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國家最高獎學金額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
1、中國政府獎學金分為全額獎學金和部分獎學金。
2、中國政府全額獎學金內容如下:免交註冊費、學費、實驗費、實習費、基本教材費和住宿費;提供與中國學生同等的公費醫療服務;提供獎學金生活費和一次性安置補助費;提供入學時由入境口岸城市至學校所在城市、漢語補習院校所在城市至專業院校所在城市,以及畢業時學校所在城市至出境口岸城市的火車硬座車票(乘坐通宵火車時為硬臥車票);獎學金生的國際旅費原則上由派遣方負擔。另有協定者按協定規定辦理。
3、獎學金生活費和一次性安置補助費,具體標準如下:大學部生獎學金生活費:每人每月800元人民幣碩士研究生獎學金生活費:每人每月1,100元人民幣博士研究生獎學金生活費:每人每月1,400元人民幣漢語進修生獎學金生活費:每人每月800元人民幣(具有大學畢業以上學歷者每人每月1,100元人民幣)普通進修生獎學金生活費:每人每月1,100元人民幣高級進修生獎學金生活費:每人每月1,400元人民幣 上述各類獎學金生學習期限滿一學年者,入學時發給一次性安置補助費600元人民幣;學習期限不滿一學年者,入學時發給一次性安置補助費300元人民幣。
長城獎學金與全額普通進修生獎學金或高級進修生獎學金待遇相同。
優秀生獎學金與全額碩士研究生獎學金或博士研究生獎學金待遇相同。HSK優勝者獎學金:與全額漢語進修生獎學金待遇相同。中華文化研究項目:免交註冊費、研究費、住宿費和緊急醫療費,另按月發給研究補助費3,000元人民幣,提供一次性圖書資料費750元人民幣和學術旅行補助費1,000元人民幣。 外國漢語教師短期研修項目:免交註冊費、學費、住宿費和緊急醫療費,提供一次性生活補助費2,000元人民幣;參加集體教學旅行者免交住宿費和交通費,並另提供650元人民幣的餐費補助。 中國政府將不定期調整獎學金標準,具體情況請參見由CSC印製的《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生指南》。 部分地方政府和學校也設有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具體情況請直接向有關地方政府和大學查詢。
分類
中國政府獎學金按學生類別分為大學部生獎學金、碩士研究生獎學金、博士研究生獎學金,漢語進修生獎學金、普通進修生獎學金和高級進修生獎學金,另外按項目分為長城獎學金、優秀生獎學金、HSK優勝者獎學金、外國漢語教外師短期研修項目和中華文化研究項目等。
研究生獎學金
2014年秋季學期起,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每年資助標準博士生不低于10000 元、碩士生不低于6000元;同時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崗位津貼資助力度。提高國家助學貸款最高限額。落實和完善鼓勵捐資助學的優惠政策。
類別
中國
大學部生
向申請到中國大學攻讀學士學位者提供,期限一般為4學年(醫學專業等為5學年)。申請者應具有相當于中國高級中學畢業的學力,學習成績優秀,並通過中國大學入學考試或經推薦被中國大學免試錄取,年齡在 25周歲以下。

碩士生
向申請到中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者提供,期限2-3學年。申請人應具有學士學位,學習成績優秀,在中國境外申請者需有兩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薦,在華申請者應已獲得中國高校的錄取,年齡在35周歲以下。
博士生
向申請到中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者提供,期限3學年。申請者應具有碩士學位,學習成績優秀,在中國境外申請者需有兩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薦,在華申請者應已獲得中國高校的錄取,年齡在40周歲以下。
漢語進修生
向非漢語專業畢業或無漢語基礎、申請來華專門學習漢語者提供,期限l-2學年。申請者應具有相當于中國高級中學畢業以上的學力,年齡在35周歲以下。
普通進修生
向申請來華進修原所學專業者提供,期限l-2學年。申請者應為大學二年級以上在校學生或具有相當于大學大學部畢業的學力,年齡在45周歲以下。
高級進修生
向申請來華就某一專題在中國導師指導下進修提高者提供,期限l-2學年。申請者應具有相當于中國碩士研究生畢業以上的學力,並有兩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薦,年齡在50周歲以下。
申請上述中國政府獎學金者原則上應具有相應的漢語水準(漢語進修生和申請以外語作為授課語言者除外);漢語水準達不到學習要求者,可安排最長不超過2學年的漢語補習,其中需要漢語補習的大學部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獎學金期限相應延長,進修生的漢語補習時間計入規定的獎學金期限。
長城
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招生類別為普通進修生和高級進修生,提供對象、期限及申請條件與普通進修生獎學金和高級進修生獎學金要求相同。
優秀生
向已完成原定在華學習計畫,並于當年考取碩士或博士研究生且品學兼優者提供。期限和申請條件與碩士研究生獎學金和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要求相同。
