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製沿革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西周時,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今天水地區定居下來, 開始了由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遊牧生活仍佔居主要的地位。
秦時期,公元前688 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今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己達今甘肅的東南部。秦昭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80 年)設定隴西郡,9 年後,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再建立北地郡。
唐時期,唐代改郡為道,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
北宋年間,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元時期,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陝西興遠路。
明時期,改省設司,省境屬陝西布政司、陝西都司、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轄地大部繼承元朝,按照明的定製,衛、所設于邊境和要害地區,在邊境重鎮設行都指揮使司,每省設一都指揮使司。衛、所實行軍屯,屬軍事機關,但後來在邊境地區衛、所也兼理民政。
清時期,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範圍。光緒十年(1884)分出新疆。
1912年,省境又劃分為寧夏( 原朔方)、西寧(原海東)、蘭山、涇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寧夏。
1927年,撤道為省,1929年分出青海和寧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陝甘寧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
1949年8 月,成立甘肅行政公署,下轄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臨夏、慶陽、天水、平涼、武都11個分區(專區、市)、73縣(局)。甘肅行署隸屬于西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1954年復原)。
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

1957年,以1929年的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名從元朝相沿至今。
1958年,劃3個專區(自治州)、19個縣市歸寧夏回族自治區管轄。
1962年,專區增加到13個,即蘭州、白銀、慶陽、平涼、天水、武都、定西、臨洮、武威、張掖、酒泉、臨夏、甘南。
1965年,共有12個專區(自治州、市)、81個縣,32個區公所、1559個人民公社,88個街道辦事處。
1975年,全省共設12個地、州、市,82個縣。
1985年,全省共設14個行署(州、市),轄86縣(自治縣、市 、區)。
2004年,全省現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
行政區劃
區劃 | 車牌 代碼 | 電話 區號 | 郵政 編碼 | 面積 (k㎡) | 下轄地區 |
---|---|---|---|---|---|
蘭州市 | 甘A | 0931 | 730000 | 1.33萬 | |
嘉峪關市 | 甘B | 0937 | 735100 | 0.29萬 | 峪泉鎮、文殊鎮、新城鎮 |
金昌市 | 甘C | 0935 | 737100 | 0.89萬 | 金川區、永昌縣 |
白銀市 | 甘D | 0943 | 730900 | 2.12萬 | 白銀區、平川區、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 |
天水市 | 甘E | 0938 | 741000 | 1.44萬 | |
酒泉市 | 甘F | 0937 | 735000 | 16.8萬 | |
張掖市 | 甘G | 0936 | 734000 | 4.09萬 | |
武威市 | 甘H | 0935 | 733000 | 3.32萬 | 涼州區、古浪縣、民勤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
定西市 | 甘J | 0932 | 743000 | 1.96萬 | |
隴南市 | 甘K | 0939 | 746000 | 2.79萬 | 武都區、宕昌縣、兩當縣、徽縣、成縣、西和縣、禮縣、康縣、文縣 |
平涼市 | 甘L | 0933 | 744000 | 1.13萬 | 崆峒區、涇川縣、靈台縣、崇信縣、華亭縣、庄浪縣、靜寧縣 |
慶陽市 | 甘M | 0934 | 745000 | 2.71萬 | 西峰區、正寧縣、華池縣、合水縣、寧縣、慶城縣、鎮原縣、環縣 |
臨夏州 | 甘N | 0930 | 731100 | 0.8萬 | |
甘南州 | 甘P | 0941 | 747000 | 4.02萬 | 合作市、夏河縣、瑪曲縣、舟曲縣、碌曲縣、迭部縣、臨潭縣、卓尼縣 |
參考資料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肅省位于祖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遊,地域遼闊。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于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東西蜿蜒1600多公裏,縱橫45.37萬平方公裏,佔中國總面積的4.72%。
氣候特征
甘肅各地氣候差別大,生態環境復雜多樣。

甘肅深居西北內陸,海洋溫濕氣流不易到達,成雨機會少,大部分地區氣候幹燥,屬大陸性很強的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春夏界線不分明,夏季短促,氣溫高,秋季降溫快。省內年平均氣溫在0~16℃之間,各地海拔不同,氣溫差別較大,日照充足,日溫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隴南山區和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無霜期各地差異較大,隴南河谷地帶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隻有140天。海拔多數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間,年降雨量約300毫米(40~800毫米之間)。
