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柏子國,後為楚,戰國時屬韓國,稱合伯。秦置柏亭,漢代分屬汝南郡西平縣、南陽郡舞陰縣。北魏 時為西舞陽,隋為北舞縣。唐開元四年為舞陽縣,後歷代沿襲未變。

1970年,國家在馬鞍山北麓、石漫灘水庫北岸興建舞陽特厚鋼板廠,按冶金工業部原直屬的下放項目歸口建設,由河南省成立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負責其全面領導。
1972年3月,成立河南省平舞工區市政建設處。1973年12月,成立河南省革命委員會舞陽工區辦事處,劃舞陽縣南部6個公社為其轄區,屬河南省革委會直轄,為獨立行政區域。
1977年5月,河南省革委舞陽工區辦事處復原,劃歸平頂山市,同年11月,以當地最大的企業舞陽鋼鐵公司命名,稱原平舞工區、舞鋼區。
1979年10月,改屬許昌地區。1982年10月,復歸平頂山市。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復原舞鋼區,設立舞鋼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9年,舞鋼市轄4個街道、3個鎮、7個鄉:埡口街道、寺坡街道、朱蘭街道、院嶺街道、尚店鎮、尹集鎮、八台鎮、楊庄鄉、鐵山鄉、武功鄉、棗林鄉、安寨鄉、王店鄉、廟街鄉。
2005年,舞鋼市復原王店鄉,並入尚店鎮管轄,尚店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復原安寨鄉,並入棗林鄉管轄,棗林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8月,舞鋼市轄5個街道、4個鎮、4個鄉。市政府駐埡口街道。
舞鋼市行政區劃 | |
埡口街道 | 鑫源社區、朝陽路社區、育才社區、振興社區、平安社區、石門郭村、埡口村 |
寺坡街道 | 奮飛社區、龍泉社區、九九山社區、中興社區、祥和社區、玄翠苑社區、羊角山社區、湖濱社區、寺坡村 |
朱蘭街道 | 礦業社區、銀龍社區、夕陽紅社區、園林社區、礦園社區、光源社區、濱河社區、朱蘭村 |
院嶺街道 | 興鋼社區、工業園社區、白雲社區、龍山社區、金橋社區、李輝庄村、馮庄村、院庄村、胡庄村 |
礦建街道 | 礦源社區、張樓村、趙案庄村、張我庄村 |
尚店鎮 | 尚店東村、尚店西村、馬庄村、李庄村、尹樓村、楊庄村、賈溝村、王老庄村、朱庄村、三冢郭村、平河村、金崗村、溫樓村、丁庄村、馬崗村、頂門村、王庄村、料庄村、王店東村、王店西村、韓窪村、下安村、後崗村、李樓村、魏安村、下河村、潘樓村、大王庄村、大黃村、紅衛村、小黃庄村、瑞祥社區 |
八台鎮 | 八台村、曹姚村、大馬庄村、安庄村、孟庄村、王老虎村、殷庄村、時庄村、楊樓村、任橋村、井劉村、大溝李村、石橋楊村、彥張村、張寬庄村、小唐村、下曹村、後魯村、泥溝陳村、楊泉村 |
尹集鎮 | 尹集村、謝古洞村、清涼寺村、李庄村、石崗村、軍王村、梁庄村、蔡庄村、連庄村、小王庄村、埂上村、葦子園村、樓房灣村、大劉庄村、康庄村、張庄村、朱窪村、雞山村、姬庄村 |
棗林鎮 | 棗林村、辛集村、前李村、後李村、徐庄村、洪建村、後袁村、苗窪村、鐵爐王村、張卜庄村、黃庄村、許庄村、傈林鋪村、喜庄村、晃張村、王樓村、韋庄村、生劉村、藕池村、老庄村、郭庄村、袁庄村、安寨村、張營村、李堂村、邵庄村、崗郭村、高庄村、後邢村、直李村、張橋村、趙庄村、呂店村、蘇庄村、前邢村、店李村、馬庄村、羅庄村、古鐸李村 |
廟街鄉 | 廟街村、山和庄村、劉溝村、人頭山村、曹庄村、黨庄村、胡溝村、幹溝村、東營村、郭窪村、大韓庄村、冷崗村 |
鐵山鄉 | 找子營村、水坑趙村、冢李村、薄沖村、韓庄村、扁擔李村、傅庄村、上曹村、中曹村、前張村 |
武功鄉 | 武功村、嘴頭王村、草坡村、 田崗村、羅灣村、坡魏村、範庄村、滾河李村、滾河孫村、八家劉村、後營村、大程庄村、小柴庄村、刁溝村、月營村、王五村、崗王村、劉庄村、曹集村、東曹庄村、大李庄村、同官李村 |
楊庄鄉 | 吳庄村、薛庄村、紅石崗村、袁門村、臧坪村、葉樓村、晁庄村、操佔村、毛庄村、建新村、崗李村、水田村、長嶺頭村、袁老庄村、陡溝村、龍泉村、柏庄村、郜林村、五座窯村、雷庄村、瓦房溝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舞鋼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東經113°21′27″至113°40′51″,北緯33°08′00″至33°25′25″。南北長32.19公裏,東西寬30.10公裏,全市總面積645.67平方公裏。
舞鋼市東靠西平縣、遂平縣,南鄰泌陽縣,西與方城縣、葉縣接壤,北和舞陽縣毗連。市人民政府駐地埡口街道,距省會鄭州直線距離165公裏,距平頂山市68公裏,距西平縣城47.3公裏,距遂平縣城45.5公裏,距泌陽縣城67.7公裏,距方城縣城51公裏,距葉縣縣城41.6公裏,距舞陽縣城18公裏。
地形地貌
舞鋼市地勢基本呈西北、東南高,東北、西南低態勢。東南部和西北部為海拔300米~500米的低山區。位于與泌陽縣交界處的五峰山,海拔872米,是全市的最高峰。東北部為海拔100米~300米的丘陵壟崗地帶。山脈走向大體以近東西向為主。境內有兩大呈東西走向的山脈,有一大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山脈。
