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義大利是歐洲歷史古國,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曾經統治世界的一部分達數個世紀,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為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的貢獻。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的義大利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搖籃。經過了長期的分裂後,義大利被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史前時期
據古代神話,傳說羅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于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于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裏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裏亞城。
羅馬統治時期
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Sec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裏納入自己的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于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Kaesar)。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Konstantine)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並于公元330年遷都拜佔庭(君士坦丁堡)。395年西羅馬帝國再次建立,由于哥特人和汪達爾人不斷入侵,476年正式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匈人和阿拉伯人不斷侵入這塊土地。
中世紀時期
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daVinci)、拉斐爾(Raffa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于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于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Mazzini)和加裏波第(Giuseppe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EmanueleII)成為了統治者。

近代時期
義大利國家統一之後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資本主義殖民道路並且以強國的姿態出現在歐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紀60到80年代成功蠶食了東非紅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利垂亞和南索馬利亞;1912年奪取了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1921年,墨索裏尼(Mussolini)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與德國日本相繼簽訂了“鋼鐵同盟”和“反共產協定”等一系列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企圖重新瓜分世界。二戰前夕在歐洲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在非洲佔領了衣索比亞,1940年義大利勢力範圍遍及地中海、北非、東非達到鼎盛。隨後在與英國遠征軍的戰鬥中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後萎縮,並于1943年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海外領地崩潰,二戰後隻保留了南索馬利亞的統治權,直到1960年。
義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六個創始國之一。經濟曾在二戰後以3倍于二戰前的成長速度飛速發展,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跡,在當時隻有日本和德國成長速度比意更高。70年代由于紅色旅等恐怖組織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產品大幅漲價義大利的經濟開始疲軟。但進入90年代又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義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另外,在1992年一些反黑手黨的人被暗殺之後,義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裏黑手黨(Mafia)的鬥爭。
地理環境
位置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緯36°28′~47°6′,東經6°38′~18°31′之間。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裏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佔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裏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裏。
地形
義大利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Alpi)中部有亞平寧山脈。意、法邊境的勃朗峰(MonteBianco,MontBlanc)海拔4810米,居歐洲第二;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裏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diGarda)、特拉西梅諾湖(LagoTrasimeno)馬焦雷湖(LagoMaggiore)、科摩湖(LagodiComo)等。
氣候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根據義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國分為以下三個氣候區:南部半島和島嶼區、馬丹平原區和阿爾卑斯山區。這三個區的氣候各有不同的特點。南部半島和島嶼地區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大西洋氣團佔優勢,夏季為熱帶氣團,冬季為溫帶氣團。義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氣溫為2~10℃,7月為23~26℃。巴丹平原屬于亞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過渡性氣候,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氣壓較低,氣候潮濕。在米蘭、博洛尼亞帶,冬季常有大霧籠罩,有時下雪。巴丹平原區夏季較熱,冬季較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2~4℃,7月份20~24℃。阿爾卑斯山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冬季下雪較多月份平均氣溫為-12℃~1℃,7月份為4~20℃。阿爾卑斯山區的氣候有明顯垂直分布的特點,隨著地勢的增設,氣溫逐漸下降。在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區地帶,由于高山擋住了來自北歐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調節作用,故氣候溫和。在西北部的利古裏亞大區,由于山地和海水的影響,氣候十分宜人。熱那亞1月份平均氣溫為7℃,該區可種植各種南方作物,如橄欖、葡萄、柑桔和桃。這一地區奇花異草很多,聖雷莫是義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當地人種植的各種鮮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自然資源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隻能滿足一小部分國內市場需求,75%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義大利一直重視發展太陽能,2011年意國是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容量國(佔世界份額4分之一),義大利國內可再生能源供給比例已經達到能源總需求25%,200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上升20%。

