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第一集結束20年後,戈登·蓋柯(邁克爾·道格拉斯)從監獄出來了,準備重新投身到華爾街商戰中,但他很快就無奈的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這個華爾街比他當年更加貪婪和凶險。他警告人們危機隨時都有可能降臨,但沒人把他當回事。戈登隻好轉向自己的家庭,嘗試修補與女兒(凱芮·穆裏根)破裂的關系。

戈登女兒與一個年輕的華爾街股票交易員雅各布·摩爾(希亞·拉博夫)訂婚了,後者希望戈登能幫他對付一個操縱全球股市的投資銀行老板(喬什·布洛林),因為這個人導致了他導師(弗蘭克·蘭格拉)的自殺,並間接毀掉了他的前程。戈登與這個年輕人做了個交易,他幫助傑克復仇,而傑克也要幫他和女兒和好。
角色介紹
![]() | 戈登·蓋柯 | 演員 邁克爾·道格拉斯 戈登·蓋柯從監獄出來了,準備重新投身到華爾街商戰中,但他很快就無奈的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現在這個華爾街比他當年更加貪婪和凶險。他警告人們危機隨時都有可能降臨,但沒人把他當回事。戈登隻好轉向自己的家庭,嘗試修補與女兒薇妮破裂的關系。 |
![]() | 雅各布·摩爾 | 演員 希亞·拉博夫 年輕又聰明的自營交易員,希望戈登能幫他對付一個操縱全球股市的投資銀行老板,因為這個人導致了他導師的自殺,並間接毀掉了他的前程。 |
![]() | 薇妮 | 演員 凱瑞·穆麗根 戈登的女兒,與雅各布訂婚了,在雅各布身上看到了父親戈登所沒有的理想跟抱負,所以也很支持雅各布所做的一切。 |
![]() | 布蘭頓·詹姆斯 | 演員 喬什·布洛林 知名投資銀行的合伙人,計畫要到雅各布的所在扎貝爾公司分一杯羹。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Jake Moore | 希亞·拉博夫 | 吳磊 | ---- |
Gordon Gekko | 邁克爾·道格拉斯 | 周野芒 | ---- |
Winnie Gekko | 凱瑞·穆麗根 | 詹佳 | ---- |
Bretton James | 喬什·布洛林 | 郭易峰 | ---- |
Jules Steinhardt | 伊萊·瓦拉赫 | 王肖兵 | ---- |
Jake's Mother | 蘇珊·薩蘭登 | 王建新 | ---- |
Louis Zabel | 弗蘭克·蘭格拉 | 程玉珠 | ---- |
Dr. Masters | Austin Pendleton | ---- | ---- |
Treasury Secretary | John Bedford Lloyd | ---- | ---- |
Audrey | 範妮莎·費麗托 | ---- | ---- |
Robby | John Mailer | ---- | ---- |
New York Fed Chief | 傑森·克拉克 | ---- | ---- |
Hedge Fund Chief | Christian Baha | ---- | ---- |
News Host | 瑪麗亞·巴提羅莫 | ---- | ---- |
Zabel's Secretary | Waltrudis Buck | ---- | ---- |
13 Year Old Pianist | Alice Burla | ---- | ---- |
Shoe Salesman London | Anthony Cochrane | ---- | ---- |
Gekko's Landlord | Frank Ciornei | ---- | ---- |
James' Butler | 邁克爾·熱內 | ---- | ---- |
Hedge Fund Boxer | Richard Green | ---- | ---- |
Rumor Spreading Executive at Window | Limor Hakim | ---- | ---- |
Rumor Spreading Executive | Edward Henzel | ---- | ---- |
Lady at Book Signing | Sondra James | ---- | ---- |
Prison Guard | Harry Kerrigan | ---- | ---- |
Chinese Executive | Nan Lu | ---- | ---- |
Patient | Edmund Lyndeck | ---- | Edmund Lyndeck |
