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版本一:
清光緒年間,受梁啓超、譚嗣同先進思想的影響,光緒皇帝決定親自領導一次政治體製改革,他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但是為了保住官爵,保守派大臣一面給光緒施加壓力,一面請求慈禧出面主政廢除變法。
一直以支持變法身份出現的袁世凱暗地向慈禧告密,他將光緒即將採取的行動原盤脫出。迫于帝國主義國家的壓力,也為了再次親政,慈禧以幹預朝政為借口將光緒與最心愛的珍妃隔離,並將光緒軟禁在瀛台。深夜慈禧派皇後出面到瀛台探望光緒,並希望通過她勸說皇帝改變主意,卻遭到光緒強烈反對。

眼看國家將被顛覆,光緒不忍大清在自己手上毀滅,決定從瀛台逃走。在貼身太監的幫助下,光緒順利離開瀛台。但此刻他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臨行前見珍妃一面。在囚禁珍妃的牢房前,光緒眼見愛妃已被折磨得全無往日的神採,心中悲憤萬分。但珍妃卻十分堅強地鼓勵光緒勇敢走出皇宮,創造一片新天地。

光緒逃走的事讓朝廷上下一片混亂,慈禧更是大發雷霆。她下令將支持變法的"六君子"捉拿歸案,並將他們在菜市口斬首示眾。同時光緒也未能逃離慈禧的手掌,被官兵找到帶回了紫禁城。
親眼見到曾經支持自己變法的仁人志士被推上斷頭台,心愛的嬪妃被打入冷宮,光緒心中悲憤交加。戊戌變法的失敗給光緒帶來重創,同時也進一步加速了清朝走向滅亡的腳步。

版本二:
清朝末年,皇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光緒帝親政後,下定決心要改革政事,光緒皇帝採用他的師傅翁同龢的建議,不將條折送入慈禧居住地頤和園,並開始著手維新變法。他重用康有為、譚嗣同,改革觸犯了想保全自身富貴功名的官僚的利益,他們在西太後面前百般阻撓,西太後與皇帝的矛盾漸漸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而支持皇帝變法的康有為性格軟弱,堅持變法的譚嗣同難免浮躁,光緒深知自己的處境危險,于是企圖利用袁世凱去對付握有兵權的榮祿。但在關鍵時刻,袁世凱見風使舵卻向榮祿告了密,出賣了光緒。西太後得知情況以後,提早回京,先下手為強,將光緒囚禁于瀛台,又將光緒珍愛的珍妃囚禁;康有為逃往日本,而譚嗣同卻認為革命必不能後退必有犧牲,堅持留京,最終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于菜市口。

演員表
幕後製作
本片根據楊村彬原著小說改編,真實反應了清末戊戌變法的歷史事件,由邵氏電影公司于1976年出品。曾執導過《火燒圓明園》、《末代皇後》等清宮題材影片的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執導。當時紅極一時的功夫明星狄龍一改以往功夫影片中的陽剛英武形象,在本片中扮演了光緒皇帝,並將光緒的懦弱幽怨表現得十分到位。現已移居美國的著名華裔演員盧燕也在本片中出演了慈禧一角。另有汪禹、凌雲、岳華、凌波、陳萍等大明星以及苗天、井淼、楊志卿、姜南、詹森、歐陽莎菲、黃新、王俠、沈勞等一眾資深老戲骨的加盟,整部電影星光熠熠。


雖然此片故事電影和電視已拍過多次,但編導李翰祥在清宮戲的場面鋪陳上別有不同,而且情節上也有改動,所以還是較有可觀的。如西太後反對維新方面,改為遺老為保全功名和榮華富貴不惜長跪不起,加重她的責任感。光緒幽禁瀛台的出走之夜,西太後又帶皇後夜訪光緒,並有意還政于光緒。這些細節,使西太後更有人性的真實感情。但描寫六君子的戲時過于簡略,是影片的一大失誤。