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近代的考古發掘中,在開封的萬隆崗遺址中,在尉氏縣縣城西南的斷頭崗,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考古發掘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開封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夏朝(帝杼)曾在開封一帶建都232年,史稱老丘。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庄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啓拓封疆”之意,定名啓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啓之名諱,將啓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遷都大梁之後,他引黃河水入圃田澤(今鄭州圃田)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日趨繁榮。他還修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乃得稱霸于諸國,使大梁城與秦國的鹹陽、楚國的郢都並列,成為當時國內最發達的名都大邑。魏國在大梁建都,歷六世136年。在這136年裏,曾發生了孟子遊梁、竊符救趙,以及孫臏、龐涓等諸多故事,也給開封遺留下不少古跡,不愧被人稱為開封古城第一都。
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製,開封作為敗亡國的國都被降為浚儀縣,屬三川郡。“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失落了數百年的開封重又慢慢的恢復了元氣,開封也成為北魏對南部各朝作戰的水運線上的八個重要倉庫之一。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和天保十年(559年)分別建了著名的建國寺(大相國寺)和獨居寺(今鐵塔一帶),佛文化的發展對後來的東京文化的勃興做了前期的準備。
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兩千多公裏的大運河是溝通南北的大動脈。大運河的中段就是聯通黃河與淮河的汴河。位于汴河要沖的開封,又是東都洛陽的重要門戶,佔盡天時地利的開封迅速發展。進入唐代之後,開封也是水陸便捷的大都會,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汴州總管,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為陳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親李勉到汴州任節度使,他增築周圍達22裏的汴州城。後來李希烈叛亂時,靠汴州城阻叛軍數月。永平節度使李勉擴建汴州城,規模宏大,堅固寬廣,是今日開封城的雛形。五代時期,除了後唐之外,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于開封, 稱之為“東都”或“東京”,這一時期的開封正式取代了洛陽成為那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後梁定都開封十七年,時間雖短,但開封的租賦較輕,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同時,梁定都開封,使中國的政治中心從西部轉向東部平原地區,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

923年,後梁滅亡,繼起的後唐定都洛陽,開封仍置宣武軍。936年,石敬瑭滅唐,建立後晉,又從洛陽遷都開封。947年後晉亡。後漢立國仍定都開封,951年,郭威發動澶州(今濮陽)兵變,滅後漢建後周。郭威勤政愛民,大力改革使後周出現了新的氣象。954年,周世宗柴榮即位。柴榮在郭威的基礎上,整飭朝綱,改革弊製,在內政和軍事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他三次征伐南唐,奪得“淮南十四州”的土地,並恢復了江淮漕運,使開封經濟進一步提升。955年,他又發動10萬民夫在原汴州城外築外城。
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開封城北40裏的陳橋驛(現屬新鄉市封丘縣)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北宋,歷經9帝168年,是開封歷史上最為輝煌耀眼的時期,經濟繁榮,富甲天下,人口過百萬,風景旖旎,城郭氣勢恢弘,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來描述開封。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中國的對外交通已由漢唐以來的絲綢之路轉向東南沿海的海路,火葯、印刷術等中國的發明由此傳向世界各地,開封以其泱泱大國的氣象,躍居為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為繁華的著名都城。
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滅北宋後,稱為“汴京”。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成為金國陪都。1155年,汴京宋故宮發生大火,建築幾乎毀盡。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顏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開封府”為統治中心,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鋒,遷都“南京開封府”。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開封被蒙古軍圍困的情況下,逃出開封,遷都歸德府(今商丘)。
元滅金後,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于開封。元朝末年,“天下義軍共主”小明王韓林兒率領的紅巾起義軍,曾在開封建立“龍鳳”大宋農民政權。