District Attorney | Tom Mardirosian | ---- | Tom Mardirosian |
Realtor | 西爾維婭·邁爾斯 | ---- | ---- |
Quant Analyst | Manu Narayan | ---- | Manu Narayan |
Club Party Girl aka Natasha | 朱莉安妮·米歇爾 | ---- | ---- |
Reporter | Annika Pergament | ---- | Annika Pergament |
Woman at Birthday | Annie Pressman | ---- | Annie Pressman |
Jeweler | Eric Purcell | ---- | ---- |
Cabbie | Eliyas Qureshi | ---- | ---- |
Swiss Bank Official | Dieter Riesle | ---- | ---- |
職員表
職務 | 姓名 |
---|---|
製作人 | 亞歷桑德羅·卡蒙;希莉亞·D·科斯塔;艾裏克·科佩洛夫;愛德華·R·普列斯曼;奧利弗·斯通;Alex Young |
導演 | 奧利佛·斯通 |
副導演(助理) | Ethan Anderson;Kate Bogle;Antoine Douaihy;David Fischer;Scott Foster;Chris Gibson;阿德裏安·格魯伯格;Tudor Jones;Peter Thorell |
編劇 | 阿蘭·婁伯;斯蒂芬·希弗;斯坦利·衛斯勒;奧利弗·斯通 |
攝影 | 羅德裏格·普瑞托 |
配樂 | 克雷格·阿姆斯特朗 |
剪輯 | David Brenner;Julie Monroe |
藝術指導 | 克裏斯蒂·吉 |
美術設計 | Paul D. Kelly |
服裝設計 | 愛倫·麥朗妮克 |
視覺特效 | Eric Bruneau;David Burton;Paul Graff |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Prison | 發行日期:2010年09月21日 |
Home | |
Life Is Long | |
Sleeping Up | |
Strange Overtones | |
Money | |
My Big Nurse | |
Lazy | |
This Must Be The Place | |
I Feel My Stuff | |
Helicopter Reveal | |
Tiny Apocalypse |
幕後花絮
-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是奧利佛·斯通擔任導演以來的第一部續集電影。
- 電影公司原計畫是讓哈維爾·巴登出演片中的反派,但因為他無法抽出時間接拍電影,所以換成了喬什·布洛林主演。布洛林曾經主演了奧利佛·斯通的上一部作品《布希》,而他也和哈維爾·巴登合作過《老無所依》。
- 第一集《華爾街》的分級是R限製級,而第二集則是PG-13。
- 邁克爾·道格拉斯拍攝本片的第一天,是2009年9月18日。正好在一個星期前是他65歲的生日。而他的第一場戲,是走出監獄。
- 娜奧米·沃茨和凱特·布蘭切特先後都拒絕了片中的西爾維亞·穆爾這個角色。
- 凱瑞·穆裏根為了溫妮這個角色,而進行了三個星期的精心準備。
- 在本片裏出演比爾·克拉克的約翰·貝德福德·勞埃德是第二次和奧利弗·斯通合作,他曾經出演過奧利弗·斯通的《尼克松傳》。
- 緋聞少女》的女主角布萊爾·萊弗利和《歡樂合唱團》的演員麗亞·米雪兒都曾經盛傳是本片溫妮一角的人選。但最後,這個角色還是落在了凱瑞·穆裏根的頭上。
- 本片是希亞·拉博夫第二次扮演名叫“雅各布”的角色,第一次是2008年的《紐約我愛你》。
- 本片是蘇珊·薩蘭登在兩年裏第二次和邁克爾·道格拉斯與凱瑞·穆裏根合作電影。她2009年主演的《孤獨的人》是與邁克爾·道格拉斯合作,《最偉大的》與凱瑞·穆裏根合作。
- 為了出演好本片裏的布瑞通·詹姆斯,喬什·布洛林減掉了30磅的體重。
- 為了和《成長教育》的巡回宣傳錯開檔期,本片針對凱瑞·穆裏根的拍攝進行了特別的安排。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于2009年11月25日在本片客串扮演自己。
- 本片的編劇之一阿蘭·婁伯,本身就是一個持牌的股票經紀。他本來想把馬多夫醜聞寫進故事裏,但奧利弗·斯通最後否決了這個提議。
- 本作的副標題“金錢永不眠”,來源于《華爾街》的一句對白。
