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小霞,著名唱片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出生于台灣,七歲開始寫歌,二十七歲發表第一首作品。二十多年的積淀,豐富了她創作的空間;早期曾為姜育恆、齊秦、楊林等歌手製作唱片;在EMI發行專輯,當了歌手。後來,與國內許多優秀的作詞人如姚若龍、李子恆等合作,求取更精煉精準的創作力,迄今已近千首創作,且多為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90年代至今為台灣及香港藝人寫歌、製作唱片;曾幫陳奕迅、張信哲等歌手製作唱片。陳小霞創作的歌曲感動了許多人,也捧紅了許多天王天後。

個人專輯
12年的等待
金牌音樂人陳小霞,用最溫暖的歌聲敲醒你心靈深處的感動。封鎖12年的全新生命灌註于創作肆無忌憚的綻放中,借助哈雷媽媽的力量,飛過歲月的隧道,飛向夢裏的天堂。 我們倒退著,向前走。這些歌不單單屬于“回憶”,也屬于“勇氣”。我們都走過許多的路,往前走下去,還需要很多勇氣。回頭看,或許需要更多勇氣。“我用了很多勇氣,唱出這一篇篇的生命之歌。是因為希望你聽了,能夠和我一樣,繼續勇敢地活下去。我們倒退著,向前走。看著過往,走向未知的明天……”陳小霞12年後,她推出第三張個人生命錘煉之作《哈雷媽媽》,即便她在華語樂壇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她仍然堅持自己,依然輕柔謙遜地唱著每一首生命之歌,倔強地唱出我們在同一條漫漫長路上,單純的從前、猶疑的現在和未知的以後。當我們隨人生之波、逐時間之流慢慢改變了,但陳小霞還是陳小霞,依然悠悠地唱著,看似船過水無痕的青春年華。
哈雷媽媽
取名“哈雷媽媽”,這是一張屬于“回憶”的專輯。從“苦果”開場,陳小霞充滿共鳴感的低沈嗓音變帶領我們回頭看過往。所有的愛的、恨的,有所謂的、無所謂的,微笑的、啜泣的,各種人生各階段中最細膩之私密情緒,她牽引我們重新流覽一個又一個曾發生在你我身上的故事;有“暗舞”的解放、“查無此人”的傷感、“哈雷媽媽”的自由,有“清楚”的領悟,“心疼”、“天使的側臉”的溫暖,“十三歲半”對于女兒的寬容與母性,也有“想欲返去”、“陌生小鎮”自述式的女性內在成長經歷,最後以三段式格局特殊的“貓”作結。當陳小霞用樂音帶我們回頭看她走過的路,吹淋過的風雨時,其實我們也開始懂得回頭欣賞這一路成長歷程中,曾經忽略或遺忘的記憶風景。
取名“哈雷媽媽”,這更是一張屬于“勇敢”的專輯。“回憶”隻是表面,深層意涵陳小霞意有所指。“哈雷”代表著某種自我堅持與勇于嘗試,“媽媽”代表著溫柔的關懷與對生命的熱愛。合之“哈雷媽媽”便是在回憶之中獲得撫慰,學習勇敢,懂得感激、繼續熱愛。這也是陳小霞此次專輯取名“哈雷媽媽”的重要意念:在每一首講述過往的歌背後,都有著一個女人在回憶漩渦中堅強勇敢找尋自我的過程。
聽後感
聆聽完整張專輯後,會不自覺地產生某種濃厚的畫面感:仿佛陳小霞一個人,在美國西部的某條公路上,迎面走來,你看見她跋涉浪跡過多少路程,她曾經為愛奮不顧身,她曾經品嘗生命的各種滋味,終于,她來到你面前;身後是黃沙遍布的回憶,但眼前更是未知的茫茫遙遠人生路,敢不敢回頭看?敢不敢向前走?生命的各項課題,都需要勇氣。就像是一位沿路“倒退著向前走”的女性旅行者,然後在她的歌聲裏懂得,回憶並不是沉重行李,回憶是值得感受的朗朗星空;在她的聲音裏得到撫慰,當我們面對明天的未知旅程,仿佛也能夠更勇敢了。
演藝經歷
對音樂的熱愛
