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長沙交通學院
1956年1月,長沙交通學院前身交通部長沙航務工程學校創立。
"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停辦,1971年學校恢復,更名為湖南省交通學校。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定名為長沙交通學院,成為直屬交通部的一所大學部院校。
2000年,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
●長沙電力學院
長沙電力學院前身為電力工業部1956年初籌建的長沙水力發電學校。

1983年,在省屬中等專業學校的基礎上建立起長沙水利電力師範學院,屬電力部部屬高校。
1994年,更名為長沙電力學院,由電力部為主管理。
1995年1月起,學院加入華中電力集團,實行部、電力集團共同領導,以電力集團為主的管理體製。
2001年7月和2002年5月,湖南省水利水電學校和湖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先後並入。
合並之後
2003年4月,經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國家交通部所屬的長沙交通學院和原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長沙電力學院合並組建成長沙理工大學。

2009年4月,湖南省政府與國家交通運輸部簽署協定,共建長沙理工大學。
2012年2月,長沙理工大學加入"綠色交通聯盟",成為聯盟六所高校之一。
2012年3月,長沙理工大學成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2年6月,長沙理工大學入選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中西部地方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4年5月,長沙理工大學選為17所由國家電網及其他19家電力行業企業和組織聯合發起成立"特高壓獎學基金"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
研究機構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科技創新團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自然科學創新平台36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台14個。
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方地區橋梁長期性能提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電力生產與控製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公路交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公路工程實驗室、橋梁結構安全控製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道路在變災變防治及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電力與交通安全監控及節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部重點實驗室(1個):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車輛安全性設計與可靠性技術實驗室、工程車輛輕量化與可靠性技術實驗室、智慧型電網運行與控製實驗室、橋梁工程安全控製實驗室、特殊環境道路工程實驗室、水沙科學與水災害防治實驗室、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實驗室、電力與交通材料保護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實驗室、電力系統安全運行與控製實驗室、綜合交通運輸大資料智慧型處理實驗室
科研項目
學校主持完成的"膨脹土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項目2009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混凝土橋梁施工期和使用期安全控製的關鍵技術"、"混凝土橋梁服役性能與剩餘壽命評估方法及套用"、"瀝青路面狀態設計法與結構性能提升技術及工程套用"項目分別于2006、2011、2012年3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十二五"以來,學校主持承擔國家級項目286項,實現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歷史性突破,並獲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國家863計畫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高端項目資助;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6項,其中主持2項;職務發明專利238項;科研進校經費10億餘元。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5年6月,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擁有紙本(印本)館藏312.8萬冊,電子圖書76.6萬冊,中外期刊1951種,中外文資料庫55個,自建資料庫3個,建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技查新工作站。
●學術期刊
長沙理工大學期刊中心是期刊編輯、出版和發行的管理機構,編輯、出版《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季刊)、《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季刊)、《交通科學與工程》(季 刊)、《中外公路》(雙月刊)、《食品與機械》(雙月刊) 、《公路與汽運》(雙月刊)、《實驗教學與儀器》(月刊)8種正式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食品與機械》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期刊;《實驗教學與儀器》是"人大《影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獲評"第三屆湖南省期刊優秀欄目";《中外公路》、《食品與機械》是全國中文核心和中國科技核心 "雙核心期刊",均獲評"首屆湖南省期刊優秀欄目";《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多次獲得"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獎"和"全國優秀社科學報"榮譽,于2008年進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擴展版;《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科版)、《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公路與汽運》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科版)、《中外公路》被評為第四屆湖南省"雙十佳期刊";《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被評為第五屆湖南省"雙十佳期刊",獲評電力報協優秀期刊;《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中外公路》、《食品與機械》是"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6月,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有61個大學部專業。
序號 | 學院名稱 | 序號 | 學院名稱 |
---|---|---|---|
1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2 | 土木與建築學院 |
3 | 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 | 4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5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6 | 文法學院 |
7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8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9 | 電腦與通信工程學院 | 10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11 |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12 | 設計藝術學院 |
13 |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 14 | 水利工程學院 |
15 | 外國語學院 | 16 | 體育學院 |
17 | 國際學院 | 18 | 繼續教育學院 |
19 | 城南學院 |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有2個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1個湖南省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具有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資格。
博士後流動站(3個):交通運輸工程 、土木工程 、工商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交通運輸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套用經濟學、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工商管理碩士(MBA)、套用統計碩士、翻譯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工程碩士、法律碩士、藝術碩士
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個):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
湖南省重點學科(11個):
序號 | 學科名稱 | 學科帶頭人 | 依托學院 |
---|---|---|---|
1 | 交通運輸工程 | 鄭健龍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2 | 土木工程 | 張建仁 | 土木與建築學院 |
3 | 工商管理 | 葉澤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4 | 水利工程 | 蔣昌波 | 水利工程學院 |
5 | 電氣工程 | 曾祥君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6 | 機械工程 | 雷正保 | 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 |
7 | 套用經濟學 | 王耀中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8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肖伏良 |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
9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劉永樂 |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10 | 數學 | 李應求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11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付宏淵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6月,學校 有專任教師1931人,其中正高職稱310人,副高職稱68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00人,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外聘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師資隊伍中現有國家"千人計畫"人選2人,"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4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文教類)計畫人選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全國優秀教師7人,湖南省"百人計畫"人選12人,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2人。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外聘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光溪 、林元培 、王浩
國家"千人計畫"人選:蔡春聲、李科奕
"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建仁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賴明勇、楊榮華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大學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識別的專業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近五年,獲準立項的國家級大學部教學工程項目數量在省屬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8門,國家級實驗(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6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學校是教育部"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實施學校。 近五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8項;大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174項,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951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會計學、能源與動力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金融學、交通運輸
卓越工程師(會計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8個):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方向、橋梁工程方向)、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利工程類(含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會計學、新聞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會計學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土木工程
國家級專業識別通過專業(7個):交通運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3個):結構設計原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路基路面工程等
國家級實驗(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個):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土木工程專業道路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團隊
國際交流
2008年12月,由長沙理工大學與賴比瑞亞大學合作建設的孔子學院在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揭牌成立。這是賴比瑞亞開辦的第一所孔子學院。
2014年11月,長沙理工大學獲批與黑山共和國黑山大學合作建設孔子學院,黑山大學孔子學院是學校繼非洲賴比瑞亞大學孔子學院之後承辦的第二所孔子學院,也是湖南省高校在中東歐地區承辦的第一所孔子學院。
截至2015年6月,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韓國及香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學校具有招收和培養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單位。
文化傳統
校訓