地形地貌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公裏,南北寬530公裏,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
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首推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諸如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隴南山地:
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于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裏歷史上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裏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公裏,寬由幾公裏到幾百公裏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達1000多公裏,大部分海拔在3500m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荒漠、草場、森林、冰雪,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畫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公裏、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裏地近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一塊塊山間平原,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能領略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甘肅省總土地面積約為45.44萬平方公裏(據國務院勘界結果為42.58萬平方公裏),居全國第7位,折合6.8億畝。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佔總土地面積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萬畝,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窪鹽鹼、沼澤等。總量為4544.02萬多公頃,人均佔有量2公頃,居全國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澤、石山裸岩、永久積雪和冰川等難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萬公頃土地可用于生產建設,佔土地總面積的60.11%。各種林地資源面積396.65萬公頃,有白龍江、洮河、祁連山脈、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達4000餘種,其中有連香樹、水青樹、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貴植物;野生動物中列入國家稀有珍貴動物的達54個種或亞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野馬、野駱駝、野驢、野氂牛、白唇鹿等。各類草地資源面積1575.29萬公頃,佔土地資源總面積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萬公頃,佔草地總面積的99.34%,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之一。

礦產資源
甘肅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礦業開發已成為甘肅的重要經濟支柱。境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截至2006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173種(含亞礦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種數的74%。甘肅省查明礦產資源的礦種數有97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5種、非金屬礦產53種、水氣礦產2種。列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地891處(含共伴生礦產),其中,大型礦床77個、中型202個、小型612個。據全國主要礦產資源儲量通報(2005),在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種中,甘肅省列全國第一位的礦產有10種,前五位的有25種,前十位的有49種。有亞洲最大的金礦——甘肅陽山金礦。陽山金礦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8噸,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據估算,陽山金礦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500億。
水資源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系。黃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幹流的小支流)、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幹湖水系)3個水系。河3個水系,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裏。全省自產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m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幹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系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龍江和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冬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谷,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724.15萬千瓦,居中國第10位,可能利用開發容量1068.89萬千瓦,年發電量為492.98億度,水力發電量居中國第4位。
能源資源
