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來源
"華鼎獎",寓意"大名鼎鼎,權威可信"。華鼎獎中的"華"字取自于中國古代詩人王勃《卿雲歌》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指春華秋實,美麗而有光彩,同時也有天地華宇的象征;"鼎"字則來源自古代"鍾鳴鼎食"、"一言九鼎"等成語,喻示著和平、發展、昌盛。鼎志昌盛,它與"華"字巧妙組合,情系人類文明發展,飽含觀眾熱愛,表達了人們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

設定目的
目的是通過調查和頒獎形式,促進演藝界社會責任建立和藝人質素提高,測評藝人商業價值,對優良作品及優秀演藝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公眾形象競賽獎勵。
評選規則
一、華鼎獎演藝名人評選從2007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
二、華鼎獎評審規則由兩部分組成:調查規則、評審獎項規則。凡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有公開專業活動的藝人或上演的影片、電視劇、新歌均可參加評選。
三、年度滿意度調查名單,由天下英才傳媒給出大名單,經特邀的30家主流媒體娛樂記者、編輯主要依照以下四項標準選擇被調查藝人:
a、本年度內有突出的專業活動;
b、有突出公益行為,並具公平競爭精神;
c、個性和特別突出的表現;
d、鮮明的負面新聞,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的案例。
四、滿意度調查有5項大指標、35項細分指標:道德修養、專業素養、公益行為、社會影響、商業價值。按每項大指標分階段發布。
五、從2009年開始,華鼎獎改製,可以頒發給效力于演藝界的任何國籍的藝人。2009年,候選人範圍初步限定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法國、英國所有藝人。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短期內隻有影視、歌曲、主持人領域藝人可以參評。
六、2009年規則修改為來自全世界指定國家的專業藝人都可以參加調查或評選,華鼎獎已經更加全球化。
七、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資料,是華鼎獎演藝名人提名的主要依據。
八、滿意度調查,詳見調查細則。
九、滿意度調查各子榜全部揭曉後,進入華鼎獎提名階段。具體時間,最後一個子榜公布72小時內,在監事會監督下,總評審負責召集評審會議。
十、華鼎獎的評選經過滿意度調查,揭曉的總榜前10名和各子榜第1名,經評審審議後,交評審會頒獎典禮時頒獎,不再參加單項獎提名。
十一、每個單項藝人獎項提名最低不超過3人,最高不超過10人;每個作品獎項提名不超過5部。
十二、有資格參加評選的電影必須在自然年內公開放映過;電視劇必須在全國不少于20家省級電視台公開播出過;歌曲必須在演唱會發布過。
十三、提交的電影的時候,要附帶全面而真實的電影可靠的電影製作職員名單以及影片被放映的國內院線名稱及放映日期。
十四、除了藝人獎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單張《評選作品表》僅指參評電影、電視劇、歌曲名稱,而不包括相關個人名字。
十五、單項獎評選分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按候選人數額,分男女類別從滿意度調查子榜中依據名次順序產生,然後經評審採用記名方式審議。
十六、對不符合獎項規則的入圍者,評審可以投反對票,但是不可以超過入圍總數30%。
十七、如果一項提名藝人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被評審會宣布廢除評選資格,可以再重新提名新人填補空缺,但是隻能在滿意度子榜範圍中進行,如果生效不能少于評審總額的一半。
十八、提名是秘密投票選出的,由評審會提供印製的選票,無記名投票。由秘書長指派合格的公證員開啓和計算票數。評審選票上寫到的藝人按照先後順序分別得到5、4、3、2、1分。
十九、如果發生任何爭執,理事會有權保留獎項直至爭議解決再作評定。
二十、如果有平分,將對平分藝人再進行一輪投票。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選票的計分採用優先選擇和加權平均值製。非提名藝人和電影、電視劇、歌曲無資格參加最後評選。
二十一、評審會將最後確定評選提名資格,評審會不會受任何人為障礙約束幹擾,它會為獎項評選做出自己的獨立決定。正式獲得提名的藝人和電影、電視劇、歌曲,將在媒體上正式發布。
二十二、關于作品類,投票得獎的藝人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則作品作者都會得到,除非此項獎項獎品數有數額限定。若最終投票中有兩部影片積分一樣,就兩部都授獎。
