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由
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的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後于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于王士性的《廣志繹》中。明萬歷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主持修編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記述為:“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這裏的“青”,即指青島。青島所在的海灣因島得名青島灣,由此入海的一條小河也被稱為青島河。青島河口于明萬歷年間建港,稱青島口;河兩岸的兩個村落分別得名上青島村和下青島村;河源頭的一座山于1923年也被定名為青島山。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歷史沿革
青島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城陽區境內)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時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
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
1919年,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1929年7月,國民黨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1981年青島被列為中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青島被列為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6年青島被列為5個計畫單列市之一。
1994年青島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2011年青島被定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的龍頭城市。
行政區劃
建製
名稱 | 區劃代碼 | 面積 (平方千米) | 城鎮化率 (%) | 常住人口 (萬人)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政府駐地 |
---|---|---|---|---|---|---|
市南區 | 370202 | 30 | 100 | 54.48 | 18160.00 | 寧夏路286號 |
市北區 | 370203 | 66 | 100 | 102.07 | 15465.15 | 延吉路80號 |
黃島區 | 370211 | 2096 | 80 | 139.26 | 664.41 | 長江中路369號 |
嶗山區 | 370212 | 396 | 80 | 37.95 | 958.33 | 仙霞嶺路18號 |
李滄區 | 370213 | 98 | 100 | 51.24 | 5228.57 | 黑龍江中路615號 |
城陽區 | 370214 | 553 | 80 | 73.72 | 1333.09 | 正陽中路201號 |
膠州市 | 370281 | 1313 | 68.0 | 84.31 | 696.78 | 北京路1號 |
即墨市 | 370282 | 1780 | 58.1 | 117.72 | 681.64 | 振華街140號 |
平度市 | 370283 | 3167 | 52.8 | 135.74 | 428.74 | 長江路1號 |
萊西市 | 370285 | 1568 | 58.1 | 75.02 | 492.90 | 北京中路105號 |
沿革
1949年6月 青島解放後,全市劃分為七區:市南區、市北區、台西區、台東區、四滄區、李村區、浮山區。
1951年8月 市區調整為市南、市北、台東、台西、四方、滄口六區。
1954年7月 復原浮山區,其區域分別劃分給市南、四方、嶗西和李村區管轄。
1958年9月 膠南縣、膠縣、即墨縣劃歸青島市管轄。至此,全市共轄7區3縣,即市南區、市北區、台東區、台西區、四方區、滄口區、嶗山郊區和膠縣、膠南縣、即墨縣。
1961年10月 嶗山郊區改建為嶗山縣,嶗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原嶗山郊區轄區,仍歸青島市管轄。
1963年2月 復原台西區,所轄區域分別劃入市南、市北。
1979年1月 設立青島市黃島區。
1983年10月 平度縣和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至此,全市劃為六區六縣:市南區、市北區、台東區、四方區、滄口區、黃島區和嶗山縣、即墨縣、膠縣、膠南縣、萊西縣、平度縣。
1987年2月 復原膠縣設立膠州市。
1988年11月 復原嶗山縣設立嶗山區。
1989年7月 復原平度縣設立平度市,復原即墨縣設立即墨市。
1990年12月 復原膠南縣設立膠南市。至此,青島市所轄5個縣全部撤縣設市(縣級),成為全國第一個市管市的城市群。全市劃為七區五市:市南區、市北區、台東區、四方區、滄口區、黃島區、嶗山區和膠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膠南市、萊西市。
1994年5月 青島市區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撤台東區、滄口區,設立城陽區、李滄區,各區區域也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形成現在的七區五市: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黃島區、城陽區。
1、市北區及四方區部分街道辦事處合並,設立新的市北區;嶗山區一部分設立新嶗山區,一部分設立城陽區,一部分與滄口區合並設立李滄區
2、復原台東區,其行政區域並入市北區;將四方區的吳家村、錯埠嶺2個街道辦事處,嶗山區李村鎮的楊家群、河馬石、夾嶺溝、曲家庵子4個村和中韓鎮的7號線以西的區域劃歸市北區。
3、復原青島市滄口區,設立李滄區。將原滄口區的四流中路、振華路、曉翁村、四流庄、永安路、營子、板橋坊、樓山後8個街道辦事處和樓山鄉、嶗山區李村鎮張村河以北的區域劃歸李滄區。
2012年11月,國務院作出《關于同意山東省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山東省政府發出《關于調整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決定對青島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復原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青島市市北區,以原市北區、四方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市北區的行政區域;復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青島市黃島區,以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島區的行政區域。調整後,青島市轄6個市轄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代管4個縣級市(即墨、膠州、平度、萊西)。
地理環境
