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曼迪人于13世紀進入該地區。1462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侵入,荷蘭、法國和英國殖民者亦隨後運來400名"自由"黑奴,定居弗裏敦(即自由城)。1808年,沿海地區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淪為英"保護地"。1961年4月27日宣布獨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1971年4月19日成立共和國,西亞卡·史蒂文斯出任總統。同年7月29日同中國建交。1978年6月公民投票通過一黨製共和國憲法。在1985年10月大選中,武裝部隊司令約瑟夫·賽義杜·莫莫少將當選總統。莫莫執政後期,完成了一黨製向多黨製政體的轉變。

1991年,福迪·桑科領導的"革命聯合陣線"(簡稱聯陣)發動叛亂,獅子山內戰爆發。1992年4月,來自平叛前線的一批年輕軍官發動政變,推翻莫莫政權,成立以斯特拉瑟上尉為首的"全國臨時執政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1996年1月,"全國臨時執政委員會"副主席比奧發動不流血政變,就任主席。2月,獅子山舉行首次多黨總統和議會選舉,人民黨候選人艾哈邁德·泰詹·卡巴當選總統。
1997年5月,科羅馬少校發動政變,組成包括聯陣在內的軍政權,卡巴總統流亡幾內亞。1998年2月,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維和部隊推翻塞軍政權,3月,卡巴總統回國復職。2000年11月,塞政府與聯陣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簽署停火協定,並著手落實解除武裝、復員和重返社會(DDR)計畫。2002年1月,塞舉行解武進程結束和收繳武器焚毀儀式,宣告內戰結束。5月,卡巴總統在大選中獲勝,蟬聯總統。
2004年2月,塞DDR計畫正式結束。2014年,塞政局基本穩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位于非洲西部,北、東北與幾內亞接壤,東南與賴比瑞亞交界,西、西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485公裏。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5~10月為雨季,11~4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約26℃。2月至5月氣溫最高,室外最高溫度可達40℃以上,8月至9月氣候最為涼爽,最低溫度可達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000-5000毫米,是西非降雨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環境資源
鋁礬土儲量1.22億噸,金紅石儲量約1億噸,鐵礦砂儲量2億噸。漁業資源豐富,主要有邦加魚、鮪魚、黃花魚、青魚和大蝦等,水產儲量約100萬噸。全國森林面積約32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4%,盛產紅木、紅鐵木等,木材儲量300萬立方米。
區域劃分
政區
全國分為3個省和1個區,即北方省(North Province)、南方省(South Province)、東方省(East Province)和弗裏敦所在的西區(West Area)。3個省之下設有12個行政區,行政區以下設149個酋長領地。
省、區名 | E2005 | C1985.12.15 | 面積(km) | 首府 |
---|---|---|---|---|
東部Eastern | 1,495,971 | 960,547 | 15,553 | 凱內馬Kenema |
凱拉洪Kailahun | 387,824 | 233,839 | 3,859 | 凱拉洪Kailahun |
凱內馬Kenema | 537,864 | 337,055 | 6,053 | 凱內馬Kenema |
科諾Kono | 570,283 | 389,653 | 5,641 | 塞法杜Sefadu |
北部Northern | 1,884,871 | 1,259,621 | 35,936 | 馬克尼Makeni |
邦巴利Bombali | 549,924 | 317,729 | 7,985 | 馬卡尼Makeni |
坎比亞Kambia | 274,118 | 186,231 | 3,108 | 坎比亞Kambia |
洛科港Port Loko | 452,095 | 329,344 | 5,719 | 洛科港Port Loko |
科伊納杜古Koinadugu | 256,686 | 183,266 | 12,121 | 卡巴拉Kabala |
通科利利Tonkolili | 352,048 | 243,051 | 7,003 | 馬布拉卡Magburaka |
南部Southern | 1,137,355 | 741,377 | 19,694 | 博城Bo |
