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57年蔡明亮出生于馬來西亞砂勞越州古晉市,1977年蔡明亮高中畢業後來到台灣,先在師大修中文,當時老師就鼓勵他,讀自己感興趣的戲劇 。

1978年他考入了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後改名為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在學生時代,蔡明亮便開始撰寫舞台劇劇本,並親自執導了三部作品。往後的幾年他投身于電視劇本寫作,進而重回劇場從事戲劇課程的教學工作 。
1989年再度回到電視圈後,完成了一些劇本及數部單元劇的執導工作,如《我的英文名字叫瑪麗》、《小孩》、《海角天涯》,這成為他前幾部電影長片的前置準備工作 。
演藝經歷
1984年蔡明亮編劇,張佩成執導的電影《小逃犯》獲得第2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1991年蔡明亮為電視拍攝劇情片《小孩》時在一個青少年聚集的電動遊樂場理發現李康生,在從沒有接受過任何表演課程的情況下,他還是成為蔡明亮鍾愛的演員。同年蔡明亮以《麗香的感情線》獲得金鍾獎最佳導播。1992年蔡明亮再次以《給我一個家》獲得金鍾獎最佳導播 。
1993年蔡明亮將根據李康生的經歷編寫了劇本《青少年哪吒》拍成電影,這是她的電影處女作,他也因此提名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影片獲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銅獎 。
1994年執導的第二部電影《愛情萬歲》獲得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費比西獎;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法國南特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 。
1996年執導的第三部電影《河流》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銀熊獎和國際新聞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銀雨果評審特別獎、聖保羅國際影展影評人獎、新加坡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 。
1998年完成導演作品《洞》,這是法國《2000年見聞》系列影片中的一部,以《度過新的千禧年》為主題,由《高矮》製片公司與歐洲藝術電視台法國部門La-Sept-Are共同委托製作。蔡明亮並以《洞》獲得第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影評人費比西獎,第35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影片金雨果獎;2001年第14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獎 。
2001年執導的電影《你那邊幾點》講述了台北城及地球彼端的花都巴黎的兩段生活 。影片獲得第5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綜合技術大獎;芝加哥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第46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第38屆金馬獎評審團影片特別獎、個人特別獎 。
2002年完成為22分鍾的電影短片《天橋不見了》,作品場景以台北火車站前的天橋被拆除後為創作開始,衍生出令人感動的故事 。
2003年蔡明亮與李康生分別執導《不散》、《不見》兩部相互關聯的長片 。
2005年蔡明亮拍攝情色歌舞片《天邊一朵雲》,影片獲得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爾弗雷德·鮑爾獎 。
2006年蔡明亮拍攝了《黑眼圈》,由李康生、陳湘琪主演 ,影片提名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並獲得電影未來獎-電影和平獎 。
2009年蔡明亮被邀請到羅浮宮,拍攝聖經故事"莎樂美"的故事《臉》 。
2013年執導的電影《郊遊》獲得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以及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
2014年8月13日于台北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軍官勛位 。
2015年7月18日,憑借《無無眠》獲得第17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作品名稱 | 主演 | 類型 |
---|---|---|---|
1983年 | 房間裏的衣櫃 | 蔡明亮 | 劇情電影 |
1993年09月10日 | 青少年哪吒 | 陳昭榮,李康生,陸弈靜 | 劇情電影 |
1994年09月02日 | 愛情萬歲 | 楊貴媚,陳昭榮,李康生 | 劇情電影 |
1997年08月27日 | 河流 | 陳湘琪,楊貴媚,苗天 | 同性題材電影 |
1998年09月14日 | 洞 | 李康生,楊貴媚,苗天 | 劇情電影 |
2001年05月15日 | 你那邊幾點 | 李康生, 陳湘琪,陸弈靜 | 劇情電影 |
2002年10月08日 | 天橋不見了 | 李康生,陸奕靜,陳湘淇 | 喜劇電影 |
2003年08月29日 | 不散 | 李康生,陳湘琪,石雋 | 喜劇電影 |
2005年02月16日 | 天邊一朵雲 | 李康生,陸奕靜,陳湘琪 | 情欲電影 |
2007年03月23日 | 黑眼圈 | 李康生、陳湘琪,蔡寶珠 | 劇情電影 |
2009年 | 臉 | 李康生,馬修·阿馬立克,芬妮·阿爾丹 | 情感電影 |
2012年 | 行者 | / | 生活微電影 |
2013年09月05日 | 郊遊 | 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 | 劇情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作品名稱 | 主演 | 備註 |
---|---|---|---|
1983年 | 房間裏的衣櫃 | 蔡明亮 | 劇情電影 |
1993年09月10日 | 青少年哪吒 | 陳昭榮,李康生,陸弈靜 | 劇情電影 |
1994年09月02日 | 愛情萬歲 | 楊貴媚,陳昭榮,李康生 | 與蔡逸君、楊碧瑩聯合編劇 |
1997年08月27日 | 河流 | 陳湘琪,楊貴媚,苗天 | 與蔡逸君,楊碧瑩聯合編劇 |
1998年09月14日 | 洞 | 李康生,楊貴媚,苗天 | 與楊碧瑩聯合編劇 |
2001年05月15日 | 你那邊幾點 | 李康生, 陳湘琪,陸弈靜 | 與楊碧瑩聯合編劇 |
2002年10月08日 | 天橋不見了 | 李康生,陸奕靜,陳湘淇 | 獨立編劇 |
2003年08月29日 | 不散 | 李康生,陳湘琪,石雋 | 獨立編劇 |
2005年02月16日 | 天邊一朵雲 | 李康生,陸奕靜,陳湘琪 | 獨立編劇 |
2009年 | 臉 | 李康生,馬修·阿馬立克,芬妮·阿爾丹 | 獨立編劇 |
2013年09月05日 | 郊遊 | 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 | 獨立編劇 |
個人生活
2014年在出版的《郊遊》電影書中,蔡明亮與他的御用男主角李康生敞開心對談,並公開承認自己的性向,宣布出櫃,同時書中還澄清了其與李康生的緋聞 。