二十三、各類獎項的最後一輪投票通過網路和簡訊形式面向消費者、觀眾,隻有那些積極的消費者成員才具有的資格,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藝人和作品的獲獎,充分體現老百姓口碑獎的定位。得票最高者將獲得華鼎獎。
二十四、華鼎獎警告成員謹防不正當的拉票活動。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消費者、觀眾投票後,選票全交委托的第三方機構會計事務所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委派警衛人員24小時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二十五、華鼎獎決意凈化演藝圈不良風氣,隻頒發給對參與投票消費者及老百姓尊重的藝人。獎項沒有抗拒因素,不允許代領。如頒獎禮現場最高票數者未到,則下一得票者獲選,以此類推。如所有候選人未到,則此獎空缺。
獎項設定
每年,華鼎獎設25項固定大獎。包括:男演員年度特別成就大獎、女演員年度特別成就大獎、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最佳十大明星、滿意度子榜調查第一名、影視年度最佳表現男演員、影視年度最佳表現女演員、歌唱年度最佳表現男演員、歌唱年度最佳表現女演員、年度最佳表現男導演、年度最佳表現女導演、電視新聞年度最佳表現男主持人、電視新聞年度最佳表現女主持人、綜藝節目年度表現最佳男主持人、綜藝節目年度最佳表現女主持人、舞蹈年度最佳表現男演員、舞蹈年度最佳表現女演員、戲劇年度最佳表現男演員、戲劇年度最佳表現女演員、曲藝年度最佳表現男演員、曲藝年度最佳表現女演員、最佳表現男新演員、最佳表現女新演員、年度最佳表現電影、年度最佳表現電視劇、年度最佳商業價值獎。
每年華鼎獎將通過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將總積分第一名的男女藝人,作為推薦華鼎獎年度特別大獎候選人,並由華鼎獎評審會討論通過後,在頒獎典禮上頒發獎座以表現其傑出貢獻。
社會意義
華鼎獎演藝人評選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影視作品及優秀的演藝工作者,成為藝人作為公眾人物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個娛樂圈環境的凈化,對華人演藝事業,堪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
在第一屆的基礎上,評選範圍逐年擴大,2008年納入了導演和主持人共同角逐第二屆“華鼎獎”,從第三屆開始,華鼎獎演藝人評選擴展到“全球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涉及中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藝人公眾形象競賽。華鼎獎演藝人評選,雖然創立時間不久,但由于中國與其他國家並未設定類似社會責任與公眾形象競賽獎勵,華鼎獎已成為全球最受註目的演藝人口碑榮譽獎項。
獲獎名單
第二十屆
第十九屆
第十八屆
資料來源
第十七屆
古代劇最佳男演員 | 李治廷《武媚娘傳奇》 |
古代劇最佳女演員 | 陳妍希《神雕俠侶》 |
近代劇最佳男演員 | 楊爍《刀客家族的女人》 |
近代劇最佳女演員 | 陳喬恩《錦綉緣》 |
當代劇最佳男演員 | 于和偉《下一站婚姻》 |
當代劇最佳女演員 | 唐嫣《何以笙簫默》 |
百強電視劇最佳男主角 | 佟大為《虎媽貓爸》 |
百強電視劇最佳女主角 | 周迅《紅高粱》 |
百強電視劇最佳男配角 | 郭凱敏《下一站婚姻》 |
百強電視劇最佳女配角 | 江疏影《一僕二主》 |
百強電視劇最佳新銳 | 楊玏《大丈夫》 |
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 | 李瀟、于淼《大丈夫》 |
百強電視劇最佳導演 | 鄭曉龍《紅高粱》 |
百強劇最佳製片人 | 黃瀾《虎媽貓爸》 |
百強劇最佳製作機構 | 新麗傳媒 |
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 | 鞏漢林、董維嘉、李菲兒、吳卓羲 |
以上資源
第十六屆
第十五屆
第十四屆
第十三屆
2014年8月27日晚,第13屆華鼎獎電視華鼎獎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
獲獎名單 | |
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打狗棍》 |
最佳導演 | 劉江 (《咱們結婚吧》) |
百強電視劇最佳男主角 | 陳寶國 |
百強電視劇最佳女主角 | 佟麗婭 |
百強電視劇最佳男配角 | 羅嘉良 |
百強電視劇最佳女配角 | 張凱麗 |