明朝初年,朱元璋為定都何地猶豫不決,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達帶領北伐軍攻取山東和河南,此時許多人向朱元璋建議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來到汴梁考察,並將汴梁改稱為開封府,考察結果令朱元璋滿意,于是決定定地于此,並把應天也定為都城,實行兩京製。但在八月初二時,明朝的北伐軍大破大都(今北京)。八月下旬,有鑒于情勢有變,在權衡開封的利弊後,朱元璋最終決定定都南京。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梁路為北京開封府,公元1379年,罷北京稱號,封第五子朱橚就藩開封,稱周王。“天下藩封數汴中”周王本身也很賢明,再加上開封府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開封成為中原第一都會,開封城也僅次于北京和南京,是國際性大都市。
清朝統治中原後,于公元1662年重修了開封城池,並將河南省治、開封府治均設定在開封。由于開封在明末遭遇的嚴重破壞,與歷代相比,清代開封的經濟黯然失色,手工業、商業、服務業都呈衰落的態勢。但是,開封畢竟是省會,它仍具備商品集散地的重要作用。清代末年,開封是河南境內重要的革命中心。
中華民國改製,廢開封府設豫東道。民國3年(1914年)祥符縣改為開封縣。民國18年(公元1929年)成立開封市。民國21年(公元1932年)設行政督察區。1938年日軍佔領開封,省會西遷,次年日偽在開封成立河南省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政府恢復開封原來建置。
1948年6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11月成立開封特別市,省會地位不變。1954年10月,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開封改為省直轄市。1955年鄭州專區駐地遷至開封,改稱開封專區,1958年開封市委托開封專區管轄,1962年開封市恢復為省直轄市。1983年實行“市帶縣”體製,復原開封專區,原屬專區的杞縣、通許、尉氏、開封、蘭考五縣劃歸開封市管轄。
開封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厚重的魅力之城。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特別是北宋時期,開封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啓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均出自北宋時期。開封還是著名的戲曲之鄉、木版年畫藝術之鄉、盤鼓藝術之鄉,名人文化、宋詞文化、飲食文化、黃河文化、府衙文化燦爛悠久 。
2006年10月,鄭州開封兩地電信同價,取消或降低長途費用。2013年1月1日起,鄭州開封兩地正式實施金融同城。

2013年10月26日起,電信同城鄭州開封共用0371區號,開封原號碼前加2數位0378區號退出歷史舞台。在中原城市群的整體規劃中,提出將開封作為鄭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將鄭州的部分教育職能逐步向開封轉移,在鄭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開封成為鄭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實現一體化發展。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復開封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復原開封縣,設立開封市祥符區,同時還復原金明區,並入龍亭區。
朝代 | 名稱 | 都城位置 | 建都時間 |
---|---|---|---|
夏 | 老丘 | 開封市東偏北 | 公元前十八世紀初葉至公元前十七世紀末葉 |
魏國 | 大梁 | 開封市 | 公元前361年—前225年 |
大楚 | 汴州 | 開封市 | 公元784年 |
後梁 | 東都 | 開封市 | 公元907年—909年,公元913年—923年 |
後晉 | 東京 | 開封市 | 公元938年至公元946年 |
後漢 | 東京 | 開封市 | 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 |
後周 | 東京 | 開封市 | 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 |
北宋 | 東京 | 開封市 |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 |
大齊 | 汴京 | 開封市 | 公元1132年至公元1137年 |
金朝 | 南京 | 開封市 | 公元1161年,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
韓宋 | 汴京 | 開封市 | 公元1358年—公元1359年 |
- 名稱演變
儀邑現在開封城區位置上最早出現的名字,春秋時期為衛國南部邊境上的一座小城市。大梁是在儀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浚儀由大梁發展而來,浚儀之名源于渠水,今日開封城是在浚儀城基礎上發展過來的。秦毀大梁後,大梁地置浚儀縣。啓封是指春秋戰國至唐代初年的古開封城,位于今開封縣朱仙鎮東南約5華裏的古城村,當時鄭國在此築城,取“啓拓封疆”之意,故名“啓封”。今日開封一名是由啓封城的名稱沿襲而來。開封由“啓封”更名而來,西漢時為了避景帝劉啓諱“以開代啓”,更名“開封”,啓封縣就改稱為開封縣了,開封地名實始于此時。梁苑又叫梁園、兔苑、東園等,系西漢梁孝王劉武所築的一所華麗園囿,苑內園林樓台相連,方圓三百餘裏,是中國園林史上的一大奇觀。梁州因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孝靜帝在浚儀縣建立梁州而得名。它是在浚儀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開封的又一別名。汴州之名源于北周對梁州之改治。

東都後梁太祖朱溫建立後梁,將汴州升為開封府,轄15縣,號稱東都。祥符是開封的別稱。汴京一名,五代至北宋初年已始于民間,官稱始于公元1127年,金朝統治東京後。汴梁一名,大致與汴京同時產生,官稱始于元代。臥牛城北宋東京外城俗稱。西京偽齊時期命名。南京金兵攻下東京之後的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將汴京改稱南京。明代初年,由于開封的歷史地位,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取元大都後,以開封為“北京”,歷時9年。
行政區劃
開封市轄鼓樓區、龍亭區、禹王台區、順河回族區、祥符區和尉氏縣、蘭考縣、杞縣、通許縣四縣。 其中蘭考縣為省直管縣。
