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在不同概念下,西北地區有不同的範圍。
行政區劃概念下,指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簡稱"西北五省",是七大地理分區之一。
自然區劃概念下,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地區,是四大自然區之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大致包括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寧夏北部,甘肅中西部。由于自然區劃概念廣泛出現于中國小基礎教育,因而自然區劃下的中國西北地區概念廣泛存在。例如,中國政府網介紹: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省、新疆省、寧夏省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西安市 | 蘭州市 | 西寧市 | 銀川市 | 烏魯木齊市 |
銅川市 | 嘉峪關市 | 海東市 | 石嘴山市 | 克拉瑪依市 |
寶雞市 | 金昌市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吳忠市 | 吐魯番市 |
鹹陽市 | 白銀市 | 黃南藏族自治州 | 固原市 | 哈密地區 |
渭南市 | 天水市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中衛市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延安市 | 武威市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
漢中市 | 張掖市 | 玉樹藏族自治州 |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 | |
榆林市 | 平涼市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阿克蘇地區 | |
安康市 | 酒泉市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
商洛市 | 慶陽市 | 喀什地區 | ||
定西市 | 和田地區 | |||
隴南市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塔城地區 |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阿勒泰地區 | |||
石河子市(自治區轄市) | ||||
阿拉爾市(自治區轄市) | ||||
圖木舒克市(自治區轄市) | ||||
五家渠市(自治區轄市) | ||||
說明:西北五省/自治區行政區劃大致如下表。各市、區、縣的排序與最新行政區劃代碼順序相同。 |
地理環境
環境特點
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北地區具有如下特點:

1.西北地區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
2.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幹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為半幹旱、幹旱氣候)。
3.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為主。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倫貝爾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鄂爾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內山脈和盆地相間: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裏木盆地、昆侖山、阿爾金山。吐魯番盆地。塔裏木河。塔克拉瑪幹沙漠。
4.西北地區地面植被由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呼倫貝爾草原。石質戈壁、沙丘。內流河、內陸湖。綠洲。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植被還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5.大草原與全國畜牧業基地。遊牧與定居輪牧。人工草場。圈棚飼養。蒙古包。打草、擠奶、剪羊毛逐步實現機械化;馬和駱駝為牧區重要交通工具,使用機車、汽車的逐漸增多。
6.灌溉農業。"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寧夏平原。甘肅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塊塊綠洲。吐魯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長絨棉。點狀、帶狀分布的村鎮、城市、農田。
7.礦產資源豐富。煤、石油、稀土、鐵、鎳、黃金、鹽、寶石等儲量很大。
8.交通地位重要。絲綢之路、蘭新鐵路與歐亞大陸橋。(蘭新鐵路是歐亞大陸橋的一部分)
地形氣候
根據自然區劃概念,該區域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地形對濕潤氣流的阻擋,本區僅東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區域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而幹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遞減。由于氣候幹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該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吐魯番盆地為夏季全國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大興安嶺、昆侖山脈、內蒙古高原、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吐魯番盆地。
自然景觀(從東到西)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資源
自然資源
河流:多為內流河,塔裏木河為我國最大內流河。額爾齊斯河註入北冰洋。
湖泊:整體較少,主要有以下幾個,青海的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托素湖,察爾汗鹽湖等,新疆的博斯騰湖,羅布泊(已幹涸),阿克賽欽湖,賽裏木湖,艾比湖,烏倫古湖,艾丁湖(中國陸地最低點),甘肅的劉家峽水庫等。
農業:灌溉農業。寧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綠洲農業: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新疆為主要溫帶水果產地。內蒙古和新疆為糖料作物基地。新疆及內蒙古為重要畜牧業基地。
礦產能源
石油資源:石油天然氣豐富,著名的有克拉瑪依油田。天然氣資源也有分布。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為33.7萬億元。其中煤炭保有儲量達300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新疆和寧夏。石油儲量為5.1億噸,佔全中國陸上總儲油量的近23%,新疆是中國21世紀的後備石油基地。天然氣儲量為4354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總儲氣量的58%,其中陝北的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甘肅省的鎳儲量佔到全國總鎳儲量的62%。鉑儲量佔全國總量的57%。中國鉀鹽儲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交通