“環境的壓力下,音樂是浮木。”陳小霞說。七歲就開始寫歌,十四歲起瞞著家人偷偷存錢買了一把吉他,十五正式為自己的作品留下記錄,平常躲在棉被裏練習,怕被家人發現于是把聲音壓低,耳朵貼著吉他,就怕被發現。二十七歲發表第一首發表作品是劉文正“三月裏的小雨”專輯裏的“春夏秋冬”一曲,當時作品多為詞曲一起創作。後來也曾經到Pub演唱過,與當時其他駐唱歌手不同的是,陳小霞唱自己寫的歌,唱自己想唱的歌,音樂上的固執與喜好在這段時期表露無遺,這也是她自認最“不疑惑”的一段時期。後來選擇開始學習音樂製作。陳小霞認為,學習製作是想解答從創作人“寫歌”到歌手“唱歌”中間過程的許多問號,一首 Demo 如何成為一首完整的歌曲,中間必須增添哪些想法,執行上又會遭遇哪些困難,在那個唱片圈還沒有女性製作人的時代,她對唱片製作的想法已是史無前例。
進入唱片公司
于是她選擇進入唱片公司的製作部工作,早期曾為姜育恆、齊秦、黃仲昆、楊林等歌手製作。後來進入EMI唱片公司製作部,即被齊秦大力勸說,在EMI發行專輯,當了歌手。在當歌手的過程中,在EMI曾推出個人台語專輯“大腳姐仔”(1991) 獲得台灣一致好評,成為台灣100張最值得購買唱片之一。“化妝師”(1993),至今仍為愛樂人爭相珍藏的經典作品。
創作
她也感受到在台灣作製作的辛苦,必須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與想法。于是專輯發行後陳小霞開始專註于持續創作,並與國內許多優秀的作詞人如姚若龍、李子恆等合作,在與文字的搭配中求取更精煉精準的創作力,迄今已近千首創作,且多為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近年也曾幫陳奕迅、張信哲等男歌手製作,一方面陳小霞實在很珍惜這兩位男歌手的好聲音,另一方面她也想藉由這些年自己生活與心態的轉變,檢視、感受自己的進步。90年代期間為台灣及香港藝人寫歌,數量超過200首。“季候風”一曲更令陳小霞成為香港的人氣作曲人,其中更不乏流行大熱作品。從孟庭葦“你看你看月亮的臉”、王菲“約定”、莫文蔚“他不愛我”、楊乃文“祝我幸福”,到陳奕迅“好久不見”,陳小霞創作的歌曲感動了許多人,也捧紅了許多天王天後。陳小霞擅長從女性角度觀察並且細膩地感受周遭的人事物,這樣的特質,都表現在她的創作裏。
擔任製作人
成艾霞《久違了愛人》
方文琳《面紗》
費玉清《酒歌》

傅 薇 《放不下你》
傅天穎《愛情的背影》
高明瀚 《對不起》
高明駿《誤了點的幸福列車》
高山峰《愛我好不好》《What a fool I am》
高勝美《請我喝杯咖啡好嗎》《你把心上了鎖》
侯湘婷《曖昧》
侯孝賢《醉死台北城》
黃大軍《莫掩住你的瀟灑》(周治平)
黃 磊 《內心戲》
黃品源《公路電影》
黃瑞文 《鄉遠焚心》
黃耀明《我這麽容易愛人》
黃仲昆 《情雪》
黃鶯鶯《情雪》《愛死了》《明了》
霍正奇《B面的歌》《雨的臉我的臉》
姜育恆 《那一夜好冷》《唯一的期盼》《失眠》《最後的溫柔》《郵票》
江 蕙 《無言花》《今夜好眠夢》《闊闊的天》
江美琪《凝望》
江明學《寂寞的角色》
錦 綉 《才愛到一半》
金門王《人生隨意就好》
柯以敏《夢遊》
鄺美雲 《今晚我是你的DJ》
李克勤《分岔口》
李聖傑《你們要快樂》《我可以》
梁朝偉《沒結果偏遇上》
劉文正 《春夏秋冬》《不要說再見》《那一句話》《不再孤寂》《在這相聚的時刻》
劉錫明《找個人來依偎》
呂 方 《記得》《請你跟我走》
藍立平 《當你不在身邊》
藍心湄 《不怕付出》
李碧華《恍然明白》《我夢見你愛上別人》
李明依《愛的決定》
李 玟 《你是愛我的》
李翊君《生命的溫泉》
梁靜茹《昨天》《瘦瘦的》
梁詠琪《有時候》《很高興》
林宸希《愛的約定》
林大海 《離鄉背井》
林慧萍《春風若來》《Bon Voyage我的愛》
林嘉欣《我不怕》
林立洋《怕浪費你的愛》
林良樂《不情不願》《淚》《假戲真做的人》《溫柔的慈悲》《真心人》
林禹勝 《白色的謊言》《碰我的肩膀》
盧春如 《我不是她》
馬宜中 《滑翔翼》
麥瑋婷《場外人》《勾勾小指》《沒有結局的邂逅》《怎能把你忘記》
梅艷芳《下輩子別再做女人》
孟庭葦 《你聽海是不是在笑》《誰的眼淚在飛》《無聲的雨》《你看你看月亮的臉》《你是我不該靠近的人》《若我》《真的還是假的》《白天的星星》