區劃名稱 | 面積(k㎡)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街道 | 鎮 | 鄉 | 居委會 | 村委會 |
---|---|---|---|---|---|---|---|---|
開封市 | 6246 | 鼓樓區 | 475000 | 25 | 35 | 55 | 137 | 2381 |
龍亭區 | 92 | 午朝門街道體育路16號 | 475000 | 4 | / | 2 | 10 | 60 |
順河回族區 | 88 | 清平街道 | 475000 | 6 | / | 2 | 29 | 35 |
鼓樓區 | 58 | 相國寺街道 | 475000 | 8 | / | / | 26 | 18 |
禹王台區 | 56 | 菜市街道 | 475000 | 5 | / | 2 | 15 | 33 |
祥符區 | 1302 | 城關鎮縣府東街18號 | 475100 | / | 6 | 9 | 10 | 336 |
杞縣 | 1258 | 城關鎮 | 475200 | / | 8 | 13 | 8 | 591 |
通許縣 | 767 | 城關鎮 | 475400 | / | 6 | 6 | 5 | 304 |
尉氏縣 | 1257 | 城關鎮 | 475500 | / | 9 | 8 | 5 | 514 |
蘭考縣 | 1116 | 城關鎮 | 475300 | / | 5 | 11 | 5 | 451 |
註:原屬龍亭區的水稻鄉由金明區代管;鼓樓區南苑、仙人庄2街道及金明區整建製實際由開封新區管轄。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封市位于黃河中下遊,太行山脈東南方,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東經113°52′15"—115°15′42",北緯34°11′45"—35°01′20",東與商丘市相連,距黃海500公裏,西與省會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河相望。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裏,市區面積1849平方公裏。南北寬約92公裏,東西長約126公裏。東距歐亞大陸橋東端的港口連雲港500公裏,西距省會鄭州72公裏,在中國版圖上處于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幹燥,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為14.52℃,年均無霜期為221天,年均降水量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水文
開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境內河流眾多,分屬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黃河大堤以北灘區為黃河水系,流域面積263.8平方公裏;黃河大堤以南屬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濟河、馬家河、黃汴河、賈魯河、渦河等,流域面積5913平方公裏。
地貌
開封地勢平坦,土壤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農作物種植,是河南省重要的農業種植區,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及落葉喬木等,是全國著名的小麥、棉花、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生產和出口基地。
開封市地下,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則因黃河泥沙淤積使河床不斷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懸河”。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構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佔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採量),佔資源總量的58%。
土地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7公頃,佔3.90%;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礦產資源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採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生物資源
開封植物資源豐富,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約有800餘種。動物種類繁多,主要有豬、牛、羊、驢、雞、鴨、鵝、兔及魚類、鳥類等飼養動物和野生動物60餘種,已成為全省重要的豬、牛、羊繁育基地,所產“開封黃河鯉魚”被譽為“魚之上乘”而聞名中外。
開封古稱汴梁,位于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于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開封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建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遊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人口民族
開封當地居民原以漢族的河南人為主,開封人口在同一時期最輝煌的時代當屬北宋,作為北宋的首都,人口達150萬。明朝末期的1642年,李自成攻開啟封,明軍扒開黃河淹沒開封城,城中人口由37萬人減少至3萬餘人。近代,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開封人口約為36萬,而同時期的洛陽和鄭州分別隻有7萬和3萬。1954年,河南省會自開封遷移至鄭州後,有將近7萬人遷至鄭州。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67615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相比,十年共增加96159人,成長2.10%。其中,男性人口為2370608人,佔50.70%;女性人口為2305551人,佔49.30%。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82。0-14歲人口為999585人,佔21.38%;15-64歲人口為3289335人,佔70.34%;65歲及以上人口為387239人,佔8.28%。
