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英語作為(English)世界通用語言,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也是事實上的國際交流語言。英語屬于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由古代從歐洲大陸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

由于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辭彙從一元變為多元。文法從“多曲折”變為“少曲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根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計算,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但它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大或第四大語言(1999年統計為380,000,000人使用英語),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語書寫的,50%以上的報紙雜志是英語的。
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程式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系,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使用,使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與英語最接近的無疑是弗裏西語,這種語言現在仍然在荷蘭北部弗裏斯蘭省中使用,大約有50萬個使用者。一些人認為低地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接近的一個獨立語言,而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英語的一個方言。蘇格蘭語、荷蘭東部和德國北部的低地撒克遜語與英語也很接近。其他相關的語言包括荷蘭語、南非荷蘭語和德語。諾曼人于11世紀征服英國,帶來大量法語辭彙,很大程度地豐富了英語辭彙。
歷史發展
歷史發展
早期日耳曼人四支部落(盎格魯族、撒克遜族、朱特族和弗裏西族)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公元449年左右,大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請“盎格魯親戚們”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于是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作為回報。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便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諾森伯利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
日耳曼人入侵後,統治了當地的凱爾特語民族。在地語言主要于蘇格蘭、威爾士、康瓦耳與愛爾蘭存活了下來。這些入侵者的語言逐漸形成了“古英語”,與近代弗裏西語極為相像。English(英格蘭人、英語)、England (英格蘭)和East Anglia(東盎格利亞)這三個詞是分別從描繪盎格魯族的辭彙發展而來:Englisc、 Angelcynn、Englaland。

公元九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大規模侵入英國北部。九世紀末,入侵者幾乎佔領了整個英國的東半部。斯堪的納維亞人說的是北日耳曼語。北日耳曼語和西日耳曼語的差別不是很懸殊。斯堪的納維亞人入侵的結果使大量斯堪的納維亞語(以古諾斯語Old Norse為代表)的辭彙進入了古英語的辭彙。古諾斯語和古英語有很多同義辭彙,結果古諾斯語詞在英語辭彙裏往往取古英語詞而代之。1066年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格蘭的國王隻講法語。因此一大批法語辭彙進入了古英語,古英語本身也失去了大部分曲折變化,形成中古英語。1500年左右的母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形為近代英語。古英語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貝奧武夫》,中古英語則是《坎特伯裏故事集》。
近代英語在威廉·莎士比亞所處的時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1800年左右。隨著大英帝國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的發展。

歷史時期
一、古英語時期——公元449年至1100年
古英語時期共有四種主要方言:
(1)諾森伯裏亞方言——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的方言;
(2)梅爾西亞方言——界乎洪伯河與泰晤士河之間的英國中部地區的方言;
(3)肯特(Kentish)方言——居住在英國東南部地區的朱待人的方言;
(4)西撤克遜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諾森伯裏亞和悔爾西亞這兩種方言又合稱盎格裏亞方言,即盎格魯人居住地區的方言。

二、中古英語時期——公元1100年至1500年
三、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Mod E.)時期——公元1500年至今
現代英語時期又細分為:
(1)早期現代英語時期Early ModernEnglish period——公元1500年至1700年;
(2)後期現代英語時期LateModernEnglish period——公元1700年至當前。
主要特點
英語拼寫和讀音的特點
英語拼寫很多情況下與讀音不相吻合——多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發同一個音,同一個字母組合可以發多個音。如字母A可以發多達八個音;TH組合發三個音如其中Thailand、Thyme、Thames等單詞發不規則的/t/音;ough字母組合共有九種發音方式,這九種發音的代表單詞是:[①though(雖然)②thought(思維、想法、思想、思潮)③enough,rough(足夠,粗糙的;使不平)④thorough(徹底的,完全的,十足的)⑤cough(咳嗽)⑥through(穿過,通過,從 …開始至終)⑦ hiccough(打嗝)⑧plough(耕作,皺眉)⑨lough(湖)]如有一個句子:Though the rough cough and hiccough plough me through,I ought to cross the lough.在這個句子中同一個字母組合ough,有八種不同的發音。這八個音分別是分別是:①[o ]②[Λf]③[f]④[甂崀⑤[)]⑥[u:]⑦[Λp]⑧)[au](9)[)k]
不發音的字母特別多,如debt、ptarmigan、viscount、island、hour、indict等單詞都有不發音的字母。
拼寫完全混亂無規可循的單詞也很多Czech、Cello、Cafe、One、mnemonic、maugham、Vaughan、chalet、debut等。
英語的重音規則復雜,非重讀音節中的母音經常弱化變音。重音位置的變化有時會導致詞性、詞義的改變,比如名詞 record (重音在第一個音節)和動詞record(重音在第二個音節)。
除了拼寫不規則和重音不固定外,英語單詞的讀音還受語境的影響。比如,當邏輯重音不在can /kæn/上時(比如I can go),can可讀作 /k渂/ 。
全球分布
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和地區共有175個。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有:英國、澳大利亞、巴哈馬群島、波劄那(但國語是Setswana)、加拿大(連同法語)、斐濟(但是國語是斐濟語)、中國香港(連同國語、粵語)、肯亞(連同Kiswahili)、吉裏巴斯、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國語是烏爾都語)、巴貝多、百慕大、愛爾蘭(但是第二語言,第一語言是愛爾蘭語)、南非(連同南非荷蘭語、 Ndebele、Northern Sotho、梭托語、斯威士語、Tsonga、茨瓦納語、Venda、班圖語、祖魯語)、紐西蘭(習慣上的官方語言;其它法律規定的是毛利語)、新加坡(連同馬來語、泰米爾語和漢語。國語是馬來語)、菲律賓、甘比亞、蓋亞那、牙買加、聖克裏斯多福及尼維斯、千裏達托貝哥、波多黎各(連同西班牙語)、尚比亞、納米比亞、美國的部分地區。[美國聯邦政府沒有一種官方語言;英語是習慣上的第一語言,而不是法律上規定的。英語在下列州或地區是官方語言:阿拉巴馬州、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科羅拉多州、佛羅裏達州、喬治亞州、夏威夷州(連同夏威夷語)、伊利諾州、印地安那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新罕布希爾州、新墨西哥州(連同西班牙語)、北卡羅萊納州、北達科他州、南卡羅萊那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維吉尼亞州、懷俄明州]、馬爾他、迦納、奈及利亞。蘇丹(連同阿拉伯語)、南蘇丹共和國(連同阿拉伯語)

另外,英語在歐洲、中國及日本是最普遍作為外語來學習的語言(32.6%),接著是葡萄牙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基本英語是為了國際交流使用的簡化了的英語。它通常被一些飛機廠商和其它國際商業用作寫手冊和交流。東亞的一些學校把它作為基礎英語來教授。
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
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貝多、百慕大、蓋亞那、牙買加、紐西蘭、聖克裏斯多福及尼維斯和千裏達托貝哥
