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明教四大護法(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之一,韋一笑是整個故事中最神出鬼沒的一個人,最初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前,他屢次戲弄峨嵋派,吸了一個峨嵋弟子的血,無聲無息地潛入峨眉大營,並吸了意欲上前教訓他的靜虛師太的血。
連武功卓絕的峨嵋掌門滅絕師太都拿他沒有辦法,也隻能望著那一道滾滾而去的黃煙大罵 :「吸血蝙蝠!」
當然,我們從韋一笑寧死都不吸殷離血那一話中,我們不難看出,韋一笑是位有情有義又誓死效忠自己信仰的真英雄!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要在世人的誤解與非議中生活,正如下面所說,他並非從心底裏就要吸人血,他隻是為了生存。這也許就是蝠王的可憐之處吧....
韋一笑的輕功在故事中可謂是無人能比,這種卓絕的功力根本不是用功能練得出的,多半出自于天賦。
他的綽號「青翼蝠王」,就是稱贊他輕功了得,而那個「蝠」字則是針對他吸血的惡習:因為他在修煉至陰至寒的寒冰綿掌時出了差錯,經脈中鬱積了至寒陰毒,所以他隻要一用內力,寒毒就會發作,如果不吸人血解毒,全身血脈就會凝結成冰(這也許是從西方的吸血鬼傳說中復製而來),按照張無忌的說法,叫「三陰脈絡受損」。
無論是什麽原因,後來因為得到了張無忌的醫術與九陽神功相助,最終去了寒毒,擺脫了吸人血這一命運。
韋一笑更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且對教主張無忌也是忠心耿耿。
他開始與楊逍不和,後來為了顧全大局,與楊逍一起來抵抗六大派,並且為此出智出力.是金庸小說中塑造的又一個成功的配角。
人物輕功
張三豐:「青翼蝠王輕功絕頂,世所罕有,今日一見,果是名不虛傳。」

範遙跪下還拜,笑道:「韋蝠王輕功獨步天下,神妙更勝當年,苦頭陀昨晚大開眼界。」
張無忌: 這般來去如電、似鬼似魅的身法,確是再強能達人也防他不了,即令是張無忌,也是自愧不如。在庭除廊廡之間,如此趨退若神,當真天下隻此一人而已。
另外在《百問金庸》中,金庸先生本人也認為韋一笑是筆下人物中輕功最好的。
問:『在所有的輕功身法中,何者是金庸認為最上乘最快跑最遠的?』
金庸:『韋一笑吧!我想他的輕功最厲害。』
人物武功
寒冰綿掌
陰寒至極的掌力,冰雪般的內力能使人全身奇寒,全身的氣血筋脈都幾乎要冷凝了一般。

"寒冰綿掌"和"幻陰指"的勁力原是不易分別高下。
抑製寒毒
殷梨亭道:"曾聽人說過,這青翼蝠王每次施展武功之後,必須飽吸一個活人的熱血,果是所言不虛。"
韋一笑練內功時走火,自此每次激引內力,必須飲一次人血,否則全身寒戰,立時凍死。
人物評析
明教的四大法王,號稱紫白金青。這青翼蝠王是排在最後一名的青,然而不知道為什麽,整部倚天裏面,卻是唯獨對這位韋一笑念念不忘。套句詞兒叫心向往之。比起楊逍範遙,反而覺得韋蝠王更加瀟灑。

先看他的出場。其時明教教主莫名暴斃,光明左使眾叛親離,光明右使不知所蹤,紫衫龍王破門出教,白眉鷹王獨立天鷹,金毛獅王遠在海外,明教四分五裂之時,六大派又來圍攻光明頂。正是在這種情形下,韋一笑開始登台表演。單憑一己之力,把峨嵋派眾人搞的疑神疑鬼,一出手就讓強橫的滅絕鎩羽而歸。且看他的表現:
"那人哈哈長笑,說道:'六大門派圍剿光明頂,隻怕沒這麽容易罷!'說著向北疾馳。他初時和滅絕師太追逐時腳下塵沙不驚,這時卻踢得黃沙飛揚,一路滾滾而北,聲勢威猛,宛如一條數十丈的大黃龍,登時將他背影遮住了。"
第一次看這一段的時候,立刻就被這個人物迷住了。單以人物的第一次出場而論,韋一笑絕對是最有氣勢的一個,就連謝遜在王盤島上那毀船殺人的威風也要略遜一籌。本來六大派以為明教覆滅在即,圍剿隻是舉手之勞,但蝠王這一出場,局面登時大不相同。把滅絕師太氣的隻能拿徒兒發泄。
再往後看,張無忌韋一笑千裏支援武當,路上韋一笑攔路搶馬,張無忌心下猶豫。這一細節活畫出兩人的形象,把韋一笑的不拘小節,張無忌的優柔寡斷都刻畫的活靈活現。武當山上,趙敏率人為難張三豐,四大達人出面挑戰,連張無忌都是心下一驚。結果韋一笑一出現,瞬息之間連出四掌,分退四人。更瀟灑的是敵人一退,他卻來了個不予理會,直接拜見張三豐,當真是不把這些妖魔小醜放在眼裏。痛快。
還有一段相當喜歡的情節是在萬安寺中,張無忌出手救人。趙敏醋海生波,拿周芷若威脅張無忌時。武藝最高的張無忌和智計百出的楊逍都是束手無策。又是這種尷尬的時候,青影一閃,蝠王的絕世輕功再現:
"韋一笑將手中兩根短刀錚的一擊,又道:'姓韋的說得出,做得到,青翼蝠王言出必踐,生平沒說過一句空話。你防得我一年半載,卻防不得十年八年。你想派人殺我,未必追得上我。告辭了!'這'了'字一出口,早已人影不見,拍拍兩響,兩柄短刀飛插入柱。跟著'啊喲!''啊!'兩聲呼叫,殿上兩名番僧緩緩坐倒,手中手持長劍卻不知如何已給韋一笑奪了去,同時身上也被點中了穴道。 "
這段把韋蝠王的神出鬼沒寫的淋漓盡致。讀書至此,當真要浮一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