行政區劃
區劃信息
義大利劃分為20個一級行政區——大區(Regione),共110個省,8092個市(鎮)。20個大區中有五個是實施特殊法律的自治大區它們是:瓦萊達奧斯塔大區、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大區、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大區、西西裏大區和撒丁大區。現行義大利的ISO3166:IT 代碼分為兩級:20個大區及其下轄的110個省。其中20個大區代碼有兩個數位組成,110省代碼有兩個字母組成。
大區中文名稱 | 義大利語名稱 | 首府 | 面積(平方千米) | 人口 | 行省數 | ISO3166-2:IT |
---|---|---|---|---|---|---|
Abruzzo | 拉奎拉(L'Aquila) | 10753 | 1342975 | 4 | IT-65 | |
巴斯利卡塔大區 | Basilicata | 9,992 | 586,853 | 2 | IT-77 | |
Calabria | 15,079 | 2,010,350 | 5 | IT-78 | ||
Campania | 那不勒斯(Napoli) | 13590 | 5834882 | 5 | IT-72 | |
Emilia-Romagna | 博洛尼亞(Bologna) | 2245129 | 4442501 | 9 | IT-45 | |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大區* | Friuli-VeneziaGiulia | 7845 | 1235363 | 4 | IT-36 | |
Lazio | 羅馬(Roma) | 17,236 | 5748792 | 5 | IT-62 | |
Liguria | 熱那亞(Genova) | 5420 | 1616788 | 4 | IT-42 | |
Lombardia | 米蘭(Milano) | 23,860.62 | 9,950,577 | 12 | IT-25 | |
Marche | 安科納(Ancona) | 9,366 | 1,560,785 | 5 | IT-57 | |
莫利塞大區 | Molise | 4438 | 319611 | 2 | IT-67 | |
Piemonte | 都靈(Torino) | 25402 | 4462432 | 8 | IT-21 | |
Puglia | 巴裏(Bari) | 19358 | 4090589 | 6 | IT-75 | |
撒丁大區* | Sardegna | 24090 | 1675411 | 8 | IT-88 | |
Sicilia | 巴勒莫 | 25711 | 5048806 | 9 | IT-82 | |
Toscana | 翡冷翠(Firenze) | 22994 | 3734355 | 10 | IT-52 | |
Trentino-AltoAdige | 特倫托(Trento) | 13607 | 1037114 | 2 | IT-32 | |
Umbria | 佩魯賈(Perugia) | 8456 | 907787 | 2 | IT-55 | |
瓦萊達奧斯塔大區* | Valled'Aosta | 3263 | 127991 | 0 | IT-23 | |
Veneto | 威尼斯(Venezia) | 18399 | 4945943 | 7 | IT-34 | |
(註:*表示該大區為實施特殊法律的自治大區) |
主要城市
- 羅馬(Rome/Roma)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帝國時期中國正處于東漢,而東漢班超延伸到歐洲的絲綢之路首次將中國和羅馬連結起來,東漢時羅馬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順著絲綢之路來到了東漢京師,也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洛陽,所以一直有著東洛陽西羅馬的說法。

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于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裏。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277.4萬(2011年),其都會區人口540萬,羅馬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
- 米蘭(Milan/Milano)
米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省省會,前西羅馬帝國首都,波河平原北岸,人口183萬,都會區人口755萬,涵蓋9個省,272個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大都市和歐洲及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是義大利的經濟引擎,經濟首都。
- 都靈(Torino)
都靈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于波河上遊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都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發展迅速,尤以汽車製造業聞名于世。現為義大利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歐洲的電力煉鋼和電子加工中心之一。在阿爾卑斯山脈廉價水電基礎上,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機床、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
國家象征
國旗
義大利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綠、白、紅三色。義大利原來國旗的顏色與法國國旗相同,1796年才把藍色改為綠色。
據記載,1796年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在征戰中曾使用由拿破崙本人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建立,正式規定綠、白、紅三色旗為共和國國旗。
國徽
義大利國徽呈圓形。中心圖案是一個帶紅邊的五角星,象征義大利共和國;五角星背後是一個大齒輪,象征勞動者;齒輪周圍由橄欖(olives)枝葉和橡樹葉環繞,象征和平與強盛。底部的紅色綬帶上寫著“義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Italiana)。

國花
雛菊(margherita);也是一種由乳酪,番茄醬和羅勒製成的比薩餅的名字。
國石
珊瑚(corallo)
人口民族
6148.2萬(2013年7月)。主要是義大利人。講義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經濟情況
綜述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截止到2011年意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際匯率標準)國內生產總值:2.036687萬億美元(世界第七);
