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隊歷史
ABA時期
1967年,馬刺隊的前身達拉斯灌木叢隊(Dallas Chaparrals)建隊,球隊以遍布德州的灌木叢命名,使用走鵑作為隊標和吉祥物。灌木叢隊成為了ABA11支球隊中的一支。前聖路易斯老鷹隊球星克裏夫·哈根被說服延後一年退役,以球員兼教練的身份來到球隊。灌木叢隊最終以46勝32負、排名第二的戰績結束了處子賽季,在季後賽第二輪敗給了新奧爾良海盜隊。

1968-69賽季,灌木叢隊以41勝37負的戰績排名西部分區第四,隨後在季後賽首輪3-4不敵老對手新奧爾良海盜隊。賽季結束後,哈根退役並開始全身心地投入教練工作。
1969-70賽季,哈根在球隊取得22勝21負的開局後被解僱。經理麥克斯·威廉姆斯繼任教練,帶領球隊打出了23勝18負。灌木叢隊45勝39負的戰績在西部分區排名第二,但在季後賽首輪敗給了洛杉磯星隊。
1970-71賽季,達拉斯灌木叢隊更名為德克薩斯灌木叢隊,但仍舊在達拉斯比賽。球隊在整個賽季中先後使用了18名球員和2任教練,最終取得30勝54負,以第一個勝率不過半的成績結束了常規賽,隨後在季後賽中被猶他星隊橫掃出局。
1971-72賽季,球隊將名字重新改回達拉斯灌木叢隊,聘任湯姆·尼薩爾克作為主教練。42勝42負的戰績讓尼薩爾克獲得聯盟的年度最佳教練獎。季後賽中灌木叢隊再度在首輪被猶他星隊橫掃。
1972-73賽季,尼薩爾克跳槽去了NBA西雅圖超音速隊,他離開之後,灌木叢隊陷入了混亂,兩位繼任者貝比·麥卡錫和迪夫·布朗都無法阻止球隊最終僅以28勝56負的成績結束賽季並首次錯過季後賽。達拉斯灌木叢隊在1973年3月26日完成了它的絕唱。在最後一次主場比賽中,球隊竭盡全力,以112比110戰勝了ABA當年的最佳球隊卡羅來納美洲獅隊。買票入場的觀眾人數僅為134人。
幾乎所有的球隊投資方都想要放棄。最終一支以B. J.“瑞德”麥庫姆斯和安吉洛·德羅索斯為首的36位聖安東尼奧商人團隊拯救了球隊。球隊搬到聖安東尼奧,根據公開投票結果確定新隊名為極具德州特色的“馬刺(Spurs)”,球隊顏色從之前灌木叢隊的紅、白、藍變成了黑、銀、白的馬刺圖案。馬刺隊于1973年10月10日在海米斯展覽體育館的5879名觀眾面前上演了他們在聖安東尼奧的處子秀。1974年1月,馬刺從弗吉尼亞紳士隊買入了21歲的喬治·格文。他在代表馬刺出場的26場比賽中場均得到19.4分。球隊在最後18場比賽中拿下了12場,以45勝39負的成績排名西部第三。隨後在和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的季後賽首輪比賽中以3比4被淘汰。
1974-75賽季,馬刺擁有了穩定的先發五虎:喬治·格文、斯文·內特爾、詹姆斯·塞拉斯、裏奇·瓊斯和曾為達拉斯灌木叢隊效力過的老將唐尼·弗裏曼。鮑勃·巴斯從12月起接任主教練。1975年1月,聖安東尼奧承辦了ABA的全明星賽。賽季結束時馬刺隊以51勝33負的成績在西部排名第二,在季後賽中以2-4再度被印第安納步行者隊淘汰。

1975-76賽季,馬刺隊有4名球員被選入ABA全明星,以50勝34負的成績排名分區第三。季後賽首輪面對朱利葉斯·歐文和他所率領的紐約網隊。馬刺隊的頭號積分手,場均得到23.8分的詹姆斯·塞拉斯在第一場比賽中腳踝受傷,但球隊還是把網隊拖入了第7場比賽,最終以114比121敗北。
NBA時期
1976-1985:“冰人”時期
1976年6月,ABA與NBA合並。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丹佛掘金隊、印第安納步行者隊和紐約網隊入駐NBA。這四支原ABA球隊同意賠款給其他兩支沒有加盟NBA而倒閉的ABA強隊,這項契約迫使四隊面臨嚴酷的財政壓力。1976年10月22日,馬刺迎來在NBA的首場比賽,客場對陣J博士領銜的費城76人,以121-118贏得開門紅。在12月對陣堪薩斯國王隊的比賽中,馬刺隊前鋒拉裏·肯農以11次搶斷創造了NBA紀錄。盡管詹姆斯·塞拉斯因傷缺席了60場比賽,馬刺隊還是在他們的第一個NBA賽季中獲得了44勝38負、排名聯盟第6的好戰績,之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季後賽首輪中橫掃了馬刺隊。

1977-78賽季,喬治·格文在最後一個比賽日拿到單場63分,以史上最微弱的差距戰勝大衛·湯普森成為當年的積分王。在格文的率領下,馬刺首次成為賽區冠軍,以52勝30負進入季後賽,但在季後賽首輪遺憾不敵華盛頓子彈隊。
1978-79賽季,馬刺隊在聯盟中掀起了進攻旋風,以平均每場119.3的積分排名聯盟第一。場均得到29.6分的喬治·格文成為NBA歷史上第一個連續兩年得到積分王榮譽的後衛球員。賽季結束時馬刺隊以48勝34負的成績連續第二年在中部分區排名第一。季後賽在東區決賽中再次不敵華盛頓子彈隊。
1979-80賽季,喬治·格文以33.1的場均積分連續第三年成為積分王,投籃次數和命中數上均排名聯盟第一。他同時在1980年的NBA全明星賽中砍下34分10板,獲選全明星賽MVP。馬刺隊以41勝41負的戰績結束賽季,之後在季後賽首輪中被休斯敦火箭隊淘汰出局。

