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製沿革
地名來源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 4,雲南為其一。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唐時,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于是在朝庭心目中“雲南”便為民祖國西南邊疆地域的代稱, 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閣羅鳳為“雲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正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經過了歷史的變遷,雲南縣的地域上曾設過雲南郡、雲南賧、雲南州,“雲南”兩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為區雲南縣與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常將雲南縣稱為“小雲南”,舊時曾有“小雲南”三年兩季荒、半夜挑水勾擔響、火把節裏插黃秧“之民謠。
民國七年(1918年),為免省縣同名,將“雲南縣”改名“祥雲縣”,結束了“雲南”作為現今祥雲地域名稱2027年的歷史。
建製沿革
殷周時期,雲南被稱為“百濮之國”。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並開五尺道自今曲靖聯系內地。
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開西南夷,滇王降,以其國置益州郡,屬益州部。東漢增置永昌郡,亦屬益州部。
三國時期,雲南地區稱為“南中”。蜀漢建興二年(224年),分益州,置交州,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又增置興古郡、雲南郡。置總督于建寧(今雲南曲靖)總攝之,遙領交州刺史。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王孟獲。
晉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寧州。太康三年(282年),復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東晉鹹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派李壽率兵攻佔南中,李壽被封為“建寧王”,爨琛為交州刺史。鹹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鹹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降晉,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從此彝族豪族爨氏統治雲南400年。
南北朝,梁大同年,改置南寧諸州,承聖末年,雲南沒于群蠻。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復開南中,仍置南寧州,領羈縻數十州,後又領于益州都督府。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管羈縻州三十二。貞觀六年(633年),于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哀牢夷人皮羅閣兼並其他五詔(蒙越、越析、浪穹、漾備、越澹),建立南詔國,被唐朝賜名“歸義”,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天寶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羈縻三十六州。天寶九年(750年),南詔佔領雲南全境,稱臣吐蕃,僭國號曰大蒙。貞元四年(788年),吐蕃冊封日東王。五年,復歸唐。十年,請改國號南詔。太和三年(829年),復叛唐。大中十三年(839年),僭稱帝國,號大禮。光化四年(901年),鄭買嗣奪位,自立為王,改國號大長和。
後唐天成三年(928年),白族楊幹貞奪位,自立為王,國號大天興。次年,改國號大義寧。後晉天福二年(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等地區,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1276年正式建立雲南行省。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任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為雲南的政治中心。在雲南開發重要的銅礦和銀礦,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直到清朝,雲南是中國白銀的主要產區。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今天的雲南回族和蒙古族。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在明代,陸續有大批漢族軍民向雲南移民,改變了雲南的人口結構。 隨著大批漢族人口移民雲南,使雲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進步。
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歷。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歷皇帝,在昆明絞死。吳三桂駐守雲南。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決定削藩,吳三桂在昆明出兵反清。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失敗。
1909年(己酉年),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雲南陸軍講武堂。
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就開始在雲南傳播,1926年11月7日,經過李鑫等共產黨員的艱苦工作,中共雲南特別支部在昆明成立。由于國民黨的殘酷鎮壓,李鑫、王德三、劉平楷等相繼犧牲,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29年,蔣介石任命龍雲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等,以龍雲為首的雲南地方實力派統治在雲南確立。
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成為中國與境
外聯系唯一的交通線。1942年有10多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1938~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辦學,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其中的師範學院也就是今雲南師範大學的前身。
2015年,《民政部關于同意雲南省復原騰沖縣設立騰沖市的批復》(民函248號):經國務院批準,同意復原騰沖縣,設立縣級騰沖市,以原騰沖縣的行政區域為騰沖市的行政區域,騰沖市人民政府駐騰越鎮山源社區官廳小區81號。騰沖市由雲南省直轄,保山市代管。
行政區劃
地級行政區 | 車牌代碼 | 縣級行政區 |
---|---|---|
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 | 雲A-雲S | 129個(14市轄區、13縣級市、73縣、29自治縣) |
昆明市 | 雲A | 呈貢區、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東川區、安寧市、晉寧縣、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石林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
曲靖市 | 雲D | |
玉溪市 | 雲F | 紅塔區、江川區 、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
昭通市 | 雲C | 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水富縣 |
保山市 | 雲M | |
麗江市 | 雲P | |
普洱市 | 雲J | 思茅區、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 |
臨滄市 | 雲S |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雲N |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雲Q | |