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于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黃島、城陽等六區)為3293平方千米,即墨、膠州、平度、萊西等四市為7989平方千米。
地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佔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于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本區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脈
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北嶺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膠萊河。大沽河是青島市最大的河流,發源于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城陽,至膠州南碼頭村入海。幹流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6131.3平方千米(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膠東半島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61億立方米。該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之後,除汛期外,中、下遊已斷流。
北膠萊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膠萊河及諸支流,在青島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澤河、龍王河、現河和白沙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千米。北膠萊河發源于平度市萬家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幹流全長100千米,流域面積3978.6平方千米。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諸河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庄河、白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氣候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于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100餘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年平均氣溫12.7℃,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3℃;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日最高氣溫高于30℃的日數,年平均為11.4天;日最低氣溫低于-5℃的日數,年平均為22天。降水量年平均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別佔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變率為62%。年平均降雪日數隻有10天。年平均氣壓為1008.6毫巴。年平均風速為5.2米/秒,以南東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月份最高,為89%;12月份最低,為68%。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
土壤
按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類系統,青島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等5個土類。
棕壤,面積49.37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59.8%。是青島市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發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響,由高到低依次分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個土屬。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層薄、侵蝕重、肥力低,多為林、牧業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島市主要糧食經濟作物種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積17.69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21.42%。主要分布在萊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膠州北部淺平窪地上。該類土壤土層深厚,土質偏粘,表土輕壤至重壤,物理性狀較差,水氣熱狀況不夠協調,速效養分低。
潮土,面積14.49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膠萊河下遊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遠近不同,土壤質地、土體構型差異較大。近海地帶常受海鹽影響形成鹽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異較大。
褐土,面積6333.33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萊西、膠南的石灰岩殘丘中上部。
鹽土,面積3666.67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0.44%。分布在各濱海低地和濱海灘地。
海洋
- 海岸線:青島市海域面積約1.22萬平方千米,其中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8405平方千米;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16.98千米,其中大陸岸線710.9千米,大陸岸線佔山東省岸線的1/4強。海岸線曲折,岬灣相間。
- 海灣:面積大于0.5平方千米的海灣,自北而南分布著丁字灣、栲栳灣、鹽水灣(又稱橫門灣)、嶗山灣(又稱北灣)、小島灣、王哥庄灣、青山灣、腰島灣、太清宮口、流清河灣、嶗山口、沙子口灣、麥島灣、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前海灣(又稱堆橋灣)、膠州灣、唐島灣、靈山灣、利根灣和古鎮口、齋堂灣、董家口灣、沐官島灣等;膠州灣內又有海西灣(包括小叉灣、薛家島灣)、黃島前灣、紅島灣、女姑口、滄口灣等49個海灣。
- 海島:青島市原有海島70個。1987年,把齋堂前島和齋堂後島以人工堤連線為齋堂島,千裏岩劃歸海陽市;2006年,通過衛星遙感圖像分析與實地踏勘,確認3個未正式報告的海島(石島礁、大橋島、小橋島),而黃島和團島已失去海島屬性,不再列為海島。青島市現有海島69個。其中,水島、驢島、小青島、小麥島、團島鼻島、牛島和吉島是人工陸連島,隻有62個島四面環海。69個海島總面積為13.82平方千米,岸線總長度為106.08千米。海島的面積大部分較小,隻有田橫島和靈山島的面積大于l平方千米,其餘各島面積都在0.6平方千米以下。在69個海島中,隻有10個海島有固定居民。
