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德約科維奇出生在一個有體育傳統的家庭,他的父親和叔叔都曾是前南斯拉夫的滑雪運動員。這個家庭裏一開始沒有人打網球。

1991年,德約科維奇在他四歲的時候,他家經營的披薩店外正在修建網球場,小德靠給工人送外賣得以進進球場打球,這成了改變小德人生方向的一筆,開始學習網球
1993年,德約科維奇7歲的時候,南斯拉夫地區著名的網球教練傑蓮娜·格裏奇相中了這位天才,她認為德約科維奇身上隱約可以看到塞萊斯當年的潛力和野心。在啓蒙教練的幫助下,童年的小德把成為世界第一當作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1999年,因為科索沃戰爭的爆發導致塞黑遭到了北約空襲,塞爾維亞的網球基礎設施又很薄弱。為了打球,12歲的他不得不出走德國慕尼黑,在那裏的網球學校待了兩年後才回到貝爾格萊德。
2000年,13歲的德約科維奇參加了第一項青少年賽事,在資格賽的最後一輪慘遭淘汰,不過最終還是以幸運落敗者的身份晉級正賽,然而卻未能闖過首輪關卡。
2002年,德約科維奇重新開始對同一項青少年賽事發起了沖擊,之後重新回到慕尼黑的網校學習網球技藝。同年,德約科維奇收到了潘切沃一項青少年比賽的外卡,代表前南斯拉夫出戰以一盤未失的戰績在本土奪冠。賽季剩餘的日子裏,這位天才少年逐漸在青少年賽場嶄露頭角,連續參加了許多代表性比賽。年終代表青少年網球最高水準的橘子碗比賽中,德約科維奇也順利躋身正賽,無奈卻在第三輪慘遭巴格達蒂斯淘汰。一年中,德約科維奇的進步有目共睹,速度也快的驚人。
2003年,16歲時德約科維奇轉為職業球員。
職業生涯
初入職業
(2003年—2004年)
2003年,德約科維奇開始嘗試參加希望賽。在德國的一些賽事中獲得外卡資格。但一開始並不順利,不滿16歲的他接連吃進敗仗,隻好重返青少年賽場。進入紅土賽季後,他的成績可圈可點,優異的表現讓他取得了法網青少年組比賽的參賽資格,最終打入第三輪。大滿貫比賽過後,德約科維奇又一次向希望賽賽場發起沖擊,寄希望之前的表現可以讓他和年初有所不同,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2003年夏天,德約科維奇在參加的第一個希望賽中以外卡選手的身份奪冠,隨後又取得一個四強的成績。第三站比賽中,卻出人意料的止步首輪,不過隨後又在接下來的一項賽事中殺入半決賽。在希望賽賽場取得的這一連串優異戰績讓他的世界排名升到了第660位。 美網比賽中,重回青少年陣營的德約科維奇首輪即遭淘汰。之後他又參加了青少年戴維斯杯的角逐,並且取得了五戰全勝的佳績。2003賽季,對于德約科維奇來說,是第一次嘗試在青少年賽賽場和希望賽賽場兩線作戰,對他的成長有巨大的意義。

2004年,德約科維奇在年初的世界排名是第680位。1月,德約科維奇在澳網熱身賽中不敵孟菲爾斯,不過隨後卻在澳網青少年比賽中殺入四強。雄心勃勃的他希望可以多在職業賽場取得一些成績,從此逐漸淡出青少年賽場。 澳網過後,德約科維奇持外卡參加了貝爾格萊德挑戰賽的角逐,不料首輪就遭瑞士選手齊烏特內裏橫掃。隨後的參加的一系列希望賽中,德約科維奇再度找回了贏球的感覺,並以僅丟一盤的戰績在匈牙利奪得了自己的第二個希望賽冠軍。兩周之後,塞爾維亞少年在布達佩斯首獲挑戰賽桂冠。紅土賽季中,德約科維奇在烏瑪格公開賽資格賽中突圍,首輪面對義大利名將沃蘭德裏,他將首盤比賽成功拖入搶七,不過最後還是未能實現晉級。盡管在職業賽場依然負多勝少,但德約科維奇的成績卻在成功和失敗中日漸成熟。 8月,德約科維奇在歐洲夏季杯中為塞爾維亞和黑山摘得一個冠頭銜,這也是他參加的最後一項青少年賽事。八月中旬,他又在在希望賽賽場奪得一項冠軍,隨後則繼續參加挑戰賽的角逐,並在背靠背的比賽中連續殺入八強。布加勒斯特公開賽中,塞爾維亞小將又成功躋身正賽,首輪三盤淘汰克萊門特的對決是他職業生涯取得的第一場ATP比賽的勝利。次輪比賽中,他又在與費雷羅的較量中戰滿三盤,無奈卻未能擊敗前法網冠軍。這站比賽過後,德約科維奇的世界排名已經飆升至第246位。 信心頓時高漲的德約科維奇隨後又在泰網比賽躋身正賽,最終止步首輪。賽季末,他重返挑戰賽賽場,並在亞琛的一項比賽中取得了第二個挑戰賽冠軍頭銜,但是在布拉迪斯拉發和赫爾辛基戰的比賽中,他都僅打入第二輪。2004賽季對于德約科維奇來說戰績顯赫,同時收獲滿滿,賽季結束的時候他的世界排名已經上升到第186位。
排名屢升
(2005年—2008年)
2005年,德約科維奇第一個完整的ATP賽季開始,他參加了此年的四大公開賽,逐漸在巡回賽中開始成熟。18歲零5個月的他獲得了年終第83位的排名,成為排名世界前100中最年輕的選手。

2006年,德約科維奇在2006年成為ATP中進步最快的選手之一。這一年,他排名上升了近70位。6月份,開始了和瑪利安瓦伊達的合作。他一共進入了三項巡回賽的決賽,拿到了兩個賽事的冠軍:荷蘭紅土公開賽和法國梅斯室內賽。他還進入了法網的八強,一共拿到了40場比賽的勝利,年終排名為世界第16位,是TOP20中年齡最小的選手。在戴維斯杯保組附加賽瑞士對陣塞爾維亞的比賽中,兩人第一次交手。初出茅廬的小德在對陣費德勒的比賽中,請求了數次醫療暫停。這是年少德約科維奇成長過程的一段小插曲。
2007年,德約科維奇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這是他在ATP迅速竄紅的一年,開始不斷挑戰著費德勒和納達爾在網壇的統治地位。在阿德萊德賽的決賽中,他以6-3/6-7(6)/6-4擊敗了一路過關斬將的澳大利亞本土黑馬古西奧尼贏得最終的桂冠,為賽季開了個好頭。在澳網第四輪,對自己信心十足的德約科維奇被費德勒以一個殘酷的3-0擊敗,這告訴了19歲的年輕人:不要急,想成為世界第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後,在黃金賽事迪拜他就從費德勒手上搶下了一盤。接下來的三月份,小德背靠背殺進了印第安維爾斯和邁阿密兩站大師賽的決賽;印第安維爾斯是小德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大師系列賽決賽,略顯緊張的他還沒有適應大場面就已經被納達爾在第一盤打了一個4-0,拿到了亞軍之後奉承頒獎嘉賓貝克爾:“當貝克爾在90年代馳騁網壇摘取冠軍的時候,自己還隻是一個襁褓中的孩子。”隨後一周在邁阿密賽1/4決賽,他2-0完勝納達爾,隨後擊敗卡納斯成為該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經過這兩站賽事,小德的世界排名一下子沖進世界前十,居第七位 。在法網打進四強,阻止小德繼續前進的也許是歷史上最強的紅土之王納達爾 。在溫網,他苦戰淘汰了基弗、休伊特和巴格達蒂斯打進四強 ,在與這三位好手的比賽中,他展示出了驚人的搶七能力和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成熟。而在蒙特利爾大師賽上,小德連續淘汰了包括納達爾,羅迪克在內的多位名將殺入決賽,最終以7-6(2),2-6,7-6(2)首次戰勝球王費德勒 ,阻止了奪得其第50個單打冠軍頭銜。小德也成為了ATP近19年來第一個在一站比賽中連續淘汰了世界前三而奪冠的選手。這站賽事後他的世界排名來到前三。在美網,第一次進入大滿貫決賽的小德浪費了七個盤點,最終不敵瑞士球王費德勒 。美網之後,小德世界排名積分已經到了4295分,拉開了與世界第4達維登科的差距達1040分。2007年的大師杯是這個20歲選手的第一次露面,他在小組賽中三戰皆墨 。但年終排名仍然穩居第三。