最佳編劇 | 郭靖宇、戴俊卿、肖紹權(《打狗棍》) |
最受媒體歡迎演員 | 斯琴高娃 |
百強電視劇最佳新銳男演員 | 劉歡 |
百強電視劇最佳新銳女演員 | 王力可 |
近代革命類最佳男演員 | 曹炳琨 |
近代革命類最佳女演員 | 江一燕 |
電視劇最佳製片人 | 劉輝 劉曉娜 |
電視劇最佳主題曲 | 譚晶 |
古裝類最佳男演員 | 劉愷威 |
古裝類最佳女演員 | 蔡少芬 |
當代類最佳男演員 | 宋小寶 |
當代類最佳女演員 | 從缺 |
觀眾最喜愛十佳電視明星 | 鄭爽、曾江、範明、岳麗娜、陳昭榮、佟麗婭、陳寶國、王志飛、李立群、王姬 |
年度電視劇傑出成就獎 | 巍子 |
最佳製作機構 | 完美世界(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
第十二屆
2014年6月2日(洛杉磯時間6月1日),第12屆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頒獎盛典在好萊塢蒙特班劇院盛大舉行。這是華鼎獎首次走出國門,落戶洛杉磯,標志著中國電影獎項在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的推動下,終于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獲獎名單
第十一屆
2013年12月18日,第十一屆華鼎獎全球音樂滿意度調查頒獎禮于在上海舉行。
完全獲獎名單
第十屆
2013年10月7日晚,第十屆華鼎獎全球演藝名人公眾形象頒獎典禮在澳門威尼斯人劇場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中國最佳男主持 | |
中國最佳女主持 | 吳小莉 |
中國最佳新銳導演 | |
全球最佳新銳男演員 | |
全球最佳新銳女演員 | |
中國最佳男話劇演員 | 黃秋生 |
中國最佳女話劇演員 | 許晴 |
中國最佳曲藝男演員 | 馮鞏 |
中國最佳曲藝女演員 | 劉蘭芳 |
中國最佳舞蹈男演員 | |
中國最佳舞蹈女演員 | 王啓敏 |
全球最佳舞蹈男演員 | 安東尼 / 裏查蒙·塔拉吳噶 |
全球最佳舞蹈女演員 | 莎朗·薩沃伊 |
中國最佳電視劇男演員 | |
中國最佳電視劇女演員 | |
全球最佳電視劇男演員 | |
全球最佳電視劇女演員 | |
中國最佳男歌手 | 林志炫 |
中國最佳女歌手 | |
全球最佳歌唱演員 | |
全球最佳偶像團體 | |
中國最佳戲曲男演員 | 常東 |
中國最佳戲曲女演員 | 陳橙 |
全球最佳動作演員 | |
中國最佳電影男演員 | 張家輝 |
中國最佳電影女演員 | |
全球最佳電影男演員 | |
全球最佳電影女演員 | |
最受中國媒體歡迎男演員 | |
最受中國媒體歡迎女歌手 | |
中國最佳導演 | |
全球最佳導演 | |
中國年度成就獎 | 劉曉慶 |
全球終身成就獎 |
第九屆
2013年4月10日,第九屆華鼎獎2013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頒獎盛典在香港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第八屆
2012年12月10日,第八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頒獎典禮在上海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第一組) | |
中國古裝題材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 | 吳奇隆《步步驚心》 |
中國偶像勵志題材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 | 李晨《北京青年》 |
馬蘇《北京青年》 | |
中國近代革命題材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 | 姜武《誓言今生》 |
唐一菲《正者無敵》 | |
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第二組) | 沈春陽 |
劉莉莉 | |
中國傳奇題材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 | 胡歌《軒轅劍之天之痕》 |
劉威葳《向東是大海》 | |
中國都市題材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 | 賈乃亮《當婆婆遇上媽》 |
江珊《人到四十》 | |
中國當代題材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 | 宋小寶《櫻桃》 |
宋春麗《滿秋》 | |
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第三組) | 孫淳 |