舞鋼市處在伏牛山東部餘脈與黃淮平原交接地帶,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4種地貌類型。境內平原面積201.44平方公裏,佔總面積的31.2%;丘陵崗地面積370.61平方公裏,佔57.4%;山區面積73.61平方公裏,佔11.4%。
氣候
舞鋼市地處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9℃,自然降水偏豐,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風向以西南為多。

舞鋼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30小時,最多年份為2473.4小時,最少為1962.8小時。一年中日照數以6月及8月最多,分別為236.6小時和227.5小時;2月最少,為143.3小時。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18.4千卡/平方釐米;一年之中,6月份最多,為13.98千卡/平方釐米;1月份最少,為6.42千卡/平方釐米。全年光合有效輻射總量為58.27千卡/平方釐米。一年之中,6月份最多,為6.85千卡/平方釐米。全市自然降水偏豐。夏季雨水充沛,佔全年降水量的47%~53%;冬季佔6%~9%;春秋兩季各佔20%左右。冬春少雨季節,中部地區降水量平均為296.8毫米。歷年平均風速22米/秒,相當二級,六級以上大風全年平均有15天。
水文
舞鋼市境內河流均發源于東南和中西部山區。除甘江河西流經方城縣、葉縣至舞陽縣境註入澧河外,其餘均向東北出境匯入洪河。河流屬淮河水系,主要有滾河、淃河、韋河、甘江河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舞鋼市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8370萬立方米,平水年地表水資源量14731萬立方米,中等幹旱年地表水資源量7273萬立方米,幹旱年地表水資源量459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418萬立方米,扣除地表地下水兩者之間重復計算水量3357萬立方米,區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2083萬立方米。

據2011年水利普查資料顯示全市有規模以上供水機電井1884眼,地下水取水量545.20萬立方米/年。棗林水源地(舞鋼公司水源地)取水量620萬立方米/年,八台水源地(安鋼集團舞陽礦業公司水源地)、朱蘭水源地2處于2003年棄用,河灣水源地因水源枯竭于2004年棄用。地下水物性一般清亮透明,無異味、異嗅,水溫16.5℃~18℃,pH值6.5~7.5,總硬度5.05~13.2德國度,鐵、錳、銅、鋁、鋅含量均未超標,細菌總數及大腸菌類均符合飲用水標準,放射性元素含量未超標,符合生活、工農業用水要求。石漫灘水庫興利庫容6260萬立方米,設計年可提供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3300萬立方米,2011年實際供水量601.57萬立方米。田崗水庫興利庫容890萬立方米,設計年供水量1800萬立方米,2011年供水量1536.97萬立方米。
各種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舞鋼市土地總面積62931.88公頃。2012年根據國家土地分類面積標準:耕地23453.93公頃,佔總面積的37.32%,園地147.08公頃,佔總面積的0.24%,林地18115.65公頃,佔總面積的28.79%,草地5282.46公頃,佔總面積的8.39%,城鎮、村及工礦用地7776.91公頃,佔總面積的12.36%,交通運輸用地1487.87公頃,佔總面積的2.36%,水利及水利設施用地5235.43公頃佔總面積的8.32%,其他土地1399.22公頃,佔總面積的2.22%。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舞鋼市具有工業價值或可能具有工業意義的礦產24種(包括伴生、共生礦產)。主要有鐵、釩、鈦、金、鈾、鈷、稀土;熔劑灰岩、白雲岩;水泥灰岩、大理岩、花崗岩、彩石、水泥粘土、玻璃用石英岩、建築石料、磚瓦粘土、水泥配料;磷、蛇紋石橄欖岩、石墨、含鉀岩石;地下水等。尤其是鐵礦累計探明儲量6.1億噸。開發中的礦種7種,佔已發現24種的33%,包括:鐵、金、熔劑灰岩、水泥粘土、大理岩、建築石料、地下水。地方礦業開發礦種主要為水泥灰岩、磚瓦粘土與建築石料。
生物資源
舞鋼市植被區系屬暖溫帶闊葉落葉林區域,植被類型主要為闊葉落葉林和常綠針葉闊葉林的混交林。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東南山區。截止2012年,舞鋼市森林覆蓋率為31.95%,其中國營林區為71.93%。全市野生植物可分為3門,8綱,174科,711屬,1360種。全國西南、華中、華東、華北、西北、東北等大區系的植物在境內均有生長。據舞鋼市林業局1997年~1999年組織的調查,發現野生動物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4類共24目,55科,199種。