2008年,20歲的德約科維奇在澳網一盤不丟地進入了決賽,並最終擊敗大黑馬法國人特松加奪冠,成為澳網歷史上第四年輕的冠軍 。他的手下敗將包括了休伊特、費雷爾和費德勒等這樣的好手。尤其在半決賽面對球王費德勒,小德在每一個方面都成功地壓製了對手,他持續攻擊費德勒的二發,不斷給期望獲得三連冠的費德勒施壓,讓球王無法打出具侵略性的網球,球王第一次顯得有些沮喪和慌亂,最後小德直落三盤取勝 。隨後還在大師系列賽印第安維爾斯站和羅馬站取得了成功 。 在北京奧運會上,德約科維奇獲得網球男單銅牌 。之後經歷了一個掙扎和起伏的下半賽季,在年底的上海大師杯上小德完美爆發,奪取了賽季第四冠 ,為08賽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一年他的排名依然保持在前三位。
穩定轉折
(2009年—2010年)
2009年,是德約科維奇德約科維奇正式步入頂尖集團的第三個年頭,此前兩年他與費德勒、納達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這一年穆雷和德爾波特羅也加入他們的集團。作為常年固守頂尖位置的選手之一,德約科維奇在2009年的戰績已經超越了男子網壇的大多數對手。在他在賽季末的整體發揮超越其他競爭者,最終還是保住了積分上的優勢,連續第三年坐穩了年終第三的位置。雖然沒有像2008年賽季一樣用一座大師杯的冠軍獎杯收官,但是對于德約科維奇來說收獲卻依然豐碩,五項冠軍頭銜僅次于賽季豪取六冠的穆雷,全部九項大師賽中過半都殺入決賽,最差成績也達到八強,最終收獲一冠四亞的好成績 。

2010年,對于德約科維奇來說,不算是一個十分美妙的賽季,但是這個賽季給了他足夠的磨礪。在整個賽季的前半段時間裏,他都處在低谷階段。澳網面對老對手特松加,他因為腹瀉輸掉了局面大好的比賽。春季硬地到紅土賽季出現了身體過敏的情況,在北美兩項大師賽和紅土都表現極為慘淡。他在法網八強戰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梅爾澤翻盤,溫網進入四強但隨後被伯蒂奇淘汰出局。整個上半年唯一的閃光是衛冕了迪拜的冠軍。北美硬地依然不溫不火,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當年的美網半決賽。時隔三年後,他在一場驚心動魄的五盤大戰裏挽救了2個賽點,最終淘汰了嘗試連續第七次打入決賽的費德勒。決賽裏,小德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還是以1-3不敵狀態更為火熱的頭號種子納達爾,遺憾收獲了第二個美網亞軍。在美網後,他成功衛冕了中網的冠軍;打入了上海大師賽四強,在巴塞爾決賽負于費德勒,在年末的大師杯上止步半決賽。這一年的11月份,對于小德來說,他迎來了人生中一個極為自豪的成就。作為塞國的頭號球員和團隊絕對主力,他帶領塞爾維亞隊首次奪得了戴維斯杯世界團體網球賽的冠軍。在決賽面對整體陣容更為齊整的法國隊,他贏下了最為重要的兩場單打,對手分別是孟菲爾斯和西蒙,從而成為團隊奪冠的頭號功臣。在戴杯影響力日漸式微的時代,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冠軍將給德約科維奇這樣極為愛國的球員帶來多大的激勵作用,讓他煥發巨大的能量,以後的日子我們回頭來看,這也許還是他整個職業生涯最大的轉捩點之一。小德曾經說在戴杯的勝利比大滿貫都讓他激動。
強勢爆發
(2011年—2013年)
2011年,德約科維奇爆發的一年。澳大利亞公開賽,德約科維奇半決賽以7-6(3)、7-5、6-4 直落三盤淘汰力爭衛冕冠軍的瑞士天王羅傑·費德勒,連續第二次于大滿貫比賽擊敗對方。決賽對手為英國選手安迪·穆雷,也是雙方首次于大滿貫賽場上較量。決賽德約科維奇以6-4、6-2、6-3直落三盤勝出,繼2008年後再次于澳大利亞公開賽封王,也是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冠軍,整個晉級過程僅失一盤 。迪拜網球冠軍賽,決賽以6-3、6-3直落兩盤擊敗羅傑·費德勒,在此地完成三連霸,奪下第20座單打冠軍。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晉級半決賽,在半決賽以盤數2比1擊敗羅傑·費德勒,這場勝仗令德約科維奇的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二,決賽中,德約科維奇在先失一盤的情況下以4-6、6-3、6-2強勢逆轉拉斐爾·納達爾,奪得冠軍。邁阿密大師賽,以不失一盤不丟一個發球局的戰績晉級決賽。決賽中再次面對拉斐爾·納達爾,德約科維奇再次在先失一盤的情況下以4-6、6-3、7-6(4)再次戰勝納達爾。同時完成春季北美大師賽背靠背奪冠的壯舉,至此取得開季24連勝的不敗戰績。塞爾維亞網球公開賽,決賽中德約科維奇以7-6(4)、6-2擊敗菲裏西亞諾·洛佩茲,奪得冠軍。馬德裏大師賽,決賽中德約科維奇以7-5、6-4在紅土場首次擊敗納達爾,奪得冠軍。連勝已累積至34場。羅馬大師賽,決賽中德約科維奇以6-4、6-4在紅土場再次擊敗納達爾奪得冠軍。2011賽季繼續保持不敗記錄,連勝已累積至39連勝。法國公開賽,德約科維奇以第2種子身份出戰比賽,結果在半決賽被費德勒淘汰出局,未能延續勝績,連勝至43勝終止,並且錯失超越納達爾登上世界第一寶座的良機。賽後選擇不參加女王杯,直接角逐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德約科維奇首次闖入決賽後,以6-4、6-4、1-6、6-1擊敗兩屆冠軍納達爾,首度拿下冠軍,在該賽季已經累積48勝1敗的戰績。並首度登上世界排名第一。蒙特利爾大師賽,德約科維奇在決賽中以6-2、3-6、6-4擊敗費什奪得冠軍,這是他第5個大師杯冠軍,從而一舉超越費納成為單賽季獲得大師賽冠軍最多的現役球員。辛辛那提大師賽,德約科維奇在對穆雷的決賽中因傷退賽,吞下賽季第二敗。美國網球公開賽,在決賽中,以6-2、6-4、6(3)-7、6-1擊敗尋求衛冕的納達爾,首度拿下冠軍,這是德約科維奇繼澳大利亞公開賽和溫布爾登網球賽封王後,一年內捧走的第3座大滿貫。但在賽季末,德約科維奇疲態盡顯。在美網後他退出了亞洲賽季,選擇在巴塞爾室內賽中復出,結果半決賽第三盤吞蛋慘遭逆轉。並因為傷病在巴黎大師賽四分之一決賽前選擇退賽。年終總決賽,小組賽首輪戰勝了伯蒂奇,卻在後兩輪先負于費雷爾和蒂普薩勒維奇,小組未能出線。至此結束了2011賽季的征程。盡管在賽季末的表現不盡人如意,但瑕不掩瑜,三個大滿貫桂冠,五個大師賽冠軍,賽季初的41連勝,對納達爾的決賽六連勝,創紀錄的1262萬美元的賽季獎金,已經足夠讓德約科維奇的這個賽季成為網球史上最偉大的個人賽季表現之一。