榮譽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3 | 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提名 | |
2013 | 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評審會大獎 | 獲獎 | |
2006 |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提名 | |
2006 |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電影未來獎-電影和平獎 | 獲獎 | |
2003 |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提名 | |
2003 |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費比西獎-競賽單元 | 獲獎 | |
1994 | 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獲獎 | |
1994 | 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費比西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9 | 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提名 | |
2001 | 第5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提名 | |
1998 | 第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提名 | |
1998 | 第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費比西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5 |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提名 | |
2005 |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阿弗雷德·堡爾獎 | 獲獎 | |
2005 |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費比西獎-競賽單元 | 獲獎 | |
2005 |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銀熊獎-傑出藝術成就 | 獲獎 | |
1997 |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提名 | |
1997 |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評審團特別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5 | 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創作短片獎 | 提名 | |
2013 | 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獲獎 | |
2009 | 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影片獎 | 提名 | |
2009 | 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提名 | |
2005 | 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影片獎 | 提名 | |
2005 | 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提名 | |
2003 | 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獎 | 獲獎 | |
2003 | 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提名 | |
2003 | 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影片獎 | 提名 | |
2002 | 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創作短片獎 | 提名 | |
2001 | 第3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評審會特別獎 | 獲獎 | |
2001 | 第3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影片獎 | 提名 | |
2001 | 第3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提名 | |
2001 | 第3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獎 | 提名 | |
1994 | 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影片獎 | 獲獎 | |
1994 | 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獲獎 | |
1992 | 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 提名 | |
1992 | 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獎 | 提名 | |
1986 | 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改編劇本獎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3 | 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 青年電影獎-青年電影銅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5 | 第17屆台北電影節 | 最佳導演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0 | 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 亞洲年度電影人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5 | 第15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導演獎 | 提名 |
人物評價
蔡明亮筆下的作品時以幽默手法,表現著現代社會、寂寞、都會生活形態的狂亂等主題,嘗試探討城市居民有意識的自我防衛,這樣的風格內含,也是蔡明亮多數作品所探討的議題形式 (中時電子報評)。
從《青少年哪吒》到《你那邊幾點》,蔡明亮以不同的觀點來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欲望與追求、夢想與孤獨,展現他觀察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與互動的創作的概念 (騰訊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