斯琴高娃 |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 | 鮑鯨鯨《浮沉》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導演 | 趙寶剛《北京青年》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製作機構 | 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步步驚心》《軒轅劍之天之痕》 |
本山傳媒《櫻桃》《鄉村愛情5》 | |
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後宮甄嬛傳》 | |
中國百強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第一名(最佳電視劇) | 《懸崖》 |
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第四組) | 李立群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新銳男、女演員 | 王雷《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
穎兒《小菊的春天》 | |
中國最受媒體歡迎男、女演員 | 吳奇隆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女配角 | 傅藝偉《天涯明月刀》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男配角 | 程煜《懸崖》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女主角 | 李小璐《當婆婆遇上媽》 |
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男主角 | 張嘉譯《懸崖》 |
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第五組) | 張嘉譯 |
李小璐 | |
中國電視劇傑出成就獎 | 李雪健 |
2013中國媒體最期待的電視劇 | 《頭牌》 |
《向著勝利前進》 | |
《鄉村愛情變奏曲》 | |
《好家伙》 | |
《寶貝》 |
第七屆
2012年7月4日,第七屆華鼎獎亞洲演藝名人滿意度調查頒獎典禮在北京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亞洲傑出成就大獎 | 成龍 |
中國年度傑出成就獎 | 葛優 |
劉曉慶 | |
2012中國最佳電影演員 | 謝霆鋒 |
2012中國電影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佟大為 |
2012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 |
秦怡 | |
于藍 | |
謝芳 | |
龐學勤 | |
金迪 | |
田華 | |
王曉棠 | |
王丹鳳 | |
陳強 | |
張瑞芳 | |
2012中國最佳電視劇男女演員 | 陳建斌、胡杏兒 |
2012中國電視劇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鄭嘉穎 |
2012中國最佳歌唱男女演員 | 孫楠、範瑋琪 |
2012中國歌唱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韓紅 |
2012中國最佳主持人 | 陳蓉 |
2012中國主持人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楊瀾 |
2012中國最佳戲劇男女演員 | 杜鎮傑、茅威濤 |
2012中國戲劇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馮遠征 |
2012中國最佳曲藝男女演員 | 郭德綱、馬增蕙 |
2012中國曲藝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單田芳 |
2012中國最佳舞蹈男女演員 | 黃豆豆、王亞彬 |
2012中國舞蹈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楊麗萍 |
2012中國最佳男女導演 | 黃建新、李玉 |
2012亞洲優秀青年演員大獎 | 丁一宇、PANCAKE |
華鼎榮譽-中德友誼文化促進大獎 | Ina Alice Kopp |
亞洲最受歡迎影視男女演員 | Pong、範文芳 |
亞洲最受歡迎歌唱男女演員 | 曹格、薩頂頂 |
亞洲最受歡迎導演 | YOSEPH CEDAR |
亞洲演藝名人大獎 | ATSUSHI、李貞賢、張家輝 |
第六屆
