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電力初創

1950年9月,電力職工學校成立于北京西城區大盆胡同,隸屬中央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管理。
1951年9月,電力職工學校遷往天津,成為天津工業學校之“一部”。
1952年6月,電業職工學校在北京西直門外廣通寺旁建立新校區,9月,電業職工學校由天津回遷新校區並更名為北京電氣工業學校,隸屬中央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管理。
1953年5月,北京電氣工業學校更名為北京電力工業學校,隸屬中央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管理。
1953年10月,北京電力工業學校更名為北京電力學校,隸屬中央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管理。
1958年10月4日,北京電力學院成立于西直門北下關。北京電力學校改為北京電力學院之中專部,次年中專部變為相對獨立和北京電力學院共同隸屬中央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直管,並由電力學院代為管理。
1959年2月21日,北京電力學院隸屬國家水電部管理。
1960年10月15日,北京電力學院在北京海淀區清河小營四撥子新增新校區並于1960年2月遷入清河校區,隸屬水電部管理。中專部徹底分離留在原處並再次啓用北京電力學校校名。
1961年9月始,原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發電廠電力網及其電力系統,高電壓技術,動力經濟與企業組織3個專業的教職工41人、學生230人以及教學設備等整體轉入北京電力學院,後又有發電、電自合高壓的研究生轉入成為北京電力學院首批研究生。1964年,北京電力學院高電壓技術和電廠化學專業整體並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1965年,北京電力學院培養了由教育部安排的4名動力工業經濟與組織的越南學生,成為學校首批招收的留學生。
遷校河北

1969年11月7日,,因配合國家戰備需要,北京電力學院遷至河北邯鄲岳城水庫,北京小營剩餘部分成立留守處,通信兵419部隊入駐北京小營校區。
1970年10月17日,北京電力學院由邯鄲遷到保定,更名為“河北電力學院”。由水電部和河北省雙重領導以省為主。
1977年8月,全國恢復高校統一招生考試製度,學院開始招生。
1978年2月,學院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華電發展

1978年9月,河北電力學院更名為“華北電力學院”,學校由水電部和河北省雙重領導以部為主。1988年能源部成立後,華北電力學院隸屬能源部管理。
1978年,華北電力學院恢復招收研究生。
1979年2月5日,水電部批準在北京清河小營舊址尚存校舍成立華北電力學院北京研究生部,該部由華北電力學院和水電部電科院院合辦以華北電力學院為主。
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華北電力學院于1982年9月獲批首批3個專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電廠工程、理論電工)的碩士授予權。學校于1984年始招收首批工程碩士。
1983年10月,由國家教委批準,在水利電力幹部進修學院的基礎上,由華北水利水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水電學校、水電部電科院動能經濟研究所,並抽調華北電力學院部分人員合並組建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由水電部和北京市雙重領導以水利部為主。
1984年6月1日,北京小營校區一分為二,其中一半校園劃歸電子部管理學院(即1969年入駐學校的通信兵419部隊)。
1985年7月23日,水電部批準在華北電力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礎上成立北京水利電力管理幹部學院並于同年7月24日掛牌。華北電力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管理幹部學院實行合署實體辦學和管理,由華北電力學院統一管理。1990年8月,能源部批準北京水利電力管理幹部學院和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實行一體化辦公,並于1992年更名為北京電力幹部管理學院。
1986年7月2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華北電力學院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6年10月,華北電力學院在保定韓庄鄉建設233畝新校區並于1991年9月10日投入使用。
1990年9月,能源部決定,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與北京水利電力管理幹部學院、華北電力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實行一體化辦學,在北京形成了東郊定福庄、清河校區、西郊分部和建設中的朱辛庄校區四大塊。西郊分部1992年9月劃歸水利部管理後,在北京演變為東郊定福庄、清河校區、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研究所和建設中的朱辛庄校區四大塊,1992年10月22日更名為北京動力經濟學院並搬遷至朱辛庄校區。
1992年,大部製改革使得能源部撤消後,華北電力學院和北京動力經濟學院隸屬電力部管理。
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華北電力學院和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並組建華北電力大學。
嶄新時期
2003年3月,華北電力大學由原國家電力公司劃轉教育部管理,正式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並由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等七家大型電力企業集團組成的校董會與國家教育部共建。

