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類在索羅門群島居住。
1568年被西班牙人發現並命名。後荷蘭、德國、英國等殖民者相繼到此。
1885年北所羅門成為德國保護地,同年轉歸英國(布卡和布幹維爾島除外)。
1893年,所羅門成立"英屬索羅門群島保護地"。
1942年,索羅門群島被日軍佔領,此後該島一度成為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和日軍反復爭奪的戰略要地。
1945年,索羅門群島首府從圖拉吉島遷到霍尼亞拉。

1976年1月2日,索羅門群島實行內部自治。
1978年7月7日,所羅門獨立。成為英聯邦、聯合國和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
1976年1月2日實行內部自治。1978年7月7日獨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有領土糾紛,所支持巴新的布幹維爾分裂行動,並長期為其提供場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索羅門群島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在南緯5°-12°、東經155°-170°。由瓜達爾卡納爾島、新喬治亞島、馬萊塔島、舒瓦瑟爾島、聖伊薩貝爾島、聖克裏斯托瓦爾島、聖克魯斯群島和周圍許多小島組成。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共900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裏,最大的瓜達爾卡納爾島面積6475平方公裏。
地形地貌
索羅門群島境內多火山、河流,是由兩組截然不同的陸地生態區組成。當中大多數島嶼,連同屬于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領土的布幹維爾島及布卡島,都屬于索羅門群島雨林生態區;桑塔庫魯茲群島是所羅門東邊主要的一群,與臨近的萬那杜群島屬于萬那杜雨林生態區。這兩個生態區,連同鄰近的新喀裏多尼亞、俾斯麥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屬于澳亞大陸生態區的範圍。

索羅門群島與其他群島相比,這裏的火山活動不頻繁也不劇烈,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並不產生嚴重影響,所以索羅門群島又有"幸運之島"之稱。
氣候
索羅門群島全境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無旱季。首都霍尼亞拉年均溫度28℃。年平均降水量3000-3500毫米。森林茂密,林地佔全境90%。

自然資源
索羅門群島有鋁土、鎳、銅、金、磷酸鹽等礦藏。已探明鋁土礦儲量5800萬噸,磷酸鹽1000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佔陸地總面積的90%,約263萬公頃。林木總儲量1.27億立方米,商品材蓄積量4810萬立方米。林業發展迅速, 已成為所的主要經濟支柱。但因過度開採,所面臨今後15年內出現林業資源枯竭的危險。1996年11月,所政府同綠色和平組織及一些國際公司合作實施一為期3年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項目。

行政區劃
索羅門群島全國分為9個省。分別是中部群島、喬伊索、瓜達爾卡納爾、霍尼亞拉(首都直轄區)、伊薩貝、馬基拉島、馬萊塔島、拉納爾和貝羅納、泰莫圖、西部群島。
國家標志
國名
索羅門群島(The Solomon Islands)。國名釋義是以《聖經》中所羅門王命名。1568年,當西班牙航海家門達尼亞抵達這裏時,看見土著居民身上都佩帶著金光閃閃的黃金飾物,以為找到了《聖經》中所羅門王的黃金寶庫,于是把這裏取名為索羅門群島。
國旗
索羅門群島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5。旗地由淺藍、綠色兩個三角形構成。一道自左下角至右上角的黃色條帶將旗面分為兩部分。左上方為淺藍色三角形,內有五顆等大的白色五角星;右下方為綠色三角形。淺藍色象征海洋和天空,黃色代表太陽,綠色象征該國的森林;五顆星代表組成這個島國的五個區域,即東、西、中央、馬萊塔和其他外圍島嶼。
國徽
索羅門群島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藍、黃、綠三色是國旗顏色。圖案分別代表該國的5個區域;軍艦鳥代表東區,鷹代表馬萊塔區,海龜代表西區,長矛及弓箭和盾牌象征中央區和其他地區。盾徽兩側為鱷魚和鯊魚,上端為太陽、船型和頭盔,基部為一隻軍艦鳥的造型,黃色飾帶上用英文寫著"領導就是服務"。