鐵路
特等站:西安站、西安西站、新豐鎮站、西安北站、蘭州西站。
高速鐵路樞紐站:西安北站、蘭州西站、烏魯木齊南站。
航空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榆林榆陽機場、漢中城固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西寧曹家堡機場、銀川河東機場、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
軌道交通
教育
省份 | 學校 | 創辦時間 | 主管部門 | 所屬地區 | 屬性 |
---|---|---|---|---|---|
陝西省 | 西安交通大學 | 1896年 | 教育部 | 西安市 | 985工程、211工程、C9聯盟、111計畫、珠峰計畫、卓越計畫、2011計畫 |
西北工業大學 | 1938年10月 | 工業與信息化部 | 西安市 | 985工程、211工程、111計畫、卓越計畫、2011計畫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1931年 | 教育部 | 西安市 | 211工程、985平台、111計畫、2011計畫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1941年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 西安市 | 211工程 |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1934年 | 教育部 | 西安市 | 985工程、211工程 | |
長安大學 | 1951年 | 教育部 | 西安市 | 211工程、985平台、111計畫 | |
陝西師範大學 | 1944年 | 教育部 | 西安市 | 211工程、985平台、111工程、2011計畫、千人計畫 | |
西北大學 | 1902年 | 陝西省人民政府 | 西安市 | 211工程、小211工程 | |
甘肅省 | 蘭州大學 | 1909年 | 教育部 | 蘭州市 | 985工程、211工程、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計畫、2011計畫 |
西北師範大學 | 1902年 | 甘肅省教育廳 | 蘭州市 | 小211工程、省部共建 | |
西北民族大學 | 1950年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 蘭州市 | 少數民族骨幹計畫 |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寧夏大學 | 1958年 |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 銀川市 | 211工程、卓越計畫、一省一校 |
北方民族大學 | 1984年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 銀川市 | ||
青海省 | 青海大學 | 1958年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西寧市 | 211工程、省部共建 |
青海民族大學 | 1949年12月 | 青海省教育廳 | 西寧市 | 小211工程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新疆大學 | 1924年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 烏魯木齊市 | 211工程、小211工程 |
石河子大學 | 1949年9月25日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石河子市 | 211工程、一省一校、小211工程、省部共建 |
飲食文化
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北地區,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史稱"西陲"或"回疆",與其它地區相比,西北一帶的食風顯得古樸、粗獷、自然、厚實。其主食是玉米與小麥並重,也吃其它雜糧,小米飯香甜,油茶膾炙人口,黑米粥、槐花蒸面與黃桂柿子饃更獨具風情,牛羊肉泡饃名聞全國。家常食饌多為湯面輔以蒸饃、烙餅或是芋豆小吃,粗料精作,花樣繁多,農婦們也有"一面百樣吃"、"七十二餐飯食天天新"的本領。受氣候環境和耕作習慣限製,食用青菜甚少,農家用膳常是飯碗大而菜碟小,一年四季有油潑辣子、細鹽、漿水和蒜瓣亦足矣。如有客人造訪或宰羊,或殺雞,或炒幾碟肉絲、雞蛋、苜蓿,擀細面,蒸白饃,也相當豐盛。
該地區主要少數民族,除俄羅斯、錫伯、裕固、土等4族之外,都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的食規,"禁血,忌外葷",不吃醜惡、可憎的動物的血液,過"齋月",故而清真風味的菜點佔據主導地位。在隴海鐵路沿線和大小鎮集中,星羅棋布地綴滿穆斯林飲食店,多達數十萬家。更值得稱贊的是,回、維等10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雖以"清真"為本,飲食上有清規戒律,但對民族食俗又表現得很豁達,還幫助漢民製作牛羊菜和油香。同樣,漢族也十分尊重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在飲食上自覺"回避",並支持他們過"齋月"、歡慶3個大節。這說明自古以來當地各民族和睦相處、相互敬重、真誠團結。
在餚饌風味上,西北地區的肉食以羊、雞為大宗,間有山珍野菌,淡水魚和海鮮甚少,果蔬菜式亦不多。其技法多為烤、煮、燒、燴、嗜酸辛,重鮮鹹,喜愛酥爛香濃。配菜時突出主料,"吃肉要見肉,吃魚要見魚",強調生熟分開、冷熱分開、甜鹹分開,盡量互不幹擾。在菜型上,也不喜歡過分雕琢,追求自然的真趣;註重飲食衛生,廚房和餐具潔凈。漢民愛飲白酒,穆斯林一般不飲酒,多喝花茶;紅茶與奶茶,還有牛羊馬奶;習抽莫合煙與旱煙;常在庭院中或草地上鋪放白布席地圍坐就餐,自帶餐刀,有抓食的遺風。
西北地區名食眾多,不少帶有歷史的煙塵,相當古老。象陝西的葫蘆雞、商芝肉、金錢發菜、帶把肘子、牛羊肉泡饃、石子饃、甑糕、油潑面、《仿唐宴》和《餃子宴》;甘肅的百合雞絲、清蒸鴿子魚、蘭州烤豬、手抓羊肉、牛肉拉面、泡兒油糕、一捆柴、高擔羊肉、《鞏昌十二體》和《金鯉席》;青海的蟲草雪雞、蜂爾裏脊、人參羊筋、糖醋湟魚、鍋饃、甜醅、馬雜碎、羊肉炒面片等,此外,這裏的西鳳酒、黃桂稠酒、當歸酒、隴南春、伊梨特曲、枸杞酒、白葡萄酒、紫陽茶、奶茶、三炮台八寶茶、參茸茶;黑米飲料和哈密瓜汁,也都馳譽一方。
在飲食習慣上,當地人夏季愛冷食,冬季重進補,待客情意真,筵宴時間長,經常有歌舞器樂助興,一家治宴百家忙,絕不怠慢進門人。哈薩克族諺語:"如果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放走了客人,那就是跳進大河也洗不清的恥辱",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中華風俗·新疆》還記載:"回民宴客,總以多殺牲畜為敬,駝、牛、馬均為上品,羊或數百隻。各色瓜果、冰糖、塔兒糖、油香、以及燒煮各肉、大餅、小點、烹飪、蒸飯之屬,貯以錫銅木盤,紛紜前列,聽便前列,聽便取食。樂器雜奏,歌舞喧嘩,群回拍手以應其節,總以極歡為度。""所陳食品,客或散給于人,或罷宴攜之而去,則主人大喜,以為盡歡。"這是清代的風尚,至今仍無大改變''。
旅遊
西安和蘭州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的景點不計其數(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