經濟概況
概況
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原經濟區中心城市、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製改革試點城市;旅遊景區管理體製改革試點城市;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
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492.1億元,比上年成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5.2億元,成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78億元,成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528.9億元,成長9.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2億元,成長19.1%。固定資產投資1135.6億元,成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1億元,成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16元,分別成長10.1%和11.5%。
三次產業結構達到19.1∶45.4∶35.5,一產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二三產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1.8%
第一產業
2014年,糧食總產達278.6萬噸,成長2.2%,實現“十一連增”。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8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加到26家。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發展到6620家,家庭農場達到490家,累計流轉土地140.9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到81%。茂盛糧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國家驗收。全市優質農作物種植面積超過62%,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9%以上。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0個、無公害農產品26個。新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60個,肉蛋奶產量穩定成長。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柳園口、趙口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工程扎實推進,“油改電”工程順利實施,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
第二產業
開封工業主要形成于建國之初的“一五”和“二五”時期,是河南省的老工業基地。河南省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電冰櫃、第一輛腳踏車、第一台縫紉機、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都出自開封。
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93家,增加3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19.7億元,成長13.7%。工業用電量成長20.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50家重點培育企業和50家高成長型企業穩定發展,晉開集團產值超60億元,奇瑞汽車和瑞創農機產值超30億元,中電投開封發電公司、興化精細化工公司實現利潤分別超4億元和1億元,平原非標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十大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29.7億元,成長11.6%。強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134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418億元,成長21.3%,正隆包裝、沃隆車業等60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8個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9.4億元,成長19%,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19.1億元,成長15.8%。通許產業集聚區被評為“省十快產業集聚區”,汴西產業集聚區被評為“二星級產業集聚區”,尉氏和杞縣產業集聚區被評為“一星級產業集聚區”。
第三產業
成功舉辦2014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中國開封第32屆菊花文化節、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第八屆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一河兩街三秀”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小宋城、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區建成開業,守望閣、珠璣巷、城牆保護五期工程建成開放,東京極地海洋館正式運營,中原明珠文化產業園、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汴京公園及周邊環境改造等重點文化旅遊項目扎實推進。全市旅遊接待量、旅遊綜合收入分別成長13.6%和15.9%。