迪慶藏族自治州 | 雲R |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雲L | 大理市、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雲E |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雲G | 蒙自市、個舊市、開遠市、彌勒市、建水縣、石屏縣、瀘西縣、綠春縣、元陽縣、紅河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河口瑤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雲H |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雲K |
地理環境
位置
雲南省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北回歸線穿過省境南部。該省的東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西藏自治區。雲南的國境線長4,060公裏,與3個國家接壤:西面是緬甸(主要口岸是瑞麗),南面是寮國(主要口岸是磨憨),東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
氣候
雲南省氣候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溫度帶氣候類型。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
雲南緯度和海拔相關。從緯度看,其位置隻相當于從雷州半島到閩、贛、湘、黔一帶的地理緯度,但由于地勢北高南低,南北之間高差懸殊達6663.6m,大大加劇了全省範圍內因緯度因素而造成的溫差。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準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響和天氣系統的不同,全省氣溫緯向分布規律中常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出現了“北邊炎熱南邊涼”的現象。特別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內多山,河床受侵蝕不斷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頂,都存在著因高度上升而產生的氣候類型差異,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溫度即降低0.6℃左右。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由于地處低緯高原,空氣幹燥而比較稀溥,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除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降水充沛,幹濕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區可達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製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冬季位于“昆明準靜止鋒”的西側,受單一暖氣團控製,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潮濕悶熱,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隻佔全年的10~20%。雲南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臨滄、德宏等地無霜期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約250天;較寒冷的昭通和迪慶達210~220天。雲南光照每年每平方釐米為90~150千卡。
湖泊
滇池位于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k㎡,流域面積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處為11.3m,蓄水量為15.931億m3。海拔1887m,湖岸線長約200km。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k㎡,流域面積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m3。
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m,面積216.6k㎡,流域面積674.69k㎡,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
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于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k㎡,湖泊面積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億m3,湖岸線長45.1km。
瀘沽湖位于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k㎡,其中雲南境內30.3k㎡。
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裏,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裏,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
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遊湖泊,通過2.2公裏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裏,流域面積386平方公裏,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
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裏,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 平方公裏,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
異龍湖位于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k㎡,流域面積360.4k㎡,平均水深約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億。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水系:雲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其中較大的有180條,多為入海河流的上遊。
地貌
相對平緩的山區隻佔總面積10% ,大面積土地高低差參,縱橫起伏,一定範圍又有和緩的高原面。

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為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與兩側山嶺相對高差達 3000 餘米,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瀾滄江的西當鐵索至梅裏雪山的卡格博峰頂,直線距離約12 公裏,高差竟然達到4760 米,在10 餘公裏的狹小範圍內,呈現出亞熱帶幹熱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異景觀,自然景色相當于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