舞鋼市主要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玉米、大豆、甘薯、谷子、高粱、水稻、大麥、蕎麥、綠豆、豌豆、紅小豆、豇豆、蠶豆;經濟作物包括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棉花、甘蔗、煙葉、西瓜、甜瓜、大白菜、蘿卜、胡蘿卜、芋、洋蔥、大蔥、甘藍、韭菜、菠菜、芥菜、花椰菜、南瓜、黃瓜、冬瓜、蕃茄、茄子、苦瓜、辣椒、蒜、芹菜、馬鈴薯、萵苣、絲瓜、芫荽、藕、水芋、茭白、荸薺、茼蒿、木耳菜、荷蘭豆、菜豆、茴香、蕹菜、姜;舞鋼市主要魚類包括鰱魚、鱅魚、草魚、青魚、鯉魚、鯽魚、鯿魴魚、鯧魚、羅非魚、鱖魚、銀魚、黃鱔、泥鰍、鯰魚、黃顙魚、烏鱧;甲殼類包括青蝦、河蟹;其它類包括龜、鱉、蛙、螺。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舞鋼市總人口313089人。其中:埡口街道19248人,寺坡街道23455人,朱蘭街道19533人,院嶺街道13281人,尚店鎮22197人,八台鎮35803人,尹集鎮23526人,安寨鄉21044人,棗林鄉30320人,廟街鄉14332人,鐵山鄉21880人,武功鄉26019人,楊庄鄉25949人,王店鄉16502人。
2013年全年人口自然成長率為5.04‰,全市常住人口達到31.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54萬人,農村人口15.3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1.84%。
民族
2012年,舞鋼市有26個民族成分。其中,漢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總數的99% 以上,少數民族3000多人。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2000多人。舞鋼市還有滿族、拉祜族、白族、朝鮮族、苗族、壯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錫伯族、藏族、佤族、傈僳族、傣族、布朗族、布依族、維吾爾族、高山族、塔塔爾族、獨龍族、赫哲族、納西族等民族。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01921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成長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212萬元,成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519992萬元,成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383010萬元,成長5.5%。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1.4:51:37.6。
全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76225萬元,同比成長33.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5353萬元,同比成長10.3%;稅收收入64211萬元,同比降低4.1%。全年地方財政支出246668萬元,同比成長22.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61854萬元,同比成長4.8%;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714萬元,同比成長12.1%。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5%,衣著類價格上漲1.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6%,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5.8%,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0.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1%,居住類價格上漲0.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
第一產業
2013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30530公頃,比上年成長0.15%,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4987公頃,成長1.1%;棉花種植面積301公頃,降低10.7%;油料種植面積3030公頃,降低1.3%;蔬菜種植面積2956公頃,成長0.9%。
