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山西票號"天成元"堪稱清代的全國"金融大鱷",它掌控全國金融,兼營存放款,生意鼎盛 時擁有中國各地以及俄國、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個分號,富可敵國。本片的主軸正是"天成元"這一商業帝國兩代之間的傳承故事。除了父子二人與一奇女子的三角戀情之外,更是借此傳承過程表現中國兩大思想體系--法家與儒家的義理之爭。在影片中,又通過對綁匪橫行、八國聯軍、戊戌變法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背景展示,凸顯出"商人重義"這一晉商不同于其它的仁義精神。 《白銀帝國》一片旨在體現晉商製度,發揚晉商精神,向全世界介紹縱橫五百年中、蒙、俄地區商業霸主 的文化。此片描寫一山西票號起落的故事,由于清朝商業發達,晉商發明匯票製度,以匯兌代替危險的鑣局押現銀運輸,且兼營存放款,是今日銀行製度的前身,其勞方身股(即員工配股)的製度,更是首開世界先河。由于山西票號掌控當時的全國金融,甚至有「清廷的財政部」之稱。而此片描寫之「天成元」票號,擁有中國各地遠至俄國、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個分號。本片主軸即描寫此商業帝國兩代之間的傳承。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 | 角色名:康三爺 演員名:郭富城 康家三少爺,因為杜筠清的原因,被父親所嫌棄,與杜相愛卻被父親拆散,最後因家中男丁皆無法持家,才被定為一家之主。 |
![]() | 角色名:杜筠清 演員名:郝蕾 康夫人,康老爺的續弦,其本是康家三少爺和四少爺的私人老師,因被康老爺看中不得不與心愛的康三爺分開,但其一直在心裏守候著康三爺,並為他切掉子宮,隻為不讓康老爺欺辱。 |
![]() | 角色名:康老爺 演員名:張鐵林 康家主人,生四子,奈何老大生而殘疾,老二性情暴戾而且又被人截斷雙腿,老四因喪妻而瘋癲,家裏雖富可敵國,但苦于無人接收,隻得把希望托付給自己最不喜愛的老三。 |
![]() | 角色名:康四爺 演員名:杜江 康家老四,本是四個中最聰慧能幹的一個,也是康家的指定繼承人,不幸的是其與新婚妻子度假,在途中妻子被人奸殺,他也隨之而瘋癲,一蹶不振。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本片與電視劇《白銀谷》一樣改編自山西作家成一的長篇小說《白銀谷》,講述了清朝末年晉商望族發生的 利益紛爭和感情糾葛。
監製焦雄屏坦言,自己和導演都是山西人,所以對晉商題材有一種先天的親近感。而除此之外,中國經歷了轉型期,人們對商戰的理解多有偏頗,她想通過這部電影告訴大家商人不僅僅應該"重利",還應該有很多民族的、道德的東西在裏頭。
本片斥資一千萬美金、籌備兩年,邀集由香港及內地演員郭富城、張鐵林以及郝蕾演譯這段大時代中高潮迭起的精採故事。本片由電影人焦雄屏及姚樹華共同監製,製作團隊更是一時之選,由奚仲文擔任服裝設計總監;董瑋任武術指導;知名攝影師潘耀明任攝影、知名製片張震燕任總策劃;李叢喜擔任執行製片,導演為史丹佛戲劇學博士、執導過近三十出舞台劇的新銳導演姚樹華,實為黃金陣容。
拍攝過程
本片為了忠實呈現晉商"博學、知恥、腿長"的經營哲學,劇組特地去山西(晉中地 區:祁縣、太谷、平遙、榆次、靈石;運城地區:解州;晉城地區:晉城、沁水、陵川),敦煌(河倉城、陽關),青海(黨金山),天津,北京等,共二十二個景點拍攝。希望藉由最磅礴的場景,重現此商業帝國昔日的榮光。

發行方負責人于冬表示,《白銀帝國》展現的輝煌的商業文明是影片最大看點。姚樹華稱整個劇組在全國4省13縣市的46個場景中拍攝,後期製作奔波9個國家和地區,目的就是要將這部弘揚晉商文化的作品推廣好。
監製焦雄屏此番與姚樹華導演聯手出任監製一職,《白銀帝國》從2008年9月15日開機,2009年到1月31日關機,能夠順利如期完成,幾乎是個奇跡。期間跨越北京、天津、甘肅、青海、陝西、山西等六省市的29個景點,能夠如期完成拍攝,多虧有一群有能力、有效率、有才華的工作人員以及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劇組到了許多一般電影劇組未曾去過的地方,曾經在零下20度的冰凍環境拍攝,經常承受風沙刺骨之苦,隻為追求晉商當日之足跡。
後期製作
和台前主演陣容相比,幕後班底包括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指導提名的奚仲文任藝術總監,他 憑《三岔口》獲台灣金馬獎最佳攝影的潘耀明擔任攝影指導,憑《七劍》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的董瑋擔任動作指導,為侯孝賢、田壯壯多部影片擔任剪輯的廖慶松擔任剪接指導,與張藝謀、陳凱歌有親密合作的陶經擔任錄音指導,並由李叢喜擔任製片主任。
同時後期利用了很多電腦畫面處理技術將實景中出現的現代痕跡抹去。
製作發行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 上映地區 |
---|---|
2009年8月21日 | 中國內地 |
2009年7月31日 | 中國台灣 |
2010年1月28日 | 中國香港 |
2009年11月6日 | 美國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 | 得主 | 備註 |