全省分三個梯層,滇西北徳欽、香格裏拉縣一帶為第一梯層,滇中高原為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為第三梯層,平均每公裏遞降 6 米 。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區俗稱“壩子”。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裏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霹靂”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土石流博物館”,早期這裏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採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土石流頻發地段,土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雲南全省面積在1k㎡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k㎡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k㎡。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k㎡)、洱海壩(601k㎡)、昭魯壩(524.76k㎡)、曲沾壩(435.82k㎡)、固東壩(432.79k㎡)、嵩明壩(414.6k㎡)、平遠壩(406.88k㎡)、盈江壩(339.99k㎡)、蒙自壩(217k㎡)。
地質
溫泉
溶洞
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九鄉溶洞、彌勒白龍洞、通海裏山仙人洞、洱源清源洞
火山
自然資源
雲南省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全國162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
礦產資源
雲南被稱為“有色金屬王國”。截至2010年,雲南已發現各類礦產150多種,探明儲量的礦產92種,其中25種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三名,54種礦產儲量居前十位,居全國首位的礦種有鋅、石墨、錫、鎘、銦、鉈和青石棉。雲南礦產資源共有9大類:黑色金屬礦產、能源礦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稀有及稀土礦產、特種非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建材非金屬礦產及彩石礦產等。
動植物
雲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品種。截至2010年,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已經發現了274科,2076屬,1.7萬種。主要特色物種:望天樹、跳舞草、麗江雲杉、橡膠樹、油棕、三七、馬尾松、雲南松、酸角樹等。 有脊椎動物1737種,佔全國58.9%。其中,鳥類793種,佔63.7%;獸類有300種,佔51.1%;淡水魚類366種,佔45.7%;爬行類143種,佔37.6%;兩棲類102種,佔46.4%。昆蟲1萬多種。魚類中有5科40屬250種為雲南特有。鳥獸類中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特色物種有:滇金絲猴、綠孔雀、小熊貓、蟒、亞洲象、抗浪魚,黑頸鶴等。
水資源
雲南省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倍。由于地形緣故,雲南的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雲南省降雨充沛,河流眾多,年徑流量達到200k,三倍于黃河。雲南水資源雖然量很大,但在時間上分布嚴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資源充足,旱季則顯得比較匱乏,尤其是雨季開始前的2~4月是雲南水最少的時候,春旱或者初夏幹旱是雲南最頻發的自然災害之一。
人口
總人口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全省總人口為4596.6萬人。2011年,全省總人口為4631.0萬人,與2010年相比,全省凈增人口29.4萬人。2013年, 全省總人口為4684.60萬人,與2012年相比, 全省凈增人口27.6萬人。
人口成長
全省普查實際登記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287.9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8.7萬人,成長7.20%。平均每年增加30.9萬人,年平均成長率為0.70%。
家庭戶口
全省普查實際登記家庭戶1235.5萬戶,家庭戶人口為4357.0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3人減少了0.20人。
性別構成
全省普查實際登記的人口中,男性為2385.0萬人,佔總人口的 51.89%;女性為2211.6萬人,佔總人口的48.11%。總人口性別比為107.84(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0.11下降了2.27。
年齡構成
雲南普查實際登記的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952.8萬人,佔總人口的20.73%;15-59歲的人口為3135.1萬人,佔總人口的68.20%;60歲及以上人口為508.7萬人,佔總人口的11.0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50.6萬人,佔總人口的7.6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23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33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0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4個百分點。
教育程度
雲南6周歲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65.6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385.0萬人;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1263.1萬人;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1994.4萬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2013人上升為577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563人上升為8376人;具有國中程度的由21233人上升為27480人;具有國小程度的由44768人下降為43388人。
雲南15周歲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為277.0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205.3萬人,文盲率由11.39%下降為6.03%,下降了5.36個百分點。
城鄉人口
城鎮人口1618.0萬人,佔35.20%;鄉村人口2978.6萬人,佔64.8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了628.4萬人,鄉村人口減少了267.7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84個百分點。
民族構成
民族 | 人口 | 聚居地 | 所屬語系 | |
漢族 | 67% | 雲南各地 | ||
471萬 | 雲南東部和中部各州市,主要包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 |||
151萬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
142萬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
114萬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侗台語族 | ||
114萬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侗台語族 | ||
104萬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昭通市 | |||
64萬 | 遍布雲南 | |||
61萬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 | |||
45萬 | 普洱市、臨滄市 | |||
38萬 | 臨滄市、西盟佤族自治縣 | |||
30萬 | 麗江市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 | |||
19萬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
13萬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
13萬 | 迪慶藏族自治州 | |||