2011年12月8日,第六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頒獎典禮在深圳體育館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黎明之前》 |
最佳導演 | 閻建鋼《中國地》 |
電視劇最佳男主角 | 吳秀波《黎明之前》 |
電視劇最佳女主角 | 陳數《鐵梨花》 |
電視劇最佳男配角 | 祖峰《旗袍》 |
電視劇最佳女配角 | 鄧萃雯《新還珠格格》 |
最佳編劇 | 徐紀周、馮驥、張磊《永不磨滅的番號》 |
電視劇最佳主題曲演唱 | 楊冪、何晟銘《愛的供養》(《宮》) |
近代革命類最佳男演員 | 空缺 |
近代革命類最佳女演員 | 馬蘇《旗袍》 |
偶像勵志類最佳男演員 | 林志穎《單身公主相親記》 |
偶像勵志類最佳女演員 | 王心凌《愛上查美樂》 |
傳奇類最佳男演員 | 高雲翔《新玉觀音》 |
傳奇類最佳女演員 | 鍾欣桐《女媧傳說之靈珠》 |
喜劇類最佳男演員 | 何晟銘《歡喜婆婆俏媳婦》 |
喜劇類最佳女演員 | 應採兒《大捕房》 |
古裝類最佳男演員 | 潘粵明《新萍蹤俠影》 |
古裝類最佳女演員 | 鄭佩佩《深宅》 |
都市類最佳男演員 | 空缺 |
都市類最佳女演員 | 姜宏波《鋼鐵年代》 |
鄉村類最佳男演員 | 王小利《鄉村愛情交響曲》 |
鄉村類最佳女演員 | 閆學晶《女人當官》 |
老百姓最喜愛十佳電視明星 | |
陶虹 | |
小沈陽 | |
劉莉莉 | |
辛柏青 | |
蘇麗 | |
馮遠征 | |
于月仙 | |
盧奇 | |
顏丙燕 | |
十佳電視劇 | 《東方》 |
《家,N次方》 | |
《鄉村愛情交響曲》 | |
《水滸傳》 | |
《裸婚時代》 | |
《雪豹》 | |
《我是特種兵》 | |
《中國地》 | |
《永不磨滅的番號》 | |
《借槍》 | |
最佳製作機構 | 《春暖南粵》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華夏英傑墨寶園 |
第五屆
2011年3月1日,第五屆華鼎獎在北京奧體中心舉行。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華鼎電影滿意度調查最佳國語片 | 《唐山大地震》 |
華鼎電影滿意度調查最佳外語片 | 《阿凡達》 |
華語電影最佳影片 | 《建國大業》 |
華語電影最佳導演 |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 |
華語電影最佳女主角 | 徐帆《唐山大地震》 |
華語電影最佳男主角 | 甄子丹《葉問2:宗師傳奇》 |
華語電影最佳女配角 | 林心如《非常完美》 |
華語電影最佳男配角 | 謝霆鋒《十月圍城》 |
華語年度電影新銳演員 | 小沈陽 |
李晨 | |
秦嵐 | |
姚笛 | |
白冰 | |
白靜 | |
王珞丹 | |
姜瑞佳 | |
袁霆 | |
詩雅 | |
華語電影主題曲 | 薩頂頂《錦衣衛》 |
華鼎電影最具期待演員 | 韓庚 |
華鼎電影最佳環保之星 | 陳德森、古巨基 |
華語愛情電影最佳演員 | 姚晨《搖擺的婚約》 |
華語奇幻電影最佳演員 | 蔡卓妍《風雲2》 |
華語喜劇電影最佳演員 | 鍾欣桐《出水芙蓉》 |
華語劇情電影最佳演員 | 郭富城《罪與罰》 |
電影傑出成就 | 王家衛、章子怡 《一代宗師》 |
華語電影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唐山大地震》 |
外語電影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阿凡達》 |
華語電影最佳影片 | 《建國大業》 |
老百姓最喜愛的十佳電影明星 | 劉曉慶 |
章子怡 | |
劉燁 | |
夏雨 | |
董潔 | |
許晴 | |
郭富城 | |
謝霆鋒 | |
楊立新 | |
徐熙媛 | |
中國環保最佳電影導演 | 陳德森 |
中國環保最佳演員 | 古巨基 |
中國電影年度貢獻殊榮 | 中國影迷 |
第四屆
2010年11月13日,第四屆華鼎獎在太原濱河體育中心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最佳電視劇 | 《走西口》 |
重大革命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解放》 |
近代革命題材類最佳電視劇獎項 | 《我的兄弟叫順溜》 |
古裝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新《三國》 |
傳奇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神話》 |
偶像勵志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我的青春誰做主》 |
愛情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我是一棵小草》 |
都市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媳婦的美好時代》 |