2012年,德約科維奇在開年的阿布扎比表演賽中奪冠後,德約科維奇選擇直接空降澳網。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作為衛冕冠軍,在闖入半決賽前僅在第四輪和澳洲本土選手休伊特的比賽中丟過一盤。半決賽中,他苦戰4小時50分鍾才以6-3/3-6/(4)6-7/6-1/7-5即3-2的盤數擊敗穆雷。決賽中,他與拉斐爾·納達爾熬戰創大滿貫決賽歷史紀錄的5小時53分鍾,最終以5-7、6-4、6-2、6-7(5)、7-5連續第七次在一項賽事決賽中(包括連續三個大滿貫決賽)戰勝對手,從而第三次獲得該項賽事冠軍,連續三項大滿貫全部奪冠。兩場馬拉松大戰總共耗時10小時43分鍾在三天內完成,小德向人們詮釋了什麽是鋼鐵之軀。迪拜網球冠軍賽,德約科維奇在半決賽中以2-6、5-7完敗穆雷,吞下賽季首敗,無緣贏得此項賽事的四連冠。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半決賽以6-7(9)、6-3、6-7(5)爆冷不敵美國大炮伊斯內爾,無緣衛冕。邁阿密大師賽,以不失一盤的戰績進入決賽,在與穆雷的第13次交手中以6-1、 7-6(4)獲勝,第三度在邁阿密加冕,同時拿下賽季第二冠。蒙特卡洛大師賽,在第三輪比賽前德約科維奇接到祖父去世的噩耗,仍強忍悲痛參賽並闖入決賽。但決賽中以3-6、1-6完敗納達爾,吞下賽季第三敗的同時結束了對對手的七連勝。在首次使用藍土場地的馬德裏大師賽,德約科維奇表現的極不適應,最終在四分之一決賽以6-7(2)、3-6的比分爆冷負于同胞蒂普薩勒維奇,延續著馬德裏大師賽無人能衛冕的記錄。羅馬大師賽,半決賽力克費德勒闖入決賽,卻在決賽中5-7、3-6不敵納達爾,屈居亞軍的同時吞下對納達爾的兩連敗,以兩個亞軍和一個八強的戰績結束了法網前的熱身之旅。法國網球公開賽,有望實現“諾瓦克全滿貫”的德約科維奇肩負巨大壓力,在第四輪對陣塞皮的比賽中先丟兩盤又連扳三盤實現大逆轉,四分之一決賽更是挽救4個賽末點五盤逆轉特松加,半決賽3-0完勝費德勒首度闖入法網決賽 。決賽與納達爾的焦點之戰兩次因雨暫停,最終還是以1-3敗北,吞下對對手的三連敗,跨年全滿貫的夢想也隨之化為泡影 。溫布爾頓錦標賽,德約科維奇在半決賽中以3-6、6-4、4-6、3-6的比分負于費德勒 。而隨著費德勒的奪冠,德約科維奇在溫網後也丟掉了世界第一。倫敦奧運會網球男單比賽,德約科維奇半決賽負于穆雷,無緣決賽。和阿根廷的德爾波特羅爭奪男單銅牌。每盤各丟掉一個發球局,以5-7、4-6的比分不敵對手無緣季軍。羅傑斯杯,決賽6-3、6-2橫掃加斯奎特,成功完成衛冕,從而成為倫德爾、阿加西後第三位在羅傑斯杯三次奪冠的男子選手。這是德約科維奇生涯第31個冠軍、2012賽季的第三個冠軍,也是他的第12個大師賽冠軍頭銜,從而超越桑普拉斯的11個,在大師賽冠軍數量上排在納達爾、費德勒和阿加西之後,獨居第四位。辛辛那提大師賽,決賽中0-6、6(7)-7吞蛋負于費德勒,在該項賽事中第四度屈居亞軍。美國網球公開賽,連續第三年打入決賽(連續第六年打進半決賽)。決賽中經過4小時54分鍾的五盤大戰後以6(10)-7、5-7、6-2、6-3、2-6不敵穆雷,屈居亞軍,以一冠兩亞一四強的成績結束了該年度的大滿貫征程。中國網球公開賽,以頭號種子身份出戰,決賽直落兩盤以7-6(4)、6-2擊敗3號種子法國名將特松加,第三次獲得該項賽事的男單冠軍,在此地延續著不敗紀錄 。上海大師賽,決賽中鏖戰201分鍾,在第二盤先後化解對手五個賽點之後以5-7、7-6(11)和6-3逆轉擊敗賽會衛冕冠軍穆雷,首次獲得該項賽事的冠軍,同時也是職業生涯第13個ATP大師賽桂冠 。巴黎大師賽,第二輪面對美國大炮奎雷伊,在開局強勢連贏八局的情況下,最終意外的以6-0、6-7(5)、4-6遭對手逆轉,爆冷出局 。不過由于費德勒退出了本站比賽,德約科維奇得以連續第二年鎖定年終第一 。年終總決賽,小組賽三戰全勝闖入四強。半決賽苦戰三盤逆轉德爾波特羅。決賽中7-6(6)、7-5擊敗六屆賽會冠軍費德勒,繼08年後再度捧杯,為2012賽季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2013年,澳網之前,德約科維奇依舊選擇不參加任何ATP正式比賽,而是參加了阿布扎比表演賽和霍普曼杯兩項表演賽進行熱身。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德約在第四輪遭遇到瓦林卡的強力阻擊,苦戰5小時2分鍾,以1-6、7-5、6-4、6-7(5)、12-10驚險勝出。決賽中面對老對手英國名將穆雷,激戰四盤後以6-7(2)、7-6(3)、6-3、6-2完成逆轉,拿下職業生涯第六座大滿貫冠軍獎杯的同時,成為公開賽年代以來首位完成澳網三連冠的球員 。迪拜網球冠軍賽,決賽以7-5、6-3直落兩盤擊敗伯蒂奇,第四度加冕該項賽事桂冠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半決賽中6-4、4-6、4-6慘遭德爾波特羅逆轉,22連勝自此終結。邁阿密大師賽,第四輪2-6、4-6爆冷負于德國老將哈斯,無緣衛冕 。蒙特卡洛大師賽,此前在戴維斯杯中扭傷腳踝的德約科維奇堅持出賽,決賽中6-2、7-6(1)力克已經豪取賽事8連冠的西班牙“紅土之王”納達爾,結束對對手3連敗的同時,也終結了對手在蒙特卡洛鄉村俱樂部的單打46連勝。憑借這場勝利,德約科維奇成為第一位在8站不同大師系列賽中獲得過冠軍的球員。 馬德裏大師賽,德約科維奇第二輪面對保加利亞新星迪米特洛夫,苦戰3小時零6分鍾,最終6(6)-7、7-6(8)、3-6負于對手,爆冷出局 。羅馬大師賽,四分之一決賽面對捷克名將伯蒂奇,在6-2、5-2領先的情況下詭異崩盤,一度連丟5局,盡管救了3個賽點,但還是6-2、5-7、4-6慘遭逆轉,無緣四強,也結束了對對手的11連勝。 法國網球公開賽,半決賽面對紅土之王納達爾,盡管一度挽救對手的發球勝賽局將比賽拖入決勝盤長盤,但還是4-6、6-3、1-6、 7-6(3)、7-9告負,全滿貫夢想再度破滅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零熱身的德約科維奇第二度闖入決賽,卻以4-6、5-7、4-6的比分完敗于英國本土名將穆雷,屈居亞軍 。羅傑斯杯,半決賽4-6、6-3、6-7(2)負于納達爾,無緣該項賽事的三連冠。 辛辛那提,四分之一決賽,6-7、6-3、5-7不敵伊斯內爾,實現全大師之路再次受阻。 美國網球公開賽,在半決賽苦戰五盤淘汰瓦林卡,決賽最終以2-6、6-3、4-6、1-6連續第三次在大滿貫比賽中輸給納達爾,目送對手的獲得第13個大滿貫的同時世界第一也面臨易主。中國網球公開賽,決賽6-3、6-4力克在隔日即將重返世界第一的納達爾,打破了對手賽季硬地26戰全勝的不敗金身,同時終結了西班牙人自溫網後的22連勝。至此四次中網之旅19戰全勝,成就中網四冠王。上海大師賽,決賽經過三盤激戰後以6-1、3-6、7-6(3)險勝德爾波特羅,成功衛冕並奪得賽季第5冠,連續兩年亞洲賽季保持不敗 。巴黎大師賽,決賽面對西班牙人費雷爾,直落兩盤以兩個7-5贏得勝利,獲得賽季第六個冠軍頭銜,同時也實現中網、上海大師賽和巴黎大師賽的“三連冠”,生涯單打冠軍數提升到40個 。年終總決賽,小組賽三戰全勝晉級半決賽。半決賽直落兩盤擊敗瓦林卡,決賽以6-3、6-4擊敗納達爾,連續第二年全勝奪冠,也是第三次獲得這項賽事的冠軍 。至此,德約科維奇在2013年美網後連奪四冠,保持不敗 ,連勝場次達到22場。戴維斯杯決賽,塞爾維亞主場面對捷克的挑戰。盡管德約科維奇連取兩分,但無奈隊友發揮不佳,最終塞爾維亞2-3敗北,無緣戴杯冠軍 。2013年末,聘請了鮑裏斯·貝克爾作為自己的教練團成員,開始實施雙教練製,尋求更大的突破 。
尋求突破
(2014年—)
