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庸,本名査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1924年3月10號(農歷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海寧縣。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鬥”,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得主、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曾有三任妻子。

筆名由來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

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譯)寫影話,如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在讀者中間也曾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還有一個筆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這是他讀高中時老師給取的名字。當時還是1940年,他讀高中一年級時,因為寫了一篇嘲諷訓導主任的寓言故事《阿麗斯漫遊記》。結果因“褻瀆師長,敗壞學風”而被革出校門。然而,這篇文章不僅顯露了金庸的文學才華,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強權,追求真理與正義的精神和勇氣。
到衢州中學後,金庸開始向東南地區的一家大報《東南日報》投稿。老師替他取了一個筆名——“查理”。“查理”撰寫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陸續在《東南日報》副刊《筆壘》上發表,得到好評。
人物經歷
個人經歷
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國小,先就讀于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嘉興一中),為寫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開除,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東吳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遊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早年在香港《大公報》、《新晚報》和長城電影公司任職。後創辦香港《明報》、新加坡《新明日報》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形成《明報》集團公司。查良鏞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應報社之約,開始寫作連載性的武俠小說。到七十年代初寫完《鹿鼎記》而封筆,共完成了十五部。
他的小說既繼承了傳統白話小說的語言風格,又對舊式武俠小說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為題材,卻體現出現代精神,同時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因而贏得億萬讀者的喜愛,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金庸不僅是傑出的小說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評家。他寫有近兩萬篇社評、短評,切中時弊,筆鋒雄健犀利,產生了很大影響,曾被人贊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與古龍,黃易,梁曉聲,溫瑞安並稱為新武俠文學五大宗師。

寫作生涯
金庸是香港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和社會活動家,也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金庸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是華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報人。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和《新晚報》先後當過記者、翻譯和編輯。

于1959年,他親手創辦了香港《明報》,之後又相繼創辦了《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並在新加坡創辦了《新明日報》、在馬來西亞創辦了《新明日報》。
自1959年至1993年,金庸曾擔任香港《明報》社長、董事長、名譽董事長。在此期間,金庸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出版有《香港的前途》等中英文政論集。為此,金庸于1981年獲英國授以“英帝國官佐勛”銜(OBE),于1992年獲法國總統授以"榮譽軍團騎士勛銜"、獎勵其對新聞事業、政治、評論、文學創作及文化交流的貢獻。金庸于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擔任香港廉政專員公署市民咨詢委員會召集人和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
自1985年至今,他還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製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金庸于2000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
主要作品