(國際平價購買力)國內生產總值:1.177114萬億美元(世界第十);
(國際匯率)人均GDP:33828美元(世界第22);
(國際平價購買力)人均GDP:29418美元(世界第27)。
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0.4%;
通貨膨脹率(2011年12月):2.8%;
失業率(2011年12月):8.9%(歐盟平均失業率10%)。
義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出口大國。
義大利的人均GDP為36,130美元(2011年資料),2001年全國就業總人數2151.4萬,新增就業崗位43.4萬,同比成長2.1%。其中農業人口112.6萬,同比成長0.6%;工業人口684.1萬,同比成長1.1%;建築業人口170.7萬,同比成長5.5%;服務業人口1354.8萬,同比成長2.7%;失業人數206.1萬,佔9.5%。
工業
義大利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歷史上意國家參與製企業比較發達。伊利、埃尼和埃菲姆曾是三大國營財團,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範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加快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中小企業在意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家具、廚房設備、瓷磚、絲綢、首飾、釀酒、大理石開採及機械工業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
農業
2011年義大利基本農業總產值超過300億歐元(不包括食品加工,物流銷售等相關產業)位居歐洲第三僅次德法兩國,佔國內生產總值份額約2%。而大農業產值包括第二產業的食品加工、農業機械以及第三產業中的農業技術研究,和運輸銷售以及農業觀光業在內則能達到1200億歐元,為義大利第三大優勢集群產業。由于多山和缺乏肥沃土壤,農業可耕地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0%(2010年),義大利農業出口產品主要由葡萄酒,橄欖油,硬小麥加工的面和面粉以及蔬菜肉類加工製成品四大部分組成。2008年義大利首次超過法國成為世界首席葡萄酒生產國,2011年義大利葡萄酒產量為403萬千升,由于惡劣幹燥氣候影響比上年大幅下滑14%,但其葡萄酒出口額以及出口單價均大幅成長,出口份額逼近世界第一法國所佔世界出口的份額。2011年義大利葡萄酒出口接近50億歐元,其中對中國出口為5000萬歐元漲幅最高達到108%。義大利橄欖油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除了2009年經濟危機大幅下滑外,年產量基本為60萬噸,出口額達10億歐元,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接近40%,直逼第一位的西班牙。此外重要農產品腌製火腿,義大利面,番茄醬年產值均超過20億歐元。

旅遊業
旅遊業高度發達,旅遊收入是義大利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第一為服裝出口)。2000年接待的遊客增多,2000年旅遊業營業額為150萬億裏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裏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其營業額和凈收入都是近年來的最高紀錄。但隨後義大利旅遊業發展緩慢,逐漸被其他傳統旅遊大國如法國西班牙美國超越,按入境人數衡量義大利已由上世紀80年代世界第一滑落到世界第五,位居西班牙,法國,美國,中國之後。由于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義大利旅遊業遭到進一步打擊。收入隻有165億歐元,而2008年有200億歐元。義大利旅遊業已經開始逐步復甦,意政府于2009年投資16億歐元巨資採取多種措施力圖重振旅遊業並已經取得顯著效果。2011年義大利旅遊收入達到2700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四,接待外國遊客達4400萬。其中2010年義大利外國遊客中中國入境旅遊人數環比暴漲一倍以上。意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包括賓館、露營地、旅遊村和農業旅遊住所等在內全國共有11.5萬處。
財政金融
巨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的兩大難題。1992年開始,意加大私有化力度,先後對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BNL)、義大利信貸銀行(1993年12月)和義大利聯合商業銀行(1994年3月)以及、埃尼、國家保險公司(INA)、國家電力公司、高速公路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採取出售股份的方式實施私有化。同時削減公共開支,並進行社會福利體製改革,財政狀況不斷改善。截止2011年,義大利財政赤字情況十分良好,扣除為償還債務利息的支出外,義大利財政為盈餘,為西方各國政府中最良好的財政預算。意國財政赤字佔GDP之比為3.2%(仍在持續降低中),接近歐盟標準3%,為歐盟赤字最低的國家之一,但義大利公共債務仍然十分龐大,總量歐洲第一,世界第三,佔GDP之比接近120%則為歐洲第二僅次希臘。由于債務危機影響,預計2012年會繼續惡化超過120%,但根據實行的財政緊縮目標,比例將會在2013年開始急速下降。
金融機構
義大利資產管理公司(MediolanumSpa)、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Sanpaolo)、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Banca)、錫耶納牧山銀行(BancaMontedeiPaschidiSiena)、忠利集團(Generali)等。
額度評級
標普2013年7月9日周二宣布,將義大利的長期主權額度評級從BBB+下調至BBB,理由是該國的經濟前景正在惡化。新的評級仍屬于投資級別,距離垃圾級別尚差兩級。不過,標普將義大利的評級前景維持在負面,並表示可能在2013年或2014年進一步下調。該評級機構表示,義大利的產出正在下降,其經濟經過10年的疲軟之後前景正在惡化。此外,該國的經濟競爭力也亟待改善,因為勞動力和產品市場的僵化導致其勞動力成本高于其他歐盟國家。標普還將義大利2013年的GDP預期從此前的收縮1.4%下調至收縮1.9%。
向東看加入亞投行
(2015年)3月17日,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宣布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並將盡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
中方歡迎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決定。作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首席談判代表會議的主席,中方將在收到書面確認函後,根據多邊程式征求現有意向創始成員國的意見。如順利通過,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將于兩周後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是意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佔據義大利GDP40%以上。各種個人消費品、機器機械設備以及資本商品在世界市場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義大利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之一,年順差在百億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紀初,由于歐元堅挺,能源價格飛漲,以及產業結構僵化原因,逐漸淪為貿易逆差國。2011年義大利貿易逆差297億歐元,但扣除能源開支後仍為順差。中國是義大利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義大利對中國貿易逆差達200億歐元(2011),義大利產品在世界仍然有較強競爭力,出口商品種類非常齊全。主要以機械儀器、汽車、農產品加工、鋼鐵、化工化學、製葯、家用電器、服裝、製鞋、貴重金屬等工業製成品為主。意國外市場主要為歐盟國家,對其出口量佔總量一半以上。義大利對世界其他地區市場出口份額逐漸加大,出口歐盟佔出口總份額逐漸縮小。俄羅斯、日本、中國、巴西、美國、越南、北非、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都是意國非歐盟國家中重要貿易伙伴。義大利為全球十大外貿國之一,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長期穩定在世界第七至八位,義大利2011年貨物以及服務出口額為3757.19億歐元,進口4000.52億歐元。貿易總額佔世界貿易總額3%~3.5%。
