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拼音】zǒu tóu wú lù
【解釋】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其困難,找不到出路。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遇到絕境
【文法】:主謂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示例】:她真是~了,隻好來求老主人。◎魯迅《彷徨·祝福》
【結構】主謂式
【押韻詞】毒瀧惡霧、海涵地負、豁然大悟、沖雲破霧、賣兒貼婦、筐篋中物、執迷不誤、鷹視虎步、雲翻雨覆、珠窗網戶
【年代】古代
【謎語】橋頭上馬
【歇後語】林沖上梁山;鼻子上推小車
本詞語已被選入北京2011中考說明。
成語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鄷都?”
《瀟湘雨》,中國元雜劇作品,是現存元雜劇中僅有的一部以男人負心為題材的劇作。寫書生崔通中狀元後,背棄前妻張翠鸞,又娶試官的女兒。在張翠鸞尋夫至崔通任所時,崔竟誣陷她是私逃的奴婢,將她判罪,發配沙門島,陰謀途中加害。行至臨江驛,翠鸞深夜悲哭,被失散多年任肅政廉訪使的父親張天覺發現,才得以伸雪。作品對崔通的趨炎附勢、狠毒陰險的性格,有充分的揭露。語言流暢,關目動人。國劇《臨江驛》據此改編,仍在演出。“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成語辨析
【辨形】投;不能寫作“頭”。
註:古代著作曾有走頭無路的寫法,如: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6回:“徐寧妻子並兩個婭孉,如熱鏊子上螞蟻,走頭無路。不茶不飯,慌做一團。”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太平無事,尚可優遊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嚇得意亂心慌,等到上頭派了下來,更把他急的走頭無路。”但現代漢語一般隻用走投無路,走頭無路做錯別字處理。
【同義語近義詞】走投無路 走頭沒路 走投無計
【辨析】 窮途末路和“走投無路”;都含有“無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文法功能和詞語搭配上。窮途末路常作“到、臨”等動詞的賓語。“走投無路”不能。“走投無路”常作“逼”等詞的補語;窮途末路不能。
成語示例
1.毛澤東思想廣泛傳播並且為全世界革命人民所掌握,全世界人民的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和以蘇聯修正主義叛徒集團為首的現代修正主義,矛盾重重,內外交困,面臨著全面的嚴重危機,日益陷于孤立和走投無路。
2.生活的擔子,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一個接著一個地失去親人,使她心如刀絞;地主的污辱,使她有怨無處申,有苦無處訴,實在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她心一橫,萌了短見。
3.在呼冤無門,走投無路之際,一天,他忽然看到報紙上一則關于林巧稚參加人大會議的訊息,心想三姑或許可以幫他一點忙。
4.由于毛澤東同志的建議,由于他沿途一路找王稼祥同志,找周恩來和朱德同志,以及找劉伯承、彭德懷、聶榮臻等同志交談,做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得到了大多數領導同志的支持,特別是王稼樣同志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毛澤東同志,李德和博古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接受了毛澤東同志的建議,于十二月十二日在通道城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
5.現如今的這種情況逼得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6.經歷這次劫難後,讓一度輝煌無比的他竟然一時間走投無路。
7.原本規規矩矩的老實人竟被欺負的走投無路,真是天理不容。
8.即使在走投無路時,人也不要放棄生的希望,因為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9.前輩們告訴我們,人生中絕對沒有走投無路的時候,隻要你自己不放棄希望。
10.他已經走投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