博城Bo | 404,036 | 268,671 | 5,219 | 博城Bo |
邦特Bonthe | 151,979 | 97,975 | 3,458 | 邦特Bonthe |
莫揚巴Moyamba | 418,184 | 250,514 | 6,902 | 莫揚巴Moyamba |
普傑洪Pujehun | 156,388 | 117,185 | 4,105 | 普傑洪Pujehun |
歇爾布羅鎮區Sherbro Urban * | 6,768 | 7,032 | 10 | 邦特Bonthe |
西部區Western Area | 1,345,142 | 554,243 | 557 | 弗裏敦Freetown |
弗裏敦Freetown * | 1,095,110 | 469,776 | 13 | 弗裏敦Freetown |
郊區Western Rural Area * | 250,032 | 84,467 | 544 | 弗裏敦Freetown |
塞拉裏昂Sierra Leone | 5,863,339 | 3,515,812 | 71,710 | 弗裏敦Freetown |
城市
弗裏敦(英文:Freetown),獅子山的首都,位于大西洋岸邊的弗裏敦半島(FreetownPeninsula),2004年人口有1,070,200人。
弗裏敦是獅子山主要的出口港口,經濟主要與它的港口有關。弗裏敦主要工業包括魚類加工、碾米、煉油、鑽石切割、卷煙業等等。自由城位于北緯8度31分,西經13度15分。
凱內馬是獅子山第三大城市,截止至2014年7月30日塞總統科羅馬宣布緊急狀態以來,凱內馬已成為一座孤城。
國家象征
國旗
獅子山國旗啓用于1961年4月27日。國旗長度比例為3:2 。國旗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自上而下依次為綠、白、藍三色。綠色象征農業,還代表國家的自然資源和山脈; 白色象征國家的統一和人民對正義的追求;藍色象征海洋和希望,希望獅子山的天然良港對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國徽
獅子山國徽由英國紋章院設計,196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獅子山。1961年獨立後,獅子山決定延用此徽為國徽。盾形微紋中間的金獅,維系著獅子山與英國,也象征"獅子山"。鋸齒形山峰上3支火炬熊熊燃燒,在時光的隧道中,它的光芒始終引導著人民走向自由和獨立。金獅下端的藍、白相間波紋線,代表位于大西洋畔的弗裏敦港口,這也是國家的首都。兩隻勇敢剛毅的金獅屹立在盾徽兩側,肢扶油棕樹,表明棕桐油在該國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國徽底部的白色飾帶上寫著英文格言:"團結、自由、正義"。

國歌
《我們贊頌你,自由的國家》
人口民族
610萬(2012年)。全國有20多個民族。南部的曼迪族最大,北部和中部的泰姆奈族次之,兩者各佔全國人口的30%左右;林姆巴族佔8.4%;由英、美移入的"自由"黑人後裔克裏奧爾人佔10%。官方語言為英語,民族語言主要有曼迪語、泰姆奈語、林姆巴語和克裏奧爾語。6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3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10%信奉拜物教。
政治
政策
卡巴執政以來,堅持民族和解政策,致力于結束內戰、恢復國內和平與穩定。

憲法
現行憲法于1991年9月24日頒布。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內閣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有權任免副總統、內閣部長、軍隊司令、警察總監、總檢察長、首席法官和若幹名指定議員等。總統任期5年,可連任,但不得超過兩任。
議會
實行一院製,議員任期5年。本屆議會于2012年11月產生,包括12名大酋長議員和112名民選議員(其中全國人民大會黨佔67席,獅子山人民黨佔42席,另有3席尚未選出)。議長埃貝爾·納撒尼爾·斯特朗(Abel Nathaniel Stronge),系無黨派人士,2012年12月當選連任。
政府
科羅馬總統連任後對政府進行了改組。新內閣成員有: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薩穆拉·卡馬拉(Samura Kamara),財政與經濟發展部長凱法拉·瑪拉(Keifala Marah),國防部長艾爾弗雷德·帕洛·康特(Alfred Palo Conteh),總檢察長兼法務部長弗蘭克·卡爾博(Frank Kargbo),內政部長約瑟夫·班達布拉·達烏達(Joseph Bandabla Dauda),新聞與通訊部長:阿爾法·薩希德·巴卡爾·卡努(Alpha Saahid Bakar Kanu),貿易與工業部長哈吉奧斯曼·博耶·卡馬拉(Alhaji Osman Boie Kamara),衛生部長米婭塔·卡爾博(Miatta Kargbo),能源部長奧盧尼伊·羅賓-科克爾(Oluniyi Robbin-Coker),水力資源部長莫莫杜·馬利吉(Momodu Maligi),地方政府與農村發展部長黛安娜·科諾馬尼(Diana Konomani)等。