小說作品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著作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于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遊時代筆《天龍八部》。
外文翻譯版本
金庸若幹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馬來文、日文、韓文等在海外流傳。其中以日文與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書劍恩仇錄》(全4巻、原名:書劍恩仇錄、譯:岡崎由美)

《碧血劍》(全3巻、原名:碧血劍、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早依)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巻、原名:笑傲江湖、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瑞紀)
《雪山飛狐》(全1巻、原名:雪山飛狐、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
《射雕英雄傳》(全5巻、原名:射雕英雄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金海南)
《連城訣》(全2巻、原名:連城訣、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神雕俠侶》(全5巻、原名:神雕俠侶、訳:岡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龍記》(全5巻、原名:倚天屠龍記、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劍》(全1巻、原名: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伊藤未央)
《飛狐外傳》(全3巻、原名:飛狐外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天龍八部》(全8巻、原名:天龍八部、監修:岡崎由美、譯:土屋文子)

《鹿鼎記》(全8巻、原名:鹿鼎記、譯:岡崎由美・小島瑞紀)
英文版:
The Book and the Sword(《書劍恩仇錄》,全一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恩沙(Graham Earnshaw);監修:閔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記》,3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閔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傳》)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飛狐》,全一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譯:莫錦屏(Olivia Mok)
其它作品
改編成電視電影作品
影片名稱 | 上映年份 | 製片方 | 導演 | 主要演員 |
---|---|---|---|---|
飛狐外傳 | 1980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錢小豪,黃敏儀,郭追,鹿峰,江生 |
1984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劉仕裕 | 黃日華,惠英紅,戴良純,萬梓良,梁家仁 | |
1993年 | 嘉禾電影公司 | 潘文傑 | 黎明,李嘉欣,張敏,盧偉義 | |
雪山飛狐 | 1964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化 | 江漢,歐嘉慧,上官玉 |
連城訣 | 1980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牟敦芾 | 吳元俊,白彪,廖麗玲 |
天龍八部 | 1977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鮑學禮 | 李修賢,恬妮,林珍奇 |
1982年 | 新世紀電影公司 | 蕭笙 | 徐少強,湯鎮業,黃日華 | |
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 1994年 | 永盛電影公司 | 錢永強 | 林青霞,鞏俐 |
射雕英雄傳 | 1958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胡鵬 | 曹達華,容小意 |
1977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傅聲,恬妞,李藝民 | |
東成西就 | 1993年 | 澤東電影公司 | 劉鎮偉 | 張國榮,梁朝偉 |
東邪西毒 | 1994年 | 學者電影公司 | 王家衛 | 張國榮,梁家輝 |
鹿鼎記 | 1983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華山 | 汪禹,劉家輝 |
1992年 | 寰亞電影公司 | 王晶 | 周星馳,溫兆倫 | |
笑傲江湖 | 1978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孫仲 | 汪禹,施思 |
1990年 | 金公主電影公司 | 胡金銓 | 許冠傑,葉童,張敏 | |
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 | 1992年 | 金公主電影公司 | 程小東 | 李連傑,林青霞,關之琳,李嘉欣 |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 1993年 | 金公主電影公司 | 程小東 | 林青霞,王祖賢 |
書劍恩仇錄 | 1960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晨風 | 張瑛,紫羅蓮,容小意 |
