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片中主人公田文軍(黃渤 飾)和妻子魯曉娟(郝蕾 飾)婚姻破裂,兒子田鵬是二人唯一牽絆。一天,田鵬外出玩耍,卻一去不返。

尋子的路上,田文軍夫婦偶然結識了一群同樣失去孩子的父母。大家相互扶持慰藉,從不放過一絲線索希望。多年過去,一個看似可靠的線索再次降臨,促使田文軍等人跋涉千裏穿州過省,終在一戶偏僻村落人家中,看到一個像極其兒子的身影。在孩子的身後,卻站著一個他喊著“媽媽”的農村婦人李紅琴(趙薇 飾)。丟失的摯愛能否找回?殘缺的家能否真的破鏡重圓? 尋子背後,一場親情風暴正席卷而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幕後花絮
1、《親愛的》是趙薇繼《致青春》後以演員身份重回到大銀幕的首部作品。

2、該片中趙薇全片都是用蕪湖方言說的台詞,而趙薇正是蕪湖人。
3、這是導演陳可辛和編劇張冀繼《中國合伙人》之後再度聯手。
4、黃渤在劇組裏第一次見到趙薇時,是一場趙薇帶著上百個村民追自己,形態真像村裏的,不過黃渤又補充說扔到村裏也是村花級別的。
5、有場戲張譯要摔倒趙薇,結果總被趙薇撂倒。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是根據央視早年的一則“打拐”新聞改編而成,講述一對夫妻因為關系不和睦,兒子成為他們唯一的聯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卻莫名其妙的走丟了。夫妻二人努力的尋找著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樣找孩子的父母,更發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事情。在得知要拍攝這樣一部沉重又具意義的社會題材的作品時,張譯還沒看劇本就決定出演。

張譯與陳可辛導演再度合作,彼此信任,很有默契。張譯表示,首先是發自內心的被影片中的親情,以及人性方面的東西所感動,尤其是影片關註社會問題,很具有現實意義,所以在沒看劇本的情況下就決定出演。
影片更名
影片之所以會從先前的《親愛的小孩》更名為如今的《親愛的》,是因為很多人對《親愛的小孩》簡稱《小孩》,會讓人以為這是個兒童片,再加上大家在劇組裏拍戲每天都互稱親愛的,也因此決定省略片名。
趙薇補充道:如今的片名更加大氣,而且影片中小孩戲沒有大人戲多,大人唱主角,孩子是隱藏在影片裏的。黃渤則以他的方式總結說:因為小孩丟了,所以隻剩下親愛的了。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上映時間 | 備註 |
---|---|
2014年8月28日 | 威尼斯電影節全球首映 |
2014年9月26日 | 正式上映 |
票房信息
截止日期 | 票房(人民幣) | 備註 |
---|---|---|
2014年9月26日 | 1200萬票房 | 首日(六個小時) |
2014年10月4日 | 2億 | 獲國慶最佳好感度電影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 | 得主 | 備註 |
---|---|---|---|
2016 | 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 | --- | 提名 |
2015 | 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 趙薇 | 獲獎 |
2015 | 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 黃渤 | 提名 |
2015 | 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 | 張冀 | 提名 |
2015 | 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 | 陳可辛 | 提名 |
2015-5-9 | 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 | 《親愛的》 | 獲獎 |
2015 |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 《親愛的》 | 提名 |
2015 |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 趙薇 | 獲獎 |
2015 |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黃渤 | 提名 |
2015 |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 張冀 | 提名 |
2015 |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 陳可辛 | 提名 |
2014 | 第5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 趙薇 | 提名 |
2015 | 第2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 | 張冀 | 獲獎 |
2015 | 第2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 | 趙薇 | 獲獎 |
2014 | 第10屆中美電影節年度最佳女主角 | 趙薇 | 獲獎 |
2015 | 第3屆海峽兩岸三地十大華語電影 | 《親愛的》 | 獲獎 |
影片評價
正方觀點
真實感人
首先《親愛的》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都脫胎于真實發生的“打拐”事件;其次,這類親子題材本身就是“催淚大戶”,多年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所掀起的觀影盛況,相信80後們都記憶猶新。面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再理性的觀眾,恐怕也都會心軟。
造型接地氣,演員演技好
電影本身,劇情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多讓人意外的地方,丟孩子和找孩子的細節,大家平時在新聞裏都看到很多 。

比較特別的設計是,在片中飾演一對離婚夫妻的黃渤和郝蕾,在丟了孩子後,找到了一個由張譯、張雨綺飾演的夫婦領導的一個由丟孩子父母組成的“互助組織”,大家互相鼓勵支撐,共同尋子,成為了電影的一抹亮色。
整部電影前一半時間,幾乎成為黃渤尋子的獨角戲。草根出身的黃渤,把這個開著福利社、妻子跟有錢人走了的中年loser,徹底給演活了,每個表情、動作都令人心酸鼻酸。當黃渤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孩子之後,在影片後半段,重心轉移到了另一位主演趙薇的身上。
丟孩子的家庭很痛苦,而當孩子被解救之後,後來收養孩子的家庭也等于遭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這是影片在“打拐”之外,著重想給觀眾們展現的未知世界。這個世界的主角,是全素顏出鏡、穿著土氣衣服、留著亂糟糟短發的“村婦”趙薇。
觀眾跟隨黃渤一路積攢下的對丟孩子的傷痛、對人販子的痛恨,在此刻,卻被同樣深愛著孩子、因不願與孩子分開而陷入痛苦中的“繼母”趙薇給逆轉了:看似一個悲劇的解決,卻成了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除了黃渤和趙薇之外,郝蕾、張譯、佟大為等其他主角也都奉獻了感人的演技,而且因為展現了自己在面對孩子時的“人性光輝”,而讓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明星們,顯得尤其可愛可親,這就像大家看《爸爸去哪兒》,會喜歡上裏面的爸爸們一樣。(騰訊娛樂評價)
反方觀點
煽情過度
《親愛的》從頭到尾都在努力討好觀眾,極力地煽情以期觀眾潸然淚下。但是,用力過猛的陳可辛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像一部電視劇。而劇情的復雜程度和內容的豐厚程度,應該要拍到《甄嬛傳》的集數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催淚。

或許是陳可辛對于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用情至深,不管是四處尋子的黃渤、郝蕾,還是偷偷帶大孩子的趙薇,或者是充滿故事的尋子男張譯,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以及自身的無奈,這也讓整部《親愛的》隨時隨地都在迎接著人物的高潮。
133分鍾的時長註定了電影無法承載太多的故事和情感。因為無論是黃渤、郝蕾,還是趙薇、張譯,他們所出演的角色,他們的故事以及故事激發的情感上的共鳴,都足夠撐起一個完整的作品。
但是,在《親愛的》裏,他們卻不得不弱化自己,遷就別人的需求。這樣的遷就,讓原本可以豐滿的人物變得有些失真,甚至于當其中某個角色大肆咆哮時,本應爆發的情感無法直接傳遞出來、讓觀眾產生共鳴,反而像一記打到棉花上的重拳,讓一切工夫都白費了。
影片爭議
2015年3月,《親愛的》 女主人公原型高永俠說看了以她的故事為模板拍攝的電影《親愛的》,她感到很難受,要告製片方侵權,希望製片方能公開說明電影中哪些情節是虛構的,哪些是真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