司法
司法機構分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上級法院有最高法院、抗訴法院和高等法院。下級法院包括地區治安法院和酋長領地地方法院。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和上級法院法官由總統直接任命。現任首席大法官為烏姆·哈瓦·泰詹·賈洛(Umu Hawa Tejan Jalloh,女)。總檢察長由法務部長兼任,現為弗蘭克·卡爾博(Frank Kargbo)。
政黨
全國人民大會黨(All People's Congress,APC):執政黨。1960年9月成立。1967年成為執政黨,1992年該黨領導的政權在軍事政變中被推翻。1996年大選失利後成為在野黨,2007年9月重新執政。黨的宗旨是促進民主和多黨製,保護自由與人權,建立公平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現任黨領袖為總統科羅馬,主席博爾齊·康特(Birch Conteh),總書記維克多·福(Victor Foh)。
獅子山人民黨(The Sierra Leone People's Party,SLPP):在野黨。1951年4月成立,是塞最早成立的政黨。宗旨是為鞏固、維護和促進民主與人權的基本原則而奮鬥。黨員主要來自曼迪族,在伊斯蘭教信徒中影響廣泛。現任黨主席為約翰·本傑明(John O. Benjamin),總書記為雅各布·薩法(Jacob Jusu Saffa)。
人民民主改革運動黨(People's Movement for Democratic Change,PMDC):參政黨。2006年1月成立,系由從人民黨中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宗旨是促進團結、自由、公正和平等,實現良治與發展。現任黨領袖為查爾斯·馬蓋(Charles Margai)。
政要
總統歐內斯特·巴伊·科羅馬。1953年10月2日生。信奉天主教。畢業于獅子山大學,曾獲歷史、哲學和法律綜合專業學士學位以及保險學研究生文憑。1978年至2002年先後在獅子山國家保險公司、獅子山保險信托有限公司工作。1996年當選議員。2002年3月當選大會黨領袖,參加當年總統選舉失敗後任議會少數黨黨團領袖。2007年9月當選總統,2012年11月連選連任。

軍事
國防
1961年建軍,稱獅子山皇家部隊,1971年改稱獅子山共和國武裝部隊。最高指揮機構為國防部,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兼國防部長。實行義務兵役製。1997年軍事政變後,國家安全防衛和清剿叛軍的任務由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駐塞維和部隊和塞民防部隊承擔。根據1999年7月7日簽訂的洛美協定規定,西共體維和部隊自1999年8月開始撤出,維和任務由聯合國駐獅子山特派團替代;聯陣、民防部隊、獅子山軍隊和準軍事組織的所有戰鬥人員的武裝將被解除,重新組建能反映獅子山地緣政治結構的武裝部隊。從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解除武裝進程分階段逐步完成,聯陣和民防部隊共有47000餘人被解武。。此後,塞重組共和國武裝部隊。現任總參謀長為羅伯特·科羅馬準將(Brig. Robert Yirra Koroma)。
軍力
塞現有總兵力9874人,其中陸軍9544人,海軍298人,空軍32人。2008年,塞國防預算約1400萬美元。
經濟
概況
塞系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人類發展指數已連續4年排名居世界末位。經濟以農業和礦業為主。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4%,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65%,糧食不能自給。礦藏豐富,主要有鑽石、黃金、金紅石等。連年戰亂給塞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基礎設施毀壞嚴重,貨幣大幅貶值,國民經濟瀕于崩潰。隨著內戰結束,政局趨穩,塞政府集中精力重建經濟,製定《減貧與成長臨時戰略檔案》,優先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礦業開發,大力爭取外援和吸引外資,2012年至2014年經濟情勢明顯好轉。
總量
2012年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3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15.2%
貨幣名稱:利昂(Leone)
匯率:1美元=4339利昂
通貨膨脹率:12.9%
貨幣
利昂Leone(2008上半年匯率約2950利昂=1美元)
工業
2012年工業總產值約3.04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8%。採礦業是主要工業部門,其餘有建築業、食品加工、製鞋、石油提煉、製漆和水泥等。2010年鑽石出口43.8萬克拉。
