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製沿革
三皇五帝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動的腹地、中華文明軸心區。約5000年前,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生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新鄭。新密市李家溝遺址,距今約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遺物揭示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歷史。在新鄭市裴李崗發現的距今約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表明當時的人民已開始飼養家畜並從事家庭手工業生產活動,原始農業生產在黃河流域的發展是中華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遺址是著名的古人類活動聚落遺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遺址中許多儲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獨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築工序和施工方法,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提供了重要實物。考古人員于1995年在鄭州北郊邙嶺餘脈發現的西山古城遺址把鄭州地區城市出現時間提前到距今約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視為中國城市文明的源頭。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國第二個奴隸製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區依然保留著7公裏長的商代城牆遺址。
夏商周
夏商兩朝先後在鄭州地區建都,周朝春秋戰國時期管國、鄭國、韓國也先後建都鄭州地區。約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陽城王城崗,以嵩山為中心的伊洛河和潁河上遊一帶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動中心。
商部落從君主契開始至商湯共遷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湯以“吊民伐罪”的名義攻佔夏朝國都封丘,滅掉夏桀,創立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製王朝,商湯建都亳(後稱南亳,今商丘),後遷都鄭州,亦稱亳。現存的鄭州商城遺址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城垣呈長方形,外城城垣呈圓形圍繞著內城。其“外圓內方”的城郭布局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它的規模亦超過中東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城和亞述城,以及印度恆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
公元前1046年,姬發滅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將其弟管叔封于鄭州,稱管國。周王在鄭州的封國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和密國等。鄭武公將鄭國國都建在滎陽,成為鄭國第二代國君。鄭國隨後吞並了鄶國、東虢國和胡國。
春秋至南北朝
公元前375年,韓國滅掉鄭國遷都新鄭;前230年,秦軍滅韓。新鄭做為鄭國和韓國國都達500年之久。鄭州大部分屬于三川郡,新鄭屬于潁川郡。
秦漢時期,今鄭州地域以滎陽為中心,因處交通和運河要道,經濟日趨繁榮。秦代,鄭州境內始置滎陽縣、鞏縣和京縣,屬于三川郡;新鄭、苑陵、陽城屬潁川郡。西漢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又置密縣、成皋等縣,並將新鄭、苑陵二縣劃入河南郡。
西漢時期,鞏義和滎陽成為國內重要的冶鐵基地,滎陽在漢代設有鐵官,從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發掘出的大型煉鋼高爐爐基和球墨鑄鐵遺物,反映了漢代已達到最高的黑金屬冶鑄技術水準。東漢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兩個侯國合並為中牟縣。
隋代至清代
隋開皇元年(581年),改滎州為鄭州。開皇十六年(596年)從鄭州分出管州。唐初武德四年(621年),從鄭州分出管城。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從武牢移治管城縣。天寶元年(742年)改鄭州為滎陽郡,仍治管城縣。開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廢楊侗自立為帝,國號鄭。這是中國歷史的第三個鄭國。
北宋建都汴京後,宋代建鄭州為西輔,屬京西北路,鄭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國內各地選山林名聲之地建立書院,位于登封峻極峰下的嵩陽書院是當時的四大書院之一。
金代和元代時期,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國設立了27個天文觀測台,登封觀測台則是全國觀測中心。
明朝建立後,鄭州劃歸開封府。清末,平漢和隴海兩條鐵路在鄭州交匯,鄭州成為中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紐帶,經濟地位不斷提升。
近現代
1912年,日本經濟學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鄭州商情》中稱鄭州為:中國的芝加哥。

1913年,鄭州被復原市製改為鄭縣,但依舊保留市級規模。
1920年,河南省議會通過了在鄭縣設立商埠的議案。
1923年2月,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在鄭縣發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將鄭縣開闢為商埠,在鄭縣設立商埠督辦公署。
1927年,上海《旅行雜志》把鄭州(縣)稱為華北大都會。
1928年,馮玉祥將鄭縣改為鄭州市。
1931年,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大戰之後,將鄭州撤市復改為鄭縣。
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