HSK優勝者
向在中國境外參加漢語水準考試(HSK)的成績優勝者提供,來華學習專業為漢語,期限不超過一學年,年齡在40周歲以下。
研修項目
資助從事漢語教學的外國專職漢語教師來華短期研修,課堂教學時間為4周;另安排2周免費教學旅行,可自願參加;申請者應具有大學大學部畢業以上學力,連續從事漢語教學3年以上,年齡在50周歲以下。
文化項目
資助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外國學者短期來華,在中國導師的指導下或者與中國學者合作開展研究,期限不超過5個月。申請者應具有博士學位或者相當于副教授以上的職位,出版或發表過有關中國語言、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專著或論文,年齡一般在55周歲以下。
美國留學
獎學金有以下幾種(這所有獎學金都可以統稱為 Scholarship):
1、Fellowship:這是大家最喜歡的一種獎學金,不幹活白拿錢,而且不用繳稅;即使繳的話,稅率還比TA 或者RA 低。
2、Tuition Scholarship:幫你出全部或者部分學費。
3、Teaching Assistantship(TA):助教,一般是1/2 的助教,教課、改作業、批卷子、組織大學部學生討論,一周一般幹20 小時的活,任務比較固定。1/2 的意思是一周隻需要工作20小時(全職工作是每周40 個小時,20 個小時正好是1/2)。去當TA,但是沒有考過TSE 的,一般學校會提前給你TA 培訓,這一般會要求你要比其他的人提前入學,不過這個培訓也是學校出錢,所以不必擔心。
4、Research Assistantship(RA):助研,一般就是幫忙在實驗裏打工,這個工作的辛苦程度就要看你老板要你去了幹什麽了,可能沒什麽活幹,那將非常輕松;也可能有很多活,比較累。這個和教授有關。
關于 TA 和RA(有時候統稱為Graduate Assistantship),是肯定要繳稅的。你一年的薪金,根據中美關于留學生獎學金的協定,前$5000 是不用繳稅的,多出的部分要繳聯邦稅、州稅和地方稅,同時各州的要求不同,但一般至少也要繳納15%。但是在年終,由于學生屬于低收入人群,根據美國法律規定,要進行一部分的退稅,就是把你繳的稅退回一半左右。
至于獎學金,要事先弄清楚是一年的、兩年的,還是一直到畢業的。好多大學是給一年級的新生發fellowship,以後幾年改成TA 或者RA;也有的就是說隻先發第一年的,以後的獎學金要看以後的評定。這個評定一般要求你每年的成績在B 以上,不過一般中國學生在那裏都很用功,也很辛苦,一直都能通過評定,繼續拿獎學金。
申請辦法
大學部生獎學金、碩士研究生獎學金、博士研究生獎學金、漢語進修生獎學金、普通進修生獎學金、高級進修生獎學金可向所在國負責留學生派遣的政府部門、相關機構或中國大使館提出申請,申請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4月。
其他專項獎學金申請途徑和辦法如下:
長城獎學金可通過本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提出申請,申請時間在每年的2-4月;
優秀生獎學金可通過所在學校向CSC提出申請,申請時間在每年的4-6月;
HSK優勝者獎學金可通過HSK考試主辦單位或中國大使館、總領事館向CSC提出申請,申請時間在每年的2-4月;
中華文化研究項目可通過中國大使館、總領事館或中國的合作大學、學者隨時向CSC提出申請;
外國漢語教師短期研修項目可通過中國大使館、總領事館向CSC提出申請,申請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4月。
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時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中國政府獎學金申請表》(由CSC統一印製);
2、經過公證的最高學歷證明和學習成績證明;如申請人為在校學生或已就業,需另外提交本人所在學校或單位出具的在學證明或在職證明;
3、來華學習時間在6個月以上者(含6個月)需出具《外國人體格檢查記錄》(由中國衛生檢疫部門統一印製);
4、來華學習或研究計畫(不少于200字);
5、在中國境外申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者或申請作為高級進修生者,需出具兩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薦信;在中國境內申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者,需出具報考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6、申請學習音樂、美術專業者需提交本人的有關作品的錄音帶或照片;
7、在中國境外申請讀理工農醫專業大學部者,需另外提交由中國使館舉辦的數理化水準測試成績單或所在國高中畢業會考成績單,申請學習經濟和管理類專業大學部者需提交數學水準測試成績證明;在中國境內申請者需出具有關學校的入學考試成績證明和錄取通知書;
8、申請"中華文化研究項目"者需提交本人已發表的主要著作或論文目錄。
高校名單
截止2012年11月20日已有208所院校入圍,名單如下
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名單(208所) | ||
地區 | 學校序號 | 院校名稱 |
北京 | 001 | 北京大學 |