- 潮汐:青島屬正規半日潮港,每個太陰日(24小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平均潮差為2.8米左右,大潮差發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後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中國以青島驗潮站觀測的平均潮位作為“黃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島觀象山國家水準原點下72.289米。中國自1957年起,大陸國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為零點起算。
自然資源
水生物資源
膠州灣、嶗山灣及丁字灣口水域營養鹽含量高,補充源充足,異樣菌量比大陸架區或大洋區高出數倍乃至數千倍,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尤其是膠州灣一帶泥沙底質岸段,是發展貝類、藻類養殖的優良海區。該海區的浮遊生物、底棲生物、經濟無脊椎動物、潮間帶藻類等資源也很豐富。
動植物資源
青島特有的四大珍稀植物:青島老鸛草、青島薹草、膠州衛矛、青島百合。
青島地區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有植物資源種類152科654屬1237種與變種(不含溫室栽培種及花卉栽培類型)。原生木本植物區系共有66科136屬332種,分別佔山東省木本植物區系科、屬、種總數的93%、84%和80.2%。

青島地區在脊椎動物地理分布區劃上屬古北界華北區黃淮平原亞區。由于受暖溫帶海洋季風影響,氣候溫暖潮濕,植被生長良好,適宜動物棲息繁衍,但大型野生獸類較少。現代青島地區野生脊椎動物以小型動物為多見,已沒有大型猛獸或大型草食獸。哺乳類動物有松鼠科、倉鼠科、鼠科、兔科、犬科、鼬科、蝙蝠科、蝟科等;兩棲類有蛙科、蟾蜍科、盤舌蟾科、姬蛙科等;爬行類有蜥蜴科、遊蛇科、蝰科、烏龜、鱉等。屬于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66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52種。特殊動物有白沙河產的仙胎魚。區內野生無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大致可歸納為森林昆蟲和農業昆蟲。馴養動物主要有牛、馬、羊、豬、狗等家畜和雞、鴨、鵝等家禽。
青島地區鳥類資源豐富。青島市鳥類保護環志十餘年來共採集標本2000餘號,有19目58科159屬355種,佔全國鳥類1200種的29.6%,佔山東省鳥類406種的87.4%,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珍禽11種、二級保護鳥55種。青島地區鳥類主要有遊禽、涉禽、陸禽、猛禽、攀禽及鳴禽六大類。
礦產資源
青島地區礦藏多為非金屬礦。截至2007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含亞礦種)66種,佔山東省已發現礦種的44%。其中,有探明儲量(資源量)的礦產50種,佔山東省已探明儲量礦產的64.1%;未探明儲量的礦產16種。已探明或查明各類礦產地730處。其中,大中型礦床39處,小型礦床129處,礦點562處。優勢礦產資源有石墨、飾材花崗岩、飾材大理石、礦泉水、透輝岩、金、滑石、沸石岩。潛在優勢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白雲岩、膨潤土、鉀長石、石英岩、珍珠石、瑩石、地熱。石墨、金、透輝岩主要分布在平度市和萊西市;飾材花崗岩主要分布在嶗山區、平度市、黃島區;飾材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平度市;礦泉水在青島市轄區內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城陽區、嶗山區及市內三區和即墨市;滑石主要分布在平度市;沸石岩、珍珠岩、膨潤土主要分布在萊西市、膠州市、即墨市和城陽區;重晶石、瑩石主要分布在膠州市、即墨市、平度市和黃島區;地熱主要分布在即墨市。青島市石墨和石材礦保有資源儲量居山東省首位,滑石、透輝石礦居山東省第二位,沸石、礦泉水等儲量也居前列。除鈾、釷、地熱、天然鹵水、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外,礦產資源保有儲量潛在總值達270億元。
風能資源
青島的風能資源豐富。據測定有效風能密度為240.3瓦/平方米,有效風能年平均時間達6485小時。光能資源也較好,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0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0.7小時,日照百分率達58%。
地域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青島市常住人口:青島市常住人口為871.51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49.42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2.09萬人。成長16.29%,年平均成長1.52%。
家庭戶人口:青島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282.43萬戶,家庭戶人口為 786.9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7人減少了0.18人。
性別構成:青島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439.18萬人,佔總人口的50.39%;女性為432.33萬人,佔總人口的49.6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0.56上升為101.58。
年齡構成:青島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17.17萬人,佔13.44%;15-64歲的人口為664.95萬人,佔76.30%;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9.39萬人,佔10.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74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8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91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青島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為 129.54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受教育程度的為150.82萬人;具有國中受教育程度的為334.22萬人;具有國小受教育程度的為170.77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5564人上升為14864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4868人上升為17305人;具有國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7618人上升為38350人;具有國小受教育程度的由27597人下降為19594人。
