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工作原理
電視信號從點到面的順序取樣、傳送和復現是靠掃描來完成的。各國的電視掃描製式不盡相同,在中國是每秒25幀,每幀625行。每行從左到右掃描,每幀按隔行從上到下分奇數行、偶數行兩場掃完,用以減少閃爍感覺。掃描過程中傳送圖像信息。當掃描電子束從上一行正程結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點前的行逆程回掃線,以及每場從上到下掃完,回到上面的場逆程回掃線均應予以消隱。在行場消隱期間傳送行場同步信號,使收、發的掃描同步,以準確地重現原始圖像。

電視攝像是將景物的光像聚焦于攝像管的光敏(或光導)靶面上,靶面各點的光電子的激發或光電導的變化情況隨光像各點的亮度而異。當用電子束對靶面掃描時,即產生一個幅度正比于各點景物光像亮度的電信號。傳送到電視接收機中使顯像管螢幕的掃描電子束隨輸入信號的強弱而變。當與傳送端同步掃描時,顯像管的螢幕上即顯現傳送的原始圖像。
電視信號傳輸分配的過程,以轉播其他城市中的實況為例,一般從攝像機、電視中心或轉播車,再經微波中繼線路、發射台,最後到使用者電視接收機。此外,電視廣播衛星和電纜電視也分別是全國性和城市區域性電視傳輸分配的有效手段。
頻段
各國的電視信號掃描製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照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如M代表每秒30幀、每幀526行,影片頻寬4.2兆赫、加上調頻伴音和調幅影片的殘留下邊帶的總高頻頻寬是6兆赫;D,K代表每秒25幀、每幀625行,影片頻寬6兆赫,高頻頻寬8兆赫。將影片基帶的全電視信號連同伴音信號分別調製到甚高頻 (VHF)或超高頻(UHF)頻段上進行廣播發射。
彩電製式
除包括相同于黑白電視的掃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來區別的製式內容外, 還根據發、收端對三基色信號的不同編碼、解碼方式構成不同的彩色電視製式。廣播彩色電視製式要求和黑白電視兼容,也就是黑白電視機能收彩色電視廣播,彩色電視機也能收黑白電視廣播,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圖像和伴音。為此,彩色電視根據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合成包括白光在內的各種色光的原理,同時為了兼容和壓縮傳輸頻帶,一般將紅(R)、綠(G)、藍(B)三個基色信號組成亮度信號(Y)和藍、紅兩個色差信號 (B-Y)、(R-Y),其中亮度信號可用來傳送黑白圖像,色差信號和亮度信號相組合可還原出紅、綠、藍三個基色信號。因此,兼容製彩色電視除傳送相同于黑白電視的亮度信號和伴音信號外,還在同一影片頻帶內同時傳送色度信號。色度信號是由兩個色差信號對影片頻帶高頻端的色副載波進行調製而成的。為防止色差信號的調製過載,將藍、紅色差信號(B-Y)、(R-Y)進行壓縮,經壓縮後的藍、紅色差信號用U、V表示。
1.NTSC製1954年美國正式廣播的一種兼容彩色電視製式,也用于加拿大、日本等國。NTSC是美國國家電視製式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縮寫。這種製式根據人眼分辨藍、品紅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紅、黃色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強的視覺特徵,採用藍、品紅之間的色差信號Q和紅、黃之間的色差信號 I來代替藍、紅色差信號U和V。用Q、I色差信號分別對初相角為 33°和123°的兩個同頻色副載波進行正交平衡調幅,以便于解碼分離和抑製副載波,調製後的兩個色差信號經混合組成色度信號。為在接收端對色度信號進行同步檢波,須在傳送端利用行消隱期間送出色同步信號。這種製式的特點是解碼線路簡單,成本低。

2.全電視信號電視影片基帶內傳輸圖像的復合信號。黑白電視的全電視信號包括:掃描逆程期間的行(水準)、場(垂直)掃描同步和消隱信號、掃描正程時間的黑白亮度信號。其中同步信號使收發的掃描同步,以保證接收圖像的穩定重現;消隱信號用來消除回掃亮線幹擾;黑白亮度信號供黑白或彩色電視機接收黑白電視圖像。
電視構成
信號系統