2014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再度與瓦林卡相遇,在決勝盤率先破發的情況下遭逆轉,以6-2、4-6、2-6、6-4、7-9長盤告負,止步八強,跨賽季28連勝、澳網25連勝和連續14次至少進入大滿貫賽四強的記錄就此終結 。迪拜網球冠軍賽,半決賽3-6、6-3、6-2不敵費德勒,在雙方的對決歷史上首度遭遇對手逆轉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決賽3-6、6-3、7-6(3)逆轉費德勒,拿下賽季首冠。這是他的第17個大師賽冠軍,追平前輩阿加西排名史上第三 。邁阿密大師賽,決賽6-3、6-3擊敗納達爾,第四度問鼎該項賽事桂冠,繼2011賽季之後再度在北美春季兩站大賽背靠背奪魁。蒙特卡洛大師賽,半決賽帶傷作戰,5-7、2-6不敵費德勒,無緣決賽。 隨後退出了馬德裏大師賽。羅馬大師賽決賽,迎戰老對手納達爾,最終以4-6、6-3、6-3逆轉取勝,贏得本賽季第三座大師賽冠軍的同時也取得對納達爾的4連勝。法網決賽,在先勝一盤的情況下被納達爾以3-6、7-5、6-2、6-4逆轉,全滿貫再度夢碎 。溫網決賽,雖然在第四盤一度錯失冠軍點,但最終還是以6-7(7)、6-4、7-6(4)、5-7、6-4擊敗費德勒,斬獲了生涯第七個大滿貫冠軍,同時也是第二個溫網冠軍。羅傑斯杯第三輪,2-6、2-6不敵特松加無緣八強,此前對對手的11連勝也宣告終結 。西南財團公開賽,在第三輪一場焦點之戰中,雖然先後挽救了三個盤點和兩個賽點,但還是以6(6)-7、5-7不敵16號種子羅布雷多 。美網半決賽,4-6、6-1、6-7(4)、3-6不敵錦織圭無緣決賽,無緣連續五年晉級美網決賽的同時,成就對手成為亞洲首位打進大滿貫男單決賽的球員。中網決賽,6-0、6-2大勝伯蒂奇,贏得第五個中網冠軍。並在中網保持著24勝0負的光輝戰績 。上海大師賽半決賽,4-6、4-6不敵費德勒無緣決賽,三連冠夢碎,中國賽場28連勝,四年不敗的記錄也宣告終結 。巴黎大師賽決賽,6-2、6-3橫掃拉奧尼奇奪冠,成為巴黎大師賽創辦29年來首個衛冕成功者。取得職業生涯第600勝的同時奪得賽季第六冠,也是第四個大師賽冠軍,職業生涯第20個大師賽冠軍 。2014年ATP年終總決賽,德約科維奇手感火熱,6-2、6-2橫掃伯蒂奇,三連勝小組出線,而且三場小組賽僅丟九局創造了年終總決賽的新紀錄。憑借這場勝利,小德也徹底鎖定2014賽季年終第一,繼2011、2012年後第三次榮膺這項榮譽 。2014年ATP年終總決賽,與費德勒會師決賽。但在賽前費德勒宣布因為身體原因退出決賽,因此德約科維奇不戰而勝連續第三年、生涯第四次贏得總決賽冠軍。12月18日,國際網聯(ITF)公布了2014年ITF年度冠軍得主,德約科維奇獲男子冠軍,這是德約科維奇第4次獲獎 。
2015年,德約科維奇選擇阿布扎比表演賽作為熱身,在半決賽中6-1 6-2橫掃瓦林卡進入決賽,但由于發燒退出決賽,無緣阿布扎比四連冠。穆雷不戰而勝獲得冠軍。卡達公開賽,前兩輪輕松過關後,1/4決賽中苦戰三盤,7-6(2)6-7(6)4-6不敵克羅埃西亞發球好手卡洛維奇,止步八強。與克拉吉諾維奇搭檔雙打進入四強,不敵最終冠軍納達爾。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狀態火熱,前五輪一盤不失殺入四強。半決賽與衛冕冠軍瓦林卡連續三年澳網交手。經過五盤苦戰最終以7-6(1)3-6 6-4 4-6 6-0獲勝,成功復仇對手挺進決賽。決賽中面對穆雷,以7-6(5)6-7(4)6-3 6-0獲勝,時隔兩年再度奪得澳網冠軍。德約科維奇在獲得自己的的第五座澳網冠軍和第八座大滿貫冠軍獎杯的同時,成為了公開賽時代第一位五奪澳網冠軍的球員。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在決賽中以7-6(1),6-7(10),6-4,6-3連續兩年戰勝費德勒奪冠,同時也捧起生涯第九個大滿貫頭銜。羅傑斯杯決賽,德約科維奇以4-6/6-4/3-6總比分1-2不敵穆雷,獲得亞軍 。辛辛那提大師賽決賽,6-7,3-6總比分0-2不敵費德勒,獲得亞軍。美國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以6-4,5-7,6-4,6-4總比分3-1戰勝費德勒,獲得冠軍,這是小德職業生涯的第10個大滿貫冠軍,繼2011年後再次在同一個賽季贏得3個大滿貫單打冠軍 。中國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以6-2,6-2擊敗納達爾,奪得個人第六個中網男單冠軍,同時也是該項賽事個人四連冠,中網不敗場次達到了29場 。上海大師賽決賽,德約科維奇以6-2,6-4擊敗特松加,繼2012和2013年後,再次實現連奪中網和上海雙冠的壯舉 。巴黎大師賽決賽,德約科維奇直落兩盤6-2,6-4擊敗穆雷,第四次奪得巴黎大師賽冠軍,同時也實現了該項賽事的三連冠 。年終總決賽,德約科維奇以6-3,6-4戰勝費德勒,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實現總決賽四連冠的球員,也是職業生涯第五次問鼎年終總決賽冠軍。小德全年共收獲11個冠軍。
2016年,卡達公開賽決賽,德約科維奇6-1,6-2橫掃納達爾,獲得新賽季首冠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直落三盤以6-1,7-5,7-6(3)戰勝穆雷,完成衛冕的同時,收獲個人澳網第六冠,同時是生涯第11個大滿貫冠軍,與埃默森並列為史上澳網奪冠次數最多的球員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決賽,德約科維奇以6-2,6-0輕取拉奧尼奇,實現三連冠,憑借此冠追平納達爾(27冠),成為大師賽史上奪冠並列最多的球員 。邁阿密大師賽,德約科維奇以6-3,6-3擊敗錦織圭,實現該項賽事三連冠,大師賽冠軍數量達到了28個,超越納達爾成為歷史上擁有大師賽冠軍數量最多的球員 。
2016年6月6日,德約科維奇3-1戰勝穆雷職業生涯首奪法網冠軍,實現了問鼎全部四項大滿貫的“全滿貫”偉業。這也是他自2015年溫網起,一年內連續奪得的第四個大滿貫冠軍。8月8日,2016年裏約奧運會男網首輪中,德約科維奇狀態欠佳,以6-7(4)/6-7(2)不敵阿根廷名將德爾波特羅,首輪出局。
技術特點
德約科維奇被譽為球員中的球員,在年輕一代球員中,小德的技術相當全面。出色的一發,帶有強勁旋轉的二發,強大的接發球,穩定的底線相持能力,均衡的正反手,網前和高壓球的處理,各項技術都十分出色。更難得的是,德約科維奇懂得利用自己全面的技術,在戰術打法上能夠調動對手。這也使得小德能夠成為10年來第一位連續戰勝世界前三號球員的選手。 持雙手反拍的德約科維奇最喜歡的場地還是硬地。在輝煌的2011賽季取得了對費納2位球王10勝1負的佳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動作,而他每次發球拍上10-20下球,在反對者看來這是一種拖延戰術,小德對此解釋說:“我這樣做隻是我自己的習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習慣,我隻是想更好的集中註意力,我知道也許會讓對手失去耐心,但是我的目的不是想通過這樣的手段來摧毀對方。”事實是,近年來他這個習慣動作已經改善,發球前的拍球次數明顯減少。
場外生活
家庭生活
2014年4月25日,德約科維奇通過其個人官方推特宣布其未婚妻伊蓮娜懷孕,自己即將迎來新角色——父親。
2014年7月,德約科維奇在黑山亞得裏亞海邊的古堡酒店Aman Sveti Stefan與交往9年的伊蓮娜走進婚姻殿堂。並將婚禮圖片著作權以50萬歐元的價錢獨家賣給《HELLO!magazine》,這筆收入將全部用于慈善事業,這讓這場別樣的婚禮充滿意義。
2014年10月21日,德約科維奇的妻子伊蓮娜順利產下一子,初為人父的德約科維奇為自己的妻子感到驕傲,並為自己的兒子取名Stefan。
慈善活動