英語方言
由于英文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地區性變體。有的語言學家已經不再把倫敦或英國上層人士的英語作為唯一的標準英語,而把它作為地區英語之一來看待。除英國英語外,最值得註意的是美國英語。美國在18世紀建國之後,本土語言仍以英語為宗,美國學者最初稱它為“在美國的英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力大增,就有學者寫出專著,自稱為“美國語”。現在通稱為“美式英語”或"美語"。在四五十年前,這個術語通常被理解為美國人特有的語詞和文法,從抱“純潔主義”的英國文人看來,它不是純正的英文,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式英語”一詞的概念逐漸變了,隻指在美國本土上使用的英語,而不論其與英國英語的異同。

現在英國學術界也終于承認美式英語有它的獨立地位,而且,除美式英語外,還有加拿大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紐西蘭英語、南非英語等,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地區性的語詞和文法。其他像印度英語、東南亞英語、加勒比地區英語和非洲某些新興國家的英語,也都各自具有語音和辭彙上的特點。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在語音上有著相當明顯的差別,拼寫的差別則不是很大。在辭彙方面,美國英語曾長期以英國英語為規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于美國的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美國英語已反過來對英國英語產生影響,並且正在日益擴大這種影響。在文學作品上,這兩種英語的區別比較明顯,但在學術、科技文章方面,兩國作者使用的是一種中性的共同文體。一般人們以一些學術機構的辭書作為標準的英語,例如《牛津英語字典》《牛津高階雙解詞典》等。
由于當今美國已經取得國際上較高的地位,美國英語逐漸流行起來,並且也已被一向高傲的英國人承認是存在的,他們開始學習使用比較簡單化的美國英語,連其他英聯邦國家,如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加拿大、南非、印度等也開始學習美國英語。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曾經指出:雖然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在語音、辭彙和文法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差異,但由于它們的相同之處遠遠大于不同之處,所以不會影響英語表達的規範性;因此,這些差異不會妨礙美英人士彼此交際和交流思想。
英語展望
在未來,英語本身也會出現新的變化,越來越簡易是它的發展趨勢。中國知名語言學家周海中教授在《二十一世紀的英語特征》一文中作出了大膽預測:到本世紀末,英語的拼寫與讀音逐漸統一起來;辭彙和文法方面的不規則變化被類推法所改造;多用縮略詞、省略句和簡短句,造詞經濟;詞性轉換極為靈活,表達方式更加簡潔、簡明;常用詞語的重復率相當高;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等之間的界限幾乎消失。所有這些,將極大地方便人們學習和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英語文學
早期古英語文學作品是用諾森伯裏亞方創作的。由于斯塔的納維亞人的侵略,英國的文化中心由諾森伯裏亞遷移到悔爾西亞,到了公元九世紀,又遷至西撤克進地區的首府威賽克斯(wessex)。西撤克遜國王艾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一方面武力抵抗丹麥人的侵略,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文藝和教育,親自組織並參加外國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的翻譯,以及該國文學的抄寫和校訂工作。古英語詩歌作品,通過西撤克遜抄寫者的努力,才得以儲存下來。在艾爾弗雷德大帝時期,古英語散文作品有很大的發展,這些作品主要是用西撒克遜方言寫的。古英語的辭彙不同于現代英語的辭彙,大多數的古英語詞都是西日耳曼語的固有的詞。古英語辭彙中也有一些從其它語言借來的詞,從這些詞可以看到早期羅馬商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隨著基督教傳入英國,有更多的拉丁詞進入古英語辭彙。原來居住在英國的凱爾特人的語言,有極少數詞進入英語辭彙,也有一些凱爾特語詞儲存在英國地名裏面。
學習方法
英語專家組進行了權威的解釋。英語學習中其實對孩子困擾最大的就是聽力、單詞記憶、寫作、口語四個專項,他們緊密聯系就像是構成一個木桶的模板,缺了哪塊都不行。
1、聽力不好,口語就很差,英語語感就好不到哪去,單詞也就很難記住;

2、單詞記不住,就會提筆忘詞、漏詞、錯詞,閱讀題看不懂;
3、作文寫不好,學習英語就不知道綜合掌握運用自如,成績就難有突破; 即使掌握了聽力、文法,閱讀題仍然可能會做錯,作文還是寫不好,因為閱讀也好作文也好,單詞的量和熟練運用是關鍵。打個簡單比方,一個木桶能盛水的高度,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也就是說,隨便哪個專項薄弱,都不能取得好成績。總之,針對薄弱點,補短板,進行專項學習,提高單詞量的掌握,才是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唯一途徑。
4、學習英語口語發音的內容有三個:音、腔、調。首先要掌握單音的發音要領。單音不要搞得太細,因為單音發得再準,如果沒有讓英語本族人聽著順耳的腔也不能算地道地表達。“腔”指的是英語單詞音節的輕重和在話語中高低的變化(在中國語音書上稱“節奏”)。中國人說英語不地道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腔不到位。顯然,發音學習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腔上。此外,你得學會英語本族人用語調傳遞信息和表達情感變化的習慣。這是學習說英語的高級境界。
六大要訣
許多人感覺英語學習難,其實是沒有掌握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學好英語的六個要訣:
1、投資我們的時間和心智。我們並不傻,有足夠的智慧和大腦空間來消化儲存那些ABCD。別人能學會,我們也能學會,隻要我們善于投資自己的時間。先人賦于我們每日24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7小時,三餐飯2小時,莫名其妙消失了2小時,無論如何應有1小時來學習。越忙的人,越有時間做事;越閒越懶散的人,越找不到時間來做事。
2、要從心底滋生出一種對英語的喜愛之情。把學英語當成一個開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著頭皮、頭懸梁、錐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從簡單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書(生詞量不超過30%)悉心研讀,默識揣摸,就會有收獲感,嘗到甜頭,進而信心更足。如開始就啃一本辭彙量太大,沒有詞典看不下去的書,隻會扼殺學習興趣,降低情緒,最終放棄。

3、要有自我約束力,且稱之為“心力”吧。“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來蚊蟲冬又冷,背起書包待明年。”總有一些理由不學習。這樣下去,我們的英語之樹永遠長不大。古人雲:“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藝術中,有一組大型佛雕《牧牛圖》,描繪了一個牧童和牛由鬥爭、對抗到逐漸融合、協調,最後合而為一的故事。佛祖說:“人的心魔難伏,就象牛一樣,私心雜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煉他們,馴服他們,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們學英語也一樣,要能夠馴服那些影響我們學習的大牛、小牛,抵製各種誘惑,集中精力,專心學習。
4、要有信心。英語不過是表達思想的一種工具、一種說話習慣而已。我們要堅信,隻要有投入,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絕不會“付出的愛收不回。”
5、要有實際行動。一個真正的馬拉松運動員絕不會空等奧林匹克金牌從天下掉下來,現在就行動起來。
6、要有連續性、持續性。學英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難有成就。比如燒開水,在燒到80度時停下來,等水冷了又燒,沒燒開又停,如此周而復始,又費精力又費電,很難喝到水。學英語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在完全忘記之前及時復習、加深印象,如此反復,直至形成永久性記憶。如果等到忘記了再來復習,就象又學新知識一樣,那麽,我們就永遠是初學者,雖然在辛辛苦苦地燒開水,卻難品味到其甘潤。
英語學習原則
英語學習應遵循以下六大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常識"性的。正如美國總統林肯所說:一個人必須依據語言、邏輯和簡單的常識來決定問題和建立自己的行動計畫。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違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當然,成功與否還取決于你的努力。 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並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隻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
1、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
2、增加興趣。