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
003 | 清華大學 | |
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
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
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007 | 北京理工大學 | |
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
009 | 北京郵電大學 | |
010 | 北京中醫葯大學 | |
011 | 北京師範大學 | |
012 | 首都師範大學 | |
013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
014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
015 | 首都醫科大學 | |
016 | 北京語言大學 | |
017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
018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
019 | 北京體育大學 | |
020 | 中央音樂學院 | |
021 | 中央美術學院 | |
022 | 中央戲劇學院 | |
023 | 北京電影學院 | |
024 | 北京化工大學 | |
025 | 首都體育學院 | |
026 | 中國農業大學 | |
027 | 中央財經大學 | |
028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博士生項目) | |
029 | 外交學院 | |
030 |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 |
031 | 北京林業大學 | |
032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 | |
033 | 中央民族大學 | |
034 | 華北電力大學 | |
035 | 中國政法大學 | |
036 |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 |
037 | 中國傳媒大學 | |
038 | 中國音樂學院 | |
天津 | 039 | 南開大學 |
040 | 天津師範大學 | |
041 | 天津工業大學 | |
042 | 天津理工大學 | |
043 | 天津財經大學 | |
044 | 天津大學 | |
045 | 天津醫科大學 | |
046 | 天津中醫葯大學 | |
047 | 天津外國語學院 | |
048 |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 |
049 | 天津科技大學 | |
上海 | 050 |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醫學部 |
051 | 同濟大學 | |
052 | 上海交通大學 | |
053 | 華東理工大學 | |
054 | 東華大學 | |
055 | 上海中醫葯大學 | |
056 | 華東師範大學 | |
057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
058 | 上海音樂學院 | |
059 | 上海大學 | |
060 | 上海財經大學 | |
061 | 上海師範大學 | |
062 | 上海體育學院 | |
063 | 上海理工大學 | |
064 | 上海海事大學 | |
065 | 華東政法大學 | |
066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
重慶 | 067 | 重慶大學 |
068 | 西南大學 | |
069 | 重慶郵電大學 | |
070 | 重慶醫科大學 | |
黑龍江 | 07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072 | 黑龍江大學 | |
073 | 東北林業大學 | |
074 | 佳木斯大學 | |
075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076 | 齊齊哈爾大學 | |
077 |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 |
078 | 東北農業大學 | |
079 | 哈爾濱師範大學 | |
吉林 | 080 | 吉林大學 吉大醫學院 |
081 | 東北師範大學 | |
082 | 吉林師範大學 | |
083 | 長春理工大學 | |
084 | 北華大學 | |
085 | 延邊大學 | |
遼寧 | 086 | 遼寧大學 |
087 | 大連醫科大學 | |
088 | 大連理工大學 | |
089 | 東北大學 | |
090 | 大連海事大學 | |
091 | 中國醫科大學 | |
092 | 遼寧師範大學 | |
093 | 沈陽師範大學 | |
094 | 東北財經大學 | |
095 | 大連外國語學院 | |
096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
097 | 遼寧中醫葯大學 | |
098 | 沈陽工業大學 | |
099 | 沈陽建築大學 | |