甘肅省能源種類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氣外,還有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其中,石油可採儲量為6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31.57億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門和隴東長慶兩油區。全省煤炭預測儲量為1428億噸,已探明125億噸,保有資源儲量120億噸,煤炭資源集中分布于慶陽、華亭、靖遠和窯街等礦區。甘肅風能資源豐富,總儲量為2.37億千瓦,風力資源居全國第5位,可利用和季節可利用區的面積為17.66萬平方公裏,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內部分山口地區,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目前正在建設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千萬千瓦級的超大型風電基地。甘肅是中國太陽能最為豐富的三個區域之一,各地年太陽總輻射值大約為4800~6400兆焦/m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按現有利用水準測算可開發資源量約為520萬噸標準煤/年。
植物資源
甘肅是一個少林省區,據第七次甘肅省森林資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積1042.65萬公頃,全省森林面積507.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28%;全省活立木總蓄積24054.88萬立方米,森林蓄積21453.97萬立方米。森林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櫟類、楊類以及華山松、樺類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積資源中,冷杉佔52.9%,雲杉佔11.7%,櫟類佔26.9%,楊類、華山松、樺類隻佔8.5%。甘肅主要林區分布在白龍江、洮河、小隴山、祁連山、子午嶺、康南、關山、大夏河、西秦嶺、馬山等處。
草場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連山地、西秦嶺、馬山、崛山、哈思山、關山等地,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間,氣候高寒陰濕,特別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牧草生長季節短,枯草期長;這類草場可利用面積為427.5萬公頃,佔全省利用草場總面積的23.84%,年平均鮮草產量4100公斤/公頃,總貯草量約175億公斤,平均牧草利用以50%計,約可載畜600萬羊單位。
糧食作物品種有冬小麥、春小麥、大麥、玉米、青稞、喬麥、糜谷、高粱、水稻、洋芋和豆類等20餘種,其中小麥是主體作物,分布遍及全省,約佔全省糧食作物的一半以上。
經濟作物主要品種有棉花、油料、蓖麻、芝麻、甜菜、蘇子、向日葵、大蒜、茶葉、煙草、啤酒花等十幾種。果樹資源有1000多個品種,其中桃、梨、杏、李、柿、棗、柑桔的品種有480個。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主要資源有7大類:油料植物有100多種,如文冠果(木瓜)、蒼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纖維和造紙原料植物約近百種,如羅布麻、浪麻、龍須草、馬蓮、芨芨草等;淀粉及釀造類植物有20多種,如橡子、沙棗、蕨根、魔芋、沙米、土茯苓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類有20多種,如栓皮櫟、五倍子、槐等;野生果類100多種,如中華奇異果、櫻桃、山葡萄、枇杷、板傈、沙棘等;野生葯材951種,有大黃、當歸、甘草、紅黃芪、鎖陽、肉蓯蓉、天麻等;特種食用植物10多種,其中比較名貴的野生植物有發菜、蕨菜、木耳、蕨麻、黃花菜、地軟、羊肚、蘑菇、鹿角菜等。甘肅是全國葯材主要產區之一,現有葯材品種9500多種,居全國第二位。主要經營的葯材有450種,如當歸、大黃、黨參、甘草、紅芪、黃芪、冬蟲草等,特別是“岷當”、“紋黨”產量大、質量好,是聞名中外的出口葯材。
動物資源
主要畜種禽種:甘肅養殖的牲畜主要有馬、驢、騾、牛、羊、駱駝等。甘肅養馬歷史悠久,遠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漢武帝時期,西北邊境設有官馬場36處。民間養馬亦較繁盛。自漢至今,一直是我國養馬業的重地。建國後,還先後引進和改良了阿爾登、整飭河、卡拉巴依馬等品種,養馬、驢、牛等得到了發展。禽種,除對靜寧雞、太平雞、臨洮雞等雜交改良外,現主要有來航雞、澳洲黑、蘆花洛克、洛島紅、科尼什、新漢、狼山雞等優良品種。水禽有北京鴨、麻鴨、中國白鵝、灰鵝和獅頭鵝等品種。
野生動物資源:甘肅境內共有野生動物650多種。其中:兩棲動物24種,爬行動物57種,鳥類441種,哺乳動物137種。這些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隴南市的文縣、武都、康縣、成縣、兩當等地。文縣讓水河、丹堡一帶,已列為全國第十三號自然保護區,出產大熊貓、金絲猴、麝、猞猁、掃雪等世界珍貴動物,並對梅花鹿、馬鹿、麝進行人工飼養。野生動物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動物有90多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24種,二類保護的24種,三類保護的4011種。
交通
鐵路
- 已有線路
高速鐵路:蘭新高鐵;
普通鐵路:隴海線、蘭新線、包蘭線、蘭青線、寶中線、寶成線、幹武線、紅會線、嘉鏡線、嘉策鐵路、敦煌鐵路、清綠鐵路。
- 在建、擬建線路

快速鐵路:蘭渝鐵路;
普通鐵路:蘭成鐵路、西平線、天平鐵路、銀西鐵路、柳格鐵路、蘭合鐵路等。
公路
普通國道:G109、G211、G212、G213、G215、G227、G310、G312、G316。
國家高速公路:G6(京藏高速公路)、G22(青蘭高速公路)、G30(連霍高速公路)、G70(福銀高速公路)、G75(蘭海高速公路)、G0611(張汶高速公路)、G2012(定武高速公路)、G3011(柳格高速公路)、G7011(十天高速公路)、G8513(平綿高速公路)。
省級高速公路:S1(蘭州機場高速公路)、S2(蘭郎高速公路)、S14(隴渭高速公路)、S17(金永高速公路)等。
重要公路樞紐:蘭州、定西、天水、武威、張掖、平涼—慶陽、酒泉—嘉峪關、隴南等。
航空
- 航空口岸
- 機場
經濟
綜述
2013年甘肅省完成生產總值5020億元,成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00億元,成長40%;大口徑財政收入933.6億元,成長25.3%;地方財政收入450.4億元,成長2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88.7元,成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3909.4元,成長14.2%。2012年甘肅省實現生產總值5650.2億元,比上年成長12.6%。