2007年,德約科維奇發起成立了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基金會,致力于支持全球弱勢青少年。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基金會主要由德約科維奇的妻子伊蓮娜負責運作。基金會受到了優衣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歐美各界名流的大力支持,數次籌款晚宴均大獲成功。
趣聞軼事
德約科維奇是AC米蘭的忠實球迷,他曾多次前往AC米蘭俱樂部參觀,並現場觀看米蘭的比賽,且與俱樂部官員及隊中眾多球星的關系度不錯 而曾效力于AC米蘭的伊布拉希莫維奇是他的最喜歡的足球運動員。
德約科維奇是網壇最具有喜劇天賦的選手,名副其實的喜劇之王,球迷送給他一個外號:“Joker”。他性格幽默,樂天,隨和。他模仿網壇頂尖選手發球(包括納達爾、羅迪克,甚至包括美少女莎拉波娃),影片剪輯在youtube上廣為流傳。他對球迷和媒體工作者都非常平和,被球迷親切地稱為“開心果”。他可以誇張的模仿桑普拉斯、莎拉波娃、羅迪克,他模仿納達爾的慣性抓褲子,模仿納爾班迪安著名的將軍肚惟妙惟肖,還可以瀟灑地模仿出費德勒昂首挺胸、甩動秀發的王者之氣。他會戴著佐羅的面具出現在巴黎大師賽賽場,他會戴著假發模仿義大利著名主持人,他會以飛行員的打扮登場邁阿密大師賽,有他的地方,就有笑聲和快樂。
德約科維奇也是一個語言天才,他會塞爾維亞語、英語、義大利語和德語,還在學習法語和西班牙語,甚至還會一點點簡單的漢語。
德約科維奇是一個特別有愛國心的青年,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他對自己的祖國塞爾維亞有著極深的感情。初入網壇時候,包括澳大利亞,德國等多個國家都對這位天才少年拋出過橄欖枝。尤其是2007年,小德的母親對他被邀請加入英國國籍的事很感興趣,並表示換國籍不是因為對塞爾維亞失去了感情,而是想讓小德的弟弟們有一個更好的訓練環境,對于小德將來獲得更好的贊助商和發展空間也有好處。但最終,小德沒有放棄塞爾維亞國籍。並且2012年倫敦奧運會德約科維奇成為塞爾維亞代表隊旗手 。
資料統計
戰績統計
年份 | 勝負 | 冠軍 | 獎金 | 年終排名 |
---|---|---|---|---|
2004 | 2勝3負 | 0 | $35,513 | 184 |
2005 | 11勝11負 | 0 | $195,981 | 85 |
2006 | 40勝18負 | 2 | $611,330 | 16 |
2007 | 65勝14負 | 5 | $3,898,625 | 3 |
2008 | 64勝17負 | 4 | $5,679,715 | 3 |
2009 | 78勝19負 | 5 | $5,438,063 | 3 |
2010 | 59勝18負 | 2 | $4,243,807 | 3 |
2011 | 70勝6負 | 10 | $12,595,903 | 1 |
2012 | 75勝12負 | 6 | $12,799,921 | 1 |
2013 | 74勝9負 | 7 | $12,436,137 | 2 |
2014 | 61勝8負 | 7 | $14,250,527 | 1 |
2015 | 82勝6負 | 11 | $21,592,125 | 1 |
2016 | 28勝2負 | 4 | $4,677,567 | — |
職業生涯 | 714勝148負 | 63 | $98,227,621 | 1(195周) |
(資料截至2016.04.18)
大滿貫統計
年份 | 澳網 | 法網 | 溫網 | 美網 | 總戰績(勝-負) |
---|---|---|---|---|---|
2005 | 第一輪 | 第二輪 | 第三輪 | 第三輪 | 5-4 |
2006 | 第一輪 | 八強 | 第四輪 | 第三輪 | 9-4 |
2007 | 第四輪 | 四強 | 四強 | 亞軍 | 19-4 |
2008 | 冠軍 | 四強 | 第二輪 | 四強 | 18-3 |
2009 | 八強 | 第三輪 | 八強 | 四強 | 15-4 |
2010 | 八強 | 八強 | 四強 | 亞軍 | 19-4 |
2011 | 冠軍 | 四強 | 冠軍 | 冠軍 | 25-1 |
2012 | 冠軍 | 亞軍 | 四強 | 亞軍 | 24-3 |
2013 | 冠軍 | 四強 | 亞軍 | 亞軍 | 24-3 |
2014 | 八強 | 亞軍 | 冠軍 | 四強 | 22-3 |
2015 | 冠軍 | 亞軍 | 冠軍 | 冠軍 | 27-1 |
2016 | 冠軍 | 冠軍 | 7-0 | ||
冠軍數/參賽次數 | 6/12 | 1/12 | 3/11 | 2/11 | 12/46 |
總戰績(勝場-負場) | 57-6 | 48-11 | 52-8 | 57-9 | 214-34 |
大師系列賽
地點/年份 | 20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冠軍數 | 總戰績 |
印第安維爾斯 | A | 1R | F | W | QF | 4R | W | SF | SF | W | W | W | 5/11 | 47-6 |
邁阿密 | A | 2R | W | 2R | F | 2R | W | W | 4R | W | W | W | 6/11 | 42-5 |
蒙特卡洛 | A | 1R | 3R | SF | F | SF | A | F | W | SF | W | 2R | 2/10 | 28-8 |
羅馬 | A | Q2 | QF | W | F | QF | W | F | QF | W | W | 4/9 | 34-5 | |
漢堡 | A | 2R | QF | SF | 在馬德裏舉辦 | 0/3 | 6-3 | |||||||
馬德裏(泥地) | 在漢堡舉辦 | SF | A | W | QF | 2R | A | A | 1/4 | 10-3 | ||||
羅傑斯杯 | Q2 | A | W | QF | QF | SF | W | W | SF | 3R | F | 3/9 | 30-6 | |
辛辛那提 | 1R | 2R | 2R | F | F | QF | F | F | QF | 3R | F | 0/11 | 26-11 | |
馬德裏(硬地) | Q1 | QF | SF | 3R | 在上海舉辦 | 0/3 | 6-3 | |||||||
上海 | 在馬德裏舉辦 | SF | SF | A | W | W | SF | W | 3/6 | 24-3 | ||||
巴黎 | 3R | 2R | 2R | 3R | W | 3R | QF | 2R | W | W | W | 4/11 | 26-6 | |
總戰績(勝 場-負場) | 2-2 | 5-7 | 24-7 | 25-7 | 33-8 | 16-8 | 33-1 | 34-6 | 28-6 | 28-4 | 39-2 | 12-1 | 28/88 | 279-59 |
(註:A=缺席 Q1=資格賽第一輪 Q2=資格賽第二輪 1R=第一輪 2R=第二輪 3R=第三輪 4R=第四輪
QF=八強 SF=四強 F=亞軍 W=冠軍)
ATP年終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總戰績(勝-負) |
未獲資格 | 未獲資格 | 小組賽 | 冠軍 | 小組賽 | 四強 | 小組賽 | 冠軍 | 冠軍 | 冠軍 | 冠軍 | 27-10 |
奧運會
2004年 | 2008年 | 2012年 | 總戰績(勝-負) |