1981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楚原 | 狄龍,白彪 | |
1987年 | 銀都機構 | 許鞍華 | 張多福,劉佳,阿依努爾 | |
神雕俠侶 | 1960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化 | 謝賢,南紅 |
楊過與小龍女 | 1982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傅聲,郭追,黃淑儀 |
1983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華山 | 張國榮,翁靜晶 | |
《古墓奇緣》、《襄陽風雲》、 《十六年之約》 | 2003年 | 香港無線 | ||
俠客行 | 1982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郭追,文雪兒 |
倚天屠龍記 | 1963年 | 豪華電影公司 | 張瑛 | 張瑛,白燕 |
1965年 | 揚子江電影公司 | 楊工良 | 林家聲,陳好逑,陳寶珠 | |
1978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楚原 | 爾冬升,井莉,餘安安 | |
魔殿屠龍 | 1984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楚原 | 爾冬升,萬梓良,鍾楚紅 |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 1993年 | 永盛電影公司 | 王晶 | 李連傑,張敏,黎姿 |
碧血劍 | 1958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晨風 | 曹達華,上官筠慧,陳翠屏 |
1981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郭追 ,文雪兒,龍天翔 | |
新碧血劍 | 1993年 | 永盛電影公司 | 張海靖 | 元彪,張敏,李修賢 |
鴛鴦刀 | 1961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化 | 林鳳,周驄 |
1982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魯俊谷 | 惠英紅,孟元文 |
電視劇
劇名 | 上映年份 | 製片方 | 導演 | 主要演員 |
---|---|---|---|---|
雪山飛狐 | 1977年 | 香港佳視 | 衛子雲,白彪,米雪,李通明 | |
1985年 | 香港無線 | 王天林 | 呂良偉,謝賢,周秀蘭,曾華倩 | |
1991年 | 台灣台視 | 李朝永 | 孟飛,龔慈恩,伍宇娟 | |
1999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陳錦鴻,黃日華,佘詩曼,劉曉彤 | |
2007年 | 香港佳藝電視台 | 王晶 | 聶遠,黃秋生,朱茵,鍾欣桐,安以軒 | |
連城訣 | 1989年 | 香港無線 | 邱家雄 / 鄭兆強 | 郭晉安,黎美嫻,謝寧 |
2004年 | 中國大陸 | 王新民 | 吳樾,何美鈿,舒暢 | |
天龍八部 | 1982年 | 香港無線 | 蕭笙 | 梁家仁,湯鎮業,黃日華 |
1990年 | 台灣中視 | 劉俊傑 | 惠天賜,關禮傑 | |
1997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 | |
2003年 | 中國大陸 | 周曉文 | 胡軍,林志穎,高虎 | |
2013年 | 中國大陸 | 賴水清 | 鍾漢良,金起範,韓棟 | |
射雕英雄傳 | 1976年 | 香港佳視 | 蕭笙 | 白彪,米雪,梁小龍 |
1983年 | 香港無線 | 王天林 | 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 | |
1988年 | 台灣中視 | 李朝永 | 黃文豪,陳玉蓮,潘宏彬 | |
中神通王重陽 | 1992年 | 香港無線 | 潘嘉德 | 鄭伊健,梁藝齡 |
射雕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 1993年 | 香港無線 | 潘嘉德 | 張智霖,姜大衛,梁藝齡 |
射雕英雄傳之南帝北丐 | 1994年 | 香港無線 | 蘇萬聰 | 鄭伊健,魏駿傑 |
射雕英雄傳 | 1994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張智霖,朱茵,羅嘉良 |
2003年 | 大陸 | 于敏 | 李亞鵬,周迅,周傑 | |
2008年 | 大陸 | 李國立 | 胡歌,林依晨,袁弘 | |
白馬嘯西風 | 1979年 | 香港麗的 | 楊盼盼 | |
鹿鼎記 | 1977年 | 香港佳視 | 文雪兒,程思俊 | |
1984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梁朝偉,劉德華 | |
1984年 | 台灣中視 | 周遊 | 李小飛,周紹棟 | |
1998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陳小春,馬浚偉 | |
2000年 | 台灣華視 | 王晶 | 張衛健,譚耀文 | |
2008年 | 大陸 | 于敏 | 黃曉明,鍾漢良 | |
2014年 | 大陸 | 賴水清 | 韓棟,魏千翔 | |
笑傲江湖 | 1984年 | 香港無線 | 李鼎倫 | 周潤發,陳秀珠,戚美珍 |
1985年 | 台灣台視 | 劉立立 | 梁家仁,劉雪華,應採靈 | |
1996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呂頌賢,梁藝齡,陳少霞 | |
2000年 | 台灣中視 | 賴水清 | 任賢齊,袁詠儀,陳德容 | |
2000年 | 新加坡 | 霍志揩 | 馬景濤,範文芳,李錦梅 | |
2001年 | 大陸 | 黃健中 | 李亞鵬,許晴,苗乙乙 | |
2013年 | 大陸 | 胡意涓 | 霍建華,袁姍姍,楊蓉,陳喬恩 | |