9萬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
5.5萬 | 羅平縣魯布革鄉、長底鄉;富源縣古敢鄉;河口瑤族自治縣橋頭鄉 | 侗台語族 | ||
3.4萬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
3.2萬 | 麗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
2.8萬 | 玉溪市通海縣興蒙蒙古族自治鄉 | |||
2.8萬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侗台語族 | ||
2.1萬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
1.8萬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和臨滄市鎮康縣軍賽鄉 | 1985年以前稱崩龍族 | ||
1.3萬 | 曲靖市富源縣 | 侗台語族 | ||
1.2萬 | 玉溪市通海縣 | |||
5884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經濟
綜述
2014年,雲南省省生產總值(GDP)達12814.59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8.1%,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991.17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6.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281.82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9.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541.6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7.4%。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16.2:42.0:41.8調整為15.5:41.2:43.3。全省人均生產總值(GDP)達27264元(折合4438美元),同比2013年成長7.5%。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5958.78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6.5%,同比2013年提高0.4個百分點。

排名 | 地級行政區 | GDP總量(億元) | 排名 | 地級行政區 | GDP總量(億元) |
---|---|---|---|---|---|
1 | 昆明市 | 3712.99 | 9 | 保山市 | 500.98 |
2 | 曲靖市 | 1649.40 | 10 | 臨滄市 | 465.12 |
3 | 玉溪市 | 1184.73 | 11 | 普洱市 | 464.69 |
4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1127.09 | 12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306.02 |
5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832.18 | 13 | 麗江市 | 261.84 |
6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701.78 | 14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248.34 |
7 | 昭通市 | 670.34 | 15 | 迪慶藏族自治州 | 147.21 |
8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615.69 | 16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100.12 |
2014年,財政總收入達3160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6.2%。雲南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97.79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5.4%;其中增值稅完成186.03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17.6%;營業稅396.31億元,同比2013年下降5.4%;企業所得稅完成159.45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8.7%。雲南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4438.32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8.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農林水支出、交通運輸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別成長15.5%、11.7%、10.1%、17.0%和下降2.2%。
第一產業
2014年,雲南農業總產值達3261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6.1%。其中,農業產值1805億元,5.9%;林業產值303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8.9%;牧業產值975億元,成長5.4%;漁業產值78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9.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0億元,成長7.6%。
2014年,雲南糧食總產量達1860.7萬噸,同比2013年成長2.0%。油料產量64.7萬噸,成長6.6%;烤煙產量98.3萬噸,下降8.6%;蔬菜產量1735.6萬噸,成長6.8%;園林水果產量605.3萬噸,成長5.9%;茶葉產量33.6萬噸,成長11.2%;鮮切花產量83.7億枝,成長4.0%。
2014年,雲南豬、牛、羊、禽肉總產量達375.7萬噸,成長5.1%;牛奶產量58.2萬噸,成長6.8%;禽蛋產量24.3萬噸,成長4.4%。
第二產業
2014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898.97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成長7.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成長9.4%;集體企業下降27.6%;股份製企業成長9.0%;私營企業下降1.2%。分門類看,採礦業實現增加值348.08億元,下降17.8%;製造業實現增加值2667.06億元,成長10.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增加值530.27億元,成長16.8%。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煙草製品業增加值1207.57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8.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509.68億元,成長17.2%。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1315.05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11.9%。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成長5.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成長10.4%,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成長17.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3.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成長18.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4.8%。