2005年9月,華北電力大學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
2005年10月,經教育部批準,華北電力大學校部由設在保定變更為設在北京,分設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兩地實行實質性一體化管理。
2011年7月,該校“電力科學與工程”被正式列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行列。
2011年9月,教育部批準華北電力大學等2所高校試辦研究生院,9月22日,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辦學條件
校區建設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校部: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北農路2號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一校:河北省保定市永華北大街619號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二校:河北省保定市華電路689號
院系設定
截至2015年,華北電力大學設有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控製與電腦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華北電力大學數理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等十一大學院。
學科建設
截止到2014年,學校共有62個大學部專業;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3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12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MBA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個):電力科學與工程
北京市重點學科(16個):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管理科學與工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動力機械及工程、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製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工程熱物理、清潔能源學、流體機械及工程、能源與環境工程
河北省重點學科(7個):信號與信息處理、機械設計及理論、理論物理、套用數學、訴訟法學、電腦技術套用、環境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電氣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控製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商管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電氣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套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控製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學校擁有專職教師1806人,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109人,國家“千人計畫”6人、國家“青年千人計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2人、“973”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6人、“長江學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8人,28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支團佇列入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2010年9月,學校成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截至2013年,學校有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名師團隊,7個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1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大學部教學工作水準評估。
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號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課程類型 | 年度 |
00300300 | 動力工程 | 付忠廣 | 專業(技術)基礎課 | 2012 |
0110404 |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 | 王增平 | 專業主幹課 | 2008 |
00300300 | 動力工程 | 付忠廣 | 專業(技術)基礎課 | 2007 |
0110608 | 電磁場 | 崔翔 | 專業(技術)基礎課 | 2005 |
80110216 | 電機學 | 羅應立 | 專業(技術)基礎課 | 2005 |
國家級、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一覽表
序號 | 團隊名稱 | 團隊負責人 | 級別 | 評選年度 |
1 | 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 劉吉臻 | 國家級 | 2008 |
2 | 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團隊 | 烏雲娜 | 國家級 | 2010 |
3 |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安連鎖 | 北京市級 | 2007 |
4 | 電磁場教學團隊 | 崔 翔 | 北京市級 | 2007 |
5 | 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 劉吉臻 | 北京市級 | 2008 |
6 | 電力市場教學團隊 | 曾 鳴 | 北京市級 | 2008 |
7 | 繼電保護專業教學團隊 | 王增平 | 北京市級 | 2009 |
8 | 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團隊 | 烏雲娜 | 北京市級 | 2009 |
9 | 電機學教學團隊 | 劉曉芳 | 北京市級 | 2010 |
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慧型電網信息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動化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氣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華北電網有限公司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電力工業全過程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教學成果
學校積極回響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2007年7月成立了國內首家“可再生能源學院”,整合各新能源學科力量,逐步形成並深化了“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學科為支撐”的“大電力”學科特色辦學體系,其中四個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
截至2013年,學校學生在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電子設計大賽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國家各類獎項190項,省部級各類獎項212項。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6%以上。
- 合作交流
學校全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截至2013年,已與美、英、法、俄、日等120餘家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與多家國際教育機構實現了相關課程互認,並在美國、埃及創辦了孔子學院。舉辦EMBA、“1+1”、“2+2”等雙碩士、本碩連讀等不同層次的國際辦學項目,國際化辦學水準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學校作為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單位,依托大學理事會平台,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外三十餘家電力、煤炭、電信、裝備製造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承擔重大研發項目,共建實驗中心、研發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開發與產業化,年均與科技創新主體的企業簽訂科技項目500餘項,連續兩次獲得“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直)流試驗示範工程特殊貢獻單位”稱號;學校多方位構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北京、河北、江蘇、內蒙、新疆、青海、山東等地方政府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圍繞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深化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促進區域科技創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學校積極推進校際合作,作為主要發起單位參與組建由11所行業特色型大學組成的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實現高校之間的優勢資源共享互補,促進校際協同創新。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重點實驗室與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學校擁有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和研究基地。
序號 | 科研平台名稱 | 平台級別 |
1 | 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級 |
2 | 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級 |
3 | 國家火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級 |
4 | 電力系統保護與動態安全監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5 | 電站設備狀態檢測與控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6 | 區域能源系統最佳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7 | 電力節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8 | 高電壓與電磁兼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 |
9 | 熱電生產過程污染物監測與控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 |
10 | 非能動核能安全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 |
11 | 低品位能源多相流動與傳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 |
12 | 能源的安全與清潔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 |
13 | 工業過程測控新技術與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 |
14 | 電力信息技術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 |
15 | 北京能源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北京市 |
16 | 河北省輸變電設備安全防御重點實驗室 | 河北省 |
17 | 河北省發電過程仿真與最佳化控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北省 |
科研成果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的發展戰略,2001-2010年,承擔國家“863項 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79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3項;授權專利171項,2009年科研經費契約總額達到3.35億元。以徐進良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鍋爐低溫煙氣餘熱深度利用的基礎研究”973計畫項目獲得批準,崔翔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的“交直流特高壓輸電系統電磁與絕緣特徵的基礎問題研究”973計畫項目獲得立項,標志著華北電力大學在重點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