書劍恩仇錄 | 1976年 | 香港無線 | 鄭少秋,汪明荃,餘安安 | |
1984年 | 台灣台視 | 遊天龍,森森,楊麗音 | ||
1987年 | 香港無線 | 許鞍華 | 彭文堅,任達華,羅慧娟,梁藝齡 | |
1992年 | 台灣台視 | 鞠覺亮 | 何家勁,沈孟生,劉雪華,傅娟 | |
1994年 | 大陸 | 黃海冰,王衛國,王菁華,楊雅娜 | ||
2002年 | 大陸 | 衛翰韜 、黃偉明 、馮柏源等 | 趙文卓,陳昭榮,關詠荷,顏穎 | |
2009年 | 大陸 | 譚友業、溫偉基、何振華 | 喬振宇,鄭少秋,周麗淇,穎兒 | |
神雕俠侶 | 1976年 | 香港佳視 | 蕭笙 | 羅樂林,李通明 |
1983年 | 香港無線 | 蕭笙 | 劉德華,陳玉蓮 | |
1984年 | 台灣台視 | 何東興 | 孟飛,潘迎紫 | |
1995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古天樂,李若彤 | |
1998年 | 新加坡 | 馬玉輝 | 李銘順,範文芳 | |
1998年 | 台灣台視 | 賴水清 | 任賢齊,吳倩蓮 | |
2006年 | 大陸 | 于敏 | 黃曉明,劉亦菲 | |
2014年 | 大陸 | 李慧珠 | 陳曉,陳妍希 | |
俠客行 | 1985年 | 台灣華視 | 莫少聰 | |
1989年 | 香港無線 | 伍潤泉 | 梁朝偉,鄧萃雯 | |
2001年 | 大陸 | 王新民 | 吳健,周莉 | |
倚天屠龍記 | 1978年 | 香港無線 | 招振強 | 鄭少秋,汪明荃,趙雅芝 |
1984年 | 台灣台視 | 陳明華 | 劉德凱,劉玉璞,喻可欣 | |
1986年 | 香港無線 | 王天林 | 梁朝偉,黎美嫻,鄧萃雯 | |
1994年 | 台灣台視 | 賴水清 | 馬景濤,葉童,周海媚 | |
2001年 | 香港無線 | 庄偉建 | 吳啓華,黎姿,佘詩曼 | |
2003年 | 大陸 | 楊韜 | 蘇有朋,賈靜雯,高圓圓 | |
2009年 | 大陸 | 于敏 | 鄧超,安以軒,劉競 | |
碧血劍 | 1977年 | 香港佳視 | 陳強,文雪兒,李通明,石天 | |
1985年 | 香港無線 | 黃日華,庄靜而,毛舜筠,苗僑偉 | ||
2000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林家棟,歐子欣,佘詩曼,江華 | |
2007年 | 大陸 | 李翰滔、趙箭 、黃祖權 | 竇智孔,黃聖依,孫菲菲,焦恩俊 | |
越女劍 | 1986年 | 香港亞視 | 王心慰 | 李賽鳳,岳華 |
學術研究
金庸研究涉及法律、歷史和佛學諸領域,他曾發表多篇論文,如《色蘊論》、《袁崇煥評傳》、《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待。他于香港大學設立了“查良鏞學術基金”,並擔任主席,邀請各國學者定期舉行學術講座和研討會。
自八十年代至今,金庸先後獲得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日本創價大學授以博士學位,並獲得香港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的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和台灣國立清華大學聘任為名譽教授,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慕蓮學院,英國劍橋大學魯賓森學院及李約瑟研究院、澳洲 墨爾本大學和新加坡東亞研究所選為榮譽院士。
金庸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牛津大學漢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香港明河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金學研究
由于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於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說,倪匡第一人。

金庸當台灣“遠景”取得金庸小說著作權後,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別評論金庸小說,分別有五集《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裏、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楊興安的《漫談金庸筆下世界》及《續談金庸筆下世界》、溫瑞安的《談笑傲江湖》、《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及《天龍八部欣賞舉隅》、《情之探索與神雕俠侶》(陳沛然)、《讀金庸偶得》(舒國治)、《金庸的武俠世界》(蘇墱基)、《話說金庸》(潘國森)及《通宵達旦讀金庸》(薛興國)等,其中倪匡寫的《我看金庸小說》大受歡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
期間“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的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當金庸小說在內地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隻有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金學研究書目普及類
孔慶東:《笑書神俠》、《醉眼看金庸》、《金庸俠語》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再看金庸小說》、《三看金庸小說》、《四看金庸小說》、《五看金庸小說》(下半部為陳沛然所著)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金庸小說的情》
楊興安:《金庸筆下世界》、《金庸小說十談》
項庄(董千裏):《金庸小說評彈》
合著:《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輯)
