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戰國末期燕、趙、楚、韓、魏、齊、秦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秦王陳道明因此成為六國大敵各地不同的刺秦故事一直在上演其中趙國刺客殘劍梁朝偉、飛雪張曼玉、如月章子怡、長空甄子丹因名震天下的高超劍術令秦王十年裏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某日聞得殘劍等人已被名叫無名李連傑的秦國劍客殺死秦王大喜急召其上殿相見卻也謹慎小心以防有詐秦王和無名鬥智鬥勇的較量遂即展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 | 無名|演員李連傑 本為孤兒性孤冷精神內斂胸藏血氣為了替全家報仇為了拯救趙國于危難潛心練劍他練的隻有一式十步一殺十年後修成絕世劍法。後帶著從長空、殘劍、飛雪3人那裏“借“來的憑證帶著3人不同的殷切希望無名走進了秦宮大殿。但是在那最後的一刻無名領會到殘劍話中的含義他擲下手中那柄飛雪劍放棄了刺殺。後秦王為了天下不得不下令射殺了無名 |
![]() | 殘劍|演員梁朝偉 與飛雪為情侶原亦為刺秦之人3年前與飛雪雙雙闖入秦宮刺殺秦王但在最後時刻殘劍放棄了親手血刃秦王的機會。因此二人生怨。無名前來求助時力勸無名放棄刺秦以兩字相贈無名天下。後無名刺秦失敗為為證明對飛雪的感情以及對社稷蒼生的期待自願死在飛雪的劍下 |
![]() | 飛雪|演員張曼玉 趙國將軍趙震之女因父親死于秦國之手立意刺秦後結識殘劍成為情侶因3年前殘劍在關鍵時刻放棄殺死秦王對其生怨3年不與之語。無名前來求助時一意相助。後無名刺秦失敗積怨已深的飛雪不能理解殘劍的勸阻行為失手誤殺殘劍後自殺 |
![]() | 秦王|演員陳道明 以一統天下為目標發動對趙國等諸侯六國的討伐戰爭激起了各諸侯國俠士的強烈不滿也因此成為各國刺客的目標 |
![]() | 如月|演員章子怡 殘劍的女僕對殘劍忠心耿耿。 |
![]() | 長空|演員甄子丹 趙國刺殺秦始皇的三大劍客之一為了使無名能夠獲得離秦王十步距離的機會長空佯敗在無名劍下獻出自己的槍頭率先助無名得到了自己的寶劍。後來因殘劍飛雪無名的死而棄武。 |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精彩花絮
1、在服裝和人物造型設計上因張藝謀不懂日語和田惠美不懂華語合作過程難免有問題不過和田惠美都是在做完設計後讓張藝謀做決定性的挑選。

2、拍攝時張藝謀可以說是全劇組精力最旺盛、吃苦最多的人每每一天隻拍幾個鏡頭一個鏡頭有時要拍上幾十遍有時為了一個鏡頭甚至不惜跋山涉水有時拍完後遇到張藝謀產生新的想法或更佳的自然拍攝條件就要重拍 。
3、由于拍攝地點敦煌的地形屬于山地海拔從800多米到3000多米不等氣溫差距很大氣溫低的時候劇組的人員要穿上棉襖氣溫高的時候熱得又隻能穿背心。這麽一折騰很多人都患上了重感冒。在這種氣候惡劣、道路崎嶇難行的自然困難面前打造“英雄“的人們都默默咬牙忍 。
4、李連傑扮演的角色“無名“在原始的設計中是個啞巴。劇本中的英雄“無名“隻能靠書法和人交流。這個角色曾經很受張藝謀的喜愛但可惜在後來的實際操作中由于演員等多方面的原因“無名“最終還是開口說話了 。
5、《英雄》裏的這個皇帝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可以。之所以選擇秦始皇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拿到國外市場就會是個賣點會影響到國外的票房。另外秦人尚黑在影像效果上會比較好看 。
6、梁朝偉與李連傑在拍水上追逐的一場戲時為了在平靜如鏡的湖面上踩出一個回旋波紋梁朝偉被蕩在空中來回多次由于空間長演員要從岸邊一直飛到湖中央 威亞的長度很難掌握得十分準確不是短了就是太長梁朝偉幾乎每次在悠回到地面時都摔在地上從來不退縮繼續上 。