3、語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學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國學生對簡單的語言往往不屑一顧,隻求理解而不去嘗試著使用自己學到的東西。中國學生在學英語中最喜歡追求一個字——"難"。盡管學了很多難的東西,卻不會用。而事實上,簡單的東西如能靈活、準確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 比如從口語來說,人們並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麽難的單詞,關鍵在于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文法來表達情感、思想。英語國家人們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過有限數量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來完成的。 Plain English(簡潔英語)在英語國家已成為趨勢:即在說或寫英文時都力求簡單。而中國學生盡管學了很多難詞,復雜的結構,但就連用簡單詞和結構來表達思想都做不到;有時用了很大的詞,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難讓別人明白。其實當你透徹理解英語中的"小詞","簡單表達方式"時,才能熟練地用簡單英語交際。 當然這並不是說"難的單詞"和"復雜句型"一點兒也不能用,或者說沒有用,我隻是說應該少用或盡量不用。但目前"簡單英語"即是"最好英語"的潮流是千真萬確的。其實你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他們講的英語是那麽的簡單,你甚至會反問自己學了多年的復雜英語用處何在? 學會容易的東西,並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大量的亂說就更不夠了。沒有量的變化,怎麽能有質的飛躍?因此,中國人學習英語在註重"精"的同時,必須更加註重"泛"。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于求成,因為隻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許多人學習英語時,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本書就代表一個水準。比如,當讀完一本初級閱讀書時,就會說"我的閱讀水準達到初級了",學完一本高級閱讀書,便狂歡"我達到高級閱讀水準了"。剛剛讀了一本初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初級口語水準。讀了一本高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高級口語水準。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系。一本書隻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準"就是面的問題。就拿閱讀來說,首先要讀大量初級書。當你讀完30本初級讀物書後,在你讀第31本初級讀物時已沒有幾個生詞,能輕松地讀懂,並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時,那你就可以讀中級水準的讀物了。僅僅讀過一本初級水準的讀物,基礎根本沒打好,就急于讀一個更高水準的讀物,那必然就會"欲速則不達",自然不可能學好。也就是說,無論處于何等英語水準,在相應水準上的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英語聽力、口語、寫作的學習亦應遵循這一原則。
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數量的積累來培養。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這時應再把感覺上升到理念,將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維中,英語就能運用自如。請註意量的積累在基礎階段最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于它完美的建築結構。有寬廣深厚的基礎,才能造就塔尖的輝煌。學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樣的。 基礎必須打牢,也隻有在基礎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學好英文。
三、重復原則
英語有句諺語"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重復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遊泳還是騎腳踏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 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在剛開始學習英語口語時,重復原則就更為重要。記得在天天英語中有個跟讀的功能,它就是讓你能夠不斷的跟讀、重復,並且將你的聲音進行錄製,可以在不斷重復跟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
等你背誦一些英語後,就要找同伴來練,反復重復已學內容,這個時候你可以在這個天天英語的口語練習平台裏找一個同樣是聯系口語的人一起來練習不斷的重復你已經掌握的內容。 "重復原則"與"量的原則"缺一不可,要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並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並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征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歷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著錯誤。創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新的基礎。隻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後,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音,朗讀句子和文章。 在使用“跟讀回音壁”過程中,你可以盡量模仿音標發音和單詞發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奏,通過對比你的模仿錄音找到你的不足並不斷完善。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
我的一位朋友英語口語很棒,當他談到學口語的秘訣時,他總是說"外國人怎麽說,我就怎麽說;外國人怎麽寫,我就怎麽寫。"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五、突擊原則
若想學好英語,需要採取一個個"速戰速決"策略,找到"快速進入角色"的感覺。隻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和興趣把學習堅持到底。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腳踏車、遊泳或開車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無數次的突擊訓練。當然,學英語或許不像學會騎腳踏車、遊泳那麽簡單,但駕馭和使用英語語言的確是掌握和培養一種技能。學習一種技能,突擊原則是最重要的。 我在學習英語時就運用了這種突擊強化的方法。我最初開始學習英語,先突擊英語閱讀三個月。從簡易讀物開始,堅持天天最大量地來讀。通過突擊英語閱讀,不但學到了辭彙,還熟悉了各種文法現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緊接著,又去強化聽力,經過三個月的聽力突擊之後,再回過頭強化英語閱讀。強化完閱讀後,再強化聽力。強化完聽力後,再強化英語口語。按照這個原則,進行閱讀-聽力-口語-寫作的突擊強化。按照這種方法來學英語,進步是飛快的。在這期間天天英語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聽經典句型、跟讀、重復錄音、直接找好友練習口語。 你這樣反復突擊五到六次,你的語音定將成為最棒的。句型、閱讀、文法、聽力、口語也都要有這樣一種反復突擊強化的過程。 一個人的精力不可能總是充沛的,重復做同一件事情就會變得單調,因此就要採取間隔突擊強化的方法。英語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由一個個強化突擊階段所組成的。
六、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並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幹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並努力地發展這一興,那麽,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欲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你就會主動地找人去練英語,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語的機會去提高你的英語水準。不知不覺中你的英語就會提高。不知不覺中你就把英語學會了。在你實在是沒有興趣的時候,要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培養和發展自己對英語的興趣。
口語學習
1、多聽原聲磁帶,同時手不離筆,適時標註停頓,事後研究每一處停頓的理由---基本上是按照意群停頓的.有節奏地讀,甚至讀出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能讀出的味道也不是不能實現的.不妨經常大聲朗讀,同時錄下自己的朗讀,之後,先自己聽,再請別人聽,共同探討你朗讀的亮點與瑕疵,再與原聲相比較,必然有很大的進步,在任何可以講英語的場合一定要大膽開口.