鄉村題材類最佳電視劇 | 《鄉村愛情故事》 |
最佳男主角 | 孫紅雷《潛伏》 |
最佳女主角 | 姚晨《潛伏》 |
最佳男配角 | 祖峰《潛伏》 |
最佳女配角 | 王靜《走西口》 |
最佳導演 | 張黎《人間正道是滄桑》 |
最佳編劇 | 王麗萍《媳婦的美好時代》 |
最佳主題曲演唱 | 韓磊 |
近代革命類最佳男演員 | 張國強《我的團長我的團》和《我的兄弟叫順溜》 |
近代革命類最佳女演員 | 柯藍《人間正道是滄桑》 |
喜劇類最佳男演員 | 高亞麟 |
中國電視劇年度傑出成就獎 | 張鑒 |
喜劇類最佳女演員 | 閆妮 |
古裝類最佳男演員 | 侯勇《大秦帝國》 |
古裝類最佳女演員 | 袁立《鐵齒銅牙紀曉嵐4》 |
都市類最佳男演員 | 張嘉譯《蝸居》 |
都市類最佳女演員 | 陳喬恩 |
傳奇題材類最佳男演員 | 胡歌《神話》 |
傳奇題材類最佳女演員 | 周揚《中天懸劍》 |
偶像勵志題材類最佳男演員 | 李光潔《杜拉拉升職記》 |
偶像勵志題材類最佳女演員 | 左小青《大約在冬季》 |
鄉村題材類最佳男演員 | 劉小光《鄉村愛情故事》 |
鄉村題材類最佳女演員 | 于月仙《鄉村愛情故事》 |
愛情題材類最佳男演員 | (空缺) |
愛情題材類最佳女演員 | 陳數 |
最佳跨界飛躍藝人獎 | 何潤東 |
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年度傑出成就獎 | 唐國強 |
蔣雯麗 | |
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潛伏》 |
觀眾最喜愛電視劇男演員 | |
姜武 | |
劉小鋒 | |
沙溢 | |
張光北 | |
潘粵明 | |
小沈陽 | |
陳道明 | |
觀眾最喜愛電視劇女演員 | |
白冰 | |
車永莉 | |
高寶寶 | |
石爻 | |
馬以 | |
王雅捷 | |
顏丙燕 | |
姚芊羽 | |
海清 | |
範冰冰 | |
蔡明 |
第三屆
2010年5月29日,第三屆華鼎獎在北京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年度最佳表現新銳男演員 | 杜淳 |
年度最佳表現新銳女演員 | 董冬 |
年度歌唱最佳表現男演員 | 陳奕迅 |
年度歌唱最佳表現女演員 | 容祖兒 |
年度電視劇最佳表現男演員 | 孫紅雷 |
年度電視劇最佳表現女演員 | 姚晨 |
年度電影最佳表現男演員 | 陳坤 |
年度電影最佳表現女演員 | 周迅 |
年度最佳表現男導演 | 陸川 |
年度最佳表現女導演 | 徐靜蕾 |
戲劇演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于魁智 |
舞蹈演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張繼鋼 |
年度曲藝最佳表現女演員 | 金珠 |
年度曲藝最佳表現男演員 | 周煒 |
年度戲劇最佳表現男演員 | 王平 |
年度戲劇最佳表現女演員 | 王蓉蓉 |
年度舞蹈最佳表現女演員 | 朱研 |
年度舞蹈最佳表現男演員 | 陳維亞 |
年度電視綜藝節目最佳表現男主持人 | 朱軍 |
年度電視綜藝節目最佳表現女主持人 | 徐春妮 |
塗經緯 | |
年度電視新聞節目最佳表現男主持人 | 潘濤 |
年度電視新聞節目最佳表現女主持人 | 盧秀芳 |
年度最傑出成就大獎 | 趙本山 |
斯琴高娃 | |
年度電視專題節目最佳表現男主持人 | 胡一虎 |
年度電視專題節目最佳表現女主持人 | 費婕 |
電視主持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崔永元 |
曲藝演員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黃宏 |
影視演員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孫紅雷 |
影視導演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韓三平 |
影視編劇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張鑒 |
新銳演員專業素養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蒲巴甲 |
電視主持人專業素養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空缺 |
演藝名人專業素養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劉曉慶 |
新銳演員公益行為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閆妮 |
電視主持人公益行為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費婕 |