7、影片中一場戲是在一片黃樹林中章子怡與張曼玉的對打想拍出樹葉飛舞的理想效果但當地的自然保護措施規定所有樹上的葉子一律都不能摘要想讓樹葉隨風飄動隻能從地上尋找落葉。張藝謀一急想出了一招從村裏的老鄉家裏分成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回收落葉。最後特級的葉子是在演員的臉上翻飛的一級的葉子是從上飄下偶然落入視線的而二級、三級的則是遠處飛舞和鋪在地上的 。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數 | 獎 | 具體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2003 | 第22屆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霍廷霄 | 獲獎 |
最佳音樂 | 譚盾 | ||||
最佳服裝造型 | 和田惠美 | ||||
最佳攝影 | 杜可風 | ||||
最佳動作設計 | 程小東 | ||||
最佳視覺效果 | Ellen PoonLuke O'ByrneMurray Pope | ||||
最佳音響 | 陶經 | ||||
最佳電影 | 《英雄》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張藝謀 | ||||
最佳編劇 | 李馮張藝謀王斌 | ||||
最佳女主角 | 張曼玉 | ||||
最佳女配角 | 章子怡 | ||||
最佳剪接 | 翟茹林安兒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Hero》作曲張亞東填詞林夕主唱王菲 | ||||
2003 | 第8屆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 十大華語片 | 《英雄》 | 獲獎 |
最佳影片 | 《英雄》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張藝謀 | ||||
最佳攝影 | 杜可風 | ||||
最佳女主角 | 張曼玉 | ||||
最佳女配角 | 章子怡 | ||||
2003 | 第23屆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導演 | 張藝謀 | 獲獎 |
最佳合拍故事片 | 《英雄》 | ||||
最佳錄音 | 陶經 | ||||
2004 | 第17屆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攝影 | 杜可風 | 獲獎 |
2003 | 第26屆 | 百花獎 | 最佳故事片獎 | 《英雄》 | 獲獎 |
2004 | 第8屆 |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英雄》 | 獲獎 |
2005 | 第39屆 |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導演獎 | 張藝謀 | 獲獎 |
2003 | 網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導演 | 張藝謀 | 提名 | |
最佳外語片 | 《英雄》 | ||||
最佳攝影 | 杜可風 | ||||
2004 | 第70屆 |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攝影 | 杜可風 | 獲獎 |
2005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 | 最佳外語片 | 《英雄》 | ||
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協會 | 最佳外語片 | 《英雄》 | |||
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 | 最佳攝影 | 杜可風 | |||
2004 | 美國時代周刊 | 年度十佳電影 | 《英雄》 | 第一名 | |
2004 | 第75屆 |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英雄》 | 提名 |
2002 | 第59屆 | 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英雄》 | 提名 |
2003 | 第53屆 | 柏林電影節 | 金熊獎 | 《英雄》 | 提名 |
最佳導演 | 張藝謀 | ||||
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er獎 | 張藝謀 | 獲獎 | |||
2005 | 第9屆 | 華表獎 | 優秀對外合拍片獎 | 《英雄》 | 獲獎 |
合作拍攝榮譽獎 | |||||
特殊貢獻獎 |
發行信息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1. 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 [中國] 2. 精英娛樂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 1.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2002 Hong Kong theatrical 2. 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 [中國] 2002 China theatrical 3.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中國香港] 2002 non-USA all media 4. 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 2004 Canada theatrical as “Hero“ 5. 博偉國際 [阿根廷] 2004 Argentina theatrical |
上映信息
地點 | 上映時間 | 票房 |
---|---|---|
中國內地 | 2002年10月24日深圳、2002年12月19日 、2002年12月14日北京 | 2.5億人民幣 |
中國香港 | 2002年12月19日 | 26.648.345港元 |
中國台灣 | 2003年1月18日 | 60.000.000台幣 |
北美 | 2003年1月14日 | 5371萬美金 |
日本 | 2003年8月16日 | 40.5億日元 |
義大利 | 2004年10月8日 | 4.330.685歐元 |
西班牙 | 2003年11月14日 | 1.502.696歐元 |
菲律賓 | 2003年2月1日premiere、2003年2月5日Manila、2003年3月5日Davao | PHP 12.300.000 |
新加坡 | 2003年1月13日premiere、2003年1月16日 | 1.130.000新元 |
俄羅斯 | 2003年5月15日 | 352.909美金 |
澳大利亞 | 2004年11月4日 | 572萬美金 |
北美DVD | 2170萬美元 |
地點 | 觀影人次 |
---|---|
首爾 | 795.000 |
法國 | 710.112 |
英國 | 849.073 |
德國 | 561.253 |
歐洲 | 3.734.269 |
美國 | 8.633.494 |
西班牙 | 314550 |
以上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媒體評價
《英雄》是著名導演張藝謀面對電影全球化和商業化的背景實現自身藝術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英雄》明星雲集場面宏大畫面精美武打設計揮灑寫意將中國傳統意境于動作片的暴力美學造型相結合創造了中國大陸電影新一輪的票房神話和電影產業化模式。(新華網評)