2、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辭彙、句型、文法是兩回事。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過關了。我們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來運用英語,隻有在交流中我們才能與對方進行思維密碼的相互破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3、用英文簡單界定一個東西的技巧。美國人和美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這個事物是什麽。我們的課本盡管辭彙難度不斷加深,但思維邏輯結構卻隻停留在一個水準上。中國人常說Where is the book(這本書在哪兒)?很少有人說What is a book(書是什麽)?而美國的國小生就開始問:What is the book?這種Where is the book隻是思維的描述階段。但是我想連大學生也很難回答What is a book?因為中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沒有教會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4、學會美國人怎樣描述東西。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美國人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內及外,由裏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從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自然的時間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往往最後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國人在時間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隻有發生悲劇性的事件,美國人才在前面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

5.學會兩種語言的傳譯能力。這是衡量口語水準的一個最重要標準。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語。很多人都認為學好外語必須丟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
6、要有猜測能力。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有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架起一座橋梁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7、中國人學習口語講究背誦,背句型、背語調,結果就是很多人講口語的時候講著講著眼就開始向上翻,實際上是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背過的東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測的話,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母音單詞
標準音 | 美音 | 示例 |
---|---|---|
單母音 | ||
i | i | need |
bid | ||
bed | ||
æ | æ | back |
(ɑ) | box | |
paw | ||
ɑ | ɑ | bra |
標準音 | 美音 | 示例 |
---|---|---|
單母音 (cont.) | ||
good | ||
u | u | food |
but | ||
爂 | bird | |
comma | ||
() | roses |
標準音 | 美音 | 示例 |
---|---|---|
雙母音 | ||
e | e | bay |
訂 | o | road |
a | a | cry |
a | a | cow |
樂 | 樂 | boy |
夂 | (爂) | fear |
夂 | (爂) | fair |
夂 | (爂) | lure |
雙唇 | 唇齒 | 齒間 | 齒齦 | 齒齦後 | 硬齶 | 軟齶 | 唇-軟齶 | 喉 | |
---|---|---|---|---|---|---|---|---|---|
鼻音 | m | n | |||||||
塞音 | p b | t d | k ɡ | ||||||
塞擦音 | t | ||||||||
擦音 | f v | θ e | s z | (x) | h | ||||
近音 | r | j | w | ||||||
邊音 | l |
音節結構
以下資料適用於英語標準發音。一些音節中,節首輔音可能以/j/作結,音位//也可能出現。除此之外,資料也適用於其他主要的英語變體。//隻作為獨立的節首輔音,並不在輔音連綴出現。
英語的音節結構是(C)(C)(C)V(C)(C)(C)(C),亦即三個輔音、一個母音和四個輔音。最長的例子就是strengths(/str欁θs/,不過也可以讀成/strθs/)。
節首輔音(onset)有一種語音轉變(yod脫落)。輔音連綴中作為尾音的/j/逐漸消失。在英語標準發音,包含/sj/和/lj/的詞中,輔音[j]可以省略,例如[su琂崀或者[sju琂崀。例如在通用美語, /j/也不在/n/、/t/和/d/之後出現。在威爾士英語,/j/在更多輔音後出現,例如/t樂/。
一些節首輔音較少出現,故此並不清楚它們是本族發音,還是並未同化的外來詞,例如/pw/ (pueblo)、/bw/ (bwana)、/sv/ (svelt)、/sr/ (Sri Lanka)、/vr/ (oeuvre)、/眂/ (schwa)、/smj/ (smew)和/sfr/ (sphragistics)。
音節核心(nucleus)
以下都可以成為音節核心:
所有母音語音
/m/、/n/和/l/在一些情況時(見下列的詞語層次規則)
英語的R音化和非R音化口音(例如通用美語)中,/r/在一些情況時(見下列的詞語層次規則)
音節尾音以下的組合大部分都可以加上/s/或/z/來表示形位-s或z-,理論上全部均可,除了以/s/、/z/、//、//、/t/ 或/d/作尾音的詞。按照同樣道理,加上/t/或/d/可以表示形位-t或d-,以/t/或/d/作尾音的例外。
一些使用者省略/θ/前的擦音,故此該擦音在這些情況永不出現:/f昂θ/變成[fθ]、/siksθ/變成[sikθ]和/twelfθ/變成[twelθ]。
音節層次規則
節首輔音和尾音(coda)並非必要
/j/作為節首尾音時,(/pj/、/bj/、/tj/、/dj/、/kj/、/fj/、/vj/、/θj/、/sj/、/zj/、/hj/、/mj/、/nj/、/lj/、/spj/、/stj/、/skj/),隨後必定是/u:/或/夂/
長母音和雙母音後面不會是//
//極少作尾音節的首音
塞音加/w/加/u/、//、//或/a/被排除
當C1是同時在節首輔音連綴和尾音出現的輔音,而V是短母音,組合/s/ + C1 + V + C1實際上不存在。
詞語層次規則
//不在重音音節出現
//不在英語本族詞語的詞首出現,但是可以作為音節的首音,例如/tr鈂夂/
/θj/不在詞首出現,除了古老詞語thew
在非重讀音節,/m/、/n/、/l/和R音化變體的/r/可以作為另一輔音後的音節核心(即成節輔音),尤其是/t/、/d/、/s/或/z/。
單音節詞語如沒有輔音尾音,則一些短母音不會出現,稱為閉節母音。在英語標準發音,//、/æ/、//和//是閉節的短母音。
文法介紹
基本概述
英語文法基于日耳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者嘗試把拉丁語的文法套用于英語,但是並不成功。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麽復雜的曲折變化,也失去了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了性和格的分別了,它更強調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英語中仍然保留的曲折變化有:
1、所有格:He is Fred'sbest friend.(+'s)
2、動詞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Alfredo works.(+s)
3、動詞過去式:Fred worked.(+ed),但亦有不規則變化。
4、現在分詞/進行時態:Fred is working.(+ing)([註]如果動詞的末音節為輔音結尾的閉音節,則須雙寫末輔音,如running)
5、過去分詞:The car was stolen.(+en);Fred has talkedto the police.(+ed),但亦有不規則變化。
6、動名詞:Workingis good for the soul.(+ing)
7、名詞的復數:Fred has two blue eyes.(+s)([註]如果動詞的尾字是s,sh,x,ch,則需加+es,如dishes)
8、形容詞的比較級:Fred is smarterthan Rick.(+er)形容詞末尾加+er,多音節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9、形容詞的最高級:Fred has the fastestcar.(+est)形容詞末尾加+est,多音節詞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英語的基本語序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變換語序,除了在少數詩詞以外;另一方面,有時英語會使用OSV的語序。(註:S:Subject[主語];V:Verbal phrase[謂語];O:Object[賓語])
詞性簡介
英語中所有的詞可分成十大類,每一類詞在句子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這十大詞類是:
一、 名 詞(n.):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如:guy(人) suggest(建議)
二、 形容詞(adj.):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的詞。如:interesting(感興趣)red(紅的)
三、 副 詞(adv.):修飾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詞。如:luckily(幸運地) happily(快樂地)
四、 代 詞(pron.):是代替名詞、形容詞和量詞的詞。如:he(他) they(她們)
五、 數 詞(num.):表示數量和順序的詞,有基數詞和序數詞。
六、 動 詞(v.):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詞。
非謂語動詞
分為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 如:put(把) go(走)
七、冠 詞(art.):與名詞連用,其說明人或事物的作用。如:the(這) an(母音音素前的一個)
八、介 詞(prep.):通常置于名詞和代詞之前,表示名詞和代詞與其他詞的關系。
九、連 詞(conj. ):連線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的詞。
十、感嘆詞(interj.):表示說話人感情或語氣的詞。
助動詞和情態動詞
有be,do,have,will,would,shall,should
助動詞本身無意義,不能單獨作謂語,其作用是輔助實義動片語成謂語。
情態動詞沒有實義動詞的各種變化。情態動詞後+動詞原形
時態概述
英語共有十六個時態、四個體。(註:四個體為——一般、進行、完成、完成進行。)
英語中的四個體相當于法語、西班牙語以及所有印歐語系羅曼語族中 的式,如:直陳式,命令式等。
時態詳解
一般現在時
基本形式(以do為例):
第三人稱單數(簡稱三單):does(主語為非第三人稱單數);
肯定句: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He works for us.
