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特點:國內平原廣闊,生產力高,商業也很發達。但國人眾林立。
分郡:怡土、志摩、早良、那珂、席田、糟屋、宗像、遠賀、鞍手、嘉麻、穗浪、夜須、下座、上座、御笠
特產:白魚、博多絞、博多人形、蜂蜜、練酒
代表風土:太宰府天滿宮、博多、天拝山、柳町、海中島和發揮更好發揮、志賀島、唐泊、生之松原、天鹿角
主要勢力:大友氏,秋月氏
地理
九州最北部的西海道之國。東方是豐前國和豐後國,南面與築後國通過築後川隔開,西南的背振山地是 與肥前國的分界線,北面通過響灘與長門國隔海相望,西邊通過玄海灘至壹岐國甚至更遠的對馬國。古代與築後國合為築紫國。後分成兩國。
有著博多灣周圍的福岡平原,九州第二大河流遠賀川流域的築豐平原等,國內平原廣闊,農業比較發達。同時東西向的三郡山地將國內分成了兩個經濟圈,即南方福岡平原周圍的福岡、博多為中心的的經濟圈及北方在遠賀川流域的蘆屋、黑崎經濟圈。特別是臨近博多灣的福岡平原中的西海道諸國統治的據點——太宰府,從彌生時代就是對外交流的視窗,但一方面也是外來入侵的重要目標。在11世紀受到了刀伊入寇和13世紀蒙古的入侵。進入室町時代,此地也是少貳氏、大內氏和大友氏爭奪的重要地區。後少貳氏敗于大內氏被驅逐到了鄰國肥前,而大內氏又被家臣陶氏所打倒,國內情勢不夠穩定。而且需要時刻註意來自海上的侵略。
歷史
在地守護大內義隆因家臣陶晴賢的反叛而自殺後,陶氏開始對築前進行支配。隨著陶晴賢在嚴島合戰中敗死,豐後的大友宗麟開始染指此地。至1559年,宗麟獲得了豐前、豐後、築前、築後、肥前、肥後六國守護,並就任了九州探題,成為了九州第一大名。而沒過幾年,平定中國地區的毛利元就援助築前的築紫、秋月等國人舉兵,反抗大友家,並于1563年發兵北九州。但次年大友宗麟收小早川秀包為婿與毛利元就達成了和睦,恢復了築前的勢力,並配置一族的高橋鑒種等人進行築前統治。但鑒種于1567年聯合秋月和原田等築前國人眾們反叛。隨即反叛被鎮壓,但博多的立花鑒載又受到毛利元就的煽動而反叛,大友氏在築前的支配很不穩定。直到1578年,大友軍在耳川合戰中大敗于島津軍,勢力大減,築前國人眾們趁機舉兵,反抗大友的統治。1586年,北上的島津軍一路殺到築前岩屋城下,而大友家勇將高橋紹運拖住了島津軍進軍的步伐。大友宗麟也在此期間上洛,表示臣從于已掌握中央政權的豐臣秀吉,並要求其出兵九州。秀吉正好借此大義名分,召集了各地大名出陣九州,即九州征伐。不到一年,島津家就被迫投降臣屬于豐臣家,同時九州的大名和國人們也一起歸順。後秀吉將築前一國及築後兩郡和肥後兩郡封給了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後由其養子小早川秀秋繼承。後秀秋被轉封至越前,築前成了豐臣政權的直轄地。1598年秀吉死後,秀秋又重新回到了築前。關原合戰後,小早川氏被轉封到了備前岡山,黑田長政入封築前成為52萬石的大名,直至幕末。
歷任築前守
山上憶良 726年 - 733年
吉備真備 750年 - 751年
藤原棟世
源常基
源滿政
織田良賴
大內義隆 1533年(天文2年)
三好長慶
豐臣秀吉
前田利家
黑田長政
堀田正俊
歷任築前守護
鐮倉幕府
1195年〜1227年 - 武藤資賴
1227年〜1273年 - 少貳資能
1273年〜? - 少貳經資
1294年〜1304年 - 少貳盛經
1316年〜1333年 - 少貳貞經
室町幕府
?〜1334年 - 少貳貞經
1334年〜1352年 - 少貳賴尚
1352年〜1355年 - 一色直氏
1357年〜? - 菊池武光
1359年〜1361年 - 少貳賴尚
1361年〜1375年 - 少貳冬資
1375年 - 少貳賴澄
1375年〜1387年 - 今川貞世
1387年〜1404年 - 少貳貞賴
1408年〜? - 少貳滿貞
?〜1441年 - 大內持世
1441年〜1465年 - 大內教弘
1465年〜1495年 - 大內政弘
1496年〜1528年 - 大內義興
1528年〜1551年 - 大內義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