藝術評價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英雄》真正拉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帷幕”。同時《英雄》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宏大敘事策略也在知識分子、普羅大眾、官方意識形態和電影專業人事件引發了激烈的爭論。關于《英雄》的主題一直是爭論的焦點。電影《英雄》的題材來自“荊軻刺秦”的故事。自從《史記》以來“荊軻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稱頌其中獨立個體抵抗強權的精神更是其中的核心而“俠”也被定義為“以武犯禁”武俠文學和後來的武俠電影的社會功能都是用俠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沖破社會禁忌對抗強權政治為讀者或觀眾提供在現實中得不到的快感。而20世紀80年代以後周曉文和陳凱歌都對這個題材進行了影像化重寫其中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抗和對親王等歷史人物的心理重構都反映了現代性啓蒙敘事對電影影像的影響。但是在《英雄》中張藝謀改變了敘事策略其主題在商業和藝術之間遊走消解了其中啓蒙的反抗意味反映了中產階級在目前國內的文化語境之下對宏大敘事的矛盾心態。可以說《英雄》體現出當前社會對于權力的基本認識崇拜權利與夢想對抗強權並存而影片嘗試調和這種矛盾。把鞏固權利與向權利挑戰這兩種對立的要求並列地組織到故事中是這部影片的獨特創意。作者提供了兩個位置供觀眾同時選擇有權者與無權的挑戰者。作者用各種電影手段極力在道德上平衡這兩種人的關系。這反映了作者自相矛盾的英雄觀他嘗試把兩者都打扮成英雄。正是這種看似模棱兩可的態度導致了兩者實質上的互相消解使兩類人物都不符合傳統觀念中的英雄。但是電影以形象感人觀眾習慣性地首先與無名、殘劍、飛雪等為代表的俠認同。他們是對荊軻之類轉為豪門貴族賣命的亡命之徒的改寫以一種新的身份示人是士與俠的綜合。無名用劍柄象征性地刺秦王這個舉動是全片的點睛之筆。

這種敘事或許牽強卻極具象征性體現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影響統治者的觀念比消滅他們的肉體更重要、更有效。無名、殘劍之類不可能用暴力奪取統治者的權利隻能轉而求其次通過發揮更大的話語權以傳達自己的呼吁和平的觀念。應該承認導演在抹平縫隙掩蓋矛盾方面使用了很多心思的這是商業片的必然選擇。一部影片的流行很可能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許多利益和願望從理性上分析它們很可能出自互相沖突難以協調的意識形態。贏得觀眾的要訣在于不要突出某種意識形態壓服其他企圖根本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而是找到調和之道使各種利益集團從文本中都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因素。

《英雄》在藝術和商業結合上也有著相當的創新。除了“羅生門”式的敘事策略借鏡好萊塢的大片模式對武打場面、影像畫面設計、視聽效果等方面也都頗有新意。可以說《英雄》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所有關于中國的視覺符號《英雄》裏都不遺餘力地再現圍棋、書法、劍、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樓宇、漫漫黃沙、青山碧水、紅牆綠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紅”與“黑”的對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顏色象征著宏大敘事的壓力主流意識形態的威嚴而影片以紅色隱喻國仇家恨以紅色象征火山爆發前的內在力量以紅色宣示一種劍俠特有的矢志與抱負。
《英雄》帶來的電影產業化運作的模式也是頗有啓示的。從前期的策劃籌備、類型片明星製到拍攝製作最後宣傳發行《英雄》呈現給人們的是一整套迥異于國產電影以往操作路數卻又完全符合商業規律的市場化電影運作範式。《英雄》上映2個月國內票房就達到2.5億元人民幣毫無疑問《英雄》獲得了國產電影空前的商業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說《英雄》是中國電影產業化道路的一塊裏程碑它在藝術和商業結合的中國武俠類型片的發展上有著豐富的啓示意義。(放電影網評)
西方評價
《英雄》在西方受到廣泛好評但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外國上映的《英雄》為漢語發音外文字幕而電影本身的故事情節對于西方人來說比較復雜但對于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圈來說又過于簡單許多西方觀眾隻為電影的圖像美感嘆為觀止卻難以理解電影要表達的內容和精神實質。

北美影評人則極度熱評《英雄》的華美。美國最具影響的影評家羅傑·埃伯特認為《英雄》在結構上模仿了黑澤明的《羅生門》但張藝謀第一次使武俠電影具有了詩意。美國《紐約時報》以兩個版的篇幅報道了《英雄》在美國上映的盛況評論稱“《英雄》這部中國電影經典得就像中國的《紅樓夢》也是我們美國奧斯卡的無冕之王。”製片人張偉平評論到“《英雄》這部電影在北美延遲了2年才上映卻依然受到北美的歡迎登頂首周票房冠軍真為我們國產片長志氣。”(網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