否定句:主語+don‘ts/doesn't+動詞原形+其他;
He doesn't work for us.
一般疑問句:Do/Does+主語+動詞原形+其他;
肯定回答:Yes,(+ 主語+do/does);
否定回答:No,(+主語+don't/doesn't.);
特殊疑問句:疑問詞+一般疑問句語;
Does he work for us?
Yes,he does.
No,he doesn't
What does he do for us?
He works for us.
一般過去時
肯定句式 be動詞+行為動詞的過去式
否定句式: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或was/were+not;
was或were放于句首;用助動詞do的過去式did提問,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例如:Did he work for us?
He didn't work for us.
He worked for us.
一般將來時
am/are/is+going to+do 或
will/shall+do
am/is/are/about to + do
am/is/are to + do;
一般將來時的表達方法
be going to +動詞原形
be +不定式,be to+動詞原形,be about to +動詞原形
be able to +不定式
be about to+動詞原形
will + 動詞原形;
例如:He is going to work for us.
He will work for us;
He is coming.這是特殊的用一般現在時表達將來時態的例子
過去將來時
be(was,were)going to+動詞原形
be(was,were)about to+動詞原形
be(was,were)to+動詞原形
肯定句:主語+be(was,were)going to+動詞原形~.
否定句:主語+be(was,were)not going to+動詞原形~.
疑問句:Be(Was,Were)+主語+going to+動詞原形~?
肯定句:主語+would(should)+動詞原形~.
否定句:主語+would(should)not+動詞原形~.
疑問句:Would(Should)+主語+動詞原形~?
He would work for us.
現在進行時
主語+be+v.ing〔現在分詞〕形式(其中v表示動詞)
表示現在正在進行的動作或最近在做的事。
例如:I am buying a book.
第一人稱+am+doing+sth
第二人稱+are+doing +sth (doing是泛指所有的v-ing形式)
第三人稱+is+doing+sth
例:He is working.
過去進行時
肯定句:主語+was/were+doing+其它
否定句:主語+was/were+not+doing+其它
一般疑問句及答語:Was/Were+主語+doing+其它 ;答語:Yes,I主語+was/were./No,I主語+wasn't/weren't.
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was/were+主語+doing+其它
He was working when he was alive.
將來進行時
主語+will + be +現在分詞
He will be working for us.=He will work for us.
過去將來進行時
should(would)+be+現在分詞
He said that he would be working for us.=He said that he would work for us.
現在完成時
基本結構:主語+have/has+過去分詞(done)
①肯定句:主語+have/has+過去分詞+其他
②否定句:主語+have/has+not+過去分詞+其他
③一般疑問句:Have/Has+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肯定回答:Yes+主語+have/has 否定回答:No+主語+have/has
④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一般疑問句(have/has+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He has worked for us for ten years.
Has he worked for us for ten years?
過去完成時
基本結構:主語+had+過去分詞(done)
①肯定句:主語+had+過去分詞+其他
②否定句:主語+had+not+過去分詞+其他
③一般疑問句:Had+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肯定回答:Yes,主語+had
否定回答:No,主語+hadn't
④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一般疑問句(had+主語+過去分詞+其他)
文法判定:
( 1 ) by + 過去的時間點。如:
I had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by nine o'clock last night.
( 2 ) by the end of + 過去的時間點。如:
We had learnt over two thousand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 3 ) before + 過去的時間點。如:
They had planted six hundred trees before last Wednesday.
將來完成時
(shall)will+have+動詞過去分詞
before+將來時間或by+將來時間
before或by the time引導的現在時的從句
He will have worked for us.=He will work for us.
過去將來完成時
should / would have done sth.
He said that he would have worked for us.=He said that he would work for us.
現在完成進行時
基本與現在完成時相同,但是現在完成進行時隻能表示仍然持續的概念
have/has been +-ing 分詞
He has been working for us for ten years.=He has worked for us for ten years.
過去完成進行時
had been +-ing 分詞
He said that he had been working for us for ten years.=He said that he had worked for us for ten years.
將來完成進行時
主語+ shall/will have been doing
He will have been working for us.=He will work for us.
翻譯為:他最近一直在為我們工作(過去在工作,現在在工作,將來還會工作)
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should+have been+現在分詞用于第一人稱
would have been+現在分詞用于其他人稱
He said that he would have been working for us.=He said that he would work for us.
舉例:
英語中有12個主要時態,都來自于三時(過去、現在、將來)
時態範例
現在以I listen為例,舉例英語中有12個主要時態如下所示:
一般現在時:I listen
現在進行時:I am listening
過去進行時:I was listening
現在完成時:I have listened
現在完成進行時:I have been listening
一般將來時:I shall listen”或“I will listen.”