1980-81賽季,馬刺隊被劃分入了西部的中西部賽區,和休斯敦、堪薩斯、丹佛、猶他以及新軍達拉斯小牛隊一個賽區。球隊聘請斯坦·阿爾貝克成為新任主教練,輕松的以52勝30負的成績拿下了四年裏的第三個分區冠軍,但在西部半決賽中3-4不敵休斯敦火箭隊被淘汰。
1981-82賽季,馬刺隊在171比166戰勝密爾沃基雄鹿隊的比賽中獲得了NBA歷史第二高的積分,以48勝34負再次拿下中西部分區的冠軍,隨後在西部決賽中被洛杉磯湖人隊橫掃。
1982-83賽季,馬刺隊在積分、籃板、蓋帽以及助攻上都排名聯盟第二,以53勝29負的戰績排名西部第二。然而季後賽再次在西部決賽中以2-4被洛杉磯湖人隊淘汰出局。
1983-84賽季,由于斯坦·阿爾貝克跳槽、喬治·格文狀態下滑,以及約翰尼·摩爾和阿蒂斯·吉爾摩爾因傷病缺席半數比賽,馬刺隊陷入低谷,以37勝45負的成績排名西部第九,首次無緣季後賽。球隊獲得首支選秀樂透簽,以首輪第7順位選中了埃爾文·羅伯特森。
1984-85賽季,馬刺隊聘請科頓·菲茨西蒙斯為主教練,以41勝41負的戰績在中西部分區中和猶他並列第四。隨後在季後賽首輪被丹佛掘金隊淘汰。在休賽期,喬治·格文被交易到芝加哥公牛隊,標志著馬刺自搬到聖安東尼奧以來所創造的一個輝煌時代的結束。
1985-1989:重建時期
1985-86賽季,失去了喬治·格文的馬刺隊在頭兩個月取得19勝13負。但在12月26日,約翰尼·摩爾被確診患上了沙漠熱症,這種罕見的疾病不僅使他缺席了這個賽季,也提前終止了他的職業生涯。球隊最終創下了搬至聖安東尼奧後的最差戰績:35勝47負,與季後賽徹底無緣。二年級新秀埃爾文·羅伯特森在賽季中表現出色,獲得了最佳防守球員和進步最快球員獎項,並入選了全明星。2月18日,他成為了NBA有史以來第二個得到四雙的球員:20分,11個籃板,10個助攻和10次搶斷。

1986-87賽季,馬刺隊以28勝54負的成績排名中西部賽區墊底。羅伯特森再次成度成為搶斷王和最佳防守球員。1987年5月17日,馬刺隊抽到了選秀狀元簽。在6周之後的NBA選秀大會中,球隊欽點美國海軍學院的大衛·羅賓遜為狀元秀。但馬刺需要等到1989-90賽季才能看到他真正上場打球,因為他必須在美國海軍服役兩年。
1987-88賽季,球隊取得31勝51負的成績,在季後賽首輪被洛杉磯湖人隊橫掃。
1988-89賽季,馬刺隊迎來了新教練拉裏·布朗,他的助教團隊包括格雷格·波波維奇和R.C.布福德。然而傷病嚴重困擾了球隊,最終僅獲得21勝61負的成績。在當年的選秀大會上,馬刺以第三順位選擇了肖恩·埃利奧特。
1989-1997賽季:“上將”時期
1989-90賽季,在大衛·羅賓遜結束兵役加盟並交易得到特裏·卡明斯和羅德·斯特裏克蘭後,馬刺隊從最差的球隊一躍成為最好的球隊,以56勝26負結束賽季並排名中西部分區第一。比上一賽季多贏35場比賽的成績也是NBA歷史上球隊勝場進步最大的紀錄。大衛·羅賓遜在賽季的每個月都拿下了月度最佳新秀,24.3分和12.0個籃板的資料在隊內均排名第一。他當選為年度最佳新秀並入選了西部全明星陣容。西部半決賽對陣波特蘭開拓者隊的比賽中,馬刺在第7場經過加時105比108落敗。

1990-91賽季,馬刺隊以55勝27負連續第二年獲得中西部分區的冠軍。但球隊在季後賽首輪就遇到了挫折,44勝的金州勇士隊靠場均101回合的狂奔下克上擊敗了馬刺隊。
1991-92賽季,球隊開局表現不佳,老板麥庫姆斯在1992年1月解僱了布朗和他手下的全部教練團隊。擔任球隊運作方面副總裁的鮑勃·巴斯在17年中第四次臨危受命,出任球隊主教練。在巴斯的帶領下,球隊在賽季後期打出26勝18負,總成績達到47勝35負,排名中西部分區第二。但馬刺隊在季後賽中有所作為的希望由于大衛·羅賓遜和威利·安德森的傷缺而變得渺茫,最終在首輪中被菲尼克斯太陽隊橫掃。
1992-93賽季,馬刺隊聘請傑裏·塔坎尼安為新任主教練。塔坎尼安短暫的執教在6周後就宣告結束,留下9勝11負的戰績。隨後約翰·盧卡斯被授予主教練的職責。馬刺隊在這名前NBA後衛的帶領下打出了靈氣十足的比賽,在他接手後的18場比賽中贏下了16場。1993年3月26日,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易主,瑞德·麥庫姆斯將他的股份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皮特·霍爾特領導的12名投資者組成的財團。在季後賽第二輪對陣菲尼克斯太陽隊的比賽中馬刺被查爾斯·巴克利絕殺出局。
1993-94賽季,馬刺隊用肖恩·埃利奧特從底特律活塞隊交易來了丹尼斯·羅德曼。羅德曼的到來使上個賽季進攻籃板排名聯盟倒數第一的馬刺隊一躍而攀升到了第一。賽季的最後一天,大衛·羅賓遜在對陣洛杉磯湖人的比賽中砍下70分,從沙奎爾·奧尼爾手中搶過了積分王的頭銜,這也使得他成為了NBA歷史上第四名在單場比賽中積分超過70分的球員。馬刺隊以55勝17負的成績排名中西部分區第二。但是在同猶他爵士隊的季後賽中首輪比賽被橫掃出局。賽季結束後,約翰·盧卡斯離開聖安東尼奧,前往費城76人隊擔任總經理兼主教練。馬刺隊新老板皮特·霍爾特邀請時任勇士隊助教的波波維奇重返馬刺,擔任球隊總經理。波波維奇積極運作希望聘請老尼爾森來馬刺執教,但勇士隊老板拒絕放人,波波維奇隻得選擇鮑勃·希爾做了他任下的第一任主帥。