義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跑車生產國,相關品牌包括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布加迪(現法國)、阿爾法·羅密歐等。
義大利著名企業有菲亞特集團(GruppoFiat)、國家碳化氫公司(EnteNazionaleIdrokarburi,ENI)。
政治體製
憲法
現行憲法(Costituzione)是1947年12月22日由立憲大會通過。憲法規定義大利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總統對外代表國家,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理由總統任命,對議會負責。
議會
議會是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具有同等權力,各自可通過決議,但兩院決議相互關聯。除少數終身參議員外,參、眾議員均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議會的主要職能是:製定和修改憲法和法律,選舉總統,審議和通過對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案,監督政府工作,討論和批準國家預算、決算,對總統、總理、部長有彈劾權,決定戰爭狀態和授予政府必要的政治決定權力等。在總統選舉和宣誓就職等特殊情況下,兩院舉行聯席會議。本屆為戰後第17屆議會,于2013年2月選舉產生。參議長彼得·格拉索(PietroGrasso,民主黨),眾議長勞拉·寶爾德裏尼(LauraBoldrini,左翼生態自由黨)。
司法
最高司法委員會是最高司法權力機構,擁有獨立司法體製和任命法官的權力,有法官的任命、分配、調遣、提升和規定措施等項權力。由33人組成,總統任主席,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為當然成員。其他成員由議會選舉的10位委員(律師和司法教授)和全體法官選出的20位法官組成,任期4年,不得連任和兼職。憲法法院主要是檢查和監督法律條文是否符合憲法,由15名法官組成,任期9年,不得兼職,享有豁免權。憲法法院院長萊那托·格拉那塔(LenatoGlanatta),最高法院院長維托裏奧·斯格羅伊(VittorioSgroi)。

此外,還依次設有地方調解法官、初審法院(輕罪)、法庭、初審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抗訴法院、審計院(主管公共賬目和養老金)等。
政黨
意實行多黨製,各主要政黨或黨派聯盟大多分布在中左和中右兩大陣營,主要政黨有 :
(1)義大利民主黨:中左翼最大政黨,主要執政黨之一。2007年10月成立,由雛菊聯盟、義大利左翼民主黨兩大中左翼黨派聯合組建。全國書記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
(2)義大利力量黨:中右翼最大政黨。2013年,義大利自由人民黨(Popolo della Libertà)在是否支持大聯合政府的問題上產生內部分歧,形成反對大聯合政府的“鷹派”和支持大聯合政府的“鴿派”。2013年11月,義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及其“鷹派”支持者宣布解散自由人民黨,恢復成立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貝盧斯科尼任黨主席。
(3)五星運動:近年來迅速崛起的非傳統政黨,2009年10月成立,起源于“格裏洛朋友運動”,擅長通過街頭演講、微博、臉書等形式進行聯絡、宣傳和開展活動,主席貝佩·格裏洛(Beppe Grillo)。
(4)新中右:中右翼政黨,主要執政黨之一。2013年自由人民黨分裂後組建,內政部長、原自由人民黨書記安傑利諾·阿爾法諾(Angelino Alfano)任黨主席。
(5)義大利公民選擇黨:支持歐洲主義的中間派政黨,執政黨之一。2013年1月成立,曾支持意前總理馬裏奧·蒙蒂(Mario Monti)競選連任。2013年10月,蒙蒂辭去該黨主席職務,現任主席為邦巴塞伊。
(6)北方聯盟:中右翼政黨。1989年12月成立,前身是意中北部6個自治運動聯盟,創始人及首任書記為翁貝托·博西(Umberto Bossi)。現任總書記為羅伯托·馬羅尼(Roberto Maroni),博西任黨主席。
(7)左翼生態自由黨:左翼政黨,2009年3月成立,黨主席尼基·文多拉(Nichi Vendola)。
(8)義大利重建共產黨
(9)義大利共產黨人黨
政要
總統

義大利總統是由議會選舉產生的聯合會議選舉產生,連同每個地區三名代表選舉,除奧斯塔山谷隻有一名代表,以這樣一種方式,來保證少數民族的代表性。為了實現最大的共識,一個機構旨在保證維護憲法,在前三輪投票中的三分之二票數是必要的。在此之後,以簡單多數就夠了。
總統的任期長達7年,以防止任何總統由同一屆議會兩次選出(每屆議會任期五年),也減少了總統對官僚機構的依賴。投票在眾議院進行。投票結束後,當選的候選人將首先向議會宣誓,然後發表就職演說,其後才算正式就職。
參議長
雷納托·朱塞佩·斯基法尼(RenatoGiuseppeSchifani)。2008年4月出任參議長。
眾議長
詹弗蘭科·菲尼(GianfrancoFini)。2008年4月,自由人民黨贏得議會選舉,菲尼出任眾議長。
軍事體製
軍製
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理對國防政策及軍隊建設負有全部責任。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負責武裝力量的建設和管理,實行以國防部長(文官)為首、國防參謀長和國防秘書長分別主管軍事和後勤管理的雙軌製。
國防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陸軍、海軍、空軍參謀部和憲兵總部。參謀長委員會為國防部最高咨詢機構,成員有國防參謀長、三軍參謀長、國防秘書長和憲兵部司令,由國防參謀長任主席。國防參謀長是最高軍事長官,他通過國防參謀部、國防秘書廳和軍種參謀部對三軍實施行政管理,通過三軍作戰司令部、艦隊司令部、空軍作戰司令部指揮部隊的作戰和演習。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製度。義務兵服役期為10個月。自2000年起在自願基礎上征召女兵。根據2000年意議會通過法律,從2004年起開始實行軍隊職業化,同時將義務兵役改為志願兵役;2006年最終停止征兵。
國防
義大利從1997年起開始逐步裁軍,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8.67萬人。2008年國防預算總額為211億歐元,約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3%。意是北約成員,北約南歐盟軍司令部設在那不勒斯。美國在意還設有多處軍事基地與設施,美在加埃塔、那不勒斯、西西裏的西戈耐拉和撒丁島附近的馬達萊納島設有海軍基地。美國在阿維亞諾設有空軍基地,在維琴察、裏窩那設有陸軍基地。義大利軍隊參與了聯合國、北約、歐盟架構下涉及18個國家的25個境外維和任務。
外交關系
外交政策
義大利對外政策的基本點是立足西歐,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主張歐洲應有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依靠北約,重視同美國的傳統關系;強調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加強地區性合作;認為聯合國應在世界新格局中發揮主導作用。
同中國關系