農業
2012年農業總產值約22.35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7.3%。全國65%以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塞可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75%,但隻有9%為已耕地。塞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適宜農作物生長,但生產方式落後,大多以家庭為單位採用傳統方法耕作。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作物有可可、木薯、咖啡、稻米、甘薯、花生、玉米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豬、雞為主。
旅遊業
獅子山海濱地區風光秀麗,十分適宜發展旅遊業。但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資金,旅遊資源一直得不到有效開發。2010年全國賓館酒店有各類註冊旅遊服務設施221個,床位3255張,旅遊從業人員3643人,入境遊客31271人。主要景點有:50公裏長、未被污染的原始沙灘、賓圖瑪尼山脈和鐵吉山脈等。

財政金融
2011年度財政收支情況如下:總收入21710億利昂,總支出27520億利昂,赤字5810億利昂。
2011年末,外匯儲備(不含黃金)2.6億美元。
獅子山銀行是塞中央銀行,負責製定規章製度和監督金融運作。截至2006年,共有8家商業銀行、2家票據貼現銀行以及數十個外匯兌換所。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金紅石、鋁礬土、鑽石、鐵礦砂、可可、咖啡等,主要進口食品、燃油、機械、車輛、工具等。同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1999年出口額113.5億利昂,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4.3%,進口額1538.6億利昂。2011年主要出口對象為比利時、羅馬尼亞、美國、荷蘭等;進口主要來自中國、南非、美國、英國等。

2010 | 2011 | 2012 | |
進口額(離岸價格) | 8.81 | 16.31 | 15.97 |
出口額(離岸價格) | 3.60 | 3.82 | 9.53 |
差 額 | -5.21 | -12.49 | -6.44 |
外國援助
2011年接受外援總額4.29億美元,其中雙邊援助約1.8億美元,多邊援助約2.49億美元。排在前五位的援助方依次是:英國8000萬美元、歐盟7600萬美元、世界銀行5900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800萬美元、美國2800萬美元。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致力于非洲團結和地區合作;主張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反對外來幹涉,呼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重視發展同英、美等國關系,努力改善同歐盟及國際金融機構的關系,以爭取對其和平進程及經濟重建的支持;繼續保持與主要伊斯蘭國家的友好交往。現為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英聯邦、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馬諾河聯盟等組織成員,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現為非盟聯合國安理會改革10國元首委員會主席。
外交關系
同中國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獅子山共和國于1971年7月29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順利。 2013年7月3日,獅子山新任駐華大使維克托·博卡裏·福(Victor Bockarie Foh)向習近平主席遞交國書。
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建交以來,中國為塞援建了稻谷種植技術推廣站、公路橋、體育場、蔗糖生產聯合企業辦公樓、水電站等項目。
中塞互利合作始于1984年。1985年起,中方在塞開辦了多家合資或獨資企業。中水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在塞開展漁業捕撈業務。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改造租賃經營濱圖瑪尼飯店,並于2003年正式對外營業。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于2003年與塞簽署糖聯項目承包協定,2005年起開始生產蔗糖。由河南國基公司投資興建的塞工業園區項目于2005年4月開園營業。由中國電工設備總公司承建的多多水電站升級改造工程于2007年7月竣工並運行。中鐵物資和山東鋼鐵還參與了唐克裏裏鐵礦項目開發。
