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製沿革

西疇縣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西疇人"人牙化石出土地。西漢時為牂牁郡都夢縣地。蜀漢及兩晉隸通海都督。宋大理屬秀山郡。元屬臨安路。明為八寨長官司地,隸臨安府。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為開化府安平廳之東安裏。民國3年(1914年)安平廳改馬關,由馬關析置設普蘭行政委員;民國9年(1920年)設縣,取縣境西灑、疇陽兩區首字名"西疇"沿用至今。
西漢時為群舸郡都孟縣地。
南詔時隸屬通海都督。
元屬臨安路。
明為八寨長官司牛羊土司地,隸臨安府。
清嘉慶二十五年,設安平廳,今西疇為安平廳之東安裏。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西疇縣轄2個鎮、8個鄉:西灑鎮、興街鎮、雞街鄉、蚌谷鄉、坪寨鄉、柏林鄉、蓮花塘鄉、
2006年,復原坪寨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法鬥鄉,法鬥鄉政府駐地不變。
區劃詳情
2006年至今,西疇縣轄2個鎮、7個鄉:西灑鎮、興街鎮、蚌谷鄉、蓮花塘鄉、新馬街鄉、柏林鄉、法鬥鄉、董馬鄉、雞街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疇縣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位于東經104°22′~104°58′、北緯23°06′~23°3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西疇縣境。西疇縣境東西長63.6公裏,南北寬59公裏。東南接麻傈坡縣,西南隔盤龍河與馬關縣相望,西靠文山、硯山兩縣,東北與廣南縣隔達馬河相望。
地貌
西疇縣地處雲貴高原的南部邊緣,地勢北部和中部高,東南、西南低,境內山巒起伏,地形復雜。主要山脈呈現西北走向和西南走向。西北至東西走向的有鐵廠山梁,位于境內中北部,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有萬家寨梁子,位于西疇縣境西南部,西南至東南走向的有大花山,位于縣境西南,偏南北走向的有上梁大山,位于境內西北部。西疇縣總面積1506平方公裏,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積1135平方公裏,佔西疇縣總面積的 76.16% 。境內最高點海拔1962.9米,最低點海拔667.9米。

水文
西疇縣有大小河流12條,屬紅河水系,其中雞街河、疇陽河、盤龍河、達馬河是主要河流。

氣候
西疇縣屬亞熱帶低緯季風氣候區,幹雨季節分明,立體氣候明顯,年均氣溫15.9℃,年均無霜期340-362天,年均降雨量1294毫米,年日照時數1500~1600小時,年均相對濕度為82%。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西疇縣耕地面積19.54萬畝,其中有15.4萬畝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主要有紅壤、黃壤、黃棕壤、紫色壤、赤紅壤、石灰岩土、水稻土7大類,12個亞類,17個土屬,40個土種,適宜多種作物和樹種生長、繁育。

生物資源
西疇縣的常見樹種有93科269屬780種,境內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華蓋木和香木蘭,有珍稀瀕危樹種香蓮、桫欏、雲南七葉樹等20多種。華蓋木為新屬新種,據稱中國隻有西疇法鬥鄉闊葉林中三棵,是第三紀、第四紀遺留下來的古老孑遺樹種。境內小橋溝為省級國家自然保護區,建有佔地面積為中國第一、樹種排列全國第二的珍稀木蘭園,共有11屬47科200多種珍稀木蘭樹種。
西疇縣珍稀野生動物有獐、熊、猴、野雞、錦雞、畫眉、貓頭鷹等。
西疇縣有天然草場17.13萬畝,可利用草場15.46萬畝,天然飼草種類較為豐富,每年可產鮮草2億公斤,此外還有農作物秸稈6000萬公斤,適宜發展山羊、菜牛等畜牧品種。

礦產資源
西疇礦產資源主要有銻、鐵、鋁、鋅、錳、金、大理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銻礦儲量5萬噸;鐵礦30萬噸;鋁土礦儲量4000萬噸,佔雲南省鋁儲量的70%以上,其中董馬鄉賣酒坪礦區儲量達907.16萬噸,且平均品位達54.6%。

