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義
直轄市屬于省級行政單位,是直屬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級行政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特別行政區4種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共有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換而言之,由于直轄市相當于省,那麽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的地位相當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
直轄市作為行政單位,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定義。即使在中國,大陸的直轄市和台灣省的直轄市("院轄市")也不同。基本的定義是,一個普通的行政單位(詳見特別行政區),面積可以小至一個村、一個鎮、一個市,甚至一個人民政府。不過對于多數國家而言,直轄市最基本要有自己的選舉機製,從而選出直轄市的領導人。 中國的直轄市與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一樣均為最高一級行政單位,因此行政地位與省相同;但是管轄區域與地級市相同,管轄區、縣、自治縣等。
直轄市雖然與地級市管轄區域相同,但是直轄市管轄的區與地級市平級,管轄的縣與地級市代管的縣級市平級。
設立條件
成立直轄市主要要具備以下條件:
1、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經濟政治優勢,在國內主要城市中經濟體量靠前,直轄後能夠輻射,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的發展,且應與原有直轄市保持一定距離,例如原四川省重慶市為計畫單列市,國內政治經濟地位較為突出。
2、人口不少于200萬人,且是所在區域最大的城市,因為密度人口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
3、非省會城市優先考慮,且城市和人口規模經濟體量綜合實力等超越所在省省會城市,長期居省內第一位置,例如原四川省重慶市。
4、省會直轄後本省它城有能力肩負省會職責。
5、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達到自足水準,便于往後政府調控。
6、盡量不破壞所在省的行政版圖。
適應十八大行政管理體製的改革要求,在全國兩會完成中央本輪機構改革後,相應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也將啓動,而最佳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定的改革,可能會使得全國的副省級城市、計畫單列市,以及直轄市名單進行調整,其中直轄市的名單可能會增加,此外一些經濟總量大的城市,可能相應的級別會升高。
而盡管多年來全國兩會以及地方兩會有建議將很多城市升級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畫單列市的提案或議案,但是具體怎麽調整仍待國家研究,目前屬于敏感時期。
截至2014年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4個直轄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其市領導屬于正省級,即正部級幹部。另有15個副省級城市:包括5個計畫單列市,分別是大連、廈門、寧波、深圳、青島;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分別是沈陽、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西安;其市領導屬于副省級,即副部級幹部。
民國時期
行政組織
直轄市的製度源于中華民國政府于1921年《市自治製》中所稱的特別市。1930年施行之《市組織法》將其改稱為院轄市,在本法中特別市的地方自治權力被大量削減,市長自開放直選前皆改由行政院直接派任(官派簡任)。

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先在中華民國17年(1928年)頒布《市組織法》和《特別市組織法》,並將全市最高行政機關定名為"市政府"、最高民意機關定名為"市參議會";于民國19年(1930年)製定新的《市組織法》,將"市"分為院轄市(即原之特別市;日後再改稱直轄市)和省轄市。院轄市與省同級,省轄市則與縣同級。設定院轄市之人口門檻為一百萬人,省轄市為二十萬人,但僅有半數院轄市有達到人口標準。
設立時程
年份 | 日期 | 增加 | 減少 | 直轄市數目 | 備註 |
---|---|---|---|---|---|
1927年 | 3月 | 上海特別市 | 3 | 由淞滬商埠改製,自江蘇省析置 | |
4月 | 武漢特別市 | 自湖北省析置 | |||
5月 | 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 自江蘇省析置 | |||
1928年 | 6月20日 | 北平特別市、天津特別市 | 5 | 自河北省析置 | |
1929年 | 1月 | 武漢特別市 | 6 | 降為省轄市 | |
4月、6月 | 漢口特別市 | 武漢再次升格,後易名 | |||
7月 | 青島特別市 | 自山東省析置 | |||
1930年 | 1月 | 廣州特別市 | 5 | 自廣東省析置 | |
5月3日 | 市組織法實施,改稱院轄市 | ||||
6月20日 | 廣州市、北平市 | 降為省轄市 | |||
12月 | 北平市 | 天津市 | 北平再次升格、天津降為省轄市 | ||
1931年 | 7月 | 漢口市 | 4 | 降為省轄市 | |
1935年 | 6月 | 天津市 | 5 | 再次升格 | |
1939年 | 5月5日 | 重慶市 | 6 | 自四川省析置 | |
1947年 | 6月5日 | 大連市、沈陽市、哈爾濱市 | 9 | 東北新省區方案所劃置 | |
6月7日 | 廣州市、漢口市、西安市 | 12 | 分別自廣東省,湖北省,陝西省析置 |
相關城市
中華民國在民國三十八年以前,以人口達100萬人為基準,先後建製了12個院轄市。
編號 | 行政區 | 簡稱 | 設立年份 | 人口(1948年) | 地區 |
---|---|---|---|---|---|
51 | 南京市 | 京 | 1927年 | 1,030,572 | 華中 |