第一產業
2012年甘肅全年糧食總產量1109.7萬噸,比上年增產9.4%。其中,夏糧產量323.8萬噸,增產1.3%;秋糧產量785.9萬噸,增產13.1%。

2012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3.9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57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4.82萬公頃,增加0.03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3.64萬公頃,減少1.45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5.40萬公頃,增加3.86萬公頃;中葯材種植面積21.12萬公頃,增加2.57萬公頃。
2012年末大牲畜存欄650.9萬頭(隻),比上年末下降1.0%;牛存欄488.89萬頭,下降1.9%;羊存欄1932.79萬隻,成長1.8%;豬存欄655.32萬頭,成長5.4%。牛、羊、豬出欄分別為172.67萬頭、1087.16萬隻和721.83萬頭,分別比上年成長1.9%、2.3%和6.2%。
2012年肉類總產量92.28萬噸,比上年成長4.3%,其中牛肉、羊肉分別成長1.9%和2.3%。牛奶產量48.52萬噸,比上年成長2.9%;綿羊毛產量2.95萬噸,成長1.7%。全年水產品產量1.33萬噸,比上年成長1.5%。
2012年主要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8.10萬噸,比上年增產6.7%;烤煙產量1.09萬噸,增產10.5%;油料產量67.0萬噸,增產5.5%;水果產量359.71萬噸,增產8.7%;蔬菜產量1460.42萬噸,增產10.6%;中葯材產量75.94萬噸,增產22.6%。
第二產業
甘肅2012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074.24億元,比上年成長1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31.37億元,比上年成長1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3.4%,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88.36億元,比上年成長11.1%;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3.73億元,成長19.5%;股份製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55.82億元,成長15.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42億元,成長1.1%。
2012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78.75億元,比上年成長18.8%;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652.62億元,成長14.0%。
2012年發電量1083.25億千瓦小時,比上年成長5.38%;原油629.52萬噸,成長25.24%;原油加工量1520.52萬噸,下降5.76%;粗鋼產量810.16萬噸,下降1.18%;鋼材883.04萬噸,成長8.65%;水泥3515.06萬噸,成長27.97%;十種有色金屬294.10萬噸,成長34.15%。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9.2億元,比上年成長5.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201.87億元,成長2.6%。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13.05億元,成長1.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96.59億元,下降6.7%。
2012年石化、有色、電力、冶金、食品、煤炭和裝備製造業等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755.42億元,比上年成長13.34%,佔規模以上工業的90.89%;實現利潤226.51億元,成長4.9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87.39%。其中,裝備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6.61億元,成長15.72%;實現利潤16.51億元,成長0.67%。
第三產業
甘肅省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19.66億元,比上年成長10.60%。
2012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401.15億噸公裏,比上年成長34.05%;旅客周轉量666.41億人公裏,成長12.08%。其中:鐵路運輸完成貨運周轉量1489.73億噸公裏,成長30.27%,旅客周轉量379.75億人公裏,成長20.72%;公路運輸完成貨運周轉量905.94億噸公裏,成長39.93%,旅客周轉量286.44億人公裏,成長8.06%。
2012年年末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28.87萬輛,比上年末成長22.05%。其中,轎車58.51萬輛,成長26.40%;新註冊汽車23.33萬輛,成長13.69%。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09.92萬輛,比上年末成長25.47%;私人轎車保有量45.72萬輛,成長31.80%。
201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8.21億元,比上年成長11.89%。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79.97億元,成長11.96%;郵政業務總量8.24億元,成長10.46%。年末固定電話使用者377.77萬戶,比上年末下降4.71%。其中,城市272.42萬戶,成長0.92%;農村105.34萬戶,下降16.73%。減少固定電話使用者18.6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使用者1763.55萬戶,2012年新增149.98萬戶。其中,3G行動電話使用者308.7萬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使用者達到163.3萬戶,比上年末成長12.13%。