2014年,規模以上粗鋼產量1689.07萬噸,下降10.4%;鋼材產量1935.05萬噸,下降5.8%;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20.43萬噸,成長6.7%;水泥產量9492.64萬噸,成長5.4%;卷煙產量769.61萬箱,成長1.6%;成品糖產量249.68萬噸,成長5.6%。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1763.74億元,同比2013年下降0.7%。其中實現利潤478.92億元,下降12.5%。
2014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389.66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16.2%。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54.17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5.1%;實現利潤120億元,成長0.1%;上繳稅金118億元,成長0.1%。
第三產業
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32.9億元,同比2013年年成長12.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009.0億元,成長12.6%;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23.8億元,成長12.8%。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3962.2億元,成長13.1%;餐飲收入額670.7億元,成長9.9%。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成長18.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成長9.5%,化妝品類成長17.9%,金銀珠寶類成長12.2%,日用品類成長21.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成長5.0%,中西葯品類成長21.7%,文化辦公用品類成長1.2%,家具類成長13.9%,通訊器材類成長1.8%,石油及製品類成長9.0%,建築及裝潢材料類成長18.3%,汽車類成長6.8%。
2014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零售額2.9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1.4倍。
2014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288.50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5.3%。
2014年,郵電業務總量567.23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27.7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95億元,成長19.5%;電信業務總量539.28億元,成長28.2%。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9549.71萬件,包裹業務162.82萬件,快遞業務量8546.08萬件;快遞業務收入15.24億元。年末固定電話使用者429.8萬戶。其中,城市電話使用者312.3萬戶,農村電話使用者117.5萬戶。新增行動電話使用者352.78萬戶,年末達到3748.54萬戶,其中3G行動電話使用者1286.54萬戶。年末全省固定及行動電話使用者總數達到4178.35萬戶,同比2013年末增加297.18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下降至8.99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80.11部/百人。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使用者424.88萬戶,比上年增加20.19萬戶;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2459.24萬戶(含無線上網使用者和手機上網使用者),增加104.37萬戶。
2014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遊) 997.94萬人次,同比2013年下降4.39%,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4.21億美元,成長0.1%。全年國內遊客2.81億人次,成長17.29%;國內旅遊收入2516.87億元,成長28.31%;全年旅遊業總收入2665.74億元,成長26.32%。
2014年,全省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57.8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10.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2338億元,比上年末成長8.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699.01億元,成長8.1%。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達17978.74億元,比上年成長13.9%,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餘額448.16 億元,成長48.3%;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2321.27億元,成長15.1%。
2014年,全省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75.99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17.2%。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77.26億元,成長16.8%;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47.66億元,成長12.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6.86億元,成長47.1%;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4.21億元,成長15.5%。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50.88億元,比上年成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90.98億元,成長15.5%;壽險賠款及給付35.44億元,成長33.9%;健康險賠款及給付20.89億元,成長54.7%;意外險賠款支出3.57億元,成長7.8%。
2014年,雲南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71.57億元,同比2013年減少183.5億元。其中,A股再融資(包括配股、公開增發、非公開增發、認股權證融資)62.57億元,減少190億元;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融資9億元,增加6.5億元。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29家,總股本223.85億股;總市值3097.55億元,比上年增加1031.46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
2014年,雲南省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 87億元,同比2013年成長9.0%,佔全省生產總值(GDP)比重0.69%。2014年末共有國家批準組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3個,新認定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批準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對象5個,創新型(試點)企業46家。2014年,共登記科技成果1077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42項,套用技術成果991項,軟科學成果44項,有8個項目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已建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1個。2014年,專利申請13343件,獲專利授權8124件;認定登記技術契約2794項,成交金額達48.72億元。