1938年6月9日,國民政府為了阻止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選擇將花園口黃河南岸的堤防炸毀以造成決堤,史稱花園口決堤事件。
1948年10月22日,鄭縣解放,設定鄭州市。
1953年鄭州成為河南省經濟中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2015年12月14至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將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9月底,鄭州市轄6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1個縣: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惠濟區、管城區、上街區,鞏義市、新鄭市、登封市、新密市、滎陽市,中牟縣,另設省級新區鄭州新區(含鄭東新區) 、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1個國家級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 其中鄭州都市區規劃面積1700平方公裏、鄭州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裏,鄭州中心城區規劃面積980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373平方公裏。鄭州各區、市、縣轄153個街道鄉鎮,其中76個街道辦事處、65個鎮、12個鄉。鄭州市人民政府駐中原區中原中路233號。人口密度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僅次于廣州。
鄭州設有8個管委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管委會(正廳級)、鄭州新區管委會(正廳級)、鄭東新區管委會、鄭州高新區管委會、鄭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鄭州出口加工區管委會、鄭州火車站地區管委會、鄭州黃河生態區管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
鄭州位于東經112°42'-114°13' ,北緯34°16'-34°58',東西寬166公裏,南北長75公裏,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東面是七朝古都東京開封市,西面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南面是許昌市,北面為焦作市和新鄉市。
鄭州市橫跨中國二、三級地貌台階,西南部嵩山屬第二級地貌台階前緣,東部平原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山地與平原之間是低山丘陵地帶。鄭州最高點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連天峰海拔約1512.4米;最低點位于中牟縣韓寺鎮胡辛庄,海拔73米。鄭州山地面積約2377平方公裏。
氣候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春季幹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雪。鄭州市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處于西部淺山丘陵區的滎陽、鞏義、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氣溫在14~14.3℃之間。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統計資料表明鄭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春季開始的時間大致在每年3月27日,終止于5月20日,歷時55天;夏季開始于5月21日,終止于9月7日,歷時110天;秋季開始于9月8日,終止于11月9日,歷時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為冬季,長達137天。
水文
鄭州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分屬于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黃河是鄭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黃河水從邙山幹渠流入西流湖,經過柿園水廠的提灌站,將水提升至尖崗水庫。鄭州水面面積約11.4平方公裏。
鄭州市境內的汜水河和枯河是黃河的支流。汜水河分為兩支,東支發源于新密市尖山鄉田種灣村五指嶺北坡,西支發源于新密市尖山鄉鞏密關村以北五指嶺東牛旦山,汜水河上遊東支建有仙鶴湖水庫,西支建有峽峪水庫。枯河古稱“旃然河”。金水河為西南至東北流向,金水經郭家嘴水庫和帝湖水庫(原金海水庫)進入鄭州市區。鄭州市區的主要河流有:索須河、魏河、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裏河等
自然資源
鄭州市有較大河流50多條,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裏的河流有28條,2000年鄭州市地表水資源總量是6.06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1.601億立方米,鄭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39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裏每年的水資源總量為18萬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215立方米,相當于河南人均的1/2,中國人均的1/10。
鄭州市是河南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城市,1996年鄭州市農用地(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水面)面積456274.2公頃,佔鄭州市土地面積的60.57%,耕地面積338024.0公頃,人均0.056公頃。鄭州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經濟林果等糧食作物和蘋果、梨、紅棗、柿餅、葡萄、西瓜、大蒜、金銀花和黃河鯉魚等農副土特產品。中牟、新鄭、滎陽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基地縣。