2012年國內旅遊人數7824.26萬人次,比上年成長34.29%;國內旅遊收入469.65億元,成長41.22%。全年境外入境旅遊人數10.20萬人次,比上年成長12.02%。其中,外國人6.69萬人次,成長22.39%;港澳台同胞3.51萬人次,下降3.57%。全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235萬美元,比上年成長28.47%。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7.04億元,比上年成長16.0%。按銷售單位所在地統計,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0.55億元,成長16.0%,其中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3.90億元,成長16.8%;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49億元,成長15.8%。 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47.64億元,比上年成長29.06%。其中,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334.47億元,成長31.44%;汽車類零售額165.22億元,成長20.27%;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67.47億元,成長33.4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49.03億元,成長24.9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8.36億元,成長15.76%;中西葯類零售額17.42億元,成長45.41%;金銀珠寶類零售額14.29億元,成長21.90%;日用品類零售額14.25億元,成長25.33%。
人口
人口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2590.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9.84萬人,佔41.68%,比重比上年提高1.55個百分點;鄉村人口1510.94萬人,佔58.32%。按年齡分,0~14歲人口440.59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7.01%,比重比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1928.68萬人,佔常住人口的74.44%,比重提高0.02個百分點;65周歲及以上人口221.5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8.55%,比重提高0.05個百分點。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322.85萬人,佔51.06%;女性人口1267.93萬人,佔48.94%。

全年出生人口31.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21‰,比上年上升0.0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5.8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6.11‰,上升0.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成長率為6.10‰,上升0.02個千分點。
民族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回族、藏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全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全族是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
甘肅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佔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全、蒙古、撒拉、哈薩克、滿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全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省內現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東鄉、積石山、張家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
回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散居在蘭州、平涼、定西、白銀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東、中段地區;東鄉、保全、撒拉族主要分布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裕固、蒙古、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中、西段地區。甘肅省86個縣、市、區中,除少數民族聚居的21個縣、市外,其餘65個縣、市、區中均有散居的少數民族。
政治
社會事業
教育
軍事院校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
中央軍委 | 蘭州市 |
大學部院校
獨立學院
序號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備註 |
---|---|---|---|---|
01 | 甘肅省教育廳 | 蘭州市 | 民辦 | |
02 | 民辦 | |||
03 | 民辦 | |||
04 | 民辦 | |||
05 | 民辦 |
專科院校
序號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備註 | |
---|---|---|---|---|
01 | 甘肅省人民政府 | 蘭州市 | ||
02 | ||||
03 | ||||
04 | ||||
05 | ||||
06 | ||||
07 | ||||
08 | 甘肅省教育廳 | 民辦 | ||
09 | 甘肅省人民政府 | 天水市 | ||
10 | ||||
11 | ||||
12 | 武威市 | |||
13 | ||||
14 | 嘉峪關市 | |||
15 | 酒泉市 | |||
16 | 金昌市 | |||
17 | 白銀市 | |||
18 | 定西市 | 甘肅中醫學院定西校區 | ||
19 | 張掖市 | |||
20 | 隴南市 |
歷史文化
風俗歷史
美食