將來進行時:I shall be listening
一般過去時:I listened
過去完成時:I had listened
過去完成進行時:I had been listening
將來完成時:I shall have listened
將來完成進行時:I shall have been listening
英語詞源
英語借詞的詞源很廣泛。由于曾受到法語的影響,英語辭彙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分為日耳曼詞源(大部分來自古英語)與拉丁語源(由拉丁語而來,大部分來自諾曼法語,有一些也直接從拉丁語借來)。
1973年出版的《Ordered Profusion》書中發表報告,對舊版《簡明牛津字典》(第三版)中約八萬個單詞進行了電腦化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英語單詞來源如下:
①法語,包括古法語和早期盎格魯法語:28.3%;
②拉丁語:包括現代科技拉丁辭彙:28.24%;
③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古挪威語和荷蘭語:25%;
④希臘語:5.32%;
⑤不詳:4.03%;
⑥來自專有名詞:3.28%;
⑦其他語言:小于1%。
句子成份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七種。
主語是句子敘述的主體,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和主語從句等來承擔。
謂語說明主語所發出的動作或具有的特征和狀態。謂語由動詞來承擔。
賓語是動作的對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動詞或介詞後面。賓語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
主語和謂語是英語句子的兩大成分,除少數句子(如祈使句和感嘆句等)外,一句話必須同時具有主語和謂語所表達的意思才能完整。主語是針對謂語而言的,是一句話的主題,謂語用來說明主語的情況,為主語提供信息。例如:They are working.主語是they(他們),那麽他們在做什麽呢?看來沒有謂語are working 是不行的。在正常情況下,英語的主語和謂語的位置與漢語一致,也就是說主語在前,謂語緊跟其後。那麽,哪些詞語可以做主語,謂語,何時主謂倒置,主語與謂語的一致情況如何,我將一一講述。
主語
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麽。表示句子說的是"什麽人"、“什麽事”、“什麽東西”、“什麽地方”等等。
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To do不定式、一個句子 都可以做主語。
謂語
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麽”、“是什麽”或“怎麽樣”. 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後。
賓語
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賓語分為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間接賓語也稱賓語補足語)兩大類,其中直接賓語指動作的直接對象,間接賓語說明動作的非直接,但受動作影響的對象。一般而言,及物動詞後面最少要有一個賓語,而該賓語通常為直接賓語,有些及物動詞要求兩個賓語,則這兩個賓語通常一個為直接賓語,另一個為間接賓語。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To do不定式、一個句子 都可以做賓語,而to do不定式用于賓語補足語。
定語
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詞此外還有名詞、代詞、數詞、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定語從句或相當于形容詞的詞、短語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語。漢語中常用‘……的’表示。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修飾和被修飾、限製和被限製的關系。在漢語中,中心語與定語二者之間有的需要用結構助詞“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的”是定語的標志。
狀語
英語中,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叫狀語(adverbial)。
狀語的功用:狀語說明地點、時間、原因、目的、結果、條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隨狀況等。
狀語一般由副詞、介詞短語、分詞和分詞短語、不定式或相當于副詞的詞或短語來擔當。其位置一般放在句末,但也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副詞是一種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全句的詞,說明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
補語
英語補語的作用對象是主語和賓語,具有鮮明的定語性描寫或限製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補語是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最常見的是賓語補足語。名詞、動名詞、形容詞、副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賓補。
表語
表語是用來說明主語的身份、性質、品性、特征和狀態的,表語常由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動詞的-ing、從句來充當,它常位于系動詞(be,become,appear,seem,look,sound,feel,get,smell等詞)之後。如果句子的表語也是由一個句子充當的,那麽這個充當表語的句子就叫做表語從句。
英語辭彙
幾乎所有的日耳曼語源辭彙(包括一切基本辭彙,如代詞、連詞等)相對來說都更短、更非正式。拉丁語源的辭彙通常代表更加優雅或更有教養。
英語使用者在選擇單詞時,通常可以從日耳曼語源和拉丁語源的近義字匯中挑選。如"sight"和"vision"、"freedom"和"liberty"。這些近義詞之間都有微妙的差異,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組合表達不同的觀點。
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單詞是日耳曼語源的。而拉丁語源的單詞在形式上稍繁,但在當今英語辭彙中所佔比例很大,超過了百分之五十。而希臘詞源的辭彙大多是學術專業名詞,數量相對較小,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
由于英語辭彙主要由詞根構成,不同詞根的組合可以很容易的形成新的單詞,于是英語的辭彙量非常龐大,但如果要估計具體數位,必須先要判斷哪些能夠算作英語單詞。不過與其他語言不同,並沒有一個權威學術機構來規定何為正式的英語辭彙。醫學、科技領域不斷涌現新詞,一些進入了大眾日常用語中,其他隻在一小部分人群內部使用。移民群體帶來的外語單詞也經常融入英語社會中去。一些古詞和方言單詞能否算作英語也無法判斷。《牛津英語字典》(第二版)收錄了超過五十萬個條目,標準比較寬松:“包括文學與日常對話中的標準辭彙,無論當代、廢棄或古語,也包括主要的科技辭彙和大量方言、俚語。”(——選自《牛津英語字典》補遺,1933年)
電子電腦的普及,使不少與這範疇相關的詞語進入大眾的生活;另一方面,與電信科技相關的新詞,有不少都是透過詞綴的組合來構成新詞。舉個例子:"wiki"本身是夏威夷語,但由于維基百科的普及,建立了"wikify"(wiki+-fy,維基化的意思);然後又從wikify建立了"wikification"(維基化的過程或行動)。另外,在資料庫中使用的一個新創詞語"serializability"(把準備寫入資料庫的資料串流化的可行性),本身亦是源自另一個新建立詞"serialize"(把準備寫入資料庫的資料串流化,源自"serial",即串流)。
英語專業
專業簡述
英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準及較好的貭素和較強能力。
套用及變化
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第二語言,是歐盟和許多國際組織與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英語的母語使用者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少于漢語和西班牙語,但上兩個世紀英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
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做為溝通的媒介。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程式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系。而且隨著網路的使用,使英文的使用更普及。
其他資料
未來發展
由于目前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科學技術飛躍發展,英語的地位、使用以及英語本身將會出現新的變化。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經典文章《二十一世紀的英語特征》中對未來的英語特征做了預測:
到二十一世紀下半葉,英語的拼寫與讀音將逐漸統一起來;辭彙和文法方面的不規則變化將逐漸被類推法所改造;多用縮略詞、省略句和簡短句,造詞經濟;詞性轉換極為靈活,表達方式更加簡潔、簡明;常用詞語的重復率相當高;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等之間的界限幾乎消失。所有這些,將極大地方便人們學習和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等級考試
國內等級考試
PETS
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簡稱PETS):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是面向社會的、開放的、以全體公民為對象的非學歷性的一個多級別的英語等級考試體系,是測試應試者英語交際能力的水準考試,是以考查考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核心,各個級別的考試標準建立在同一個能力量表上,相互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內在的聯系。