青島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指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4.38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減少20.65萬人,文盲率由7.34%下降為3.94%,下降了3.40個百分點。
區域經濟
綜述
青島誕生了海爾、海信、青島啤酒、雙星等一批企業和品牌。青島擁有中國質量管理獎5個,國家工商總局認定中國馳名商標73個,先後榮獲“中國品牌之都”、“中國十大品牌城市”等稱號。
2007年,青島市GDP進入中國各大城市前10位;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名列全國第8位;實際外資、對外貿易等開放型經濟指標穩居全國同類城市前4位;青島人均GDP比1978年成長了6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1978年成長了52倍、50倍。
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869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成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2.6億元,成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882.4億元,成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4447.1億元,成長7.9%。三次產業比例為4.2:44.6:51.2。人均GDP達到96524元。民營經濟增加值3323.4億元,成長8.3%。
全年財政總收入實現2800.4億元,成長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5.2億元,成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4.7億元,成長6.0%。全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含海關代征)1340.1億元,成長0.6%;其中,國內稅收691.4億元,成長8.3%。地稅稅收收入599.0億元,成長12.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4%。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6%。12月份市區新增住宅價格同比下降6.2%;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下降5.2%。
第一產業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9.55萬公頃,下降0.99%,糧食總產量達到323萬噸,成長0.2%;其中,小麥152.1萬噸,玉米166.8萬噸。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04萬公頃,成長4.0%;森林覆蓋率39.5%,提高0.1個百分點。
水產品總產量109.45萬噸,下降0.9%。其中,捕撈產量26.78萬噸,成長0.5%;養殖產量82.67萬噸,下降1.4%。海、淡水養殖面積5.01萬公頃,下降2.1%。
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26.93萬千瓦,成長2.2%。農用耕耘機20.51萬台。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2.17萬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2.52萬公頃。
第二產業
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3419.8億元,成長8.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4603家,實現增加值成長9.4%。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成長11.3%,輕工業成長6.6%;按類型分,國有控股企業成長5.1%,集體企業成長10.7%,股份製企業成長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成長9.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761億元,成長9.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成長16.7%,佔比為40.7%,較年初提高0.8個百分點;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產值成長10.2%,佔比為75.3%;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成長20.2%。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1564.8億元,成長9.3%;利潤835.5億元,成長5.6%;主營業務收入16143.9億元,成長10.7%。資本保值增值率128.2%,產品銷售率98.5%。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62.6億元,成長8.9%。實現利稅總額82.3億元,成長9.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稅22.4億元,成長9.8%。
第三產業
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68.8億元,成長12.6%。分地域看,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2731.6億元,成長12.8%;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537.2億元,成長11.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862.2億元,成長12.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06.6億元,成長12.2%。
全年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31.6億元,成長12.4%。限額以上法人企業汽車類零售額366.1億元,成長10.4%;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175.7億元,成長8.2%;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45.1億元,成長13.1%;日用品類零售額34.9億元,成長14.3%;化妝品類零售額21.1億元,成長7.6%。
對外經濟
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98.9億美元,成長2.5%。其中,出口額457.8億美元,成長9.1%,進口額341.1億美元,下降5.2%。按可比價格口徑,進出口實際成長5.3%。
據青島海關統計,青島口岸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651.3億美元,成長5.4%。其中,出口額874.4億美元,成長13.6%;進口額776.9億美元,下降2.5%。
實際到賬外資金額60.8億美元,成長10.1%。引進青島市以外國內資金1380.8億元,成長13.5%。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契約金額22.8億美元,下降27.1%;完成營業額35.9億美元,成長2.4%;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3107人次,成長18.5%。