1970年11月6日,義大利與中國建交。義大利佩爾蒂尼總統、卡爾法羅總統、阿馬托總理等曾先後在任內訪問中國。中國李先念主席、江澤民主席、李鵬總理、朱鎔基總理等也曾先後應邀訪問過義大利。2003年10月,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來華進行正式訪問。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對義大利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聯合公報,決定建立中意政府委員會。2004年12月,錢皮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意友好合作將更上一層樓。2006年是義大利中國文化年。2011年6月8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抵達義大利,會見納波利塔諾總統,出席“義大利統一150周年”慶典。

2014年6月11日,義大利總理倫齊在京宣布,將赴意簽證申請時間縮減至36小時,義大利成為歐盟中對華發放簽證最快的國家。
同歐盟國家關系
重視歐盟建設,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意認為歐盟一體化建設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有效手段,隻有建立強大團結的歐盟才能最大限度維護意安全和利益。強調歐盟建設應遵循民主原則,反對少數大國壟斷歐盟事務。積極推動歐盟製憲進程和體製改革,支持裏斯本進程、共同能源政策、穩定公約和共同外交與防務政策。認為歐盟應通過促進經濟成長、增加就業和保障社會安全以恢復公眾對歐盟建設的信心,並加強共同外交政策以應對危機與挑戰。認為歐盟應盡快研究製定統一的貿易政策以應對新興國家的崛起,應採取有效手段解決非法移民和能源安全等問題。意支持歐盟東擴,反對增加新的東擴標準。
同美國的關系
義大利是美傳統盟友,戰後一直與美國保持密切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關系。重視發展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承認美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導作用,主張發展與美特殊伙伴關系。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訪意。
同俄羅斯關系
意積極發展與俄關系,視俄為世界政治、軍事和能源大國,重視俄在歐洲政治、安全的合作,率先提出俄與歐洲有著共同的文化和宗教淵源,俄應成為未來大歐洲的一員。支持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力促歐盟和北約進一步對俄開放。主張加大融俄力度,建立包括俄在內的“大歐洲”。同俄在經貿、能源、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意是俄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同地中海、中東鄰國關系
義大利認為自已是歐洲和地中海的橋梁,歷屆政府一直將該地區視為其地緣戰略的重點。作為“地中海和平穩定憲章”的倡議國和歐盟-地中海伙伴關系國成員,意積極推動歐盟與地中海國家對話與合作,實施歐盟-地中海戰略,支持巴塞羅那進程。強調北約南翼的重要性,呼吁歐盟關註地中海地區局勢,支持2010年建立歐盟-地中海自由貿易區。推動北約成立“地中海常設艦隊”,與法、西組建“地中海快速反應部隊”。對中東和平進程十分關註並積極參與調解行動。意同阿拉伯國家及巴以雙方均保持良好關系,為尋求政治解決巴以危機作出積極努力。2008年8月,義大利與利比亞簽訂了友好合作協定,義大利將在今後25年以投資形式向利比亞支付50億美元,雙方將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改善關系。
文化藝術
概述
提起文明古國義大利,人們立刻會聯想到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于公元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聞名于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翡冷翠、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古羅馬競技場。其中,龐貝古城遺址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遺產之一。公元79年,龐貝古城被附近的維蘇威火山噴發後淹沒,後來經過義大利考古學家挖掘,人們從龐貝古城遺址可以看出古羅馬時代的社會生活。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如今,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儲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義大利舉辦過三屆世界博覽會,一屆為1906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一屆為1992年熱那亞世界博覽會,另一屆為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
傳媒
主要報紙有:《晚郵報》《共和國報》《新聞報》《體育報》《24小時太陽報》《信使報》《今日報》《小報》。另外,還有一些地方報和主要政黨的機關報。主要綜合性期刊有:《展望》《快報》《時代》《歐洲人》和《基督教家庭》。安莎通訊社于1945年4月建立,是意最大的通訊社。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屬國營伊利集團,向郵電部負責。廣播電台有3套節目,年播音1.8萬多小時;有3個電視台,年播節目6000小時。此外,意還有大量私營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民俗
義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路德(Salute!)(祝你健康)”。另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據說是因為歐洲曾有過因重感流行而置死人命的先例,感冒在義大利人眼中也如洪水猛獸般恐怖,因此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路德(Salute!)(祝你健康)”。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在就餐、乘車、乘電梯等情況下,都會讓女士先行。和義大利人談話要註意分寸,一般談論工作、新聞、足球;不要談論政治和美式橄欖球。義大利人忌諱交叉握手,忌諱數位“13”。
義大利人忌諱菊花(葬禮用)。
義大利的婚喪嫁娶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儀式多與宗教儀式相關。義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經過訂婚(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兩道儀式,3月、4月是義大利青年選擇結婚高峰期。義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許離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決後,義大利人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阿麼”的評選(優勝者因赤腳跳快速旋轉的塔蘭台拉舞而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在比賽中勝出)。
義大利人見面時行握手禮或用手示意。有些義大利人約會時不守時。在義大利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隻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
義大利人忌數位“13”。凡住房號、劇院座位號等都不準有13的字樣。贈送紀念品時,切忌送手帕,認為手帕是親人離別時擦眼淚用的不祥之物;送花時忌送菊花,因為菊花盛開的季節正是他們掃墓的時候;送花的花枝、花朵應為單數。無論男士,女士都不得穿短褲、短裙或無袖襯衫到教堂或天主教博物館參觀。
節日
地球反擊戰 | 每年3月17日(1861年) |
國慶日 | 每年6月2日(1946年) |
全國解放日 | 每年4月25日(1945年)。 |
勞動日 | 每年5月1日 |
聖約翰節 | 每年6月24日 |
聖母升天節 | 每年8月15日 |