電視信號系統包括公共信號通道、伴音通道和視放末級電路三個部分,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對接收到的高頻電視信號(包括圖像信號和伴音信號)進行放大和處理,最終在熒光屏上重現出圖像,並在揚聲器中還原出伴音。由高頻放大器、混頻器和本機振蕩器三部分組成。

高頻放大器作用是選擇並放大由接高額調諧器接收到的高頻電視節目信號,經過混頻處理得到圖像中額信號和伴音中頻信號;
中頻(第一中頻)信號聲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圖像中放的幅頻特徵;
預中放的作用:放大信號(20 dB放大量),補償聲表面濾波器對信號的損耗;
表面濾波器實現高額調諧器與圖像中放之間的阻抗匹配。
ACC(自動增益控製)電路:通過控製中放和高放電路的增益,從而保持檢波器輸出AGC和ANC的影片信號電壓幅度基本穩定;
ANC(自動噪聲抑製)電路:減小電視外來噪渡信號對電視機的影響和幹擾。
掃描系統
電視掃描系統包括同步電路、行掃描電路、場掃描電路、顯像管及其供電電路。掃描系統的主要作用是使顯像管的熒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柵。
幅度分離電路利用同步信號在全電視信號中幅度最高的特點,把復契約步信號取出來積分電路利用場同步信號的寬度遠遠大于行同步信號寬度的特點,將場同步信號從復契約步信號中分離出來,去控製場掃描電路,實現電視場掃描同步。
積分電路的分離方式也稱寬度分離AFC電路作用是自動實現行同步。原理是將行同步信號從復契約步信號中取出,與本機行輸出級反饋回來的行頻鋸齒鍍信號進行比較,然後輸出誤差控製電壓去調整行掃描的頻率和相位,實現行電視同步電路。
電源電路
電視電源電路的作用是將電視提供的220 V交流電壓進行變壓(降壓),然後經整流、濾波、穩壓,得到符合要求的穩定直流電壓供給各部分電路。
主要分類
從使用效果和外形來粗分為4大類:平板電視(等離子、液晶和一部分超薄壁掛式DLP背投)、 CRT顯像管電視(純平CRT、超平CRT、超薄CRT等)、背投電視(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投影電視、3D電視。
中文全稱 | 中文別稱 | 英文名 | 英文簡稱 | 運行網路 | 終端 |
---|---|---|---|---|---|
網路電視 | Web Television | WebTV | 網際網路 | 電腦 | |
數位電視 | Digital Television | DTV | 有線傳輸 衛星傳輸 無線傳輸 | 電視機 | |
網際網路 電視 | 互動式 網路電視 |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 IPTV | 寬頻網 | 電視機 電腦 |
移動電視 | 手機電視 車載電視 艙室電視 | 無線通信網 無線傳輸 | 手機 顯示屏 | ||
戶外電視 | 電梯電視 賣場電視 樓宇電視 | 無線傳輸 硬碟 DVD | 顯示屏 |
發展簡史
1883年聖誕節
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科夫用他發明的“尼普科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1908年
英國肯培爾.斯文頓、俄國羅申克夫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近代電視技術的理論基礎。
1923年
電視的發明者之一美籍蘇聯人茲瓦裏金(又譯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1923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近代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1925年
英國約翰.洛奇.貝爾德,根據“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發明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隻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
1926年