國歌
《上帝拯救我們索羅門群島》,作詞:帕拉帕撒·巴裏克拉和馬蒂拉·巴裏克拉,作曲:帕拉帕撒·巴裏克拉。
人口民族
截至2009年底,索羅門群島人口有52。3萬人,其中94.5%屬美拉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佔3%,密克羅尼西亞人1.2%,華人幾千人。人口年成長率3.5%。
政治
政體
2000年,索羅門群島種族沖突不斷升級。2000年6月5日,所發生武裝政變。"馬萊他鷹派力量"武裝分子和部分警察將烏盧法阿盧總理扣為人質,並迅速控製首都霍尼亞拉的主要戰略要地。2000年6月14日,烏盧法阿盧被迫宣布辭職。2000年6月30日,所羅門議會原反對黨領袖馬納塞·索格瓦雷在議會以微弱多數當選總理。2000年8月3日,所沖突雙方"馬萊他鷹派力量"和"伊斯坦布自由運動"在所政府的努力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的推動下,經過艱苦談判,簽署停火協定。2000年10月10日,中央政府、馬萊他省、瓜達爾卡納爾省及雙方武裝組織"馬萊他鷹派力量"和"伊斯坦布自由運動"等五方代表在澳大利亞湯斯維爾舉行和平談判,並于15日就結束種族沖突、實現民族和解達成湯斯維爾和平協定。到2014年,雙方基本遵守了和平協定,部族沖突有所緩和。

憲法
1978年6月8日,英國議會通過索羅門群島新憲法,同年7月7日生效。憲法規定,所為君主立憲製國家,英女王為國家元首,女王經議會推薦任命總督為其代表。
議會
一院製,國民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由50名議員組成,每4年普選一次。
政府
索羅門群島政府由議會選舉產生的總理負責組閣。
司法
索羅門群島沿用英國的司法製度,高等法院由大法官和一名陪審推事組成。1978年設抗訴法院。各行政區設有區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黨
●變革聯盟:由6個黨派組成的執政聯盟,包括自由黨、國民行動黨、工黨和國民黨等,現為反對黨。

●所羅門社會額度黨:提倡社會額度貨幣改革學說,反對外國控製本國經濟,領袖:馬納塞·索格瓦雷。
●人民聯盟黨 :1979年由人民進步黨和農村聯盟黨合並而成。主張兩院製,實行聯邦政府,擴大省政府權力,優先發展農村經濟,並主張把所變為自由港。對外採取"與一切國家友好,不與任何國家為敵"的政策。領袖:艾倫·凱馬凱扎 。
●所羅門工黨:1988年立。領導人約瑟·圖哈努庫。
其他還有愛鄉黨、國家民主黨和全國進步陣線等。
政要
索羅門群島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委派總督代行國家元首職責。
總督弗蘭克·卡布伊。1946年4月20日生于馬萊塔島,1975年畢業于巴布亞紐幾內亞大學,是索羅門群島建國以後第一位法律系畢業生。2009年7月7日就任總督。
總理戈登·達西·利洛。1965年8月28日出生,利洛原為所羅門議會科隆班加拉島籍議員,曾任丹尼·菲利普內閣財政部長。2011年11月10日,利洛被解除財政部長職務,內閣五位部長陸續倒向反對派,索羅門群島內閣運行出現困難。11日,菲利普總理宣布辭職,以避免遭反對黨不信任案下台,16日,議會選舉利洛為新任總理。2011年11月16日就任索羅門群島總理。
經濟
概況
索羅門群島經濟落後,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78年獨立以後,經濟有較大發展,由過去的單一經濟,逐步轉變為農、漁、礦、林、旅遊等多樣化經濟。牛肉、糧食、蔬菜基本自給。索羅門群島大多數人口依靠務農、捕魚和種植為生,國民經濟以種植業、漁業和黃金開採為主。該國大部分製造與石油產品依賴進口,不過尚未開發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