蘭州清湯牛肉面俗稱“牛肉面”,是蘭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被當地人譽為蘭州的麥當勞。蘭州牛肉面創始于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牛肉面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蘭州牛肉面有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面條黃亮)五大特點。面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三細、毛細、韭葉子等種類。面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面不到兩分鍾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面湯、白蘿卜片,調上辣椒油、蒜苗、香菜。
百花全雞
這也是用發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隻肥母雞,取下雞脯,雞裏脊,加脂肉剁成細泥,加水、蛋清、精鹽,攪成雞茸。剩下部分加蔥、姜、精鹽上籠蒸爛取出,留頭、爪、翅膀,將其餘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鋪在魚盤中。另將菠菜、發菜、蒸熟的蛋黃分別製成細末。這時,將雞茸抹在盤內鋪的雞片上做成菱形塊(也可做成其它圖案)將菠菜、發菜、蛋黃這四種碎末整齊地撒在雞茸上。將雞頭用刀劈開擺在魚盤前端,雞爪去尖按雞形擺在魚盤的另一端,翅膀擺在兩邊。上籠蒸十分鍾,勾流水芡即成。這道菜操作精細,圖案新穎,香嫩可口,清淡不膩。
漿水,既可做清涼飲料,又能在吃面條時做湯。再加上蔥花、香菜調味.更是膾炙人口。所以,蘭州、定西、天水、臨夏等地的民眾,都喜歡吃漿水面。漿水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碗漿水,或者吃上一碗漿水面,立即會感到清涼爽快,還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漿水對某些疾病也有療效。有的高血壓病患者經常吃一點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據說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疾病,漿水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的醫院,曾用漿水配合葯物,治療燒傷病人。漿水的製作也很簡單。一般用芹菜、蓮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葉為料,煮熟以後加上發酵“引子”,盛在盆內蓋好,用衣物悶上一天後即可食用。
定西、武威釀皮子是面粉製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精心釀製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將優質面粉加水和成硬團,然後

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質和淀粉分離。面粉中的蛋白質俗稱面筋,被分離出來以後另行放置。遊離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後,將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適量的食用蓬灰,調成稀糊狀,隨即舀人大平底盤中,上籠蒸熟,切成薄片,隨碗搭配極受人們喜愛,食用者非常普遍。在涼州城裏,幾乎每街都有賣的,為數亦不少。釀皮子價廉物美,其味酸辣涼爽,柔韌可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
涼州還有一種“高擔釀皮”,據說製作者過去在街頭挑擔出售,因其擔子特別高而得名。高擔釀皮的製作和普通釀皮稍有差異,主要是蒸製過程中不加入食鹼,不提取面筋,所以,柔勁較強。另外,其成品色澤不是黃亮,而呈灰白。所用調料亦更精致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時還加入少許黃瓜絲或豆芽,因而在釀皮中獨樹一幟,被人們視為名品。
糊鍋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應該就算“糊鍋”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愛吃,賣糊鍋的店主在店門口架上一口大鍋,湯料用雞湯,投入蠶豆粉汁,成糊狀,再加蠶豆粉製成的粉塊、粉條、以及雞絲、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湯中即成,其味鮮香,突出姜與胡椒的辣味。
風景名勝
名稱 | 所在地 | 名稱 | 所在地 |
---|---|---|---|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 張掖市 | 文縣黃林溝國家濕地公園 | 隴南市 |
蘭州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 | 蘭州市 | 康縣梅園河國家濕地公園 | |
民勤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 | 武威市 | 參考資料: |
著名人物
古語雲: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中國歷史上甘肅名人以將居多,主要集中在兩漢和三國。如西漢時的李廣祖孫三人——李廣、李敢、李陵。趙充國,甘延壽。三國時的龐德,姜維。另有西漢時的著名外交家段會宗,西漢末期的軍閥隗囂,東漢末期的軍閥董卓,張綉。並有先事張綉,後佐曹操的大謀士賈詡。其他主要有唐朝時期的詩人李益。
姓名 | 事跡 | 姓名 | 事跡 |
---|---|---|---|
伏羲 | 人文始祖 | 不窋 | 古代周族部落首領 |
女媧 | 上古之神 | 鞠陶 | 不窋之子 |
軒轅黃帝 | 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 | 嫘祖 | 嫘祖始蠶 |
歧伯 | 華夏民族人文始祖 | 公劉 | 古代周部落首領 |
秦襄公 | 大秦開國之君 | 秦非子 | 秦的開國君主 |
秦始皇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的皇帝 | 段會宗 | 西漢著名外交家 |
李廣 | 西漢名將 | 李陵 | 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
趙充國 | 西漢屯田安邦名將 | 甘延壽 | 西漢將領、出身名門、義成侯 |
公孫賀 | 平定七國之亂、官拜丞相 | 馬援 | 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 |
公孫敖 | 從大長公主手中救衛青 | 王符 |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著《潛夫論》36篇 |
隗囂 | 西漢末年將領 | 李敢 | 西漢名將、被霍去病暗箭射殺 |
馬騰 | 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 | 李陵 | 西漢名將 |
張綉 | 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 | 趙壹 | 東漢著名辭斌家 |