2010年,華北電力大學承擔各類科技項目經費總額達4.07億元,比2009年成長21.61%,其中,縱向項目經費為1.16億元,比2009年成長了25.32%。在所承擔的各類國家級科技項目當中,獲得縱向立項資助項目32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面上項目50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4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項目5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項目4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4項(16個國家重大專項中,該校已參與其中4個,總經費突破3000萬元)。
2010年,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大學與社會的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華北電力大學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9項;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項,發明專利204項,實用新型85項,面板設計專利5項,本年度共獲得授權專利158項,授權及申請專利數均有大幅度提高;科技論文三大檢索總量1626篇,檢索總量排名及高水準論文被引用次數穩步上升;學術交流進一步加強,全校舉辦學術報告會167場次,資助27位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2000-2014年,學校科研經費快速成長,科技論文國際三大檢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排在前列,工程學進入ESI國際前1%行列。
學術資源
華北電力大學圖書館:截至2010年底,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區圖書館館舍總建築面積達3.56萬平方米,各類閱覽座位3580餘個,其中電子閱覽室座位629個。全校紙質文獻達180萬冊。全館電子文獻資源豐富,擁有中外文資料庫40餘個,內容覆蓋了本校各學科專業。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教育部主管、華北電力大學主辦的以電力科學技術為主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科版)》教育部主管、華北電力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現代電力》教育部主管、華北電力大學主辦、中國電機工程協會和北京聯合華一電氣信息技術研究所協辦的科技期刊。
《電力科學與工程》教育部主管、華北電力大學主辦的科技期刊。
《中國電力教育》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管、中國電力教育協會主辦、華北電力大學承辦的電力行業教育期刊。
校園文化
華電精神
“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校敬業、追求卓越”
學校始終做到理想不改、信念不變、追求不止,始終致力于學校的發展壯大,逐步凝練出“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校敬業、追求卓越”的華電精神。
一、自強不息
學校適應國家能源電力實業的發展需求而誕生,在改革發展和新世紀的發展中壯大,在曲折中前進,在逆境中崛起,不斷做大做強,努力實現高水準大學的辦學目標。
二、團結奮進
學校在發展歷程中,百折不撓、鍥而不舍,不斷實現新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堅持實行北京、保定實質性一體化辦學,師生員工團結一心,高舉一個大學的旗幟,形成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三、愛校敬業
既是華電人職業道德的根基,也是學校繁榮昌盛的維系;既是華電人所秉持的價值標準,也是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追求卓越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秉承辦一所負責任大學的理念,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推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華電校訓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一、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領導班子的團結、教工之間的團結、學生間的團結、領導與民眾間的團結、師生間的團結,是辦好學校的前提。
二、勤奮
勤奮辦學、勤奮工作。學生要勤奮學習,教職員工要勤奮工作;隻有勤奮才能出成績、出成果,才能轉就輝煌的業績。
三、求實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即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從個人的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腳踏實地地幹實事。
四、創新
創新是事業的靈魂。創新就要創一流的科研成果,培養一流的創新人才,培育一流的先進文化。學校要成為創新的基地,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電校標
1.校標採用藍色和紅色為基調色。藍色體現了華電珍視環境,關註生態,實現可持續、科學和諧的發展理念;紅色象征著華電人激情勃發,迎著朝陽跨越前進的豪情與壯志。兩種色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華電人追求科學、和諧、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的美好願景。

2.校標中心紅色的“E”字是Electric Power(電力)的第一個字母,體現了學校以傳統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學科為支撐的“大電力”學科體系的辦學特色。
3.白色的“U”字端庄穩重,是University(大學)的縮寫,喻示著這所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正朝著多科性、研究型、國際化高水準大學的奮鬥目標努力前進。
華電校歌
迎著初升的太陽
肩負民族的希望
巍巍學府
電力之光
乘風破浪萬裏長
懷著科學的理想徜徉知識的海洋
自強不息團結奮進
春華秋實吐馨香
啊 華電 啊 華電
乘風破浪萬裏長
啊 華電 啊華電
求實創新鑄輝煌
邁著堅定的步伐
建設美好的家園
愛校敬業追求卓越
求實創新鑄輝煌
懷著科學的理想徜徉知識的海洋
自強不息團結奮進
春華秋實吐馨香
啊 華電 啊華電
乘風破浪萬裏長
啊 華電 啊華電
求實創新鑄輝煌
鑄輝煌
學校領導
黨政領導
校理事會
2003年3月華北電力大學劃歸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序列,並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和5家發電公司組建校董會共同建設。理事會是繼董事會屆滿後,由校企雙方共同搭建的新合作平台,既是對原董事會工作的繼承,更是對該工作的進一步拓展。
知名校友
姓名 | 備註 |
---|---|
史玉波 |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 |
李小鵬 | 交通運輸部部長 |
舒印彪 |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 |
楊昆 |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 |
楊慶、曹志安 |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 |
王良友 | 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張成傑 |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李慶奎、辛保全 | 中國華電集團副總經理 |
袁德 |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工程師 |
張毅 | 大唐國際電力公司總經理 |
沈國榮 | 南瑞繼保電氣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日文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 |
劉文成 |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
王永幹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 |
張麗英 | 國家電網公司總工程師 |
盧健 |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 |
趙義亮 | 浙江省電力公司總經理 |
趙鳳山 | 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總經理 |
于爾鏗 | 顧毓琇電機工程獎得主 |
劉吉臻 |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 |
張慶君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 |
岳曦 | 武警水電二總隊總隊長 |
陳棟才 | 中國電力技術進出口公司總經理 |
魏兆龍 |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
馬純良 | 中國計量出版社社長 |
馮樹臣 | 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石生光 | 南方電網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 |
謝進 | 華能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院長 |
溫緒廷 |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新聞信息中心主任 |
魏建國 | 國家電網公司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總經理 |
白雲峰 | 中國博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
姚雪松 |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