金融業平穩發展,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274.1億元,同比成長12.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64.4億元,同比成長23.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存貸比上升到118%。全市金融機構實現稅收8.2億元,成長42.1%。成功發行第二期城投債。實現直接融資112.8億元、間接融資165億元。商貿、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城鄉建設
2014年,多元化融資70.3億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7.4億元。開封西湖蓄水成景,鄭開城際鐵路開通運營,鄭開大橋、東京大橋建成投用,隴海四路、隴海五路、十八大街、十九大街等道路建成通車,鄭開大道拓寬、金明大道北段改造等一批道路管網工程有序推進。中心商務區、核心區內7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8.7億元,“八園兩館一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著力培育主導產業,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6個,中南建材城、奇瑞微車、大商麥凱樂購物中心、銀基水上大世界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落戶,德豪光電、武秀汽車配件、泰豐生物製葯等一批主導產業項目快速推進。
2014年,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基本完成,設立祥符區,市區面積由547平方公裏擴大到1849平方公裏,市區人口由91萬增加到169萬,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預計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3%。強力開展“兩改一建”工程,完成棚戶區、城中村改造281.4萬平方米。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啓動城區“三貫通”工程和火車站周邊開發改造,基本完成內順城路(向陽路—西門大街)改造、文廟街改造、西環路北延(東京大道—復興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內環路改造、華夏大道改造、官坊立交輔道及排水工程、東京大道雨水幹渠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鄭徐客運專線、鄭民高速二期、新開鐵路、商登高速、機西高速等項目開封段扎實推進。實施規劃提升、以產興城等縣城建設十大工程,縣城和中心鎮面貌明顯改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82公裏,改造農村危房1.2萬戶,解決33.4萬農村居民和在校師生安全飲水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開封全市實施各類科技計畫297項,其中科技攻關209項、科技創新平台 9項、科技成果推廣16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43項,其中3項獲省級獎勵。全市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29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3家。全市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達13家。全市申請專利為669件,同比成長26.7%;獲專利授權418件,同比成長6.6%。
衛生
2012年,開封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68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2134人,其中執業醫生8688 人,註冊護士8354人,葯劑人員1119人,其他衛生專業人員2676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83個,婦幼保健機構8個,採供血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11個。
活動
2012年,開封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演出場次1810場,國內演出觀眾183.36萬人次;藝術表演場所8個,演(映)出場次426場;群藝館、文化館14個,組織文藝活動686次;文化站121個,組織文藝活動1498次;公共圖書館6個,總藏量85.36萬冊。
教育
截至2012年,開封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088所,在校生125.08 萬人,專任教師56558人,兼任教師3791人。其中,全市研究生培養單位1個,在校生5756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11.3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5所,在校生6.05萬人;技工學校14所,在校生2.05萬人;普通高中46所,在校生9.38 萬人;普通國中232 所,在校生20.23萬人;國小1406所,在校生52.93萬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588人;幼稚園690個,在園幼兒15.87萬人。各級各類學校中,還有各類成人教育學校656所,在校生8.66萬人。
類別 | 列表 | ||
---|---|---|---|
高等院校 | 河南大學 |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開封大學 | 開封教育學院 |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 |
職專技校 | 河南省醫葯學校 | 河南醫葯技師學院 |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 |
河南省外貿學校 | 河南化工職業學院 | 開封市文化旅遊學校 | |
開封市高級技工學校 | |||
主要高中 | 開封高中 | 河南大學附屬中學 | 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 |
