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明朝年間,禁宮秘極"葵花寶典"神秘失竊,錦衣衛大太監懷疑是古建林震南所為,為免失寶訊息外傳,收買武林人士左冷禪暗中查實,遂派錦衣衛古金福率眾出京直搗林府。與此同時,各路英雄為追尋藏書之地,互相殘殺;生性率直的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與師妹岳靈珊受命救援都督林震南,適逢林府大難,沖、珊沿途被左冷禪追殺。
令狐沖初入江湖時,武功平平,後得劍宗高人風清揚授以獨孤九劍,結識了魔教長老曲洋與衡山派劉正風,二人在臨終之時授予令狐沖笑傲江湖之曲,令狐重載逃避追殺時無意中與日月神教教主之獨生女任盈盈相交,在與東廠"錦衣衛"爭鬥中,令狐沖仗義而出,卻意外得悉師父岳不群的偽善面目。最終,令狐沖用獨孤九劍擊敗師傅,因此看透紅塵,決心與眾師兄弟歸隱江湖。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監製: | 徐克 |
---|---|
原著: | 金庸 |
導演: | 胡金銓 |
副導演(助理): | 何耀宗 ; 袁國漢 ; 林長明 ; 何勵芳(黃勵芳) ; 陶雲 ; 陳道好 ; 鄧勝鵬(鄧騰鵬) ; 陳希斌; 汪鏸謙 ; 李龍水 ; 王念慈 |
編劇: | 關文亮 ; 黃鷹 ; 林紀陶 ; 劉大木 ; 梁耀明 ; 戴富浩 |
攝影: | 林國華 ; 鮑德熹 ; 李德偉 ; 陳廣鴻 ; 黃永恆 ; 周葉光 |
配樂: | 黃沾 ; 戴樂民 |
剪輯: | 胡大為 ; 麥子善 |
道具: | 黃延威 ; 李志華 ; 潘宜來 ; 姚天平 |
配音導演: | 丁羽 ; 華聲配音製作公司 |
美術設計: | 梁華生 |
動作指導: | 程小東 ; 劉志豪 |
服裝設計: | 吳寶玲 ; 張西美 |
視覺特效: | 新視覺特技工作室 |
燈光: | 李德成 ; 胡天恩 ; 李亞東 |
錄音: | 富靈電影後期製作有限公司 |
劇務: | 周志深 ; 姜潤泉 |
場記: | 盧潔瑩 ; 張秋蘭 ; 張嘉明 |
角色介紹
![]() | 令狐沖 | 許冠傑 華山派大弟子,奉師命與師妹下山送信,因義助林震南而被追殺。逃亡途中偶遇衡山派劉正風與魔教曲洋,二人將曲譜交沖,囑他將此曲流傳下去。後得遇高人習得獨孤九劍劍法。當令狐沖發現自己最敬重的師傅岳不群,竟是道貌岸然的陰險小人後擊敗師傅並帶領師兄弟退出江湖。 |
![]() | 古金福 | 劉洵 東廠廠公,為搶回遭盜竊的《葵花寶典》不惜殺害林震南全家。更收買五岳盟主左冷禪,下屬歐陽全與左兩人亦在追查中互相爭功,武功高強的岳不群為搶奪秘籍與古今福武鬥。 |
![]() | 歐陽全 | 張學友 東廠千戶,"葵花寶典"被盜後與廠公古金福一同追尋寶典下落,為搶功與左冷禪爭鬥不休。歐陽全為奪得"葵花寶典"更假扮林平之混入華山派。 |
![]() | 岳靈珊 | 葉童 岳不群之女,令狐沖師妹,愛慕令狐沖,與令狐沖下山途中遇東廠圍捕,僥幸逃脫後與師兄失散。父親死後與師兄一起遠走江湖。 |
![]() | 左冷禪 | 元華 五岳盟主,東廠鷹犬,被古金福收買,為奪回《葵花寶典》以殘忍手段殺害林震南全家。一路追殺令狐沖,妄圖從令狐沖口中探得寶典下落,後被藍鳳凰驅使毒蜂所殺。 |
![]() | 任盈盈 | 張敏 日月神教聖姑,為探問曲洋下落,救下身中劇毒的令狐沖並為之療傷。 |
![]() | 劉正風 | 午馬 順風堂堂主,與曲洋惺惺相惜,共同譜出《笑傲江湖》曲譜。本想與曲洋退隱山林,卻被副堂主出賣。左冷禪追殺令狐沖時為救曲洋傷重而亡。 |
![]() | 林震南 | 金山 宦海浮沉,官場失勢,為怕後人被對頭迫害,偷盜大內武功秘籍《葵花寶典》,補料因此家破人亡。臨死前,將寶典下落告知令狐沖,希望借令狐沖之手將寶典交予獨子林平之。 |
音樂原聲
名稱 | 作詞 | 作曲 | 編樂 | 主唱 | 合唱 |
---|---|---|---|---|---|
滄海一聲笑 | 黃沾 | 黃沾 | 顧嘉輝 | 許冠傑 | 許冠傑;黃沾;張偉文 |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 | 獲獎人/電影 | 獲獎/提名 |
---|---|---|---|
1990年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 張學友 | 獲獎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原創歌曲獎 | 黃沾 | 獲獎 |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 笑傲江湖 | 提名 |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 林國華、鮑起鳴 | 提名 |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獎 | 胡大為、麥子善 | 提名 |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 關文亮、黃 鷹、林紀陶、 劉大木、梁耀明、戴富浩 | 提名 |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 | 吳寶玲、張西美 | 提名 | |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 | 梁華生 | 提名 | |