董卓 | 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 | 皇甫謐 | 魏晉著名學者,醫學家 |
馬超 |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 賈詡 | 三國時期魏國謀士 |
姜維 |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 | 龐德 |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
韓遂 | 三國名將 | 索靖 | 晉代著名書法家 |
貂蟬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傅玄 | 魏晉時期著名學者 |
陰鏗 | 南朝著名詩人五言律詩的先驅 | 張芝 | 東漢大書法家 |
蓋勛 | 東漢著名清官 | 呂光 | 後涼的建立者 |
姚萇 | 後秦武昭帝 | 宋繇 | 西涼、北涼大臣名儒 |
姚興 | 後秦文桓帝 | 李暠 | 西涼開國皇帝 |
苻洪 | 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 | 劉雄 | 北周大將軍、柱國、趙郡公 |
苻堅 |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 李穆 | 北周名將、屢建奇功,隋朝位列三公 |
李世民 | 唐朝君主 | 李淵 | 政治家和戰略家 |
李翱 |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 梁肅 | 唐文學家 |
李思訓 | 唐代大將軍、山水畫家 | 李益 | 唐代詩人 |
李白 | 浪漫主義詩人 | 梁肅 | 唐文學家 |
李翱 |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 王仁裕 | 五代文學家 |
李夢陽 | 明代"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趙邦清 | 明代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 |
米萬鍾 | 明代著名書畫家 | 劉爾炘 | 近代著名學者 |
金鑾 | 明代散曲家 | 安維峻 | 清代著名的諫官、“隴上鐵漢” |
張澍 | 清代著名學者 | 封芝琴 | 劉巧兒的原型 |
馬步芳 |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 鄧寶珊 | 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 |
蔣雲台 | 國民黨陸軍中將 | 李世軍 | 曾任國民政府南京(首都)市長 |
杜堃 | 國民黨陸軍中將 | 牛鑒 | 清道光朝兩江總督 |
姓名 | 事跡 | 姓名 | 事跡 |
---|---|---|---|
潘石屹 |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 秦大河 | 首個橫穿南極的中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王進喜 | 大慶油田“鐵人” | 楊子恆 |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一位華人 |
朱軍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任繼周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草業科學的奠基人 |
水均益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盧柯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裴新華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姚檀棟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張麗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施雅風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冰川學家 |
耿薩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李燦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修平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文蘭 |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
張莉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張學忠 | 四川省省委書記 |
馬斌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陳寶生 | 中央黨校副校長 |
張騰岳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蔡武 | 文化部部長 |
和佳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王石 | 衛生部副部長 |
朵英賢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95式槍族之父 | 陸武成 |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
葛寶豐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骨科奠基人之一 | 李建華 |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
吳有生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劉希模 | 天鴻集團總裁 |
柴天佑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慈國威 | 前中國駐哈薩克大使館武官 |
賈承造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馬蕭蕭 | 中國十佳軍旅詩人 |
徐德龍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栓科 |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 |
王隴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趙季平 | 著名電影作曲家 |
閆希軍 | 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 | 張維 | 著名書法家 |
李陽 | 瘋狂英語創始人 | 雷達 | 著名作家 |
胡亞權 | 《讀者》雜志的創辦人 | 王曉銀 | 著名畫家 |
馬三立 | 相聲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