100 | 大連交通大學 | |
101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
102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
103 | 沈陽理工大學 | |
安徽 | 104 | 安徽大學 |
10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106 | 安徽農業大學 | |
107 | 安徽師範大學 | |
108 | 合肥工業大學 | |
江蘇 | 109 | 南京大學 |
110 | 東南大學 | |
111 | 河海大學 | |
112 | 江南大學 | |
113 | 南京中醫葯大學 | |
114 | 中國葯科大學 | |
115 | 南京師範大學 | |
116 | 南京理工大學 | |
11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118 | 蘇州大學 | |
119 | 中國礦業大學 | |
120 | 南京農業大學 | |
12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122 | 江蘇大學 | |
123 | 揚州大學 | |
浙江 | 124 | 浙江大學 |
125 | 寧波大學 | |
126 | 中國美術學院 | |
127 | 浙江師範大學 | |
128 | 浙江理工大學 | |
129 | 浙江工業大學 | |
130 | 浙江科技學院 | |
131 | 杭州師範大學 | |
132 | 溫州醫學院 | |
山東 | 133 | 山東大學 |
134 | 中國海洋大學 | |
135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136 | 青島大學 | |
137 | 青島科技大學 | |
138 | 魯東大學 | |
139 | 山東師範大學 | |
湖南 | 140 | 湖南大學 |
141 | 中南大學 | |
142 | 湘潭大學 | |
143 | 湖南師範大學 | |
湖北 | 144 | 武漢大學 |
145 | 華中科技大學 | |
146 | 中國地質大學 | |
147 | 華中師範大學 | |
148 | 武漢理工大學 | |
149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
150 | 華中農業大學 | |
廣東 | 151 | 華南農業大學 |
152 | 華南理工大學 | |
153 | 中山大學 (醫學院為原中山醫科大學) | |
154 | 廣州中醫葯大學 | |
155 | 南方醫科大學 | |
156 | 汕頭大學 | |
157 | 華南師範大學 | |
158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
廣西 | 159 | 廣西師範大學 |
160 | 廣西大學 | |
161 | 廣西醫科大學 | |
162 | 廣西民族大學 | |
福建 | 163 | 廈門大學 |
164 | 福建師範大學 | |
165 | 福建農林大學 | |
166 | 福建醫科大學 | |
四川 | 167 | 西南交通大學 |
168 | 四川大學 | |
169 | 西南財經大學 | |
170 | 電子科技大學 | |
171 | 成都中醫葯大學 | |
陝西 | 172 | 西北工業大學 |
173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174 | 西安交通大學 | |
175 | 長安大學 (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 |
176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
177 | 陝西師範大學 | |
178 | 西安石油大學 | |
179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甘肅 | 180 | 西北師範大學 |
181 | 蘭州大學 | |
182 | 蘭州交通大學 | |
183 | 蘭州理工大學 | |
江西 | 184 | 南昌大學 |
185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
186 | 江西師範大學 | |
187 | 南昌航空大學 | |
雲南 | 188 | 昆明理工大學 |
189 | 雲南師範大學 | |
190 | 雲南大學 | |
191 | 雲南財經大學 | |
192 | 昆明醫學院 | |
193 | 雲南民族大學 | |
新疆 | 194 | 石河子大學 |
195 | 新疆師範大學 | |
196 | 新疆大學 | |
197 | 新疆醫科大學 | |
貴州 | 198 | 貴州大學 |
內蒙古 | 199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200 | 內蒙古大學 | |
201 | 內蒙古師範大學 | |
202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
河南 | 203 | 鄭州大學 |
河北 | 204 | 河北工業大學 |
205 | 河北大學 | |
206 | 燕山大學 | |
寧夏 | 207 | 寧夏大學 |
海南 | 208 | 海南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