萬聖節 | 每年11月1日 |
聖母無沾成胎節 | 每年12月8日 |
義大利春節 | 12月23日-1月6日 |
復活節假期 | 4月21-27日,復活節前一周 |
世界遺產
截至2015年,義大利共有51處:
- 卡莫尼卡河谷岩畫
- 繪有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壁畫的聖瑪麗亞感恩教堂及多明我會修道院
- 羅馬歷史中心,享受治外法權的羅馬教廷建築和牆外聖保羅教堂
- 翡冷翠歷史中心
- 比薩主教堂廣場
- 威尼斯及潟湖
- 聖吉米尼亞諾歷史中心
- 馬泰拉的石窟民居和石頭教堂花園
- 維琴察城和威尼托的帕拉第奧別墅
- 阿達的克雷斯皮
- 文藝復興城市費拉拉及波河三角洲
- 那波利歷史中心
- 錫耶納歷史中心
- 蒙特堡
- 拉韋納的早期基督教遺跡
- 皮恩扎城歷史中心
- 阿爾貝羅貝洛的圓頂石屋
- 卡塞塔的18世紀王宮及花園、萬維泰利高架水渠和聖萊烏西奧建築群
- 阿格裏真托考古區
- 龐培、赫庫蘭尼姆和托雷安農齊亞塔考古區
- 帕多瓦植物園
- 摩德納的大教堂、市民塔和大廣場
- 阿馬爾菲海岸
- 韋內雷港、五村鎮和群島
- 薩伏伊王宮
- 巴魯米尼的防御工事
- 卡薩萊的羅馬別墅
- 阿奎萊亞的考古區和主教座堂
- 奇倫托和迪亞諾河谷國家公園
- 烏爾比諾歷史中心
- 蒂沃利的哈德良別墅
-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大教堂和其他方濟各會遺跡
- 維羅納城
- 埃奧利群島(利帕裏群島)
- 蒂沃利的埃斯泰別墅
- 瓦爾-迪諾托(西西裏東南部)晚期巴洛克城鎮
- 皮埃蒙特和倫巴第的聖山
- 聖喬治山
- 切爾維泰裏和塔爾奎尼亞的伊特魯裏亞人公墓
- 奧爾奇亞谷
- 錫拉庫扎和潘塔利克石墓群
- 熱那亞新街和羅利宮建築群
- 曼托瓦和薩比奧內塔
- 雷蒂卡鐵路阿爾布拉-貝爾尼納段
- 多洛米蒂山
- 義大利的倫巴第人遺址——權力之地(568~774年)
- 阿爾卑斯山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 托斯卡納的美第奇別墅和花園
- 埃特納火山
- 皮埃蒙特葡萄園景觀:蘭蓋-羅埃羅和蒙費拉托
- 阿拉伯-諾曼時期的巴勒莫和切法盧、蒙雷亞萊的大教堂
社會福利
科技
義大利有良好的科學傳統,20世紀先後有9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化學、醫學獎。基礎研究中的物理與天文(如超導托克馬克、同步輻射加速器、宇宙射線的研究和大型天體望遠鏡的研製等)、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化學等領域處于世界前列。高新技術領域如空間技術、信息通信、高性能並行電腦(運算速度已經達到每秒萬億次)、核能等有一定的競爭力。自1997年義大利大學科研部向義大利國會提交《國家科學技術體系改革大綱》並獲批準以來,義大利科技管理與科研體製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
義大利科技管理機構層次
- 重大科技戰略及科技資源分配決策機構
①國家研究與創新政策部長委員會;②經濟計畫部際協調委員會。
- 科技主管部門,即大學科研部
是義大利大學和科研系統政策製定、實施和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核心部門。其主要任務是提出國家科研計畫和科研情況報告,根據預算向各個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劃撥經費,協調全國公共基金資助的科研活動,協調全國參加歐盟和國際科研項目的活動。
另外,建立于1603年的科學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院,也是義大利最有權威的學術性團體。該院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學部,共有院士540名,其中本國院士、通訊院士和外籍院士各為180名。它經常組織各種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出版科學雜志,每年頒發科學獎金,並通過科學院的期刊與世界主要科研機構保持聯系。
科學研究
義大利的科研機構分為三個部分,即公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公共科研機構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和基礎套用研究。義大利共有近70所大學,90%是公立大學。它們既是科技人才的搖籃,又是基礎研究的主力。義大利大企業的研究、開發力量比較雄厚,並且與公共科研機構及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密切。
1999年義大利全國R&D總投入為135億美元,其中國家投入58億美元,企業投入77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僅為歐盟國家平均水準的一半左右。義大利國家科技經費投入的重點領域是物理、生物與醫學、技術創新、農學、空間技術及新興邊緣學科。義大利國家科技經費的90%以上由大學科研部負責管理,其餘不足10%分別由工商手工業部、衛生部和農業政策部等部門負責管理。
高科技產業
義大利高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生物製葯、可再生能源、先進技術材料、機器人與自動化及精密儀器等領域。就整體而言,義大利高技術產業仍比較薄弱。
1.信息通信產業
義大利信息通信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移動通信服務業是義大利成長較快的行業,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四家移動通信服務公司,行動電話使用者超過2,000萬。因特網及網路服務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義大利發展最快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2.生物技術與製葯產業
據義大利生物技術協會統計,1997年義大利的生物技術產品的總產值為12億5千萬美元,為世界生物技術產品總產值的5%,其中有關人類健康的產品產值達7億8千萬美元,生物技術產品市場呈快速成長態勢。義大利在先進生物技術產業方面的從業人員約8,000人。製葯是義大利重要的高技術產業領域之一,多年來在世界上一直佔有重要地位。1992年以前的25年中,義大利共發明162種有效成分,佔世界同類發明的9.4%,超過了德國和英國。
3.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從業人員17,450人。義大利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但其產品以設計精巧、實用性強等特點見長,在國際市場上有相當強的競爭力。
4.空間技術產業
義大利一直對空間技術及產業的發展較為重視。在運載火箭結構、固體助推器、燃料泵、衛星天線、空間試驗室壓力艙、溫控系統、密封系統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技術水準。義大利每5年製訂一個國家空間發展計畫,基本上由政府撥款,國家空間局負責實施。FINMECCANICA集團是義大利航空航天、國防、能源、運輸和自動化領域的核心企業,職工6萬人,1997年營業額約90億美元。
教育
義大利的藝術、設計、時尚類的教育在世界範圍內都處于領導地位。高等教育院校眾多,包括公立大學、私立大學。著名大學有:
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diBologna):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有”大學之母“的美譽。
米蘭理工大學(PolitecnicodiMilano):成立于1863年,世界著名理工大學,設立18個科系以及超過4萬多名學生,有5個校區,主校區位于義大利米蘭市。
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diTorino):成立于1800年,是一個研究性的大學,學校優勢專業是建築設計、汽車設計、生態設計等。
熱那亞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diGenova):成立于1471年,是義大利一所老牌的綜合類公立大學,熱那亞大學是義大利唯一一所把造船學和船內設計列入學位課程的大學。
威尼斯卡福斯卡裏大學(UniversitàCa'FoscariVenezia):成立于1868年,簡稱”威尼斯大學“,威尼斯大學的商學和經濟學具有悠久的傳統。