1971年,中塞簽訂貿易支付協定。1989年,兩國簽訂貿易協定。2001年,兩國簽訂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2009年4月,兩國成立經貿聯委會並在塞召開首屆會議。2012年雙邊貿易額為7.52億美元,同比成長197.5%。其中中方出口2.49億美元,進口5.03億美元。中方向塞主要出口機電產品、紡織服裝和化工產品等,進口鐵礦砂、原木、天然橡膠和可可豆。
文化、教育、衛生、軍事等方面的雙邊交往與合作
中塞兩國于1981年4月簽訂了文化合作協定,兩國文化代表團曾多次互訪。2011年7月,深圳藝術團赴塞訪演。
中國自1976年起開始接收獅子山獎學金留學生。截止2011年底,共接收塞獎學金生407人。
中國從1973年3月起向塞派遣醫療隊,迄今共派出15批,累計206人次。中國在塞有10名醫療隊員。
塞武裝力量通信兵司令托朗克(1984年8月)、國防部副部長諾曼(2000年7月)、布勒爾(2003年10月)、國防部長康特(2010年11月)等先後訪華。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丁進攻少將(2007年3月)曾訪塞。
1984年3月,合肥市與弗裏敦市結為友好城市。
同英國的關系
1961年4月與英國建交。塞為英聯邦成員,兩國關系密切。英系塞主要援助國。2005年1月,科羅馬外長訪英。7月,貝雷瓦副總統訪英。2006年10月,英派兵與塞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11月,查爾斯王儲訪塞。2007年5月,英首相布萊爾訪塞。2008年1月,科羅馬總統訪英。2月,英國國際發展國務大臣訪塞。6月,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訪塞。2009年1月,英外交國務大臣劉易斯訪塞。4月,英前首相布萊爾訪塞。11月,塞援助和投資會議在倫敦舉行。2010年2月和11月,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兩次訪塞。5月,英軍總參謀長理查德上將訪塞。2011年6月,英前首相布萊爾訪塞。2012年5月,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號驅逐艦訪塞。2013年1月,英前首相布萊爾訪問獅子山。10月,英外交部國務部長馬克·西蒙斯訪塞。
同美國的關系
1961年4月同美國建交。2006年4月,美軍艦訪塞。5月,美向塞捐贈3艘小型近岸巡邏艇。2007年6月,美宣布免除塞5800萬美元債務。11月,美助理國務卿弗雷澤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09年9月,美軍非洲指揮部司令瓦德訪塞。11月,美宣布對塞糧食援助提高至每年2400萬美元。2010年7月,美政府宣布在其"全球農業與糧食安全項目"向下向塞提供5000萬美元,用于塞農業發展領域。2012年9月,美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 哈姆(Carter F. Ham)訪塞。2013年3月,應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科對美進行工作訪問。
同奈及利亞
1961年4月同奈及利亞建交。兩國簽有安全協定。尼曾在塞駐軍,負責塞總統府等要地的守衛,並幫助訓練塞軍隊。2005年9月,尼外長訪塞。2006年9月,塞國防部副部長布勒爾率團赴尼參加次地區戰後國家建設和平與吸引投資論壇。2007年5月,尼總統奧巴桑喬訪塞。11月,尼總統亞拉杜瓦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08年6月,科羅馬總統出席在奈及利亞召開的西共體首腦會議。7月,奈及利亞政策戰略研究院代表團訪塞。2008年6月塞總統科羅馬對尼進行工作訪問。2010年5月,科羅馬總統訪尼。6月,尼國防部長卡尤德訪塞。2011年5月,科羅馬總統赴尼出席喬納森總統就職儀式。2012年10月,總統喬納森訪塞。2013年7月,科羅馬總統赴尼出席西共體首腦會議。
同賴比瑞亞
1961年4月同賴比瑞亞建交。1973年10月,兩國簽訂關于成立馬諾河聯盟的宣言。2005年3月,利塞簽署難民遣返協定。7月,利全國過渡政府主席布賴恩特赴塞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12月,利總統瑟利夫訪塞。2006年7月,卡巴總統出席利獨立159周年慶祝活動。2007年5月,瑟利夫總統訪塞,11月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12年1月,科羅馬總統赴利出席瑟利夫總統就職儀式。5月,科羅馬總統訪問賴比瑞亞。2013年2月,瑟利夫總統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4月,科羅馬總統赴利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