水能資源
西疇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9.68萬千瓦,可開發量9.86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5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西疇縣總人口258176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8109人,佔總人口的 18.6%;出生率11.88‰,比上年下降0.02‰,死亡率6.48‰,比上年上升0.08‰,自然成長率5.4‰,比上年成長了0.1‰。
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西疇縣地區生產總值 25159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成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520萬元,成長6.3%,對GDP的貢獻率為21.6%;第二產業增加值42335萬元,成長41.7%,拉動GDP成長6.49%。其中:工業增加值24535萬元,成長64.5%。建築業增加值17800萬元,成長16.6%;第三產業增加值120744萬元,成長7.5%,對GDP的貢獻率為36.1%。人均GDP達到9705元,比上年增加1068元,成長12.4%。2014年非公經濟增加值100780萬元,佔全縣GDP的比重達40.1%。
農業
2014年西疇縣農業現價總產值 14585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成長 6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6萬畝,森林覆蓋率53.3%,林業總產值達到27700萬元,成長86%。2014年畜牧業總產值達79950萬元,比上年成長 6.2%。2014年水產品產量2159噸,增加 303噸。2014年西疇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 14000 萬瓦特,成長 7.69%。

工業
2014年西疇縣實現工業增加值 24535萬元,比2013年成長64.5%。其中國有經濟 7739萬元,集體經濟 0萬元,其他經濟16796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4年西疇縣有演藝公司、民族文化民眾藝術館、圖書館、縣級文化廣場各1個,鄉(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9個,農家書屋75個,全縣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8%和98%。有業餘文藝隊186支,各類文化經營戶達141戶。
教育事業
2014年,西疇縣有各級各類學校334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普通國中10所,完小121所,初小87所,一師一校教學點98個,幼稚園14所。西疇縣有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626人;普通國中在校學生12102人,教學班222個;國小在校學生21086人,教學班1157個。西疇縣核編教職工人數為2816人,公辦教師有2671人,代課教師147人。西疇縣有大學部學歷教師56人,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4%,國小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1%。西疇縣適齡少年入學率為102.75%,國中年輟學率為3.4%,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6%,國小年輟學率為0.38%,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1.9%,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99%;青壯年非文盲率為99.51%。國中和國小的生均校舍建築面積分別為6.4平方米和6.7平方米。
科技
2014年末,西疇縣有科技人員3416人,其中:獲高級職稱54人,中級職稱738人。科學技術對工業、農業和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0.2%、40.8%和24.3%。農業增產科技措施覆蓋率達60%,雜交水稻覆蓋率達95%以上,西疇縣良種綜合覆蓋率為58%。1978年以來,西疇縣共獲省、州科技進步獎50項,1人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工程技術人員稱號。1984年被列為全省雜交水稻製種基地。1995年榮獲科技先進縣稱號,跨入全省33個科技先進縣行列。

醫療衛生
2014年全縣共有鄉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6個,病床編製908張,衛生技術人員627人。

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
西疇縣至2014年末,累計建成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基本農田(地)35.8萬畝,其中炸石造地9.1萬畝,坡改梯 4.5萬畝,中低產田地改造22.2萬畝;建成各類水利工程 45321 件,其中人畜飲水池、旱地水澆池 37297 件,解決了 12.2 萬人、 2.79 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和5.01萬畝旱地水澆問題;水利化程度達到 17.6 %。
電力
西疇縣有電站7座,總裝機3.51萬千瓦,年發電量4891萬千瓦時,西疇縣10個鄉(鎮)、70個村(居)委會通電率為100%,村民小組和農戶通電率為99.8%和99.9%。
交通
西疇縣有公路4122.967 公裏,每平方公裏擁有公路273.77公裏,村委會通路率達100 %,村民小組通路率為99.3%,西疇縣境內有平船路、西西路直通文山和國家級口岸船頭及廣西南寧。基本形成了以省道為主體,縣鄉道為依托,村寨道為輔助的交通公路網路。

風景名勝
西疇縣有小橋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街岔河溶洞群;香坪山珍稀植物園;湯果民族太陽村;獅子山崖畫;西灑仙人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南疆烈士陵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