電視的發明者之一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
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1930年
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人們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電視的發明者之一美國人費羅·法恩斯沃斯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1936年
英國廣播公司採用貝爾德機電式電視廣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較高清晰度,步入實用階段的電視圖像。
1939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1940年
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949年12月17日
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
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
1954年
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電晶體電視接收機。
1966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出積體電路電視機。3年後又生產出具有電子調諧裝置的彩色電視接收機。
1972年
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1973年
數位技術用于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位電視可用于衛星通信。
1976年
英國完成“電視文庫”系統的研究,使用者可以直接用電視機檢查新聞,書報或雜志。
1977年
英國研製出第一批攜帶式電視機。
1979年
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電腦裏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使用者電視機螢幕上。
1981年
日本新力公司研製出迷你黑白電視機,液晶螢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
1984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車上,在大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統中採用了松下獨家研製的“高輝度彩色發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舉行的築波科學萬國博覽會上,新力公司建造的超大螢幕彩色電視牆亮相。它位于中央廣場上,長40米、高25米,面積達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有14層樓房那麽高。相當一台1857英寸彩電。超大螢幕由36塊大型發光屏組成,每塊重1噸,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萬個彩色發光元件。通過其頂部安裝的攝像機,可以隨時顯示會場上的各種活動,並播放新力公司的各種廣告性錄像。
1985年
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位通信網路。它向使用者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1991年11月25日