文化
2014年末,雲南省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97個,文化館148個,公共圖書館152個,博物館86個。雲南省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6.48%和97.48%。中、短波轉播發射台60座,廣播電台9座,電視台9座,廣播電視台122座,有線電視使用者490萬戶。
醫療
2014年末,雲南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285個,醫院1060個;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22.4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0.89萬人,其中醫生7.54萬人。疾病預防控製機構150個,衛生技術人員6624人;專科防治機構29個,衛生技術人員614人;婦幼保健院(所、站)145個,衛生技術人員6812人。鄉鎮衛生院1376個,床位43526張,衛生技術人員28226人。2014年,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9.77萬例,報告死亡1887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08.52/10萬,死亡率4.03/10萬。
體育
2014年,雲南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金、銀、銅牌16枚;在全國比賽中獲金、銀、銅牌33枚。
社會
2014年末,雲南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97.89萬人,同比2013年末增加13.57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79.23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18.67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60.47萬人,增加11.27萬人,其中,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007.5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5.46萬人;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52.93萬人,增加26.73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135.94萬人,增加17.19萬人。雲南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36.87萬人,同比2013年末增加4.35萬人。全省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達341.71萬人,增加7.45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81.96萬人,減少5.8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達279.26萬人,增加8.39萬人。雲南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為100.9萬人,同比2013年減少3.2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居民為458.9萬人,同比2013年減少7.6萬人。2014年農村貧困人口為574萬人,同比2013年減少87萬人。
2014年末,雲南省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654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488個。社會服務床位8.0萬張,其中養老床位6.8萬張。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76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11個,社區服務站1240個。2014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8.32億元。
教育
2014年,高等教育招生25.66萬人,同比2013年成長3.58%,在校生81.13萬人,成長4.76%,畢業生21.26萬人,成長10.48%。其中:研究生招生1.05萬人,成長0.49%。在校研究生3.1萬人,成長1.26%。畢業研究生0.9萬人,成長0.6%。其中普通本、專科共招生17.59萬人,成長4.5%;在校生57.7萬人,成長5.2%;畢業生14.2萬人,成長10.97%。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共招生7.02萬人,成長1.79%;在校生20.33萬人,成長4.11%;畢業生5.89萬人,成長12.19%。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1.55萬人,在校生58.91萬人,畢業生17.4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6.81萬人,在校生76.85萬人,畢業生22.16萬人。國中招生67.17萬人,在校生189.8萬人,畢業生56.77萬人。普通國小招生60.93萬人,在校生382.69萬人,畢業生69.28萬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24.58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51%,國小畢業生升學率達96.9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8.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75.3%。
大學部高校
獨立學院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
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 | 雲南省教育廳 | 昆明市 |
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 ||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 ||
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 | ||
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 | ||
昆明醫學院海源學院 |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
高職院校
雲南省 | 昆明市 | 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 |
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 |||
國家示範骨幹高職立項建設院校 | |||
專科 | |||
雲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
雲南旅遊職業學院 | |||
雲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 |||
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 | |||
雲南科技信息職業學院 | |||
雲南商務職業學院 | |||
雲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 | |||
雲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 |||
雲南新興職業學院 | |||
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 |||
昆明揚帆職業技術學院 | |||
昆明藝術職業學院 | |||
昆明衛生職業學院 | |||
保山市 | |||
麗江市 | |||
普洱市 | |||
德宏州 | |||
德宏職業學院 | |||
紅河州 | |||
曲靖市 | |||
紅河州 | |||
玉溪市 | |||
西雙版納州 | |||
雲南三鑫職業技術學院 | 雲南省教育廳 | 文山州 | |