未參加 | 單打銅牌 | 單打第四名 | 9-3 |
冠軍記錄
大滿貫
年份 | 大滿貫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比分 |
---|---|---|---|---|
2008 | 澳網 | 硬地 | 特松加(法國) | 4-6, 6-4, 6-3, 7-6(2) |
2011 | 澳網(2) | 硬地 | 穆雷(英國) | 6-4, 6-2, 6-3 |
2011 | 溫網 | 草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6-4, 6-1, 1-6, 6-3 |
2011 | 美網 | 硬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6-2, 6-4, 6-7(3), 6-1 |
2012 | 澳網(3) | 硬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5-7, 6-4, 6-2, 6-7(5), 7-5 |
2013 | 澳網(4) | 硬地 | 穆雷(英國) | 6-7(2), 7-6(3), 6-3, 6-2 |
2014 | 溫網(2) | 草地 | 費德勒(瑞士) | 6-7(7), 6-4, 7-6(4), 5-7, 6-4 |
2015 | 澳網(5) | 硬地 | 穆雷(英國) | 7-6(5),6-7(4),6-3,6-0 |
2015 | 溫網(3) | 草地 | 費德勒(瑞士) | 7-6(1),6-7(10),6-4,6-3 |
2015 | 美網(2) | 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6-4,5-7,6-4,6-4 |
2016 | 澳網(6) | 硬地 | 穆雷(英國) | 6-1,7-5,7-6(3) |
ATP年終總決賽(單打)
年份 | 地點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決賽比分 |
---|---|---|---|---|
2008 | 上海 | 室內硬地 | 達維登科(俄羅斯) | 6-1, 7-5 |
2012 | 倫敦 | 室內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7-6(6), 7-5 |
2013 | 倫敦 | 室內硬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6-3, 6-4 |
2014 | 倫敦 | 室內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未比賽 |
2015 | 倫敦 | 室內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6-3,6-4 |
ATP大師系列賽
年份 | 巡回賽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決賽比分 |
---|---|---|---|---|
2007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卡納斯(阿根廷) | 6-3, 6-2, 6-4 |
2007 | 羅傑斯杯 | 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7-6(2) 2-6, 7-6(2) |
2008 | 羅馬大師賽 | 紅土 | 瓦林卡(瑞士) | 4-6, 6-3, 6-3 |
2008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硬地 | 費什(美國) | 6-2, 5-7, 6-3 |
2009 | 巴黎大師賽 | 室內硬地 | 孟菲爾斯(法國) | 6-2, 5-7, 7-6(3) |
2011 | 邁阿密大師賽( 2) | 硬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4-6, 6-3, 7-6(3) |
2011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2) | 硬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4-6, 6-3, 6-2 |
2011 | 羅馬大師賽(2) | 紅土 | 納達爾(西班牙) | 6-4, 6-4 |
2011 | 馬德裏大師賽 | 紅土 | 納達爾(西班牙) | 7-5, 6-4 |
2011 | 羅傑斯杯(2) | 硬地 | 費什(美國) | 6-2, 3-6, 6-4 |
2012 | 邁阿密大師賽(3) | 硬地 | 穆雷(英國) | 6-1, 7-6(4) |
2012 | 羅傑斯杯(3) | 硬地 | 加斯奎特(法國) | 6-3, 6-2 |
2012 | 上海大師賽 | 硬地 | 穆雷(英國) | 5-7, 7-6(11), 6-3 |
2013 | 蒙特卡洛大師賽 | 紅土 | 納達爾(西班牙) | 6-2, 7-6(1) |
2013 | 上海大師賽(2) | 硬地 | 德爾波特羅(阿根廷) | 6-1, 3-6,7-6(3) |
2013 | 巴黎大師賽(2) | 室內硬地 | 費雷爾(西班牙) | 7-5, 7-5 |
2014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3) | 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3-6, 6-3, 7-6(3) |
2014 | 邁阿密大師賽(4) | 硬地 | 納達爾(西班牙) | 6-3, 6-3 |
2014 | 羅馬大師賽(3) | 紅土 | 納達爾(西班牙) | 4-6, 6-3, 6-3 |
2014 | 巴黎大師賽(3) | 室內硬地 | 拉奧尼奇(加拿大) | 6-2, 6-3 |
2015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4) | 硬地 | 費德勒(瑞士) | 6-3, 6-7(5), 6-2 |
2015 | 邁阿密大師賽(5) | 硬地 | 穆雷(英國) | 7-6(3), 4-6, 6-0 |
2015 | 蒙特卡洛大師賽(2) | 紅土 | 伯蒂奇(捷克) | 7-5, 4-6, 6-3 |
2015 | 羅馬大師賽(4) | 紅土 | 費德勒(瑞士) | 6-4, 6-3 |
2015 | 上海大師賽(3) | 硬地 | 特松加(法國) | 6-2, 6-4 |
2015 | 巴黎大師賽(4) | 室內硬地 | 穆雷(英國) | 6-2, 6-4 |
2016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5) | 硬地 | 拉奧尼奇(加拿大) | 6-2, 6-0 |
2016 | 邁阿密大師賽(6) | 硬地 | 錦織圭(日本) | 6-3, 6-3 |
ATP單打
序號 | 時間 | 巡回賽 | 場地類型 | 賽事類型 |
---|---|---|---|---|
1 | 2006年7月17日 | 荷蘭阿莫斯福特公開賽 | 紅土 | 250賽 |
2 | 2006年10月2日 | 法國摩澤爾公開賽 | 室內硬地 | 250賽 |