日本新力公司的高清晰度電視開始試播:其掃描線為1125條,比目前的525條多出一倍,圖像質量提高了100%;畫面縱橫比改傳統的9:12為9:16,增強了觀賞者的現場感;平機視角從10度擴展到30度,映圖更有深度感;電視面像“畫素”從28萬個增加 為127萬個單位面積畫面的信息量一舉提高了近4倍……因此,觀看高清晰度電視的距離不是過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採用4聲道高保真身曆聲,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新力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電視接收機(即手掌式彩電),隻有手掌一樣大小 ,重量為280克。具有揚聲器,也有耳機插孔,液晶顯示屏約5.5釐米,畫面看來雖小,但圖像清晰,其最明顯的特點是:以人的身體作天線來取得收視效果,看電視時將兩根引線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線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新力公司推向市場“壁掛”式電視:其長度60釐米、寬38釐米,而厚度隻有3.7釐米,重量僅1.7千克,猶如一幅壁畫。
在中國的發展史
1958年9月2日
我國開始播送黑白電視,並建立了相應的電視工業。
1973年開始試播彩色電視。
專利介紹
隨著1875年電話發明以及無線電和電影技術的發展,很多科技人員著手研究圖像傳送技術,想套用最新科技成果,對靜止或活動的景物、影像進行光電轉換,並將電信號傳送出去使其他地方能即時重現畫面。首先發明和實現這樣電視系統的是英國工程師J.L.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貝爾德于1923年7月26日向英國專利局申請了名稱為“通過有線或無線電波通信方式,傳送圖像、肖像和場景的系統”,並于1924年10月9日獲得授權,專利號為GB222604。該系統與其說是電子式的還不如說是機械式的。它是基于德國柏林的俄裔德國人P·尼普可夫(Paul Niphow)。名稱為“電子望遠鏡”的1884年的德國DE30105號專利,“電子望遠鏡”包括兩個相同的旋轉盤,一個設于傳送機上,另一個設于接收機上。每個盤有24個方孔,還有傳輸圖像的光電管。它出于這樣的運動圖像的構思,即一系列靜止圖像變換得足夠快的時候,就會在視覺上產生活動畫面的效果。但是,由于技術上原因,該專利並未實施。

貝爾德上述專利提示了一種傳送圖像、肖像和場景的方法和系統,將景物的每一區域接連地投射到光敏元件上,並且接收機利用該光敏元件引起的電流變化點亮設定成螢幕的一系列小燈,在螢幕上這些小燈變化的照明度形成了再現原畫面。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該發明:要傳送的場景或目標A通過一透鏡B聚焦在旋轉盤D上,形成成像C,該盤D上穿有一系列按螺旋線排列的小孔。成像C可以是1英吋×1英吋的,盤上的孔直徑可以是1/18英吋(或1/32英吋)。這些孔圓周地分布約1英吋,第2孔比第1孔離中心近1/18英吋(或1/32英吋),第3個孔比第2個孔離中心近1/18英吋(或1/32英吋),以此類推直到第18個孔(或第32個孔),以致于在盤D轉動時,要輸送的畫面的每個部分接連地通過一個1/18英吋的孔(或1/32英吋的孔)。在盤的後面有一個光敏元件E,通過穿孔M不同的光照到該光敏元件上,導致從電池F流過光敏元件電流變化,並該變化電流經過諸如熱離子真空管等放大後,通過導線或元件輸送到接收機,接收機裝有一個與傳送機的盤D完全同步旋轉的臂G,該臂端頭有電刷並與一系列觸頭H相通,每個觸頭與一個小燈相連線,而這些燈以行列排列形成一個螢幕K。每個孔掃過畫面的一個條帶,並在接收屏上通過一列燈將條帶再現,這樣每孔有其相應的列的燈與其對應,可使用很多燈,燈越多再現畫面越好。如果相應瞬時孔對著畫面明亮部分,燈會很亮;如果那瞬間孔對著畫面黑的部分燈就會暗淡;螢幕上燈的不同明暗度再現了畫面,由此構成一幅幅圖像。
貝爾德生于1888年。他曾在拉奇菲爾德高等學校、皇家技術學院和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輟學。他是一個不成功的商人,開始投入研究工作時,他很貧困,沒有經費,他隻好利用茶葉箱、餅幹盒、導線、臘等廢舊物品,自己動手做實驗裝置,連旋轉盤都是用卡片紙板做的,畫面從頂到底30線,每秒傳輸10次。
1924年,他成功地在幾米範圍內發射了馬爾他十字小畫面。1925年10月2日,他終于成功地使年輕勤雜人員威廉·台英頓(Willian Taynton)的臉出現在電視機上。他與百貨公司簽訂了以電視傳送表現獲取酬金的契約,並不斷地改進系統。
1928年,貝爾德開始將其電視系統正式播送,並且開始研究和試驗彩色電視。