鄭州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34種,主要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鐵礦和石英砂等。煤炭總儲量50億噸,居河南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08億噸,約佔河南省總儲量的50%;鋁土儲量1億餘噸,佔河南省總儲量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中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區域人口

1949年到1959年,鄭州人口持續成長形成了近代鄭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災害和當時中共中央政策影響,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鄭州出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人口負成長。
由1950年的219.23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萬人,增加了486.99萬人,成長率為223%。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鄭州市常住人口為8,626,505人,同2000年的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成長29.55%,男女性別比由107.65:100下降為105.17:100 。鄭州遠景規劃到2020年,市區總人口達到1500萬以上。
市轄區 | 中原區 | 二七區 | 管城區 | 金水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
常住人口 | 90 | 71 | 66 | 158 | 13 | 27 |
戶籍人口 | 64 | 52 | 37 | 88 | 11 | 17 |
市、縣 | 鞏義市 | 滎陽市 | 新密市 | 新鄭市 | 登封市 | 中牟縣 |
---|---|---|---|---|---|---|
常住人口 | 81 | 61 | 79 | 76 | 67 | 73 |
戶籍人口 | 80 | 63 | 85 | 66 | 66 | 75 |
鄭州市2013年末總人口919.1萬人,比2012年成長1.8%;其中女性人口445.3萬人,成長1.5%;男性人口473.8萬人,成長2%。城鎮人口616.5萬人,成長3%;鄉村人口302.6萬人,下降0.6%。鄭州市全年出生人口9萬人,成長3.4%;人口出生率9.91‰。死亡人口3.9萬人,成長1.8%;死亡率4.31‰。全年凈增人口5.1萬人,成長4.7%;人口自然成長率5.60‰。
姓氏方面,據2006年中國公安部門對鄭州市市區的公民身份信息資料進行統計研究表明,本市戶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為王姓,共有235,036人,鄭州市新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為王姓、李姓、張姓、劉姓、趙姓、陳姓、楊姓、郭姓、孫姓、馬姓。
鄭州居民以漢族為主,截止2010年,漢族人口佔鄭州市常住人口的98.80%,少數民族佔1.2%。少數民族則以回族為主,截止2009年,鄭州的回族人口達12.7萬之多。另外還有滿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等47個少數民族。
區域政治
鄭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38人,其構成是:主任1人,副主任8人,秘書長1人,委員28人。主任主持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副主任、秘書長協助主任工作;主任、副主任、秘書長組成主任會議,處理常務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常務委員會會議每兩個月至少舉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可以臨時召集會議。
市委
市委書記:吳天君
政府
市 長:馬懿
區域經濟
指標

鄭州是中原地區中心城市,1920-1930年代由于鐵路的建設而成為重要內陸商埠。如今鄭州是中國中部地區的特大型都會和主要經濟中心之一,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長江以北經濟發達的省會城市。
1992年鄭州躋身中國綜合實力50強。2008年鄭州將汽車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確立為三大戰略支撐產業,成為重點發展的產業。2011年,鄭州市經濟總量進入中國20強,2011年鄭州市完成生產總值4912.7億元,位列中國大中城市第20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中國省會城市第18位,地級以上城市65位;2011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達到502.3億元,名列中國大中城市第17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87.1億元,名列中國大中城市第19位。
2013年,鄭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01.90億元,年均成長12.1%,總量居河南省第一位、中西部第三位。地方財政總收入1116億元,年均成長19.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3.6億元,年均成長22.7%;固定資產投資4400億元,年均成長23.8%;進出口總額422億美元,年均成長76.1%,佔河南省總量7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6億元,年均成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9元,年均分別成長11.1%和13.2%,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1︰1縮小到1.9︰1。
年份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GDP(億元) | 1375 | 1650 | 2001.5 | 2421.2 | 3004 | 3300 | 4000 | 4912.7 | 5547 | 6202 |
工業
鄭州市在紡織、機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原輔材料、有色金屬、食品、煤炭、卷煙等產業上具有明顯優勢,重點培育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生物及醫葯、新材料、鋁及鋁精深加工、現代食品製造、品牌服裝及家居製造等產業為工業主導產業。
