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拼音】shī rén

【註音】ㄕㄧㄖㄣˊ
詞語解釋
◎ 詩人 shī rén
【英語】poet
職業
在歐美一些語言溝通類的暢銷書中,借指以說服他人或機構為目的的職業。
詳細釋義
指《詩經》的作者
【出處】《楚辭·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
【示例】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範魯公戒 子孫詩,其略曰:'……《相鼠》尚有禮,宜鑒詩人刺。'"
用例
漢揚雄《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唐白居易《馬上作》詩:"吳中多詩人,亦不少酒酤。"
明黃淳耀《馬巽甫<遊橫山記>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記》,後世詩人如摩詰、昌黎、夢得、聖俞諸公,皆形之詠歌,以為神仙。"明王鐸《袁石寓詩序》:"人以為石寓(袁可立子)詩人也,而大寇薄,蠡台石寓破產募勇士殺賊,昌于氣,而睢乃不愁。"孫犁《秀露集·關于詩》:"這包括詩人的'志',即思想或見解。"
詩詞詩歌愛好者
含義:即喜好寫詩詞詩歌的作者(愛好者)。
詩歌創作有成就者
詩人是指從事文學體裁詩歌創作,並取得一定成就,在詩歌創作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人。
一、詩人是作家序列的一個分支。
1.文學創作系列專業技術資格。
二、作家協會中從事詩歌創作的會員。
1.中國作家協會
2.各省級作家協會
3.各地市級作家協會
三、詩歌學術團體會員。
1.中國詩歌學會
2.中華詩詞學會
3.各省級詩歌學術社團
起源出處
"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以為證,《楚辭·九辯》注解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可見早期詩人重在言志。《正字通》注解說:"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為騷人。"這便是"詩人"後一詞的最早提法。從此以後,"詩人"便成為兩漢人慣用的名詞。辭賦興起之後,又產生"辭人"一詞。揚雄《法言·吾子篇》說:"詩人之賦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用"則"和"淫"來劃分詩人與辭人的區別,足見在漢代是把"詩人"看得很高貴,把"辭人"看得比較低賤。
"詩人"和"辭人"是平等的。
六朝以後,社會上很看重辭賦,認為上不類詩,下不類賦,以此又創立了"騷人"一詞。從戰國至盛唐,"詩人"和"騷人"的稱號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詩人雅稱
★唐之詩祖--陳子昂。元·方回稱"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
★詩星--孟浩然。清·陸風藻《小知錄》"詩星,孟浩然也。"
★詩佛--王維。由于其虔誠信佛,在部分詩歌中宣揚佛教,贊美佛教的無聲寂火而得名。
★詩天子--王昌齡。他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美譽。
★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詩仙--李白。因其詩歌雄奇豪放而得名。
★詩豪--劉禹錫。唐·白居易稱"彭城劉夢得,詩豪也。"
★詩聖--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並稱"李杜"。
★詩魔--白居易。其作《與元九書》"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詩囚--孟郊。元好問《放言》稱"長沙一湘累,郊島兩詩囚。"
★詩鬼--李賀。因其詩歌構想奇絕,瑰麗凄惻而得名。
★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詩傑--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其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2]。
★紅艷詩人--朱淑真。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 頗多幽怨之音,流于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
佛教詩人
印度、我國及日本之佛教詩人甚多。通常,傑出之佛教人物大多為傑出之佛教詩人。如佛教之教祖佛陀,其自身即是一位傑出詩人。茲列舉佛教史上較具代表性之詩人于下:
詩人情懷
詩人
文/靈遁者
他一直想用一首詩來喚醒或者安慰一代人
自己卻深陷其中
像個駝背的老人
看到他的人
都會說他:未老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