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立國
廣南國(Quảng Nam Quốc,1558年至1777年)是越南最後的朝代阮朝的前身,1777年一度被西山朝滅亡。廣南國君主雖然是後黎朝屬下的異姓王,但黎皇對之毫無影響力。廣南國成為一個實質上的獨立王國。
1558年,阮潢借守順化之機,奠定了阮氏廣南國的基礎。阮主政權並沒有將國號定為“廣南”。據近代越南史家陳重金所說:“當時南方之地雖獨立,但阮氏隻稱主而不稱王,且仍未置國號。然而外國人卻常稱阮主領地為廣南國。這是因為廣南有會安(費福,Faifo),為中國人和其他諸國人出入貿易之地,故以廣南之名稱之。”阮熙宗阮福源時,確立了阮福為國姓。廣南國後期,阮世宗沉迷女色及加重稅收,使人民不滿,更給西山朝機會發動起義。1777年八月,阮文惠攻香堆,廣南國末代君主阮福暘和大臣商議逃至平順,但未及逃走就與宋福和等十八位大臣被西山朝軍隊殺死。
東山再起
阮福映(Nguyễn Phúc Anh,1762年—1820年),越南阮朝的建立者,又名阮映,通稱嘉隆帝。廣南阮王宗室後裔。

1775年春北方鄭氏軍隊攻陷富春(今順化),阮福映隨其叔定王阮福淳南逃。1777年,定王阮福淳及新政王阮福暘在嘉定為西山起義軍所殺,唯獨阮福映僥幸逃出,在龍川被阮氏舊臣推為大元帥攝國政。
1780年,阮福映在嘉定稱王,誓言恢復阮氏祖業,據柴棍(西貢)與西山軍對抗,1782年被西山軍擊敗,流亡富國島。1784年與暹羅聯軍,但再次為西山軍所敗,被迫流亡暹羅。此後在法國傳教士百多祿的幫助下獲得法國援助,1786年,百多祿代表阮福映,同法國政府簽訂越法凡爾賽條約,規定法國派兵援助阮福映,而獲得越南的沱囊港(峴港)和昆侖島。不過,當時法國革命一觸即發,這個條約並未付諸實行。百多祿見法國政府不願出兵,隻好自行募兵購械,並連同法國教官20人回到越南。不論動機如何,百多祿終究不負所托,歷盡波折帶回了外援。這個洋人終身為阮福映服務,最後在從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贈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
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軍內部分裂之機回國,奪取嘉定。憑借嘉定之地屯田練兵休養生息,任用西洋士官訓練軍隊、建造艦艇、鑄造槍炮,經過整飭,戰鬥力大增。之後逐漸平定全國。
1802年五月,阮福映在富春築壇祭天自稱皇帝,改元嘉隆(因嘉定、永隆兩地在阮氏復國戰爭中出力最多,定年號為嘉隆)定都富春,建立阮朝,並遣使向中國清朝請求冊封。十一月,阮福映一統南北、大告武成。獻俘太廟後,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凌遲處死、五象分屍。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內心鬱積多年的仇恨,以阮岳、阮惠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頭顱被永久囚禁于牢獄,骸骨則統統被搗碎揚灰。縱橫南北25年的西山朝,隨之煙消雲散。
阮福映在升龍設定了北城統轄北方11鎮,南方以嘉定城為中心統轄南方5鎮,順化京畿之地設定4個直隸營。阮朝以武力起家,也以武力統一南北,因而武人地位崇高,全國各鎮的首長由武官充任,朝中的首長,也是執掌兵權的五軍都統。朝廷的官製,在黎朝舊製的基礎上,參照清朝體製,革罷了丞相,以兵刑禮工吏戶六部主理國政,置都察院監察百官。
法律方面,阮朝以《大清律》為藍本,修訂了《嘉隆律書》398條,覆蓋了軍事、財政、刑法等諸多方面。
阮福映標榜儒學,他下令在順化建立國子監,開鄉試錄取文人仕官。同時,阮福映下令群臣編寫《大越一統輿地志》、《大南一統志》、《大南實錄》之類的官方史地大型編撰物,不無張揚一統王朝氣派的用意。
定名越南
在此之前,越南的國號幾遭變更。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京族的母語京語通常被認為屬于南亞語系,故京族一般被視為南亞語系民族。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京族是百越後裔的壯侗語系民族之雒越為主體,加入南島語系民族之佔人、南亞語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漢藏語系民族之漢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于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京族文化更接近于東亞而非東南亞。據說,遠古越南人的兩個腳趾相交,因而被中國人稱為“交趾”。北屬郡縣時期,則被稱作“交州”。唐朝時,設立安南都護府。自丁朝獨立,建國號“大瞿越”,被宋朝皇帝封為交趾郡王。不過中國朝廷仍然以“安南國”稱之。而“安南”一詞,或多或少含有臣服中國的涵義。