鄭州紡織業起始于19世紀初,1920年鄭州第一個近代紡織企業“鄭州豫豐紗廠”創辦投產,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把鄭州作為發展紡織工業的重點城市之一。至1992年,鄭州的棉紗產量佔河南省總量的五分之一。2009年9月鄭州二七區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授予了"中國女褲名城"。
鄭州是中國重要的冶金建材工業基地,氧化鋁產量佔中國一半左右。機械工業擁有亞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業中原環保。鄭州宇通是亞洲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的客車生產企業。鄭州速凍食品企業如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等佔據高端市場,中國第四大啤酒生產商金星啤酒,中國三強速食麵生產商白象食品集團。2010年8月2日,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富士康落戶鄭州,並且吸引了相關配套企業進駐鄭州。2011年7月7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第445位的排名入圍世界500強“俱樂部”。
金融業
鄭州以金融,信息咨詢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有眾多銀行、證券、保險、期貨機構。鄭州被確立為中部地區金融中心之一,總部在鄭州的金融機構有鄭州銀行、中原證券,工行河南省分行、建行河南省分行等,四大國有銀行在鄭州的營業機構總數超過500家。另有外資銀行匯豐銀行、東亞銀行在鄭州設立營業機構。鄭東新區截止2012年8月已入駐金融機構118家。
鄭州市是國家首批確定的商貿試點城市之一。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第一家成立的商品交易所,中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中西部唯一一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其期貨產品如鄭州白糖等,是國際市場核心價格指導價之一,並已經與印度美國等交易所達成合作協定。2010年累計成交額為61萬億元。
服務業
鄭州既有交通運輸、批零貿易、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的優勢,批發零售貿易業輻射周邊區域,同時以物流、會展、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金融、保險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鄭州每年都舉辦眾多全國性和地區性展覽,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位于鄭東新區中心商務區,市內另有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等會展場所,2010年鄭州市獲得“中國十大品牌會展城市”獎。德化街等是鄭州傳統的商業街道,90年初以亞細亞為代表的大型商場引領了中國新的商業模式。
以鄭州火車站商業圈為代表的鄭州國際小商品城等批發市場,是中國承接南北貨物流通的重要視窗,以鄭州陳寨為核心的農產品和花卉物流中心,其價格直接影響中國北方區域相關產品價格。至2010年年末,批發零售業、租賃商務服務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三大行業佔鄭州服務業的比重最大。在商圈建設方面,鄭州市計畫規劃建設千億級商圈、百億級商圈和區域便民商圈,形成1個核心商圈、3個市級商圈和18個片區便民商圈層級發展格局。圍繞鄭東新區、航空港區和高新區3個市級商業中心打造百億級商圈,其中鄭東新區商圈壯大丹尼斯7天地、鄭州糧食交易市場規模,推進綠地新客站廣場等項目和五星級酒店建設,力爭2013年銷售額超百億元。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務院將鄭州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化陸港城市,努力將鄭州建設為引領中原、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國際化航空大都市。它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附近的中部地區首家國家級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為核心的航空經濟體和航空都市區,是鄭州市朝著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化陸港城市、國際性的綜合物流區、高端製造業基地和服務業基地方向發展的主要載體。
知名企業
社會事業
公園
鄭州市的公園主要有鄭州人民公園、世紀歡樂園、鄭州綠博園、方特歡樂世界,紫荊山公園、文博廣場,鄭州兒童樂園、碧沙崗公園,鄭州動物園、鄭州植物園、鄭州海洋館、金鷺鴕鳥園、五一公園、中州大道森林公園、西流湖公園、鄭州之林公園、鄭州月季公園、紅白花公園等。
綠化
鄭州城市綠化率處于中國城市前列,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國梧桐成為城市一景,被譽為“中原綠城”。鄭州加大種植深受市民們喜愛的市花月季和市樹法桐。
體育
市內建有航海體育場和河南省體育中心等體育場館。河南省體育中心有可容納近5萬人的體育場、田徑場、足球場、棒球球場和綜合訓練館及配套設施。
自1985年以來,鄭州市先後舉辦了中國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第九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第一至八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和首屆、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等體育賽事。鄭州著名運動員有鄧亞萍、孫甜甜、巫蘭英、牛安林、趙陽陽等。
1994年8月27日成立的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是中國較早成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之一,為建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獨資企業。是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16支參賽球隊之一。