博學 力行 守正 拓新
校徽
釋義:
1、該設計採用長沙開頭字母C及S組合變形成"工"字;
2、字母C的形狀像橋梁,道路代表著原交通學院,同時"工"字的一豎設計成閃電狀,代表著原電力學院,兩者形狀呈互相咬合之勢。象征著倆校無論在地域上還是教學上均相互依存,互通有無;

3、把"工"的上半部分從顏色上區分字母"T",該字母是英語理工"Technology"的首字母,便于高校適應國際化的要求;
4、字母C的形狀有兩組共四個,兩組代表交通學院與電力學院,4個還代表電力學院合並的另外兩個學校;
5、該標志的色彩設計採用藍色,藍色是科技、科學的象征色,以此表示長沙理工教學科研邁上新的台階。兩種藍色也表示原先的兩所學校相互交融、協調發展。
校歌
詞:師生共同創作 曲:唐昌菲
伴隨共和國揚帆起航
金盆如畫播種希望
交通之魂
電力之光
湖湘文化熏染成長
跨越新世紀展翅翱翔
雲霞似錦超越夢想
究學于理
成就于工
巍巍學府翰墨飄香
博學力行 守正 拓新
代代俊彥綻華芳
博學力行 守正 拓新
民族的偉業勇擔當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知名校友
政治界
交通運輸行業
陳永寬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 |
郭主龍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公司路橋建設公司總經理 |
劉谷保 |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交通分公司副總經理 |
交通部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 | |
湖南省交通廳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廳長,著名橋梁專家 | |
彭鳳梧 | 廣東交通廳原副廳長 |
貴州省公路局原黨委書記 | |
胡紹剛 |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所所長 |
袁海利 | 江西省路橋工程局原黨委書記 |
朱堅和 | 廣西交通設計研究院院長 |
吳愛青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院長 |
長江航務管理局副局長 | |
苗萬傑 |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長 |
陳 璋 | 湖北省交通規劃研究院院長 |
陝西省西安公路研究院院長 | |
劉剛亮 |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
胡金雄 | 杭州灣跨海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大橋試樁工程項目總工程師,2004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 (2003年), "國際傑出項目經理"榮譽稱號得主(交通系統第一位) | |
馬嗣俊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三公局董事長 |
水利電力行業
陳飛虎 |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 總經理 |
喻新強 |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國家電網公司西北分部主任 |
鄒逸橋 |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稽查局)主任 |
丘智健 |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華東電監局局長 |
歐陽榮夫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安徽分公司黨委書記 |
劉建龍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湖南分公司副總經理 |
賀錫強 |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
黃進平 | 廣西電網公司黨組書記 |
周志立 | 海南電網公司總工程師 |
胡柏初 | 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
馬遠祿 | 廣西政協常委,原廣西區電力局局長 |
周小陽 | 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院長 |
文新民 | 湖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黨委書記 |
吳兆旗 | 海南省水利電力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黃 敏 |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黨委書記 |
李華明 |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高級政工師,高級企業文化師 |
葛國華 |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任院長兼院黨委副書記 |
總會計師
楊 亞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 |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總會計師 | |
朱晉平 | 河北省電力公司總會計師 |
洪 偉 | 湖北省電力公司原總會計師 |
吳 駿 | 河南省電力公司總會計師 |
劉友夫 | 湖南省電力公司總會計師 |
胡伏秋 | 貴州電網公司總會計師 |
張寧傑 | 新疆電網公司總會計師 |
彭陸強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
張元剛 |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總會計師 |
羅朝國 |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總經濟師 |
向國彪 | 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總會計師 |
劉 祥 |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總會計師 |
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