同幾內亞關系
1961年4月與幾內亞建交。1980年,幾內亞加入馬諾河聯盟。1997年塞發生政變後,卡巴總統流亡幾內亞。1998年,幾總統孔戴陪同卡巴總統回國復職。2005年7月,幾總理赴塞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2006年12月,卡巴總統赴幾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2007年11月,幾總統孔戴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08年10月,塞國防部長康特和總參謀長威廉姆斯訪幾。同月,科羅馬總統赴幾內亞出席幾獨立50周年慶典。2009年7月,科羅馬總統訪幾。2010年12月,科羅馬總統訪幾,出席幾新任總統孔戴的就職典禮。2012年3月,幾內亞外長拉馬訪塞。6月,科羅馬總統赴幾參加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12月,科羅馬總統訪問幾內亞。
社會
人民生活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公布的《2012年人類發展報告》,獅子山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7個國家中居第177位。53.4%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12年人均壽命48.1歲。兒童死亡率較高,約有19.2%的兒童在5歲前夭折。孕產婦死亡率為0.97%。瘧疾、肺結核、傷寒、霍亂和拉沙熱等病流行。
基礎設施
鐵路:60年代末有600公裏,從1974年開始已全部停止使用。
公路:總長約11999公裏,其中8555公裏為等級公路(初級、二級、支線),40%的等級公路路況較差。
水運:有33個大小不等的港口和碼頭,多由外國公司經營。主要港口弗裏敦為深水良港,可停泊萬噸輪船,年吞吐量125萬噸。佩佩爾、邦特、尼蒂為礦產品和農副產品出口港。內河航線750公裏,終年可通航的有600公裏,部分河流每年僅3個月可通航。
空運:隆吉機場是唯一的國際機場,1993年客運量10.8萬人次,貨運量0.6萬噸。另有國內機場12個,可停降小型飛機。2000年11月,塞全國航空公司恢復營運,並開通弗裏敦至倫敦的航線。2014年,塞國際航班均由外國航空公司運營。
體育
1968年獅子山首次參加奧運會,之後的兩屆奧運會(1972年和1976年)獅子山都沒有參加。1980年開始恢復參加奧運會,但至2008北京奧運會,他們未獲得一枚奧運獎牌。
教育
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國家基礎教育委員會,實行9年義務教育製。截止至2014年,塞有國小2773所,中學234所,師範學校6所,大學2所,即獅子山大學和恩加拉大學。
媒體
共發行報刊40種,均為英文,多數為周報,發行量較小。其中《每日郵報》和《自由之聲》為官辦報紙,另有《阿沃克報》、《協和時報》、《獨立觀察家報》和《團結報》等私營報紙。
塞新聞社成立于1980年,是隸屬于新聞部的官方新聞社,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其提供技術和設備。塞新社是泛非新聞社成員,向泛非社、BBC等國際新聞機構和獅子山廣播系統提供新聞稿。每天出版《新聞公報》,2000年2月21日開始每3周出版1期《塞拉新聞》。
獅子山廣播電台始建于1955年,每天用英語、曼迪語、克裏奧爾語廣播。因設備缺乏,隻能覆蓋弗裏敦市及周邊地區。1995年初通過轉播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節目而獲得法國援助,改為每天24小時播音,覆蓋全國。VOA和BBC在塞設有轉播站。另有民主之聲等私營廣播電台。
獅子山電視台建于1963年,後因設備破舊停播。1994年2月獲外商援助重新開播,但僅能覆蓋首都弗裏敦地區。此外,還有1家私營電視台。
旅遊
木棉樹
到弗裏敦旅遊的人,都要去觀賞市中心一棵巨大的木棉樹,它矗立在市區中心的交叉口上,有30多米高,十幾抱粗,雖逾500歲高齡,依然道勁挺拔,枝葉繁茂,生機勃勃。木棉樹是弗裏敦的象征,獅子山的紙幣上印著它的倩影,國小生作文比賽常以"我與木棉樹"為題。據說,在這棵古樹下,曾經是西方殖民者販賣黑人時集合"黑奴"的地方。這裏已成為獅子山人民歡度節日時載歌載舞的場所。在這棵大樹的北側,有一座"木棉樹大樓",這是國家歷史博物館。總統府也在木棉樹附近,是一座歐式建築。弗裏敦的氣候溫和,常年氣溫一般在攝氏24-32度之間,因此,這裏終年碧樹成蔭、鮮花盛開,是一座非洲西部的花園山城。
弗裏敦港口
AVAILABLE西非獅子山商港。位于該國西海岸的獅子山半島北岸,西北距科
納克裏港70海裏,東南距蒙羅維亞250海裏。有鐵路自碼頭通內陸彭登市等重要城鎮。港口有碼頭7個泊位,自東向西連線排列,水深9.4-10.2米,1號泊位用于散糧,1號A泊用于石油(後方設油庫),2-4號泊用于雜貨,5-6號泊用于集裝箱,港灣內還有眾多的錨地泊位。由于獅子山半島向西北突出,它與陸岸之間形成天然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