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為國家的改革開放服務,並為在適當時機進一步改革中國現行的社會性英語教育考試奠定良好的基礎。
PETS的測試重點是英語交際、書寫和各種類的編程套用,它涉及各行各業當中,根據國際外語教學界通行的交際語言活動模式,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進行分類和定義。
PETS考試共有五個級別:
PETS-1是初始級,通過該級考試的考生,其英語基本符合諸如計程車司機、賓館行李員、門衛、交通警等工作,以及同層次其他工作在對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其中PETS-1下設一個附屬級PETS-1B)
PETS-2是中下級,通過該級考試的考生,其英語水準基本滿足進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的要求,同時也基本符合諸如賓館前台服務員、一般銀行職員、涉外企業一般員工,以及同層次其他工作在對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
PETS-3是中間級,通過該級考試的考生,其英語已達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非英語專業大學部畢業水準或符合普通高校非英語專業大學部畢業的要求,基本符合企事業單位行政秘書、經理助理、初級科技術人員、外企職員的工作,以及同層次其他工作在對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
PETS-4是中上級,通過該級考試的考生,其英語水準基本滿足攻讀高等院校碩士研究生非英語專業的需要,基本符合一般專業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現代企業經理等工作對英語的基本要求。
PETS-5是最高級,通過該級考試的考生,其英語水準基本滿足在國外攻讀碩士研究生非英語專業或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需要。該水準的英語也能滿足他們在國內外從事專業和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基本相當于中國英語專業二級水準)
這五個級別的考試標準建立在同一能力量表上,相互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內在的聯系。
CET
大學英語考試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項全國性的教學考試,其目的是對大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服務。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一項全國性的教學考試由“國家教育部高教司”主辦,分為四級考試 (CET-4) 和六級考試 (CET-6),每年各舉行兩次。從2005年1月起,報道成績滿分為710分,凡考試成績在426分以上的考生,由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發給成績單。
考試日期: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每年舉行兩次,12月、6 月各一次,四級和六級同日進行。註:1. 本校已設考點的在校學生不得跨校參加考試,一經查出,取消考試成績; 2. 對第 5 條中規定的考生,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主考委托一、二所大學設定專門考點。
國際水準考試
雅思
雅思考試是由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英國文化委員會和澳大利亞教育國際開發署共同管理的英語語言水準考試,雅思考試包括四個部分,依次為聽力、閱讀、寫作和口語,考試時間共2小時45分鍾。每一部分都獨立評分,四部分積分的平均分作為考生的雅思綜合積分(小數部分取舍到最近的一分或半分,即如果平均分為6.125分,雅思積分算作6分)。成績單上將列出考生每一部分的積分,同時給出考生的綜合積分。雅思考試滿分為9分。考試成績在考試後十個工作日內通知考生。成績有效期為兩年。
托福
托福考試是由美國教育考試服務處舉辦的一種英語水準考試,總分是120分,分聽說讀寫4門,每門30分。成績有效期為2年,對于留學生的必要考試。
SAT
美國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所必須參加的考試,也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進入美國大學大學部學習能否被錄取及能否得到獎學金的重要參考。SAT考試分為兩部分,包括語文數學推理測驗的SATⅠ,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專項測試的SATⅡ。對于中國學生,一般隻要提供SATⅠ的成績,滿分是2400分。特別好的美國大學才須3科以上的SATⅡ成績,每科滿分800分。
GRE
美加大學各類研究生院(除管理類學院、法學院)要求申請者所必須具備的一個考試成績,也是教授對申請者是否授予獎學金所依據的最重要的標準。GRE分為General Test 和Subject Test兩部分,其中General是普通性考試,包括Verbal、Analytical Writing、Quantative三部分。在2011年8月份之前,關于GRE General 中國大陸地區、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韓國分為機考和筆試兩大部分。機考考試內容為作文,包括ISSUE和ARGUMENT兩個部分,兩部分滿分分別為六分,最終成績取兩部分的平均分。筆試包括兩大部分,即為語文和數學,滿分為1600分,每部分各為800分,最低各分為200,即考生如果一題不答或全部答錯都可得200分。2011年8月後,GRE的主辦方ETS對GRE考試進行了改革,現行的GRE取消了筆試部分,全部為上機考試,分為三個部分,Verbal、Analytical Writing、Quantative,其中Analytical Writing成績單獨計算,分為ISSUE和ARGUMENT兩部分,滿分為6.0,而Verbal、Quantative兩部分的成績合並計算,分別為170分,共340分。GRE subeject 為專業性考試,包括數學,化學,生物,物理,生化,電腦,心理學,英語文學七門。一般中國大陸學生參加GRE General考試即可申請美國研究生,如需轉專業,則要根據申請學校的要求,參加相關科目的GRE Subject考試。
GMAT
GMAT是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的縮寫,中文名稱為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它是一種標準化考試,目前已經被廣泛地用做工商管理碩士的入學考試,是當前最為可靠的測試考生是否具備順利完成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學習能力的考試項目,專門幫助各商學院或工商管理碩士項目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在工商管理方面繼續深造學習的資格。因為GMAT的主辦方GMAC,其成員包括世界各地許多知名的商學院,所以GMAT成績獲得全球各大商學院的普遍認可,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申請攻讀MBA時最被普遍要求申請者所提供的一個考試成績。
ESL
ESL是任何教授英語的課程的總稱,不論在英語國家或者是非英語國家,都可以說成是學的esl課程。在歐美地區,esl課程很普遍,面向新移民和新留學生,或者面向一些專門來此學習的國外學者。
BEC
劍橋商務英語證書(Cambridge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簡稱BEC考試,是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專門為非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員進行國際商務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它根據商務工作的實際需要,對考生在商務和一般生活環境下使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對成績及格者提供由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頒發的標準統一的成績證書。該證書由于其頒發機構的權威性,在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商業企業部門獲得認可,作為確識別書持有者英語能力證明的首選證書。也是在所有舉辦該項考試的國家和地區求職的“通行證”。
BEC考試測試考生在讀、寫、聽、說四個方面的語言交際能力,著重考查學生的套用能力與接受能力,並對考生的能力概況做出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
BEC考試分三級,BEC1為初級語言水準考試,難度相當于中國大學英語四級,就劍橋英語考試系列來說,它介于入門英語考試(Key English Test)和初級英語考試(Preliminary English Test)之間;BEC2介于中國大學英語四、六級之間,相當于劍橋第一證書英語考試(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BEC3介于中國大學英語六級和英語專業八級之間,相當于劍橋熟練英語證書考試(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托業
托業即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中文譯為國際交流英語考試,是針對在國際工作環境中使用英語交流的人們而指定的英語能力測評,由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設計。因此托業也有了商業托福之稱。國際上眾多商業機構和組織已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英語能力在國際競爭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不斷地評估現有員工和求職者的英語水準。為了迎合這種需要,美國教育考試服務處(ETS)設計了“國際交流英語考試(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 TOEIC)”,簡稱“托業考試”。
三一口語
英國倫敦三一學院英語口語等級考試(GESE-Graded Examinations in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它是經英國文化委員會提議,專門為非英語國家設計的純英語口語等級考試體系。
主格與賓格
英語中的人稱代詞有主格和賓格之分,
主格放在句首做主語和表語,賓格放在句末或句中做動詞和介詞的賓語.
