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變形桿菌(proteus species)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于水、土壤腐敗的有機物以及人和動物的腸道中,為條件致病菌,多為繼發感染,如慢性中耳炎、創傷感染等,也可引起膀胱炎、嬰兒腹瀉、食物中毒等。

變形桿菌屬包括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莫根變形桿菌、雷極變形桿菌和無恆變形桿菌。
其中以普通變形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與臨床關系較密切。特別是奇異變形桿菌可引起敗血症,病死率較高。
變形桿菌呈明顯的多形性,有球形和絲狀形,為周鞭毛菌,運動活潑。在固體培養基上呈擴散生長,形成遷徙生長現象。
若在培養基中加入0.1%石碳酸或 0.4%硼酸可以抑製其擴散生長,形成一般的單個菌落。
在ss平板上可以形成圓形、扁薄、半透明的菌落,易與其它腸道致病菌混淆。
培養物有特殊臭味,在血瓊脂平板上有溶血現象。能迅速分解尿素。
根據菌體抗原分群,再以鞭毛抗原分型。此屬細菌x19、xk、x2的o抗原與某些立克次體的部分抗原有交叉,可替代立克次體抗原與患者血清作凝集反應,此反應稱為外斐試驗(weil-felix test),用于某些立克次體病的輔助診斷。
臨床意義
可引起多種感染。常見感染有呼吸道感染、腹瀉、尿路感染、腹膜炎、中耳炎、乳突炎、心內膜炎、腦膜炎入敗血症,還可引起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主要以動物性食品為主,其次為豆製品和涼拌菜,發病季節多在夏、秋,中毒原因為被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徹底加熱,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是我國常見的食物中毒之一。
毒性介紹
變形桿菌一般不致病。夏、秋季節溫度高,變形桿菌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如食用前未徹底加熱,其產生的毒素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現
進食後2~30小時出現上腹部刀絞樣痛和急性腹瀉,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發熱。病程較短,一般1~3天可恢復,很少有死亡。
相關措施
註意休息,多飲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可自行恢復。較重者可用抗生素治療,如氯酶素、慶大酶素等。
預防措施
防止污染、控製繁殖和食用前徹底加熱殺滅病原菌是預防變形桿菌食物中毒的三個主要環節。
發現中毒後要立即停止食用懷疑被變形桿菌污染的食品,註意食品的貯藏衛生和個人衛生,防止食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