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城鎮、農村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5766億元,成長16.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104.7億元,成長11.4%;第二產業投資2817.9億元,成長16%;第三產業投資2843.4億元,成長16.4%。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4580個,新開工項目3568個,竣工項目3623個;在建項目計畫總投資規模14426.2億元,成長12.9%。全年新增固定資產3813.2億元,項目建成投產率79.1%,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6.1%。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117.7億元,成長6.6%。商品房竣工1135.7萬平方米,成長18.6%。
金融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1908.0億元,比年初增加480.5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1370.3億元,比年初增加400.7億元。其中,個人存款4680.5億元,比年初增加312.1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10530.6億元,比年初增加868.9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9720.1億元,比年初增加840.1億元。
全年全市承保金額61163.3億元,成長24.3%,實現保費收入203.1億元,成長13.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8.1億元,成長17.3%;人身險保費收入115.0億元,成長10.8%。賠款支出金額76.7億元,成長22.4%;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44.7億元,人身險賠付金額32.0億元。
全年轄區證券經營機構累計代理交易額22382.8億元,成長36.1%。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5元,成長12.5%;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391元,成長5.7%。
農民人均純收入13990元,成長13.1%;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653元,成長12.9%。
2012年年末青島市單位從業人員283.2萬人,成長2.7%。2012年年末青島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3%,減少0.02個百分點。
2012年年末青島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為220.2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64.15萬人,全年累計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為6.21萬人。青島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
教育科技
2012年青島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04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9項,其中,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7項;獲得省級科技獎勵105項,其中,自然科學獎7項,技術發明獎5項,科技進步獎93項。
共成交技術契約項目2721項,成交額25.37億元。全年專利申請量27009件,授權專利12689件。
2012年年末青島市共有各類大專院校(含民辦高校)24所,其中普通高校22所,在校學生29.7萬人,成長1.9%。普通中學292所,在校學生37萬人,下降0.98%;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88所,在校學生13.7萬人,下降6.9%。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佔高中階段在校生的52.5%。共有國小840所,在校學生48.5萬人,成長1.1%。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達99%以上。
山東大學(青島) | |
中國傳媒大學青島國際學院 | |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校區 | 中國足球大學 |
青島遠洋職業學院 | |
海軍潛艇學院 | |
青島拓譜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 |
農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 | 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 |
海洋化工研究院(原化工部海洋塗料研究所) |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青島分所 |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青島分所 | |
中國船舶711所青島分所 |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青島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青島研究中心 |
中國船舶719所青島分所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青島自動化研究所 |
文化衛生體育
2012年年末,青島市共有各類文化機構475處。其中,影劇院40處,文化館(站)185處,博物館10處,公共圖書館13處,藝術表演團體7個,廣播電台1座、12套節目,電視台1座、15套節目,青島市有線電視使用者達到243.5萬戶,數位電視使用者達到225.8萬戶。青島市出版各類雜志2866萬冊,出版報紙108616萬份。青島市共有檔案館14處。
2012年末青島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2606處,其中,醫院、衛生院288處,疾病預防控製中心28處,婦幼保健機構13處,門診部(所)、衛生保健所、醫務室1950處。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5萬人,其中,醫生2.2萬人。青島市擁有醫療床位4.7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4.1萬張。
青島市運動員在各項比賽中共獲得金牌319枚,銀牌227枚,銅牌200枚。
城市建設
2012年,建成區面積374.64平方公裏,成長7.8%。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117萬噸,成長4.5%。城市全年實際用水量3.7億噸,成長5.1%,其中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別為1.49億噸和2.13億噸。