打個比方,主人邀請賓客,主格就像主人,賓格就像賓客。主格在動詞前面,賓格在動詞或介詞後面。
在實際運用中,主格和賓格代詞有時會混淆。下面是常見的問題:
⒈在復合結構裏,人稱代詞的主格和賓格在單獨使用時,沒有問題,如很少人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1)Wilcox spoke to I.
(2)Her knew what had happened.
但在復合結構中,錯誤就難免了,如:
(3)Wilcox spoke to my friend and I.
(4)He and her knew what had happened.
(5)This is between you and he.
這種錯誤是可避免的。第一,在有介詞的復合結構中,特別要註意,第二個人稱代詞,必須用賓語,如:"for you and me"和 "between Maria and him"。第二,試把復合結構中的另一部分暫時用括弧圍起來,那麽該用的格就容易辨別了,如:
(6)This message is for (My father and) I or me.
(7)(Marry and) he or him went downtown together.
顯然的,(6)裏的代詞是賓格的"me",(7)裏的代詞是主格的"he"。
⒉在比較結構裏,連線詞"as"或"than"後面,按理用主格式,但在口語中,人們常用賓格形式,學美式英語者,更是如此:
(8)
a. You did as well as she.
b. You did as well as her.
(9)
a. I am older than he.
b. I am older than him.
(a)和(b)兩種說法,都可接受。但如果"as"和"than"後頭分句的主語和詞動都要完整出現的話,這時的人稱代詞,就必須是主格,如下:
(10)You did as well as she did.
(11)I am older than he is .
此外,還有一點要註意,就是"as"和"than"後面雖然在文法上用主格好,用賓格也可,但是有時意思會有所不同。試比較(a)和(b):
(12)
a.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I.
b.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me.
(12)a和b都被接受,但(12)a等于(13)a,而(12)b等于(13)b:
(13)
a.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I did (= I praised Maria).
b. Jason praised Maria more highly than he praised me.
顯然,這兩句的深層意思大有差別。遇到這種情形,為了避免誤解,不妨根據要表達的意思用完整的句式表達出來。換句話說,必要的話,要用(13)這句子。
不然,把(13)a變成(14),(13)b變成(15)也可:
(14)I did not praise Maria as highly as Jason did.
(15)Jason did not praise me as highly as he praised Maria.
英語中不存在屬格
一個普遍的誤解是在英語中隻存在一個以“'s”結尾表示所屬的屬格。然而,語言學家已經表明英語的所有格完全不是一個格,而是一個獨立的詞並且在書寫和發音上都不是前一個詞的一部分,這可以有下面這個句子表明:The King of Sparta's wife was called Helen.(斯巴達國王的妻子叫做海倫。)如果“'s”是屬格,那麽“妻子”(wife)就屬于“斯巴達”(Sparta),但是“'s”並不是隻表示“斯巴達”(Sparta),而是表示“斯巴達國王”(King of Sparta)。
上面這個例子並不表明英語沒有自己的屬格;但是它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另一個形式。在古英語中,ban的屬格形式是banes。後來在現代英語中,這個發展成為了使用“'s”表示的“bone's”。在18世紀,人們對此的解釋是省略號代替了一個屬格代詞,就像“the King's horse”是“the King,his horse”的縮寫。但是這個解釋是不正確的。人們更相信是省略號代替了古英語中的“e”。
英語和“與格”
在現代英語中,與格不再是英語文法的一部分,它隻出現在一些表達用語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單詞methinks(據我看來)。它來源于古英語的與格形式變化:me(與格的人稱代詞)+thinks(to seem,與動詞片語to think很接近的一個片語)。 與格在英語中可以不要前置詞,例如在“He built me a snowman.”中一樣。在這個例子中,“me”是與格。
英語中不可把被動語態作為一種時態
在部分英語教材中,由于編者自身對被動語態的理解或其他原因,錯誤的將被動語態當成一種時態,但其實,被動語態是一種語態,不可能當作時態。在英國,這是一個常識。因此,在英國,如果有人犯了這種錯誤,簡直是貽笑大方。
學科情況
中國的基本教育(國小三、四、五、六年級至高中)階段,特別是中學階段,外語以英語作為必修課的超過80%。現在在很多城市的國小,一二年級已經開設了英語學科,有的學校甚至把它當做主科對待,目的是提高中國英語水準。中國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開始,在全日製普通大學推行英語等級考試,作為對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必修課課程的基本要求。
中國大陸從1949年至在1960年代中期,因與蘇聯的關系極為密切,外語主要以俄語為第一外語,從1960年代中期以後,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1978年特別是1983年以後,英語(外語)是在高等學校升學考試中,和其他科目一樣同等對待。以此為導向,中國的中學課程,特別是國中教育基本上全部以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課程的必修課,高中課程超過80%英語作為必修課;除非英語外語專業,在全日製普通大學,一般以英語作為必修課,其他外語作為選修課。
由于聯考英語的地位很高,大學四六級與學位掛鉤,近年來各界出現非常多的批評聲音,指責中國教育過分強調英語的地位,忽視中文貭素的培養,很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英語上,影響了自己專業的學習,中文文化處于受歧視的地位。然而另一方,因為英語的準“世界語”地位,如果沒有大量熟悉英語的人才,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會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中國有943所(2010年資料)高校開設有英語專業課程。其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共有7所: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商務英語
商務英語是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內容涉及到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商務英語課程不隻是簡單地對學員的英文水準、能力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學員傳授一種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如何和他們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等,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包含在文化概念裏的。

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系統的國際商務管理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在外貿、外事、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教學、研究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要求學生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訓練,掌握英語語言和文學、政治、經濟、管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並通過英語專業全國四級和八級考試。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外經、外貿、旅遊、外事等口譯、筆譯工作以及管理、文秘、經濟貿易、公共英語教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