大喪。
南下滅陳
公元581年(開皇初年),隋文帝楊堅暗中懷有吞並江南的志向,認為韓擒虎有文武之才,平素很有名氣,于是就授他為廬州總管,委韓擒虎以平定陳國的重任,很是叫敵人懼怕。

公元588年(開皇八年),隋文帝大舉伐陳,以韓擒虎為先鋒,他率領五百士卒夜裏渡江,襲擊採石,守城的陳軍都醉了,韓擒虎于是就攻取了它。進攻姑蘇,半天時間就攻了下來,緊接著又奪取了新林。江南的老百姓平常聽到他的威名、信譽,都來軍門拜見他,晝夜不斷。陳國人非常害怕,他們的將領樊巡、魯世真、田瑞等陸續投降了韓擒虎。晉王楊廣把這些情況奏報給高祖,高祖聽後非常高興,大擺宴席犒賞群臣。
楊廣派遣行軍總管杜顏與韓擒虎會合,步兵和騎兵達兩萬人。這時,陳叔寶派領軍蔡征鎮守朱雀航,聽說韓擒虎將到,眾士兵因害怕韓擒虎而潰逃。任蠻奴被賀若弼戰敗,丟下軍隊向韓擒虎投降。韓擒虎以精銳的騎兵五百人直攻朱雀門。陳國士兵打算迎戰,任蠻奴指著他們說:"我尚且投了降,你們還幹什麽!"大家都紛紛潰散逃走。于是平定金陵,活捉陳國國君陳叔寶。當時賀若弼也有一部分功勞。
于是隋文帝就下詔對楊廣說:"這兩個人,深謀大略,在東南防備侵犯之敵,我本委任他們,平定東南,安撫百姓,一切都跟我想的一樣。九州不統一,已經有幾百年了,憑他們這些名臣的功勞,來完成太平盛世的大業,天下大事,還有什麽能超過這些呢?聽到這情況感到很欣慰,實在是很高興。平定江南,是這兩個人的力量啊!"于是賞賜絹帛萬段。
隨後又下詔對韓擒虎、賀若弼二人說:"你們揚國威于萬裏之外,宣揚教化于江南一隅,使東南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擺脫出來,幾百年的敵人十來天的時間就清除幹凈,這隻是你們的功勞啊。你們高高的名聲塞于宇宙,昌盛的大業顯耀于天地,遠聽前世古人之事,很少與你們能夠匹敵。軍隊凱旋,知道為期不遠了,我很想念你們,度日如年。"
二將爭功
等到回到京城,賀若弼和韓擒虎在隋文帝面前爭功,賀若弼說:"我在蔣山殊死作戰,打敗敵人精銳的部隊,活捉敵人的勇將,威風大振,于是平定陳國。韓擒虎並不怎麽與敵人交鋒,怎麽能與我的功勞相比!"
韓擒虎說:"我奉晉王的指示,讓我和你的軍隊合在一起,來攻打陳國都城,你賀若弼竟敢在我前面冒險出兵,一遇到賊人就展開戰鬥,致使將士們死傷很多。我帶領精銳的騎兵五百人,武器不沾血,就攻下金陵,使任蠻奴投降,捉住陳叔寶,佔據他們的府庫,把他們的巢穴都傾覆了。賀若弼到晚上,方才叩響北掖門,我開啟城門接納他。他連補救罪過都來不及,怎能與我相比!"
隋文帝說:"你們兩個都應授予特殊功勛。"于是升任韓擒虎為上柱國,賞賜絹物八千段。後來有司揭發韓擒虎放縱士兵,淫污陳宮,因犯這罪狀不對他加封爵邑。
功成名就
後來,突厥來朝拜,隋文帝對他們說:"你們聽說江南有陳國天子嗎?"他們回答說:"聽說過。"于是皇上讓侍從領突厥使臣到韓擒虎面前,說:"這就是捉獲陳國天子的人。"韓擒虎狠狠地看了他們一眼,他們非常恐懼,不敢抬頭看他,他就是這樣威風凜凜。

隋文帝另外封他為壽光縣公,食邑一千戶。以行軍總管的身份屯兵駐守金城,防備胡寇來犯,隨之又授涼州總管之職。不久,韓擒虎被隋文帝征召回到京城,隋文帝在內殿設宴款待,恩禮很厚。
公元592年12月26日(開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韓擒虎去世,時年五十五歲。其子韓世諤繼承了他的爵位。
人物評價
《隋書》:"賀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長策,韓擒奮發,賈餘勇以爭先,勢甚疾雷,鋒逾駭電。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諸天道,或時有廢興,考之人謀,實二臣之力。其俶儻英略,賀若居多,武毅威雄,韓擒稱重。方于晉之王、杜,勛庸綽有餘地。然賀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顛殞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臨終之言,必不及于斯禍矣。韓擒累世將家,威聲動俗,敵國既破,名遂身全,幸也。"

楊堅:"申國威于萬裏,宣朝化于一隅,使東南之民俱出湯火,數百年寇旬日廓清,專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業光于天壤,逖聽前古,罕聞其匹。班師凱入,誠知非遠,相思之甚,寸陰若歲。"
賀若弼:"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
侯君集:"命將出師,主于克敵,苟能克敵,雖貪可賞;若其敗績,雖廉可誅。是以漢之李廣利、陳湯,晉之王浚,隋之韓擒虎,皆負罪譴,人主以其有功,鹹受封賞。"
徐鈞:"俘主摧都銳莫當,區區破陣卻爭長。不堪世上無分別,自作閻羅地下王。"
陳元靚:"陳運將亡,隋兵渡江。于鑠新義,先登受降。名傳遐俗,威宣亂邦。戡定之績,時旡與雙。"
後世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隻有賀若弼、史萬歲、楊素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韓擒虎。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韓擒虎亦位列其中。
軼事典故
少年打虎
韓擒虎本名擒豹,據說他在十三歲時生擒過一頭猛虎,于是改名為擒虎。
歿為閻羅
魏征等編撰的《隋書》記述他病重臨死前夕,他鄰邊的老婦人看見他的門下儀仗很盛大,同王宮一樣,老婦人感到奇怪便問他們。他們中間有人回答說:"我來迎接大王。"忽然不見了。又有人病得很厲害,恍恍忽忽地走到韓擒虎家裏說:"我想拜見大王。"左右的人問道:"什麽王?"回答說:"閻羅王。"韓擒虎的手下侍從想打他,韓擒虎製止他們說:"我生前做到了上柱國,死後能做閻羅王,這已很滿足了。"因此生病,幾天就死了。
二十四史多諱鬼神,很少記有陰陽界故事,而韓擒虎死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記進本傳,可見在初唐時,這條傳說是頗見風行的。
晚唐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韓擒虎滅陳後,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應允,請假三天。隋文帝楊堅為他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雲前來迎接,自稱"某二人緣是天曹地府,來請大王,更無別事"。于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
家族成員
父:韓雄,北周大將軍、洛虞等八州刺史
弟:韓僧壽,隋上柱國、廣陵郡公,改封江都郡公,又改封新蔡郡公。
弟:韓洪,隋柱國、甘棠縣公
子:韓世諤
外甥:李靖
影視形象
1996年《隋唐演義》:葉鈞飾演韓擒虎;
2012年《隋唐英雄》:劉洪林飾演韓擒虎;
2012年《隋唐演義》:曹軍飾演韓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