52 | 上海市 | 滬 | 1927年 | 4,300,630 | 華中 |
53 | 北平市(今北京) | 平 | 1928年 | 1,672,438 | 華北 |
54 | 青島市 | 青 | 1929年 | 759,057 | 華中 |
55 | 天津市 | 津 | 1928年 | 1,707,670 | 華北 |
56 | 重慶市 | 渝 | 1939年 | 1,002,787 | 華中 |
57 | 大連市 | 連 | 1945年 | 722,950 | 東北 |
58 | 哈爾濱市 | 哈 | 1946年 | 637,573 | 東北 |
59 | 漢口市(今屬武漢) | 漢 | 1927年 | 846,801 | 華中 |
60 | 廣州市 | 穗 | 1930年、1947年 | 960,712 | 華南 |
61 | 西安市 | 鎬 | 1948年 | 502,988 | 西北 |
62 | 沈陽市 | 沈 | 1947年 | 1,094,804 | 東北 |
備註: 1.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建製的院轄市中,廣州、西安、沈陽等三個城市兼具院轄市與省會的雙重地位。 2.這裏的地區為當時的地區劃分,地區劃分有所不同。 |
台灣方面
台灣"直轄市"("院轄市"):台北市、高雄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園市合稱為"六都"。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增設直轄市有:台北市(1967年升格)、高雄市(1979年升格、2010年合並改製)、新北市(2010年升格)、台中市(2010年合並升格)、台南市(2010年合並升格)、桃園市(2014年升格)。
名稱 | 簡稱 | 人口 | 面積(km²) | 人口密度 | 區劃 | 政府駐地 | 改製日期 |
---|---|---|---|---|---|---|---|
新北 | 3966818人 | 2052.5667 | 1932.61 | 下轄29區 | 板橋區 | 2010年12月25日 | |
台北市 | 北市 | 2702315人 | 271.7997 | 9942.30 | 下轄12區 | 信義區 | 1967年7月1日 |
桃園市 | 桃市 | 2058328人 | 1220.9540 | 1685.84 | 下轄13區 | 桃園區 | 2014年12月25日 |
台中市 | 中市 | 2719835人 | 2214.8968 | 1227.97 | 下轄29區 | 西屯區 | 2010年12月25日 |
台南市 | 南市 | 1884284人 | 2191.6531 | 859.75 | 下轄37區 | 新營區 | |
高雄市 | 高市 | 2778992人 | 154.9517 | 942.79 | 下轄11區 | 苓雅區 | 1979年1月1日 |
2947.6159 | 下轄38區 | 2010年12月25日 | |||||
註:高雄市歷經兩次改製,第一次由省轄高雄市與高雄縣小港鄉改製,第二次由舊直轄高雄市與高雄縣改製,而舊直轄高雄市的法人地位被消滅。 ![]() |
新中國時期
設立時程
1948年7月28日,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前身)決定石家庄、陽泉設為直轄市。

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稱北京,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中心,另有11個直轄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慶、廣州、武漢(漢口)、沈陽、鞍山、撫順、本溪)。
1949年11月,天津設為直轄市。
1950年11月,旅大行署區設為旅大市(直轄市),由東北大行政區代管。
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轄市與江蘇省合並,設立為省會。
1953年7月,哈爾濱設為直轄市。
1953年9月,長春設為直轄市。
1954年6月,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長春、哈爾濱、西安、武漢、重慶、廣州直轄市皆降格為省轄市。
1954年7月,重慶直轄市與四川省合並,設為副省級城市,隨後成為中國第一個計畫單列市。
1958年2月,天津直轄市降格為河北省轄市,河北省行政中心由保定遷往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行政中心遷回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從河北省分離,恢復直轄市。
1997年6月18日,重慶從四川省分離,恢復直轄市。
城市概況
城市簡介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縣、延慶縣等16個區縣。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萬人。
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上海,簡稱"滬",有"東方巴黎"的美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地處長江入海口,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共同構成以上海為龍頭的中國最大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圈"。
上海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江南的吳越傳統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2010年成功舉辦了2010年世界博覽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上海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暖夏涼。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4.9℃,通常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30.9℃。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GDP總量居中國城市之首。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上海作為遠東最大都市之一,有"中國的商業櫥窗"之稱。上海是中國主要旅遊城市之一。主要景點有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大劇院、上海豫園、豫園商城、上海外灘風景區、上海新天地娛樂休閒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