鄭開國際馬拉松賽,由中國田徑協會,河南省體育局,鄭州市開封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是河南省唯一常設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也是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全程馬拉松賽事,賽事定于每年春季3月底到4月初適時舉行,從2007年首次舉辦以來到2012年迎來6歲的生日。從首屆5600人參賽到2012年第六屆有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32000多人參賽,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從稚嫩到成熟的精彩蛻變。
傳媒
1915年,馬超然兄弟在鄭州大同路東頭路南開辦了文亦可印刷所,是為鄭州最早的印刷所。
1916年9月15日,鄭州歷史上第一份報紙《鄭州日報》誕生。除了《鄭州日報》外,鄭州較有影響力的報紙還有《鄭州晚報》、《大河報》、《東方今報》、《河南商報》等。較有出名的網媒有大河網、中原網、大豫商網、河南網等。
成立于1969年9月15日的河南電視台,二頻道至九頻道8個頻道覆蓋河南省主要省轄城市;功夫衛視是河南電視台與澳門澳亞衛視等機構合作推出的武術類頻道,面向港澳以及東南亞播出。
鄭州電視台是鄭州市第二大電視傳播媒體,下屬6個頻道。
基礎設施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懷勘察蘆漢鐵路時,將鄭州站闢為甲等火車站,直接影響了鄭州近現代的發展進程。
鄭州有一類航空、鐵路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各1個,貨物可在鄭州聯檢封關直通國外。鄭州郵政電信業務量位居中國前列。國家鐵路貨運中心,國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郵政物流中心,國際航空貨運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三位一體”的物流體系逐步形成。
鐵路
新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京廣鐵路、京港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鄭渝高鐵(京昆高鐵)、鄭合高鐵(京福高鐵)多方交匯鄭州,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北站和中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鄭州貨運東站,以及亞洲唯一運行時速350公裏的高速鐵路十字樞紐站鄭州東站。
未來鄭州將成為中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中原經濟區“1小時經濟圈”和全國“3小時經濟圈”。
國家高鐵網:京廣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鄭渝高鐵、鄭濟高鐵、鄭合高鐵、鄭太高鐵等。
特等站、高鐵大型樞紐站:鄭州東站
城際鐵路網:鄭洛城際鐵路、鄭許城際鐵路、鄭開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州至新鄭機場城際鐵路等。
公路
鄭州市是國家公路網主要樞紐之一,有多條國家和地區性高速公路連線省內所有城市和省外城市。鄭州市的路網由環路和放射道路組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區是中國高速公路網密度較大的區域之一。
高速公路幹線:京港澳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鄭州繞城高速公路、鄭少高速公路、鄭民高速公路、鄭堯高速公路、商登高速公路、永登高速公路、機西高速公路、鄭盧高速公路、鄭焦晉高速公路、焦桐高速公路、鄭青高速公路等。
公車:鄭州市內約有400餘條公交線路,有城際公交、城市公交、都市區公交和旅遊公交四種公交類型,到達城區各處。鄭州至開封、焦作、許昌、新鄉多個地市開通了城際公交線路。由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客運站、鄭州交通產業服務中心、鄭州交通信息服務中心三部分組成鄭州新公路客運站建築容量約10萬平方米。
BRT:鄭州快速公交于2009年6月份投入運營。
捷運
鄭州捷運,規劃分兩步走,第一步由8條線路組成,第二步規劃共17條線路,分為起步、發展、成熟完善3個建設階段,預計總投資1000億元。
2009年6月,鄭州捷運1號線一期工程動工,一期工程長26.2公裏,設定20個站點;2010年12月,鄭州捷運2號線一期工程動工,一期工程長18.27公裏,設定15個站點。
2013年12月26日鄭州捷運一號線一期工程通車試運營,鄭州成為中原地區第一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中部六省第二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規劃到2020年,鄭州捷運線網總規模達到202.35公裏。
航空
1956年建立鄭州航站,1997年8月28日,由省、市政府和民航總局聯合投資新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CGO),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級,是國家民航總局定位的中國八大航空樞紐港之一。
2011年9月28日,國務院出台意見支持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鄭州建設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同時中國民航局把新鄭國際機場確定為“十二五”期間中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試點。
2011年11月21日,國家發改委批準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工程按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9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的目標設計。
2011年12月26日,鄭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萬人,跨入“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2012年鄭州機場已通航國內外67個城市地區,開通航線90條,其中國內84條,國際和地區6條。
2014年4月,鄭州機場已開闢航線147條,國際和地區客運航線15條,全貨運國際航線20條,已基本形成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和歐美亞的航線網路。
教育事業