1994-95賽季,馬刺隊打出了62勝20負的戰績,排名NBA第一,重新整理了球隊的歷史最佳戰績。這個賽季的開局並不理想,在羅德曼禁賽的情況下,馬刺取得了7勝9負的成績。但馬刺隊在其後的比賽中打出了55勝11負,其中包括了2次15連勝。他們在常規賽的最後23場比賽中取得了21勝2負。多名球員表現優異。大衛·羅賓遜場均27.6分、10.8個籃板、3.2個蓋帽,榮膺常規賽MVP並入選最佳防守陣容一陣。馬刺用選秀得到的比爾·柯利與底特律活塞隊交易換回了舊將肖恩·埃利奧特,他場均得到18.1分。盡管羅德曼錯過了33場比賽,他還是連續第四年拿下籃板王(16.8個)並且入選最佳陣容第三陣以及最佳防守陣容一陣。季後賽中,馬刺隊在首輪橫掃了丹佛掘金隊,第二輪4比2擊敗洛杉磯湖人隊,然後在與休斯敦火箭隊進行了6場西部決賽後敗下陣來。休賽期馬刺隊用丹尼斯·羅德曼從芝加哥公牛隊交換來了中鋒威爾·普度。
1995-96賽季,馬刺以59勝23負的成績連續第二年拿下了中西部分區第一。3月份,球隊取得16戰全勝的完美戰績,追平了1971-72年洛杉磯湖人隊創造的NBA歷史最佳月度戰績。季後賽第二輪,馬刺隊在和猶他爵士隊大戰六場後被淘汰。
1996-97賽季,馬刺隊中傷兵滿營,上一賽季球隊積分前6的球員中有4名因傷錯過大半比賽,大衛·羅賓遜整個賽季僅僅出場6次。球隊創造了NBA歷史上賽季勝場減少最多的紀錄,從59勝降到了僅僅20勝,自大衛·羅賓遜加盟以來首次缺席季後賽。主教練鮑勃·希爾在3勝15負的開局後被辭退,而接替他的原總經理格雷格·波波維奇在擔任NBA主教練的第一個賽季中僅僅取得了17勝47負的成績。1997年5月18日馬刺再次獲得了NBA選秀的狀元簽,球隊選擇了來自維克森林大學的具有統治力的明星球員蒂姆·鄧肯。
1997-2003:雙塔時期
1997-98賽季,在大衛·羅賓遜傷愈復出,以及蒂姆·鄧肯加入之後,馬刺隊又再次完成了NBA歷史上單個賽季上最大的勝場進步,球隊贏下了56場比賽並打入了季後賽第二輪。鄧肯毫無懸念地獲得年度最佳新秀獎。在同猶他爵士隊的西部半決賽第二場中,鄧肯扭傷了腳踝,爵士隊經過加時以109比106獲勝。馬刺隊最終以1比4輸掉了系列賽。

1998-99賽季,NBA因為勞資糾紛一度停擺,常規賽也因此從82場縮水到50場。馬刺僅取得6勝8負的開局,主教練波波維奇因此飽受批評,但是球隊領袖鄧肯和羅賓遜都對他表示了堅定的支持,球隊隨後以31勝5負的戰績收尾。馬刺在季後賽首輪3比1戰勝森林狼,次輪4比0橫掃湖人,西部決賽橫掃開拓者,最終殺入總決賽,並以4比1戰勝了紐約尼克斯隊,這是馬刺隊歷史上首次獲得NBA總冠軍,鄧肯以27.4分、14個籃板和2.2次蓋帽當選為總決賽MVP。選秀大會中,馬刺隊在次輪第57順位選中來自阿根廷的馬努·吉諾比利。之後吉諾比利繼續留在義大利打球,到2002年才正式登入NBA。
1999-00賽季,馬刺取得了53勝29負的戰績,但是由于球隊領袖鄧肯半月板撕裂無緣季後賽,馬刺在季後賽第一輪以1比3不敵太陽,遭到淘汰。
2000-01賽季,馬刺取得了58勝24負的佳績。季後賽第一輪3比1淘汰森林狼,西部半決賽4比1淘汰小牛。西部決賽中,馬刺被當時如日中天的湖人隊橫掃。選秀大會中,馬刺以首輪第28順位選中19歲的法國控衛托尼·帕克。
2001-02賽季,馬刺再次取得58勝24負的戰績,鄧肯獲得常規賽MVP。西部半決賽馬刺以1比4不敵湖人隊。
2002-03賽季,馬刺更新了“嘉年華彩色”隊標,回歸原始的銀、黑圖形,以紀念大衛·羅賓遜的最後一個賽季。馬刺取得了60勝22負的常規賽成績,這是波波維奇擔任主帥以來首次率隊取得60勝戰績,他也獲得了自己的首個年度最佳教練獎。季後賽第一輪,馬刺以4比2淘汰太陽。西部半決賽4比2淘汰老對手湖人,西部決賽4比2淘汰小牛。總決賽,馬刺擊敗籃網,贏得第二座NBA總冠軍獎杯。鄧肯包攬了常規賽和總決賽的MVP。他在總決賽中場均砍下24.2分17個籃板5.33次封蓋5.3次助攻,加冕的第6戰更是劈下21分20個籃板10次助攻8次蓋帽的逆天資料,險些成為總決賽上達成四雙壯舉的歷史第一人。
2003年至今:GDP時期
2003-04賽季,球隊以9勝10負開局,然而,馬刺在年底連勝13場,重返聯盟榜首。馬刺以一個11連勝為常規賽收尾,但可惜以一場之差錯失賽區冠軍和西部最佳歷史成績。季後賽中,馬刺4場橫掃孟菲斯灰熊隊。第二輪,馬刺再度遭遇湖人隊。湖人隊在先輸兩場的情況下連扳四場。這個系列賽的轉捩點是德裏克·費舍爾在第5場比賽還剩下0.4秒時投中了壓哨的致勝球。
2004-05賽季,馬刺隊從西雅圖得到了後衛布倫特·巴裏,從紐約得到了中鋒納茲爾·穆罕穆德並簽下老將格倫·羅賓遜,以59勝23負的戰績結束常規賽,在西南分區排名第一,西部排名第二。季後賽中,馬刺以4比1輕取丹佛掘金隊,4比2擊敗西雅圖超音速隊,4比1淘汰菲尼克斯太陽隊。總決賽對陣拉裏·布朗率領的底特律活塞隊,馬刺先聲奪人,場均贏18分保住兩個主場,移師底特律後活塞還以顏色,場均贏24分將大比分扳成2比2。天王山之戰兩隊使出渾身解數,進入加時賽還是難分伯仲,最後時刻羅伯特·霍裏2+1幫助馬刺96:95險勝。活塞拿下第6戰後雙方進入搶七,馬刺最終以81:74加冕。7場總決賽鄧肯場均20.6分14.1個籃板2.1次蓋帽,再次收下FMVP獎杯。