開封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 開封市二十二中 | 開封市第七中學 | |
開封市第五中學 | 開封縣第一中學 | 開封縣第四中學 | |
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 | 杞縣高級中學 | 杞縣第一高級中學 | |
通許一高 | 蘭考一高 | ||
主要國中 | 開封市第十四中學 | 河南大學附屬中學 | 金明中學 |
求實中學 | 開封市第十三中學 | 開封市第三十三中學 | |
開封第二十七中學 | 杞縣大同中學 | ||
主要國小 | 開封市縣街國小 | 開封市第一師範附屬國小 | 開封市第二師範附屬國小 |
河南大學附屬國小 | 開封市財政廳國小 | 開封市五一路二小 | |
開封市中山路五小 |
交通
- 公路
開封至鄭州、洛陽、三門峽、商丘均有高速公路相連,經鄭州向北可通達新鄉、安陽直至北京;向南可通達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直至深圳。

開封長途汽車客運站共有六個,分別為火車站廣場客運總站、迎賓路客運西站、中山路相國寺客運站、汴京大道東段客運東站、濱河路長青客運站和金明大道金明客運汽車站。上述各個客運站均與省內外建有固定運營線路,並有定時發往北京的臥鋪汽車。其中,市客運總站、西站、相國寺站、金明站發往鄭州的鄭開城際公車每10分種一班。來往十分方便和快捷。
- 鐵路
歐亞大陸橋東段的隴海鐵路橫貫全境,京廣、京九鐵路大動脈左右為鄰,黃河公路大橋橫跨南北,310、106國道縱橫交匯。國家東西交通大動脈連霍高速公路,南北交通大動脈京開高速公路(大廣高速)、日南高速公路、鄭民高速公路,使開封成為國內重要的高速公路密集交織的樞紐城市。
經開封火車站可直達上海、北京、連雲港、青島、西安、西寧、烏魯木齊等各地。開封距鄭州70公裏,距商丘150公裏,由此中轉經京廣、京九鐵路可達全國各地。鄭徐高鐵平行于隴海鐵路,將聯通國家高鐵東西交通大動脈鄭西高鐵、徐蘭高鐵和南北京港高鐵。
鄭開城際鐵路將于2013年投入運營,連線鄭州高鐵新客站鄭州東站,鄭開兩大都市間18分鍾高速鐵路到達,極大的促進鄭開城市一體化進程。
- 航空
2011年12月,鄭民高速公路鄭州開封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車。鄭民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20公裏,雙向四車道,設杏花營、南苑兩個出入口和開封金明服務區、開封南停車區,是開封通往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一條高速便捷通道,使開封到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時間縮短至30分鍾。
- 市內交通
公交
截止2012年3月,市內開通公交運營線路總計46條,運營車輛約300餘台,可到達市區和周邊的各旅遊景區。
計程車
截止2012年3月,全市共有計程車2500餘輛,以轎車為主。
歷史文化
汴綉
北宋時開封刺綉工藝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準。開封雲集各地的巧匠綉工,官辦的有文綉院,民間的有秀巷 。汴綉即在此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近些年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人必買的佳品。
曲藝
在開封,能看到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開封享有“戲曲之鄉”、“木版年畫之鄉”、“汴綉之鄉”、“菊花之鄉”等美譽。
豫劇,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祥符調是豫劇的一支重要流派。明末清初,陝西人來汴經商定居,其家鄉戲秦腔也隨之傳入,並與地方戲曲汴梁腔、梆子秧腔、女兒腔以及鎮南技、山坡羊、打棗桿等民歌長期融會貫通而逐步形成豫劇祥符調。唱、念俱用標準的汴梁音韻,發音多假嗓,音域屬上五音。
民俗
飲食
傳統名菜:開封灌湯包、鯉魚焙面、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鹵煮黃香管、炸八塊、一鴨三吃、蒸羊等。
小吃:灌湯包子、逍遙鎮胡辣湯、桶子雞、龐記桶子雞、沙家牛肉、開封套四寶、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風幹兔肉、五香羊蹄、醬瓜雞丁、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芝麻翅中翅、炒紅薯泥、花生糕、黃燜魚、鍋貼、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湯、東華乍、鍋貼豆腐等。
特產
汴梁西瓜、杞縣醬菜、杞縣大蒜、五香豆腐幹、桶子雞、花生糕、綠豆糕、五香、麻辣花生。
工藝
文化遺產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2008年):汴京燈籠張;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開封盤鼓,大相國寺梵樂,麒麟舞,二夾弦,汴綉;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摞石鎖。
友好城市
風景名勝
開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38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聞名遐邇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台、繁塔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開封館藏和各名勝古跡中儲存著上自漢代、下止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歷史、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
截至2014年,全市共有4A級旅遊景區(點)7處,5A級旅遊景區(點)1處。星級賓館酒店22個,旅行社54家。
名稱 | 簡介 |
---|---|
龍亭公園 | 龍亭公園位于開封城內西北隅,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佔地面積1300多畝。全園包括午門、玉帶橋、朝門、照壁、朝房、龍亭、北宋皇宮宸拱門遺址、碑亭、北門及東門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體,還有潘楊二湖、春園、盆景園、號稱中原一絕的植物造型園及長廊水榭等園林景觀。整個景區建在宋、金皇宮和明代周王府遺址上。龍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東西兩側各有八間朝房,與大殿組成完整的宮殿院落,其內建有中國首座大型宋代蠟像館。午門至大殿為御道,御道兩側為楊家湖和潘家湖。 |