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東大街文廟西一帶建立東裏書院。1904年根據河南省興學詔令,鄭州知州饒拜颺在東裏書院創辦鄭州官立高等國小堂,這是鄭州第一所新式國小堂。
1906年鄭州知州葉濟因為州製改升始設鄭州官立中學堂,是鄭州第一所新式中學堂。同年鄭州還在官立中學堂內附設鄭州師範傳習所、並創辦了鄭州京漢鐵路實業學校。鄭州目前有東、西、南、北四個大學城,全市有本、專科院校近48所,有在校生約61萬人。
截止2011年底,鄭州市有各級各類教育學校2324所,在校生242.8萬人,教職工13.88萬人。 其中,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鄭州大學、以及解放軍重點院校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2011年入住師生突破15萬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中醫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大學國際學院、河南警察學院、河南教育學院等十幾所高校新校區沿龍子湖呈環狀分布。
普通教育
高等教育
學校 | 主管部門 | 編製等級 | 備註 |
---|---|---|---|
總參謀部 | |||
總參謀部 | 正軍級 | ---- |
學校名稱 | 成立時間 | 層次 | 備註 |
---|---|---|---|
1956年 | 博士 | 211工程、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 |
河南工業大學 | 1956年 | 博士 | 2011計畫、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1912年 | 博士 | 2011計畫、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1951年 | 博士 | 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計畫高校 | |
河南中醫葯大學 | 1958年 | 博士 | 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1977年 | 碩士 | 省部共建、卓越計畫高校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1983年 | 碩士 | ---- |
1955年 | 碩士 | ---- |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1949年 | 碩士 | ---- |
1954年 | 大學部 | ---- | |
1949年 | 大學部 | ---- | |
1952年 | 大學部 | ---- | |
中原文化藝術學院(籌) | ---- | 大學部 | ---- |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 1957年 | 大學部 | ---- |
鐵道警察學院 | 1950年 | 大學部 | 公安部直屬 |
河南大學鄭州校區 | ---- | 大學部 | ---- |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 ---- | 大學部 | 獨立學院 |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鄭州校區) | ---- | 大學部 | 獨立學院 |
黃河科技學院 | ---- | 大學部 | 民辦 |
鄭州科技學院 | ---- | 大學部 | 民辦 |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 | 大學部 | 民辦 |
鄭州華信學院 | ---- | 大學部 | 民辦 |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 ---- | 大學部 | 民辦 |
---- | ---- |
歷史文化

位于鄭州的河南博物院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院,是展示中原歷史古文明的重要場所,黃河鄭州段以“懸、濁、蕩、闊”為特點構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的河南豫劇在鄭州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河南電視台的戲曲節目《梨園春》在在地有較高的收視率。也是中國街舞聖地,因此,鄭州的文化主要體現為黃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街舞文化、武術文化以及戲曲文化。
城市精神
鄭州精神為“博大、開放、創新、和諧”。
“博大”,是指鄭州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
“開放”,是指鄭州城市的鮮明個性和城市品牌。
“創新”,是對鄭州市歷史、現實精神面貌的總結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展現。
“和諧”,是對鄭州地域文化的本質概括。
戲曲

河南是戲曲大省,除傳統的豫劇、曲劇和越調三大劇種外,還有十多個地方劇種,幾百年來戲曲一直都是鄭州城鄉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老百姓的生活起著倫理教育和審美娛樂作用。省會鄭州的戲曲氛圍在河南省外其他城市很難見到,20世紀初,鄭州火車站附近的老墳崗匯聚了墜子、相聲、評書、戲法、戲曲和拉洋片的藝人,如今鄭州市內各大公園和文化宮成為戲曲愛好者的樂園。
中國豫劇藝術節是中國豫劇界精品薈萃、名角雲集的國家級藝術盛會。藝術節的宗旨是展示優秀豫劇作品匯演,匯集尖子人才,交流藝術經驗,吸引民眾參與,促進豫劇事業的繁榮。節慶時間:9月中旬至下旬 節慶地點:河南藝術大劇院。
方言
鄭州方言屬于官話方言的中原官話,指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通行的地方方言。說標準鄭州話的人大多是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出生的或當時隨家長來鄭的幼童。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也隨著轉移到鄭州,大批開封人員隨機關來鄭。省會遷鄭之前,開封話代表著“河南的官話”。省會遷鄭後,開封人員來鄭,開封話成為鄭州話形成的語音基礎。
節會