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與貝爾德簽訂許可契約,採用他的發明試驗性播出電視。
1936年,BBC利用無線電,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定時電視廣播。但是,貝爾德的電視採用機械式技術路線的局限性也顯現出來了。盡管他作了很大努力,但是傳送的畫面質量一直存在問題,掃描精度受轉動速度限製,圖像清晰度不夠,閃爍畫面使觀眾頭疼。在這一領域當時是很活躍的,在貝爾德根據機械掃描原理從事電視系統研究時,美國的發明人在進行電子掃描的研究,力圖採用另一種技術路線—電子式電視系統。
俄裔美國工程師V?左裏金(Vladimir Eworykin)J 1923年12月29日申請,于1938年12月20日才批準公布的US2141059專利,發明了顯像管和攝像管技術以及電視系統,為電子式電視系統奠定了基礎,盡管開始時電子式電視系統並不完善,效果還不如機械式的,但是,在左裏金、美國無線公司和英國EMI公司等努力下,技術進步很快,如掃描線1929年為48線,1935年達到343線。
1936年底、1937年初,在英國倫敦北部的亞力山德拉宮(Alexandra Palace)設立了EMI公司電子式電視系統和貝爾德的機械式電視系統兩個系統,並隔周輪番使用,比較兩個系統哪個效果好。電子式品種技術一等。3個月後,BBC告訴貝爾德將關他的系統。電子式電視系統成為電視的主流系統。貝爾德于1946年逝世于英國蘇塞克斯郡.貝爾克斯希爾(Bexhill,Sussex)。
觀看位置
人的位置距離電視機愈近,受刺激愈大,也就愈容易造成眼疲勞。所以,電視機的安放位置應以適合眼的生理要求為原則。
最佳位置是,人距電視機2.5~8米遠,其高度要略低于眼睛視平線。過高時,由于抬頭,眼睛向上看很容易引起疲勞;過低時,因為需要低頭向下看也容易產生疲勞。當然,還應當註意不能把電視機放得過斜,否則,歪頭斜看不僅圖像不清楚,而且更容易引起眼疲勞。
看電視時,一次不能超過60分鍾就應當稍加休息,最好能閉眼休息。有人做過調查,如果看電視超過4小時不休息時,則可以下降兩行視力(0.2)。長時間看電視不僅容易使孩子身體變得虛弱和肥胖,而且容易形成近視。如果已經患近視的孩子,看電視最好一次不要超過半小時,就要休息10分鍾。
另外,看電視時室內應保持一定的亮度。也就是說,電視的亮度和室內周圍亮度的對比度,不能相差懸殊,否則容易造成眼疲勞,也會促進近視眼的形成和發展。所以,室內應當保留一個低度數的燈具,其亮度以能看清書本字跡為合適。
電視選購
普通電視機的選購
1頻道:一般選擇預製頻道數應大于50個以上。
2.圖像 :一般電視機每秒鍾播出50幅圖像,這樣的速度,肉眼看起來有閃爍感,時間久了眼睛會疲勞。而100Hz數碼彩電通過數位信號處理,在一秒鍾內播出100張圖像,從而使圖像的閃爍程度大大降低,畫面清晰、穩定、流暢,即使長時間看電視,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屬于環保型產品,有經濟條件的使用者應該盡量考慮。

3.畫面 :純平彩電是近期市場上的又一熱點。其優點是不論你從什麽角度去看節目,圖像失真都能減小到最小程度,圖像對比度高、畫面層次更加分明,色彩更鮮艷,可大大減少環境光線在熒屏上的反射。
4.用途 :市面上推出的多媒體彩電,可與電腦相連。在不改變電視機現有工作方式的前提下,它採用數位存儲及掃描技術,將電腦圖像信號轉換為電視機圖像信號,在電視螢幕上顯示,使電視機成為一台大螢幕顯示器。
5.聲音:目前具有麗音功能彩電種類很多,但隻有符合中國標準的製式才比較適合我國消費者。有效的中國麗音製式有香港PAL和內地的PAL-D。
背投電視的選購
1.選購背投彩電應先考慮功能和機芯質量,機芯技術先進性對圖像質量有決定性影響。
2.背投電視的清晰度至少要達到500線,盡量選購照度高的投影電視。
3.背投電視比普通顯像管電視視角小,因此選購時其視角大小和亮度相當重要。
4.圖像,主要分為亮度、噪波點、色度幾項。先將背投彩電的亮度進行由暗轉亮的調控,以不出現明顯的偏色為佳,如有偏色則說明彩電的陰極不平衡。其次是在無信號輸入的情況下看噪波點,噪波點越多、越小、越圓就說明這台背投彩電的靈敏度越高。
5.色度,將色度調至最小時,圖像應是黑白,調至最大時應色彩濃鬱,調至適當位置時,人物膚色應正常,層次應明顯,無大色塊聚積。
6.聲音,將音量電位器進行大小調控,以聲音大小變化明顯,聲音柔和、洪亮為佳,不應有沙啞和交流聲。
其他信息
螢幕尺寸