博科尼大學(UniversitàCommercialeLuigiBocconi):成立于1902年,是義大利最富盛名的商業大學,義大利前總理馬裏奧·蒙蒂是該校畢業生並且曾經擔任博科尼大學校長職務。
衛生
義大利是歐洲的一個古老而發達的國家,其衛生體系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德意”模式,在自身可持續發展與現代國際化大趨勢影響下,走過了一條與時俱進的成功之路。義大利衛生體系概況介紹如下:
法律架構
義大利的整個衛生體系是基于相關法律構架而逐步建立和調整、完善的。主要的具體法案如下:
833法案——國民醫療服務製度
502法案——國民醫療服務製度改革
517法案——修改為502法案
2000229法案——第三次改革
醫療衛生服務內容
(—)社區公共衛生方面:
①免疫;②公共設施檢查;③牲畜控製;④控製食品和飲料(HACCP)。
(二)家庭醫生服務(PHC)方面:
①一級家庭醫生和兒科醫生;②電話醫生服務(連貫治療);③葯品(甲、乙、丙類);④家庭護理。
(三)專業服務方面:
①門診治療;②實驗室和儀器診斷;③節育服務;④防止吸毒成癮及康復服務;⑤心理衛生中心;⑥康復中心。
(四)醫院治療:
有相當內容由行業協會進行管理、指導。
(五)專業治療和康復:
①心理衛生治療(在安全的居住環境);②殘疾人(居住環境治療);③吸毒者。
衛生資源配比情況介紹
家庭醫生(人):1/1087居民
兒科醫生(人):1/667兒童
電話醫生站點(個):1/17000居民
電話出診醫生(人):1/3200居民
葯店(個):1/3500居民
處方葯(種):57/病人/年(1999年)
醫院:公立1145個、私立654個,共1799個
醫院病床(張):48/1000居民
入院總數:10000000人次(1999年)
住院天數:80000000天(1999年)
手術總數:2500000例(1999年)
體育
義大利是一個體育強國,開展的體育運動比較廣泛,是體育運動的一個浪漫國度。另外,在這裏每年還舉行環義大利腳踏車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眾多頂尖車手。在奧運會的眾多項目中,田徑、足球、腳踏車、擊劍、男籃、女排、拳擊、體操、水上芭蕾等項目是義大利的強項。義大利歷史上涌現出一大批奧運冠軍,例如:曼賈羅蒂、內納迪、高迪尼、德芬諾、阿哈蒂、梅迪奇、帕維西、弗利傑利奧、迪比亞西、梅尼契利、比揚凱托等等。運動新生代擊劍選手韋扎利、三級跳選手馬丁內斯等運動員,正活躍在國際賽場上。

奧林匹克
義大利是最早參加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國家之一。國際奧委會的創始委員中,有兩位就是義大利人。義大利的體育宣傳,在歐洲享有盛譽。《羅馬體育郵報》、《都靈體育報》、《米蘭體育報》三大媒體的知名度非常高,成為當地奧委會的有力助手。除上世紀70年代成績下滑之外,義大利代表隊在奧運會的成績幾乎一直排在前10位。截至2000年雪梨奧運會結束,義大利在夏季奧運會中,共獲得172枚金牌,137枚銀牌,153枚銅牌。
截止到2012年,義大利總共舉辦過三屆奧運會,一屆是夏季奧運會,即1960年羅馬奧運會,兩屆冬季奧運會,即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季奧運會,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
足球王國
義大利被譽為“世界足球王國之一”。義大利曾贏得四屆世界杯冠軍。國家隊的傳統球衣是藍衫白褲藍襪。其綽號是Azzurri(藍色,義大利語),中文綽號“藍衣軍團”。義大利的球衣贊助商是彪馬。

1930年的世界杯自以後,義大利就在1934年、1938年衛冕以及于1982年再奪回失去已久的冠軍。至今,隻有義大利和巴西曾經成功衛冕世界杯冠軍。1968年,義大利贏得了歐洲國家杯的冠軍。這個冠軍是自義大利隊二戰後的首個洲際冠軍。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義大利憑借出色的表現,再次登上冠軍寶座,該屆的功臣是金童保羅·羅西,共攻入了6球。2006年,在裏皮的帶領下,再登世界之巔。2010年,由于沒有新鮮血液的進入,世界杯慘敗而歸。
意甲聯賽是歐洲五大聯賽之一。
交通
義大利交通基礎設施較齊全。國內運輸主要依靠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運輸也較發達。義大利公路網總長83.7萬公裏,高速公路網總長6532公裏,鐵路網總長16529公裏。有熱那亞、那不勒斯、威尼斯、的裏雅斯特、塔蘭托、裏窩那、錫拉庫扎等19個主要港口。機場共98個。
義大利交通運輸系統屬于世界最完善的交通系統之一,國內各種交通運輸系統建築長度總和位于世界前20,人均擁有交通路線長度則處于世界前十。
公路
義大利國內運輸主要依靠公路,也是義大利交通系統中最令人滿意的運輸類別。其公路系統是歐洲最發達最高效的公路系統之一。義大利每平方公裏面積公路密度位居歐洲第三,但總長度份額驚人的佔據歐洲44國整個公路網總和的16.2%。其中國家高速公路全長達6600公裏,在歐盟排第四。
鐵路
義大利鐵路網星羅棋布,共有火車站3500多個。鐵路線路有很多隧道,其中與瑞士的森皮奧內隧道長19.8公裏,是世界第一長鐵路隧道。義大利鐵路全長16356公裏與英國相當,排歐洲第三,佔據歐洲鐵路總長度10.7%的份額。每年運載旅客4.73億人次,貨物8700萬噸。此外,義大利也是世界發展高鐵項目最早的國家之一。1992年已建成羅馬與翡冷翠之間的高鐵,2004年義大利高鐵總長度達1525公裏,完成國內高鐵網路的建設。目前義大利與法國正在投入85億歐元修建歐洲最大的跨國高鐵,連線法國的裏昂和義大利都靈,預計2023年完工。
航空
義大利空運系統也較為發達。空運人次高達一億人次。貨物接近80萬噸。義大利航空運輸先天條件優越,至歐洲和地中海主要首都城市的飛行時間均不超過3小時,國內航線密集,從北部到南部飛行所需時間不超過1小時。義大利大小機場總數為98個,其中主要機場有羅馬的菲烏米奇諾,米蘭的利納特、馬爾奔薩,都靈的卡塞萊等。

水運
義大利水運系統發達,其中佔主要地位為海運,義大利近8000公裏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148個大大小小的港口,主要港口則有熱那亞港(地中海第二大港)那不勒斯港(義大利最大客運港)塔蘭托港(地中海最大軍事港口)。全國港口年客流量高達9000萬,年貨物吞吐量為463億噸;擁有280公裏停泊船塢,55萬艘船隻;義大利國內水運(運河和河道)不佔優勢,長度為1500公裏。
旅遊資源
景點
圓形競技場(PiazzadelColosseo)
圓形競技場(又譯羅馬鬥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儲存最好的一座圓形競技場。位于羅馬城中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奧勒利安城牆內。古城結構儲存良好,為世界典範。羅馬鬥獸場是世界八大名勝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征。鬥獸場的面板像一座龐大的碉堡,佔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直徑188米,牆高57米,相當于一座19層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10.7萬觀眾。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BasilicadiSantaMariadegliAngeli)
天使的聖瑪利亞教堂是1563年米開朗基羅利用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溫水大廳廢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紀1863年至1867年由凡維特爾(LuigiVanvitelli)改變為現存的模樣。入口彷萬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當時建築上的極限。
米蘭大教堂(DuomodelMilano)
雄踞在義大利米蘭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亦稱聖母降生教堂,多莫大教堂,于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利亞雕像(據說手已經被盜)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拿破崙曾于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威尼斯(Venezia)
