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烏克蘭在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人口僅次于蘇維埃俄國,面積排名第三,居蘇維埃俄國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後,是蘇聯經濟較為發達的加盟共和國。共和國首都開始為哈爾科夫(1918-1934),後遷至基輔。

歷史沿革
1917年12月5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1918年,西烏克蘭(第涅伯河西部)被波蘭佔領。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成為蘇聯創始國之一。1939年11月,蘇軍進入波蘭東部,將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1940年8月,將原屬于羅馬尼亞領土的北布科維納和比薩拉比亞的一部分並入烏克蘭。1941年,烏克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4年10月,烏克蘭解放。1945年10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一個非獨立國同蘇聯一起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1954年,赫魯曉夫將克裏米亞從俄羅斯移交烏克蘭,使其成為烏克蘭一個州。
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宣稱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與法律高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與法律,並有權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和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等國一起組建獨立國家聯合體,並改國名為烏克蘭。

國旗國徽國歌
國旗:1952年起採用和原蘇聯國旗相似的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紅旗,隻是旗面下部為藍色寬邊。藍色是烏克蘭民族的傳統顏色,象征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國徽:啓用于1919年3月14日,與蘇聯國徽設計相似。 呈盾形,中為旭日初升之象,上方有紅色五角星和錘子與鐮刀,象征社會主義的勝利。外圍由麥穗構成的花環裝飾。飾帶分別以俄語和烏克蘭語書有蘇聯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以烏克蘭語書有"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2年,以原來國徽圖案為基礎的烏克蘭國徽啓用。
國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使用于1949年至1991年。曲作者是由安東·德米特洛維奇·萊貝迪內茨領導的一個作曲小組,而原歌詞是由巴甫洛·狄青納創作的。1978年, 米科拉·巴詹對國歌歌詞進行了修改,刪去了部分內容。
中文譯文:萬歲,烏克蘭,你美麗而強大,
在蘇維埃聯盟你找到了幸福。
在大同中平等,在諧和中自主,
在自由陽光下你如花綻放。
副歌:
光榮歸蘇維埃聯盟,光榮啊!
光榮千秋萬代屬于祖國!
萬歲,烏克蘭,蘇維埃的力量
會長存于兄弟人民大家庭! Ⅱ
在人民反抗命運的鬥爭當中,
俄羅斯人民永遠是朋友加兄弟。
列寧帶領我們向著勝利進發,
在十月旗幟下朝光明崛起。
副歌 Ⅲ
我們以勤勞為威武的祖國增光,
忠于那永垂不朽的真正理想。
為共產主義世界的宏偉願景,
列寧的黨英明地領導著我們。
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