1990年以後,所羅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經濟緊縮政策,如調整所元匯率、削減政府開支預算、部分調整稅率、國營企事業單位私有化、調整經濟結構、鼓勵加工出口等,使得80年中後期一度困難的經濟有所好轉。受亞洲金融風暴沖擊,所經濟自1997年下半年開始步入困境,出口減少,貨幣貶值20%,財政嚴重虧空,且迄今無好轉跡象。1999年以來,受部族沖突影響,所經濟進一步情勢惡化。 主要生產和出口椰幹、馬蹄螺的殼、木材、海產和油棕,還產稻米、可可、甘薯、香蕉、鳳梨、橡膠等。有金、鋁土、銅和鎳等礦產。國內生產總值(2010年):6.74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7年):1288美元。國民經濟成長率(2007年):6.3%。
貨幣
索羅門群島元(Solomon Dollar,簡稱所元)。匯率:(2008年5月)1美元=7.5786所元。通貨膨脹率(2005年):7.2%。

1SBD=100 cents (分)
工業
索羅門群島有魚產品、家具、塑膠、服裝、木船、香料、食品和飲料等小工廠和採礦業。工業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
農業
索羅門群島農村人口佔總人口的90%以上,農業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主要農作物是椰幹、棕櫚油、可可等。
林業
木材生產與出口

林業是索羅門群島重要的產業和最主要的創匯來源。木材出口佔所出口收入的55%。
索羅門群島自從1993年東南亞木材出口國相繼限製、禁止原木出口政策出台後,索羅門群島的原木產量很快由1991年的33.6萬m³提高到1993年的65.7萬m³,1994年達到70萬m³。此期間的原木 出口也由1991年的30.2萬m³增加到1994年的62.8萬m³。出口原木分為優質材和劣質材。優質材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劣質材銷往菲律賓、泰國、印度和中國。平均每立方米木材的出口價為122美元,其中優質材135美元/m³,劣質材114美元/m³,不足馬來西亞沙撈越區木材260美元/m³的一半。1997年共出口木材55.4萬立方米。
1994年索羅門群島對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中國等國的企業發放森林採伐許可項目27個,允許採伐量為175萬m³,但其中有11項暫停或未正式採伐,16個項目的允許採伐量為115萬m³。
木材加工
索羅門群島隻進行鋸材加工,1989年有65個製材廠,1993年隻剩下23個,加工量3萬m³(其中?出口1.8萬m³)。4家現代化製材廠的加工量佔總加工量的75%,另外19家廠的加工量隻佔25%,由此可見一般製材廠的勞動生產率很低。政府為推動國內木材工業的發展,在採伐契約中規定採伐量的20%必須提供給木材加工廠,但是持有森林採伐許可證的40家企業中,隻有8家企業的製材廠開工,遠不能兌現契約。索羅門群島林產工業協會認為:國家的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偏遠地帶;材質較差的樹種多,內需太多;對企業及政府而言,出口鋸材獲利遠不及出口原木;發展製材業又不能保證足夠的勞力。
漁業
索羅門群島主要出口創匯產業是漁業,主要出口到日本。盛產鮪魚,是世界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鮪魚年捕量約為8萬噸。魚產品為第三大出口商品。1990年漁業產品年產值約為3120萬所元。

旅遊業
所羅門沿海地勢較平坦,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極好,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潛水區之一,開發旅遊潛力大。受旅館、航班等因素限製,1996年,來所羅門旅遊人數為1217人。