威尼斯建于公元5世紀的世界著名城市位于義大利東北部,離大陸約4公裏,坐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

聖馬可廣場(PiazzadelSan·Marco)
嘆息橋,嘆息橋連線的兩座建築物分別是法院和監獄;一般來講,進入監獄的人都不會活著出去的,而嘆息橋就成為了他們最後唯一可以看見陽光的地方,因此,囚犯們經過這裏的時候都會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久而久之,這些嘆息就嘆成了“嘆息橋”了……
總督府,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粉紅色的大理石外牆,連續的尖型拱門和四辨花型圓窗,屬于典型的哥特式風格。
聖馬可大教堂,強烈的拜佔庭風格,相傳是用來供奉福音作者聖馬可的教堂;聖馬可是威尼斯的守護神,標志物是獅子,因此,獅子也是威尼斯的標志物。
聖馬可大教堂兩旁的新舊行政官邸,一樓大多用做咖啡館;最著名的是弗洛裏安咖啡館,據說海明威、拜倫經常在這裏流連;當然,這裏的咖啡也是全義大利最昂貴的。
貢多拉,相傳以前的船夫都是又年輕又帥氣的小伙子,邊劃船還邊唱著情歌;另外,貢多拉是威尼斯最貴的交通工具。
都靈(Torino)
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城區多廣場,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藏和建築古跡。有聖喬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爾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華的宮殿。沿波河左岸多公園。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還有創立于1405年的都靈大學、多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國家約瑟夫·弗迪音樂學院,以及現代科技研究實驗中心。

都靈還擁有藝術珍寶豐富的古老教堂和宮殿,都靈大教堂中的瓜裏尼小教堂(Guarini),這裏保留著包耶穌屍體的床單(著名的都靈裹屍布)。
翡冷翠(Firenze)
翡冷翠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它位于阿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丘陵環抱。文藝復興的概念在翡冷翠產生。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翡冷翠給現代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建築和歷史珍品。米開朗基羅廣場、韋基奧古橋和附近的比薩斜塔等均是最重要的流覽景點。
比薩(Pisa)
為了紀念比薩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1063年比薩人開始在城區東北角的廣場上建築具有所謂羅馬-比薩風格(Lomanesque-PisaStyle)的比薩大教堂(Duomo-theKaccedral)。由雕塑家布斯凱托-皮薩諾(BonannoPisano)主持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圓形的洗禮堂和一個鍾塔,構成一組建築群,這也是義大利仿羅馬建築之典型。
西西裏島(Sicilia)
西西裏島,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島嶼,也是義大利面積最大的省份。這裏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融合為一體。
美食
義大利面(spaghetti):是西餐品種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作為義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蘭小麥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其製成的義大利面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它的形狀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還有螺絲型的、彎管型的、蝴蝶型的、貝殼型的林林總總數百種。所以,正宗的原料是義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拌義大利面的醬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情況下,義大利面醬分為紅醬(TomatoSauce)、青醬(PestoSauce),白醬(KleamSauce)和黑醬(Squid-InkSauce)。紅醬是主要以番茄為主製成的醬汁,最經典的是義大利肉醬面,有些以乳酪老奶油為主,是著名的義大利面食。目前是見得最多的;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鬱;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製成的醬汁,主要用于焗面、千層面及海鮮類的義大利面;黑醬是以墨魚汁所製成的醬汁,其主要佐于墨魚等海鮮義大利面(墨魚面)。
甜點(dolce):義大利最著名的甜點是冰
淇淋(gelato),其中奶油冰淇淋和威士忌冰淇淋是最為普遍的口味。gelato和其他冰淇淋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味道和質感。不僅在牛奶的選擇上會帶來更低的脂肪,而且因為製作時相較一般冰淇淋會有更少的空氣攪拌進去,所以口感更爽滑和厚重。除此之外,當屬提拉米蘇(Tiramisu)。

咖啡(caffe):義大利的泡沫咖啡卡普奇諾(cappuccino)與濃縮咖啡(espresso)是義大利特有的餐桌上的精品飲料。此外,薄咖啡、牛奶咖啡以及檸檬或小茴香增添口感的現煮咖啡和冰咖啡也都是義大利人喜愛的咖啡。
葡萄酒:義大利擁有全世界最悠久的起泡酒釀造歷史,一直可上溯到羅馬帝國時期。義大利起泡酒按照起泡的大小程度可以分為:起泡酒和低起泡酒。按照釀造方法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化學式與古典式。前者在大型鋼罐裏發酵,氣泡通過增加符合法律規定的增加劑生成;後者在瓶裏發酵,通過不充分的發酵而產生二氧化碳。起泡酒既可以由單一品種的葡萄釀成,也可以由多種葡萄混合釀成,一般所選用的葡萄是霞多麗、黑皮諾,偶爾也用灰皮諾以及維爾迪奇奧等葡萄品種。
國際排名
組織 | 項目 | 世界排名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世界遺產 | 1 |
世界衛生組織 | 醫療保健系統排名 | 2 |
世界旅遊組織 | 世界旅遊人數排名 | 5 |
世界銀行、世界概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國內生產總額排名 | 10 |
《經濟學人》 | 生活質量指數 | 8 |
《國際生活雜志》 | 10 | |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 | 全球和平指數 | 36 |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 人類發展指數 | 25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均) | 27 |
透明國際 | 清廉指數 | 63 |
美國傳統基金會/《華爾街日報》 | 經濟自由度指數 | 74 |
無國界記者 | 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 49 |
國際經濟論壇 | 全球競爭力報告 | 48 |
歐洲國家新聞自由指數 | 歐洲國家新聞自由指數 | 25 |
人類發展 | 教育指數 | 22 |
環境績效指數 | 18 | |
國債 | 美國中央情報局 | 103.7%(世界第6位\歐洲第1位) |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 113%(歐洲第1位) |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104.3%(世界第6位\歐洲第1位) | |
性別平等指數 | 性別平等指數 | 65 |
Nationmaster | 工人罷工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