清明上河園 | 清明上河園位于開封城西北隅,是以宋代張擇端的名《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集中再現原圖風物景觀的大型宋代民俗風情遊樂園,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佔地面積510畝,主要建築有城門樓、虹橋、街景、店鋪、河道、碼頭、船坊等。園區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現宋代諸如酒樓、茶肆、當鋪、汴綉、官瓷、年畫等現場製作;薈集民間遊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鬥雞、鬥狗等京都風情,並根據宋氏歷史故事表演“文包武楊”及宋代婚禮習俗等節目。 |
宋都御街 | 宋都御街位于開封市中山路北段,是為再現宋代御街風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條仿宋商業街。 |
鐵塔 | 鐵塔公園位于開封市城區的東北隅,佔地面積51.24公頃,是中國100家名園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鐵塔位于鐵塔公園的東半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 也是主要的景點,建于公元1049年,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有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建成九百多年來, 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至今巍然屹立。 |
繁塔 | 繁塔位于開封市區東南隅,建于北宋開寶七年。繁塔為六角九層空心樓閣式、仿木結構的磚塔,原高80米,明永樂年間,將三層以上拆除,後在三層上建六層尖頂,形成了現今下粗上尖的塔姿。繁塔是研究我國建築、美術和音樂的寶貴資料。 |
山陝甘會館 | 山陝甘會館位于開封市徐府街東北段路北,是清代山西巨賈會同陝西、甘肅旅汴同鄉于乾隆四十一年集資興建的集會場所。整個會館建築,布局巧妙,結構嚴謹,磚木雕刻精美綺麗,巧奪天工。 |
大宋武俠城 | 萬歲山·大宋武俠城地處開封市西北部,與龍亭湖風景區毗鄰,佔地五百餘畝,是一座以宋文化、城牆文化和七朝文化為景觀核心、以大宋武俠文化為旅遊特色、以森林自然為格調、兼具休閒娛樂功能的多主題、多景觀大型遊覽區。主要景點有:九龍瀑、江湖街、龍壇、萬歲寺等。 |
天波楊府 | 天波楊府是北宋抗遼民族英雄楊業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東京(今開封市)城內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因楊業忠心報國,楊家將世代忠良,宋太宗趙光義愛其清正剛直,不善巧言諂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門的金水河邊建無佞府一座,賜金錢五百萬蓋“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並親筆御書“天波楊府”匾額。 |
禹王台公園 | 禹王台風景區坐落于開封城牆外東南部,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盲人樂師師曠常在此吹奏古樂,故名“吹台”。明嘉靖二年,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吹台上建禹王廟一座,此後改名為禹王台。禹王廟立有高大的禹王像,東西兩個配殿安放著師曠及李白、杜甫、高適三位詩人的塑像。唐天寶三年,李白、杜甫、高適曾在此聚會,飲酒賦詩,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每年4月“東京禹王大廟會”皆在此舉行。 |
開封府 | 開封府位于包公湖-包公東湖、包公西湖北岸,是國家AAAA級景區。許多歷史名人如寇準、範仲淹、包拯、歐陽修等都曾任“開封府”尹。特別是包拯任“開封府”尹時,鐵面無私,執法如山,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美名傳于古今。 |
延慶觀 | 延慶觀原名重陽觀,是為紀念全真教創始人王喆(王重陽)而興建的。金末重陽觀已毀。元太宗五年,全真教徒受丘處機遺命,重修重陽觀,歷時近三十年,規模宏偉,殿宇壯麗,元帝賜名“大朝元萬壽宮”元末又毀于兵火,僅存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更名延慶觀。 |
翰園碑林 | 翰園碑林位于開封龍亭湖西畔,是開封市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李公濤自籌資金,于1985年始行建立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最大的民辦碑林。碑林分為山水風景區和碑廊布展區兩大部分,佔地120畝,豎碑3800塊。分設現代名人碑廊、中山碑廊、宋代碑廊、帝王名臣碑廊、友誼碑廊等十大碑廊區。 |
朱仙鎮岳飛廟 | 朱仙鎮岳飛廟位于開封城南22公裏,相傳朱仙鎮是戰國時魏國義士朱亥的故裏,明、清時更是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飛曾率兵在此大敗金兀術。岳飛廟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是明代全國四大岳廟之一。 |
大相國寺 | 大相國寺位于開封市中心,是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重修。儲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旅遊景點。 |
包公祠 | 包公祠位于包公湖-包公西湖西岸,為紀念中華民族歷史上廉潔奉公的宋朝丞相包拯,陳列有大量關于包拯的歷史文物。 |
大宋御河 | 大宋御河從2006年開始投資興建,2013年5月開始運行,投資約6億元,全長1.9公裏,貫通開封市龍亭湖、包公湖兩大主要景區,包含西司、包公祠、龍亭湖三個碼頭。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在開封水系中地位舉足輕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