獲得榮譽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英國政府OBE勛銜(1981年)、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勛銜(1992年)、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2004年]);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榮譽院士;
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UBC大學名譽博士;
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杭州大學、蘇州大學、清華大學、華僑大學等校名譽教授;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非名譽或榮譽職位,見CCTV央視專訪);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終身製,非名譽或榮譽職位)、博士生導師;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的“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發現的編號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門新馬路的文化會館開設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並任榮譽顧問,館藏中國、英國、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版金庸小說。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金庸隨即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預計兩到三年完成學業。
2006年,於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製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5年10月,金庸先生以年事已高和想去劍橋大學進修研究為由,提出辭去浙大人文學院院長職務,學校曾再三懇留。不久前,金庸再次請辭,學校經過認真研究,尊重金先生意願,同時恭請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授聘儀式于2007年月11月25日舉行。
2010年9月,武俠小說名家金庸(查良鏞)86歲考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2010年12月3日在香港樹仁大學第36屆畢業典禮上,校監胡鴻烈向金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銜
公職
香港廉政公署市民咨詢委員會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製小組負責人,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85年至1989年)
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6年至1997年)
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2009年9月— )
人物評價
金庸是一個成功的報業巨子,更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說創作家。將其定義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稱做通俗文學大師,還是有必要通過他的小說進行一番文學雅俗觀的論辨。(中國文學網評)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黃易評)
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鳳凰網評)
與諾貝爾文學獎
金庸能不能拿諾貝爾文學獎這一爭論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就有爭論,曾有好事之人發出了《一份授予金庸諾貝爾文學獎的倡議書》,附合者有之,反對者有之,惡搞者亦有之。
2002年網路著名流氓組織紅通社的創始人之一會飛的豬曾經惡搞過一篇《金庸終獲諾貝爾文學獎》一文,結果被作家信以為真,轉載至網站頭條,被引為笑談。
趣聞軼事
獲得劍橋大學博士
2010年9月,武俠小說名家金庸(查良鏞)86歲考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金庸的老師、劍橋漢學名譽教授麥大維(David McMullen)表示,金庸的博士論文研究唐代盛世時期,東宮太子繼承皇位製度,由開國的唐高祖說到唐玄宗,不單生動刻劃了古代太子的禮節、職責、繼位儀式及東宮的影響力,更透過整合正史、野史,分析太子繼位牽涉的宮廷政治及權力鬥爭。
2010年7月,劍橋大學決定向金庸頒授哲學博士學位。金庸和其它博士生一樣,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會拿著草稿跟麥大維多次討論修訂。金庸申請念博士時,已獲劍橋頒授榮譽博士。金庸曾說自己追求的不是學位,而是學問,而他獲劍橋取錄的條件是:博士論文一定要有創見。
被去世
2010年12月6日晚8點左右,有訊息稱金庸在香港聖瑪利亞醫院去世。隨後有香港記者打電話求證,金庸先生正在吃晚飯,對于去世的假訊息,並沒有生氣。
晚上8點,著名記者閭丘露薇寫博駁斥,稱該傳聞是假訊息;香港資深經紀人譚貽文也寫博否認,他稱香港沒有尖沙咀聖瑪利亞醫院,隻有一間聖瑪利亞書院。並請大家鎮定,稱該訊息的可信性跟張國榮復活一樣低。
金庸 vs 古龍
金庸年齡 | 金庸書名 | 出書時間 | 古龍書名 | 古龍年齡 |
---|---|---|---|---|
0歲 | 1924 | |||
14歲 | 1938 | 0歲 | ||