3 | 2007年1月1日 |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公開賽 | 硬地 | 250賽 |
4 | 2007年4月1日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5 | 2007年4月29日 | 葡萄牙埃斯托利爾公開賽 | 紅土 | 250賽 |
6 | 2007年8月12日 | 羅傑斯杯 | 硬地 | 大師賽 |
7 | 2007年10月14日 | 維也納BA-CA杯 | 室內硬地 | 500賽 |
8 | 2008年1月27日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9 | 2008年3月23日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10 | 2008年5月11日 | 羅馬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11 | 2008年11月16日 | 上海大師杯 | 硬地 | 總決賽 |
12 | 2009年2月28日 | 迪拜網球冠軍賽 | 硬地 | 500賽 |
13 | 2009年5月10日 | 塞爾維亞公開賽 | 紅土 | 250賽 |
14 | 2009年10月11日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500賽 |
15 | 2009年11月8日 | 巴塞爾室內賽 | 室內硬地 | 500賽 |
16 | 2009年11月15日 | 巴黎大師賽 | 室內硬地 | 大師賽 |
17 | 2010年2月27日 | 迪拜網球冠軍賽 | 硬地 | 500賽 |
18 | 2010年10月10日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500賽 |
19 | 2011年1月30日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20 | 2011年2月26日 | 迪拜網球冠軍賽 | 硬地 | 500賽 |
21 | 2011年3月20日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22 | 2011年4月3日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23 | 2011年5月1日 | 塞爾維亞公開賽 | 紅土 | 250賽 |
24 | 2011年5月8日 | 馬德裏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25 | 2011年5月15日 | 羅馬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26 | 2011年7月3日 |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 草地 | 大滿貫 |
27 | 2011年8月14日 | 羅傑斯杯 | 硬地 | 大師賽 |
28 | 2011年9月12日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29 | 2012年1月29日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30 | 2012年4月1日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31 | 2012年8月13日 | 羅傑斯杯 | 硬地 | 大師賽 |
32 | 2012年10月7日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500賽 |
33 | 2012年10月14日 | 上海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34 | 2012年11月13日 | ATP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總決賽 |
35 | 2013年1月27日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36 | 2013年3月3日 | 迪拜網球冠軍賽 | 硬地 | 500賽 |
37 | 2013年4月21日 | 蒙特卡洛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38 | 2013年10月6日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500賽 |
39 | 2013年10月13日 | 上海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40 | 2013年11月4日 | 巴黎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41 | 2013年11月12日 | ATP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總決賽 |
42 | 2014年3月16日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43 | 2014年3月30日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44 | 2014年5月19日 | 羅馬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45 | 2014年7月6日 |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 草地 | 大滿貫 |
46 | 2014年10月5日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500賽 |
47 | 2014年11月2日 | 巴黎大師賽 | 室內硬地 | 大師賽 |
48 | 2014年11月17日 | ATP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總決賽 |
49 | 2015年2月1日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50 | 2015年3月22日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51 | 2015年4月5日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52 | 2015年4月19日 | 蒙特卡洛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53 | 2015年5月17日 | 羅馬大師賽 | 紅土 | 大師賽 |
54 | 2015年7月13日 |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 草地 | 大滿貫 |