2005-06賽季,馬刺得到了兩屆全明星邁克爾·芬利和全明星尼克·範埃克塞爾,前19場比賽取得16場勝利,並最終榮登西南區頭名,同時將球隊歷史最佳戰績重新整理為63勝19負。季後賽首輪馬刺4比2淘汰國王隊。西部半決賽上對陣同為60+勝的達拉斯小牛,首場鄧肯砍下全場最高的31分,幫助馬刺87比85艱難取勝。第二場,馬刺在主場22分之差慘敗小牛。移師達拉斯再戰,小牛連勝兩場,將總比分擴至3-1。第五場,背水一戰的馬刺全隊瘋搶籃板,以98-97贏下肉搏戰。第六場馬刺91比86力克小牛,把“搶七”大戰帶回AT&T中心。第七場決戰,馬刺在常規時間末節展開反撲,抹平了20分的分差,將比賽拖入加時。但是加時賽上小牛火力全開轟下15分,最終以119-111戰勝了馬刺。
2006-07賽季,馬刺開局14場比賽中贏了11場。12月2日戰勝國王隊後,馬刺超越凱爾特人,以59.5%的勝率成為了NBA歷史上常規賽勝率第二高的球隊。在常規賽末段的31場比賽中,馬刺成為了聯盟裏勝率最高的球隊(25勝6負),最終以聯盟第一的防守和58勝24負的常規賽戰績進入季後賽。首輪比賽馬刺4比1淘汰丹佛掘金隊。次輪鄧肯以場均30.2分12.5個籃板3.1記蓋帽帶領馬刺4-2淘汰菲尼克斯太陽隊。西部決賽馬刺4-1輕取猶他爵士。隨後在總決賽中以4比0橫掃勒布朗·詹姆斯率領的克利夫蘭騎士隊,再奪總冠軍,成為NBA歷史上繼凱爾特人、湖人、公牛隊後,第四支奪得4次及以上總冠軍的NBA球隊。托尼·帕克以場均24.5分5個籃板3.3次助攻當選總決賽MVP,成為NBA歷史上首個外籍FMVP。休賽期馬刺股東買下了NBA發展聯盟的奧斯汀公牛隊(後改名奧斯汀馬刺隊),成為第二支擁有發展聯盟球隊的NBA球隊。
2007-08賽季,馬刺打出了17勝3負的強勁開局,以56勝26負的成績以排名西部第三挺進季後賽。季後賽首輪馬刺4-1淘汰菲尼克斯太陽隊。次輪鏖戰7場後險勝克裏斯·保羅領銜的新奧爾良黃蜂隊,與湖人會師西部決賽,但最終1-4遺憾結束衛冕之旅。選秀大會上,馬刺隊以第37順位選中了喬治·希爾。
2008-09賽季,三連敗的開局創造了1973年以來的球隊最差開局。馬努·吉諾比利因為右腳踝扭傷隻打了44場比賽。托尼·帕克打出了職業生涯的積分和助攻新高。馬刺以54勝28負結束常規賽,位列西部第三、西南賽區第一。但在季後賽首輪中1-4不敵達拉斯小牛隊。選秀大會前兩天,馬刺將布魯斯·鮑文、科特·托馬斯和法布裏西奧·奧博托三位老將送至密爾沃基雄鹿隊,換來29歲的鋒衛搖擺人理查德·傑弗森。
2009-10賽季,馬刺在常規賽中飽受傷病困擾,不過還是取得了50勝的戰績。季後賽首輪,馬刺再次遭遇達拉斯小牛隊。盡管第一場落敗,馬刺最終還是4比2爆冷擊敗了西部第二的小牛隊,創造了首輪7場4勝製下第一個“黑七奇跡”,但在第二輪慘遭菲尼克斯太陽隊橫掃。
2010-11賽季,馬刺取得常規賽西部第一,總排名第二的好成績。鄧肯和吉諾比利在常規賽最後階段連遭傷病,致使季後賽首輪馬刺2比4不敵西部排名第八、由內線“黑白雙塔”扎克·蘭多夫和馬克·加索爾領銜的孟菲斯灰熊隊,慘遭“黑八”。在選秀大會上,馬刺將喬治·希爾送至印第安納步行者隊,換來15號秀科懷·倫納德。
2011-12賽季,馬刺隊開局僅取得12勝9負戰績,但在剩餘的55場常規賽中他們僅輸掉7場,以50勝16負的戰績與東部的公牛隊並列聯盟第一。波波維奇當選為年度最佳教練。馬刺連續第15次殺入季後賽,連續第13年獲得50勝,均創NBA紀錄。西部決賽前兩場,馬刺大比分2比0領先俄克拉荷馬雷霆隊,但之後雷霆連下四城,4比2淘汰馬刺。
2012-13賽季,馬刺取得58勝24負,排名西部第二。季後賽首輪4比0橫掃湖人。第二輪4-2淘汰勇士。西部決賽4-0橫掃灰熊。總決賽前五場,馬刺3比2領先邁阿密熱火隊,第六場最後7秒,雷·阿倫射中關鍵一球,幫助熱火加時獲勝,將總決賽拖進搶七局。第七場,馬刺88比95不敵熱火,遺憾獲得亞軍。
2013-14賽季,馬刺開季前14戰取得13勝,11月上中旬也順利打出一波11連勝,創造了隊史最佳開局。全明星周末後,馬刺連勝19場,3月份的單月戰績為全勝,最終以62勝20負的常規賽排名聯盟第一。常規賽馬刺沒有一名球員的場均上場時間達到30分鍾,是ABA和NBA合並以來首支能做到這一點的球隊。波波維奇第三度獲得年度最佳教練殊榮。季後賽首輪馬刺4比3淘汰小牛隊。西部半決賽4比1淘汰開拓者隊。西部決賽4比2淘汰雷霆隊,再度與衛冕冠軍熱火隊會師總決賽。最終馬刺4比1奪冠,捧起了第五座總冠軍獎杯。五場比賽中馬刺總計以528-458凈勝熱火70分,重新整理NBA總決賽歷史系列賽最大分差。22歲零351天的三年級球員科懷·倫納德獲得總決賽MVP,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90後的FMVP,也是有史以來第三年輕的獲獎者(第一、二名都是魔術師)。休賽期馬刺續約波波維奇、鄧肯和帕克,並用第30順位選秀權選擇了來自UCLA的凱爾·安德森。

2014-15賽季,常規賽最後一場,馬刺輸給鵜鶘,掉至西部第六。季後賽首輪面對洛杉磯快船隊,雙方戰至第七場,最終快船憑借保羅終場前1秒準絕殺戰勝馬刺。休賽期馬刺續約丹尼·格林,簽下轉會市場上最大牌的自由球員拉馬庫斯·阿爾德裏奇,並以老將底薪簽約大衛·韋斯特。
2015-16賽季,馬刺在2015年12月8日119-68大勝76人的比賽中以51分的凈勝分創造了隊史贏球最大分差紀錄。以35勝6負的半程戰績追平隊史最佳開局紀錄(2010-11賽季),同時成為NBA歷史上唯一一支連續六個賽季都能夠取得10連勝的球隊。
2016年5月13日,馬刺客場99-113不敵雷霆,總比分2-4遭淘汰,止步西部半決賽。
球隊陣容