電視機的螢幕尺寸是一個衡量電視機可能的最大顯示畫面的參數,它以電視機螢幕對角線的長度量度,單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電視螢幕的尺寸是嚴格的產品說明書所標註的尺寸,因為液晶螢幕不存在被框線遮蓋住的現象。
市場銷售的個別產品存在尺寸不實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比標註的標準尺寸少1-2釐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離。
網路互動
電視是即時媒體,除非錄下來否則無法回顧或反復觀看,而網路媒體在這一點上優勢明顯,它既有印刷媒體可以隨時翻看的優點,又克服了時效性差、缺乏分類和篇幅受限等缺點,成為稍縱即逝的電視節目的資料庫和分類信息圖書館。
互動是電視媒體一直探索的以加強傳者與客群之間聯系和了解客群反應的重要手段。網路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對互動這個詞有了更深的理解,並寫進了客群和媒體接觸的生活中。電視與網路的結合是最好的聯姻。網路吸收電視的內容,電視借助網路的平台,真正實現傳播效果的最最佳化。
電視機頂盒
對于機頂盒(Set Top Box),目前沒有標準的定義, 從廣義上說,凡是與電視機連線的網路終端設備都可稱之為機頂盒。從過去基于有線電視網路的模擬頻道增補器、模擬頻道解碼器,到將電話線與電視機連線在一起的“維拉斯”上網機頂盒、數位衛星的綜合接收解碼器(IRD,Integrated Receive Decoder)、數位地面機頂盒以及有線電視數位機頂盒都可稱為機頂盒。從狹義上說,如果隻說數位設備的話,按主要功能可將機頂盒分為上網機頂盒、 數位衛星機頂盒(DVB-S)、數位地面機頂盒(DVB-T)、有線電視數位機頂盒(DVB-C)以及最新出現的IPTV機頂盒等。
數位電視機頂盒是信息家電之一,它是一種能夠讓使用者在現有模擬電視上,觀看數位電視 節目,進行互動式數位化娛樂、教育和商業化活動的消費業電子產品。
網路電視
IPTV即互動式網路電視,是一種利用寬頻網的基礎設施,以電腦(PC)或“普通電視機+網路機頂盒(TV+IPSTB)”為主要終端設備,向使用者提供影片點播、Internet訪問、電子郵件遊戲等多種互動式數位媒體個性需求服務的嶄新技術。基于P2P原理的網路電視軟體,但是和其他P2P網路電視不同,伺服器端功能開放,允許使用者自己增加節目,在網上找到的節目也可以增加進去,基于P2P原理傳播,節目也可以增加。
圖文電視
圖文電視(Teletext)是一種電視廣播的附屬業務。圖文電視是在模擬電視系統中,電視螢幕每秒顯示25幀電視信號,每幀625行,每行從螢幕左側掃到右側,每幀分兩場從螢幕上邊掃到下邊。每幀625行中實際顯示在螢幕上的隻有575行,還有50行是逆程,是看不到的。逆程通常除了用來傳輸測試信號外還可用來傳輸額外的資料信息,包括圖形、文字。在接收端觀眾使用專用的圖文電視解碼器可以在螢幕上收看到所傳送的信息。
三合一電視
擁有分別針對老人、兒童及年輕人設計的三款風格迥異的遙控器和不同的操控互動介面。讓全家人都能一同玩起來。以A43、A55旗艦版為例
合理看電視
1.看電視的房間應通風條件良好,要有足夠的空間面積,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電視安放的高度,應在熒光屏中心與觀看者的水準視線下3 至5 釐米,避免因仰視或俯視引起頸部肌肉疲勞。
3.人與電視機的距離:9 至12 英寸的電視機應為1 至1.4 米;14 至17英寸電視機為1.5 至1.8 米;20 英寸電視機為2 米以上。太遠或太近都會影響視力。
4.觀看電視的座位,最好偏離螢幕正中線,成30°左右角度,以免熒光屏強光刺激眼睛,引起眼睛疲勞。
5.看電視時,最好選坐高低合適的椅子,同時註意姿勢,以免引起脊柱彎曲。
6.看電視時間不要持續太久,每隔60 分鍾適當休息一下,避免眼睫狀肌疲勞而導致近視。
7.在看電視期間,應經常站起來稍微活動一下,以促進血液迴圈。如果久坐不動,會引起下肢靜脈曲張和痔瘡等疾病。
8.中途休息時,最好做眼部按摩,以消除眼疲勞。步驟如下:閉上雙眼,並攏雙手食指和中指,輕揉兩眼皮,順、逆時針方向各10 次。再揉兩太陽穴各20 次。最後用一拇指與食指按雙眉間的印堂穴10 次。
9.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尤其是兒童,以免引起斜視或肢體畸形。
