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58年出生的台中人陳國富,沒有接受過任何與電影有關的正規教育,父親賣皮鞋為生,信奉“讀書無用”,陳國富和3個姐姐都沒念過大學,父母原想讓他子承父業,但陳國富志不在此。

高中才念一學期就被退學,去了不需要分數的私立高中,選了和電影沒有任何關系的機械製圖。陳國富在無數次訪問中都提到過自己的少年流氓生涯,不是悔不當初引以為戒的口吻,而是人生經歷豐富的小得意。
演藝經歷
1980年他應地下刊物《電影旬刊》之邀寫影評,開始影評人生涯。

1981年至1982年,陳國富任金馬獎國際影展策劃,後來擔任《影響》電影雜志總編輯以及電影資料館書刊《電影欣賞》編輯。1986年,為楊德昌改寫《恐怖分子》劇本,正式從影。
1988年,邱復生投資,由陳國富和侯孝賢、楊德昌、詹宏志成立了“合作社電影”, 辦公室設在台北市峨嵋街。
1990年,由陳國富執導的處女作《國中女生》上映,以青少年的思考角度,表現了國中女生的純真以及現代成人社會的冷漠。
1993年,陳國富拍攝了《隻要為你活一天》,與葉玉卿、吳大維、蘇慧倫等合作。
1998年,其編劇、導演的作品——《征婚啓事》,以女性視角描繪了台灣男性的眾生百態圖,並憑借此片獲得3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期間,他受台北市政府之托,成功創辦了兩屆“台北電影節”。
1999年,陳國富開始了與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合作。
2000年,他正式擔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製作部總監,負責華語片的開發和製作,正式轉向幕後。
2002年,由其編劇、導演並監製的驚悚電影《雙瞳》,採用偵破片的樣式,營造了懸疑、恐怖、神秘的氛圍。在台灣票房近4000萬新台幣,成為當年台灣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創下台灣驚悚類型的開畫票房紀錄。
自2004年,陳國富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入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整合與開創。
2006年之後,他與華誼兄弟電影製作公司合作,擔任電影總監製。于七年中監製了共14部影片,其中10部票房過億。
2009年,其導演的諜戰影片《風聲》(與高群書合導),取得了2.3億的票房成績。
除了一系列商業片的製作外,他也于2011年出品了公益系列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探討孤獨症孩童及其家人的處境。
2010年,陳國富與徐克、劉德華、劉嘉玲等合作、監製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票房收獲3億。
2012年,陳國富監製了斥資2.2億元,啓用兩集連拍連映的罕有製片模式的《太極1:從零開始》《太極2:英雄崛起》。
2013年,陳國富再次與徐克合作,監製了趙又廷、馮紹峰、林更新、Angelababy主演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票房過6億。 同年,陳國富結束了與華誼兄弟的七年合作,開始了又一輪創新的工作模式,他成立“工夫影業”,標榜將繼續探索“電影的原創性和市場的可能性”,並成功當選為中國影協第九屆理事。
2014年,陳國富監製新作三部將先後開拍。其中,與蔣勤勤、孫茜等合作諜戰片的《一號目標》于5月23日上映 ,與烏爾善再度合作的《鬼吹燈之尋龍訣》備受矚目,這部耗資數億的魔幻製作預計將于2015年12月18日上映。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監製作品
時間 | 片名 |
---|---|
1998 | 《征婚啓事》(The Personals) |
2003 | 《天地英雄》(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 |
2002 | 《雙瞳》(Double Vision) |
2003 | 《20 30 40》(20:30:40) |
2004 | 《可可西裏》(Kekexili |
2004 | 《天下無賊》(A World Without Thieves) |
2006 | 《心中有鬼》(The Matrimony) |
2007 | 《集結號》(Assembly) |
2007 |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 Death) |
2008 | 《非誠勿擾》(If You Are The One) |
2009 | 《風聲》(The Message) |
2010 | 《唐山大地震》(After Shock) |
2010 |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Detective Dee) |
2010 | 《非誠勿擾2》(If You Are The One II) |
2011 | 《星空》(Starry Night) |
2011 | 《轉山》(KORA) |
2012 | 《畫皮2》(Painted Skin II: The Resurrection ) |
2012 | 《太極之從零開始》(Taichi:From Zero To Hero) |
2012 | 《一九四二》(1942) |
2013 | 《狄仁傑前傳》(Detective Dee:Rise of The Sea Dragon) |
2014 | 《人間小團圓》(Aberden) |
2015 | 《鬼吹燈.尋龍訣》(TheGhouls) |
2015 | 《少年班》 |
編劇作品
出品作品
個人生活
1994年,陳國富邀請劉若英出演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演,該電影不但促成了劉若英熒幕首秀,兩人更因為合作由陌生到熟悉,從朋友到曖昧,最終發展成戀人 。之後,劉若英憑借陳國富的作品《征婚啓事》、《雙瞳》,先後問鼎亞太影後和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劉若英苦等陳國富10多年,卻遲遲等不到陳國富正面回應。2011年,兩人的感情,最終結束。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
2003 | 第22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雙瞳》 (提名) |
2003 | 第22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雙瞳》 (提名) |
1999 | 第44屆 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 《征婚啓事》 (獲獎) |
人物評價
內地電影真正的監製製度,就是從陳國富開始的,他會對劇本提很具體的意見,而不是像有的監製批復“主題有點弱,沖突不夠尖銳”之類的空話(馮小剛評)。

“陳國富導演屬于一個全才的監製,他從原創開始到最後行銷都會貢獻他的經驗。我覺得一路走來這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華誼兄弟影業公司總裁王中磊評)。
他懂得電影的藝術製作規律和商品生產流程,是能打通產業任督兩脈的人,他穿針引線,用“監製+導演”模式激活了華語電影的生產關系,並解放了導演們的生產力(《商業周刊》評價“陳國富效應”)。
陳國富的電影創作不會止步于“主流超級大片”。作為一個行事一貫低調、成績卻屢屢驚人的遠來的“台灣和尚”,陳國富一直被冠以“電影巫師”、“金牌推手”、“幕後功臣”這些不吝溢美之詞的頭銜,他有著成功電影項目的“金手指”;但在大眾視線和評論之外,光環下的他永遠帶著“特立獨行”的氣質,他多次表示,電影的喧囂繁華終將散去,唯一重要的是創作靈感和內心的聲音。相比較“電影傳奇人物”,他更象是藝術家,隻是有點執著,有點不羈罷了(《收獲》雜志評)。
從第一部作品開始,陳國富對女性的細微體察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國中女生》中對台北問題少女的現實關註,到《我的美麗與哀愁》對女同志戀情和姊妹情誼的大膽演繹,再到《征婚啓事》對現代都市女性的情感困境的深刻呈現,他的電影幾乎都具有一種女性視角和女性特質(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