55 | 2015年9月14日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56 | 2015年10月11日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500賽 |
57 | 2015年10月18日 | 上海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58 | 2015年11月9日 | 巴黎大師賽 | 室內硬地 | 大師賽 |
59 | 2015年11月22日 | ATP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總決賽 |
60 | 2016年1月10日 | 卡達公開賽 | 硬地 | 250賽 |
61 | 2016年1月31日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硬地 | 大滿貫 |
62 | 2016年3月21日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63 | 2016年4月4日 | 邁阿密大師賽 | 硬地 | 大師賽 |
戴維斯杯
時間 | 地點 | 場地類型 | 搭檔 | 決賽對手 | 比分 |
---|---|---|---|---|---|
2010年12月3日—5日 | 貝爾格萊德 | 室內硬地 | 澤蒙季奇、蒂普薩勒維奇、特洛伊基 | 法國 | 3-2 |
ATP雙打
時間 | 巡回賽 | 搭檔 | 場地類型 | 賽事級別 |
---|---|---|---|---|
2010年6月13日 | 女王杯 | 埃爾裏希(以色列) | 草地 | 250賽 |
ATP紀錄
時間跨度 | 紀錄 | 共同保持者 |
---|---|---|
2007法網—2008澳網 | 四大滿貫中全部打進過四強的最年輕球員(20歲零250天) | 獨自保持 |
2007法網—2008澳網 | 連續打進四大滿貫四強的最年輕球員(20歲零250天) | 獨自保持 |
2012 | 耗時最長的大滿貫單打決賽(澳網,5小時53分鍾) | 納達爾 |
2011—2013 | 澳網三連冠 | 獨自保持 |
2011—2013 | 連續三年打入澳網決賽 | 維蘭德 倫德爾 |
2008, 2011—2013,2015 | 五度奪得澳網男單冠軍 | 獨自保持 |
2012 | 耗時最長的美網決賽(4小時54分鍾) | 穆雷 倫德爾 維蘭德 |
2012 | 比分最高的美網搶七(10-12) | 穆雷 |
2011 | 包攬開年硬地賽季三大賽桂冠(澳網、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 | 桑普拉斯 費德勒 |
2011 | 單賽季中獲得年終總決賽資格耗時最短記錄(18周零6天) | 獨自保持 |
2011 | 單賽季5奪大師系列賽冠軍 | 納達爾 |
2011, 2012 | 單賽季6次打入大師系列賽決賽 | 費德勒 納達爾 |
2011 | 連奪三項大師系列賽桂冠 | 納達爾 |
2011 | 31場大師系列賽連勝 | 獨自保持 |
2007—2012 | 在8站不同的大師系列賽中奪冠 | 獨自保持 |
2007—2012 | 在9站大師系列賽中全部打入過決賽 | 費德勒 納達爾 |
2011, 2014,2015 | 兩次在北美春季兩站硬地大師賽背靠背奪魁(印第安威爾斯、邁阿密) | 費德勒 |
2007 | 完成在一項賽事晉級過程中接連打敗世界前三這一壯舉的最年輕球員 | 獨自保持 |
2007 | 最年輕的邁阿密大師賽冠軍(19歲316天) | 獨自保持 |
2007, 2012 | 兩次以不失一盤的戰績贏得邁阿密大師賽冠軍 | 獨自保持 |
2009 | 耗時最長的非長盤製三盤兩勝比賽 | 納達爾 |
2007—2009 | 連續91周排名世界第三 | 獨自保持 |
2011 | 對時任世界第一取得決賽5連勝(註) | 獨自保持 |
2007—2010 | 連續四年年終世界排名第三 | 康納斯 |
2012—2015 | ATP年終總決賽四連冠 | 獨自保持 |
2007—2016 | 擁有大師賽冠軍數量最多的球員(28個) | 納達爾 |
(註:取得對納達爾的決賽六連勝時兩人的世界排名已互換。)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6 | 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 獲獎 |
2015 | 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 獲獎 |
2013 | 塞爾維亞奧委會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 獲獎 |
2012 | 阿瑟阿什人道主義獎 | 獲獎 |
2012 | 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 獲獎 |
2011 | 國際體育記者協會歐洲年度最佳運動員 | 獲獎 |
2011 | ATP年度最佳球員 | 獲獎 |
2011 | <GQ>年度人物之Ace of Year | 獲獎 |
2011 | BBC年度海外體育人物 | 獲獎 |
2010 | DSL Sport(一家塞爾維亞體育報紙)金質徽章 | 獲獎 |
2010 | 塞爾維亞奧委會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 獲獎 |
2007 | DSL Sport(一家塞爾維亞體育報紙)金質徽章 | 獲獎 |
2007 | 塞爾維亞奧委會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 獲獎 |
2006 | 塞爾維亞年度最佳男子網球運動員 | 獲獎 |
2006 | ATP年度進步最快球員 | 獲獎 |
2005 | 塞黑年度最佳男子網球運動員 | 獲獎 |
人物評價
德約科維奇作為歷史上回球最犀利的球員之一,德約科維奇擁有著45%的生涯破發點轉化率,這一成績排在並列第二位。就像一個樂隊指揮在領導交響樂團一樣,很少有人能接住德約科維奇從底線打出的詭異而又力量十足的擊球,他總能用那致命的反手球來主宰比賽。(網易體育評)

德約科維奇終于成就世界第一,雖然還不是捧杯一刻,但德約科維奇已經激動得親吻起溫布爾登的草場,因為半決賽的勝利,標志著他已然打破“費納”統治,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鳳凰資訊評)
對于德約科維奇的傳奇恐怕我們一輩子也就隻能目睹這樣一次,因為它已足以在整個世界體壇的歷史中留下濃重一筆。(新浪體育評)
小德建立的新王朝,靠的是自己卓絕的努力與無畏的自信,他確立了自己的技術風格,那就是全面性、多樣性。他用美網的榮譽回饋國家,整個塞爾維亞都為他歡呼激越。隻有在廢墟中長大的孩子,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 。(騰訊體育評)
諾瓦克就像一架F18海軍戰鬥機,當我向前追溯60年,綜合比較了所有我曾經有幸見證過的球員之後,我堅信諾瓦克的整體表現,包括身體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是我所見過的最完美的 。(尼克網球學校創始人尼克·波力泰利尼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