---|---|---|---|
2009阿麼10月28日 | 第29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白銀帝國》 | 獲獎 |
2010年2月11日 |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 潘耀明 | 提名 |
2010年2月11日 |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 奚仲文 | 提名 |
2010年2月11日 |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 | 奚仲文 | 提名 |
2009阿麼9月9日 | 第27屆金雞獎最佳攝影 | 潘耀明 | 提名 |
2009年6月21日 |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審會特別獎 | 姚樹華 | 獲獎 |
2009年6月21日 |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受關註導演 | 姚樹華 | 獲獎 |
2009年6月21日 |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 | 《白銀帝國》 | 提名 |
影片評價
正面觀點
該片有宏偉壯觀的畫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家族傳承的戲劇點也演繹得聲色俱佳。首映周四天,逐日增進的銷售額,表明電影的品質良好,觀映後口碑不錯。此類型電影在國內市場上不多見,電影中三個主角演得都很見功力,唯有不足的是,郭富城的國語略帶港味,但電影仍可稱為是一部優良的商業文藝片。它有著夢幻般的光影效果,綢緞般的細膩色彩,更有著傳奇般的角色人物。一切的一切在開始如此完美,令人期待。影片劇情開闊,動蕩年代下各種矛盾激蕩。人物關系復雜,角色命運坎坷,從個人到家族,再到金融帝國,亂世中每一段命運每一種關系都面臨考驗,這些都可以成為《白銀帝國》值得炫耀的資本,並樹立起後古裝大片時代的標桿。
作為姚樹華導演的電影處女作來說,《白銀帝國》在鏡頭語言方面稍欠火候,大量的疊化手法以及剪輯的硬傷難免會影響敘事的流暢,但是整體看來,《白銀帝國》營造了一個觀賞性較強的視聽過程。首先,影片有足夠的噱頭,票號行規、人事的細致再現,以及康三爺與繼母之間的非分之情,都足以滿足觀眾對奇觀的窺視欲望;其次,導演姚樹華對于真實的再現精益求精,片中的服飾道具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真正的古董,各位演員在表演方面也拿捏得相當到位。
有趣的是,影片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展開敘述的,可以說這個角度在某種程度上是和編劇、導演的視角相重合的,而作為影片改編者之一的姚樹華在創作過程中,將自身的視野代入到這個視角中,從而也勢必影響影片故事的側重點以及終極需求。姚樹華長年旅美的經歷顯然影響了她對于這個舊時代的中國故事的詮釋,她很輕松地跳脫出華語電影的慣有語境,並且賦予了這個故事以西方式現代化的轉變過程。很多人將《白銀帝國》與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作品進行比較,盡管在《白銀帝國》中的確包含著類似于"第五代"的母題,比如父子對立、亂倫主題等,但是《白銀帝國》的處理方式並非"第五代"式的弒父娶母,影片的落腳點通過康三爺與父親對立所表現出的個人追求以及他與杜筠清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于人的尊嚴與自由的向往。而這一點和導演的西方思維和經歷無不有關。
這是一部講述了能夠感動觀眾的故事、製作精良、演員表演真誠的影片。(騰訊娛樂評價)
反面觀點
該影片結尾草草收場,令《白銀帝國》黯淡無光。那些令人期待的大碰撞以及大結局還沒有發生,影片就宣告結束,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有那麽多人物命運還沒有交代,有那麽多情節謎團還沒有揭開,怎麽可以戛然而止?令觀眾措手不及。
在影片之初,影片的視角高度和製作精良另觀眾折服;後來,隨著故事波瀾壯闊,相信《白銀帝國》的高潮之處應該在于對眾多角色的宣判,最大亮點應該出現在所有矛盾的集合迸發。遺憾的是,在影片最後,慌張的結尾使得各個因素相互孤立,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化學反應"發生,觀眾期待的帝國大歷史原來是空想一場。(騰訊娛樂評價)
另一條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的"天成號"事業主線--家族生意的香火傳系。編導在家庭三角關系的"內患",經濟大背景不理想"天成號"屢出禍端的"外患"上花費太多篇幅,沒能造成"天成號"足夠的危機。
影片置景、服裝、飾物、珠寶等運用了大量的真古董,非常搶眼。但這些道具之真卻被影片支離破碎的敘事與表演的虛假所淹沒,成為一系列民俗、服飾、生活方式的編碼。所謂中國歷史商業寓言與家族倫理的文化特徵僅存于上述符號的堆砌中。
《白銀帝國》更很多同類歷史題材影片一樣,開始都有一個深遠、高大的立意,可是到頭來,影片帶給人的卻是浮泛、空洞的歷史想象。(搜狐娛樂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