演藝名人公益行為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常貴田 |
新銳演員社會影響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付辛博 |
電視主持人社會影響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崔永元 |
演藝名人社會影響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譚晶 |
新銳演員商業價值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小沈陽 |
電視主持人商業價值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李詠 |
演藝名人商業價值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 馮小剛 |
人民最喜愛的老藝術家 | 李默然 |
盛婕 | |
彭松 | |
謝鐵驪 | |
王昆 | |
常寶華 | |
張瑞芳 | |
袁闊成 | |
中國最佳公眾形象演藝名人 | 劉岩 |
李少紅 | |
陳維亞 | |
閻維文 | |
陳寶國 | |
胡玫 | |
唐國強 | |
曾志偉 | |
馮小剛 |
第二屆
第二屆華鼎獎于2008年在北京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中國新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王寶強 |
中國曲藝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
中國舞蹈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
中國歌唱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
中國影視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唐國強 |
中國戲劇演員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
中國電視主持人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
中國影視導演公眾形象調查第一名 | |
中國年度影視最佳表現男演員 | 張鑒 |
中國年度新人最佳表現女演員 | 白冰 |
中國年度新人最佳表現男演員 | 張一山 |
中國年度曲藝最佳表現女演員 | 王淑玲 |
中國年度曲藝最佳表現男演員 | |
中國年度歌唱最佳表現女演員 | 呂薇 |
中國年度歌唱最佳表現男演員 | 空缺 |
中國年度綜藝節目最佳表現女主持人 | |
中國年度綜藝節目最佳表現男主持人 | |
中國年度新聞節目最佳表現女主持人 | |
中國年度新聞節目最佳表現男主持人 | 崔永元 |
中國年度新聞特別榮譽獎 | 羅京 |
中國年度影視最佳表現女演員 | |
中國年度影視最佳表現男演員 | |
中國年度最佳表現女導演 | |
中國年度最佳表現男導演 | |
中國年度戲劇最佳表現女演員 | |
中國年度戲劇最佳表現男演員 | |
中國年度舞蹈最佳表現女演員 | 劉岩 |
中國年度舞蹈最佳表現男演員 | 黃豆豆 |
中國年度最佳表現電視劇 | 《闖關東》 |
中國年度最佳表現電影 | 《梅蘭芳》 |
第一屆
第一屆華鼎獎于2007年在北京揭曉。
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公眾形象港台最佳影視女演員 | 趙雅芝 |
公眾形象港台最佳影視男演員 | 蘇有朋 |
公眾形象內地最佳影視女演員 | 趙薇 |
公眾形象內地最佳影視男演員 | 陳道明 |
公眾形象最佳曲藝演員 | 蔡明 |
特別貢獻大獎 | 濮存昕 |
最佳社會公益活動大使 | 溫兆倫 |
李冰冰 | |
富大龍 | |
唐一菲 | |
演藝名人公眾形象調查年度大獎 | 趙雅芝 |
姜昆 | |
彭麗媛 | |
成龍 | |
濮存昕 | |
最受公眾尊敬的表演藝術家 | |
宋祖英 | |
李雙江 | |
姜昆 | |
黃宏 | |
唐傑忠 | |
王曉棠 | |
王馥荔 | |
濮存昕 | |
唐國強 | |
王剛 | |
最受公眾尊敬的港台表演藝術家 | 趙雅芝 |
成龍 | |
劉德華 | |
梁朝偉 | |
張學友 | |
公眾最滿意演藝明星 | 趙薇 |
周迅 | |
孫儷 | |
董潔 | |
苗圃 | |
陳建斌 | |
蔣勤勤 | |
公眾最滿意演藝明星團體獎 | 蘇有朋 |
陳坤 | |
聶遠 | |
黃海冰 | |
閆妮 | |
沙溢 | |
最具公眾影響電視劇 | 《士兵突擊》 |
年度最佳藝術團體 | 總政文工團 |
年度最佳歌影迷團體 | "朋迷"(蘇有朋的冬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