財政金融
所羅門財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援。1997年財政預算收入為1.47億美元,預算支出為1.68億美元。截止1997年8月,內債額為1.17億美元,外債1.16億美元。1994年外匯儲備7120萬美元。所主要有索羅門群島中央銀行和索羅門群島開發銀行兩家大銀行,另外,澳新銀行、西太銀行等在所設有分行。
對外貿易
所羅門主要出口椰幹、木材、海產品、棕櫚油等。1992年椰幹出口收入1980萬所元,木材11050萬所元, 漁業產品8800萬所元。進口商品主要是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和汽油等。主要貿易對象為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1994年和1995年出口額分別為465.7萬美元和573.15萬美元。1996年,所出口額2.093億美元,進口額1.726億美元。
外國援助
所羅門爭取多邊援助,強調外援使用權必須由所決定。日本現為所最大援助國,其他為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歐洲聯盟和亞洲銀行等。

經濟團體
●礦產與勘探公司協會,成立于1988年。
●索羅門群島開發信托公司。
文化
語言
民俗
索羅門群島保持著美拉尼西亞的傳統文化。群島中有一個叫做Tikopia的小島有一種習俗,那裏的男性島民沒有觸摸自己陽具的權力。
禮儀
索羅門群島的居民樸實熱情,他們國家美麗的海島風光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人們有禮貌地迎接來觀光的客人,他們已經習慣了行握手禮。在外交場合,對外國朋友稱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由于該島居民大部分信奉基督教,所以每年他們都熱烈慶祝基督教節日。

宗教
索羅門群島的居民所信的宗教96%是基督教(其中45%是聖公會,18%是天主教,12%是衛斯理宗,10%是浸信會,7%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4%其他宗派教會)以及大約4%當地土著信仰。
節日
地球反擊戰(國慶日):每年7月7日
軍事國防
索羅門群島沒有軍隊,隻有一支800多人的警察部隊,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提供訓練和後勤支援。
交通運輸
索羅門群島陸路交通不發達,全島有1900公裏公路幹線。其中首都地區柏油路面公路100公裏,農村土路1770公裏。除霍尼亞拉國際機場外,還有33個機場(1997年)。飛所羅門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主要有巴布亞紐幾內亞航空公司和諾魯航空公司,澳大利亞航空公司與所羅門航空公司也聯營出入所的國際航班。有定期的海上運輸貨輪通往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日本、香港和歐洲。霍尼亞拉是主要港口。

社會
衛生
索羅門群島有9所醫院,900多張床位,還有135個醫療所和農村醫療站。
教育
索羅門群島教育水準低,文盲約佔人口的49%。全國有國小520所,國小生60259人;中學20所,中學生5085人。技術學院和師範學校各1所。中國小生數佔適齡兒童和少年的1/3。
媒體
索羅門群島有私人出版的周報《所羅門星報》和《所羅門之聲》;政府辦的索羅門群島廣播電台用英語和皮欽語廣播。
外交
國策
所羅門強調國際和睦、友誼、相互尊重、和平及人類尊嚴等外交原則。奉行不結盟政策,堅持在謹慎和有選擇的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政治和經貿關系,有選擇地利用外資和外援。支持南太無核區主張,是南太平洋論壇、太平洋共同體和美拉尼西亞先鋒集團等地區組織的成員。所重視與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傳統友好國家的關系,同時也註重與南太地區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主張與亞太國家合作,承擔對在地區有關組織的義務。到2014年,已同3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並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歐盟、美國、日本和萬那杜等國設有駐外機構。英、澳、紐西蘭、美、日、巴新、韓國在所設立使館。
同中國的關系
雙邊政治往來
中國與索羅門群島無外交關系,兩國交往不多。索羅門群島與台灣當局保持著所謂的"外交關系"。
雙邊經貿往來
2007年,中、所貿易總額為1.925億美元,比2006年同期成長48.2%,其中我國出口額1018萬美元,進口額1.823億美元。
旅遊
索羅門群島由瓜達爾卡納爾島、新喬治亞島、馬萊塔島、舒瓦瑟爾島、聖伊薩貝爾島、聖克裏斯托瓦爾島、聖克魯斯群島和周圍許多小島組成。森林茂密,林地佔全境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