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46325噸,降低1.4%,其中夏糧產量達到75962噸,降低3.4%;秋糧產量70363噸,成長1%。主要經濟作物中,油料8232噸,成長7.1%;煙葉1204噸,成長67%;棉花306噸,成長0.7%;蔬菜133546噸,成長5.2%。
全年肉類總產量46698噸,比上年成長4.3%,其中,豬肉產量34584噸,成長4.9%;禽肉產量6845噸,成長1.4%;禽蛋產量2483噸,成長1.5%。大牲畜年末存欄2.86萬頭,成長0.9%;生豬年末存欄34萬頭,降低3.95%。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8.2萬千瓦,小型耕耘機12323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9萬噸;農村用電量5072萬千瓦時。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475073萬元,成長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93129萬元,成長0.3%。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2446萬元,降低12.5%。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91632萬元,降低6.39%;實現稅金54800萬元,降低5.51%;利潤總額-9938萬元,降低276.4%;虧損企業虧損額40692萬元,成長10%。
第三產業
固定投資
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8267萬元,成長22.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365481萬元,成長22.8%;農村農戶投資32786萬元,成長1.2%。
房地產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9754萬元,同比降低47.1%。
貿易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6814萬元,比上年成長14%。其中:城鎮268435萬元,成長15.3%;農村78379萬元,成長9.5%。從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49493萬元,成長16.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7321萬元,成長8.3%。個體消費品零售額215485萬元,成長12.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62.1%。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16729萬美元,比上年成長0.04%,其中出口總值15026.6萬美元,成長4%,進口總值1702.7萬美元,比上年降低25.1%。全年實際直接利用外資2520萬美元,比上年成長31.3%。
運輸業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38089萬噸公裏,比上年成長12.3%,公路客運周轉量33671萬人公裏,比上年成長8.7%。
金融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43942萬元,比年初增加75813萬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達到734649萬元,比年初增加79766萬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85772萬元,比年初增加241494萬元。
旅遊業
2013年,全市全年接待遊客307萬人次,同比成長15%,實現旅遊總收入6.5億元,成長2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總數193所,教職工3736人,在校生47749人,其中,國小在校生23242人,普通中學12369人。國小招生數4233人,普通中學4885人。國小畢業生數3554人,普通中學4822人。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3年末,全市擁有正規醫院16所,衛生技術人員1339人,其中執業醫師578人,護師和護士534人,擁有床位1352張。
文化事業
2006-2011年,舞鋼市涌現出《魂歸長夢》、《中原英魂》、《遠山》、《淮水春秋》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建成文化活動中心大樓、6個鄉鎮文化站、53個村級示範文化大院、148個農家書屋,升級改造埡口影劇院和工人文化宮。免費開放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送戲曲、送電影下鄉分別達到1000場和1.1萬場。

宗教