城市使用液化氣、煤製氣、天然氣的總戶數達到136.93萬戶,全年供應液化氣總量5.97萬噸,供應煤製氣總量7999萬立方米,供應天然氣總量68922萬立方米。城市氣化率達到100%。
全年新增供熱面積1060萬平方米,年末供熱面積達到10503萬平方米,成長11.2%。
年末市區公共汽、電車線路263條,成長15.9%。共有營運的公交汽、電車5397輛。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車9693輛,成長0.1%。
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4311公裏,擴建、翻建道路120條,城市下水道總長度6182公裏。
據抽樣調查,年末城市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27.86平方米,農民人均擁有住房面積33.2平方米。
風俗民情
飲食特色
基礎設施
青島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港口吞吐量躋身全球前十位。青島港客運站是旅客水路進入青島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航國內多個港口城市,開通了青島至韓國仁川、韓國群山、至日本下關三條國際定期航線。青島航空港也是山東省內乃至全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已開通東京、法蘭克福、新加坡、曼谷、台北、香港、洛杉磯、仁川、釜山、舊金山、大阪、福岡、名古屋、普吉島、長灘島、台中等多條國際(地區)客貨航線,與國內47個大中城市通航。青島公路交通十分發達,有青銀(G20)、膠州灣(S91)、疏港(S82)、濰萊(S16)、棲萊(G15)等多條高速公路。
- 航空
- 鐵路
鐵路線
青島境內鐵路主要有膠濟客運專線、青榮城際鐵路、膠濟鐵路、膠黃鐵路、藍煙鐵路、膠新鐵路。

建設中的有青太客運專線、董家口疏港鐵路、青連鐵路(電氣化復線鐵路,國鐵1級)、海青鐵路。
火車站
客運站:青島站、青島北站、膠州站、膠州北站、萊西站、萊西北站、即墨北站、藍村站、平度站、膠南站(在建)。
非客運站:黃島站、滄口站、大港站、四方站、城陽站、沙嶺庄站、婁山站、女姑口站、韓窪站、郭家庄站、台上站、膠東站、湍灣站、姜家坡站。
- 公路
截至2013年,青島全市公路通車裏程超過16000公裏,其中一級公路超過1100公裏,高速公路達到728公裏,保持在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全市公路密度達到146公裏/每百平方公裏。
高速公路
青島境內主要高速公路有:青蘭高速公路(G22)、青銀高速公路(G20)、青新高速公路(G2011)、榮烏高速公路(G18)、沈海高速公路(G15)、同三高速、青龍高速(在建)等。
主要交通要道
膠州灣海底隧道,膠州灣跨海大橋,膠州灣輪渡。
- 航運
榮譽
- 城市榮譽
2005年青島八大關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之一;
2007年青島成為中國唯一入選“世界最美海灣”的城市,有”黃海明珠“的稱號;
2008年青島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成為奧運之城,被譽為“世界帆船之都”;
2011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青島市作為其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
2012年,青島市榮獲“2012中國最佳休閒城市”稱號、2012年中國十佳宜遊城市、2012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青島市穩居首位,2015年世界休閒體育大會將在青島舉行。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九位。2012年度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排名發布青島位列第七。
2014年在百果山 開辦青島世園會
2015年,青島入選首批全國建立社會額度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2015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城市
- 城市之
世界第一次使用火葯的海戰——宋金唐島之戰,被英國收錄為《影響人類最重大的100次戰役》。
亞洲最大的人造堤壩平原水庫——棘洪灘水庫
世界第一條海運河——元朝開鑿的膠萊運河,是世界上第一條溝通不同海域、用于海運的運河。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膠州灣大橋
亞洲第一個海洋館——1930年,中國海洋研究所在青島成立,附屬青島水族館開工,于1932年2月建成。
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台——青島膠南琅琊台(公元前5世紀)。
中國有歷史記載的最早一次海戰——齊吳琅琊海戰。
中國歷史上最早作為行政中心的沿海城市——琅琊(膠南)。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起點安陵邑(膠南靈山衛)。
中國第一個有腳踏車的城市——十九世紀末,腳踏車引入青島,1903年形成規模。“腳踏車”一詞源于青島。
中國第一個有汽車的城市——十九世紀末,德國汽車引入青島,成為中國最早行駛汽車的城市,並頒發了首個汽車牌照。
中國第一條公路——青島台柳路,1904年竣工,是中國第一條公路,第一條汽車路,第一條柏油路。
中國第一個汽車站——1910年館陶路汽車站竣工,開通墨蘭堡房和沙子口的長途車,是中國首個汽車站。
中國第一個現代城市排水系統——青島市1897年的規劃,就確立了雨、污分離的現代城市排水管網,由德國設計。
中國最早的機器採礦——1887年,蠍子山金礦從美國購入中國首台採礦機,開創中國機器採礦的先河。
新中國第一台火車頭——1952年,青島四方機車廠製造了新中國第一台火車頭。後來又生產了中國第一台液力傳動內燃機車、中國第一列雙層客車、中國第一批出口機車、中國第一批動車組。
中國第一個萬噸船塢——1905年1.6萬噸級船塢竣工,是中國第一座萬噸級船塢、當時亞洲第一大船塢。
中國最著名啤酒——青島啤酒,1903年建廠,1906年即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啤酒類金牌。
中國最早的礦泉水——1905年青島刺蝟井礦泉水源地被發現,生產出了中國第一瓶礦泉水—愛樂闊(ALAC)健康水,並出口歐洲。
中國第一個海洋高等學府——中國海洋大學,建立于1924年,始稱私立青島大學,後經歷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青島海洋大學,現為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人建造的第一座天文觀測室——青島觀象台,成立于1898年,為遠東三大天文台之一。
中國第一個帆船俱樂部——1922年成立的青島歐美帆船俱樂部。
中國石油行業最高學府、第一個石油高等學府——中國石油大學,成立于1953年,歷經北京石油學院、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大學,現為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最大的海洋科研基地——全國60%以上的海洋科學高端人才集中于青島。
中國最長海底隧道 ──膠州灣海底隧道。