天津,簡稱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國中醫葯研發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于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成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獲國家正式批準設立,是中國北方唯一的自貿區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渝都、橋都,霧都,世界溫泉之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五大國際大都市建設城市之一,超大城市,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金融、航運、文化、教育、科技中心。[1]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環抱,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
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定重慶為戰時首都和陪都,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西南大區駐地和中央直轄市,1954年並入四川省,重慶發展長期處于停滯階段,老工業實力不如以往,1997年6月18日恢復成立直轄市後,重慶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步伐加快,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農業農村和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重慶擁有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
國外直轄市
朝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目前有兩個直接隸屬于中央的城市:平壤直轄市(朝鮮語:직할시/直轄市)及羅先特別市(朝鮮語:특별시/特別市)。
韓國
直轄市是大韓民國在1991年以前曾有的行政區劃。設有仁川、光州、大邱、釜山、大田、蔚山等個廣域市。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直轄市共設有5個。
序號 | 名稱 | 越南漢喃字 | 人口 | 面積 |
---|---|---|---|---|
第一 | 河內市 | 首都河內 | 644萬8,837人 | 3324.92平方公裏 |
第二 | 胡志明市 | 城鋪胡志明 | 700萬 | 2390.2平方公裏 |
第三 | 海防市 | 城鋪海防 | 188.47萬 | 1507.57平方公裏 |
第四 | 芹苴市 | 城鋪芹 | 111.2萬 | 1390平方公裏 |
第五 | 峴港市 | 城鋪沱灢 | 71萬人 | 942平方公裏 |
![]() |
蒙古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不隸屬于任何一個省(盟)。
城市地位 | 名稱 | 人口 | 面積 |
---|---|---|---|
蒙古國首都 | 烏蘭巴托市 | 大約100萬 | 4704平方公裏 |
![]() |
寮國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首都萬象為該國唯一的直轄市:萬象(寮國文新馬台港澳譯為永珍)
城市在圖片中的位置 | 名稱 | 人口 | 面積(km²) |
---|---|---|---|
下圖數位13處 | 萬象(永珍) | 695,473 | 3,920 |
![]() |
哈薩克
哈薩克共和國的直轄市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新舊首都。
城市在圖片中的位置 | 名稱 | 人口 | 面積(km²) |
---|---|---|---|
下圖數位2處 | 阿拉木圖市 | 1,405,456 | 325 |
下圖數位5處 | 阿斯塔納市 | 683,939 | 720 |
![]() |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的直轄市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第一、二大城,也是首都和第二首都(法定)。
城市在圖片中的位置 | 名稱 | 人口 | 面積 |
---|---|---|---|
下圖數位1處 | 比什凱克市 | 125萬 | 127平方公裏 |
下圖數位9處 | 奧什市 | 24.79萬人 | 2.92萬平方公裏 |
![]() |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設有一個直轄市(烏茲別克語:shahri):塔什幹市,為該國首都。為中亞第一大城,蘇聯時期為蘇聯第四大城。
城市在圖片中的位置 | 名稱 | 人口 | 面積 |
---|---|---|---|
下圖數位1處 | 塔什幹 | 213萬 | 260平方千米 |
![]() |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直轄市,與其餘各聯邦主體權力相同,設有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兩市。為俄羅斯聯邦前兩大城市,在蘇聯時期,亦為全蘇聯前兩大城市。
莫斯科市 | ||
人口 | 1150萬3600人 | 495萬1600人 |
面積 | 1081平方公裏 | 1439平方千米 |
烏克蘭
烏克蘭設有兩個直轄市:基輔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基輔是該國首都,蘇聯時期為蘇聯第三大城。
名稱 | 基輔 | 塞瓦斯托波爾 |
地圖 | ![]() | ![]() |
人口 | 260萬 | 32.1萬 |
面積 | 782平方千米 | 770平方公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