姓名 | 號碼 | 位置 | 身高 | 體重 | 生日 | 契約 |
---|---|---|---|---|---|---|
拉馬庫斯·阿爾德裏奇 | 12 | F/C | 2.11米/6尺11 | 118公斤/260磅 | 1985-07-19 | 4年8407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9年夏天到期,2018-19賽季球員選項,包含15%交易保證金 本年薪金:1969萬美元 |
科懷·倫納德 | 2 | G/F | 2.01米/6尺7 | 104公斤/230磅 | 1991-06-29 | 5年9434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20年夏天到期,2019-20賽季球員選項 本年薪金:1641萬美元 |
托尼·帕克 | 9 | PG | 1.88米/6尺2 | 84公斤/185磅 | 1982-05-17 | 3年4334萬美元 2014年夏天簽,2015年夏天生效,2018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1344萬美元 |
丹尼·格林 | 14 | G/F | 1.98米/6尺6 | 98公斤/215磅 | 1987-06-22 | 4年4000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9年夏天到期,2018-19賽季球員選項 本年薪金:1000萬美元 |
伯瑞斯·迪奧 | 33 | F/C | 2.03米/6尺8 | 113公斤/250磅 | 1982-04-16 | 4年2800萬美元,2014年夏天簽,2018年夏天到期,2016-17賽季、2017-18賽季無保障,其中50萬美元與體重掛鉤 本年薪金:700萬美元 |
蒂姆·鄧肯 | 21 | F/C | 2.11米/6尺11 | 113公斤/250磅 | 1976-04-25 | 2年1085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7年夏天到期,2016-17賽季球員選項,擁有交易否決權 本年薪金:525萬美元 |
帕蒂·米爾斯 | 8 | PG | 1.83米/6尺0 | 84公斤/185磅 | 1988-08-11 | 3年1300萬美元(1000萬受保障,300萬績效獎金),2014年夏天簽,2017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325萬美元 |
馬努·吉諾比利 | 20 | G/F | 1.98米/6尺6 | 93公斤/205磅 | 1977-07-28 | 2年575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7年夏天到期,2016-17賽季球員選項 本年薪金:281萬美元 |
拉素爾·巴特勒 | 18 | G/F | 2.01米/6尺7 | 93公斤/205磅 | 1979-05-23 | 1年150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6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150萬美元 |
馬特·邦納 | 15 | F/C | 2.08米/6尺10 | 107公斤/235磅 | 1980-04-05 | 1年150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6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150萬美元 |
大衛·韋斯特 | 30 | PF | 2.06米/6尺9 | 109公斤/240磅 | 1980-08-29 | 2年305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7年夏天到期,2016-17賽季球員選項 本年薪金:150萬美元 |
安德烈·米勒 | 24 | G | 1.88米/6尺2 | 91公斤/200磅 | 1976-03-19 | 1年150萬美元,2015年夏天簽,2016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150萬美元 |
博班·馬揚諾維奇 | 40 | C | 2.21米/7尺3 | 132公斤/290磅 | 1988-08-15 | 1年120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6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120萬美元 |
凱爾·安德森 | 1 | SF | 2.06米/6尺9 | 104公斤/230磅 | 1993-09-20 | 4年558萬美元 2014年夏天簽,2018年夏天到期,2016-17賽季、2017-18賽季球隊選項 本年薪金:114萬美元 |
喬納森·西蒙斯 | 17 | SF | 1.98米/6尺6 | 88公斤/195磅 | 1989-09-14 | 2年140萬美元 2015年夏天簽,2017年夏天到期,2016-17賽季球隊選項 本年薪金:53萬美元 |