- 第一集裏出演的邁克爾·道格拉斯、查理·辛、查克·普菲爾和西爾維亞·邁爾斯都在續集裏繼續出演各自的角色,而奧利弗·斯通也依舊在本片裏進行了客串。
- 本片的拍攝時間距離第一集整整有23年,而在故事裏,時間也過去了23年。
- 為了準備自己的角色,在這之前並不熟悉金融業的希安·拉博夫,和金融界的朋友一起研究金融市場,甚至自己還投資了2萬美元,結果最後盈利超過40萬美元。
- 這是奧利弗·斯通繼《世貿中心》和《布希傳》之後,連續第三部描述21世紀政治事件的電影。
- 本片是奧利弗·斯通的電影第一次出現在坎城電影節。1994年的《天生殺人狂》和1997年的《U型轉彎》都被坎城電影節拒絕了。
- 本片拍攝學院的場景是在福特漢姆大學,而邁克爾·道格拉斯的上一部電影《孤獨的人》也在這裏進行了拍攝。片裏,埃裏·瓦拉赫為自己的角色即興吹了口哨,這是劇本設定裏沒有的。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11年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邁克爾·道格拉斯 |
2011年 | 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劇情電影男演員 | 提名 | 希亞·拉博夫 |
註:隻列出2個電影大獎的獲獎情況,影片共獲獎1項,提名4項 |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中國台灣 Taiwan | 2010年9月23日 | 義大利 Italy | 2010年10月22日 |
俄羅斯 Russia | 2010年9月30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2010年9月23日 |
英國 UK | 2010年10月6日 | 法國 France | 2010年9月29日 |
德國 Germany | 2010年10月21日 | 日本 Japan | 2011年1月28日 |
票房信息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作為一部非商業巨片,而獲得了相當大的上映禮遇——在全美的3565家影院的5100塊銀幕登場。但影片在首映日當天僅獲得了7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影片評論
外媒評價
一部聰明、有想法、製作精良的電影。(《芝加哥太陽時報》評)

比起最近的大多數續集電影,《華爾街:金錢永不眠》絕對算得上是最好的一款。(《好萊塢報道》評)
盡管奧利佛·斯通在本片裏顯得過于說教,但光靠邁克爾·道格拉斯就足以值回票價。(《今日美國》評)
在本片中,觀眾能看到資本的邪惡推動力。(《華盛頓郵報》評)
奧利弗·斯通的《華爾街》是對資本主義資本貿易狀況的激進抨擊。(《芝加哥太陽報》評)
“貪婪是好東西。”這句台詞已經成為經典名言,看過本片,會留下深刻印象:貪婪可能是好東西, 但如果不小心,它也可以是致命的。(《REEL電影評論》評)
無疑是八十年代的經典片之一,為邁克爾·道格拉斯創造了全新的角色形象。(《BBC》評)
本片有很多值得推薦之處,但它隨片附送的道德觀點卻不見得有多大的影響力。(《阿波羅評論》評)
中國評價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不是爛片,老牌影星道格拉斯搭配新星的希亞·拉博夫絕對有老少通殺的功效,演員造型很精致,對白設計像前作一樣犀利,劇情的鋪排上也要比同期扎堆上映的國產電影技高一籌,但壞就壞在珠玉在前,以至于《華爾街:金錢永不眠》不免有狗尾續貂之嫌。影片最致命的缺點在于劇本過于松散,還硬生生的加進了親情和愛情兩個主題,過多的內容令影片在商戰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完整的案例描述。(搜狐娛樂評)

整部電影過分偏重于講解經濟學的原理,削弱了對情感沖突的塑造和提升,結果導致“摩爾”的“恨”不痛不癢,“蓋柯”的“陰”不起不伏,“女兒”的“恕”不悲不喜,作為電影核心要務的“藝術化處理”薄弱,“戲劇化沖突”沒有爆發,角色有愛恨可是觀者感受不到,似乎始終置身在銀幕之外,無法實現與故事角色的呼應,感覺遠沒有期待中的精彩。其次,對“資本絞殺”的殘酷描繪的也不夠深度,“摩爾的導師”及“大鱷布萊頓”兩段資本廝殺的故事橋段蜻蜓點水,沒能把資本操縱者貪婪的本性、陰險的計謀、凶殘的手段、冷漠的絕情等特徵有效的傳遞出來。(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