阮氏政權興起南方,最終吞並真臘一統全越,出于彰顯阮氏基業源遠流長且正大光明的用意,阮福映強烈主張將國號改為“南越”。不過,清廷君臣認為歷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廣東、廣西,字面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交州故地的現實不符,而予以否決。阮福映卻不肯罷休,再三爭取,並且揚言如不能如願情願不受冊封。最後,清廷採取折中的主張,將“南越”顛倒為“越南”,賦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錫藩封”的新意,這個國號沿用至今,其越南語發音則成為英語的“Viet nam”。
嘉隆三年(1804)正月,清朝冊封使廣西臬司齊布森、南寧府同知黃德明抵達越南。阮福映對此隆重其事,預先在升龍城修葺行宮、在諒山修築仰德台,並在沿途水陸交通要沖設定驛站,準備迎接冊封使節。冊封當日,阮朝宗室及官員前往使館迎接冊使,沿途兵象夾道排列,阮福映親自在朱雀門迎候,百官扈從布森到達敬天殿,隨後進行宣讀清朝皇帝聖旨的宣封禮。禮畢,由阮朝官員接受誥命及駝紐鍍金銀印。從此,阮朝開始了對清朝二年一貢、四年一遣使的邦交關系。
阮福映極度重視清朝的冊封,但除了對清廷的朝貢外交以外,他從來不自稱“越南國王”。1806年,即位第五年的嘉隆帝阮福映舉行遲來的登基稱帝儀式,百官具大朝冠服齊聚順化皇宮,阮福映在太和殿心安理得地接受群臣朝拜。
歷史更迭
自主時期
阮朝在升龍設定了北城統轄北方11鎮,南方以嘉定城為中心統轄南方5鎮,順化京畿之地設定4個直隸營。阮朝以武力起家,也以武力統一南北,因而武人地位崇高,全國各鎮的首長由武官充任,朝中的首長,也是執掌兵權的五軍都統。朝廷的官製,在黎朝舊製的基礎上,參照清朝體製,革罷了丞相,以兵刑禮工吏戶六部主理國政,置都察院監察百官。法律方面,以《大清律》為藍本,修訂了《嘉隆律書》398條,覆蓋了軍事、財政、刑法等諸多方面。阮福映標榜儒學,他下令在順化建立國子監,開鄉試錄取文人仕官。同時,阮福映下令群臣編寫《大越一統輿地志》、《大南一統志》、《大南實錄》之類的官方史地大型編撰物,不無張揚一統王朝氣派的用意。此外,阮福映在位期間統一了國內的度量衡,下令各地修路築堤,製定減稅之例,又在各鎮設定糧倉以備賑濟災荒。
阮朝第二代皇帝聖祖阮福膽,史稱明命帝。因原東宮阮福景在復國戰爭時期已經病死,故由排行第四的明命帝繼位,時年正值盛年三十。
明命帝政治經驗老道,但剛愎自用,是典型的封建帝王。他對儒學推崇備至而且勤于政事,常常秉燭夜閱奏章,事事必須躬親朱批才能成行。明命帝生前常常訓誡左右:“人心思治,不欲滋事生變。然年富力強之時未有建樹,而至年邁力衰之時尚能有何作為。”(《明命政要•勤政篇》)他繼承父親的治國路線,建國號為“大南”,一心想將越南建設成像清朝一樣的大帝國。
根據阮朝國史《大南實錄》《Đại Nam thực lục》前編卷二《熙宗孝文皇帝實錄》的記載:“始稱國姓,為阮福氏”,為廣南阮主第三代領袖阮福源時期。因此阮朝的國姓應該是復姓阮福。
法屬時期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朝與法國締結和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越雙方通過《第二次順化條約》,確立了法國的保護統治。至此,越南徹底成為法國的囊中之物。此後,不僅北圻與南圻淪為法國的直屬殖民地,即使在阮朝朝廷所在的中圻,阮氏皇室也僅僅是在名義上保有皇位,已無主權行使可言。
1887年,法國殖民者將越南三部分越南分割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東京)三個部分。並把南圻作為“直轄領地”,東京為“半保護地”,中圻為“保護地”。並將這三個地區與高棉一起組成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法國總督為聯邦首腦,駐河內。1893年寮國也被並入聯邦為保護領。1899年法國強租中國廣州灣(今廣東湛江),亦由該邦管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取代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統治地位。1945年日本投降後,剛打完二戰是法西斯擴張的受害者的法國又卷土重來,以圖重新對這一地區進行控製。共同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的需要,把三國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了一起。1939年,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印支共產黨(包括越南共產黨以及在寮國、高棉設立的共產黨支部)中央六次會議上,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政府”的構想。當時建立“印支聯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三國聯合起來,團結一致,攜手把法國殖民統治者趕回老家去。1954年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越南趕走了法國人,法屬印支聯邦瓦解。