風景名勝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歷史風貌保護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山東省近300處優秀歷史建築中,青島佔131處。青島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有重點名人故居85處,已列入保護目錄26處。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即墨馬山石林。

截至2012年,青島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66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旅遊景區為18家,3A級旅遊景區30家,2A級景區15家,1A級景區2家。
文化名人 | 主要作品或成果 | 故居地址 |
---|---|---|
《從文自傳》、《八駿圖》、《記丁玲》、《月下小景》 | 福山路3號 | |
《中國文學史簡編》 | 魚山路36號 | |
《奇跡》、《唐詩大系》、《唐文學年表》、《詩經通義》 | 紅島路4號 | |
《文藝批評集》、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 魚山路33號 | |
細胞遺傳學研究 | 魚山路36號 | |
鄭爰居 | 《西昆酬唱集箋註》、《王籙友年譜》與《王籙友先生著述考》 | 平原路5號寒松堂 |
《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文博士》 | 黃縣路12號 | |
中國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劫後桃花》 | 福山路1號 | |
《生死場》、《八月的鄉村》 | 觀象一路1號 | |
《炎黃氏族文化考》、《中國古代貨幣通考》 | 觀海二路13號甲 | |
《山雨》、《片雲集》、《這時代》、《青島素描》 | 觀海二路49號 | |
第一部作品集《羽書》 | 平原路55號 | |
第一部詩集《烙印》、《罪惡的黑手》 | 魚山路5號 | |
《孔子改製考》、《人類公理》、《廣藝舟雙楫》、《康子篇》 | 天遊園:福山支路5號,墓地:浮山 |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政界名人
商界名人
學術界名人
姓名 | 主要成就 |
---|---|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學家 | |
劉源張 | 管理科學和管理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 | |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復雜系統與智慧型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 |
朱兆良 | 國際著名土壤農業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邱佔祥 | 古脊椎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
鍾大賚 | 中科院院士,構造地質學,大陸動力學家 |
高從堦 | 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開發中心膜與膜過程實驗室主任,化工分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謝立信 |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山東省眼科研究所所長,中國角膜病專業的領軍者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開拓者 |
胡敦欣 | 著名物理海洋學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侯鋒 |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瓜育種帶頭人,並被菜農譽為“黃瓜王” |
黃紹顯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 |
劉維民 |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 |
袁博平 | 英籍華人,知名的英語語言套用學專家 |
逄先知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曾參加編輯《毛澤東選集》,著有《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 |
文藝界名人
姓名 | 主要成就 |
---|---|
白百何 王曉晨 | |
中國著名女演員、歌手,國際影星,首位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演員的80後得主 | |
宋茜 | 中國女演員、歌手。出演電影《我的新野蠻女友》;電視劇《愛情闖進門》《美麗的秘密》《繭鎮奇緣》等 |
陳好 | 中國著名女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會副會長 |
黃曉明 | 中國著名一線男演員、歌手,華語影壇中青代領軍人物,內地小生 |
黃渤 | 中國著名男演員,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 |
黃子韜 | 韓國組合EXO的中國青島籍成員,曾獲得國際武術比賽三等獎 |
呂思清 | 中國小提琴家,第一位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 |
唐國強 | 中國影視男演員,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曾獲第22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金鷹獎、華表獎等 |
林永健 | 國家一級演員,實力派演員,有“醜帥”之稱 |
徐少華 | 山東省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出演了《西遊記》中的唐僧一角 |
張伏山 | 號橫河老人,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著名指畫家、國畫家。已去世 |
崔子範 |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國花鳥畫研究會會長。已去世 |
姜國華 | 字華山,號石壘齋主人,著名國畫家,大寫意畫家,中國石油大學教授 |
體育界名人
重要事件
據青島交通廣播FM897報道,網友@使用者5717486224發布微博稱:在一家名為“善得活海鮮燒烤家常菜”的大排檔吃飯,結賬的時候發現大蝦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隻!大家知道這家店在哪裏嗎?
當事網友表示,這家位于樂陵路92號的“善德活海鮮燒烤”排檔,當時網友和一桌南京遊客同時報警。南京遊客一桌1380元,最後給了800;這位網友一桌2700,最後給了2000。這位網友表示“真的對這種處理方式好失望”。
青島交通廣播FM897轉發微博稱,我們不希望”海鮮排檔“成為阻擋青島旅遊業發展的攔路石,良好的通行體驗、穩定的價格消費、完善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良好旅遊環境的要素,而不健康的旅遊因素則考驗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方法和力度。對于外地遊客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代表著青島。我們是出租司機、我們是排擋攤主、我們是被問路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