安德烈·米勒 | 24 | G | 1.88米/6尺2 | 91公斤/200磅 | 1976-03-19 | 1年40萬美元,2016年3月簽,2016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40萬美元 |
凱文·馬丁 | 23 | G/F | 2.01米/6尺7 | 93公斤/204磅 | 1983-02-01 | 1年32萬美元,2016年3月簽,2016年夏天到期 本年薪金:32萬美元 |
註:C= 中鋒、F=前鋒、SF=小前鋒、PF=大前鋒、G=後衛、PG=組織後衛、SG=積分後衛 |
管理團隊
管理層
教練組
歷屆主教練
球隊文化
隊名由來
1967年建隊時,球隊大本營在達拉斯,隊名為“達拉斯灌木叢隊”,命名由來是當股東們決定組建球隊的時候,他們正在一家名為灌木叢俱樂部的高級會所吃晚飯。1970年,為了爭取整個德州的認同感,球隊更名為“德克薩斯灌木叢隊”,但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于是一年後球隊又改回了原名。
1973年移師聖安東尼奧後,經過公開投票選擇“馬刺”作為新隊名。牛仔文化是德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刺”則是牛仔靴後跟上連著的一種用來刺激馬快跑的帶刺的輪狀裝備。在中世紀歐洲的文學作品裏,馬刺被視為騎士精神的象征,卑劣的人不配使用馬刺。
球隊標志
馬刺隊的LOGO設計簡潔,使用了球隊的銀黑隊色,同時在字母“U”尾部加上了一個馬刺圖案,貼合了球隊名字的神韻。
更衣室格言
“當一切都看起來無濟于事的時候,我去看一個石匠敲石頭。他一連敲了100次,石頭仍然紋絲不動。但他敲第101次的時候,石頭裂為兩半。可我知道,讓石頭裂開的不是那最後一擊,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擊的結果。”——雅各布·裏斯
這段話被裝裱在玻璃鏡框裏,掛在馬刺隊更衣室入口外的牆壁上。
吉祥物
姓名:小野狼(The Coyote)

身高:17又1/2手高
家鄉:德克薩斯州
生日:1983年6月
小野狼從1983年起作為馬刺的吉祥物出現在球迷面前。根據官方記錄,小野狼1991-92賽季在表演時成功穿越一個圓環扣籃,這使它被載入史冊,成為NBA歷史上首個表演這一才藝的吉祥物。小野狼這麽多年來很少缺席過比賽,平均每個賽季要出席500場見面會。因為出色的表現和對觀眾的親和力,小野狼在2007年入選了NBA吉祥物名人堂。2013-14賽季,小野狼當選為最佳吉祥物。
退役球衣
註:2016年拉馬庫斯·阿爾德裏奇加盟後,布魯斯·鮑文將12號球衣的使用權贈送給他。
球隊主場
在1999年之前,馬刺隊沒有專用的主場球館,寄宿在多用途體育館阿拉莫穹頂中。99年11月,馬刺頒發冠軍戒指的同一天,貝薩爾縣(馬刺所在地區)政府舉行了居民公決投票,同意用增加稅款的方式來為馬刺隊興建一座球館。SBC中心球館于2002年10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聖安東尼奧市每年二月有權套用球館進行一次近兩周的畜牧展示,這就是每年二月馬刺隊都會有一次長客場的原因。2006年1月,SBC中心更名為AT&T中心球館。2015年,馬刺隊耗資1.02億美元,對主場AT&T中心進行了改造升級。
年份 | 主場 |
---|---|
1993-2002 | 阿拉莫體育館 |
2002-2006 | SBC中心 |
2007至今 | AT&T中心(改名後的SBC中心) |
AT&T中心概述 | |
---|---|
動工時間 | 2000年8月 |
啓用時間 | 2002 |
前身 | SBC中心 |
容納觀眾數 | 18797人 |
主色調 | 灰白 |
設計師 | Ellerbe Becket |
吊屏 | 世界上第一個在顯示上採用10-pixel科技的螢幕。 |
其他設施 | 超過7000個停車位,4個衣帽間,32個休息室,60個年費超過12.5萬美金的豪華包廂。 |
其他作用 | 聖安東尼奧市的藝術品陳列館 |
資料統計
ABA時期
賽季 | 勝場 | 負場 | 勝率 | 賽區排名 | 備註 |
---|---|---|---|---|---|
1967-68 | 46 | 32 | 59.0 | 2 | 半決賽 |
1968-69 | 41 | 37 | 52.6 | 4 | 首輪 |
1969-70 | 45 | 39 | 53.6 | 2 | 首輪 |
1970-71 | 30 | 54 | 35.7 | 4 | 首輪 |
1971-72 | 42 | 42 | 50.0 | 3 | 首輪 |
1972-73 | 28 | 56 | 33.3 | 5 | 未進入季後賽 |
1973-74 | 45 | 39 | 53.6 | 3 | 首輪 |
1974-75 | 51 | 33 | 60.7 | 2 | 首輪 |
1975-76 | 50 | 34 | 59.5 | 3 | 首輪 |
NBA時期
賽季 | 勝場 | 負場 | 勝率% | 賽區排名 | 總排名 | 季後賽戰績 | 備註 |