1991年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原創電影歌曲獎 | 黃沾、許冠傑 | 獲獎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 程小東 | 獲獎 |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張學友 | 提名 |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劉 洵 | 提名 |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 | 胡大為、麥子善 | 提名 |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 梁華生 | 提名 | |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 黃沾、戴樂民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89年徐克籌拍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時,便想到了已是半退休狀態的胡金銓,力邀其出山導演該片。
拍攝風波
被電影人預言為"影壇佳話"的胡、徐合作卻出現了問題,影片拍攝不到一半,二人卻鬧僵了。說起原因卻是出在徐克身上。既然已將導筒交給胡金銓,便應聽他調遣,全力合作,尊重其創作思路、導演風格,可徐克以監製的身份對胡金銓的導演工作橫加幹預,不斷將自己對《笑傲江湖》的創意註入到影片中去,那老胡本以 為是正常的藝術爭鳴,而且有些不無道理,倒也沒放在心上,但日子久了,他才發覺自己的導演地位幾近駕空,徐克對影片各個領域的全面介入,令老胡形同虛設。最令胡金銓難以接受的是他和徐克在《笑傲江湖》的創作理念上出現重大分歧,一個要將浪漫古樸風格進行到底,另一個則要拍成一部風格凌厲、視覺驚人、借古喻今的政治寓言。誰也不讓步,就意味著胡金銓的失敗,因為《笑傲江湖》劇組的主力幹將都來自徐克電影工作室,而他卻是勢單力孤,雖然後來女弟子許鞍華聞知此事趕來幫忙,但也已回天乏力,于事無補了,于是,影片拍攝工作沒有結束,胡金銓便黯然失色退出劇組,而餘下的導演工作則由徐克、程小東、李惠民三人共同完成。
影片評價
這部以金庸原著的武俠小說為藍本,加入胡金銓式的東廠太監陷害忠良故事,同時又兼具徐克式冷嘲熱諷的政治批判,以及程小東奪目武術設計場面的《笑傲江湖》,在面世後得到了絕大多數影迷的認可,更是被各路影評家稱為是"新武俠電影"的典範。該片的成功,雖然從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徐克和程小東,但是主演許冠傑、葉童、張學友、張敏、劉洵的在片中的精彩表現,也無疑為影片增加了數不盡的看點。尤其是許冠傑在片中表現出來的風流倜儻和放浪形骸,更是被認為是各版中最符合原著精神的令狐沖。此外,片中張學友和劉洵飾演的東廠太監形象,也絕對可以用入木三分來形容。(東江時報評)
許冠傑飾演的令狐沖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被公認為性格最符合原著精神的令狐沖。但他的年齡太大了,可以算是"老師兄"了,風流倜儻、放浪形骸狂放是夠了,外形就欠缺了一點,還好他會唱《滄海一聲笑》。(金庸評)
徐克把武俠浪漫化到極點,許冠傑遊戲人間的性格和葉童飾演的小師妹岳靈珊配搭起來,默契十足、很有火花。(東方娛樂評)
該片被譽為"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胡金銓對原著的理解相當透徹,他不但以詩意的影像展現了中國的儒學和道學,還動情而深刻地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更探討了人生命題。這部電影另一亮點還在于許冠傑、葉童等人的精彩表現,許冠傑扮演的令狐沖更是被稱為"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令狐沖"--他將令狐沖豪邁的江湖之氣與放蕩不羈的市井之氣完美地融為一體。由黃沾創作的千古絕唱《滄海一聲笑》更是隨著電影橫空出世,這首主題歌的詞曲貫穿了整個電影的始終,對電影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05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