莫文蔚 《他不愛我》
潘裕文《心裏的獅子》
潘越雲《南下特快車》《一次幸福的機會》
龐 龍 《開始》

彭 羚 《你最近怎樣》《我不要》
彭佳慧《無法割舍》
品 冠 《下次再愛我》
齊 秦 《朋友》《看!聽!想》
齊 豫 《聽歌的人》
裘海正《我不是真的醉》《愛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的是》
沈 雁 《下吧小雨》
施孝榮《田徑你的名字叫勇敢》
蘇有朋《不要打聽我的去向》
孫 豪 《歷程》
孫淑湄 《無情人請你離開》
蘇慧倫《我們都是好人》
蘇 芮 《花若離枝》
邰正宵《愛你十七年》
萬 芳 《女人鞋》《知道不知道》《收信快樂》《斷線》《這就夠了》
王 菲 《撲火》《約定》《守時》《曖昧》《季候風》《藍色時分》
王海玲《不要說再見》《從此以後》《等待與追逐》
王默君《那一夜好冷》
王 傑 《最後的溫柔》
王日升《悲傷是我惟一的顏色》《浪漫的歌手》
王心凌《羽毛》
巫啓賢《父親的來信》
吳宗憲《當你回來找我》
許慧慧 《真情》
許志安《保護》《看清楚》《我們都要幸福》《沒有戀愛的日子》
蕭曼瑄 《想得開真好》
蕭 薔 《你最懂我》
辛曉琪 《最難的夢》《生日悔過書》
徐懷鈺《隻想被你愛》
許茹芸《了解》《心蝕》《我絕對不說我愛你》
陽 帆 《熟悉的背影》《輕唱別離》
殷正洋《地久天長》《葉子的眼淚》《告別流浪》
雅 立 《怎麽不該快樂呢》
楊 林 《慢慢走》《你是我今生該等的人》《已經有人愛你》《不懂後悔的心》《當你不在身邊》
楊乃文 《祝我幸福》
楊千嬅《讓我重新愛上你》《因為所以》《直覺》《如果東京不快樂》《你是唯一我是之一》
葉倩文《永遠的溫柔》
葉樹茵《人生火車》
葉瑗菱 《愛你無悔》《不是我們的錯》(張長綾)《天變了情也變了》
伊能靜《你對我的好》
于 楓 《笑在風中》
于台煙《不能忘情》
張長綾 《所以我離開》
張鎬哲《岩石般的愛》
張瓊瑤 《有一天我會》
張信哲 《回來》《你懂嗎》《愛與折磨》《你應該飛的》《曾經》《長途旅行》
趙曉君 《黎明前》
趙詠華《復活》
周華健 《一起吃苦的幸福》《明年這個時候》《新天地》
鄭秀文《你的前半生》《來到這裏》《不過……》
周子寒《愛你太難》
周 蕙 《約定》
左安安《想說對不起的花》
無印良品《朋友》
南方二重唱《不告而別》《愛的包袱》《藍的傘紅的傘》
楊芳儀 徐曉菁 《戒酒歌》《歡迎歌》
梁文音《哭過就好了》《三個願望》
郭靜 《每一天都不同》
獲獎情況
台灣金曲獎 |
▪2009 第20屆 年度最佳歌曲獎 下一個天亮 (提名) ▪2010-06-26 第21屆 最佳作曲人 在樹上唱歌 (獲獎) |
東南勁爆音樂榜 |
▪2009 最佳作曲獎 看得最遠的地方 (獲獎) |
台灣電視金鍾獎獲 |
▪2005 40屆 最佳音效獎 孤戀花 (獲獎) |
人物評價
陳小霞的音樂以民謠做底,記錄最真實的生活點滴。雖然她寫的經典數也數不清,卻在2010年以後曲作邀約中發生了井噴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歌手把她的歌作為整張專輯的特別加持,不管適合不適合,一律做主打。
聯合著黃金搭檔姚若龍老師的詞,這樣的作品之下,歌手已經變成一個發聲樂器。對于一些轉音的處理,基本隻能按照demo提供的樣子來唱,有時是男聲有時是女聲,但聽到最後都是陳小霞的聲。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不錯,至少從市場的反應來看,都是受到歌迷認可和歡迎的,但對于長期大量聽歌的我這種職業的人來說,這會變成一種復製,簡單的復製,沒有創造力的復製,更是對“陳小霞調調”的無節製開採。(新聞晨報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