鄭州月季花會是一個以月季為主題的節會。1983年3月2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將月季定為鄭州市花,並于1984年5月1日在碧沙崗公園舉辦了首屆鄭州月季花會。1995年到2004年鄭州月季花會中斷十年,自2007年起恢復舉辦,舉辦期間滿城皆花。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祭拜黃帝。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和漢代的《史記》等歷史典籍中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1992年新鄭市人民政府舉辦了第一屆“炎黃文化旅遊節”,2008年6月7日新鄭黃帝拜祖大典被中國國務院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是一項集武術、旅遊、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節會,始辦于1991年,鄭州市每年9月1日—5日舉辦國際少林武術節,鄭州和登封是武術節的主要場所。 武術節期間,將舉辦規模宏大、隆重熱烈的迎賓儀式、大型文體表演、少林武術精英擂台賽、文藝演出、旅遊觀光等活動。
中國鄭州城隍廟廟會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日廟會時節,台上古樂喧天,絲弦陣陣,台下遊人如痴如醉。加之雜耍、民間工藝品,各種名優小吃繽紛上市,更給城隍廟平添不少光彩。解放後,政府又撥款對其進行整修,並重塑城隍金身,終使這座有著五百年“廟齡”的古建築群,再獲新生。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由《水樂·禪境》、《木樂·禪定》、《風樂·禪武》、《光樂·禪悟》、《石樂·禪頌》五個樂章組成。水樂,溪山坐禪、踏水行歌;木樂,少林木魚功、風幡心動;風樂,寺院鈴聲、山岳風濤;光樂,塔林四季,輪回鼓聲;石樂,松山石歌、圓滿禪頌。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規模宏大,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少林僧侶的現場唱誦,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合成了中岳嵩山輝煌的交響。
宗教
少林寺是中國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寺院、中華功夫的源頭,位于鄭州登封西北13公裏中岳嵩山西麓。嵩山·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在嵩山·少林寺西約300米處的山腳下,有一片塔林,為唐以來少林寺歷代高僧的葬地,計250餘座,這是中國最大的塔林。
1983年,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恢復宗教活動的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包括少林寺在內的鄭州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友好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美國:佛吉尼亞州裏士滿市;羅馬尼亞:克盧日納波卡;韓國:晉州市;納米比亞:馬林塔爾;約旦:伊爾比德;俄羅斯:薩馬拉;巴西:若茵維萊;德國:什未林;保加利亞:舒門;日本:琦玉縣。
國內友好城市:廣州市、南京市、濟南市、青島市、西安市、長春市、寧波市、福州市、海口市、烏魯木齊市、無錫市、連雲港市、溫州市、伊春市、鶴崗市。
城市榮譽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之一,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最佳會展經營城市。
風景名勝
鄭州處于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之間,文物資源眾多,有擁有商城遺址、裴李崗遺址、北宋皇陵、軒轅黃帝故裏、杜甫故裏、潘安故裏在內的遺址遺跡達10000餘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38處43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8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9處,文物數量和規模居中國城市前列。其中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是世界文化遺產,共8處11項:觀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築)、中岳廟(最大的道教建築群)、東漢三闕(太室闕、啓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岳寺塔、嵩山·少林寺建築(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十方禪院),威震海內外的中國功夫從這裏走向世界。
景區
飲食
鄭州燴面
豫菜是鄭州頗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鯉魚焙面”、“桶子雞”、“套四寶”是當地的豫菜代表。鄭州比較著名的豫菜酒樓有河南食府和豫順樓飯庄等名店。
鄭州人以面食為主,有蒸饅頭、攤煎餅、油炸的菜角,鄭州號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鄭州市的大街小巷。老字號“合記”的羊肉燴面獨領風騷,然後是蕭記三鮮燴面異軍突起,並快速發展,二十年間成為鄭州市餐飲的城市名片。
市長論壇
中國鄭州世界旅遊城市市長論壇由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國家旅遊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以中國鄭州為永久舉辦地。自2008起,每兩年一屆首屆。第一屆論壇于2008年6月10日至14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該論壇以擴大旅遊業對外開放為目的,將搭建河南與國際旅遊合作個平台,培育國際性旅遊會展品牌,推動河南乃至中國入境旅遊的長遠發展,促進中國和世界城市旅遊業的共同進步。
著名人物
鄭州人才輩出,燦爛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如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春秋時期政治家子產,戰國早期道家名師列子,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戰國末年水利家鄭國,戰國時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韓非子,東漢名臣杜密,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安,唐代畫家、文學家鄭虔,唐代偉大詩人、詩聖杜甫,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北宋建築學家李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