雲南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楚雄州 |
歷史文化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昆明 | 大理 | 麗江 | 建水 | 巍山 | 會澤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雲南省民語委首先對世居雲南的25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先後幫助哈尼(2種)、僳僳、納西、景頗(載瓦)、苗(2種)、壯、白、瑤、獨龍等10個民族新創12種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幫助彝、傣、拉祜、苗、景頗等5個民族改進、規範了7種民族文字,並有步驟有計畫地報批文字方案。現德宏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哈尼文、拉祜文、川黔滇苗文、佤文7種民族文字方案,已由雲南省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審批成為正式文字。由雲南省民語委承擔的國家“七五”重點項目《雲南省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志》現已公開出版發行。協助有關專家出版了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僳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等詞典。
歌舞活動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花車遊行、雲南民族村歌舞表演、雲南民族村火把節活動(僅在火把節期間)、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導演的《印象雲南》、吉鑫宴舞。

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之夢》大型歌舞演出,《希夷之大理》大型實景演出。
麗江:“麗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納西東巴古樂音樂會、張藝謀導演的《印象麗江》、瀘沽湖歌舞表演《摩梭情篝火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風情園傣族歌舞和潑水節活動、《超級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演出、曼聽公園《瀾滄江·湄公河之夜》、3D技術情景演出《哨哆麗風情之夜》、曼弄楓新區《多哥水酒》大型歌舞演出、望天樹景區《雨林盛宴》大型山水情景演出。
香格裏拉:歌舞表演《夢幻香格裏拉》,《藏民家訪》。
宗教信仰
信仰宗教者共有403萬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數民族。
佛教:合法宗教場所2333處,可統計的佛教信徒約256萬餘人。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幾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西雙版納州、孟連縣、耿馬縣的男童多要到佛寺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傣文和佛教教義,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德宏州的傣族則沒有這種風俗。藏傳佛教(喇嘛教):幾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慶州等藏區,每個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經幡。雲南最有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是香格裏拉縣的噶丹松贊林寺(“小布達拉宮”)。大乘佛教:漢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祝聖寺、銅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伊斯蘭教:回族穆斯林幾乎遍布雲南全境,共約62萬餘人,清真寺810處。
基督教:雲南省可統計的基督教徒約53萬人,合法宗教場所2050處。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僳僳族以及怒族、獨龍族;東北部昭通市、武定縣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德宏州的景頗族;普洱市瀾滄縣(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怒江州的貢山縣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達到85%,可能是中國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個縣。2004年,昆明重建了百年教堂三一聖堂。原有的拜物教和巫術衰落,一夫一妻製取代了群婚製和血緣婚,酗酒、賭博現象消失,創製了10種民族文字(景頗文、苗文、拉祜文、佤文、西僳僳文和東僳僳文等),並創辦現代學校。
道教:雲南省可統計的道教信徒約24萬人,合法宗教場所127處,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的巍寶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龍潭等。
天主教:雲南省可統計的天主教徒約6.6萬餘人,合法宗教場所58處。曾經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個主教區和西康教區的雲南總鐸區(在迪慶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東巴教:歷史上,麗江的納西族中曾流行過東巴教。
本主崇拜: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節慶指南
花山節(苗族):農歷正月初三 蒙自屏邊 男女對歌,跳"蘆笙舞", "爬花桿”
三月街(白族): 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大理 土特產等物資及文化交流會
木腦縱歌(景頗族): 農歷正月十五至十六 隴川 芒市 唱歌,跳舞 敬米酒
繞三靈(白族): 農歷四月十三至十五 大理 宗教祭祀活動,郊遊 ,唱歌
美食
滇菜由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構成。滇東北地區:因接近內地,交通較為便利,與中原交往較多,與四川接壤,其烹調、口味與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區:因與西藏毗鄰以及與緬甸、寮國接壤,少數民族較多,其烹調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響,各少數民族菜點是主體。
滇菜特點選料廣,風味多,以烹製山珍、水鮮見長。其口味特點是鮮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偏酸辣微麻,講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爛,嫩而不生,點綴得當,造型逼真。
特產
昆明 | |
楚雄 | 野生菌、彝族菜 |
大理 | 白族三道茶、乳扇、河水煮活魚、洱海海菜、耙肉餌絲、燒餌塊、彌渡卷蹄、銀魚 、生皮 |
麗江 | |
迪慶 | 酥油茶、青稞酒、藏族腌肉、奶幹、奶渣 |
西雙版納 | 鮮竹筍、螞蟻蛋、野生菌、熱帶水果、傣族竹筒飯 |
保山 | 蒲縹甘蔗、騰沖“大救架”(炒餌塊)、騰沖餌絲、保山綠豆、卷粉 |
德宏 | 傣族菜、熱帶水果、撒撇、傣族竹筒飯、泡魯達、芒市泡菜 |
昭通 | 天麻燉雞、昭通醬 |
曲靖 | 宣威火腿、核桃、土豆(味道特別)、麻衣饊子、蒸餌絲、小鍋米線、沾益辣子雞 |
文山 | 三七燉雞等三七系列菜餚、酸湯雞、酸湯牛肉、野生菌、涼品宴、地攤狗肉、烤餌塊、花糯飯 |
紅河 | 蒙自過橋米線、建水燒豆腐、開遠小卷粉、建水紫陶、蒙自甜石榴、河口小卷粉、石屏豆腐 |
玉溪 | |
普洱 | 野菜、民族菜、米幹 |
臨滄 | |
怒江 | 怒江魚、拉馬登石榴、丙中洛板傈、石板粑粑、鞏辣 |
政治
交通
機場