親日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又轉為日本控製。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阮朝末代皇帝被迫退位。阮朝末代君主阮福永瑞(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年號保大( Bảo Đại ),即通常所稱的越南保大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日本乘機向維希政權的貝當政府提出要求,法屬印度支那不得繼續允許中華民國利用滇越鐵路運送進口物資,並且派遣日本軍隊到越南,封鎖中越邊境。不過,日本佔領軍並未驅逐法國的殖民統治,也允諾不去打擾保大在順化的皇宮。但是1944年,美英盟軍攻佔巴黎之後,新成立的戴高樂政府轉向反對軸心國,于是日本軍隊在1945年3月9日夜, 執行美高計畫,推翻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政權。
1945年3月11日(保大二十年農歷正月廿七日)上午,日本大使橫山前往順化,在太和殿覲見保大, 以“亞洲歸亞洲人”鼓動保大,于是在當天下午,保大就召集六部尚書和王公親貴,發布《獨立宣言》,宣布廢除越南與法國1884年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脫離法國保護,宣告越南成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加入以日本為首的“大東亞共榮圈”,決定與日本政府合作。
不過,僅僅過了數日,3月19日, 負責撰寫《獨立宣言》的尚書範瓊由于有親法傾向,在日本人的壓力下,保大被迫將其革除。幾周後,範瓊被越盟抓捕並殺害。保大這時希望寓居西貢的前尚書吳廷琰重新出山執政,但日本人的答復是無法找到吳廷琰。為填補國家的政治真空,4月17日,僑居新加坡的陳仲金(Trần Trọng Kim)教授返回越南,出任內閣首相,成立了一個親日的政府,也是第一個按照現代模式組織的越南政府(不過沒有軍隊和警察)。同時,日本人又暗中支持覬覦王位的強柢(Cường Để)親王(阮朝世祖嘉隆帝的直系後裔),等候一旦需要排除保大,就讓他取得政權。
6月18日,保大帝宣布成立統一的越南帝國,包括北部的東京、中部的安南和南部的交趾支那,並加尊號為越南皇帝陛下。
越南帝國名義上恢復了對包括交趾支那在內的原有的全部領土主權。但在內政外交各方面上,越南帝國隻是日軍的傀儡政權。它在國際上沒有被廣泛承認,對本國事務也沒有能力處理。尤其對當時發生的東京飢荒束手無策。
1945年8月,日本向盟軍投降,親日的陳仲金政府岌岌可危。8月19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奪取政權,成立臨時革命政府。8月23日,胡志明的臨時革命政府電函順化,要求保大退位。這時,日本大使橫山建議保大使用日本的軍力,可以輕而易舉地殲滅越盟,但是保大不願意利用外來力量來屠殺越南人,拒絕了橫山的建議。8月25日,下詔宣布退位。8月30日,保大在順化王宮的午門前舉行了退位儀式,將象征權力的國璽和寶劍交給越盟代表陳輝料(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古輝近(Cù Huy Cận),他宣稱:“願為獨立國之民,不作奴隸帝王”。保大放棄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後的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河內成立,保大成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首位公民”,11月10日,胡志明宣布保大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最高顧問”。越南帝國及阮朝宣告滅亡。
越南帝國在教育上有一大舉措,即把中等教育授課語言由法語改回越南語,這對後世越南影響深遠。
帝王世系
廟號 | 謚號 | 姓名 | 在位 | 皇陵 |
肇祖 Triệu Tổ | 貽謀垂裕欽恭惠哲顯祐宏休濟世啓運仁聖靖皇帝 Di Mưu Thùy Du Khâm Cung Huệ Triết Hiển Hựu Hoành Hưu Tế Thế Khải Vận Nhân Thánh Tĩnh Hoàng Đế | 阮淦 Nguyễn Kim | (追封) | 長原陵 Trường nguyên Lăng |
