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xī sū
基本釋義

擬聲詞:形容樹葉、花草等細微的摩擦聲音。
詳細解釋
①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何梁幸未拆,枝撐聲窸窣。”

②宋範成大《夜至寧庵見壁間端禮昆仲倡和明日將去次其韻》:“吚啞禽語曉光浄,窸窣草鳴朝雨涼。”
③《紅樓夢》第六回:“約有一二十個婦人,衣裙窸窣,漸入堂屋,往那邊屋內去了。”
④葉聖陶《恐怖的夜》:“他的腳步聲,衣裳窸窣聲,燈籠動蕩聲,打破了這個無邊的沉寂。”
⑤李二和《腐籬》:“然秋風每過,腐籬高處的爽葉竟嘩然;竟窸窣有聲、蕭瑟有韻,竟把美樂之聲鼓吹到山下,彌漫到墟裏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