截至2015年底,雲南運營民用運輸機場共有13個,其中有1個區域性樞紐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和12個支線(麗江、西雙版納、騰沖、大理、保山、芒市、香格裏拉、臨滄、普洱、昭通、文山、瀘沽湖機場),機場密度達每萬平方公裏0.3個,雲南民用機場布局初具規模,機場等級、利用率等方面均在全國前列。雲南開通航線367條,其中,國內航線307條,國際航線50條,地區航線10條。通航城市137個。其中,國內城市98個,國際城市34個,地區城市5個。進入雲南航空市場的國內外航空公司達到46家。其中,國內28家,國際14家,地區4家。2014年,雲南航空運輸起降38.4萬架次,旅客吞吐量4433.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4萬噸。計畫到2019年,將新增成民用機場4個,雲南民用機場總數達17個,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5500萬人次,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將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和連線歐亞非的中國西南門戶國際樞紐機場,形成以幹帶支、以支促幹、幹支結合的機場航線網路。
一級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開通前往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河內、內比都、萬象、暹粒、首爾、大阪、迪拜、巴黎、溫哥華等地的國際航線,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100餘條航線,以及通往省內的12條航線,2012年6月28日啓用)、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2012年6月28日停用)
二級機場:西雙版納機場、麗江機場、大理機場、迪慶機場、芒市機場、保山機場、普洱機場、文山機場、昭通機場、臨滄機場、騰沖機場、瀘沽湖機場、紅河蒙自機場(尚未完工)、怒江機場(尚未完工)、滄源機場(尚未完工)、瀾滄機場(尚未完工)
鐵路
100多年前,雲南有了第一條鐵路——滇越鐵路,這是當時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雲南省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準米軌並存的省份。雖然在中國近代史上較早擁有了鐵路,但由于雲南地形復雜,地質條件惡劣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建國以來雲南鐵路發展緩慢,至2010年,雲南境內鐵路裏程2229km,僅佔全國鐵路運營裏程的4%左右。不過隨著國家擴內需,保成長政策的出台以及鐵道部《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全面落實,雲南鐵路建設迎來黃金時期,至2020年,雲南省鐵路裏程將達到6000km,“八入滇四出境”的鐵路運輸大通道將基本形成,構築起雲南鐵路通江達海、連線周邊的樞紐中心,雲南將從原來全國路網的末梢地位,戰略性地轉變為面向東南亞、南亞,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前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運力強大的鐵路運輸網路。
準軌鐵路:成昆鐵路(昆明—攀枝花—成都)、貴昆鐵路(昆明—六盤水—貴陽)、南昆鐵路(昆明—興義—南寧)、內昆鐵路(昆明—昭通—內江)、昆玉鐵路(昆明—玉溪)、廣大鐵路(廣通—大理)、大麗鐵路(大理—麗江)、玉蒙鐵路(玉溪—蒙自)、蒙河鐵路(蒙自—河口)
在建及規劃中鐵路:滬昆高速鐵路(昆明—曲靖—貴陽—上海,全線設計最高時速350km/h,建設中)、雲桂高速鐵路(昆明—彌勒—百色—南寧,雲南段設計最高時速200km/h,建設中)、大瑞鐵路(大理—保山—瑞麗,建設中)、麗香鐵路(麗江—香格裏拉,建設中)、麗攀昭鐵路(麗江—攀枝花—昭通,建設中)、彌蒙鐵路(彌勒—蒙自,規劃中)、滇藏鐵路(昆明—拉薩,規劃中)、昆台高速鐵路(昆明—台灣高雄,規劃中)、渝昆高速鐵路(昆明—重慶,規劃中)。
窄軌鐵路:昆河鐵路(昆明—河口)、昆石鐵路(昆明—石咀)、蒙寶線(蒙自—寶秀)、雞個線(雞街—個舊)、草官線(草壩—官家山)。
公路
截至2012年底,雲南省公路總裏程達21.94萬公裏。其中,高速公路裏程達2943公裏,二級公路總裏程達10136公裏,農村公路總裏程達18.14萬公裏;雲南94%的鄉鎮通暢,98%的行政村通達,36%的行政村通暢。2012年雲南公路貨物周轉量702.51億噸公裏,公路旅客周轉量470.20億人公裏。雲南省正抓住國家加大國道主幹線改造和西部大開發省際通道建設力度的機遇,加速推進以昆明為中心、輻射全國及周邊諸國的“七出省”、“四出境”高速公路網建設。“七出省”即昆明至攀枝花(四川通道)、昆明至水富(四川、重慶通道)、昆明至宣威普立(貴州通道)、昆明至富源勝境關(貴州通道)、昆明至羅平江底(貴州、廣西通道)、昆明至富寧羅村口(廣西通道)、昆明至德欽隔界河(西藏通道)。“四出境”即:中越(昆明至河內)、中老泰(昆明至曼谷)、中緬(昆明至瑞麗至皎漂)及經緬甸至南亞(昆明至密支那至雷多)的公路通道。

【國道】經過雲南省的國道共有7條,分別是:108國道、213國道、214國道、320國道、323國道、324國道、326國道
【省道】101省道、102省道、103省道、201省道、202省道、203省道、204省道、205省道、206省道、207省道、208省道、209省道、210省道、211省道、212省道、213省道、214省道、215省道、216省道、217省道、218省道、219省道、220省道、221省道、222省道、223省道、224省道、225省道、226省道、227省道、228省道、229省道、230省道、231省道、232省道、233省道、234省道、235省道、236省道、301省道、302省道、303省道、304省道、305省道、306省道、307省道、308省道、309省道、310省道、311省道、312省道、313省道、314省道、315省道、316省道、317省道、318省道、319省道、320省道、321省道、322省道。
高速公路
G5 京昆高速 | |
G56 杭瑞高速 | 普宣高速公路、宣曲高速公路、昆曲高速公路、昆安高速公路、安楚高速公路、楚大高速公路、大保高速公路、保龍高速公路、龍瑞高速公路 |
G60 滬昆高速 | 曲勝高速公路、昆曲高速公路 |
G78 汕昆高速 | 江召高速公路、曲陸高速公路、西石高速公路、昆石高速公路 |
G80 廣昆高速 | |
G85 渝昆高速 | |
G8011 昆河高速 | |
G8511 昆曼高速 | |
其他高速公路 | 昆明繞城高速公路、高海高速公路、安晉高速公路、呈澄高速公路、玉江高速公路、通建高速公路、雞石高速公路、大麗高速公路、小景高速公路、保騰高速公路、楚廣高速公路、石紅高速公路、平文高速公路、待功高速公路、富那高速公路、昭會高速公路、瑞隴高速公路、晉紅高速公路、麗香高速公路、黃馬高速公路 |
水運
雲南主要有金沙江、瀾滄江、紅河、南盤江、怒江等5條幹流及其支流63條,長14200公裏,其中可開發利用的航道有8000多公裏,分屬于長江、瀾滄江、珠江、紅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有高原湖泊30多個和各類水庫5500座。雲南正加快構建“北進長江,東入珠江,連線長三角、珠三角;南下湄公河、紅河,西進伊洛瓦底江,溝通太平洋、印度洋”的水路交通運輸體系,同時全面推進水陸交通運輸科學發展。
2012年,雲南內河航運通航裏程3174km,水運貨物運輸中轉量8.71億噸,水運旅客運輸周轉量2.02億人公裏。主要有瀾滄江的景洪港、思茅港、金沙江的水富港、綏江港和昆明港、大理港等,港口綜合通過能力439萬噸、842萬人次。如今,由中老緬泰4國共同開展的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線已經開通到泰國清盛。2條出省的水路金沙江—長江黃金水道和右江—珠江水運通道也將貫通。預計到2015年,雲南省航道裏程將增加30%以上,達到4000公裏,其中,四級航道960公裏,五級航道240公裏;建成生產性泊位220個;運輸船舶平均噸位比2010年提高50%,運輸船舶標準化率提升至30%以上,其中,金沙江—長江、右江、瀾滄江船型標準化率達到50%以上。
風景名勝
著名人物
呂磊、蘭茂、龍雲、聶耳、卓琳、唐繼堯、王熾、熊慶來、艾思奇、盧漢、李根源、顧品珍、周保中、劉祖武、雍闓、李恢、呂凱、爨習、孟孝琚、孟獲、孟琰、爨寶子、皮邏閣、閣羅鳳、段思平、段功、段正淳、張勝溫、段正嚴、把匝剌瓦爾密、鄭和、木青、木增、李鴻祥、謝汝翼、張開儒、楚圖南、楊增新、楊傑、張沖、曾澤生、楊一清、包見捷、傅宗龍、雷躍龍、張志淳、李元陽、楊士雲、王錫袞、沐天波、沐劍屏、杜文秀、龔彝、趙藩、朱嶟、錢灃、孫髯翁、李發甲、高奣映、寸開泰、楊繩武、朱家寶、寸樹聲、趙士麟、周于禮、何桂清、陳時夏、李因培、竇垿、嚴清、者繼榮、李熙文、王宏祚、王人文、陸應谷、陳鈞、曲煥章、李沅、李耀庭、浦在廷、庾恩暘、羅佩金、王九齡、張耀曾、師範、李啓東、方玉潤、袁嘉谷、楊鴻烈、李士厚、馬堅、納忠、周鍾岳、和志強、張麗珠、羅炳輝、刀安仁、毛相、罕華基、曹士桂、李玉湛、項從周、寸性奇、張問德、周善甫、侯松容、徐洪剛、繆雲台、姜亮夫、方國瑜、劉堯漢、李埏、沙向兵、朱培德、鄭易裏、鄭成思、李林、王丕震、文庄、李椿萱、張在明、李家明、宋文驄、王希季、孫漢董、胡永康、戴永年、陳景、張亞平、彭詩奇、擔當、王祖訓、寸尊福、朱啓、陳世俊、馬子龍、楊善洲、桂濤聲、史光柱、褚時健、普朝柱、郭振宇、王兟、李踐、楊麗萍、馬雅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