31歲 | 書劍恩仇錄 | 1955 | 17歲 | |
32歲 | 碧血劍 | 1956 | 18歲 | |
33歲 | 射雕英雄傳 | 1957 | 19歲 | |
35歲 | 神雕俠侶 | 1959 | 21歲 | |
雪山飛狐 | ||||
36歲 | 飛狐外傳 | 1960 | 蒼穹神劍 | 22歲 |
月異星邪 | ||||
劍氣書香 | ||||
湘妃劍 | ||||
劍毒梅香 | ||||
孤星傳 | ||||
37歲 | 倚天屠龍記 | 1961 | 失魂引 | 23歲 |
鴛鴦刀 | 遊俠錄 | |||
白馬嘯西風 | ||||
38歲 | 1962 | 護花鈴 | 24歲 | |
彩環曲 | ||||
殘金殘玉 | ||||
39歲 | 連城訣 | 1963 | 飄香劍雨 | 25歲 |
天龍八部 | 劍玄錄 | |||
劍客行 | ||||
40歲 | 1964 | 浣花洗劍錄 | 26歲 | |
情人箭 | ||||
41歲 | 俠客行 | 1965 | 鐵血大旗 | 27歲 |
42歲 | 1966 | 武林外史 | 28歲 | |
名劍風流 | ||||
43歲 | 笑傲江湖 | 1967 | 絕代雙驕 | 29歲 |
45歲 | 鹿鼎記 | 1969 | 多情劍客無情劍 | 31歲 |
46歲 | 越女劍 | 1970 | 蕭十一郎 | 32歲 |
流星*蝴蝶*劍 | ||||
鬼戀俠情 | ||||
47歲 | 1971 | 蝙蝠傳奇 | 33歲 | |
歡樂英雄 | ||||
九月雁飛 | ||||
七種武器-長生劍 | ||||
七種武器-碧玉刀 | ||||
48歲 | 1972 | 七種武器-孔雀翎 | 34歲 | |
七種武器-多情環 | ||||
陸小鳳 | ||||
49歲 | 1973 | 七種武器-霸王槍 | 35歲 | |
火拼蕭十一郎 | ||||
天涯*明月*刀 | ||||
絕不低頭 | ||||
拳頭 | ||||
50歲 | 1974 | 劍*花*煙雨*江南 | 36歲 | |
邊城浪子 | ||||
51歲 | 1975 | 血鸚鵡 | 37歲 | |
三少爺的劍 | ||||
52歲 | 1976 | 白玉老虎 | 38歲 | |
漂泊英雄傳 | ||||
大地飛雁 | ||||
53歲 | 1977 | 圓月彎刀 | 39歲 | |
碧血洗銀槍 | ||||
54歲 | 1978 | 楚留香-新月傳奇 | 40歲 | |
英雄無淚 | ||||
55歲 | 1979 | 七星龍王 | 41歲 | |
楚留香-午夜蘭花 | ||||
七種武器-離別鉤 | ||||
56歲 | 1980 | 風鈴中的刀聲 | 42歲 | |
57歲 | 1981 | 白玉雕龍 | 43歲 | |
神劍一笑 | ||||
58歲 | 1982 | 怒劍狂花 | 44歲 | |
那劍的風情 | ||||
59歲 | 1983 | 邊城刀聲 | 45歲 | |
60歲 | 1984 | 獵鷹*賭局 | 46歲 | |
61歲 | 1985 | 逝世 | 47歲 | |
92歲 | 享受人生 | 2014 |
相關報道
感情婚姻
1948年與杜治芬結婚,後離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名為朱玫,新聞記者出身,生二子二女。
1976年,金庸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年輕二十九年的林樂怡為妻,金庸迷稱秀麗嫻雅的林樂怡為“小龍女”,二人一直恩愛至今。
2015年3月10日,金庸慶祝91歲的生日。
2016年3月10日,金庸慶祝92歲的生日。
家庭情況
金庸共有四個子女,兩男兩女。
2014年3與兒子合照曝光
2014年3月27日,“金庸武俠與中國夢——百度貼吧金迷群英會”在北京舉行。金庸先生親屬查台傳、查傳競出席了活動。據他們透露金庸先生應該是92歲生日,而不是外界所說的90歲生日。他們還提供了一張金庸先生在92歲生日當天與兒子查傳倜的合影。據介紹,金庸先生淡出公共視野,因為腿腳不便,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裏,但身體很好。

金庸孫女查查參加最美和聲
最美和聲》于4月19日晚21:18在北京衛視開播。本期節目中,導師與學員之間、導師與導師之間互動有趣,例如陶喆遭遇女學員表白,其他導師起哄唱起了“今天你要嫁給我。”孫楠模仿曾志偉聲音、蕭敬騰“汪汪”賣萌。金庸侄孫女、曾是櫻桃幫主唱的査査也在本期亮嗓,蕭敬騰當即表示,“你那首歌我會唱。”

査査是金庸的侄孫女,曾是台灣小有名氣的女子搖滾樂團“櫻桃幫”的主唱。此次,查查參加《最美和聲》首次亮相就改編內地經典搖滾《鍾鼓樓》。如果說何勇的《鍾鼓樓》唱出了許多人心中對老北京變遷的感懷,那麽査査則是在用自己的歌聲訴說,作為一個來自台北的北漂女孩,在這座城市感受到的快樂。獨特而有質感的女聲讓這首搖滾歌曲變得更加清新迷人,而査査獨自一人來到北京追尋音樂夢想的經歷,也讓她對這座城市有著更深厚的感情,這份執著的力量和對音樂的熱愛使她的歌聲裏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溫暖,讓人在惆悵中仍然充滿希望。導師孫楠在開唱不久後即被她打動加入和聲,不過最終査査選擇了臨近結尾時才加入和聲的陶喆。
此次參加2014《最美和聲》,也是想借《鍾鼓樓》表達自己的心境。而作詞人方文山在觀看節目後也通過微博發聲,表達了對査査的支持和贊賞。微博原文:經朋友推薦,今在網路上看到來自台北的查查參加#最美和聲#的歌唱比賽,她所挑選的曲目為《鐘鼓樓》,她聲音的辯識度很高,演唱《鐘鼓樓》時有一種獨特的蒼涼美感,令人印象深刻,加油囉,來自台北女孩!
而不久前因王菲女兒竇靖童在網上發表新歌獲好評,金庸的侄孫女查查放出自彈自唱片段時也瞬間走紅。一曲原創歌曲《旅人》,道出了城市生活中過客的種種。網友大贊金庸侄孫女是才女的同時,也不禁感慨“現在90後都流行在網上自彈自唱了”“又一個竇靖童來了?”不過也有網友聽後評價道。而一出生就帶著光環的孩子,容易讓人投放目光。
金庸先生91歲生日 網友齊送祝福重溫經典
今天是金庸老先生的91歲生日,凌晨,金庸吧官微通過微博送上生日祝福,並曬出金庸先生的照片。照片上,金庸老先生戴著眼鏡,頭發近花白,抿著嘴微笑,看上去精神很不錯。
網友紛紛送上祝福:“第一部小說讀的就是金庸老先生的~祝老先生仙福永享,壽與天齊。”“祝老爺子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