2012年,舞鋼市共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信教民眾6.4萬多人。其中,伊斯蘭教2100多人,天主教200多人,基督教3.57萬多人,佛教1.6萬多人,道教10000多人。有宗教職業人員142人,其中伊斯蘭教阿訇3人,天主教神甫1人,基督教長老3人,傳道員96人,僧人、道士39人。全市開放宗教活動場所48處。其中,伊斯蘭教清真寺3坊,天主教堂1座,基督教堂38座,佛教3處,道教3處。愛國宗教團體建立有舞鋼市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傳、自養)愛國委員會、舞鋼市基督協會和舞鋼市伊斯教協會。
社會保障
2013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937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141人、"4050"等特困就業群體379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260萬元,帶動就業1159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2%。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人人享有社會保險製度體系基本實現。城鄉低保標準由260元、130元分別提高到300元和150元;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由年人均2860元、1500元,分別提高到3500元和2220元。規範開展城鎮居民家庭收入核對,切實維護社會保障製度的嚴肅性。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人均月增資226元,實現"九連增"。888套經濟適用房、72套廉租房具備入住條件,一批住房困難家庭陸續喬遷新居。完成天然氣入戶3630戶、有線電視入戶3500戶。新解決農村安全飲水4萬人。36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環境保護
2012年,舞鋼市所轄主要河流,19項污染因子全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全市功能區噪聲檢測結果顯示,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3分貝(A),符合功能區要求;可吸入顆粒物呼均值為0.087毫克/立方米,污染指數為69,空氣級別Ⅱ級,空氣質量良;舞鋼市重點企業有121家,工業廢水排放量1192萬噸,比2011年同期減少22.7%;全市12家重點企業污染物(水、氣)全部達標排放。主要出境河流滾河的水質已優于地面水Ⅲ類標準,完成上級下達的污染物總量控製指標。
交通
舞鋼市境內的漯舞鐵路、平舞鐵路分別與焦枝鐵路、京廣鐵路接軌,焦桐高速公路與七蟻、高蘭、平桐三條高標準省道穿境而過,東、西、北三面分別通過京珠、許平南、洛平漯三條高速公路和全國高速公路網連線。200公裏內有新鄭、南陽兩座機場。
名勝古跡
截至2012年,舞鋼市共發現古遺址250多處;境內有石漫灘風景區、天池山風景區、九頭崖風景區、九龍山風景區等風景區。
柏國遺址
春秋時期,舞鋼市轄區為柏國,古城遺址在尹集鎮謝古洞村一帶。戰國時屬韓,稱合伯,時為冶鐵重地。2010年,舞鋼市田崗水庫東岸的古柏國文物景觀帶被河南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漫灘風景區
以石漫灘水庫為中心,水庫水域面積8.6平方公裏,水庫三面環山,周圍為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右岸為二郎山旅遊度假村,西部為石漫灘國際龍舟競賽和訓練基地。
九頭崖風景區
位于尹集鎮南部,景點有九頭崖、南天門、關公石、十七瀑、母豬峽、溶洞等景點72處。景區內虎頭山新四軍烈士陵園,是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為陵園題名。
燈台架風景區
位于楊庄鄉東南部,有天池、燈台架、望天河、摩天石、龍王撞瀑布等景觀。
九龍山風景區
位于廟街鄉南部,景點以蛋石山最為有名。此外,市區近郊還有鐵山廟、將軍墓、旗桿眼山等景點。
知名人物
城市榮譽
國家園林城市 | 國家衛生城市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中國冶鐵文化之都 |
全國社區殘疾人康復示範市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 全國科普示範市 | 中國水燈文化之城 |
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市 | 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傑出綠色生態城市 |
河南省職業教育攻堅先進市 | 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市 | 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 | 河南省文明城市 |
2011中國十大最具幸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