太祖 Thái Tổ | 肇基垂統欽明恭懿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皇帝 Triệu Cơ Thùy Thống Khâm Minh Cung Ý Cần Nghĩa Đạt Lý hiển Ứng Chiêu Hựu Diệu Linh Gia Gia Dụ Hoàng Đế | 阮潢 Nguyễn Hoàng | 1558年-1613年 | 長基陵 Trường cơ Lăng |
熙宗 Huy Tông | 顯謨光烈溫恭明睿翼善綏猷孝文皇帝 Hiển Mô Quang Liệt Ôn Cung Minh Duệ Dực Thiện Tuy Du Hiếu Văn Hoàng Đế | 阮福源 Nguyễn Phúc Nguyên | 1613年-1635年 | 長衍陵 Trường diễn Lăng |
神宗 Thần Tông | 承基纘統剛明雄毅威斷英武孝昭皇帝 Thừa Cơ Toàn Thống Quân Minh Hùng Nghị Uy Đoán Anh Vũ Hiếu Chiêu Hoàng Đế | 阮福瀾 Nguyễn Phúc Lan | 1635年-1648年 | 長延陵 Trường duyên Lăng |
太宗 Thái Tông | 宣威建武英明庄正聖德神功孝哲皇帝 Tuyên Uy Kiến Vũ Anh Minh Trang Chính Thánh Đức Thần Công Hiếu Triết Hoàng Đế | 阮福瀕 Nguyễn Phúc Tần | 1648年-1687年 | 長興陵 Trường Hưng Lăng |
英宗 Anh Tông | 紹休纂業寬洪博厚溫惠慈祥孝義皇帝 Thiệu Hư Toản Nghiệp Khoan Hồng Bác Hậu Ôn Huệ Từ Tường Hiếu Nghĩa Hoàng Đế | 阮福溱(阮福溙) Nguyễn Phúc Trăn(Nguyễn Phúc Thái) | 1687年-1691年 | 長茂陵 Trường mậu Lăng |
顯宗 Hiển Tông | 英謨雄略聖文宣達寬裕仁恕孝明皇帝 Anh Mô Hùng Lược thánh Văn Tuyên Đạt Khoan Từ Nhân Thứ Hiếu Minh Hoàng Đế | 阮福淍 Nguyễn Phúc Chu | 1691年-1725年 | 長清陵 Trường thanh Lăng |
肅宗 Túc Tông | 宣光紹烈浚哲靜淵經文緯武孝寧皇帝 Tuyên Quang Thiệu Liệt Tuấn Triết Tĩnh Uyên Kinh Văn Vĩ Vũ Hiếu Ninh Hoàng Đế | 阮福澍 Nguyễn Phúc Thụ | 1725年-1738年 | 長豐陵 Trường Phong Lăng |
世宗 Thế Tông | 乾剛威斷神毅聖猷仁慈睿智孝武皇帝 Kiền Cương Uy Đoán thần Nghị Thánh Du Nhân Từ Duệ Trí Hiếu Vũ Hoàng Đế | 阮福闊 Nguyễn Phúc Khoát | 1738年-1765年 | 長泰陵 Trường thái Lăng |
睿宗 Duệ Tông | 聰明寬厚英敏惠和孝定皇帝 Thông Minh Khoan Hậu Anh Mẫn Huệ Hòa Hiếu Định Hoàng Đế | 阮福淳 Nguyễn Phúc Thuần | 1738年-1775年 | 長紹陵 Trường Thiệu Lăng |
- | 睿節溫良英銳明達宣王 Duệ Tiềt Ôn Lương Anh Duệ Minh Đạt Tuyên Vương | 阮福皓 Nguyễn Phúc Hạo | (追封) | 隆胡 Long Hồ |
- | 恭愍英斷玄默緯文穆王 Cung Mẫn Anh Đoán Huyền Mặc Vĩ Văn Mục Vương | 阮福暘 Nguyễn Phúc Dương | 1775年-1777年 | - |
廟號 | 謚號 | 姓名 | 在世 | 年號 | 皇陵 |
興祖 Hưng Tổ | 仁明謹厚寬裕溫和孝康皇帝 Nhân Minh Cẩn Hậu Khoan Dụ Ôn Hòa Hiếu Khang Hoàng Đế | 阮福㫻 Nguyễn Phúc Côn | - | - | 基聖陵 cơ Thánh Lăng |
世祖 Thế Tổ | 開天弘道立紀垂統神文聖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 Khai Thiên Hoằng Đạo Lập Kỷ Thùy Thống Thần Văn Thánh Vũ Tuấn Đức Long Công Chí Nhân Đại Hiếu Cao Hoàng Đế | 阮福映(阮映、阮福映、阮福種) Nguyễn Phúc Ánh | 1762年-1820年 | 嘉隆 Gia Long 1802年-1820年 | 千壽陵 Thiên Thọ Lăng |
