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漢武帝晚年,征和二年正月,朱安世告太僕公孫敬聲行巫蠱之事,並與陽石公主通奸。公孫賀父子冤死獄中,巫蠱之禍就此開始。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閏月,陽石公主與諸邑公主也因巫蠱而死。
相關史料1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記載:
二年春正月,丞相賀下獄死。
閏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皆坐巫蠱死。
◇師古曰:"諸邑,琅邪縣也,以封公主故謂之邑。陽石,北海縣也。二公主皆衛皇後之女也。陽字或作羊。"
《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
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召其兄衛長君弟青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寵,凡生三女。
○索隱按:謂諸邑、石邑及衛長公主後封當利公主是。一男。男名據。○索隱即戾太子也。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記載:
(公孫賀)坐子敬聲與陽石公主奸。
◇徐廣曰:陽石,一雲'德邑'。為巫蠱,族滅,無後。
相關史料2
《漢書·武五子傳》記載:
"武帝末,衛後寵衰,江充用事,充與太子及衛氏有隙,恐上晏駕後為太子所誅,會巫蠱事起,充因此為奸。是時,上春秋高,意多所惡,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窮治其事。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公主,及皇後弟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記載:
賀子敬聲,代賀為太僕,父子並居公卿位。敬聲以皇後姊子,驕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軍錢千九百萬,發覺,下獄。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後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師大俠也,聞賀欲以贖子,笑曰:"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安世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詛上,且上甘泉當馳道埋偶人,祝詛有惡言。下有司案驗賀,窮治所犯,遂父子死獄中,家族。
食邑
陽石在東萊郡,齊國舊地。
《漢書 地理志上》東萊郡,高帝置。屬青州。戶十萬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萬二千六百九十三。
齊國的富庶,主父偃說得最明白"齊臨淄十萬戶,巿租千金,人眾殷富,鉅于長安,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
可見公主一度頗受疼愛。
身份疑點
公主丈夫不詳。
有人誤以為陽石公主就是石邑公主,陽石為其湯沐邑,石邑是其丈夫封地,其實不然。
首先,石邑與陽石是兩個地名,石邑在常山郡,陽石在東萊郡。
其次,列侯方能尚主,而《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 惠景間侯者年表》與《史記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皆無石邑侯和陽石侯,故可知石邑與陽石非丈夫封地,皆為公主的食邑,石邑公主與陽石公主也並非一人。
嫡女疑雲
《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記載陽石公主與諸邑公主的生母。《史記集解》引用徐廣的說法,陽石公主又稱德邑公主。
《史記》和《漢書》記載皇後衛子夫生有三女一子,但沒有說明三個女兒的封號,可確定的皇後女隻有衛長公主一人。唐初顏師古為《漢書》注解,稱諸邑和陽石公主都是衛子夫的女兒。唐玄宗時代的司馬貞則在《史記索隱》中稱,諸邑、石邑公主是衛後另外兩女。這種兩種說法必有一種是錯誤的,或者兩者都是錯誤的。陽石公主雖與諸邑公主同時死于巫蠱,但不能由此證明她也是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並未出現在《史記》中。而在《漢書》中,陽石公主與諸邑公主同陷于巫蠱。《史記》《漢書》並無記載兩位公主為衛後之女,陽石公主的稱呼在《史記》《漢書》中都是"帝女"。
柏楊在《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系錄》一書中認為陽石公主是皇後衛子夫的女兒,其來源不詳。
軼事典故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顏師古註:"甘泉宮在北山,故欲王皆言上也。刻木為人,像人之形,謂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于是公孫賀父子死于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帝女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都因為巫蠱罪行處死。
漢武帝病重時,江充奏言皇帝的疾祟在于"巫蠱",于是漢武帝以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率領胡巫掘地尋求偶人,逮捕施行巫術的嫌疑人嚴加拷問。有人說,他們挖出來的偶人常常就是他們故意預先埋設的。他們逮捕所謂"夜祭祠祝詛者",也往往是由胡巫以酒灑地,偽造現場。按照顏師古的分析,是"(江)充遣巫污染地上,為祠祭之處,以誣其人也"。所以少傅石德在勸太子劉據起兵誅江充時說:前丞相公孫賀父子、兩公主及衛氏親族都因此致罪,現又有胡巫和使者掘地得征驗,不知是胡巫事先放置的,還是真的就有,根本無以自明,前朝扶蘇的例子就在眼前,皇帝在甘泉,皇後太子的家令都見不到,不知道皇帝是不是還活著。可以說石德的話將事態擴展到完全無法收拾的地步,也可見當時皇後與太子皆陷入他人算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