---|---|---|---|---|---|---|---|
1976-77 | 44 | 38 | 53.7 | 中部賽區第3 | 東部第5 | 0-2 | 東部首輪 |
1977-78 | 52 | 30 | 63.4 | 中部賽區第1 | 東部第2 | 2-4 | 東部半決賽 |
1978-79 | 48 | 34 | 58.5 | 中部賽區第1 | 東部第2 | 7-7 | 東部決賽 |
1979-80 | 41 | 41 | 50.0 | 中部賽區第3 | 東部第5 | 1-2 | 東部首輪 |
1980-81 | 52 | 30 | 63.4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3-4 | 西部半決賽 |
1981-82 | 48 | 34 | 58.5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4-5 | 西部決賽 |
1982-83 | 53 | 29 | 64.6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6-5 | 西部決賽 |
1983-84 | 37 | 45 | 45.1 | 中西部賽區第5 | 西部第10 | 未進入季後賽 | |
1984-85 | 41 | 41 | 50.0 | 中西部賽區第5 | 西部第7 | 2-3 | 西部首輪 |
1985-86 | 35 | 47 | 42.7 | 中西部賽區第6 | 西部第8 | 0-3 | 西部首輪 |
1986-87 | 28 | 54 | 34.1 | 中西部賽區第6 | 西部第11 | 未進入季後賽 | |
1987-88 | 31 | 51 | 37.8 | 中西部賽區第5 | 西部第8 | 0-3 | 西部首輪 |
1988-89 | 21 | 61 | 25.6 | 中西部賽區第5 | 西部第12 | 未進入季後賽 | |
1989-90 | 56 | 26 | 68.3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6-4 | 西部半決賽 |
1990-91 | 55 | 27 | 67.1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1-3 | 西部首輪 |
1991-92 | 47 | 35 | 57.3 | 中西部賽區第2 | 西部第5 | 0-3 | 西部首輪 |
1992-93 | 49 | 33 | 59.8 | 中西部賽區第2 | 西部第5 | 5-5 | 西部半決賽 |
1993-94 | 55 | 27 | 67.1 | 中西部賽區第2 | 西部第4 | 1-3 | 西部首輪 |
1994-95 | 62 | 20 | 75.6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1 | 9-6 | 西部決賽 |
1995-96 | 59 | 23 | 72.0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5-5 | 西部半決賽 |
1996-97 | 20 | 62 | 24.4 | 中西部賽區第6 | 西部第13 | 未進入季後賽 | |
1997-98 | 56 | 26 | 68.3 | 中西部賽區第2 | 西部第5 | 4-5 | 西部半決賽 |
1998-99 | 37 | 13 | 74.0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1 | 15-2 | 總冠軍 |
1999-00 | 53 | 29 | 64.6 | 中西部賽區第2 | 西部第4 | 1-3 | 西部首輪 |
2000-01 | 58 | 24 | 70.7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1 | 7-6 | 西部決賽 |
2001-02 | 58 | 24 | 70.7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2 | 4-6 | 西部半決賽 |
2002-03 | 60 | 22 | 73.2 | 中西部賽區第1 | 西部第1 | 16-8 | 總冠軍 |
2003-04 | 57 | 25 | 69.5 | 中西部賽區第2 | 西部第3 | 6-4 | 西部半決賽 |
2004-05 | 59 | 23 | 72.0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2 | 16-7 | 總冠軍 |
2005-06 | 63 | 19 | 76.8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1 | 7-6 | 西部半決賽 |
2006-07 | 58 | 24 | 70.7 | 西南賽區第2 | 西部第3 | 16-4 | 總冠軍 |
2007-08 | 56 | 26 | 68.3 | 西南賽區第2 | 西部第3 | 9-8 | 西部決賽 |