聖祖 Thánh Tổ | 體天昌運至孝淳德文武明斷創述大成厚宅豐功仁皇帝 Thể Thiên Xương Vận Chí Hiếu Thuần Đức Văn Vũ Minh Đoán Sáng Thuật Đại Thành Hậu Trạch Phong Công Nhân Hoàng Đế | 阮福晈(阮福膽) Nguyễn Phúc Kiểu(Nguyễn Phước Đảm) | 1791年-1840年 | 明命 Minh Mạng 1820年-1841年 | 孝陵 Hiếu Lăng |
憲祖 Hiến Tổ | 紹天隆運至善淳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 Thiệu Thiên Long Vận Chí Thiện Thuần Hiếu Khoan Minh Duệ Đoán Văn Trị Vũ Công Thánh Triết Chượng Hoàng Đế | 阮福暶(阮福綿宗) Nguyễn Phúc Tuyền(Nguyễn Phúc Miên Tông) | 1807年-1847年 | 紹治 Thiệu Trị 1841年-1847年 | 昌陵 Xương Lăng |
翼宗 Dực Tông | 世天亨運至誠達孝體健敦仁謙恭明略睿文英皇帝 Thể Thiên Hanh Vận Chí Thành Đạt Hiếu Thể Kiện Đôn Nhân Khiêm Cung Minh Lược Duệ Văn Anh Hoàng Đế | 阮福時(阮福洪任) Nguyễn Phúc Thì(Nguyễn Phúc Hồng Nhậm) | 1829年-1883年 | 嗣德 Tự Đức 1847年-1883年 | 謙陵 Khiêm Lăng |
恭宗 Công Tông | 惠皇帝 Huệ Hoàng Đế | 阮福膺禛 Nguyễn Phúc Ưng Chân | 1852年-1883年 | (育德)1883年 | 安陵 An Lăng |
- | 文郎郡王 Văn Lãng Quận Vương | 阮福升(阮福洪佚) Nguyễn Phúc Thăng(Nguyễn Phúc Hồng Dật) | 1846年-1883年 | 協和 Hiệp Hoà 1883年 | 陽春下鄉 Dương Xuân Hạ Hương |
簡宗 Giản Tông | 紹德志孝淵睿毅皇帝 Thiệu Đức Chí Hiếu Uyên Duệ Nghị Hoàng Đế | 阮福昊(阮福膺登、阮福膺祜) Nguyễn Phúc Hạo(Nguyễn Phúc Ưng Đăng、Nguyễn Phúc Ưng Hỗ) | 1869年-1884年 | 建福 Kiến Phúc 1883年-1884年 | 陪陵 Bồi Lăng |
憲宗 Hiến Tông | 忠皇帝 Trung Hoàng Đế | 阮福明(阮福膺(豆歷)) Nguyễn Phúc Minh(Nguyễn Phúc Ưng Lịch) | 1871年-1943年 | 鹹宜 Hàm Nghi 1884年-1885年 | 嘉隆別墅 biệt thự Gia Long |
景宗 Cảnh Tông | 弘烈統哲敏惠純皇帝 Hoằng Liệt Thống Thiết Mẫn Huệ Thuần Hoàng Đế | 阮福昪(阮福膺祺) Nguyễn Phúc Biện(Nguyễn Phúc Ưng Kỷ) | 1864年-1889年 | 同慶 Đồng Khánh 1885年-1889年 | 思陵 Tư Lăng |
- | 懷澤公 Hoài Trạch Công | 阮福昭(阮福寶嶙) Nguyễn Phúc Chiêu(Nguyễn Phúc Bửu Lân) | 1879年-1954年 | 成泰 Thành Thái 1889年-1907年 | 安陵 An Lăng |
- | - | 阮福晃(阮福永珊) Nguyễn Phúc Hoảng(Nguyễn Phúc Vĩnh San) | 1900年-1945年 | 維新 Duy Tân 1907年-1916年 | 沖坤陵園 |
弘宗 Hoằng Tông | 嗣代嘉運聖明神智仁孝誠敬貽謨承烈宣皇帝 Tự Đại Gia Vận Thánh Minh Thần Trí Nhân Hiếu Thành Kính Di Mô Thừa Liệt Tuyên Hoàng Đế | 阮福昶(阮福晙、阮福寶嶹) Nguyễn Phúc Tuấn(Nguyễn Phúc Bửu Đảo) | 1885年-1925年 | 啓定 Khải Định 1916年-1925年 | 應陵 Ứng Lăng |
- | 末皇帝 | 阮福晪(阮福永瑞) Nguyễn Phúc Thiển(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 1913年-1997年 | 保大 Bảo Đại 1926年-1945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