10.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最後在飯後半小時再看。吃飯看電視會影響消化吸收,時間久了會導致消化不良、胃炎,甚至胃潰瘍。
11.看電視時,心情不宜過份興奮激動或抑鬱憂傷。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的人應少看或不看驚險的比賽和節目,以免冠心病急性發作或腦血管破裂。
12.白天看電視,套用深色窗簾將門窗遮住。晚上看電視,應在室內開一盞瓦數較小的燈,以免亮暗相差太大引起眼睛疲勞。
13.電視機的亮度和對比度調節應恰當,過亮或過暗都會引起眼疲勞。
14.看完電視後,應洗凈臉、手和皮膚裸露部位。因為熒光屏在電子束的沖擊下會產生靜電,靜電對空氣中的灰塵有吸引作用,使螢幕周圍的空氣中灰塵和微生物的含量大大增加,洗一下有益于健康。
保養維護
除塵
電視機使用久後,機內就會積上一層灰塵,灰塵過多影響元件熱量散發,破壞元件與電路的絕緣性,甚至產生高壓放電打火現象,嚴重損壞電視機,因而防塵和除塵是保養電視機不能忽視的工作。積塵可用吸塵器或打氣筒吹氣去除。小心地拆下蓋板,用拔下金屬出氣嘴的打氣筒邊打氣邊向機內有灰塵的部分吹去,直到吹盡為止。註意,不可碰著電氣元件。不易去塵的地方可用毛刷消除,切忌用濕布擦洗。
故障預兆
應立即關機斷電,通知專業人員檢修,以免發生事故。
(1)開機後或使用時,聽到“啪啪”的響聲,甚至有臭味,此時如不立即關機,則有可能損壞元件或使顯像管炸裂。這是電視機高壓部分在打火,使空氣的氧氣在電火花作用下生成少許臭氧。
(2)使用過程中電視機突然冒煙或有焦煙味,嚴重出現明火應立即切斷電源,清除周圍可然物品,用細沙或濕棉被,毛毯等紡織物包住電視機,以隔絕空氣流通,撲滅火苗,同時防止因燃燒而引起顯像管爆炸傷人。但嚴禁用水滅火,以免顯像管驟冷爆裂。
(3)電視機亮度突然變暗,整幅畫面縮小,這是電源故障所致,要及時關機,以免故障擴大。
(4)開機後,螢幕上出現不規則的黑點或黑線,較長時間地跳動,可將頻道選擇鈕撥到空擋觀察,如仍不消失,應立即關機。
發展趨勢
《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指出,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從3年前的70%下降至30%,且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為40歲以上的人群。電視被視為家庭的娛樂中心,不管開機率怎麽下滑,還是有大把的網際網路公司一頭扎進電視行業。一般來說,電視的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開機率逐年下滑一定程度上又延長了電視的使用周期。一直以來,在客廳擺上電視機、沙發是每個家庭的標配,但使用者對于低頻使用的電視更新換代的需求顯然不夠強烈。
很多電視廠商都將目光投在了內容上,希望憑借海量的優質內容吸引使用者。與此同時,4K、8K、10K等專業辭彙橫空出世,為拉動電視行業發展再添一把火。4K電視顯示技術最早出現在2013年年初,也被稱為超高清電視,物理解析度達到3840×2160像素,是全高清的4倍、高清的9倍。從售價上來看,4K電視的價格已經大幅降低,特別是很多國產4K電視售價在5000元上下。根據IHS DisplaySearch資料,2015年4K電視出貨量將達3200萬台,同比成長170%;8K電視的全球出貨量有望從2015年的2700增至91.1萬。
即便這樣,4K電視想要普及還需要很長時間。
第一,電視台播放4K節目前提需要專業的4K節目的錄製設備,4K電視節目的錄製成本比較高。對于一個逐年下滑的市場,電視台是否還願意投入更多的錄製成本?因此,在整個市場上,4K的片源非常匱乏,好萊塢片商也很少能提供4K片源。
第二,消費者收看4K電視節目,無論是通過數位電視線還是通過網線來觀看,必須保證每秒鍾不低于100M的高速網路。
第三,消費者必須購買真正的4K電視,不僅電視螢幕解析度是4K的,電視機內部的解碼晶片、顯示卡、記憶體、電路主機板等元器件也必須能夠很好地支撐4K節目的播放。國記憶體在很多偽4K電視,隻是螢幕解析度達到4K,但內部元器件達不到要求。
就在大部分使用者還沒鬧明白4K電視是怎麽回事的時候,8K、10K又出來了。清晰度的變化人眼已經很難區分,8K、10K技術將更多的使用在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