2008-09 | 54 | 28 | 65.9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3 | 1-4 | 西部首輪 |
2009-10 | 50 | 32 | 61.0 | 西南賽區第2 | 西部第7 | 4-6 | 西部半決賽 |
2010-11 | 61 | 21 | 74.4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1 | 2-4 | 西部首輪 |
2011-12 | 50 | 16 | 75.8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1 | 10-4 | 西部決賽 |
2012-13 | 58 | 24 | 70.7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2 | 15-6 | 總決賽 |
2013-14 | 62 | 20 | 75.6 | 西南賽區第1 | 西部第1 | 16-7 | 總冠軍 |
2014-15 | 55 | 27 | 67.1 | 西南賽區第3 | 西部第6 | 3-4 | 西部首輪 |
2015-16 | 2-4 | 西部半決賽 |
榮譽記錄
團隊榮譽
賽季 | 榮譽 |
---|---|
1981-1982 | NBA西部亞軍 |
1982-1983 | NBA西部亞軍 |
1998-1999 | 第一次NBA總冠軍 |
2002-2003 | 第二次NBA總冠軍 |
2004-2005 | 第三次NBA總冠軍 |
2006-2007 | 第四次NBA總冠軍 |
2013-2014 | 第五次NBA總冠軍 |
個人榮譽
教練篇
賽季 | 榮譽頭銜 | 獲獎者 |
---|---|---|
2002-2003 | NBA最佳教練 | 格雷格·波波維奇 |
2004-2005 | NBA西部全明星隊主教練 | |
2010-2011 | NBA西部全明星主教練 | |
2010-2011 | 11月NBA西部月最佳教練 | |
2011-2012 | NBA最佳教練 | |
2013-2014 | NBA最佳教練 | |
2013-2014 | 全美體育界十年最佳教練 | |
2014-2015 | NBA歷史上第九位千勝教練 | |
2014-2015 | NBA最佳教練 |
球員篇
賽季 | 榮譽頭銜 | 獲獎者 |
---|---|---|
1989-1990 | NBA最佳新秀、最佳防守陣容第3陣 | 大衛·羅賓遜 |
1990-1991 | 最佳陣容第1陣,常規賽籃板王 | 大衛·羅賓遜 |
1991-1992 | 常規賽蓋帽王,最佳防守球員,最佳防守陣容第1陣 | 大衛·羅賓遜 |
1992-1993 | 最佳陣容第2陣 | 大衛·羅賓遜 |
1993-1994 | 最佳防守陣容第2陣,常規賽積分王 | 大衛·羅賓遜 |
1994-1995 | 最佳防守陣容第1陣,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 | 大衛·羅賓遜 |
1995-1996 | 最佳陣容第1陣,最佳防守陣容第1陣 | 大衛·羅賓遜 |
1997-1998 | 最佳防守陣容第2陣 | 大衛·羅賓遜 |
1997-1998 | 最佳新秀 | 蒂姆·鄧肯 |
1998-1999 | 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 蒂姆·鄧肯 |
1999-2000 | 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 | 蒂姆·鄧肯 (與奧尼爾共同獲得) |
1999-2000 | 最佳防守陣容第3陣 | 大衛·羅賓遜 |
2000-2001 | 最佳陣容第3陣 | 大衛·羅賓遜 |
2001-2002 | 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 | 蒂姆·鄧肯 |
2002-2003 | 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 蒂姆·鄧肯 |
2004-2005 | 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 蒂姆·鄧肯 |
2005-2006 | 進步最快球員 | 迪奧 |
2006-2007 | 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 托尼·帕克 |
2007-2008 | 最佳第六人 | 馬努·吉諾比利 |
2009 | 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 | 大衛·羅賓遜 |
2011-2012 | 加州大學富勒頓分校名人堂 | 布魯斯·鮑文 |
2013 | FIBA名人堂 | 大衛·羅賓遜 |
2013-2014 | 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 萊昂納德 |
2014-2015 | 最佳防守球員 | 萊昂納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